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大悟县夏店镇中心初中左宏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二氧化碳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思路

本节课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首先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二氧化碳能使人致死,汽水里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喝汽水为什么不会使人致死?教学过程中,围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设计教师演示实验和设计程度不同的探究实验,让每个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本节课实验较多,尤其要注意借助于板书和教学课件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总结!成功的教学在于解决了问题,又引发学生思考更多更深入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除了作业之外,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是不是无毒就一定无害?”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建立科学观念。

为突出二氧化碳化学性质这一重点,课堂通过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思想。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学生做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实验成果进行再探究,把教材中的四个验证性实验细化为三个步骤,即“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碳酸有什么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进行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等步骤进行探究,适当调整了教材上的操作顺序,加强了现象对比,探究过程和结果更易让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点,把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应用在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知识侧重点不同,空气中CO2的来源和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的办法等内容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没有呈现,而是将其作为课外探究问题提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课外自主探究,也使知识的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从生活中来重新回到生活中去,将知识得到充分利用。

二、教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③对二氧化碳存在的辩证理解,帮助学生树立应用一分为二的科学观念看

待问题的方法。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的探究

结论: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屠狗洞屠狗而不伤人”的这个现象呢?

〖课件〗C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请同学们参照上图,自己动

手做一做。

(学生分组实验并及时填写

学案2)

注意事项]:动作要迅速,

以防CO气体过多的逃逸到空

纸花喷上水,第3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

瓶中,第4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将第4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纸花的颜色变化。

〖板书〗二、化学性质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完成学案3。

究,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能

与水反应。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学习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紫色石蕊试纸来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3)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感受化学就在他们身边,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教法分析

由于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来认识事物,因此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初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 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堂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我在设计时以探究可乐饮料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用途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五、教学程序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一)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3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CO2的性质。它是初中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点部分,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系统学习过氧气的制备和性质。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汽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物质的规律;然而,从学生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探究性的实验,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是我在对教材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充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四、教学策略 如何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我主要采用这五种教学方法来帮助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情景导入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导入: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 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探究1:二氧化碳的密度 点燃两只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塑料瓶中的二氧化碳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案设计

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饱和溶液? 2、生活中你是如何比较溶液浓稀的?举个例子: 3、化学中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浓稀呢 [实验9-7]师生合作演示:将0.1 g 、0.5g 、2g 的硫酸铜分别放入三支装有20 ml 水的烧杯中,配成溶液后对比。 [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过渡】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1、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 【想一想】两杯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怎样比较溶液的稀浓呢? 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故事引入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知识归纳 综合运用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情感。 二、教案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4.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领悟知识要点,通过设计并完成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和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2.形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树立关注社会、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意识。 重点和难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反应的原理.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把部分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 仪器和药品:自制简易天平、试管、导气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木条、饮料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

变成碳酸钙。 [讲解] 广西桂林著名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溶洞都是长年累月发生上述反应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板书]二氧化碳的用途 [讲解]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 [板书]1.灭火器 [多媒体展示]干冰及干冰用于人工 降雨的图片并解释原理。 [板书]2.人工降雨 [多媒体展示]温室效应及其带来的危害。 [板书]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讨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观看 观看 思考并讨论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 联系 通过多媒体拓展学 生视野 培养关心自然, 关心社会的情感。 我们自身能做到的环保措施也许是很 微小的事情。但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环保 意识,从我们自身开始做,一定能减少 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我们现在所做的努 力正是为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实际应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 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 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 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进 入这些场所前应该怎么办?在人 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讨论后回答培养学生用所学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并学会实验室制取、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设计和检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 重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难点:实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教法:指导法、引导法 学法:探究式、讨论式学法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 教学过程 一、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 1、请同学们看书137页图二氧化碳的生成与消耗,图中数据表示的是二氧化碳的相对量。 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2)人和动植物呼吸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3)动植物尸体的腐败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1)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水的溶解作用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你认为这些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大家提前已经查阅了一些资料,互相交流讨论一下。 2、科学家在美国夏威夷的莫那罗亚山顶设置了高精度的气体分析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了连续测量,为研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提

供了宝贵的数据。请同学们看书136页的图,图中描述的是1 958-1994年期间的测量结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提示: (1)同一年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怎样变化的?是不是每年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不同的年度,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和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来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板书: 1、药品:固体药品:可用大理石、石灰石 液体药品: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和稀硫酸代替之) 2、反应原理:CaCO 3+2HCl=CaCl 2 + H 2 O+CO 2 ↑ 3、制取装置:根据上面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同学们可以选出相应的装置。 提示:(1)、如用长颈漏斗,下端端口要液封。 (2)、如用分液漏斗,则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3)、如加了有孔塑料,则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添加药品(3)收集气体(4)验满 5、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6、验满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7、验证方法: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法,下节我们将继续学习它的性质和用途。 四、作业。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重要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知道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4、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和完成一些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2、二氧化碳的重要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 4、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性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1、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 2、辨证观点的培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观察、对比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CAI多媒体课件、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干燥小纸花、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CuO、干冰、导管、试管、烧杯、铁架台、玻璃管、阶梯蜡烛、酒精灯、单双孔塞、火柴等、学生分组(四人一小组)。 2.学生准备: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气管、橡胶导管、药匙、酒精灯、小木条、火柴、集气瓶、玻璃片、小烧杯、镊子、白铁皮阶梯架、软塑料瓶、浸过石蕊试液的小花(每小组4朵)、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课 (幻灯片)1.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爪哇的毒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 2.谜语:它可以翻手为云,复手为雨,是“植物的粮食”、“灭火的先锋”、墙壁的“粉刷匠”、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它是一种什么物质? [教师讲述] 1.是二氧化碳所致;2.二氧化碳。 [引言] 认识一种物质主要是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着手,以便我们更好地使用它。那么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先来一起探究一下。 授新课 一、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 [学生活动] 制取并收集三个集气瓶和一个软塑料瓶的CO 2 活动与探究一: (幻灯片)⑴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阶梯架上,把阶梯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 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2

《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说课:《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黄岩实验中学徐志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自然科学第四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为本章重点内容之一。本节是学生继学习碳的性质以后学习的一种碳的氧化物,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以来重点学习的第三种气体。本节是初一《呼吸作用》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用途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探究式教学)看,它对以后研究其他化合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意义。从教学目的看,二氧化碳是生物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具有现实意义。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意识,从而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今后学习氧化物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知识序是: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编写的意图,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实验探索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练习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激发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兴趣,培养学生环境 保护的意识,以及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 认识方法。 确定以上目标是基于以下考虑: ①、教学思想: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为 主线将了解型知识、设计型知识、程序型知识、专业型 知识及发展型知识融会于教学法中,力求使学生得到最 佳的发展。 ②、自然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③、初中自然科学课程式体系的要求。 ④、初二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 ⑤、素质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需要。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 中讨论确定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收集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最后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其用途。教材还介绍了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了解温室效应及防止温室效应所采取的措施;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良好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1、二氧化碳于水的反应; 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实验室用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就会停止? 2、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什么?说明理由。 3、若实验室制取较多的 二氧化碳,试管可用哪些仪器替代?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有一个猎人举着火把带着猎犬进入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不久,猎犬死亡,当他蹲下看时,火把熄灭了,同时他感到头晕气喘,于是赶紧跑出洞口。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山洞底部沉积着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设问: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到底和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有关呢? 三、新课讲授板书、(一)CO2 的物理性质展示: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提问:可以知道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呢?板书:无色、无味、气体演示:一位同学演示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提问:实验室怎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呢?演示:找一位同学上台演示验满的方法讲解:此试验可以知道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演示:【实验6-4】向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小结:实验现象和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 板书:密度比空气大,标准状况下,是1.977g/L。提问:还可以设计什么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呢?设问:二氧化碳是否能溶于水呢? 演示:【实验6-5】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1/3 体积的水,立即盖紧瓶塞子,振荡,塑料瓶变瘪了。 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得瓶内压强减小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板书:能溶于水讲解: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降温加压可变成液体,继续降温加压,还可以变成固体,二氧化碳的固体叫干冰,干冰的用途作制冷剂--- 人工降雨、冷藏食品。 过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那么它能不能和水反应呢?取出变瘪的瓶中的液

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3 水的组成 蔡河中学艾保书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方法:实验探究 手段: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实验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空气的组成如何? 2、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3、讲授新课: 讨论:地球上哪里有水?水有什么用途? 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积的3/4;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地层、大气中也含有水; 总量很大(14亿立方千米,2×1018吨) 分布很广,但不均匀。 用途: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 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想一想:1、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实验3-1]:水的电解 (介绍装置) 现象: 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

2、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问: 大家猜想这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气体? (大家回顾氧气的检验方法) 实验:检验两种气体(看动画) 完成学案中实验表格 讨论总结出结论:: 1. 正极:氧气 负极:氢气 V 02:V H2=1:2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 H 2O ?? →?通电 H 2 +O 2 分解反应 3.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介绍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验纯方法:如图所示(参看动画) 想一想:我们学过那些纯净物?这些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异同? 4.总结:略 5.练习:课后习题 6.作业:见学案 7.教后 元素 种类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 成 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种类 物质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一课时)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实验室制取CO 2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CO 2气体的制备来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比较分析法、类比推理法。 【教具准备】试管、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来引入。 [教师设疑]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择什么药品呢? [学生活动]例举出已知能生成CO 2的反应,假设把它们用在实验室中制取CO 2是否可行,并分析原因。 C+O 2==CO 2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人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CaCO 3==CaO+CO 2 C+2CuO==2Cu+CO 2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教师导学]在实验室中制取某气体选择药品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活动]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导学]以上例举出的6个反应,哪一个比较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CO 2,是否存在还需解决的问题? [学生活动]从中选择比较适合的反应,指出不足之处。 [探究活动]探究实验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 可供选择的原料: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 3)、碳酸钠(Na 2CO 3)、稀盐酸(HCl)、 点燃 点燃 高温 (得到的CO 2气体不纯。) (得到的CO 2不纯。 ) (得到的CO 2气体不纯) (反应条件高,成本高) 高温 (反应条件高) (反应速度过快)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word教案(7)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水的组成和氢气,学会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观察水的电解实验,观察并检验水的两种电解产物。 2.了解单质、氧化物和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能对一些日常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重点难点】 1.水的组成。 2.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学习内容一 氢气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氢气的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氢气能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 3.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4.氢气燃烧的反应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氢气+氧气――→点燃 水。 【讨论交流】 1.氢气点燃前为什么要验纯? 2.氢气验纯时,试管口为什么朝下? 【温馨点拨】 1.氢气里若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名师归纳】 可燃性气体里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有可能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 【反馈练习】 1.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B ) A .没有听到声音 B .听到很小的声音 C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D .试管爆炸 2.检验氢气纯度时,手拿充满气体的试管,在移近火焰时,应(B ) A .管口向上 B .管口向下 C .试管保持水平 D .以上都可以 3.下列关于检验氢气纯度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用排水法收集的氢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B .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如听不到响声,说明其纯净了 C .做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D .用爆鸣法检验出的含有不纯氢气的试管,可立即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学习内容二 电解水的实验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8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堂练习(含答案)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 【课前预习】: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CO2是一种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叫。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O2 。CO2 能与水反应;CO2 能与氢氧化钙反 应。 3.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有:;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4.CO2的用途: 等。 课堂练习】: 2.下列图中,体现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切割金属 B .霓虹灯 3.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 1.下列有关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C .医疗急救 D .灭火

A.CO .CO2 C.SO2 D.NO2 4.某同学经查资料了解到二氧化碳会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 实验1:取一小块经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的纸(以下简称“纸” ),往纸上滴上几滴稀醋酸,纸变红色。 实验2:取一小块纸.往纸上滴上几滴纯净的水,纸不变色。 实验3: 实验4: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一会儿,用胶头漓管取其中的溶液滴到纸上,纸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2 的目的是:; (2)补充实验3: ; (3)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 g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先使该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课后巩固】: 1.“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 A.先变蓝后变紫 B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2.下列气体中,参与植物光合作用作用的是() A.氮气 B .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 化碳 3.2011年11月28日到12月11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讨论了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出示一杯水,你对水的认识有哪些,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水的组成 (板书)4-3 水的组成

思考,提出猜想 创设环境,引入新课 【过渡】在探究水的组成前,我们先认识下氢气的性质。(板书)一、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观察一瓶氢气,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神舟九号升空使用的燃料是什么? 【讲解】神舟九号升空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那我们现在来研究下氢气燃烧。 【实验演示】现在我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但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呢,我们要先对气体进行验纯,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 【设问】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什么?验纯的操作是怎样的? 【归纳】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进行验纯,方法:先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慢慢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声音很小,则说明气体较纯。 【实验演示】现在我就可以对氢气进行点燃实验了,大家注意观察现象。 【提问】火焰呈什么颜色?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怎样验证?写出反应方程式。

06-03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班级:姓名:日期:2014年12月10日 [导语]我们知道CO和CO2的组成是相同的:都是由组成的。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的分子是不一样,其中一个分子比另一个多一个氧原子。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氧原子,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得CO和CO2性质差异很大。通过本节 课的学习,我们要会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它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温室效应 [知识回顾]我们都知道木炭在空气中能够燃烧,那么怎样用化学方程式来体现 呢?,。 [课内探究](寄语:严密的实验加推理,可以帮你获取新知。) 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实验探究一:二氧化碳的密度 实验步骤:将CO2慢慢倒入烧杯中(如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探究实验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归纳:请在下表中填写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知识点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问题:当人们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水井、山洞之前,都要做来 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说明:二氧化碳本身不能、、。 2.探究实验三: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问题: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其溶液的表面有一层白膜, 这是因为石灰水与空气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用方程式表示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读课本,说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②③④⑤ 2.温室效应:①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 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地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②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近年来,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加,森林遭破坏 ..............,使得大气中 的CO2含量不断上升。 ③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④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两极的冰川融,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 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⑤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使用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更多地利用太阳能、 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 ......,.严禁乱砍滥伐 ......森林等。 [课堂小结]请对照关键词简要本节学习内容。 [课后延伸]1.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试问: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所有可燃物燃烧吗?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中,小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变红原因是:二氧化 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试问:是二氧化碳气体使紫色石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1课时 二氧化碳(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不支持燃烧和能与水发生反应。同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是本课题教学难点。关于一氧化碳,教材主要介绍了它的可燃性、毒性和还原性。本课题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例如,教材介绍了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奥秘,以讨论的形式提出“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等一些实际问题。另外,本课题还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态度,教材中的“调查与研究”要求学生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充分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第1课时二氧化碳 课题二氧化碳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并提倡“低碳”生活。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 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能灵活地应用CO2性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通过相互交流、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愿 望。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强化保护环境、解 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备课笔记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年级八年级(下)学科科学课题 3.4.1 二氧化碳1 课时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主备教师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运用问题。 (2)培养学生猜测、观察、分析、交流、合作等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培养实验前对现象、结果的理论预测, 实验中的观察、思考,实验后的分析、交流、总结。 情感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增强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欲望和激情。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的探究实验教学 仪器:二氧化碳发生装置1套、导管、集气瓶(3只)、装有高低蜡烛的烧 杯、小烧杯3只、小型喷雾器2个、镊子4把、软塑料瓶3只、石蕊染成 紫色的小花数朵、酒精灯等。 药品:大理石、稀盐酸、石蕊、稀醋酸、水、澄清的石灰水等。 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展示公园风景图片带领学生一起做深呼吸,引导学生进 入学习状态并感受研究二氧化碳的必要性。 师:空气中二氧化碳虽然含量少,但自然界中却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一起来对它的性质进行一翻探究吧! 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一:二氧化碳具有那些物理化学性质? 1、观察两瓶老师已经收集好的两瓶二氧化碳(请同学注意观察并完成学案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参与教师完成探究活动中的活动1、活动2实验活动1:把二氧化碳倾倒进放有蜡烛的烧杯中(一位学生参加,师生共同

完成) 学生要求:观察倾倒方法和蜡烛熄灭,想到了什么? 活动2:在装满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加入1/3的水,振荡。(随机抽3位同学参加) 学生要求:观察饮料瓶的变化情况,思考说明什么? 2、思考:探究活动完成,展开小组讨论,填写学案相关内容,推荐同学当众发言,展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完成学案收获内容一的内容。 投影: 二氧化碳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性质归类 (学生表述完成,显示上表结果) 3、从二氧化碳状态引领学生看一段关于干冰运用的录像,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进一步加深认识。 板书: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固体 (干冰)→ 气体(升华), 吸热 板书:2、化学性质: 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现在来学习它的化学性质,刚才大家看到了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中,现在大家观察我手中的饮料瓶,向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使之变红,(学生必惊叹!) 趁势发挥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色素石蕊变红了?(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同学发言!) 1、瓶中存在的物质由学生争论,引导得出:水、二氧化碳、或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某种物质 2、如何证明是何种物质呢?(小组争论,学生提出办法) 探究二:是什么物质让石蕊变了色? 请三名同学,分别完成探究的Ⅰ、Ⅱ、Ⅲ三个实验,大家注意观察,并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分别探究紫色石蕊花遇到水、二氧化碳、潮湿石蕊花遇二氧化碳、稀醋酸的情况。 学生讨论:为什么?完成学案,准备回答。投影:(小组代表发言,同时 投影完成上表) 实验Ⅳ提示:醋酸是一种酸,凡是酸都能让紫色石蕊变成红色。(教师完成这个实验做给学生看,让学生思考会不会是什么酸让石蕊变成了红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并提问得出结论:二氧化 碳可与水反应,生 Ⅰ Ⅱ Ⅲ Ⅳ 操 作 喷 水 直接放入二氧化碳 喷水后放入二氧 化碳中 喷醋酸 现 象 解 释 结 论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盐都区2013年中学理科实验教学专题培训交流材料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胡花 一 .情况分析 (一)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3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CO2的性质。它是初中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点部分,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系统学习过氧气的制备和性质。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汽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物质的规律;然而,从学生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探究性的实验,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是我在对教材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充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如何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我主要采用这五种教学方法来帮助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情景导入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四.教学流程图:

课题3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意义和用途。 2.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认真观察现象并获取信息,再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逐渐渗透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学情分析 1. 在第二单元已经学习过氧气的性质,对物质的性质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在前面的化学实验操作中,学生具有基本的动手能力, 便于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更好的完成相应的实验探究并进行总结反思。 2.二氧化碳的性质较容易通过实验探究直观地掌握总结,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等知识点由于缺乏必要的学科知识,不易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四、教学策略 这一节课,教师用“引导—探究—实验—观察—归纳”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模拟一些实验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合作交流T归纳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确立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成学生学科知识、实验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

仪器:胶头滴管、试管、烧杯、水槽、集气瓶(玻璃片)、阶梯型铁皮架、软塑料瓶、镊子等。 药品:醋酸、澄清石灰水、一小瓶雪碧、蜡烛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实验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等。 七、教学过程

课题3 二氧化碳

课题3 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和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实验的总结,归纳,使学生掌握CO 的性质。 2 3.以学生实验为切入口,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存在,再从社会视觉分析其利用,体现化学与4.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觉观察CO 2 社会的关系。 的介绍,增强环保意识。 5.通过对温室效应之一CO 2 教学重点:CO 性质的学习。 2 的性质。 教学难点:从实验中归纳分析CO 2 教学关键: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通过新旧知识联系,由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 学法:实验探究式、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教法:启发式、指导阅读 教与学的互动过程: [设置情境]:图瓦卢因温室效应全国搬迁的新闻报道 [设疑]:通过这段新闻阅读,同学们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略 [设疑]:二氧化碳除了引起温室效应外,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还产生哪些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 :CO2用于灭火、制汽水…… [多媒体展示]:⑴汽水⑵人工降雨⑶舞台云雾⑷化工原料⑸气体肥料 ⑹灭火⑺温室效应⑻光合作用原料⑼不供应呼吸⑽制冷剂[设疑]:其中CO2引起不利影响有哪些? [学生回答] :温室效应、不供给呼吸 [问题讨论]:登山时发现一废弃的山洞,能否贸然进入?为什么?怎样检验? [多媒体展示]:检验方法 [设疑]:CO2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哪些有利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 :汽水、人工降雨、舞台云雾、化工原料、气体肥料、灭火、光合作用原料、制冷剂 [设疑]:其中灭火利用CO2哪些性质呢? [演示实验]:向盛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学生回答] :CO2不助燃也不可燃,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讨论]:设计哪些实验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学生设计并操作]:向土天平一端塑料杯中倾倒CO2, 将充有同体积空气和CO2气球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 [实物展示]:一瓶汽水 [设疑]:这瓶汽水中含有什么气体,静置的一瓶汽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问答]:汽水中含有CO2 气体,CO2气体溶于水中。 [讨论]:设计实验证明CO2气体能溶于水 [学生操作]:向盛满CO2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倾倒水 [引导]:打开瓶塞向塑料瓶中倒水过程中CO2气体易逸出瓶外,造成实验现象不明显,怎样改进实验呢? [学生回答]:略 [多媒体展示]:用针管向盛有CO2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水 [设疑]:CO2气体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CO2气体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呢?[实验引导]:向用紫色石蕊浸泡后的干花上喷稀盐酸 [学生回答]: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 [学生讨论]:设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实验 [学生实验]:向盛有水的试管中通入CO2气体,然后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学生疑问]:这个实验不能充分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能是溶于水的CO2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还可能是水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