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鹿的减法教案

小鹿的减法教案

小鹿的减法教案
小鹿的减法教案

小鹿的减法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比较有趣,学生急于知道小鹿做的是一道什么减法题,教学时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读课文,寻求问题的答案。并且通过讲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光有美好的愿望而不行动,不付出辛苦的劳动是不行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2、学习动补关系的句子,在语境中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句子,并能模仿运用。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刚才老师了解到,孩子都会做减法,有一位动物朋友,也会做减法,他就是我们第18课童话故事里的小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二、复习巩固

复习生字师:上节课同学们学习效果很不错,已经把本课字词学会

了,是吗?那我得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减法造桥铺路劝说抹抹汗剩下流逝成功坚持汗淋淋)1、开火车读(相机正音)师:这些木板上的词语你都会读吗?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注意,老师要看看,谁的耳朵最灵,如果同学读对了请大家跟读一次,有问题,举手纠正,明白吗?好,哪列火车做得直——这列火车做得直!开起来!2、抢读接下来,我随便指一个,看谁读得又准有快!(抹抹汗剩下成功坚持汗淋淋(认读到“抹抹汗”你来做做抹汗的动作。(认读到“成功”知道“成功”的反义词吗?(认读到“汗淋淋”像“汗淋淋”这种结构的词你能说两个吗?(真厉害,你们一个个就像词语宝库似的。)3、齐读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每词两遍,先读上面一排。(真不错,读得整齐又响亮。)

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师:看来,词语大家都会读了,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大家快速打开课本74页,自由地读读课文,比一比,谁最用心!读完后,用端坐的姿势告诉老师。用心的孩子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填一填。小鹿因为过河(很不方便),所以想(造桥)。獐子因为下山(很花时间),所以想(铺路)。小鹿每天(坚持)做减法,一年之后,取得了(成功),獐子却还在发愁。孩子们真能干,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小鹿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他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齐读第2自

然段。(学习2自然段)1、数一数这段话一共有( )句。2、(1)请看着大屏幕,读一读第1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一天,小鹿终于下定决心,开始造桥了。)他下定这个决心容易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终于),哦,“终于”多不容易啊,那请你把它难以下决心的语气读出来。(2)他是怎样造桥的?请大家读一读第2句,想想你有什么体会?汇报1————(小鹿很累)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浑身)(汗淋淋),指导朗读汇报2————(小鹿很忙)想想:小鹿为什么会这么累?(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那怎么读,才能读出忙的时间很长呢?谁来试一试?现在,你们都是小鹿,来,一起读出你们又忙又累的感觉。

(二)朗读对话,感悟“坚持做减法的意义”(学习3-6自然段)1、小鹿这么累,他的伙伴獐子来劝他了。他们会说些什么?请大家默读3-7自然段,找出獐子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小鹿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默读时不出声,尽量不指读。画好后,请举手示意。2、汇报交流3、指导朗读:(1)(逐句指导朗读)①獐子劝他说:别干了,这要花整整一年的时间呢!“整整一年”让我们觉得这时间可真长。:谁来学着獐子劝劝小鹿?獐子为什么要劝小鹿?A(因为要花整整一年),“整整一年”时间好长好长呀!难怪獐子要劝他,谁再来劝劝?咱们都来劝劝小鹿吧!B(因为看见小鹿很累)累不就是一天嘛!(不是),那是多久?(整整一年)读得好——②小鹿抹抹汗说:不,不到一年了,只剩下三百六十四天了!:小鹿是怎么说的?请你读一读小鹿的话?小鹿也觉得时间很长吗?(不是)你从哪些字、词看

出来?谁再来读读小鹿的话。③“可是,我看不出三百六十四天和三百六十五天有多大的区别呀?”獐子不解地问:小鹿的话獐子明白吗?谁用不解的语气来问问小鹿?你认为364和365有区别吗?有什么区别?小鹿是怎么认为的?一起读小鹿的话。④“区别大着呢!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小鹿很坚定地回答。引读:小鹿回答说——(齐读第四句)小鹿认为有区别吗?(有)不但有区别,而且区别!(大着呢?)到底有什么区别?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再减一天,又向成功靠近一步……这样一直减下去,离成功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所以小鹿说区别大着呢!他的回答是那么坚定有力!小鹿的回答很坚定,孩子们,读出来!(2)男女声分角色读现在孩子们就是獐子和小鹿,咱们也来对对话。男生扮演小鹿,女生扮演獐子,不读提示语。

4、情境创设,感悟“坚持”日子一天天过去,到了第65天,大雨倾盆而下。小鹿淋得( 浑身湿漉漉的),可他依然坚持造桥。日子一天天过去,到了第165天,太阳高照,烈日炎炎。小鹿热得( ),可他依然坚持造桥。日子一天天过去,到了第300天,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小鹿冷得(),可他依然坚持造桥。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鹿的减法做完了。他的门前有了一座结实的桥,可以很方便地过河了。小鹿终于(成功了){板书——成功}

5、人物评价现在,我想问问大家,喜欢这只小鹿吗?那,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相机板书——坚持}

五、整体回归

当初小鹿想造桥,他坚持做减法,终于成功了。可-獐子呢?随着岁月的流逝,他感到下山越来越费力了。“铺路吧!”獐子有时想,但想到得花一年的时间,他又发愁了。(引读8自然段){板书-发愁} 当初他退却了,现在依然在发愁。{板书退却发愁}

六、拓展生活中的减法

生活中你是坚持做减法的小鹿,还是遇到困难就退却的獐子?老师也像小鹿这样做过减法。(当我爬山时,觉得自己很累,但我想到爬一步,减去一步,就会向成功的顶点靠近一步。就这样坚持做减法,我爬到了山顶。)想想,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也像小鹿这样做过减法?是怎样做的?好了,孩子们!不管你们想做什么,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像小鹿一样坚持做减法,都能取得成功。

七、课后作业。

孩子们,学了这篇课文,老师给大家设计了一项作业:把这个故事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并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什么叫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教学目标 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与关键: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 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 (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 (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些性质.(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新知 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 (口答)老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针的中心.?如果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度. 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老师点评略) 3.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得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进制得含义。 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得表示方法。 3、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得方法。 4、掌握十进制整数、小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得方法。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使用网络软件得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练习数制转换,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各进制数得表示方法。 2、各进制数间相互转换得方法。 【教学难点】: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转换得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教师评价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数就是十进制、十进制不就是唯一得数得表示方法,表示数得数制还有哪些呢?这些数制与十进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制。 二、新课讲解 1、进位计数制

?以十进制为例: 十进制中采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数据,逢十向相邻高位进一;每一位得位权都就是以10为底得指数函数,由小数点向左,各数位得位权依次就是100,101,102,103……;由小数点向右,各数位得位权依次为10-110—210-3 N=an?10n+ a n-1?10n—1+……+a1?101+a0?100+ a-1?10-1+ ……+a-m?10—m 数制得表示方法:为了区别不同进制数,一般把具体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得右下角标上相应表示数制得数字。 举例:(101) 2与(101) 10 基数:所使用得不同基本符号得个数。 权:就是其基数得位序次幂. ①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得概念 (1)十进制(D):由0~9组成;权:10i;计数时按逢十进一得规则进行;用(345、59) 10 或345、59D表示。 (2)二进制(B):由0、1组成;权:2i;计数时按逢二进一得规则进行;用(101、11) 2或101、11B表示。 (3)十六进制(H):由0~9、A~F组成;权:16i;计数时按逢十六进一得规则进 行;用(IA、C) 16 或IA、CH表示. (4)八进制(Q):由0~7组成;权:8i;计数时按逢八进一得规则进行;用(34、6) 8或34、6Q表示。 总结:不同数制得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加括号及数字下标,另一种就是数字后加相应得大写字母D、B、H、Q。 位值位权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 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1.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典型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过程 方法1.通过想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通过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Nacl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1.通过张青莲教授的史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结构特点,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离子符号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构成,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这节课要继续想象并探索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教师讲述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 【问题1】根据内容描述,画出原子的构成。 运用教材图3-9,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原子的构成”有关知识。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画出原子的构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问题2】根据论文描述,你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引入新课】那么原子核外的电子到底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学生猜想,并发表意见:围绕一个中心运动,不会离开原子; 好像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 运动速度特别快……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 环节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阅读】阅读教材P54第1-2自然段和图3-10,并提炼出核心内容。阅读教材,完成阅读作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讲解】 原子核与原子的相对大小关系。 以氧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为例讲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并讲解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层的划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基本规则。倾听,理解:原子核很小,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一个很大的空间作高速运动。 倾听,理解核心内容:能量较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从里到外,依次记作层、第二层……第七层,分别用、L、、N、o、P、Q七个符号表示。倾听,理解,记录。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讲述】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的表示核外

七年级数学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数据的表示(二)频数直方图1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打下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里学过条形统计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相关活动中也形成了对统计图进行对比与选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图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示数据的特点.本课《统计图的选择》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 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初步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和制作. 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 .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教案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3、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与原子构成。形成了原子结构理论的知识体系,本节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讲述,目的为了分散知识难点,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通过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一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本节课的内容抽象,学生难理解,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讲述原子结构理论,所以本节课知识只要求学生达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议 本节课文谈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运动的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教师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中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我们可以借助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描述,让学生明确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电子层。 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圆圈内填入+8,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弧线就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设想是球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同时还要简要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即: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当电子将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离核稍远的电子层。 通过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进行对比观察,找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核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介绍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氮原子的最外层为2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的结构,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所以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等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们原子结构联系到了一起。通过分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并与具有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相比较得出,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个,易得电子。所以,金属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5.2 数据的表示 第二课时

5.2.2 从统计图表获取信息 ◆知能点分类训练 知能点怎样读统计图 1.某班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将成绩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画出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班共有_______名学生参赛; (2)成绩落在_________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共有_______人; (3)及格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_______. (第1题) (第2题) 2.某校九年级(1)班有50名学生,综合评价得到的“运动与健康”方面的等级统计图如图所示,则该班“运动与健康”的评价等级为A的人数是______. 3.如图,是某校初一年级的学生到校方式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形可得出步行人数占总人数的(). A.60% B.50% C.30% D.20% (第3题) (第4题) 4.如图,是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示意图,请你根据该图写出两条正确的信息:a_________;b__________. 5.某电台“市民热线”栏目对某一周接到的热线电话进行了分类统计,得到的统计信息如图所示,其中有关房产城建方面的电话有36个,请你根据统计信息图回答以下问题:(1)该周“市民热线”栏目接到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有多少个? (2)据此估计,除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外,“市民热线”栏目该年(按52?周计算)将接到热线电话多少个?

6 每人所捐钱数1元2元5元10元15元20元 人数200 100 200 400 200 400 (1)该校共有______名学生; (2)全校学生一共捐款_______元; (3)该校将这笔捐款分别送给了山区学校、?本市农村学生及其他贫困地区的学校,其比例如图所示,由此计算:送给山区学校的钱款比送给本市农村学校的钱款多多少元? ◆综合应用提高 7.近年来,某市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购物度假,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该市2001~2004?年的游客总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情况.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2004年的游客总人数为________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为________万元; (2)在2002年,2003?年,?2004?年这三年中,?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长幅度最大的是_____年,这一年的旅游业总收入比上一年增长的百分率为_______(精确到0.1%); (3)在2004年的游客中,国内游客为1 200万人次,其余为海外游客,据统计,国内游客的人均消费约为700元,问:海外游客的人均消费约为多少元?(注:旅游业收入=?游客人数×游客的人均消费)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进制的含义。 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方法。 3、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的方法。 4、掌握十进制整数、小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使用网络软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练习数制转换,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各进制数的表示方法。 2、各进制数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转换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教师评价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是十进制、十进制不是唯一的数的表示方法,表示数的数制还有哪些呢?这些数制与十进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制。 二、新课讲解 1、进位计数制

?以十进制为例: 十进制中采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数据,逢十向相邻高位进一;每一位的位权都是以10为底的指数函数,由小数点向左,各数位的位权依次是100,101,102,103……;由小数点向右,各数位的位权依次为10-1 10-2 10-3 N=a n?10n+ a n-1?10n-1+ …… +a1?101+ a0?100+ a-1?10-1+ …… +a-m?10-m 数制的表示方法:为了区别不同进制数,一般把具体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的右下角标上相应表示数制的数字。 举例:(101) 2与(101) 10 基数:所使用的不同基本符号的个数。 权:是其基数的位序次幂。 ①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的概念 (1)十进制(D):由0~9组成;权:10i;计数时按逢十进一的规则进行;用(345.59)10 或345.59D表示。 (2)二进制(B):由0、1组成;权:2i;计数时按逢二进一的规则进行;用(101.11)2 或101.11B表示。 (3)十六进制(H):由0~9、A~F组成;权:16i;计数时按逢十六进一的规则 进行;用(IA.C) 16 或IA.CH表示。 (4)八进制(Q):由0~7组成;权:8i;计数时按逢八进一的规则进行;用(34.6)8 或34.6Q表示。 总结:不同数制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括号及数字下标,另一种是数字后加相应的大写字母D、B、H、Q。 ②按权展开基本公式: 位值位权

3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学案 2

-2 原子的构成 【我思我学】 1、想一想:①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定义的?它和原子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②核外电子的运动具有什么特征?不同电子层是怎样形成的呢? ③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和核内质子数有什么关系? 2、试一试:①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2.657×10-26千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 1.993×10-26千克,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的总和。H2的相对分子质 量为,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③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④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氢的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中子 B、氢原子必然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C、氢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电子 D、氢原子中必须有一个电子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掌握相关计算。 2、知道:离子与原子之间是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的,并注意电荷数与得失电子数的关系。能以食盐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3、学会:离子符号书写方法,并记住下列离子符号(H+、OH-、Cl-、Na+、Ca2+、Mg2+、SO42-、CO32-)。 二、方法指引: 1、你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吗?如何应用呢?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一”符号为“1”,通常省略不写。由于在原子的结构中,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约相等,而电子的质量很小,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可忽略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的质量约等于质子和中子质量之和。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近似等于碳12原子质量的1/12,则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故根据原子相对质量的定义可得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因为任何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12的原子质量的相比较可得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即: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3.1 图形的旋转(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什么叫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教学目标 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与关键: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 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 (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 (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些性质.(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新知 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 (口答)老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针的中心.?如果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度. 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老师点评略)

3.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时针、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下面我们来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 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解:(1)旋转中心是O,∠AOE、∠BOF等都是旋转角. (2)经过旋转,点A和点B分别移动到点E和点F的位置. 例2.(学生活动)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1)这个图案可以看做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 (2)请画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3)指出,经过旋转,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位置? (老师点评) (1)可以看做是由正方形ABCD的基本图案通过旋转而得到 的.(2)?画图略.(3)点A、点B、点C、点D移到的位置是点E、点F、点G、点H.最后强调,这个旋转中心是固定的,即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但旋转角和对应点都是不唯一的. 三、巩固练习 教材P65 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图所示,?让一个正方形的顶点与另一个正方形中心 重合,不难知道重合部分的面积为1 4 ,现把其中一个正方形固定不动,?另一个正方形绕其 中心旋转,问在旋转过程中,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分析:设任转一角度,如图中的虚线部分,?要说明旋转后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不变,只要说明S△OEE`=S△ODD`,那么只要说明△OEF′≌△ODD′. 解:面积不变. 理由:设任转一角度,如图所示. 在Rt△ODD′和Rt△OEE′中 ∠ODD′=∠OEE′=90° ∠DOD′=∠EOE′=90°-∠BOE OD=OD ∴△ODD′≌△OEE′ ∴S△ODD`=S△OEE` ∴S四边形OE`BD`=S正方形OEBD=1 4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分层、结构示意图,不同元素的规律) 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知道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内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数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我们又知道了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探究新知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板书]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读图并计算】再次读图3-9并计算原子半径大约是原子核半径的多少倍?

【抽生回答】原子核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 【讲解】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计算就会得出原子核的体积就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假设一个原子有一座一百多层的摩天大厦那么大,那么原子核就相等于楼体中间的一个小小的门把。如果把原子比做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可见原子核比整个原子小得多。所以,相对来说,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视频】电子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过渡】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会不会碰着呢?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呢?是不是象行星绕太阳那样旋转呢? [回答]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有规律的。 【讲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象行星围绕 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现在发现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离核越近能量越低。最外层 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讲解]展示PPT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进行分析讲解。 【过渡】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请看图3-11 【讲解】小圈及小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 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过渡]我们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是在一定的轨道中绕着原子核运动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几种特殊元素的原子结构。看看他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 [板书]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同学都知道哪些稀有气体元素呀? [回答]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 [鼓励]很好,回答正确。 [过渡]通过PPT展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从刚刚我们看到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同学们觉得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给学生十分钟时间分组讨论,并点名个别同学起来回答。 [讲解]稀有气体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8个(氦2个)达到稳定状态。

15.2 数据的表示 教案

15.2 数据的表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收集到的或提供的数据,设计、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通过观察统计图,培养从统计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绘制统计图表的过程中,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让学生获得动手参与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设计、制作统计图表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体会数据的作用,学会用数据说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数据设计简单的统计图表. 难点:根据统计图表提取信息,对不规范统计图的识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某班委会决定用勤工俭学所得的班费购买一些有意义的书,为了满足大部分同学的需求,决定购买科技类,中外名著,课程辅导类等书籍.但有多少同学喜欢科技类?有多少同学喜欢中外名著?有多少同学喜欢课程辅导类或其他读物?如果老师安排你去购买书籍,为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你该怎样完成这一任务呢?(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达成共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看教育软件需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量一量每部分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2.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你量出的圆心角度数与百分比有何关系? 在学生活动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板书. 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其中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的是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解决问题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①求各部分百分比;②

求各部分圆心角=360°×百分比;③画扇形统计图.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在“文明湖北·美丽宜昌”读书活动中,某学习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随机调查了该校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绘制了平均每人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统计图. (1)补全扇形统计图中横线上缺失的数据; (2)被调查学生中,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为60分钟左右的有20人,求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 (3)请你通过计算估计该校学生平均每人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 【答案】 (1)1-(10%+30%+55%)=5% (2)20÷10%=200(人) (3)60×10%+40×30%+20×55%=6+12+11=29(分钟)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根据某中学同学们最喜爱的体育活动扇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最喜欢哪种课外活动? (2)最受欢迎的两类课外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 (4)图中的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5)假如你是校长,为了尽可能多地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你会增添哪种体育设施? 教学说明: 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进行决策. 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某实验中学2015年秋季计划给入学新生订做校服,学校拿出甲、乙、丙、丁四种式样的校服来征求师生的意见,得出如下的数据:

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23.1图形的旋转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旋转、旋转中心及旋转角的概念. 2.理解旋转的对应点概念,学会判定图形旋转后的对应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 难点:对数学中的旋转现象的探索. 教学过程(教学案) 一、情境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经常会看到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转动,电风扇通电后,电风扇的叶片在飞快地转动.教师多媒体演示图23.1-1和图23.1-2(见教材P59)等.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以上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的轴对称、平移有区别吗?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钟表的指针,电风扇的叶片等是物体绕定点转动的. 二、互动新授 1.指出旋转的概念,及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的定义. 2.出示P59“思考” (1)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从3时到5时,时针转了60°. (2)教师说明:图23.1-1中,时针在旋转,表盘的中心是旋转中心,旋转角是60°,时针的端点在3时的位置P与在5时的位置P′是对应点. 3.提出问题:等边三角形绕着它的中心至少要旋转多少度,才能与自身重合? (1)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讨论. (2)教师分析:等边三角形不管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绕着它的中心旋转120°,都可以与自身重合.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丰富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作为情境引入,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共同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兴趣.教师在提问时需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的习惯,将“创设情境”有机地与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流于形式,而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创造.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有关的对应点、对应角、对应线段都是以原图形中的点、角、线段为基准、寻找旋转后的对应点、对应角、对应线段的. 导学案 一、学法点津 学生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内容,把旋转与平移、轴对称进行比较学习,并通过练习、交流、总结旋转与平移、轴对称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旋转及其特征的理解. 二、学点归纳总结 1.知识要点总结

3数据的表示(第二课时)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数据的表示(二)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打下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里学过条形统计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相关活动中也形成了对统计图进行对比与选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图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示数据的特点.本课《统计图的选择》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 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 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问题导入;第二环节:新课引入;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

课题: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23.1图形旋转”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 2.经历探索图形旋转性质的过程,体验和感受图形旋转的主要特征,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 3.会根据旋转的性质作出一个图形的旋转图形,并能根据所学旋转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 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和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及旋转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 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 五、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实际操作,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体验,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 1.情境引入:(多媒体课件展示) 情景1:天上飞着的飞机。 问题:飞机在进行什么运动? 情景2:美丽的剪纸图片。 问题:剪纸艺术运用了我们数学中的什么知识? 情景3:转动的时针、转动的电风扇、汤秋千。 问题:上面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思考:在数学中我们如何定义旋转呢? (自学课本第56页,在课本上画出旋转的概念,以及旋转中心、旋转角和对应点的定义,点出关键词.)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复习已学过的两种图形变换的方式——平移和轴对称,并通过动画情景引入新课——图形的旋转,让学生在通过对生活中旋转的事例的共同特征的归纳,进一步理解图形旋转的意义,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学课本,得出旋转的概念。 活动二:旋转定义的应用(学习提示:独立完成下列各题后小组讨论) 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 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传送带的移动;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开关的转动;⑤钟摆的运动;⑥荡秋千运动.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分钟. (1)指出它的旋转中心; O (2)指出它的旋转方向; (3)经过15分钟,分针旋转了多少度?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教案(第二课时)

第三节认识原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重点、难点 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系统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二课时为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的认识,知道原子很小,由此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原子和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在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可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计算让学生加深理解。 在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分子、原子的比较上。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般不会感到很难,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相对和绝对之间如何转化,掌握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相对原子质量法(原子的质量非常小,用通常的质量单位来度量不方便,建立一个更小的单位——碳单位来度量,使得原子质量的数值更接近平常数值的大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微观物质世界的能力。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何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师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学生练习———————————巩固相对原子只哦量的意义和计算对全节进行总结巩固———————————掌握分子、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1.什么是原子?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2.原子有哪些性质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设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质量,那么原子的质量有多大呢? 【讲述】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学生]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猜想能否换一种表示方法。 [教师]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小麦的质量一样。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应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三、相对原子质量 【投影】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原子的真实质量,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是原子质量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相对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 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真实质量的区别。 [教师]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达八位,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相对原子质量可从书后附录Ⅲ中查到。 [学生]阅读书后附录Ⅲ:相对原子质量表,知道如何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师]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锑、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1995年精确测定了和的相对原子质量,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

6.3 数据的表示 第二课时

子洲三中 数学 导学案 2013-2014学年第 一 学期 年级 班 组 姓名 编写者 审核者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课题 :§ 6.3 数据的表示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频数与频数直方图的概念,并能初步绘制简单的频数直方图; 2.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处理与表示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绘制简单的频数直方图进行数据表示与处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难点: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获取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案 一、 温故知新 1. 右图是小周寒假从早晨7点至晚上7点的时间的安排统计图, 根据图分别算出每段活动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精确到0.1%,请制作扇形统计图表.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 文学类(A )、漫画类(B )、科普类(C )、历史类(D ) 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结果如下: A A B C 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 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 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读那一类书吗?你准备如何整理和表示数据? 探究案 一导学释疑 活动探究一: 阅读P168页导入,然后回答: (1)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 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学生独立自主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活动探究二: (2)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小组内试着用图表和条形统计图合作完成,完成后组内交流. 你能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 成绩段 60~70 70~80 80~90 90~100 人数 再将上表在下面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绘制完成后与课本对照,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归纳: 频数直方图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频数直方图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时 其它体育活 动 看电视吃饭 做家 务 学习31 24

九年级数学上册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3.1图形的旋转(1) 教学内容 1.什么叫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教学目标 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与关键: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纸板,小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揭示概念的产生背景 现代教学认为,在正式进行发现过程前要让学生对探索的目标,意义认识得 十分明确,并从内心产生巨大的动力,做好探索的物质和精神准备. 情景创设:( 用课件显示现实生活中部分物体的旋转现象) 1.向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 (1)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并介绍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2)大风车的转动; (3)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 (4)汽车上的括水器 (5)由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图案。

通过这些画面的展示 (1) 切身感受到我们身边除了平移、轴对称变换等图形变换之外,生产、生活 中广泛存在着转动现象,从而产生对这种变换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 (2) 为本节课探究问题作好铺垫。 情景问题: 这些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1.建立旋转的概念 (1)试一试,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以下旋转. ··○○○ 问 题:单摆上小球的转 动由位置A 转到B ,它绕着哪一个点转动?沿着什么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了多少角度? 抽象出点的旋转 A B (图1) O 抽象出线的旋转 · O A B C D (图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