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化学自主招生试卷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化学自主招生试卷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化学自主招生试卷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化学自主招生试卷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化学自主招生试卷

一、选择题

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但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2.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3.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全

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全

4.如图以稀硫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盐

B.图中涉及到置换、复分解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C.图中能生成盐的反应包括②③④⑤

D.若X溶液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

5.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少

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

6.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②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9g;

③在19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B.实验①可以确定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铜

C.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D.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不可能是4.4g 7.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I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NaOH、CuCl2、Ca(NO3)2

B.蓝色溶液B的溶质有2种

C.无色溶液A呈中性

D.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CI可能含有NaNO3

8.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

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对于该图象的理解,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B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消耗的稀硫酸质量相等

④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⑤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A.①③④B.①③⑤C.①②③④D.②④⑤

9.下列是四种实验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图像有

①电解水

②向一定量pH=3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③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④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A.4个B.3个C.2个D.1个

10.如图,将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放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有剩余,(U型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右试管中溶液为浅绿色

B.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C.U型管中液面左升右降

D.右试管比左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

11.下列各组稀溶液中,利用组内物质的相互反应,就能加以鉴别的是()A.Na2CO3、H2SO4、HCl、KNO3

B.CuSO4、KOH、NaCl、NaOH

C.Na2SO4、Na2CO3、BaCl2、HNO3

D.NaNO3、MgCl2、KCl、Ba(OH)2

1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5.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

A.NH4NO3固体溶于水

B.煅烧石灰石

C.等质量等浓度的稀H2SO4加入金属

D.CuSO4和H2SO4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

16.下列物质能在 pH=13 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Cl、AgNO3、Na2CO3B.NaNO3、KNO3、NH4Cl C.K2SO4、K2CO3、NaOH D.KMnO4、CuSO4、NaNO3 1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

A.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向H2SO4和CuSO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

18.在AgNO3、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A.Cu2+B.只有Fe2+C.Fe2+和Fe3+D.Mg2+和Fe2+ 19.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A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先加足量水,然后过滤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鉴别棉绒和羊毛绒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

D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A.A B.B C.C D.D

20.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

B.用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

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

D.向久置空气中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钠质量与加入

盐酸的体积关系

21.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22.向一定质量的Na2SO4、Mg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150.0g 3.42%的稀Ba(OH)2溶液、100.0g稀H2SO4,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5.24

B.a点沉淀的成分为两种

C.所用稀H2SO4的质量分数为3.92%

D.向e点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2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 Ca2+ CO32- SO42-B.H+ Cl- NO3- OH-

C.Na+ K+ Cl- NO3-D.Na+ NH4+ NO3- OH-

24.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CaCO3、NaOH、MgCl2、Na2SO4和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固体样品中一定有CaCO3、NaOH、MgCl2、BaCl2,可能有Na2SO4

B.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NaOH、BaCl2

C.滤渣a的成分是CaCO3

D.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仍能确定是否存在MgCl2

2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二、实验题

26.已知: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溶质NH 和OH-,某同学对其制备与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NH3?H2O能解离出

4

(1)氨气制取;固体NH4Cl与足量消石灰混合加热可以制取氨气。

①图中e所指仪器的名称是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选填大写字母)。

②检查你所选择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则气密性良好。

③结合选择的装置完成氨气的制取、收集并吸收氨气制取氨水,按气流顺序各装置的接口从左到右依次为_____(用小写字母表示)。吸收装置中漏斗的作用是_____。

④用装置D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还可以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_____,在D中气体应从导管_____(填“b”或“c”)端通入。

⑤充分反应后冷却,将残余固体转移到烧杯中,加水溶解,溶液中的阳离子为_____。(2)性质探究:向滴加了酚酞试液的氨水中再滴加足量AlCl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2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下左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那些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

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

猜想三: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氢氧化钙;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了如上右图所示的图像。

(结论)分析图像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一定不

是。

(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28.某学习小组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 3N 2)。查阅资料可知 Mg 、Mg 3N 2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2Δ2Mg+O 2MgO ②232Δ3Mg+N Mg N ③2Δ2Mg+CO 2MgO+C

④22ΔMg+H O MgO+H ↑ ⑤322

23ΔMg N +6H O 3Mg(OH)+2NH ↓↑ 实验中所用的装置和药品如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将空气通入实验装置,则气流流经装置的顺序是_____(填装置序号)。D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通气后,应先点燃_____(填“A ”或“B ”)装置的酒精灯,如果同时点燃A 、B 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_____。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

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产物是氮化镁

(4)思维拓展:空气中N 2的含量远大于O 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 的质量却远大于Mg 3N 2的质量,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

29.现有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KMnO 4制取O 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发生装置选

___________,若用C 装置收集O 2并长时间保存,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某小组同学将棉花团投入水槽中,发现溶液为墨绿色,摇晃水槽,又变成紫红色,可能是生成了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缘故。

(3)为进一步研究KMnO 4制氧时的失重率,某小组查阅了如下资料,回答:

(资料卡片):

1、反应中固体失重率为O2与KMnO4质量比;

2、研究表明,KMnO4受热分解时,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a、KMnO4Δ

K2MnO4+K2Mn4O8+O2↑(失重率约为13.5%)

B、KMnO4Δ

KMnO2+O2↑(失重率约为20.3%)

①取8.0gKMnO4,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生成O2的质量可能为___________

A.0.81g B.1.08g C.1.42g D.1.63g

②在43.9℃~377.9℃范围中,KMnO4的失重率为18.0%,结合资料分析,在

43.9℃~377.9℃范围中,KMnO4分解反应主要以_______________(填“a”或“B”)为主。30.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序号等浓度的

双氧水质量/g

固体

粉末

固体粉末

的质量/g

实验

温度/℃

相同时间内产生

氧气的体积/mL

Ⅰ50MnO20.1206Ⅱ50MnO20.13015Ⅲa MnO20.14020Ⅳ50CuSO40.1205

Ⅴ50无无200.5

(1)由实验Ⅱ和____可知(填实验序号),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若实验Ⅲ中,a=___,也可对比得出此结论;

(2)实验Ⅳ和Ⅴ还不能证明CuSO4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验证CuSO4在反应前后

__________一定不变;

(3)经验证,CuSO4也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4)如图是实验Ⅰ中氧气的体积随反应时间

....的变化图像,请根据上述信息,在坐标轴上画出实验Ⅳ中氧气的体积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像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A正确;

B、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具有均

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但是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B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C正确;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但是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D正确。

故选B。

2.A

解析:A

试题分析∶.灼烧Cu可得CuO. CuO和硫酸反应生成CuSO4。CuSO4。+Fe反应生成Cu.故①正确。在催化剂作用下双氧水分解为水和氧气,水在通电作用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由氧气到双氧水一步不可实现,故②错误。二氧化碳通入NaOH溶液可得碳酸钠,碳酸钠和石灰水生成碳酸钙,碳酸钙煅烧生成CaO,故③正确。

考点∶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转化关系。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关系图可知,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关系为:X>Y>Z,则金属X为镁,Y为锌,Z为铁;

等质量的镁、锌、铁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关系为:镁>铁>锌,而在关系图中三种金属反应停止后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铁>镁=锌,说明等质量的镁没有完全反应有剩余,铁消耗盐酸量最大且可能完全反应。

【详解】

A、由于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而图中X反应速度最快,说明X是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镁;所以判断正确;

B、图中铁生成氢气最多,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而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可判断铁消耗盐酸质量最大;所以判断正确;

C、图中镁、锌产生氢气质量相等,说明镁没有完全反应,但不能确定锌也没有完全反应;所以判断错误;

D、从图中看到镁和锌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则消耗的稀盐酸一样多,那么镁一定过量,锌可能过量或反应完,所以判断正确;

故选C。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的通性主要有①跟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②跟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③跟金属氧化物反应;④跟某些盐反应;⑤跟碱起中和反应;分析图示的物质种类可知X是盐类物质,说法正确;

B、依据置换、复分解两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可知镁与硫酸的反应是置换反应,酸与碱、盐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C、依据酸的共性可知金属与硫酸、碱与硫酸、盐与硫酸、金属氧化物与硫酸都可生成盐类物质,所以图中能生成盐的反应包括②③④⑤,说法正确;

D、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可知氯化钡和硫酸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但氯化钡和氢氧化钙不能反应,说法错误;

5.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此过程在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和硫酸铜反应。A、a至b段是氢氧化钠中和硫酸,没有蓝色沉淀生成,故说法错误;B、d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氢氧化钠,溶质种类为两种,故说法错误;C、c至d段,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氢氧化钠增多,碱性变大,pH变大,故说法错误;D、c点时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溶质种类最少,故说法正确。故选D。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由于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硫酸铜;由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9g,在19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说明白色沉淀C是硫酸钡沉淀和碳酸钡沉淀的混合物,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是过量的,所以B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B中含有氯离子,但是加入的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不会影响实验现象,所以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详解】

A、通过推导可知,加入的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白色粉末中不一定含有氯化钠,错误;

B、通过推导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硫酸铜,正确;

C、通过推导可知,无色溶液B中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正确;

D、通过方程式:BaCO3+2HCl=BaCl2+H2O+CO2↑,可以看出,生成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钡19.7g,而沉淀为19g,正确。

故选A。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NaNO3、CaCO3、NaOH、CuCl2、NaCI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得到19.8g沉淀,和无色滤液;根据无色滤液可以推导出滤液无氯化铜;根据有19.8g沉淀可以推导出肯定有碳酸钙;沉淀加

入稀硝酸后有无色气体(二氧化碳),蓝色溶液(硝酸铜),可得沉淀中有氢氧化铜;故原固体中有氯化铜;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才会有沉淀产生,故原固体肯定有氢氧化钠;往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有钙离子,故原白色固体中有硝酸钙;往无色滤液中加入稀硝酸后滴加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故滤液中有氯离子,但不能证明是否有氯化钠,因为氯化铜中有氯离子;以上是定性分析,可以得出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 3、NaOH 、CuCl 2、Ca(NO 3)2;不能确定是否有NaNO 3,NaCl ,而硝酸钠没有试剂去检验,故不确定,但是氯离子可以定量计算来判断是否有。因为沉淀19.8g 有两种成分,通过产生的无色气体求出碳酸钙质量,再有总质量减去碳酸钙求得氢氧化铜的质量;再由氢氧化铜的质量求出氯化铜中离子的的质量,最后对比氯化银中氯的质量即可知道原固体中是否有氯化钠。

【详解】

定性分析如上分析:

定量计算如下:

解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氯化铜的质量为Y ;

()3

33222CaCO +2HNO ==Ca NO +H O +CO 100

44X 4.4g

↑ 10044=X 4.4g

X=10g

氢氧化铜的质量为:19.8g-10g=9.8g 。

()2

213CuCl 5

98Y

Cu OH 9.8g

Y=13.5g 氯化铜中氯元素的质量为:7113.5g =7.1g 135

? 氯化银中氯元素的质量为:35.514.35=3.55g 143.5?

又因为分两份来作实验,故无色滤液中的氯离子质量为:3.55g 2=7.1g ?

比较可知两者相同,故无色滤液中的氯离子只有氯化铜来提供;可得原固体中无氯化钠。

A. 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 3、NaOH 、CuCl 2、Ca(NO 3)2,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 蓝色溶液B 中有硝酸铜,硝酸钙,还有剩余的硝酸,故溶质有3种,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因为会发生氯化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由无色溶液A 可知,完全反应或者碱过量,故不一定为中性,有可能是碱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 经过定量计算可得该混合物中一定没有NaCl ,可能含有NaNO 3。故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根据已经给出的信息找到突破点,层层定性分析,比如本题的突破点有好几个,一个是有沉淀,沉淀加入稀硝酸后产生气泡,溶液变蓝,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溶液中有硝酸铜等;当用定性分析无法完全解决问题时,要采取定量分析,即通过计算来确定。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分析:

①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等质量的金属,锌反应的时间短;②由图示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硫酸均反应完;由方程式分析,二者反应结束后,可能金属都有剩余,也可能锌恰好反应完,铁有剩余;③由图示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硫酸均反应完;④由方程式分析可知:相等质量的铁和锌与硫酸反应,铁生成氢气多;⑤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的总质量-气体的质量-不溶物的质量,图示中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但剩余的不溶物的质量不同,所以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不相等。

【详解】

①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等质量的金属,锌反应的时间短,故正确;②根据化学方程式2442Fe+H SO FeSO +H ↑═,可知每56g 铁生成2g 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

2442Zn+H SO ZnSO +H ↑═,可知每65g 锌反应生成2g 氢气;由方程式分析可知,二者反应结束后,生成相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金属的质量不相等,可能金属都有剩余,也可能锌恰好反应完,铁有剩余,故正确;③置换反应是金属置换酸中的氢元素,所以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硫酸质量相等,故正确;④由方程式分析可知,二者反应结束后,生成相等质量的氢气,故正确;⑤由方程式分析可知,二者反应结束后,生成相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金属的金属不相等,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不相等,故错误。

【点睛】

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图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电解水实验,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应是1:8,错误,

B 、向一定量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盐酸,使酸性减弱,PH 不断增大,但不可能会大于7,错误,

C 、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由于横坐标表示的是稀盐酸的质量,故当消耗的稀盐酸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质量也相等,最终当金属全部反

应,等质量的金属镁产生的氢气质量更大,正确,

D、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先后发生以下2个反应:

KOH+HCl=KCl+H2O,CuCl2+2KOH=Cu(OH)2↓+2KCl,故刚开始加入氢氧化钾溶液没有沉淀生成,待盐酸全部被反应完,才开始产生沉淀,正确,故选C

考点:图像题的解答

10.A

解析:A

【解析】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故右试管中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正确;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与足量的锌、铁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但消耗的锌的质量更多,故左边试管中溶液的质量更大,错误;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即左右两边的压强相等,那么U型管中液面持平,错误;D、锌比铁活泼,故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更快,即左试管中产生的气泡速率快,错误。故选A。

点睛:等质量的金属(生成物中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与相同的酸反应,若酸过量,那么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越多;若金属过量,那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详解】

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Na2CO3溶液与H2SO4、HCl溶液反应均能产生无色气体,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B、CuSO4溶液是蓝色的,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的是KOH、NaOH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但无法区别KOH、NaOH溶液,不加其他试剂不能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HNO3,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2SO4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符合题意;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MgCl2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能产生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

解析:B

【解析】

碳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气体,不会和氮气反应,但是用碳粉去除去氧气容易引入新的杂质,A选项错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产生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易溶于水氢氧化钠,故在通过过滤就可以将二者分开达到实验的目的,B选项正确;加水,氯化钠溶解,但是泥沙难溶于水,若不过滤除去就蒸发结晶,样品中的泥沙依然存在;硫酸钾和硝酸钡反应会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溶于水的硝酸钾,故加入硝酸钡会引入新的杂质,D选择错误。

点睛:除杂考虑的原则: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容易将杂质和物质分开;不能减少非杂质物质的质量等。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一氧化碳较少时不会燃烧,同时如果氧气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故错误;

B、氨气会与硫酸反应,会将主要物质反应掉,故错误;

C、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符合除杂原则,故正确;

D、镁的活动性大于铁和锌,所以镁会和FeSO4、ZnSO4都反应,会将主要物质反应掉,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除去水蒸气的同时也把二氧化碳除去了,故选项不正确;

B、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能除去氢氧化钙但引入了新杂质(过量的)碳酸钾,故选项不正确;

C、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不引入新杂质,故选项正确;

D、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铜,反而把主体物质氧化铜除去,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B、煅烧石灰石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C、等质量等浓度的稀H2SO4加入足量金属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决定于稀硫酸;

D、根据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氢氧化钠也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只有当稀硫酸被氢氧化钠全部反应后,氢氧化铜沉淀才会显出。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应该是溶液温度先降低,后慢慢恢复至室温,该选项不正确;

B、煅烧石灰石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该选项不正确;

C、稀H2SO4加入足量金属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决定于稀硫酸,因此等质量等浓度的稀

H2SO4加入足量金属时,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该选项不正确;

D、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氢氧化钠也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只有当稀硫酸被氢氧化钠全部反应后,才能出现氢氧化铜沉淀,反应完,则沉淀质量不变,该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

掌握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金属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详解】

A、HCl、AgNO3溶液中的氯离子、银离子会结合成氯化银沉淀,盐酸中的氢离子与Na2CO3中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盐酸中的氢离子和碱性溶液中的O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

B、NH4Cl中的铵根离子和碱性溶液中的中O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和氨气,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错误;

C、三种物质在碱性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带有颜色的离子,选项C正确;

D、CuSO4中铜离子与碱性溶液中的中OH-在溶液中结合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并

且KMnO4溶液为紫红色,CuSO4溶液为蓝色,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就是指当不同的离子或物质存在于同一溶液中时,如果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则说明它们是能够共存的,例如,氢氧化钠和硝酸钾在同一溶液中是能够共存的;如果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的话,则说明它们是不能够共存的,例如,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在同一溶液中是不能够共存的(因为其中的氢氧离子和氢离子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水)。

1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只能无限接近7,不能超过7,故错误;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刚开始没有氢气,故错误;

C、向H2SO4和CuSO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当稀硫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当硫酸铜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故正确;

D、煅烧石灰石反应生成氧化钙是固体,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错误。故选C。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灵活的运用有关的知识,加入铁粉可以置换出银与铜,滤渣中放入盐酸有气泡生成,则说明有铁的存在。

【详解】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由于铁在镁后,不可能把镁离子从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在银和铜的前面,因此铁可以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由于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过量的铁,因此在滤液中不可能再有硝酸银和硝酸铜,而铁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故有Mg2+和Fe2+ ;

故选D

【点睛】

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