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历史复习晚读材料 - 信丰中学 网站首页

高一历史复习晚读材料 - 信丰中学 网站首页

我的错题本1(每天4题)不是我的错!班级姓名

1.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相权威胁皇权

C 国家统一的需要

D 君相互制约

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3.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4.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6.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

映的朝代是

A.唐代(道)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9.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

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枢密院)

D.财政权(三司)

10.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

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

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11.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

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

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12.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13.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产生,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是因为

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

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

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

D.军职必行政公职更重要

14.古代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

A.是大河文明的结果

B.更多地体现了平民的政治权力

C.是近代政党政治的滥觞

D.集体管理、依法行政

15.古代希腊城邦是民土政治的发源地,创立了多种形式的民主政治。其中为17世纪的英国所继承的是:

A.定期召开全体成员参加的公民人会B.各级官职实行差额选举C.所有公民具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D.集体管理、依法行政16.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么。”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①雅典民主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②雅典民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③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与同期其他文明的专制制度相比是巨大的进步④雅典民主是公民政治,激发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7.中国文献中最早关于罗马法的记载,是清朝政府派5大臣出洋考察西洋法制的报告,载泽等人于1906年5月9日在《奏在法考察大概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从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开始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根据这则材料我们可以说:①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②罗马法是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③在今天罗马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④罗马法对清末法制改革意义重大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③

18.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

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A.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

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D.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

19.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

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20.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

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A.专制王权强化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C.国王权力旁落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21.《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与法国《人权

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

A.生命权B.自由权C.财产权 D.反抗压迫权

22.英国革命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

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

2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森的机车、

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24.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

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

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25.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该宪法

A.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B.规定法国为共和制国家

C.确立了无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

D.是各革命派别一直严格遵循的纲领

26.学者们在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时,使用“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

A. 30年代初

B. 40年代中期

C. 70年代初

D. 80年代末

27.右图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注明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

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8.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

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

征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29.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青人说:“终为中

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

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

省官员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31.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32.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

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3.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

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A.限制封建剥削

B.解放广大农民

C.保护封建剥削

D.废除封建剥削

35.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

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上海兴”

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6.1932年,日本威逼利诱我国优秀短跑健将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当年的

奥运会,遭刘长春严词拒绝。在张学良的资助下,刘长春孤身一人代表中国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刘长春严词拒绝日本的理由是A.伪满洲国复辟帝制,背离历史潮流

B.伪满洲国为虎作伥,镇压抗日联军

C.中国人不应该代表外国参加奥运会

D.满洲属于中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7.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

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先进的生产力

D.科学社会主义

38.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

B.英法俄

C.美法德

D.英法德

39.法国里昂工人在起义时提出“在里昂将成立委员会和人民基层会议。”“我们

只有一个口号:‘人人自由平等。’”英国宪章运动的请愿书提出:“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这些要求表明:①时工人的愿望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②当时工人的愿望还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③无产阶级已经觉醒④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已提上日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0.下列标志着马克思由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文章或著作是: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B.《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41.作为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一名工人,他明确了当前

形势下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

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这应该是他经历了下列哪个事件后得出的结论

()

A.二月革命

B.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说

C.七月事件

D.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2.右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

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A.“怎么会这样?” B. “糟糕的战争!”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43.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

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

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A 苏联已经解体

B 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 中美关系好转

D 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54. 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

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改善关系

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55.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

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56、2007年8月,上海合作组织举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7”反恐联合

军事演习,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的防务安全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是

A.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B.以防务安全为主要目标的军事同盟

C.以打击恐怖活动为主要目标的重要机构

D.调节国际争端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57.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

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58.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59.“1991年8月19日,在党和军队内甚至爆发了反改革的暴乱。他们绑架了戈

尔巴乔夫,并在莫斯科周围集结了3500辆坦克。通过以俄罗斯总鲍里斯·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的果断行动,反叛力量遭到了失败。”对材料中的“反叛”

行动解读正确的是:①由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的②实际上是一些苏共领导人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③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④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60.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1911~2004年)曾以“邪恶帝国”一词形容前苏联政

权,而前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2004年6月参加美国为里根举行的国葬典礼时表示,里根是一个“正直的对手和朋友”。关于里根执政时期美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美苏合作,苏联在美国和平演变中走向解体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D.苏联全面收缩,美国重新对苏采取强硬政策

61.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这主要说明

A.北约集团内部要分裂

B.国际局势的发展要求北约加强台作

C.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D.西欧各国要摆脱美国的控制

62.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①冷战②杜鲁门主义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B)

63.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 (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成立的中央领导机构称为

A.中央局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D.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64.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

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

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

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

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

6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在中美两

国法制建设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②都受启蒙思想影响

③都规定实行总统制④都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 B.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C.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D.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67.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8.二战后,首先成为“冷战”焦点的地区是

A.拉丁美洲B.东欧 C.亚洲 D.西欧

我的错题本2(每天3题)

1.“尊祖敬宗”和“认祖归宗”都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这是因为古代的宗法制

A.保障了各级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特权

B.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C.把“家”与“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D.平息了家族冲突

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下列关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①皇权至上②神权与王权分离③最高决策集团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④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材料中的“社会结构”应确立于

A.春秋战国时代

B.秦朝时代

C.西汉时代

D.唐宋时代

4、周初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两者

A、都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B、都有利于历史的发展

C、都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D、都在短时间内被废除

5.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令性管理”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三省六部制

6、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C.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D.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7、共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分给

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下列对该措施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分割了王国封地

B.剥夺了王国封地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王国问题基本解决

8、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速抢修决堤,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是下列哪个时期的制度A.秦汉B.隋唐C.宋元 D.明清

9、清代有一位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所处机构的行事模式:“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一机构

A.始设于明代

B.是当时最高的行政机关

C.是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反映

D.官员都出身皇族

10、下列旨在完善中枢权力体系的是

①秦朝实行郡县制②北宋设置通判③明朝初年罢宰相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读下面的三幅图,其变化最能反映出

A.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C.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D.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皇权不断强化

12、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C 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D 清朝设置军机处

13、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材料表明他

A 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B 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

C 赞扬君主专制制度

D 主张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14、雅典公职一般都规定任期,实行彻底的轮换制,并限制连任次数,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为了

A 有效防止个人腐败和滥用权力

B 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

C 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

D 保护全体公民的权益

15、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 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 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 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 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16、之所以说雅典的梭伦改革与中国的郡县制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

A 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 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

D 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17、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②注重维护

帝国的社会稳定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是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8、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等,我国古代西周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B 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

C 地域决定政治

D 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19、法律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秦律与罗马法的相同点主要是

A 体现的国家性质

B 调整社会关系的侧重点

C 服务的目标

D 对人类文明进程所产生的影响

20、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A 国王只有依法行事

B 国王“统而不治”

C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成为趋势

D 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代替专制权力

21、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其目的是

A 打击个别议员

B 减少议员人数

C 削减国家财政开支

D 进一步限制王权

22、“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这句格言形象、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民主宪政的关键与核心是

A 民主宪政可以提高公民的参与程度

B 民主宪政可以有效地限制权力

C 民主宪政可以改变人,使之友好相处

D 民主宪政可以将作恶减少到最低程度

23、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 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 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 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24、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专制的话,……不能不说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一“创举”是

A 实行政党政治

B 实行联邦制

C 实行民主共和制

D 创立内阁制

25、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国庆演讲中讲到:“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是 A 实行三权分立 B 实行君主立宪 C 实行民主选举总统 D 国会制约总统权力

26、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 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 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 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 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27、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帝国(1871-1919年)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是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以下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A 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

B 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

C 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

D 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28、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的国家”。主要是因为

A 皇帝掌握着极大的权力

B 帝国议会权力有限

C 容克地主包揽要职

D 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

29、近代英、美、德、法四国先后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但四国政体并不完全相同,而是

各具特色。下列有关四国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美国参议院有权对总统提出弹劾

B 英国下议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C 法国参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选民资格有一定限制

D 德国帝国议会权力高于联邦议会

30、“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极大诱惑,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使他们“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科举制的实行

①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②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④为历朝所沿用,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31、在东西方不同的制度下,国家大事通过与否决的决策机构,各国不尽相同,它能反映出东西方政治决策系统----权力机构的差异性。

32、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请完成: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四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上述四国的代议制政体可分为哪两种类型?(标明四个国家分属哪一类)

①英;1689《权利法案》颁布美:1787年宪法的制定

法:1875年宪法的制定德:1871年宪法的颁布

两种类型:君主立宪制(英德)民主共和制(法美)

这些代议制政体的共同实质是什么?简要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实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或都实行资产阶级专政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作用:1、都有利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权力过于集中和滥用权力的现象

3、但也容易产生摩擦和扯皮现象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明清对外贸易 朝贡贸易的特点:由官府控制和垄断,不以获利为目的,加强中外之间的友好关系。 民间海外贸易的出、入港口:月港是进出口商品的主要集散地。 输入和输出的主要商品: 1)输入:香料之类的奢侈品; 2)输出:生丝、丝织品、瓷器和蔗糖。 清朝逐渐走上闭关道路的原因: 1)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 2)欧洲社会正发生巨大变化,统治者出于对西方势力的戒备以及自大、保守的心态,逐渐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表现: 1)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被迫内迁; 2)康熙晚年已对外贸路线加以收缩; 3)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 4)清朝中期,清政府对外商来华实施更为严格的限制。 早期的西学东渐

早期西学东渐的重要史实: 1)耶稣会士在传播基督教神学的同时,也带来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 2)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 3)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译《同文算指》,系统介绍了西方算数的笔算法; 4)利玛窦曾绘制多种世界地图,最著名的是《坤舆万国全图》; 5)水利技术专著《泰西水法》; 6)徐光启、李之藻编写《崇祯历书》,其影响至于清代。作用: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民族国家的形成 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 1)玫瑰战争后,英国完成政治统一; 2)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各地区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3)伦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法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 1)百年战争结束后,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统一; 2)以巴黎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3)法语成为全国通用语言。形成时间:15世纪末。 君主专制背景: 1)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知识点

专题八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概念介绍(要求了解即可)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 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二、美苏冷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2、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3、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三、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基本特征:遏制共产主义并且不诉诸战争 ? “铁幕”演说中“铁幕”的含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杜鲁门主义(1947年提出) ①内容: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②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③标志: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注意】(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①根本目的:以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注意的延续和扩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 3、柏林危机 ①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②表面上是美、英、法与苏联的较量,实际上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 4、北约成立(1949年成立) ①性质:是一个军事和政治组织。 ②根本目的: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西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1955年,成立华约 ④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四、美苏冷战的历史影响 1、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和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4、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五、“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注意】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属于冷战范围。 1、朝鲜战争: 影响:①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②“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 影响:导致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上了美国。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 1、背景 ①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东方黄金和物产的渴望 ③直接原因: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去东方的传统商路 ④物质技术条件: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 ⑤地理知识的扩大,地圆学说的流行 ⑥西欧王室的支持 3、影响: ①引起了“商业革命”(①商品种类日益增多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③贸易中心的转移:地中海区域→大西洋沿岸) ②引起了“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入→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依靠 固定地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 力上升→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进一步发展。) ③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的联系日益密切,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④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 ⑤揭开了西欧列强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的序幕 二、早期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扩展(16世纪初-19世纪) 1、荷兰 (1)条件:①地理条件: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条件得天独厚 ②政治条件:尼德兰革命与荷兰共和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技术条件:造船业发达(商船总吨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总和) ④对外贸易发达: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 (2)结果:17世纪,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的“海上马车夫”。 2、英国 (1)原因 ①地理优势:大西洋航路中心 ②政策优势: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的利益 ③军事保障: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军优势,大力发展海军 ④经济优势:通过圈地运动,英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2)殖民霸权的角逐: ①与西班牙(16世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②与荷兰(17世纪):1652年,三次英荷战争(导火线: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 ③与法国(18世纪):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二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 两大力量:军与民。 三大阶段: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三大侵略特点:第一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点,战争开国门。第二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狂潮。第三阶段:日本大规模侵华旨在灭亡中国。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1)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西方列强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要求开埠通商、协定关税是这一阶段商品输

出的要求,也是列强侵华的特点。 (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因此,其经济侵略特点,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具体反映在要求在中国修筑铁路、开设工厂、提供贷款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完成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时也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希望瓜分中国。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日本大规模侵华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侵略中国的主要是日本,其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称霸西太平洋,因而灭亡中国是日本侵华的突出特点。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评价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的素材看:多以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评价。 2.从考查的功能看:不着眼于“是什么”,而是着眼于“为什么”。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 B.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1、简述唐代、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1)唐代商业: ①条件:政治上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 ②城市: A.布局: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民居隔开(市坊分开);商业交易受到官府严格控制 B.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 ③商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2)宋代商业: ①货币: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城市: A.布局: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B.功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2、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3 (1)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及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民主思潮的推动) (3)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推动 4、简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特点、实质和影响。 (1)背景: 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②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2)主要措施: ①金融方面:整顿财政金融 ②工业方面:调整工业生产 ③农业方面:调节农业生产 ④社会福利方面: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影响: ①对美国:A.经济上: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恢复 B.政治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②对世界: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5、简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意义。 (1)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说明战后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过程、体现的趋势、特点及意义。 (1)原因:①共同的文化传统; ②近代不断的战争使人们渴望欧洲统一; ③二战使西欧丧失世界中心地位,成为冷战主战场。 (2)过程: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1951年成立 ②欧共体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③欧洲联盟:1992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正式成立。 (3)体现的经济发展趋势: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4)特点:结成政治经济联盟;统一货币。 (5)意义:①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 ②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③使欧洲成为当今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7、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因素及对全球化的认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1)过程:①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②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使得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因素:①科技进步,为全球化提供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②交通和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 ③两极格局结束,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④市场经济体制被广泛接受; ⑤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推动作用。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八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来源:①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②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③德国的古典哲学。 (4)实践条件:马克思、思格斯的努力,深入工人运动,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诞生 (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内容 ①揭示了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 ②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纲领、目的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③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④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的政党。⑤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形成不可抗拒的潮流。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1.第一国际 (1)成立标志:来自英、法、德、意、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于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2)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为总委员会)。 (3)原则:①政治原则:《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②组织原则:《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4)主要贡献 ①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压迫。 ②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 (5)意义: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2.巴黎公社 (1)背景 ①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压境。 ②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国防政府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③直接原因:1871年3月18日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2)成立:1871年3月28日成立,它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 (3)革命措施 ①军队方面: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②政权建设: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员会。 ③制度建设: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 ④待遇方面: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工资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4)失败:1871年5月,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中,即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事件。 (5)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3.第二国际的斗争 (1)成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大会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 (2)第二国际内部存在的斗争:第二国际成立后,内部各种派别斗争激烈,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修正主义思潮泛滥,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1.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指() ①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②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③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④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其含义主要是指无产阶级() A.接受了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B.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进入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时期 D.开始提出了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3.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1842年,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切斯特,通过自己实践活动逐渐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B.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表明马克思已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C.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第一次会晤,开始了两位导师的共同战斗历程 D.《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4.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 A.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B.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C.缺少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 5.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理论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来自①德意志②英国③法国④比利时()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 6.马克思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A.主编《莱茵报》期间 B.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 C.1843年,马克思来到巴黎 D.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7.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的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9(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材料二马克思在18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说,《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前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1)材料一中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道理? 1.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时说:“摩尔(指马克思)的一生,要是没有国际,便成了挖去了钻石的钻戒。”这里的“国际”是指()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一.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

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三.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第一单元单元分层突破 [自我校对]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E.郡国并行制 F.行省制 G.军机处 主题全面分析和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核心整合] 1.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中央决策方式,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主要矛盾 (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2)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

断削弱。 3.发展历程 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 4.演变趋势 (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5.特点 (1)皇权至上。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 (4)宣扬“君权神授”。 (5)文化专制。 (6)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6.影响 (1)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2)但到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其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即时演练]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解析】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从题干中可以看出给事中可以驳回诏书,反映了门下省的职能,故选A 项。宋朝枢密院主管军政,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驳回皇帝诏令的权力,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试题参考资料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检测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 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D.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4.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A.三元里抗英 B.黄海海战 C.威海卫战役 D.平壤战役 5.近代中国有一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6.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右图中的史实发生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洋务运动时期 8.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 C.中国地大物博并且人口众多 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地区

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10.“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的造币厂门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满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银币。……总额是四百五十五万英磅,这五大车的白银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批“古怪银币”最有可能来自于 A.《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 B.《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 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11.佳士得拍卖公司曾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2.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鸦片战争)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3.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A、对华贸易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 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14.在下列条约中,涉及既割地又赔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辛丑条约》中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 B、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1.内容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 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制、诏、玺)④皇位世袭 2.特点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 的机制。 四、郡县制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 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计划.doc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计划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时,学生面临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的转变,知识由分散到系统的转变,由编年史到专题史复习方式的转变,加上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因此,亟需解决有效复习方法的问题。我们根据教育实践,从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单元核心知识结构、多种感官并用、先观大略再具体、记忆与回忆结合、适当做题并加强做题方法指导、建立错题本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有益、初步的探索。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复习能起到加深记忆痕迹,温故知新的作用,也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因此在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同时,高一期末复习,是学生入学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也是检验学生学业水平最规范、最真实的一次考试。但复习的时间又很紧张,我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反思,探索如下: 一: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先紧后松 1期末复习阶段,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学生在学期临结束时,由于时间长,记忆痕迹逐渐淡化,需要及时强化。故复习时以看课本,巩固基础为主。在我们复习期间,主要时间是留给学生,以学生的看书和整理基础知识为主,老师的讲解为辅。 2 统筹兼顾,科学规划。 复习阶段,既要看书,巩固基础知识,又要适当做题,以查缺补漏,锻炼做题能力,加强双基。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用一周时间复习,,我校每周三节历史课,三节晚自习,而复习任务是必修一政治制度的九个专题,因此,每节正课要复习三个专题,晚自习要做一套相应的测试题。但是,有的专题难度大,任务重,而有的专题相应难度小一,任务轻些。根据总规划,学生在复习时适当往前后伸伸腿,任务重,没完成者,则在下节课补上,并完成规定的复习任务;如完成任务,还剩余时间者,则提前复习下节课的内容。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以防止顾此失彼。 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复习阶段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复习期间,知识结构的细化,具体化和个性化,全靠学生自己来完成。 同时,在串讲知识提纲和评讲试卷时,高度重视语言的简洁凝练和幽默风趣,并适当的举些生动形象的事例或小故事,以调动学生的直接兴趣。从而,减轻学习疲劳,加强教育效三具体复习方法: (一)构建单元核心知识结构。 老师在课下,“根据单元引言,吸取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与观点,以高中课程标准为指导,概括单元的知识结构,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②把每个专题的几节课的内在逻辑联系理出来,注意每个事件的大体发展线索,学生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导读:本文是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高一历史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 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 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 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 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

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 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 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 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标志,通过了解这两种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中归纳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某些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政治文化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其中某些制度脱胎于氏族社会,对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点内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 ●学情分析 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学中注意通过衔接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高中新课程。因为所学知识比较遥远和枯燥,给学生理解上带来了困难;学生程度差异明显,同学新来乍到,一时不适应,这两点要引起高度重视。 ●教学建议 1.教法:情境导入启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创设问题,运用以史料分析、看图论史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 2.学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法。逐步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2.识记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3.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推行宗法制的作用。 4.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二)分封制 1、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①分封: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对士实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秦朝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①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②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③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④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2)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①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是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全面推行郡县制。 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2.影响: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发展科举制: (1)科举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高一第一学期历史期末复习 笔记整理

这个提纲只是对笔记的整理,一定要结合课本和校本一起复习!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 (一)夏朝:出现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二)商朝: 1、内服外服制度; 2、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三)西周 1、分封制 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影响①积极: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得到加强 ②消极: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 2、宗法制 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2)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齐、鲁、晋等说法与分封制相关;立嫡立长,重视亲情,宗祠家谱等与宗法制相关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官制的变化 1.秦朝 1)皇帝制度 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2)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务 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并负责监察百官 ②九卿:丞相之下设九卿,分管各项具体政务 2、汉朝:中朝(内朝)外朝制度相权削弱,君权加强 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①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②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③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互相牵制,加强了皇权。 4、宋朝:二府三司制 ①二府:设中书门下行使行政权;设枢密院掌军政 ②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 ▲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5、元朝:一省制 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6、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

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考试专题八九练习1111

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考试专题八九练习 一、选择题: 1.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的著作是( )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B.《共产党宣言》 C.《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D.《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3.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三个国家是 ( ) A.英、法、美 B.英、德、美 C.英、法、德 D.法、美、德 4.下列哪项不是《共产党宣言》的观点() 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B.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C.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通过资产阶级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5.恩格斯曾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二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恩格斯的意思是( ) A.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B.要创立理论发展空想社会主义 C.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无产阶级 D.理论只能阅读而不能实践 6.巴黎公社的社会经济措施中,最能体现其阶级性的是( ) A.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B.公社职员的薪金最高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D.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 7.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主要表现在( ) 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 B.规定了工作人员的最高年薪 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 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8.巴黎公社最主要的经验是( )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依靠工人和农民阶级的联盟 D.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尝试 9.俄国能够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最优越的条件在于( ) A.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B.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强 D.无产阶级拥有广大的同盟军 10.以下最能说明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性质的史实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D.实现了工农联盟民主专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