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节空气与氧气(第4课时)

第1节空气与氧气(第4课时)

第1节空气与氧气(第4课时)
第1节空气与氧气(第4课时)

第1节空气与氧气(第4课时)

A组基础训练

1.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试管中加入的药品是MnO2和H2O

C.待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氧气

D.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

2. 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做氧气的助燃性实验时,先检查氧气的纯度,后点火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加热,后预热

3. 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既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的主要共同点有()

①均采用MnO2改变其反应速率

②反应都不需加热

③都利用分解含氧化合物来达到目的

④所需仪器相同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4. (丽水中考)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收集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 加入药品

B. 收集气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验满

5. 下面是“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请你写出其可能的原因或者结果:(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炸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时,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试管破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高锰酸钾时灯芯与试管底部接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制取氧气结束后,先撤掉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以备使用。(3)按图F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只答一条),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下列反应:2NO+O2■2NO2,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7.(衢州中考)利用图示仪器测量氧气体积,来测定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步骤如下:

(1)检查气密性:连好发生装置后,将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__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证明装置不漏气。

(2)组装装置:连好的装置如图甲,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在不移动、不调整酒精灯的前提下,需要调节____________(选填字母)螺母改正错误。

(3)进行实验:采用正确的反应装置和图乙所示的收集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加热时间过短,会使测量结果不准

B.反应一段时间,排出反应装置内原有空气再连接乙装置收集气体,会使结果更准确

B组自主提高

8. (丽水中考)小峰和小刚阅读试剂标签后发现,市场销售的高锰酸钾晶体纯度高达99.5%,含水量可以忽略不计。为探究“试管放置方式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速度和体积的影响”,他俩设计了制取氧气的直立型装置(如图),并与斜卧型装置比较,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分别加入5.0g高锰酸钾晶体,用同一酒精灯分别加热,用同一型号的集气瓶收集气体,每组实验进行五次,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后记录见表:

(1)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较短的装置类型是____________。

(2)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斜卧型装置收集到氧气的总体积比直立型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发现,斜卧型发生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明显大于理论值,他们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

【提出假设】

小峰假设: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你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要验证小峰的假设能否成立,请设计简明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台州中考)资料显示,将新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加热到80℃时,才有较多氧气产生。而相同质量5%的H2O2溶液加入催化剂,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1)小晨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利用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柯利用催化剂使H2O2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图丙是他设计的气体发生装置,请你指出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采用相同质量5%的H2O2溶液,图丁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请你在该图中用实线画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假定两种方法H2O2均完全分解)

参考答案

1—4. BCAD

5. (1)试管口没有放一小团棉花

(2)集气瓶底部没有放水或沙子

(3)没有预热或试管外壁有水珠等

(4)试管破裂(5)水倒吸,试管破裂

6. (1)A C(或E)密度比空气大(或不易溶于水)

(2)正

(3)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写出一条即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而使集气瓶炸裂

(4)E

7. (1)用手紧握试管(2)AB (3)A

8. (1)直立型

(2)斜卧型装置中的固体被气流带到试管口(或棉花团)附近更多,未完全反应的更多,所以收集到的氧气较少

(3)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或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若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证明小峰的假设不成立,否则假设成立

9. (1)氧气中混有较多水蒸气(2)长颈漏斗下端没有插入液面下(3)图略,曲线要体现:①“0”点开始,②斜率大于虚线(反应所需时间较虚线短),③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1.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l/5的结论外,还可推导出氮气(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拨”)的结论.(3)在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2.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知道: 铜丝+氧气氧化铜 因此对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充有20mL空气(如图所示),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中.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完成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约减少了,这是因为.(2)在实验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3)改进后的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有.(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3.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四硫化钠(Na 2S 4 )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 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 2S 4 +O 2 +2H 2 O=8S↓+4NaOH(氢氧化钠). 小资料:四硫化钠(Na 2S 4 )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硫(S)和易溶于水的氢氧 化钠. 根据第3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结果精确到 0.1%).4.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1)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第3章第1节《空气与氧气》习题1

《第1节空气与氧气》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享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 若大量有豁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 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2. 下列物质中,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是() A. CaCO3 B Al2(SO4)3 C. Al(NO3)3 D.Fe(OH)3 3.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 A.将木条带火星的一端伸入集气瓶B.将木条燃着的一端伸入集气瓶 C.将木条带火星的一端放在集气瓶口D.将石灰水倒入集气瓶 4. 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A. 闻气味 B.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 观察颜色 D. 将带火星的木箱伸入集气瓶中 5. 下列物质示属于氧化物的是() A. H2O B. H2O2 C. P2O5 D. CaCO3 6. 如图所示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以说明N2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 5 7. 仔细观察下图所示的各个反应,下列有关这几个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硫在氧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人体内的呼吸作用铁生锈 A. 都是氧化反应 B. 都是缓慢氧化反应

C. 产物都含有氧元素 D. 都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 8. 质量、浓度都相等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a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中不加二氧化锰,下列图象表示放出氧气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9.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定要加催化剂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D. 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10.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生成氧化铁 C.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后,瓶口出现白烟 D. 用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紫色纸花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变红 11. 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时,收集一氧化氮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集所法B.排水集气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1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双氧水 B.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 C.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D.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即可收集 13.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改变的物质 B.二氧化锰是一切反应的催化剂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前后都

2.2神奇的氧气-第2课时-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2.2神奇的氧气(共 3 课时) 第 2 课时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掌握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及氧气的检验方法。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催化剂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操作方法及氧气的检验方法。催化剂的概念以及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 三、教学用品 药品: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双氧水。 仪器: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集气瓶、毛玻片、水槽、酒精灯、火柴、木条、铁架台及铁夹、试管夹、药匙等。 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方法? ③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没有新物质产生) ④工业制氧得到的氧气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 [讲解]“思考与讨论”下面有一句话:将水通直流电能得到氧气。 [设问]能不能以水为原料来制取氧气?[媒体]水电解模拟实验 [问题1]水电解得到什么?化学反应式该怎样写?(请学生板演,作出反馈) [问题2]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可行吗?[讲解]以水为原料制取氧气,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要消耗大量的电。因此,在对氧气纯度要求不太高时,工业上一般不采取这种方法制取。那能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呢? [讲解]也不行,电解水得到氧气的速度比较慢。那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一起来探索一下。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混合物(有二氧化碳等)。 看书 思考观看氢气和氧气。 书写发表观点。思考、回答。结合观看内容,发表见解。 实验药品的选 择[讲解]第一步:还是要寻找原料。 [小结]要从某些含氧化合物中去寻找。出示 药品:氯酸钾(KClO 3)、二氧化锰(MnO 2)、高锰酸钾(KMnO 4)、双氧水(H 2O2) (二氧化锰:黑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 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双氧水:无色液体) [讲解]第二步:所选原料要能产生氧气。 [问题]如何来检验有没有氧气产生?(提 示:氧气能帮助燃烧) [小结]用带火星的木条,看能否复燃。能 复燃,说明有氧气产生。 [布置学生探究实验]请各小组按要求进行 探索实验。 (要求各小组分工合作) [实验1]单独加热二氧化锰有没有氧气产 生? [实验2]单独加热氯酸钾有没有氧气产生? [实验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 没有氧气产生? 讨论并提出观 点。 观察药品的颜色 与状态。 认识药品。 讨论并说出自己 的方法 完成实验并认 真观察、记录、 分析。没有氧气 放出。有,但 要到沸腾状态。 很快有氧气产 生。 知道制氧原料的 基本要求。 知道氧气的检验 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索 精神,让学生了 解探索路径。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 1.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l/5的结论外,还可推导出氮气(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拨”)的结论. (3)在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2.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知道: 铜丝+氧气氧化铜 因此对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充有20mL空气(如图所示),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中.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完成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约减少了,这是因为.(2)在实验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3)改进后的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有.(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3.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8S↓+4NaOH(氢氧化钠). 小资料:四硫化钠(Na2S4)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硫(S)和易溶于水的氢氧化钠. 【实验过程】 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1所示). ②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重点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以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都有哪些性质? 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空气,也会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危害,那么哪些不当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何防治大气的污染呢?接下来,我们就空气的用途以及保护进行学习。 二、推进新课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师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结合图片,师生共同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1.氧气 [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主要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 [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回答]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生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生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分析]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非常稳定;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性质稳定这一性质。除此之外,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 [主要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师: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空气与氧气教案

第三单元第1节空气与氧气 谢塘镇中学黎松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能用实验说明空气是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的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 实验准备: 试管、针筒、打气筒、锥形瓶、集气瓶、水槽、燃烧匙、橡皮塞、烧杯、导管、止水夹、酒精灯、红磷、硫酸铜、澄清石灰水、火柴。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驿亭风景图片,教师感觉空气清晰。 讨论1:收集一瓶驿亭清晰空气的方法。(请同学收集) 讨论:空气有哪些成分组成。 新课探究: 一、空气的组成成分及性质 1、演示实验: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 引导学生思考:1、将这一现象应用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根据平时的观察,生活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 学生:1、冰过的瓶子外面有水珠 2、冬天教室窗上有一层水雾 3、置于空气中的饼干会受潮

2、演示实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较少 3、演示实验:取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先后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在两个集气瓶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 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并不高 4、探究:氧气在空气中占多大比例 实验原理: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正好填补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 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讨论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呢?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红磷的量不足;(2)瓶内氧气没有耗尽; (3)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4)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讨论2:该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 (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讨论2:我们能否用碳来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 红磷燃烧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中空气的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专题复习 知识梳理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所示。 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集气瓶 内大约1/5体积处 。 2、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是利用 红磷燃烧耗尽密闭容器中1/5体积的氧气, 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导致水被吸入集气瓶内大约1/5体积。反应方程式为:4P + 5O 2 ==== 2P 2O 5 。 实验后若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红磷量过少 、装置气密性不好 、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实验后若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有止水夹没有夹紧 、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 。 3、实验时选择的可燃物需具备以下条件:(1)能在空气中燃烧 (如铁丝不行);(2)燃烧时只消耗 氧气 (如镁带不行);(3)生成物不能为气体 (如硫粉、木炭等不行)。 4、该实验还可推出,瓶内剩余4/5体积的气体是氮气 ,其物理性质有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化学 性质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5、其他常见变形装置如下图: 装置形式虽然不同,但原理都是相同的,即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注意:该实验应从1、实验现象的描述;2、实验原理;3、实验的改进;4、药品的选择;5、实验推断的性质等五个方面去掌握) 典例解析 1、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 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 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 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 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 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 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 ③ D.①②③④ 2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 40 mL 的试管作反应容 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 容积为60 mL 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右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 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点燃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1讲 空气 氧气

第1讲空气氧气 一、选择题 1. (山西)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2. (重庆A卷)大山深处空气清新,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 78% B. 21% C. 11% D. 58% 3. (郴州)空气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其中约占空气体积21%的气体是() A. N2 B. CO2 C. 稀有气体 D. O2 4. (兰州)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它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气体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氮 C. 臭氧 D. 一氧化碳 5. (苏州)“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 利用风力发电 B. 增加绿化面积 C. 节约用水用电 D. 直接排放废气 6. (天津)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7. (宿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 B. 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C. 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8. (滨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工业上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B. 氧气支持燃烧,是一种高能清洁燃料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D. 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9. (西宁)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10. (东营)小东通过查阅资料,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已知广口瓶的有效容积为242 mL,实验8分钟后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流入广口瓶中的体积为48 mL。下

浙教2011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1节 空气与氧气》_30

八(下)3-1《空气与氧气》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2. 了解空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利用,认识空气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 2. 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实验等进一步建立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学会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各种科学实验体会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 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空气与生命的第一节,是本章的启始节,重点侧重于学会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中的一些组成,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证据收集与现象观察、逻辑推理的能力。教材从活动证明二氧化碳、氧气入手,引导学生设计证明空气中水蒸气的存在,通过测定氧气含量的多少引申到空气中所有气体的含量的了解。然后通过性质决定用途这条教学的主线,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物质的用途,从而对空气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的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小学的学习及生活经验,学生对于空气的成分已有初步掌握,对于部分气体的证明方法已初步了解。但这些了解仅仅是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不一定与科学知识相符合,对于空气到底由什么组成、各成分到底有哪些作用等问题并未全面了解,但是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已经具有足够的了解,对学习这节课有着扎实的基础。这个阶段学生对科学有着强烈的渴求意识,尤其是对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实验的设计与操作需要老师的有效引导。 五、实验准备: 试管、抽气泵、集气瓶、水槽、塑料瓶、燃烧匙、橡皮塞、烧杯、导管、止水夹、酒精灯、红磷、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火柴。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学会正确的选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检验方法。 (2)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学会氧气性质的实验 过程与 方法 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 法。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难点根据制取氧气的原理选择正确的制取装置 教学用品仪器 试管架、试管夹、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带导管的单孔塞、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烧杯、坩埚钳 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 其它棉花、火柴、课件、学案等 环 节 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下列方法都可以制取氧气: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制取氧气 问题1:哪些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制 取氧气?哪些方法适用于工业上制取 氧气? 问题2: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文字表达式。如果你能知道各种物质的 化学表达符号(物质的化学式)请在相 应物质下面注明。 问题3:请说出每种制取氧气的方 法中所用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我们已经学习了制取氧气的 反应原理,这节课我们来亲自动 手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进一 步验证氧气的性质。 自主学习 问题1:在图2—17中,使用了哪 些仪器? 问题2:如何检查该套制取氧气装置 的气密性? 问题3:那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 那部分是气体的收集装置? 问题4:此装置适合哪种方法来制取 氧气?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仔细观察课本P45图2—17, 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阅读圈划。教师检查学 生预习及学案自主学习完成情况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第1讲:空气、氧气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讲空气氧气 命题点1空气的成分和用途、化学史(6年6考) 1.(2017·山西·1题·2分)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 ) A.拉瓦锡 B.侯德榜C.门捷列夫D.道尔顿 2.(2016·山西·1题·2分)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 A.N2 B.CO2 C.H2 D.O2 3.(2013·山西·3题·2分)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 A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4.(2015·山西·5题·2分)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C.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D.露天焚烧垃圾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5.(2014·山西·5题·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氧气易溶于水,供给水生生物呼吸 D.汽车尾气随意排放,与雾霾形成无关 命题点2空气的污染和防治(6年4考) 6.(2017·山西·21题·3分)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山西省积极行动,落实整改措施,省城太原首先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缓解空气污染,并初见成效。 A.电动出租车B.垃圾清扫车 C.喷水雾汽车 (1)为了使空气更新,天空更蓝,你作为环保小卫士,认为推广使用上述方式的好处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空气污染(答案合理即可)(任选一项回答)。 (2)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引起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种类很多,请举一例SO2(合理即可)(用化学式表示)。

空气中氧气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几种常见装置 江苏省连云港市朐山中学赵美荣 序号装置实验操作 图 1 用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到白磷,使白磷燃烧,一 段时间后,白磷燃烧。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 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 2 闭合电源开关,电阻丝发热,温度达到40℃时白 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装置冷却后,由于左侧中氧气被消耗,气体压强 减小,水会在左侧中上升,且上升到1刻度处。 图 3 先关闭弹簧夹a,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的灼烧 后迅速插入大试管,接触试管底部的过量的白磷, 然后立即塞紧橡皮塞。 由于白磷的着火点低,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 烟。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 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 4 用水浴加热的办法使白磷燃烧,足以使白磷着火 燃烧。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 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5 在一封闭的试管内放一颗白磷,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白磷,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注射器被推向外侧(右侧)。 待装置冷却,注射器逐渐向内侧(左侧)移动,根据注射器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图6 在一端封闭的粗玻璃管内放一颗白磷,用胶塞塞住,并推入到玻璃管中部,记下位置。 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白磷,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胶塞被推向外侧(右侧)。 待装置冷却,胶塞逐渐向内侧(左侧)移动,根据胶塞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图 7 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使白磷燃烧。 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 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 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 度5 cm处。 图8 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达到40℃。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4处。 图 10 在一玻璃管的两端,通过橡皮塞装上两只注射器, 玻璃管内装几团细的铜丝,把一个注射器内的空 气体积调到50mL的位置,另一只注射器不留空气 加热玻璃管的铜丝部位。 待铜丝被灼热后,把注射管缓慢地以2~3次/分的 速度左右推动。 大约3~4min之后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 后,注射器内空气减少。 图11 在滴管中盛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燃着的硫粉迅速插入集气瓶内,硫粉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初中中考化学复习基础第1讲 空气、氧气

第一部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讲 空气、氧气 1.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 体积 计算,大约是 氮气 占78%, 氧气 占21%, 二氧化碳 占0.03%, 稀有气体 占0.94%、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所以说空气是一种 混合物 。 2.氮气化学性质 不活泼 ,常作 保护气 ,如制造氮肥和硝酸的原料、食品防腐等(利用其 化学性质 )。氧气可 供给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等;可 支持燃烧 ,如炼钢、气焊、航天等(利用其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是 氦 、 氖 、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稀有气体常被称为惰性气体,常作 保护气 (利用其 化学性质 )和制作霓虹灯(利用其 物理性质 )。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反应原理: 4P +5O 2=====点燃 2P 2O 5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红磷燃烧,生成 大量白烟 ,待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原容器且水的体积约占原容器中空气体积的 1/5 。 (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该实验还可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使用的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集气瓶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观察 。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红磷点燃后,伸入过慢;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 。 (6)实验室不能用木炭、硫、铁丝等代替红磷,因为 木炭、硫 燃烧后生成气体,不会造成压强差;而 铁丝 在空气中不燃烧。 4.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 无色 、 无味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略大 , 不易 溶于水。液态时为 淡蓝色 ,固态时为淡蓝色雪花状。

第3节 氧气(第2课时)华师大科学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空气含答案

第3节氧气(第2课时) A组基础训练 1.当发生火灾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高楼起火跳楼逃生 B.先找贵重物品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乘坐电梯逃离 2.森林失火时,消防人员一定会组织人力砍伐未失火的树木,制造隔离带。消防人员采取这种措施是运用了灭火原理中的……………………………………………………………( ) A.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D.A、B、C都对 3.吐火,是川剧中独一无二的神秘绝技。吐火有一个诀窍,那就是眼前的 火尚未熄灭之时,绝对不能吸气,否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火焚身”。 屏住呼吸时,嘴巴里的煤油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第3题图 A.缺乏氧气 B.没有达到煤油的着火点 C.缺乏可燃物 D.嘴巴里的唾液使煤油不易着火 4.点燃的蜡烛在如图1所示密闭装置内燃烧一段时间后会自动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该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C.氧气的体积分数不影响蜡烛的燃烧 D.燃烧后装置内没有新物质生成第4题图 5.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和温度有关,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编号①②③④ 装置 现象 白磷不 燃烧白磷不 燃烧 白磷不 燃烧 白磷 燃烧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6.小明在家烧柴火煮饭,他往灶膛里塞满木柴,结果燃烧不旺,这说明可燃物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 ) A.木柴要充足 B.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要有充足的氧气 D.燃烧时间更长一点 7.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2019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复习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一节 空气与氧气练习题 (新版)浙教版

第3章空气与生命 第一节空气与氧气 一、选择题 图3-10-9 1.如图3-10-9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其中有错误的是( A) 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④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⑤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 A.④⑤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2.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且不带入其他气体,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C) A.硫粉 B.细铁丝 C.红磷 D.木炭 图3-10-10 3.图3-10-10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B)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在一密闭容器中充满空气,经测定其中氮气的体积为100 mL,则其中氧气的体积约为( D)

A.20 mL B.35 mL C.40 mL D.25 mL 图3-10-11 5.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3-10-11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B) 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 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 mL附近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D)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7.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在月球上,他发现没有空气和水,那么他在月球上可能完成的实验活动是( B) A.点燃蜡烛 B.土壤取样分析 C.种植花草 D.放养动物 8.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A) A.CO2 B.CO C.NO2 D.可吸入颗粒物 9.前央视记者柴静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引发网友热议。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即PM2.5。下列事实与形成PM2.5无关的是( A) A.风力发电 B.工业粉尘 C.汽车尾气 D.煤炭燃烧 10.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B)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范文整理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组名: 课题:课题3制取氧气 学习目标: .说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列举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 .概述氧气的工业制法; .描述两套气体制取装置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学习重点、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 .空气中有氧气,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木条是否会复燃? 为什么?

.什么是分解反应?它有什么特点?和化合反应有什么 区别? 二:自主探究 活动与探究: 观察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你认为发生装 置取决于哪些因素?收集装置又取决于哪些因素? ②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写出下列反应的表示式: ①硫、磷、铁丝分别和氧气的反应 ②过氧化氢、氯酸钾分别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 从反应物、生成物种类比较上述反应的异同,对比化合反应的特点,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结论。 分解反应的概念: 特点:一变多A C+B 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是如何制取的? 工业制法原理: 利用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________,因此_____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

______ 具体过程: 注意:该过程是变化 三:合作探究 制取氧气小结: 药品:溶液和二氧化锰、和二氧化锰、 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制取氧气的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检验氧气和验满: 步骤: 四:学习评价 .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还是偏小? 红磷过量,燃烧时才能比较完全地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但不能完全消耗,原因是氧气含量低时,红磷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不能继续燃烧,所以红磷熄灭后,瓶内仍有少量残余的氧气。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剩余空气的体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2、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还是偏小?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少,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3、导管事先未注满水,会引起测量结果如何改变? 导管未注满水,燃烧冷却后,进入的水有一部分存在导管中,所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减少,故氧气的体积减少,测量结果偏低。 4、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测量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实验要求只有冷却到室温时,才能打开弹簧夹。这是因为温度较高气体压强较大,进去瓶内水的体积减少,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5、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 一般不用。因为硫或木炭燃烧后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均为气体),而生成的气体的体积会弥补反应所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导致测得结果误差加大;而铁丝在空气中难以燃烧,瓶内空气的体积几乎不会变化,因而集气瓶内水面几乎不上升。 6、由以上分析可知,做此实验选择可燃烧时的两个条件: 一是该物质在空气中就能燃烧; 二是该物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为固体。 7、在分析与探究中,就可能引起测量结果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类详解,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①瓶内仍混有残余的氧气; ②装置漏气; ③红磷量不足,没有将氧气耗尽; ④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⑤导管未先注满水。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章空气与生命 第1节空气与氧气 要点详解 知识点1 空气的成分 1.空气的组成成分 说明①空气成分含量是按体积分数计算的,而且是个粗略值。 ②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也会有所差别。 ③对空气成分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有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舍勒和拉姆塞(发现稀有气体)。 2.空气组成成分的探究 (1)探究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①试剂:。 ②实验过程及装置(如图1所示)。 ③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变浑浊的速度较慢。 ④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较少)。

(2)探究空气中是否含有氧气 ①检验用品:小木条 ②实验过程及装置(如图2所示)。 ③现象:燃着的小木条继续安静地燃烧。 ④结论:空气中有氧气。 (3)探究空气中是否含有水蒸气 ①试剂:无水硫酸铜粉末。 ②实验过程及装置(如图3所示)。 ③现象: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④结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例1 (湖州中考)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稀有气体C.氮气D.氧气 知识点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测定原理 在一个中,用一种足量的易燃物质(如红磷或白磷)与容器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倒流入密闭容器内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实验步骤(易燃物质以红磷为例,下同) (1)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集气瓶内水面上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 (2)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4)燃烧结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4.实验现象 红磷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有大量白烟产生;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仪器总结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水进入集气瓶。 化学方程式:4P + 5O 2 ===== 2P 2O 5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②装置冷却后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 O 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实验注意事项: ①装置不能漏气; ②红磷要过量;③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5)实验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 B. 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②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6)水的作用:降温 (7)根据本实验推测氮气的性质: 1.氮气不溶于水 2.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点燃

C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仪器总结 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不漏气,只有装置气密性良好才能使得反应后装置内的压强显著减小,水才能进入到广口瓶中。②红磷足量才能将氧气消耗完,测量结果才准确。③火焰熄灭后待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由于热胀冷缩缘故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④红磷不能使用硫磺、木炭来代替,因为硫磺、木炭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为气体,不能使装置内气体压强显著减小。 例: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 右图所示的是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是: ?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 ? 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 ?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 ? ? 是 、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