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模块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模块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阶段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实,唯独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艺术倾向理想,故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艺术以“似与不似”为目标,不能似,亦不能不似。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艺术批评与艺术不同,仍应以真实为目标。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包括艺术批评的娱乐化,都与真实远矣,因而有“失语”之类对艺术批评的批评,包括对艺术批评目的庸俗化的质疑,尤其“孔方兄”的不期而至,更导致艺术批评的矮化,也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21*cnjy*com

艺术批评的所谓真实是有条件的,它并不期待艺术批评与艺术的完全重合。中国古代有“诗无达诂”之说,而在西方则有“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谓。可见,对艺术批评的期许,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一直是很理性的。所谓“失语”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借助对艺术批评对象的杜撰,实现与批评对应的批评对象风马牛不相及的目的。“失语”之失,失在作伪。

艺术批评亦有与艺术近似的一面,因为艺术批评也有理想,因此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除却客观与公正之外,还须超越艺术,即超越批评的对象,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艺术、纯化艺术、端正艺术。对艺术批评“失语”的批评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对这一目标的偏离。

但是艺术批评的真实依然是可以期待的,这里的所谓真实只是相对意义的存在,不是指艺术批评与批评对象之间的完全重合,仅限于艺术批评与批评对象可以相互印证,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证。它大致指向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雅与俗、虚与实这些曾经以时序指向图腾、宗教、权力、风俗等等,以及其他历史存续的社会意识。所有艺术批评一直围绕着这些意识形成历史波澜,并且衍生出诸如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理想、继承与革新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不同的批评标准和不同的批评方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区域,其批评的标准与方式亦是变化的。不仅如此,古今之间,中西之间,还存在孰是孰非、孰轻孰重的争斗。这些既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亦是艺术批评的现实。艺术批评的“失语”认真追究起来,其背后不只有批评道德的侵蚀,亦还有批评素质的掣肘,也许后者才是“失语”的更为深刻的原因。

艺术批评的真实性从理想的层面看,并不虚妄,它可以感知,可以体悟。今日中国艺术最切近的目标应当是如何回应21世纪人类共同理想的文化自觉,中国文化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超越。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艺术的责任与使命,当然也是中国艺术批评的责任与使命。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2月2日) 1.下列关于“失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失语”既指艺术批评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对存在着不足的艺术批评的批评。

B.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和艺术批评的娱乐化等,都属于艺术批评的“失语”。

C.“失语”是一种作伪,目的是使艺术批评同与其对应的批评对象之间没有联系。

D.除了批评道德的侵蚀会造成“失语”,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批评素质的掣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D项中将“也许后者才是”(第6段)的或然判断误为“还在于”的实然判断。曲解原意。

答案: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而艺术批评仍以真实为目标,当艺术批评偏离或远离真实时,就会出现“失语”之类的批评。

B.艺术批评的真实并不要求艺术批评与艺术重合,但这种有条件的真实并不是说可以借助杜撰批评对象去做艺术批评。

C.艺术批评和艺术都有理想,因此艺术批评不仅要客观公正,还要超越艺术,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纯化和端正艺术。

D.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理想、继承与革新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都由艺术批评衍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偷换概念。选项中后一个“艺术批评”不同于原文的“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钱的介入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只要艺术批评能够不受金钱的干扰,就能够保持真实并重获应有的尊严。

B.不同民族、信仰或区域之间存在着批评标准和方式的不同,即使民族、信仰或区域相同,其批评标准和方式也有变化。

C.在艺术批评的标准和方式上,古今之间、中西之间存在是非轻重的争斗,这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之一,也是其现实之一。

D.今天的中国、中国艺术和艺术批评的责任和使命,是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一部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只要……就……”的说法不仅绝对而且于文无据。

答案:A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文,完成4~7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①。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②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载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

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注]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我死,王则.封汝则:如果

B.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知:巧诈

C.见一丈人,刺.小船刺:用篙撑

D.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抟:捏成团

解析:则:就。

答案:A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

①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②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③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⑤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⑥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

A.①④⑤B.②④⑥

C.②③⑤D.①③⑥

解析:①为全文的中心论点。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世俗的人不同。④强调的是天地无所求。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⑥强调智慧越精深,取得的东西越珍贵。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www-2-1-cnjy-com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鱼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2-1-c-n-j-y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

解析:本文只是从正面论述了“所宝者异”的道理。

答案:D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6965688.html,

(2)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1)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2)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

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世俗的人不同。孙叔敖得了重病,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国人畏惧鬼,而越国人迷信灾祥之兆。能够长久占有的土地,恐怕只有这块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封赏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失去。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并且人民多巧诈,但它的国君是个平庸的人,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向吐了一口唾沫。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

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向吴国进发。路过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用篙撑着小船,正要去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伍员问老人的姓名,老人却不肯告诉他,伍员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上去寻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此后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天地之德大到了极点了,养育万物多到了极点了,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人世间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让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

宋国的农夫,耕种时得到一块宝玉,把它献给管理城池的子罕,子罕不接受。农人请求说:“这是我农人的宝贝,希望相国您把它当作上天的赏赐并且接受它吧。”子罕说:“你把宝玉当成宝贝,我把不接受当成宝贝。”所以宋国的德高望重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世俗的人不同吧。”

假如现在把百两黄金和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米饭团了;把和氏璧和百两黄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两黄金了;把和氏璧和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圣人面前,圣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了。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夜半闻横管

程俱①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谷②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常不得志于有司。

②金谷:即金谷园,位于洛阳邙山下,这里代指金人占领的地方。

8.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很出色,请指出描写笛声的主要艺术手法,并概括笛声的特点。(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该诗对笛声的描写集中在颔联和颈联。由“穿云”“振疏林”“叶空委”可看出笛声之高亢;由“断肠声”“万古情”可看出笛声蕴含的情感:悲伤沉郁。当然也可以理解成颔联侧面描写笛声,颈联正面描摹。

答案:此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笛声穿云振林,树叶尽落,蕴含思念故乡亲人的千秋万古之浓情,表现了笛声的强烈高亢、悲伤沉郁。(或:此诗颔联写笛声将树叶振落,从侧面表现笛声的高亢强烈;颈联则正面描摹,表现笛声中蕴含的感情悲伤沉郁。) 9.诗人夜半闻笛感慨万千,请简要分析最后一联中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根据注释可知,沦陷敌手的洛阳的“草”令诗人生出“无限思”,“斜月”依然照耀着过去在北方所住的楼房,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答案:在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故土,萋萋秋草让人产生无限惆怅之情,今夜斜射的月光同样照耀着过去在北方所住的楼房。尾联含蓄地写出了诗人家国之思的沉痛、孤寂。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不霁何虹?

(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时要注意不能有错字、别字。(1)句中要注意“复”的准确书写,(2)句中要注意“纶”“樯橹”等字的准确书写,(3)句中要注意“作”字的写法。

答案:(1)长桥卧波复道行空

(2)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选考题

请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21·cn·jy·com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完美的猎物

[加拿大]莫洛迪·坎贝尔/著张维/译

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

萨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但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

“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

萨莎乐不可支,强忍着不动声色。“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屋内的高档家具登时映入了她的眼帘。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6965688.html,

“正打算养,”老妇人颤巍巍地说,“我找钟点工就是为了帮我照料猫咪。”

萨莎朝老妇人笑了笑。她确信自己很有把握做这个活——她以前从未失过手。白发苍苍,不爱打扮,衣着朴素……这样的老家伙们最容易摆平。萨莎要的薪酬比那些中介机构开价低得多,只要给现金就行,有了现金干什么事情都方便。21*cnjy*com

老妇人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唠叨着她的猫,萨莎的眼睛却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昂贵的家具,高雅的雕塑,餐柜上摆放着银光闪闪的蜡烛台,那八成都是些纯银的。毫无疑问,主人的卧室里肯定还有许多珠宝和大量的现金,像她这样的老家伙一般都不大喜欢银行

卡。萨拉沾沾自喜,想象着即将到手的果实。寻找贵重物品的藏匿之处对萨莎来说是小菜一碟。【来源:21cnj*y.co*m】

“亲爱的,再加点茶?”

萨莎欣然应允,笑容可掬。老妇人拿茶壶的那双手青筋毕露,满是皱纹的手背上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萨莎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出处:21教育名师】

“天哪!”老妇人失声咕哝了一句。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

“哦,没什么,”她显得很尴尬,“实在对不起,我需要去……”说着,她摇晃着身体从沙发上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朝卧室奔去。

“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即将来临的财运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呵呵,这些老人们都是些“菜鸟”。

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接下来的事情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20分钟过后,穿着外套的埃尔维拉·莫蒂菲从卧室走出来,直接来到躺在沙发上的萨莎·萨罕斯卡身边,她仍然步履艰难,但脸上却带着古怪的笑容。

老妇人从萨莎身上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还有金手镯和金戒指,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她把这些战利品统统塞进外套里面装有拉链的那个贴身口袋里。

那双枯枝般的手指紧接着又在萨莎的手袋里寻找,翻出了她的钱包。

竟然有800美元!这足以让我过上一段好日子,老妇人喃喃自语。最近账单上的各种费用都涨得相当厉害。

老妇人把沙发后面的一个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长长的蓝色热水瓶,十分小心地把茶壶、茶杯、小奶壶里所有的东西都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整理好这一切以后,她拉上包上的拉链,起身站了起来。

老妇人的眼睛最后在房间里打量着。临时找一套这样的公寓十分方便,房主及其家人一般总是在这个时候离家外出度周末。

沙发上的姑娘仍然沉睡不醒。挑选这样的目标就意味着机会和成功,因为她或他们绝不会去报警。这些年轻人总是自以为是,其实很愚蠢。即使她真的敢去报警,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这个年龄的老妇人看上去都差不多,年轻人绝对分辨不出谁的头发更白,谁的皱纹更多。

老妇人弯下腰来注视着自己的猎物,摇了摇头。这些年轻人真的都是一些菜鸟!

(选自《译林》2012年第2期)

(1)下列对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开头几段对室内摆设如家具、雕塑、烛台等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地点的特征,为下文情节中“萨莎”为自己的诈骗对象选择得当而沾沾自喜做铺垫。

B.小说故事情节紧凑,悬念层出不穷,萨莎想要诈骗的对象“老妇人”竟然是个手段更加高明的反诈骗专家,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老妇人”的骗术十分高明,她和“萨莎”的一番对话就使“萨莎”放松警惕,放心地在沙发上入睡,可谓是精于此道,深谙别人心理。

D.“老妇人”收拾好了所有的用具,并且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而最后眼睛还在房间里打量,这可能是在检查是否漏出马脚,可见她具有极高的警惕性。

E.“老妇人”发现“萨莎”的钱包里居然有800美元,不禁喃喃自语,十分惊喜,可见其偷盗的主要原因是物价飞涨,不得已而为之。

解析:B.老妇人是个诈骗惯犯,习惯于黑吃黑,不是所谓的反诈骗专家,而且事件也称不上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萨莎是被老妇人茶水中的药剂所迷倒,不是自己放心入睡。E.“其偷盗的主要原因是物价飞涨”属无中生有,因果关系不当。

答案:选A给3分,选D给2分。

(2)小说中“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对人物形象分析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细节描写等。

答案:“老妇人”是一个靠诈骗为生的惯犯。(1分)她善于伪装,警惕性强,心思缜密,专挑偷盗诈骗者下手,善于揣摩被害者心理,经验丰富,手法熟练。(2分)如“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颤巍巍”等语言、动作的描写表明老妇人善于伪装;而“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等描写说明她经验丰富,手法熟练;从“十分小心地把茶壶……东西都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

布袋套好”,可见其警惕性强,心思缜密;而她挑选这类骗子作为施骗对象,看准其不敢报案,表现出她善于揣摩人的心理。(3分)

(3)小说对“萨莎”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1·c·n·j·y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对文本表现手法把握的能力,主要是考查描写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时要分清是什么描写手法,然后答出描写手法的作用。

答案:①语言描写:如“‘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这表现了萨莎的见风使舵和善于察言观色。②神态描写:“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表现出萨莎伪装的谦恭及内心

的虚伪。“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表现了萨莎自认为即将得手时内心的自鸣得意。③动作描写:说话的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眼睛却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流露出她的诈骗盗窃的本能反应。“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体现她迎合别人时故作乖巧。“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体现其放松警惕,自以为胜利在望,洋洋自得。④心理描写:“‘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表现她对即将来临的财运非常开心的状态。“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表现出萨莎对自己的骗术十分有信心,并且为此而沾沾自喜。(四点任选三点,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4)文中“菜鸟”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以“菜鸟”为题更好,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解析:本题是探究题,重点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答案不求唯一,但要言之有理。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文章,在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分析,阐发自己的观点态度。

答案:“菜鸟”即初学者,新手,生手。指刚进入某些圈子,对某些事物操作不熟悉,能力不高的人。(2分)(大意正确即可) (示例一)“完美的猎物”合适:“猎物”直接体现小说的主题,点明是一起诈骗事件;有利于情节的展开,老妇人和萨莎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诈骗对象即猎物,并且对他们而言都是最“完美”的那一种;题目与文中的首尾照应,圆合如一,突出了中心。所以,原题目合适。(6分)

(示例二)“菜鸟”合适:题目新颖,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凸显主题,老妇人和萨莎都认定对方是菜鸟,围绕这个中心,巧妙斗智,而老妇人成为了最终的胜者;“菜鸟”一词贯穿始终,是全文的线索。因此,以“菜鸟”为题是合适的。(6分)(自圆其说即可,要求扣住文章主题)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在康奈尔的玉米地里

文/王波

密苏里大学决定把助理教授芭芭拉·麦克林托克扫地出门。在院长看来,这个38岁的未婚女人虽然在玉米遗传研究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却是个“制造麻烦的人”。

麦克林托克也明白,自己的行为举止有些疯狂:周末到办公室忘带钥匙,她爬上楼边的建筑物,从窗子里钻进去;学校明令禁止晚上11点后学生留在实验室,但她总鼓励学生继续干下去。

同事们也不大喜欢与她相处。这个女人思路敏捷得让人跟不上,而她又缺乏耐心,不愿跟同事解释和争辩。这让周围的人觉得麦克林托克“自以为是”。

当然,更让校方难以接受的是,每当她认为学生到其他地方更有发展前途时,就会鼓励他们离开密苏里大学。

这是1940年的夏天,院长希望麦克林托克离开。一年前,这位助理教授刚刚当选美国遗传学会副主席,在生物学界名声显赫。但作为一个女人,她只能在密苏里做一名助理教授,这还有赖于朋友的帮助。

院长一年后就对自己的决定追悔莫及。他听说麦克林托克已被提名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就劝说她回来并承诺为其升职。但为时已晚,麦克林托克去了冷泉港实验室。那里被视为生命科学的圣地,她已经在那里种了一块玉米地。

传言在不久就变成了现实。1944年,麦克林托克不仅成为院士,还当选遗传学会的主席。而她那身打扮,几乎不曾改变——宽松的衬衫和裤子——这身男人一样的打扮只是为了方便她在地里观察玉米。

“我从来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要结婚,我根本就感觉不到自己有这种需求。”晚年,她曾回忆道。

这个短发女人的全部需求,就是从事遗传研究。1927年,25岁的麦克林托克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便留校进行玉米的遗传研究。

女儿“奇怪”的选择和行为,一度令父母非常犯愁。几年后,忧愁的父母前往欧洲度假,在船上结识了英国遗传学家克鲁。他们这才知道小女儿从康奈尔的玉米地里,收获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此之后的10多年里,她更是成为遗传学界的中坚人物。在女人被歧视的年代里,这可以给麦克林托克带来赞扬和尊敬,却不能带来一份稳定的工作。只有在冷泉港的玉米地里,她还可以安静地做研究。

偶尔她会和实验室的人打网球。一次与她打球的人叫谈家桢。她当时发现了玉米的“跳跃基因”,这个中国年轻人则发现了瓢虫色斑镶嵌显性现象。据说麦克林托克对谈家桢的发现极感兴趣,还向他提出了可供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假说方案。

然而,在1951年冷泉港的夏季学术讨论会上,麦克林托克与人分享她的发现时,发现精心准备的演讲被台下听众漠视。很多人根本不懂她在说什么,有人窃窃私语,有人高声抱怨:“这个女人在忙些什么呢?”

这些后来被人评价为“表达准确而优雅”的论文,当时被一些遗传学家视为“发疯”之作。这个遗传学界最耀眼的女人,开始被学界主流所不解和抛弃。

只有她自己在坚持。“我知道我是对的。”麦克林托克后来回忆说。也正因为如此,在5年后的讨论会上,她又将自己的发现做了一次介绍。

这一次,换来的是比5年前更多的蔑视。委婉一点的同行称她“走到时代的前头去了”,一位著名的遗传学家则直接称她为“冷泉港闲臵了多年的旧手提包”。

这也是麦克林托克一生中最孤立的时刻。有人甚至怀疑,她是否还具有对科学的洞察力。麦克林托克在此时保持了克制和沉默,不再谈论自己的发现,也很少发表文章。

而她对玉米的研究,一刻也不曾停止。直到几年后,法国科学家在细菌中也发现“跳跃基因”并获得1965年诺贝尔奖。固执的麦克林托克才再次赢来人们的赞扬。

18年后,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决定将当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81岁的麦克林托克。评委会评价她“在不被同时代的人所理解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完成了研究工作”。

坚持一个人战斗的老人,此时不再觉得孤立,而是感觉“一下子被关注得太多了”。坐在一屋子记者面前,她感到“非常不自在”,抱怨说,“我一点也不喜欢出名,只想躲进实验室的一个僻静角落里”。

(选自《视野》)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麦克林托克作为一位遗传学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她的特立独行和自以为是让院长和同事难以接受,她的父母也不理解她。

B.因为在玉米遗传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麦克林托克不仅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和遗传学会的主席,还得到了到冷泉港实验室工作的机会。

C.麦克林托克选择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进行玉米的遗传研究,主要是因为只有在这里她才可以安静地做研究,并能够得到赞扬和尊敬。

D.本文通过对麦克林托克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热爱科学、坚持真理、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

E.在冷泉港学术讨论会上,遗传学界的专家们虽然认为麦克林托克走到时代的前头去了,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接受她的研究成果。

解析:A项,“自以为是”评价失当。C项,原因分析不准确,文末麦克林托克说“我一点也不喜欢出名”。“这里”指代有误,应是冷泉港实验室的玉米地。E项,“走到时代的前头去了”是委婉的讽刺。21教育网

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

(2)麦克林托克虽然被朋友和同事疏远,长期处于孤立无助的境地,但在科学研究方面她却毫不自私自利,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对其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本题要抓住有关麦克林托克的信息进行筛选,筛选出信息后要把信息分条概括出来。

答案:①每当她认为学生到其他地方更有发展前途时,就会鼓励学生离开;②对谈家桢的发现提出可供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假说方案;

③在学术研讨会上与同行分享她的发现。(每点2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