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一、国学与国学教育的发展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影响和浸润着每一个中华儿女。袁行霈教授曾指出:“国学作为固有文化传统的部分,已经渗进民众的心灵,直接间接地参与现

实生活。”[1]

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适应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学教育的兴起也有其相应的社会背景与时代要求。近代以来的国学与国学教育有两次大的高潮。

1.国学教育的第一次高潮

近代以来,国学的兴起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一般来讲,国学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左右,随之掀起了研究国学的第一次高潮。当时研究国学的学者之多,著作之丰都令后人难以企及。据当年统计,自清末到1935年,就有七千

余篇,涉及五百余报章杂志。[2]然而,在这些著作中,并不完全

是纯学术的论述,大部分混杂着与政治关系的讨论。基于这种状况,许多院校纷纷设立研究国学的机构。1922年北京大学筹设的研究所中开辟了国学门,1925年清华学校等国立大

学创建研究院国学门或传统文化研究和教育的机构。紧接着,燕京大学、辅仁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岭南大学等教

会大学,也相继设立了研究国学的专门机构。[3]

这些国学研究机构的设立旨在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国学。

在当时,学者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当属国学概念的界定。然而,在近代对于国学概念一直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界定。有学者指出,“30年代的中国‘国学’鼓吹者们,依然茫然于‘国学’概念的产生由来,多是以章太炎于1902年流亡日本

时,挂起‘国学讲习会’牌子,来作为‘国学’在中国产生的根据”。[4]国学这一概念在我国古代是教育机关的称谓,《礼记·学记》上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又如《周礼·春官》记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国学在此是指称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近代以来的国学概念与古代已有所不同。在20世纪初期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学术界对于“国学”的近代概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家众说纷纭,而其中作为国粹派代表人物的邓实的说法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他在1906年撰写的《国学讲习记》一文中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

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5]而现代学界对“国学”概念又有

了进一步的阐释。一般认为“国学可以理解为是在参照西方学术的前提下,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6]从广义上来讲,国学是指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均包括其中;从狭义上来讲,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当前学术界对国学教育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仅仅在经验的、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使用,如有学者将国学教育界定为“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学术传统,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5]

2.国学教育的第二次高潮从“五四”运动爆发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中国传统文

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闫芳,和学新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随着国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国学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国学教育有两次高潮。

近十年来关于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国学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国学教育的途径以及国学教育的文化向度、情感向度等问题上,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研究重复现象比较严重、研究内容缺乏深度、

研究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不强。国学教育研究应进一步深入认识国学教育的地位、明确国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课程地位、协调形式与精神、传统价值与现代精神的关系,还应提高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师资力量。

[关键词]国学教育;国学教育研究;进展与问题[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77-(2012)02-0066-04

【基础教育研究】

第2期2012年4月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o.2Apr.2012

66

化中的某些惰性对近代政治民主运动产生的消极作用,使国学在中国大陆一直处于被批判的地位。进入90年代后,国际文化环境的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为“国学热”的兴起提供了一定的机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一味地沿袭照搬西方的科学技术并不适应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辟思想在新的经济浪潮中闪出了被掩埋已久的光芒,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肯定,中国在世界多个国家都创办了孔子学院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国力的日益强盛和经济的腾飞促使全世界的人们站在新的高度重新审视中国国学的价值。经济高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国家日渐昌盛的同时,我国也出现了“道德沦丧”、“重利轻义”等问题,而国学经典中所颂扬的一些思想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国学再次为国人所重视和提倡,形成了国学发展的第二次高潮。可以说,国学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社会背景,而其自身所蕴涵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功能也是其得以复兴的重要因素。国学教育热的兴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适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当前的中小学国学教育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9位德高望重的委员以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了《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面临断层的忧思。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各省市都开展了试点学校的国学教育活动,如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国学教育实践、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国学教育实践、重庆培新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实践、石家庄市开展小学的国学教育等,这些为学者们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经验材料。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许多探索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近十年来国学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输入“国学教育”这一关键词,在全部期刊范围进行模糊匹配,从1999年至2011年,各种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文献共计106篇,其中关于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文献共39篇。

1.关于中小学国学教育必要性的研究

1999年,有学者对1988年—1998年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所占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小学12册语文课本共含293课,其中古文一篇也没有,古诗共收了35首,只限于唐宋诗。这35首诗分布在18课中,占总课数的6%。中学12册语文课本共含321课,古诗文为92课,占总课数的29%。由此认为,“目前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所占的比例是相当低的,其总量不仅不能与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中、小学语文课本相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与日本语文教科书中所收的中国古诗文相比”。[7]这一研究引起了对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必要性的探讨。2003年,有学者从素质教育与国学教育的关系入手,认为国学教育不但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认为国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对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因为素质教育是做人的教育,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正是对人进行教育。国学教育不能够脱离素质教育而单独存在,素质教育也不能够脱离国学教育而单独存在。[8]有学者认为应呼唤渐行渐远的“君子之风”,[9]认为这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加强中小学国学教育势在必行。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0]然而,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国学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职能部门没有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国学教育的内容零散,缺乏要点和系统性;形式主义风气流行等。观念和认识的问题、名利思想、教学手段的制约等因素,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11]对于中小学国学教育应“少一些盲目性,多几分理性”,具体应注意“国学教育的目标方位应是非动力性的;在选择国学教育的内容时,应有比较以求异的文化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国学的伦理、道义价值作现代性诠释;国学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应重在作强度继承”。[12]2008年,广州日报的一篇社论也呼吁国学教育不能成为“经典复读机”。有学者指出,对中小学国学教育必须作出理性探究,“以泰然之心和辩证的态度对待国学教育,没有必要对国学教育的出现诚惶诚恐,也没有必要对国学教育趋之若鹜,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学教育”。[13]对于国学热的不同声音,警示和启迪着我们对于国学教育要有更为冷静和深入的思考才能为新时期的教育服务。

2.关于国学教育与德育关系的研究

随着国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在实践中逐渐意识到国学教育与德育的内在联系。国学的功能除了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文化传统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国学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这个任务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字意思,而且要结合现代思想进行‘混搭’式的教育”。国学教育为中小学的德育提供了素材和方法,并贯穿于整个的德育过程之中。“国学作为补给学生成长的一种养分,辅助了德育,塑造了校园文化”。将国学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能增强学生的道德礼仪修养;能让学生了解国情国史,增强爱国情感,催其奋发;能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国学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辅助手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4]何成银在其专著《我国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国学教育研究》中,对国学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3.关于解决国学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在我国已经

67

开展了近二十年,其覆盖面广,持续性强,积累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对此,人们试图研究解决。有学者认为,中小学国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不正规不科学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不够重视,为此,应该“加强政策扶持、财力投入;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国学素质培训;加强图书馆国学教育资源建设;加强校园国学教育环境及氛围建设”。[15]只有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中小学的国学教育才能有一个外部保障,只有教育实践者和国学理论研究者通力合作,一线教师、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有效配合,才能确保我国中小学国学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也有学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国学教育中存在着对国学教育认识有偏颇、教学内容方式落后的问题,对此的解决方法是:应以科学态度研究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为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应抛却社会盛行的功利思想,将国学教育看成拯救中国文化的工程来抓;应制定相应政策,使得中小学的国学教育规范、系统地进行;应结合现代教学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国学教育变得生动形象。[16]

4.关于国学教育途径的研究

自2010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研究视角投向了将国学教育与某一具体学科相结合。多数研究者还是在语文课程中探讨怎样将国学教育具体地进行融合,这是对以往国学教育形式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不论是经典名著人物故事,还是建筑、绘画、谚语民俗,可以说小学语文中所遴选的优秀的国学内容,是小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17]有学者指出,要在中学语文课的教育中很好地贯穿国学教育,首先要做的最基本事情是让中学教师拥有相应的国学知识,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在中学阶段有效地实行语文教育和国学教育结合的第二个重要步骤就是寻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18]也有学者对国学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进行了研究。相关文献如张淑云的《理服人,方无言——

—把国学教育融入英语教学》、尤玉秋的《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国学教育》等,开启了国学教育与具体学科结合研究的新思路。

5.关于国学教育的文化向度、情感向度的研究

国学教育之所以在与世隔绝近百年后能够重新进入国人视域,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学教育有其自身的文化向度和情感向度,不仅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能使学习者潜移默化成为情操高尚的人,因此应对国学教育本身的文化向度和情感向度进行挖掘,并注重其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有学者以《弟子规》中体现的情感与国学教育的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国学教育的情感向度对学生的积极作用。认为《弟子规》内容中的三个珍贵内核——

—“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构成的情感教育的主线,与感恩教育、尊重教育、关心教育相对应,“终极指向是提升受教育者的情感品质,这正是国学教育的宝贵特色”。[19]也有学者对国学教育的文化向度进行了探讨。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国学教育改革的评估报告显示,73%的家长和87%的教师认为国学教育对孩子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近90%的家长和96.7%的教师认为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可见国学教育具有显著的文化向度,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开展国学教育对于确立中国文化主体性,增强民族自信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0]

三、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研究在重申了国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的同时,总结和反思了以往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这对于指导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价值。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第一,研究成果重复现象比较严重。通过整理,我们发现近十几年来大多数文章仅为对中小学国学教育的一般理论探讨,存在研究的雷同现象,表现为研究角度很相似,研究内容和结果大同小异。第二,研究内容缺乏深度。研究内容从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必要性、现存问题、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可以说,这些研究内容仅仅停留于表层,对国学教育作为课程本身的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第三,研究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不强。研究的内容大多是零散性的,研究的专业人员很少。笔者认为学界有必要对中小学国学教育开展专门的系统的研究,把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推进研究的深入开展。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深入认识国学教育的地位

国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代表,在国学热的浪潮中却渐渐忽视了国学教育的定位所在。当前,一些省市的中小学国学教育已逐渐作为教育实验开展,如石家庄市桥东区教育局举办的国学教育观摩研讨会,确定了37所国学教育实验学校,授牌了9所国学实验学校。与此同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民办国学教育机构如读经班、孔子学校、国学夏令营、汉服成人礼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涌现,其中也有一些机构的收费高得离谱,其面向的人群正是那些想要提高自身修养的老板商人等。面对国学教育的不同处境,我们不禁要问,国学教育究竟有着一个怎样的地位,是精神教育,是大众教育还是贵族教育?抑或是其他什么教育,这些都还没有定论。

2.明确国学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有的学校将国学课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也有的学校仅仅是利用班会或德育课等形式为学生讲授国学经典内容。根

68

据这种情况来看,国学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模糊的,课程目标不确定、教学目标不清晰,具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单一乏味,有的学校甚至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国学的内容。国学是否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方法究竟如何都有待学者们进一步去探讨。

3.国学教育形式与精神的统一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国学教育虽然如火如荼,但不乏形式主义。一方面是对国学以及传统礼仪的瞻仰和敬重,然而另一方面却大有形式主义的嫌疑。如此隆重的尊古活动背后,学生到底对他们所参加的活动有多少了解,对其所诵读的内容有多少参悟,都在热热闹闹的场面中被人所忽视。国学教育的精髓在于国学经典内容所蕴涵的文化和思想中,如何真正使国学精髓在当今时代浸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这正是国学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今后应重视的重要任务之一。

4.国学教育中传统价值与现代精神的协调问题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国学经典蕴涵着先人几千年的人生智慧和文化精华,然而这些智慧和精华如何能符合当今的时代特点,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笔者曾看过这样一个课堂小插曲,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愚公移山一课,旨在让学生学习愚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正在教师准备下课之时,一名学生举手提问:“愚公移山必然要毁坏山上的树木花草,山上的小动物也无家可归,他这样做不是在破坏大自然的环境吗?”如此提问让教师哑口无言,既不能说孩子说的不对,也一时想不出该如何向其解释个中缘由。这便是没有处理好国学经典所蕴涵的传统价值与现代精神之间的关系。正如王蒙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的论坛上所言:“弘扬传统文化,钻研‘国学’是好的,但是目的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不是古代化,不是回到明清、回到先秦。”[21]处理好国学传统价值与现代精神之间的关系,让国学精髓适应当今时代潮流,才能使国学经典代代相传,永不过时。

5.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师资问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国学教育活动中更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和文化底蕴,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对于我国现存的中小学国学教育实践情况而言,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身对于国学经典内容就没有一个深入精辟的理解,更不用谈如何能向学生讲述清楚。也有一些教师自己对国学经典内容相当熟悉,却不知该如何向学生传授,这就涉及国学教育师资力量的问题。如何提高国学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之一。

国学的光芒在今天已为人们所珍视推崇,然而无论在国学教育实践还是国学教育研究的进程中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相信在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共同探索和努力下,国学能够真正的成为“国之大学”。

参考文献:

[1]袁行霈.国学研究(一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发刊辞第1页.

[2]北平图书馆索引组.国学论文索引1-4编(1929-1936)[Z].北平中华图书协会.

[3]熊贤君.民国时期的国学教育及价值解读[J].民国档案, 2006(1):99-104.

[4]钟少华.试论近代中国之“国学”研究[J].学术研究,1999(8): 25-38.

[5]毕天璋.国学教育热——

—对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新的认同[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46-50.[6]王熠辉.国学教育,重铸我们的文化脊梁[J].教育与职业,2005(34):46-47.

[7]胡安顺.试论中小学及高师汉语文学专业加强国学教育的必要性[J].陕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4):22-

25.

[8]康伯春.国学教育与素质教育[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

(1):52-54.

[9]廖邦.呼唤渐行渐远的“君子之风”——

—浅谈国学教育进入中小学的必要性[J].龙岩学院学报,2005(23):101-103.[10]位孟贞,姜国英.谈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必要性[J].

校长参考,2007(3):15-16.

[11]高寿松.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学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6):12-14.

[12]吴全华.少一些盲目性多几分理性——

—对国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广东教育,2007(10):55-57.

[13]范涌峰.国学教育的理性探究[J].太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67.

[14]沈青.别给国学教育穿靴戴帽——

—小议小学国学教育[J].

成功(教育),2009(11):77.

[15]马琳萍,王秋雯,侯凤翔.现阶段小学国学教育问题举隅及对策分析——

—以河北省小学国学教育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2010(23):189-192.

[16]李文娜,闻曙明.中小学阶段国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0(2):4-5.

[17]杨细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J].民营科技,2010(9):56.

[18]蒙娟.中学语文教育与国学教育[J].科教纵横,2009(12): 216-217.

[19]任民.从《弟子规》看国学教育的情感向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51-56.

[20]李迎春.论国学教育的文化向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58-65.

[21]学习国学不能过分追求形式[EB/OL].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6685786.html,/ news/info.asp·id=20298.

责任编辑:刘升芳

69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 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评价卡分别由教师、小组、自评三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每两周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

小学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全)

望天门山 一、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⑤练习背诵。 别董大 一、教学目标: 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 培养学生对祖国是个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名曲《送别》 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谁想说给大家听。 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我请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 二、指名读诗题,评价,谁读的最像和好友分别。 齐读课题。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介绍时代背景) 三、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通读准 指名读,齐读。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深远意义、影响 我们学校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主要是指在校内开展《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又会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的深远意义及影响。 一、深远意义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力。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的。儿童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开发期,将永远无法弥补。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当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而深深的印进儿童的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孩子们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自主探索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诗文诵读成果,手抄报上诗画合璧、图文并茂,既锻炼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

中小学教育研究及其方法文献综述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文学院王茹珍 2013120257 通过阅读和浏览数百种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可 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 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便于传授大量知识,。正因为 如此,才会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一直占据学校教学的主流。但同时,能够大量传授知识的 同时它也存在着问题,照顾到了大多数的学生因而少数的,极个别的学生就被自然而然的“淘汰出局”。都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可这种模式明显是违背了这 一初衷的。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 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以学生为 中心,顾及到学生的个性,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缺陷是学 生素质存在高下差异,同时,学生的三观也还没建立,看待和分析问题缺乏客观性,认识 比较片面。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 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 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 今较为先进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 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 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教学而教学,没有把语 文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语文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皮亚杰的“建构论”告诉我们,学生头脑里的认知结构不是外界客体结构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体的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展开,而是由主体与客体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所以,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把太复杂太抽象的东西一股

新--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下面是我带来关于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

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 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三年级柴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还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现在本人就将在语文课上如何进行国学教育及一些浅显的见解总结如下: 一、利用汉字激趣.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欣赏汉字之美,可以说是学国学的基础。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启蒙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孩子们走近我们的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一个汉字就是一部简易的历史。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在识字教学中,可通过班班通演绎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隶书,再到现今的宋体。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这样不仅从形体的变化,而且到文字意义的认识,都给学生一个具体形象的印象,寓教于乐。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学”字,上面两边是两只手,表示合力办学;中间是金“爻”,表示读音;下边是个房子,房子里有个“子”,表示教孩子读书。所以,“学”本来意思是学习,引申为学校。另外,

还可以科学地安排书法、古诗等传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针对现在电脑、手机流行,让学生写好字,书写姿势端正、字体工整。老师面临着重大的责任和压力。写字教学中可融入书法教学,因为汉字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美,教学中每周都有一节写字课,进行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规范。这样孩子对字的字形,演变等都有了了解和练习。 二、诗词吟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诵读诗词的重要作用。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在逐渐提高。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萌芽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国学诗词进行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让学生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国学和古诗词,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让学生懂得小时候不好好学习,珍惜时间,到老了,将一事无成。从《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中,让学生懂得孝敬,礼仪,明白做人的道理;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生懂得了爱国和奉献;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而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更让学生树立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

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一、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的实际意义。 (一)道德价值的层面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要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要知道怎样做人做事,等等,这些好的传统如果失去了,那我们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乱。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例如《论语》、《孟子》,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中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只有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识生隔阂。一个人辨别是非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过了青春期,道德观、世界观就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时候才开始进行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教育就太晚了。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可操作空间比较大,年龄段合适,考试的压力也相对小一些,因此是国学教育的最佳时间。 我们是正处于文化变迁之中,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更多的是在流行网络语言,确实存在如何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国学的精粹成为学生们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真正学会如何做人。 (二)人生意义的层面 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其目的大致有四个层次,即个人道德素质的全面养成、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核心是崇尚“和谐”。这既是一种哲学原则,也是一种社会秩序和理想,是和当代社会追求个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家庭幸福、国家安定、世界和平相一致的。国学提倡理想人格的追求,这与西方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是截然相反的。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而来,这些需要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他们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国学对克服工具理性的片面膨胀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萎缩或失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中小学衔接教育研究

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衔接教育研究 古城学校是由原古城中学和古城乡中心小学两所学校合并而成。两校合并之后原本一墙之隔,却鲜有交流的两个学校,打开了横亘在中间的围墙,成为九年一贯制的古城学校。 面对新的学期、新的情况,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六七年级的衔接教育成为急需解决的燃眉之急。经过古城学校领导的慎重研究,决定将六年级从小学部(原古城中心小学校园)调整至中学部(原古城中学)校园。看似简单的一次调整,却开创了古城学校衔接教育的新局面: 一、调整之后,古城学校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出现了以下变化: 首先、学习环境发生了改变。原本六年级是和一至五年级在一个校园,他们的作息时间,学习规律,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等等还停滞于小学生的框架范围之内。调整之后打破了六年级学生这种思想认识,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不再是小学生,而是尝试和七到九年级的同学一起作息,身处更高学段的学习环境之中,对他们的身心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其次、学习习惯的改变。调整之后,六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发生了改变。原本小学的作息时间改变,尝试使用中学的作息时间。与七年级的同学一样参加大课间活动,参加校周会,参加卫生评比、

创建最美古城学校校园的创建评比活动,参加班级板报的设计比赛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六年级学生积极投身中学部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的同时,他们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方法,对待学习和生活的观念,他们的各种行为举止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他们更加积极,更加兴味盎然,学习也更加自觉和勤奋。 第三、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改变。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和中学生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进入初中阶段,学生进入了青春期,他们会变得叛逆,张扬,思维变得更加开放。而小学阶段的孩子就没有青春期少年的这种思维活跃和行为习惯的更好形成。六年级的学生日常生活行为和学习行为在和初中学生的朝夕相处之中的到耳濡目染 的熏陶和提高。他们更加讲究卫生,讲究文明礼仪,说文明话,走文明路,争做文明学生,精神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往日乱扔垃圾,脏话连篇,迟到早退的现象一扫而光,在古城学校这所大熔炉中得到了切实地锻炼和提高。 二、调整之后的六年级不仅学生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氛围,六、七年级的教师也面对着新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的冲击。 现在的六年级科任教师也随着六年级的调整,他们也调整至七年级办公室办公,以前六年级老师面对的是一至五年级的科任教师。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始终只是在小学阶段深入探究,缺少有效的延伸,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更大的扩展。办公地点的调整,看

最新中小学“国学百家经典”展评活动方案

中小学“国学百家经典”展评活动方案 一、高度重视 请各中小学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积极开展“首届国学百家经典”读写与实践活动,做好由下至上,层层把关,层层选拔,层层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本次活动的展评工作。 二、活动时间 2020年5月制定读书实践活动方案和计划,积极宣传,营造读书氛围;6 月至11月安排学生阅读经典,撰写读书笔记;2020年12月28日(星期五)下午2:30-3:30(小学)、2:30—3:50(初中)进行“读写与实践”能力展示活动考试,各中小学校组织3-8年级学生参加活动。 三、奖项设置 1.各校要认真做好本级评审工作,按实际参评数10%的比例(不可超出此比例)评出优秀作品交送至区教体局参评,余下的由学校评出校一、二、三等奖。 2.区教体局按照参评总数的30%的优秀作品报市教育局参评,剩下的作品按15%、35%、50%评出区级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学生获奖证书及教师指导证书。 3.市教育局将参评总数的20%报省里参评后,再评出市级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学生获奖证书及教师指导证书。 4.省厅关工委在各地交送作品中评出省级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学生获奖证书及教师指导证书,并对有关学校评出优秀组织奖若干个。 四、有关要求 1.2020年12月26-27日各校派专人到局关工委领取试卷,活动采取现场测试形式。各校自行组织考场,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考试,各年级科任教师交叉监考。密封的活动试卷学校领取后,须在考试规定时间的前10分钟由监考教师在考场当面启封分发,不得擅自违规提前拆封,不得抄袭和更改所属年级组别。届时,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安排人员巡考。 2.学生集中展示时,应按单人单桌、抽屉反向的要求布置考场,人数较多、条件允许的学校可集中安排在大型会议室等场所进行,每个考场应安排2名教师监考。校级评比结果要对外张贴,区级评比结果由区教体局发文公告,此项工作将纳入年终相关考评内容。 3.各校务必高度重视,必须组织学生参加,不得弃权。2020年12月月28日下午的集中展示活动时,各乡镇小学(含村小)以中心小学为单位,其他学校

小学国学经典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教案 课题:雍也篇 年级四学科第3周国学经典教师总序号第几课时 1 4 单元课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熟练背诵《雍也篇》 : 知者乐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熟练背诵以上内容。满江红中有几个句子较难读,较难理解,需引导朗读。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上两周,大家背得很好,这节课大家继续努力,加油呀!这节课我们来背诵《雍也篇》(三),比较简单,比较好读,《满江红》背起来有点难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二、新授:(一)、出示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读,教师及时正音,注意“知”应读“智”的读音。 3、自己练读。 4、同位互相读一读。(二)、出示译文: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它的大体意思。 第 1 页共 2页 (三)、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位互背。 3、由小组长负责检查。 4、教师抽查并给以评价。(四)、出示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1、自己练习读一读。 2、指名朗读。 3、教师范读,及时正音。注意“寰、蚍蜉、撼树、镝”的读音。 4、学生练习背诵。 5、同位互相背一背。 6、小组长负责检查。三、巩固练习: 1、指名背诵。 2、教师背前一句,学生接后一句。板书设计

寰球、蚍蜉、撼树、镝 教后反思本周的经典诗词,生僻字词较多,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第 2 页共 2页 入则孝出则弟【引言】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学习国学经典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校开展了对国学经典《弟子规》的学习。现在的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是家庭的小公主、小皇帝,那么他们在享受无尽父爱母爱时,是否也能关注父母,孝敬父母呢?针对于这一情况我班特开展了本次“学弟子规,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活动,希望通过本次的班会,让同学们知道在新时代我们应将孝敬父母上升到一种人性的高度,将口头表达延伸到实际行动,并以此为开端把学校、社会建设得更加和谐。【案例】开场白:男女主持人(合):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三 (2)班“学弟子规,孝敬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男主持人:我们生长在充满阳光和鲜花的祖国的怀抱里,多么美好,多么幸福,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该将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接下来请欣赏表演:(四名同学上场,扮演四只小蜜蜂;全班同学扮小动物)小蜜蜂:我是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飞呀,飞呀,触触触!触触触!(齐说)今天呀,我们要去森林动物学校,小动物们正在表演《弟子规》呢,我们要去学一学。小动物们齐说:蜜蜂,蜜蜂,快,快,快,我们的主题班会开始啦!小动物们齐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女主持人:真好听,真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及分析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及分析 【原文出处】中国高教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401 【原刊页号】13~15 【分类号】G4 【分类名】高等教育 【复印期号】200403 【标题】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及分析 【作者】徐辉/季诚钧 【作者简介】徐辉浙江师范大学校长; 季诚钧浙江师范大学发展与改革研究室主任,浙江金华321 004 【内容提要】对现行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作了分类与概念界定,从“定性与思辨”和“定量与实证”两个维度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使用情况作了统计,指出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定性与定量、思辨与实证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价值作了讨论。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性。 【摘要题】理论经纬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思辨定性/实证定量 【正文】 一、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分类与概念界定

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结构的开放系统,因此,作为对高等教育现象、问题及规律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也呈现出多种形态。比如,哲学思辨的方法、逻辑分析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定性的方法、定量的方法、系统方法、数学方法等等。但对高等教育方法进行仔细辨析,我们发现,有关方法的分类尚没有一个比较清楚、统一的标准,许多方法分类也不符合“排他率”或“平行率”等逻辑关系。 当前,一些关于方法的新名词、新概念层出不穷,但其含义却不确定、指向不清晰。如“质的方法”、“行动研究”、“人种学方法”等等,新旧概念之间容易产生混淆,引起方法分类上的混乱。如有的学者把“质的方法”作为定性方法,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定性方法与“质的方法”大异其曲。另外,每一种方法的背后又蕴藏着不同的认识论、方法论,如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方法与方法论之间容易引起歧义,比如,有的人把实证的方法等同于实证主义,有的则主张实证与实证主义不尽相同。所以,要对目前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进行分析,首先必须进行方法的分类及概念厘清。 按照科学研究方法的最基本的分类,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可以从定性、定量、定性定量结合的维度加以划分。由于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目前学术界对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并没有公认的定义,一些学者也反对这一区分。目前理论界对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定义更多的是从哲学层面上进行的区分与界定,而在研究实践中,方法的运用要复杂得多,也具体得多。另一种对方法常见的区分是思辨方法与实证方法,这也是科学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研究范式。 本研究从研究者的研究方式与思维方式这一角度把高等教育研

小学国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2019年精选文档

小学国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加深,国学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师生的青睐,从概念上来说,国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国学指的是过去的历史、文艺、思想等一系列的文化,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的是传统思想文化。目前来说,小学生的国学教育主要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发展和熏陶。小学生学习国学不但可以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国学教育如今在中国的发展,总体来说,成绩还是比较突出的,教师的教育也可以说是行之有效的。然而,在发展的进程中,一些突出问题的显现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问题直接制约和影响了国学的发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关于国学教育的主要问题都有哪些方面。 一、覆盖面低,对国学的严重性认识不够,发展不够国学教育是语文课程其中的一个方面,目前来说,由于在学生的考试中,涉及国学方面的内容比较少,对国学的了解和深入,教学大纲上并没有做一个明确的规定。所以,很多教师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重视,而只有少部分的小学认识到了国学教育的严重性,对学生的教育比较系统和深入,而大部分的学校,由于对国学教育的严重意义认识不够,加上学校本身拥有的客观条件不够,对学生的国学教育并没有提上一个严重的日程。在有些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学校眼里,让学生背诵、朗读国学篇章,接受国学知识的熏陶,远远不如让学生多做几道题目,多考一些分数比较严重。 二、教材中国学比例所占较少,前后缺乏衔接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种,关于国学的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学生仅仅通过几首古诗或者几篇文言文的朗读和学习,根本无法领会到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有些教材中安排的篇章不太合理,在无形中,更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前后缺乏衔接的国学取材,让学生学习起来缺乏层次感和领悟力。国学的美感无法通过几篇古文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学习国学兴趣低下。 三、教师讲解方式没趣,课堂死气沉沉

(完整版)西南大学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作业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30) 1.教育研究(6) 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是在教育领域中的或关于教育的科学研究,通常指应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特定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解释教育本质,解决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2.定量研究(6) 也成量化研究,是运用数学,物理等手段和工具精确地描述教育事实,解释教育事实,以求发现普适性的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3.定性研究(6) 也称质性研究,是指在尽可能自然的状态下,通过深入,细致,长期的观察,体验,调查和分析,以一种开放的研究态度,对教育现象获得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4.文献研究(6) 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并通过研究者的思维加工而取得研究成果。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不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通常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旁观者和反思者。许多研究对于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教育变革的历史分析、教育实践活动的综合反思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5.现场研究(6) 现场研究是在教育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虽然这种研究也需要作文献的考察,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但它强调研究者必须亲临教育活动的现场,通过直接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对现实存在的与教育实践活动有关的人、事、物及活动过程进行如实的记录、分析和推论。研究者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真实状况,体现出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一致性。这种研究最适合于了解和解决实践问题方面的课题研究。 二、简答题(50) 1.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0)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因而它必须包括目的、过程和方法等基本要素。研究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接受特定的训练。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因而与研究具有同质性。但是由于人们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而教育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的界定。但是不论侧重于哪一方面,教育研究都至少包含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它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即发展教育理论或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二是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即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或问题;三是它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研究方法,促使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

ⅩⅩ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议以及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推进区域文化德育特色,培养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结合河东区教体局决定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得实际情况,我校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育人为核心,积极探索融合民族性、时代性和教育性的国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国学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其健康成长奠基。 二、工作目标 1、传承国学经典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在诵读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3、夯实学生文化底蕴。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积极营造良好的国学教育氛围,整合国学教育资源,加强国学教育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积极开展国学课题研究,推进国学进课堂,积极开展特色活动,丰富育人途径,逐步形成ⅩⅩ小学“国学教育”品牌,争创全区学教育示范区。 三、活动主题 经典启迪人生,国学伴我成长 四、活动方式 (一)课内活动 1. 每天一次诵读吟唱。每天定时安排10—20分钟时间,进行经典的诵读、吟唱。(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学习委员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年级诵读内容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各科教师及班主任要与学生同步研习国学,同读同悟,教学相长。 2. 每周一次内容解析。每周安排利用地方课程,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经典品读。教师可下载国学经典篇章的音频、视频资料,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音断句,或含义剖析,通过引领学生学习、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更好的发挥国学的育人功效。 3、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经典教育特色。 4、创新诵读形式,开展诵读比赛。 (1)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2)表演:以吟唱经典、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

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变化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改革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作为培养社会所需各类人才的高等学校正处于急剧而又伟大的变革之中,各国的科技教育正逐步趋向融合,世界高等教育已呈现出多元化、大众化和信息化、终身化、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1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世界高等教育在多个方面都有重要发展,虽然各地区及各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仍然出现了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所共有的变化。 1.1 高等教育多元与大众化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既有国家办学、地方办学,也有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办学,不同的办学形式并存,互相竞争,又互为补充。而且从发展现实看,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增强。在我国,教育要先行,首先要求加大教育投入规模,是我国脚的规模和速度。教育装备的技术水平,师资的待遇进一步得到提高等。再而拓宽办学渠道,把更多的社会资源引向教育领域。各国纷纷尝试设立新的高等教育机构。 1.2 高等教育终身化随着科学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和知识也在快速增长。国际权威机构调查认为,当今世界科学门类已多达两千多种,人类科学知识每3~5年增加一倍,人类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空前加快。终身教育强调学习的能力、自我教育、创新精神、现代意识、未来意识及教育与时代的各个领域,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总之,终身教育是不同于传统的学校教育意义上的教育。而是全新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适合科技高度发展、社会高效。这意味着大学在读期间学到的知识在毕业时就必然产生老化、过时的问题。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积极推动学习,积极推动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的规划和协调,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1.3 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首先是教学与科研全球性的一种反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在留学生教育、合作办学等方面有重大的突破。但我们更应看到在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相差甚远。因此应放开眼界,面向未来,应当机立断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由高等教育进一步国际化体现在课程中的世界内容,加强学术交流、加强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加强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跨国科研、国际合作是国际学术界的共同目标,而且还是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性质和效果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外合作办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能较快地了解、吸取并实践国际上通行的办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中国高等教育应有选择地引进外资与“外智”,举办多种类、多形式、多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实行不出国门的“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合作办学还应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走出国门,与外国同行合作办学,这有利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有助于缩小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在科技方面的差距,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和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了解。 1.4 高等教育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国际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革命席卷全世界。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方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教

让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课堂

让国学经典走进中小 学课堂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让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课堂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对提升中小学生的道德、人文素养、性格养成都有很大帮助。”昨日,市人大代表、长沙市有志记忆学校校长杜有志建议,让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课堂。 几乎全部家长支持学校开国学教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据了解,教育部2010年开始在全国试点推行国学经典诵读。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国学经典诵读的好处,一些中小学将诵读国学经典纳入到了学校的课程中,校园里经常能听到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有的学校还将国学经典教育纳入到了整个校园文化体系之中。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杜有志代表说,学校教学的国学经典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这些平日里大家说得比较多的国学启蒙经典;也有《声律启蒙》、《古代名句选读》、《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经典书籍,此外还有著名的“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修身养性,增加智慧。国学经典还可以引领我们回归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善良风气的形成。”杜有志代表介绍,几乎100%的中小学家长支持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国学经典诵读应列为中小学必修课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湖北、重庆、浙江、山东、河南等地中小学试点推行了国学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传统文化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观。“国学经典中蕴含的做人、做事哲理,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道德启蒙作用。”杜有志代表表示,国学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收到了良好效果。他建议,长沙市要重视中小学生的国学经典教育,在小学和初中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列为必修课,每周至少开课一课时。他还建议,要对国学经典诵读教育的师资进行专门培训。培训重点包括诵读、书写、讲解三个方面,根据学校和学生年龄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进行辅导和讲解,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和应用,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培养学生优雅的人格。 “也可以把诵读活动与感恩教育、立志教育、礼仪教育结合起来,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民族节日结合起来,使诵读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中小学教育研究

农村一线教师教科研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 素质教育是科学的教育,科学的教育呼唤教育的科学,教育自身的科学化只有通过艰辛的教育科学研究才能实现。“科研兴教,科研立校”,“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普遍意义。而对于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经费短缺,师资水平相对较低,社会办学积极性不高的农村地区更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对此,必须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1、思想认识方面对教育科研缺乏正确认识。一是将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教育科研高深莫测,难于驾驭,是专门的教育科研部门的事,中小学教师搞不了,也搞不好,他们只须上好课,抓好管理,提高考试成绩就行了。这样,使一些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不到及时总结,各种教育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二是将教育科研与教学人为割裂,认为二者互不相干,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既无时间和精力保证,又会影响教学工作;三是将教育科研简单化、庸俗化,认为教育科研无非是听课、总结经验、写论文,与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有人认为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是追名逐利、不务正业。 2、学校动作方面无论组织形式还是内容实施都存在问题。一是学校教育科研缺少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教研组对学校教育科研的目标、任务、课题、实施过程、结果评价缺少统一指导,教育科研在很大程度上统筹不力,各自为政,未能充分集中集体智慧,形成合力优势,发挥群体功能;二是教研工作在整体上属于低层面运作,学校科研活动仅留于念报刊、学文件、查教案、看作业、听课、评课等,久而久之教师厌烦,学生倦怠,教育科研不能成为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学生从中受益的助推器。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潜心钻研业务的热情;三是学校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支持乏力。不少学校对一些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行为漠不关心,部分教师甚至冷嘲热讽,呈现“少数人干,部分人看,多数人既不看也不干”的局面;四是一些学校把教育科研作为给学校支撑门面的内容,检查汇报时

中小学国学常识200题

荐藏丨中小学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 2018-03-06?国学?跟谁学好课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A、新婚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 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1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 A、乌 B、巫 C、肖 D、萧 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 A、男角 B、女角 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16、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 A、50元 B、100元 C、200元 17、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 B、戍 C、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