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次世界战争总结

第一次世界战争总结

第一次世界战争总结
第一次世界战争总结

第一次世界战争总结

一个根源,两个不平衡,两个争夺,三个矛盾中心,两个侵略集团,一条导火线,三条战线,五大战役,一个性质,一个最大政治后果

一个根源: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末世界领土已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由于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加剧起来。重新分割,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两个不平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殖民地占有不平衡,帝国主义各国之间力量对比同当时它们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占有的状况极不对称。

两个争夺:争夺世界霸权;争夺殖民地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

三个矛盾中心:(1)法德矛盾:普法战争中埋下了种子,法国国内各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深恐法国东山再起,力图继续削弱法国。普法战争后,法德矛盾一直是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

(2)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巴尔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和欧洲的火药桶。(结合地图)

(3)英德矛盾:英国是老牌的殖民帝国,新兴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要求要有“阳光下的地盘”,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围绕着三大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中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两个侵略集团: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

一条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爱国者普里西比开枪打死,此事件被帝国主义者用来当成发动战争的借口,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往南延伸到瑞士边境,在这里是英法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有俄军对德、奥作战;南线为巴尔干战线,沿多瑙河与萨瓦河展开,主要是奥军对塞尔维亚作战。

三大战役:1、马恩河战役:协约国军队同德军于1914年和1918年在法国马恩河地区进行的两次会战。

2、索姆河战役:索姆河战役于1916年7月1日打响,协约国的英法军队和德军进行了4个多月的激烈交战,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3、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

战争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的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一个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一个最大政治后果:俄国工人阶级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占地球1/6的土地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 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5年8月 反攻阶段: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15日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①灭亡中国,称霸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②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方针 ③为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 ④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日有机可乘 ⑤欧美忙于应付危机,无暇东顾,苏联忙于社会主义建设.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过程: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 3.国民政府政策:不抵抗政策 4.结果: ①东北三省沦陷 ②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 二、七七事变 1.经过: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影响: ①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②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总结:防御阶段日军的军事行动主要有哪些?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 ②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③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人教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时期朝代起止时间大事记(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 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夏 启夺得王位后,将王位传给自己儿子;开 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 天下、传子代替传贤 历法《夏小正》 发展商朝前1600年— —前1046年 王位传承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作为 臣服于商王的方国首领;迷信鬼神 青铜器的鼎盛时期;烧制出原始瓷器 出现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商人;殷历; 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清末发现) 鼎盛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井田制;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瓦解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大国兼并 新兴地主阶级推动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和 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确立 铁器、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 小农经济确立;垄作法;都江堰; 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战国时秦 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历法《石氏星表》(后人辑成) 春秋末年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战国时期,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 作楚国屈原的《离骚》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标志绘画走向成熟 封建社会形成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 初步 发展 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 秦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等六国。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 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以加强皇权、地方 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 货币、车轨、文字,修驰道、灵渠、万里 长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焚书坑儒;小篆;隶书的出现

《 伟大的抗日战争》知识总结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1931——1937) 1、背景: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目的) 国际:英美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中国:蒋介石发动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2、时间:1931年9月18日(国耻日) 3、地点:沈阳 4、借口:柳条湖事件 5、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生全部沦陷——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集中力量打击中共 6、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局部侵华开始) 7、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的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富国强民才能御敌。 ②只有不断发展经济,努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作为中学生,要树立民族自尊、自强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为祖国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 二、日本的侵略步伐 1、32年,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在东北设立731部队 2、33年,占领热河 3、35年,签订《何梅协定》 三、抗日高潮的掀起 1935年,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四、西安事变 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时间:1936年12月12日 3、经过:(略) 4、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5、目的:逼蒋抗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6、结果:在中共的努力下,得以和平解决(周恩来前去谈判)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全民族的利益为重 1、意义:(课本105页)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地点:卢沟桥 3、经过:(略)出现了两位民族英雄:佟麟阁、赵登禹 4、影响: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七、共赴国难 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对军队进行了改编:陕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二、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 2、结果:日军在占领南京的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达30万人以上 三、重要战役 1、平型关大捷: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国共合作) 2、百团大战:(敌后战场)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政治制度1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一) 【秦】(BC220-BC206年)强化皇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央:1-确立皇权至高无上。2-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掌行政)、太尉(掌管军队处理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其下设九卿,如丰常(宗庙礼仪)、郎中令(宫廷警卫)、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廷尉(司法)、治栗内史(全国财政税收)等。 地方:郡县制,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郡长官为郡守,县长官为县令/长,县下设乡、亭。(地方官每年要向中央“上计”) 统治手段:扩大军队,指定法律,加强治安。秦有中央常备军驻京师由皇帝直管,外加地方武装管理地方治安,由都尉管理。《秦律》制定,巩固了地主阶级的政权,维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了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北征匈奴,南征百越,建设长城等。 【西汉】(BC206-25年)汉承秦制 中央:承袭秦制,皇帝最高统治者,其下设三公九卿。中期之后,改三公名称为司徒、司马、司空,其职责发生变化,九卿职责大致相同。 地方:郡县制;郡国并存制 统治手段:军队、法律、编户制度—户籍制度。中央常备军外加地方预备军,中央军是禁军有南北军组成,守卫京师。地方军有郡都尉或王国中尉主管,皇帝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地方官员无权调动军队,需有虎符才可发兵,皇帝对军事官员有任免权。刘邦令萧何在《秦律》基础上去夷三族及连坐法,增加兴、户、厩律三章,称“九章律”。 汉武帝时(强化中央集权):中央设1-建立中朝机构,扩大尚书台权利,削弱丞相权利。中

外朝的形成,加强了皇权,消弱了相权,达到了权力的集中。(有尚书、中书、侍中组成的内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构,有丞相为首的外朝演变为执行机构)2-京师设司隶校尉。章纠察京师百官(除三公)和三辅、三河(河东、河南、河内)、弘农七郡。3-地方加强控制故设刺史,除了京师直辖区以外的13个监察区,每州设刺史,“以六条问事”,监察地方官吏和郡国诸侯。—“以内制外,以小制大”。地方割据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得以加强。4-察举制。汉初,一是军功地主,二是郎官才有资格出任官职(任子、资选)。汉武帝时,将举孝廉定为制度。兴立太学,凡考试合格者授官,采取“举贤良文学”、“上书拜官”策试等制度选拔人才,充实和加强了统治机构。5-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削弱诸侯王国权利,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东汉】(25年-220年) 东汉初年对政府机构与职能进行调整的核心是维系专制主义的皇权,通过加强尚书台的权力和强化监察机构,完成了中央政府的重建和调整工作,通过固定州刺史治所和废除郡国都尉,完成了地方政府的建制。 中央:1-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加强尚书台权利,削弱三公权利,司徒即丞相管民政,司空即御史大夫不管监察,改管水利工程,太尉管军事,三公职高,徒有虚名。尚书台成为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设尚书令一人,尚书仆射一人,实际上已经成为核心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是受命办事,三公其他官员,得皇帝批准加“录尚书事”头衔才可参政。2-监察制度。御史中丞,负责御史台监察百官,权利仅次于尚书令。司隶校尉,东汉复制,兼领一洲,主管察举中央百官犯法者和本部事务,即是京官,又是地方官,“无所不咎,唯不察三公”。此举是皇帝抑制权臣和贵戚之用。州刺史,在司隶校尉辖区外分十二州,设刺史,将地方选举劾奏之权收归刺史,东汉中后期,渐渐获得地方行政权和领兵权,且固定州刺史治所,可以处理地方事务,不通过三公,直接向皇帝负责,(州郡县三级)这是皇权加强的表现。废除郡国都尉

中国古代史总结资料

中国古代史总结

中国古代史 一、政治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 春秋战国:初现雏形 秦:确立形成 汉唐宋元:加强完善 明清:空前强化 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元,强化于明清 3.秦国商鞅变法 社会转型,质跃 4.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融合,汉化 5.北宋王安石变法 封建社会中期,调整 6.秦始皇 统一,建制,功过 7.唐太宗 贞观之治,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 8.康熙帝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9.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三公九卿制 两汉:汉武帝任用身边亲信,设中朝、外朝 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中书门下:参知政事(行政权)、枢密使(军政权)、三司使(财政权)元:中书省、宣政院 明:废宰相权分六部、内阁 清: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 10.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以州为监察区,设置刺史 东汉:州郡县 隋:州县

唐:道州县、藩镇割据 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路州县 元:行省制度、路府州县、宣慰司 明清:废行省设三司 11.关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问题 ⑴注意分析、理解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存在着的两对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君权不断扩大;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⑵评价: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基本上是起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应辩证地评价;元朝的行省制度,应充分肯定其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的积极作用;明清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虽然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抵制外来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了科技文化的进步,阻碍了社会进步,基本上起的是消极作用 12.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核心) 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影响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13.“大一统”政治推动中华民族的形成 ⑴秦汉时期“大一统”政治形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⑵秦汉时期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有共同的经济、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文化的中华民族基本形成,中华民族形成反过来巩固“大一统”政治 ⑶江南经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14.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的贡献 ⑴元朝统治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有特殊的地位 ⑵清朝统治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15.古代杰出君主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大有作为 ⑴秦始皇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作出贡献 ⑵唐太宗为促进民族团结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⑷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最新整理工作总结和计划表格

度工作总结和计划表格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在指尖悄然逝去,年迎面而来。回想过去,面对眼前,展望未来!有进步的喜悦,亦有工作中失误的愧疚。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全体仓库人员接受挑战勇敢迈进的一年。用心思量总结工作当中的利弊、得失。从教训中汲取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年仓库主管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总结 1、坚持执行公司的早会制度,提高员工精神面貌;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坚持开早会,对前一天的工作做总结,找出不足加以改善,并做好当天工作计划。通过早会,提高内部人员士气,加快了各类信息的流动,能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2、及时收发物料,并定期进行自盘; 督促仓管员对所管辖的物料及时的进行收发整理,并定期自盘,合格物料及时清点进仓,仓管员及时做好帐务处理。确保帐、物、卡的一致,使仓库账务做到日清月结。 3、坚持执行6S工作,做好物料的标识和防护; 改善工作环境,做到让人一目了然,规划仓库物料的区域标识。 4、调整物料摆放,实行仓库定位工作;

了解各仓管员的所管区域物料摆放后,针对于仓储规划的不明确,做了一个相应的仓储区域规划整改方案图。对物料现场的大面积区域划分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再次细分与标识,以更有利于现场物料管理。避免仓管员在备料过程中存在找不到料,及找料时间太长,为了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要求他们对库位表及时更新,对于部分仓管没有做库位表的,要求他们对这一缺陷进行了整改。现所有货架基本都已贴上了库位表,做到了,方便不本职仓管员走到物料区短时间内也能及时的找到所需物料。 5、退供应商不良品的及时处理; 每周统计不良品给相关部门并及时跟进,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不良品得到了及时的处理。 6、加大了物料的追踪工作; 对即将断货的物料进行合理追踪,并和采购、生产等个个部门积极沟通,确保到料及时。降低生产滞留。 年即将过去,回想自己在这一年的工作,由于刚刚接手,许多工作还有不尽如意之处,总 结起来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两点: 二、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措施:

中国抗日战争心得【精品】

我们不鼓励战争,但是像抗日战争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下面是整理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心得,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迪。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感受良多,为此谈谈我的心得体会。本文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心得体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决心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积极进取,锐意创新。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从甲午失败到抗战胜利,历史走过了半个世纪。中国当年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为什么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夺取胜利呢?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中国人民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民族内部软弱涣散。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进程中,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丹麦以及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我们不会忘记给予中国人民道义和物质等方面支持的国家和国际友人,不会忘记在南京大屠杀和其他惨案中为中国难民提供帮助的外国朋友,不会忘记同中国军队并肩作战、冒险开辟驼峰航线的

初中一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点概要 一、知识点: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列表展示更直观清晰)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13、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世界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完整版)

大学世界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完整版)适用于大学、高中、初中生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 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 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 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358年法国农民起义 1381年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十五世纪桑海兴起 十五世纪晚期 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 1480年俄罗斯摆脱蒙古控制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 十六世纪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美强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农民起义 1588年 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592-1598年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卫国战争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沙俄在西伯利亚修建侵略扩张的基地—雅库次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 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9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抗战精神》读后感心得读书笔记.doc

读《抗战精神》有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伟大的国家,历经了千辛万苦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无数名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才换来这平静的生活。那一段历史对于现在绝大多数人而言,只是成为影视作品书籍档案中一段段、一片片的叙说和演绎,而对于现今依旧存世而亲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们来说,那是充满了荣辱、动荡气壮山河中夹杂着血雨腥风的残酷事实。这个代价是巨大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该铭记的一段历史。 翻开《抗战精神》一书,映入我的眼目的是连天的炮火、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队、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打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战术,使骄狂大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同时,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所接受长官的指示。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最后,蔡延锴军长亲临前线指挥的画面……还有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 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

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了一句句的抗战号角。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中国进行的仍是一次封建王朝战争,而日本则进行的则是一次国民战。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那时是怎样的一个社会状态啊!国家积贫积弱,民众被污为‘东亚病夫’众多的民众连温饱都无法解决,徘徊挣扎在死亡线上,而我们惟一取得的胜利,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形势。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都是抗日的烽火。”是啊,你能从全民族抗战中感到一种力量吗?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善良,忍耐是我们传统的美德,每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强大的不屈精神抗战精神便会从他体内迸发出来,发出震天的怒吼,释放出令人眩目的力量,击退一次次的灾难和困苦,使自己经过漫长的岁月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越来越发出耀眼的光芒。 国家,沉甸甸的一个词,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又何以有国,他

纪念抗战胜利活动总结

纪念抗战胜利活动总结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进胜利教育,教育学生在现代和平条件下牢记屈辱历史,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为 国家富强民族兴盛做好应尽的职责。同时,为缅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发扬长征精神,切实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学生思想教育,特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国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此次活动由机械学院 团委主办,机械学院学生会宣传部负责实施的,在团委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学校教务处 的全力支持下,活动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此次活动主要目的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长征胜利80周年。其主要 内容是以条幅,宣传板以及校园网论坛发帖讨论等的形式以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 其中写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以及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条 幅分阶段的被放在逸夫教育大楼和机械材料馆对面,同时宣传部不断收集相关的资料 及时在校园网论坛发表,让更多同学了解历史,铭记历史。论坛的讨论非常激烈,同 学们用最纯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为抗日战争英勇奋斗的革命烈士的崇高敬仰,对中 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无比赞赏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要向先辈学习,为国家富强人民 富裕努力奋斗的心愿。活动在同学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得到众多同学的好评。他 们纷纷表示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的活动为同学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供一份精 神粮食。 作为学团的一次活动,此次活动在准备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宣传部的同学在老师 的指导下,各项步骤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为我们以后活动顺利举办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但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任务分配等方面安排得不够清楚,导致 有些同学的工作重复,浪费了不少精力。希望以后活动中能有所注意。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以及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已经圆满 地结束了。但他所带给我们的一切还只是开始,虽然活动总体来说效果不错,但活动 中也出现过不少弯路,无论如何她都为我们今后活动提供了一份参考,一份借鉴。希 望以火能做得更加完美。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评价: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②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7)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存在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91年。 (3)建立:①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二战后不久,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国际格局由两大阵营的对峙发展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4)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5)发展历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1)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2)存在时间:1991年至今。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②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 (4)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二)两极格局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2020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总结报告(标准版)

2020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总结报告(标准版) The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ast work; it can clarify the direction and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 工作总结)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0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总结 报告(标准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进一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学校团委研究决定于20XX年9月组织全校青少年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契机,在青少年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牢固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积极促进世界

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签名活动。 9月3日,在学校广场组织了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签名活动。对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李保平校长亲自参加了签名活动,活动中老师们积极带头,同学们也不甘落后,踊跃参加。通过集体签名,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对抗日战争的理性认识,增强对新时代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感召他们热爱生活、珍惜时光、勤奋努力、勇挑重担,在新形势新挑战下争做时代先锋。 二、观看爱国影片 9月3日,为进一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黛溪中学团委组织8年级全体师生在学校报告厅观看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影片《飞虎队》。影片中那一段段精彩的战斗场面,在那可歌可泣、同仇敌忾的抗日战争时期,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里,铁道游击队队员们勇敢机智地乔装打扮在铁道线上,神出鬼没和日本鬼子进行生死的战斗,在火车的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班级姓名 .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抗日战争总结 高中历史

抗日战争 一.背景 日本:日本首相田中又向天皇上奏了《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的秘密奏折(即《田中奏折》),明确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扩张总战略蓝图。 中国:国共十年内战。 国际:世界大国、大国集团和国际组织多采取“不干涉”的绥靖政策,从而在客观上起到了放纵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作用。 二.经过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3年5月,冯玉祥,吉鸿昌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1933年11月,福建事变。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爱国人士李济深、陈铭枢等发动福建事变。此前,第十九路军代表同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代表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9日,北平,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全面抗日的到来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1936年5月,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8月13日,上海,八一三事变。日军企图“三月亡华”。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中国古代史 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一、备考导航 本专题包括古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关史实,以及侵略与被侵略的斗争等。复习本专题时,既要看到中国经济、文化对外国的影响,也要重视我国吸收外国长处以利于自身的发展。还要用发展的观点,全面正确的评价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实行的闭关政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二、专题知识归纳 1、中国古代与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与东亚的关系 (1)与日本的关系 秦汉:①徐福东渡的故事;②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③东汉光武帝,汉委奴国王金印;④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人日本。 隋唐:①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②贸易往来频繁;③突出人物:鉴真和吉备真备;④日本制度文化深受唐朝影响(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长安的样式)。 ⑤日本出土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 辽宋金元:都与日本有频繁的贸易往来。 明清:①东南沿海倭患严重;②明政府罢市舶,导致奸商与倭寇勾结,形成倭患;③戚继光抗倭,1565年肃清倭患;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 (2)与朝鲜的关系 秦汉:①秦汉之际,燕、齐、赵人为避战乱,数万人迁居朝鲜;②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光武帝;③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④双方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朝鲜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铁制工具等输出到朝鲜。 隋唐:①往来: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长安等地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②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文化带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3)中华文化圈:中华文化圈以中国为中心,包括周边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初步形成于汉朝,隋唐时期最终完成。其特点是以汉唐文化为源流向周边传播。周边国家文化以汉唐文化为模本,深深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 ★与东南亚、印度半岛的关系 (1)与印度半岛的关系 汉朝: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法等西传,印度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隋唐:①互派使节。②以佛教为纽带,天竺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佛教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创立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③玄奘、义净到天竺研究佛学。 (2)华侨开发南洋 南洋:泛指东南亚地区。 过程: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定居,成为华侨。 作用:带去先进工具和技术,对南洋开发作出重大贡献★与中亚、西亚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时期朝代起止时间大事记(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 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夏 启夺得王位后,将王位传给自己儿子;开 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 天下、传子代替传贤 历法《夏小正》 发展商朝前1600年— —前1046年 王位传承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作为 臣服于商王的方国首领;迷信鬼神 青铜器的鼎盛时期;烧制出原始瓷器 出现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商人;殷历; 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清末发现) 鼎盛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井田制;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瓦解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大国兼并 新兴地主阶级推动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和 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确立 铁器、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 小农经济确立;垄作法;都江堰; 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战国时秦 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历法《石氏星表》(后人辑成) 春秋末年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战国时期,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 作楚国屈原的《离骚》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标志绘画走向成熟 封建社会形成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 初步 发展 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 秦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等六国。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 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以加强皇权、地方 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 货币、车轨、文字,修驰道、灵渠、万里 长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焚书坑儒;小篆;隶书的出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