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训练

精准训练一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

练前提示实词是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得分点。为了考查考生对重要实词的精准理解,命题者通常会选用那些最容易让考生以今律古的实词来翻译。为此,考生千万不要先入为主,“今为古用”,应该紧紧结合语境确定其义。该练选择了出现频率较高又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译句,以提醒考生不可以今律古,要在语境中准确翻译其义。

请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在译好后,准确填出其意思。

1.扰

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屼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选自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扰”都是“干扰”意,如上文中的“扰”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2)安抚

参考译文

亡故的太子少师赵清献公,去世三年以后,他的儿子赵屼守孝期满来向朝廷报告说:“先父已经安葬,然而墓道上的碑还没有名称和碑文,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显示给后人,(现在)冒昧地向朝廷请示。”皇上说:“啊,这位是我先前的贤臣,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像晋国的叔向一样用忠厚的语言勉励士人。”于是用“爱直”命名他的墓碑,接着又命令我为他写碑文。

2.方

《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居士扃(关闭)门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选自汪辉祖《〈双节堂庸训〉自序》)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方”都是“方圆”“方正”意,如上文中的“方”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和儿辈谈论探求坚守自己、经历世事的道理,有时揭示那些道理,有时引用事例规劝(验证)。(“持”“涉”“方”“证以事”,语句通顺) (2)道理

3.知

种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淳化三年,陕西转运宋惟干言英才行,诏使召之。其母恚曰:“常劝汝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选自《宋史·种放传》)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知”都是“知道”“了解”“掌管”意,如上文中的“知”就是________意。答案(1)你既然已经隐居了,写文章有什么用?如果你真的被人知遇而不得安身的地方,我打算离开你深入深山了。(“何……为”“知”“穷”) (2)知遇(赏知)

4.访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指传主李栖筠)素方挺,无所屈。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选自《新唐书·李栖筠传》)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访”都是“访问”意,如上文中的“访”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皇帝想任命李栖筠为相,但因为惧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李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相”,以……为相;“惮”,害怕;“密访”,暗中咨询;大意对) (2)咨询

5.币

抱真(指传主李抱真)沉断多智计,常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令持货币数千里邀致之。至与语无可采者,渐退之。(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币”都是“货币”意,如上文中的“币”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李抱真)曾经想招纳天下的贤达俊杰,听到别人的好,一定命人拿着货币、礼物从数千里之外把他邀请来。(“招致”;“货”,货币;“币”,礼物;“邀致”;大意对) (2)礼物

6.悲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悲”都是“悲伤”“悲哀”意,如上文中的“悲”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又因此感叹那古书的不存在,后代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却没有人能够弄清原貌。(“悲”“传”“名”) (2)感慨(慨叹)

7.谅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天顺元年,(帝)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

(选自《明史·彭时传》)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谅”都是“原谅”“谅解”意,如上文中的“谅”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李贤平时很敬重彭时,退朝后一定向他咨询朝政。彭时引用正确的道理跟李贤争对错,有时会让李贤不高兴。李贤开始对他有点微微抵触,时间长了也就佩服他的诚实正直。(“雅”“退”“或”“谅”,句意对) (2)诚实(诚恳)

8.物

傅祗字子庄,早知名,以才识明练称。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常侍如故,以镇军心。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其为物所倚信如此。(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七》)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物”都是“事物”“外物”意,如上文中的“物”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王戎、陈准等人一起说:“傅公还在任职,我们就没有忧虑了。”他为大家所倚重信任到这种地步。(“相与”“物”“倚信”,大意对) (2)人

9.中

十年,(李绛)出为华州刺史。宝历初,拜尚书左仆射。绛以直道进退,望冠一时,贤不肖太分,屡为谗邪所中。文宗立,召为太常卿。(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七十七》,有删改)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中”都是“中间”“内心”意,如上文中的“中”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李绛凭奉行正道进退仕途,一时名望颇大。然而对待贤者与不肖之人态度判然有别,因此为邪恶之辈所忌恨。(“以”“望”“太分”“中”,大意对) (2)中伤

10.存

四年正月,诏崇古(指传主王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选自《明史·王崇古传》)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存”都是“存在”意,如上文中的“存”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檄”“劳”“自拔”“存抚”,大意对) (2)慰问(安抚、抚慰)

11.构

昭俭(指传主杨昭俭)美风仪,善谈名理,事晋有直声。然利口喜讥訾,执政大臣惧其构

谤,多曲徇其意。(选自《宋史·杨昭俭传》)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构”都是“构建”意,如上文中的“构”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然而言辞锋利喜欢讥讽人,执政大臣害怕他陷害诽谤,大多委屈自己顺从他的意思。(“利口”,言辞锋利;“构谤”,陷害诽谤;“徇”,顺从) (2)陷害

12.诛

希亮(指传主陈希亮)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见义勇发,不计祸福。所至,奸民猾吏易心改行,不改者必诛。然出于仁恕,故严而不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七》)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诛”都是“杀”意,如上文中的“诛”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到的地方,狡猾的人和奸诈的官吏都会改变思想和行为,不改的人一定会受到惩罚。(“所至”“改行”“诛”) (2)惩罚

13.廉

(1)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选自韩愈《原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指传主熊概)用法严,奸民惮之。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指另一人物叶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是所有的“廉”都是“廉洁”意。如上文(1)中的“廉”就是________意,上文(2)中的“廉”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要求别人多,他对待自己要求低。(“责”“廉”) (2)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从此更加信任熊概。(“问”“阴”“廉”“益”“任”)

(3)少(低) 调查

14.贷

(陈公弼)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选自苏轼《陈公弼传》)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贷”都是“借贷”“借出”意,如上文中的“贷”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的士兵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让他们看守仓库。(“贷”“使令”,“以”省略“之”字) (2)宽恕(宽免)

15.俭

(1)遵路(指传主吴遵路)条奏十余事,语皆切直,忤太后意,出知常州。尝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已而果大乏食,民赖以济,自他州流至者亦全十八九。(选自《宋史·吴遵路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指传主翁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指太子),奈何以天下俭之?”奏上,报可。

(选自《明史·翁正春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是所有的“俭”都是“节俭”意,如上文(1)中的“俭”就是________意,上文(2)中的“俭”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曾经预先在吴中地区购买粮米,以防备灾荒之年。(“俭”,“预市米吴中”句式) (2)宦官却以此事烦杂费事而责难翁正春,翁正春非常生气地说:“贵妃生育了太子,为什么让天下俭慢(用轻慢的方式)对待她?”(“难”“诞育”“奈何”“俭”) (3)歉收轻慢16.憾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霸突鲁长子也。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憾”都是“遗憾”意,如上文中的“憾”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主人,(如今)您刚平定天下,就因为私人的仇恨杀人,这样怎能来收服(招抚、招引、招致)还没有归附的人呢?(“甫”“遽”“憾”“怀服”,大意对) (2)仇恨

参考译文

安童,是木华黎的四世孙,霸突鲁的长子。中统四年,抓到阿里不哥的党羽一千多人,将要依法处置。安童在皇帝旁边侍候,皇帝对他说:“我将要治这些人的死罪,怎么样?”安童回答说:“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主人,(如今)您刚平定天下,就因为私人的仇恨杀人,这样怎能来收服还没有归附的人呢?”皇帝很惊奇地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说的话如此老道?你说的正合我的意思。”因此特别器重他。

17.短

二十三年夏,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曰:“如平章、右丞等,朕当亲择,余皆卿等职也。”安童奏曰:“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使,若所行非法,从其举奏,罪之轻重,惟陛下裁处。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帝曰:“卿言是也。今后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短”都是“长短”意,如上文中的“短”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那些根本没有先例的规定,我常常废除不执行(或“那些尤其没有作为的官员,我常常废弃不任用”),考虑到(因此)他们同党之中有说我坏话的,希望陛下您详细审察。(“事例”“废格”“短”,大意对)

(2)诋毁

参考译文

二十三年夏,中书省奏拟漕司官员的名单,皇帝说:“像平章、右丞等这样的官职我亲自任命,别的你们定吧,这是你们的职责。”安童上奏说:“最近听说皇帝您希望依靠近臣为您的耳目,我不才而接受任命,如果近臣行为不法,听从人们举报,罪的大小,请皇帝您裁定。我认为所谓的甄选官吏的方法,自有明确的规定,那些根本没有先例的规定,我常常废除不执行(或“那些尤其没有作为的官员,我常常废弃不任用”),考虑到(因此)他们同党之中有说我坏话的,希望陛下您详细审察。”皇帝说:“你说得对。今后若再有像近臣那样徇情枉法者,不要任用;有妄自上奏的,就来告诉我。”

18.邀

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指传主宇文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

(选自《周书》)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邀”都是“邀请”意,如上文中的“邀”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后来,宇文贵护送源子雍返回,贼军又四处聚合,出兵半路阻击(宇文贵等人),宇文贵每次都奋力反击,总是击破贼军。(“屯聚”“邀截”“辄”,句意对)

(2)拦击

19.遮

(姜彧)改知滨州,乃课民种桑,岁余,新桑遍野,人名为太守桑。及迁东平府判官,民遮请留,马为之不行。(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四》)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遮”都是“遮蔽”意,如上文中的“遮”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等到姜彧升任东平府判官,老百姓拦住道路请求他继续留任,马因此无法前行。(“及”“迁”“遮”“不行”) (2)拦住

20.视

世之慕旷达者皆谓嵇、阮诸贤得醉乡之乐,为能养其真以成其名,丘子曰:醉乡之徒,乃负其不羁以俯仰于时,不得直其志,乃托诸酒以自广焉耳。愚谓醉乡之徒,非真乐也。

2004-2019江苏高考诗歌真题总汇编

2004-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2004年卷】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意象,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②首句“岁岁金河复玉关”,这是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次句“朝朝马策与刀环”,这是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三句“三春白雪归青冢”,这是怨气候酷寒;第四句“万里黄河绕黑山”则是怨景色单调。 【2005年卷】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⑵清冷、幽静孤单、寂寞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为拂绿琴埃”。 【2006年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1分)。“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1分)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2分) 【答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1分)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1分)。 补充:前两句“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实写,后两句“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以虚为主,虚中有实。本题也可从实写、虚写角度作答。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模拟练习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押题预测 【名师精选热点试题,值得下载练习】 过永乐文长老①已卒 苏轼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②,葛洪③川畔待秋深。 [注]①永乐:在今浙江嘉兴西北。文长老:即文及,蜀人,嘉兴本觉寺住持。②圆泽:圆观与李源相友善,曾与李源相约,卒后十二年,在杭州 天竺寺相见。③葛洪:东晋人,字稚川,号抱朴子。始以儒术得名,后好 神仙导养之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不可识”“无处寻”,给人空虚无常之感,体现悼念僧人不同于世俗的特点。 B.颔联叙述两人交往事实,并扣紧“去来今”等佛家术语,表达诗人对时 光短暂的感叹。 C.颈联中的“存亡惯见”,重在“惯”字,见亡应流泪,却接以“浑无泪”三字,语特沉重。 D.尾联运用典故设喻,把圆泽比文及,既赞美了文及道行高,又表现了诗 人对文及的思念之情。

2.请简要赏析首联中“惊”“觉”二字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1.B 2.①“惊”,上次见面时文及的病容使诗人吃惊,“觉”,此时到来,到处寻找 文及,不过没有找到。 ②“惊”“觉”二字既简洁地串起了诗人与文及的交往,又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 文及生病及离世的伤感,情感炽烈。 古代诗歌阅读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①,纱窗外、风摇翠竹②。人去后、吹箫声断③,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④。 【注释】①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②风摇翠竹: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③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④阑干曲:栏干的角落。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 江苏卷)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5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三、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 (2007江苏卷) 鹧鸪天送 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 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_,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答案】(1)柳絮;拟人 (2)“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中杨花就是柳絮,是晚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诗人常用杨花入诗,表现春景,表达愁绪,惜春之情。这两首诗都用了杨花这一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把杨花赋予了人的情感来写,写杨花“无才思”“惹春风”。(2)本题要求根据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鉴赏情景关系。《晚春》中“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为“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杨花榆英都加入了留春的队伍。诗人融情于景,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柳》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解释为“又好像懂得离人思乡的无限情感,千万条柳丝飘下无数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无语的柳树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的愁情,可见这愁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此句正是把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到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这两首诗中的景物描写都体现出了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关于情景之间关系的解说。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限时:60分钟总分:63分 一、(2019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适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注]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 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五、六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2.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B “景象凄凉残败”错,从全诗来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之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2.答案①对比:第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形成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第五、六句描写二月新柳、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触动诗人的离情,更显悲哀。③用典:第七、八句化用《击壤歌》,表现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恬淡,赞叹其超然世外的隐居生活。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5-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阅读汇编 一全国一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4. B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B 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15.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全国二卷 5-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阅读汇编王珍彩第1 页共6 页

2019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请下载支持! 2011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汇编 东海高级中学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池鹤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①。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销。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①风标,风度节操。 (1)诗歌里出现的乱鸡、鸬鹚、鹦鹉等形象,对塑造池鹤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5分) 参考答案:这些形象起对比和衬托的作用。(2分)乱鸡形象凸显了池鹤的风度和节操;鸬鹚的毛色污浊,和池鹤的毛白如雪对照,突出池鹤形象和品格的高洁;鹦鹉的娇弱和学舌无主见,突显了池鹤的自标高格和铮铮傲骨。(3分) (2)尾联“思何事”三字耐人寻味,你认为池鹤所思应为何事?本诗托物言志,据此理解,这一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丹顶鹤所思是自己何时(是否)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在遥不可及的云水之乡。(2分)尾联借丹顶鹤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能施展自己才华的生活境界的向往,也隐含了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质才华,将来能鹤唳云端,展翅冲天的愿望,同时又表达了对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3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千秋岁引①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②,庾楼月③,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此词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后的晚年作品。②楚台风: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③庾楼月:《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⑴请概括说明这首词的上片是如何写景的,表达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心情,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5分) ⑵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作简要说明。(5分) 参考答案:⑴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出了一幅凄清哀婉、岑寂冷隽的秋光图。(2分,只要答出两个角度即给2分)表现了久客异乡、思盼归家但又身不由己的思绪。(2分)反衬或对比。(1分)。⑵①倦意官场(或被名利所缚),寄寓人在旅途的感叹;②对无拘无束的百姓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之情;③历经沧桑后欲寄情山水(或:心归自然)而不得的痛苦之情。(一点2分,三点全答到得5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啰唝曲 刘采春 其一其二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莫做商人妇,金钗当纸钱。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⑴这两首诗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5分) ⑵“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看似无理却又在情理之中,请做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⑴这两首诗均写出丈夫外出久而不归,家中妻子天天思念的情形,在感情的表达上,不直抒相思之苦,而从人物的心理变化及动作的描写上显露其情深,笔法新颖别致。 ⑵“不喜”“生憎”的对象从事理上看是 毫无道理,但它又有必然的联系。因当初就是“秦淮水”和“江上船”把她的夫婿载走的,至今还没把他载回来,主人公怎能不怨恨这水和船呢?寥寥几笔,从其天真地埋怨水和船的心理变化刻画中,增强了感情的表达力量,这种埋怨之情正是强烈思念之情的外化,因而它又是在情理之中的。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诗歌的首联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来为人激赏,称其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薮》),请你说说其妙处。(3分) (3)“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一句中既写到“悲”又提及“笑”,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1)“谁相问”,用设问的语气,交代诗人的处境。这两句写出诗人长夜枯坐,举目无亲的孤独,这样写更能鲜明突出诗人除夕之夜的凄苦、寂寞之情。(3分) (2)这两句形象地写出诗人身处异地,与家人远隔万里的难堪处境。其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性、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意绪茫茫、百感交集的情思。(3分) (3)不矛盾。前事可悲,今复可笑。诗人“悲”的是往事不堪回首,而这“笑”字包含着对自我的嘲笑,也包含着对现实无奈的苦笑,其中含蕴着多少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慨不平。这一“悲”一“笑”极为伤感。(4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⒐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 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 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⑴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4分) ⑵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⑴(4分)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2分)(乐景的介绍为1分,作者的感受为1分) 【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⑵(6分)①惜春之情(1分)。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1分);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1分)。 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1分);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1分)。 ③故国之思(1分)。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1分),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1分),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给6分,但每点必须附带分析。具体到每点,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2分)

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2016-2019)

2016-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之 古代诗歌阅读 一、2016年全国卷Ⅰ(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9.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 8.第一问(3分):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景象。 第二问(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9.(5分)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危机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答出①,给3分;答出②,给2分。 二、2017年全国卷Ⅰ(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 14. BE 15.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显出烤肠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三、2018年全国卷Ⅰ(本题共2小题,9分)

2018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全国卷Ⅱ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橫飞溅。

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全国卷Ⅲ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精卫词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幕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5.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古诗词鉴赏真题版

古诗鉴赏高考真题特训(2008—2017) 三、古诗鉴赏(8分) 2008年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2009年 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2010年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诗歌技巧题”配套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玉楼春①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②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 ①一说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②尊:通“樽”。 (1)下列对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化用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花朵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解析:选B B项,“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错误,应该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人放眼欣赏。 ★(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①三、四两句运用对举(对偶)的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南与北、高与低、红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了整个天地间都是蓬勃绚烂的春景。(若答拟人、比喻,酌情给分)②这两句融情于景,充满生机的春景,正是作者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6分。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刘希国】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模块汇编及精品解析之古代诗歌阅读(一)(2019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词句注释 1.许道宁:北宋河间人,一作长安人,善画,自成一家。 2.“向来”二句:山谷《以椰子茶瓶寄德孺》:“往时万里物,今在篱落间。”此用其句式。一窗间,指画幅不大。 3.晚:晚照或晚气。 4.“此中”句: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 【白话译文一】 画作望去,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山水,苍苍茫茫的是哪一个郡的山。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意境,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孤零零的云朵还没有落下去。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 【白话译文二】 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创作背景 此诗为一首图画诗,当作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诗人所题之画疑为徐道宁的《渔父图》(又名《秋江渔艇图》《渔舟晚唱图》)。 作品鉴赏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起笔两句,就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意境全出。三、四句“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承接上二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山水而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而发。及至第五、六句“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其物与心之互相感发的关系,至此已脱颖而出。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之引发。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又都在不言之中,真所谓“尽而不尽”。 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谈中见新奇。古人认为“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然”,简斋此诗,可证此论。全诗自然至极,淡泊至板。然而这淡泊却是“豪华落尽见真淳”之淡,是“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淡。绝非索然寡味,深远就寓在这淡泊之中。无限的绚烂,也融于淡泊之中,真乃淡而有致,淡而有味。昔人谓陈与义“天分即高。用心亦苦,意不拔俗,语不惊人,不轻出也。”看来此论是公道的。[6]

2018高考通用版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建议用时:30分钟) 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鸾:传说中与 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 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E.最后两句用典“归去来”,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剑歌”,指孟尝君食客冯谖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之事。但此处作者却准备仗剑而行,勇敢地去面对困难,故与此典故情形相反。 AE[A项,“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有误。前四句,诗人登高望远,看到的是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奠定了全诗悲凉低沉的感情基调。E项,“相反”不对,诗人也是准备拂袖而去。]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前四句写景,萧条低沉,为下文抒情张本。中间四句“东流水”“无定端”表达时光易逝、世事多变的感叹。九、十句雀占鸾位,表达小人得势、壮志难抒的慨叹。 【答案】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示秬秸[注]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市楼”一句写人物活动,也是从正面表现主人公起得很早。 D.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E.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BC[卖饼儿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这里的“歌”并不是真的歌唱,而是拖着长声叫卖的声音,因此B项说卖饼儿的叫卖“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不准确,另外也不切合全诗主旨。C项,应是从“侧面”表现主人公起得早。] (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 江苏卷)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5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三、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 (2007江苏卷)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 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 江苏卷)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答案及详解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 【答案】D 【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