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会展经济的外部性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会展经济的外部性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会展经济的外部性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会展经济的外部性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会展经济的外部性

摘要:会展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会展经济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博览会及国际会议,在传递信息、知识的同时,创造了大量商机,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会展经济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效应,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到的“外部性”。本文用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析了会展的外部性效应,讨论了会展业与城市以及相关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更好地发展会展经济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联系的观点;会展业;会展经济;外部性

一、引言

中国会展业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会展业就是“新”的融合,它既是城市功能的新体现、拉动内需的新动力,也是一个汇聚新思想、新产品、新技术的平台,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会展经济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博览会及国际会议,在传递信息、知识的同时,创造了大量商机,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会展经济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效应,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到的“外部性”,它可以带动运输业、电信业、广告业、印刷业、餐饮业、旅游业、咨询业、礼仪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

生十分可观的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内外专家学者初步估计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约为1[∶]9。对这个有“城市面包”称号的产业的外部性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对会展产业本身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甚至对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健康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唯物辩证法要理论的再现这幅画面,就自然要把事物、现象的普遍联系作为自身的第一个特征。所以,从哲学角度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会展经济的外部性表现,能够更好地理解会展经济的运行。

二、从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分析会展经济的外部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联系也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会展经济的外部性,首先表现在它与区域、城市的发展紧密联系。会展经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所形成的经济形态,它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高度的产业需求综合性,

正外部性特征非常明显。它与城市经济存在很强的互动效应,即既要看到会展经济对区域或者城市经济发展助推作用,同时不能忽略城市经济的发展给会展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的

有利条件。会展业对于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城市会展关联产业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的宣传、营销和城市间交流等方面,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能够为会展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并提升区域会展

经济的竞争力。没有城市的支撑,会展业的发展将无立足之地,没有会展业发展的点缀,现代城市发展面貌将会相形见绌。所以城市发展与会展经济之间的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会展业的发展需要依赖城市的支撑,城市的发展更是需要会展业的带动,这种“展不离城,城不离展”的高度依存、交辉相应的关系将指引城市经营者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在城市发展中找准着力点。

其次,会展经济的外部性也表现在会展业是整个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会展经济首先对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会展主题的相关性,举办跟第一、二产业有关的会展活动,也会给这些产业的经济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把会展经济的产业链结构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而会展经济的发展,对下游的旅游、宾馆、运输、信息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的直接促进作用,并进一步从空间上拓展,形成前关联效应、后关联效应和旁关联效应等三效

应,在此基础上形成“产内”和“产外”两方面的结构调整来实现会展产业链的延展效应,这里说到“产内”是指第三产业中与会展有关的服务业,而“产外”指的是第一、二产业。

从宏观的国民经济的的角度,会展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联系密切,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微观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会展业是整个产业网络的一个环节,联系着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旦会展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必然会给其他产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当然,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当发现会展经济与整个产业链或者会展城市发展之间存在一些问题时,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调整和改革,使会展经济的外部性效应得到最优化。

总结

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对会展城市和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同时。城市和国家的发展也会展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这个有“城市面包”称号的产业的外部性巨大作用,不仅对会展产业本身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甚至对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健康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辩

证思维去分析和处理好会展业的发展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两者能够交相呼应,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李永江.中国会展业经济增长新引擎[J].中国经贸,2013(05):26-27.

[2]余向平.会展业的产业带动效应及其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2006(350):173-176.

[3]陈燕.浅析会展业发展与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互动效应[J].全国商情:分销时代,2012(05):14-16

[4]杨德才.自然辩证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01-01(01)[5]张学高,扶涛.我国会展产业的发展及带动效应分析[J].现代商业,2009(09)

[5]王杏丹.浅谈会展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J].城市经济,2013(09):13-14.

作者简介:

严泽美(1990- ),汉族,安徽枞阳县人,第二外国语学院经贸与会展学院会展管理专业2014级研究生,主要从事会展活动研究。

会展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会展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会展专业以素质为本,能力为重,德育为先,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管理技能与方法,具备思辨与创新精神,并能够在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会展行业协会、大专院校、会展专业组织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管理、教育和策划工作的专业人才。我们为该专业学生提供了以下会展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以供参考。 会展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 1、中国会展经济研究 2、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发展 3、哈尔滨会展旅游发展研究 4、重庆会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5、城市会展行业对城市发展影响分析 6、会展物流系统网络优化研究 7、台湾会展业发展研究 8、提升福州城市会展品牌管理水平研究 9、上海会展专业人才开发研究 10、广州会展经济发展研究 11、基于钻石模型的成都会展经济竞争力研究 12、基于服务供应链理论的会展旅游质量评价及提升研究 13、上海会展业低碳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14、上海会展场馆经营模式研究

15、会展产业发展探析及西安实证分析 16、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7、我国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18、中国会展业的产业聚集和产业竞争力研究 19、2010世博会对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20、湖南会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1、大力发展我国会展经济的对策 22、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探析 23、长沙会展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24、长江三角洲会展业空间格局研究 25、廊坊市会展经济研究 26、服务贸易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27、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 28、中国会展产业链及运作模式研究 29、哈尔滨会展经济发展研究 30、城市会展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31、我国现代会展业的功能研究 32、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研究 33、我国农业会展绩效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 34、内蒙古会展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研究 35、专业会展品牌塑造研究 36、城市会展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法与经济学视野中的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法分析

文章编号:1001-2397(2007)06-0128-08 国际法与比较法论坛 收稿日期:2007-07-23 作者简介:胡元聪(1974-),男,四川南江人,西南政法大学讲师,经济法专业博士生。 法与经济学视野中的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法分析 胡元聪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重庆400031) 摘 要:对于外部性的含义,学者们多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界定;而对于外部性的解决方法,学者们又多从制度的角度加以寻求。从法律视角即权利和义务的角度,也可以对外部性进行界定,并由此提出法律解决的方法。在解决外部性方面,经济法机制优于民法和行政法机制,但经济法解决外部性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关键词:法与经济学;外部性;内部化;经济法中图分类号:DF0-05 文献标识码:A 一、外部性的法与经济学 视角 (一)外部性形成及含义的经济学视角 关于外部性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 斯密在论述经济人的利他性时的观点。他认为,经济人!在追求他本身利益时,也常常促进社会的利益?[1],由此涉及到了正外部性的问题。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其大致内容是:一个厂商的生产成本既取决于该工业的规模,也取决于各个厂商本身的规模。马歇尔提出的!外部经济?这个概念,为正确分析外部性问题奠定了基础。自马歇尔以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从成本、收益、经济利益、非竞争性等角度,对外部性的形成和含义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经济学家中,著名的有庇古、诺斯和奥尔森。 关于外部性形成的原因,庇古在#价值与财富?中,从!公共产品?入手,分析了厂商生产过程中社会 成本与私人成本的问题,认为两种成本的差异构成 了外部性。奥尔森在其#集体行动的逻辑?中,从!集体行动?入手进行研究,认为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排他性地消费公共产品,即!外部性具有不可分割性?,由于大部分环境因子和自然资源都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中会产生!搭便车?行为,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而不付费,使供给方无法获得其优化配置生产的收益指标,而需求者又不愿意真实表达自己对公共物品的主观需求,使生产者的需求曲线无法确定,从而形成外部性。诺斯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从!搭便车?入手,对正外部性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一定经济主体行为收益的溢出或渗透,意味着第三方不用付费就可享受收益,导致经济当事人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差额扩大,由此导致一 128 2007年11月第29卷第6期 现 代 法 学M odern L a w Science V o l 29N o .6 N ov .,2007 关于!法与经济学?这个概念,学术界有多种理解:有的认为 它是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法律的学科,由此将其称为!法律的经济分析?;有的将其定义为!法和经济学?,强调其是一门法学和经济学整合的边缘学科;有的将其视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经济学向其他学科 或领域渗透)的产物,并称之为!法经济学?;有的将其视为法学!进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产物,谓之为!经济分析法学?。(参见:周林彬,黄健梅.法律经济学学科构建探析[J ].思想战线,2006(2):22-30.)本文在上述!法和经济学?的意义上使用!法与经济学?这个概念。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最优资源配置效率。 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污染者所承担的成本远小于社会承担的成本,仅受自身成本约束的污染者终将会使环境污染超过环境的耐受值。而环境保护则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保护者所获得的利益小于社会的收益,仪受自身利益激励的保护者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环境保护。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会影响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所以要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就是要找到合适的机制,把环境的价值体现出来,加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去,从而实现环境的外部性有效内部化。所谓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成本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即环境政策领域中普遍接受的“污染负担”或“污染者付费”的方式。 环境污染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命令控制方法。命令控制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强制管理调整方法,主要通过政府的强制命令迫使污染者将污染的费用(成本)内部化来减少污染,例如设立环境标准以及推广某一种低污染环境技术的应用。具体表现为污染者在排污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迫使污染者将原转嫁给社会承担的污染治理费用转化为污染者自身的生产成本,从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外部不经济性。 (二)经济刺激方法经济刺激方法是指利用经济手段,间接作用于政策对象,把外部不经济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原有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经济刺激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侧重于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环境问题,可称之为庇古手段,其具体手段有排污费和排污税等。另一类侧重于通过市场本身来解决环境问题,可称之为科斯手段,也叫产权管理。其具体手段是明晰产权和建立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市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解决环境经济问题的

外部性课后答案

第四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十章外部性 复习题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 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生产中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最优数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5.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如果我的成本小于室友的收益,她就可以在房间里吸烟。 我可以通过对她进行吸烟有害的教育,同时给她买一些糖果以缓解她不能吸烟的痛苦,来与她达成协议——她以后不在房间里吸烟。 6.为什么经济学家对庇古税作为一种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的偏好大于管制? 答:经济学家偏爱庇古税,首先是因为它减少污染更有效率。庇古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用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其次,庇古税对环境更有利。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税收控制激励企业主动减少污染,以尽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问题与应用 1.你同意下列说法吗?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 A.“必须根据庇古税引起的无谓损失来评价庇古税作为减少污染方法的收益。” 答:不同意。庇古税与其他大多数税不同,它是存在负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庇古税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增加了社会福利。 B.“负生产外部性要求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而负消费外部性要求对消费者征收庇古税。” 答:不完全同意。负生产外部性要求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这是正确的,这样可以使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负外部性。而负消费外部性要求对消费者征收庇古税,这种说法我不太同意。不仅可以对消费者,也可以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这都能够使有负消费外部性的物

R_D的外部性及其内部化机制研究

文章编号:1000-2995(2001)05-0056-08 R&D 的外部性及其内部化机制研究 ① 骆品亮,向盛斌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摘要:与一般的产品竞争不一样,R&D 竞争存在外部性。首先分析了R&D 外部性(溢出 效应)的产生机理及其对R&D 激励的损害;接着考察了外部性的内部化机制,着重探讨 如何通过专利保护、合作R&D 、政府补贴及特许权经营等方法将R&D 的溢出效应内部 化。最后,讨论对我国企业R&D 激励的启示。 关键词:技术创新;外部性;内部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1,2]。随着竞争的日益全球化,R&D 对于现代企业培养核心能力、提高竞争优势之重要性不言而喻。WT O 在即,R&D 的激励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意义深远。 市场结构(准确地讲,是市场竞争度)是影响企业R&D 动力的首要因素。尽管Schum pter 于1942年在其经典名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中指出,垄断性大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是技术变革的发动机[3]。但这一论断更多的是基于直觉的判断,尽管有为数不少的追随者为其寻找论据[4]。半世纪以来,更多的研究表明,竞争比垄断更有利于激励企业的R&D 活动[5-7]。直观地,垄断企业的创新动机最多是为了巩固其对市场的垄断地位,提高垄断地位,尖刻点讲,垄断企业的创新活动是在“自我替代”;而竞争性企业“白手起家”,从事新技术的开发活动则是以囊括整个市场利润为目标。 然而,R&D 的外部性使得竞争性市场结构对R&D 的激励效能大打折扣。由于技术知识具有公共品(Public G ood )的部分特性,当缺乏严格的制度保护时,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尤其是工艺R&D 的成果,很容易被其竞争对手所模仿,此即溢出效应(S pill Over E ffect )。事实上,Mans field 等人发现60%的专利在四年内被模仿[8];而Levin 有同样的感叹:三年时间内过半的创新产品被模仿[9]。R&D 的溢出效应产生了信息经济学所讲的(正)外部性问题,即一个企业 收稿日期:2001-04. 基金项目:①本文受复旦大学“三年行动计划”文科科研基金项目(00QNY B031)资助. 作者简介:骆品亮(1969-10),男(汉),福建泉洲人,复旦大学创业与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培训咨询部主管,博士,副教授,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向盛斌(1967-05),男(汉),湖南长沙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第22卷 第5期 科 研 管 理 V ol.22,N o.5 2001年 9月 Science Research M anagement Sep., 2001

2017年中国会展服务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一、会展行业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发展会展业,能够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直接拉动和间接带动相关产业和配套行业发展,引导产业升级与转移,促进就业,拉动消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发展。 而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依托,借助各种会展活动的举办拉动城市及其所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并能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形态。 会展经济由于其涉及服务、交通、旅游、广告、餐饮、通信和住宿等诸多行业,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自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展览业发展环境。 中央政府方面,商务部牵头建立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于2016年12月印发《展览业统计监测报表制度》。此项制度旨在建立以展馆经营者、展览组织者和展览服务商为主要调查对象的展览业统计监测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展览业统计工作,进一

步增加市场透明度,优化市场结构,规范、引导和推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方面,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财政、税收、人才、土地等多个方面给予展览业鼓励和扶持。 三、我国会展业规模持续增长,会展经济产值不断扩大 截至2016年,我国展览场馆达189座,展览馆总供给面积达916.12万平方米。2011-2016年,我国举办各类展览数量从6830场上升到10519场。展览面积从8120万㎡上升到13264万㎡。展览面积增长快于展览项目增长,单位项目规模扩大,展览效益向好。 2011-2017年全国会展展览数量及面积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随着会展业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的快速增长,相应会展经济产值也实现大幅增长。根据商务部等机构的统计数据,2011年会展经济直接产值仅为3016亿元,到2016年增加到5612亿元。 2011-2017年全国会展业直接经济产值统计

会展经济的发展与前景

会展经济的发展与前景 F9804201 董少校 5980429012 摘要 会展经济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经济形态,随着APEC会议的成功召开、北京将要举办2008奥运会、上海正在申办2010年世博会等一系列活动日渐深入人心,人们对会展经济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会展经济一些基本问题的考察,结合一个具体的事例,阐述会展经济的概要情况,分析我国会展行业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会展经济发展的前景。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什么是会展经济;二、与会展经济相关的行业;三、会展经济的作用;四、会展与城市;五、会展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六、会展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七、一个特殊的例子。 关键字:展会,会展,会展经济 Abstract Convention&exhibition economic is developed greatly in the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known that the APEC was held successfully, Beijing will charge the 2008 Olympic Game, and that Shanghai is applying the 2010 EXPO, then they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n the convention&exhibition economic. In this thesis, I will show the basic condition of the economic in our country with a special example, analyse the questions in this economic conformation, and then give a perspective of this economic. The article is made up of seven parts. 1.What is the convention&exhibition economic. 2.Trades related to the convention&exhibition economic. 3.What kind of parts is the convention&exhibition economic playing. 4. Convention&exhibition economic and the cities. 5.Questions in the the convention&exhibition economic. 6.Perspective of the convention&exhibition economic. 7.A special example of the economic. Keywords:exhibition&convention,convention&exhibition,convention&exhibition economic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 境污染及其治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显着的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最优资源配置效率。 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污染者所承担的成本远小于社会承担的成本,仅受自身成本约束的污染者终将会使环境污染超过环境的耐受值。而环境保护则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保护者所获得的利益小于社会的收益,仪受自身利益激励的保护者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环境保护。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会影响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所以要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就是要找到合适的机制,把环境的价值体现出来,加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去,从而实现环境的外部性有效内部化。所谓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

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成本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即环境政策领域中普遍接受的“污染负担”或“污染者付费”的方式。 环境污染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命令控制方法。命令控制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强制管理调整方法,主要通过政府的强制命令迫使污染者将污染的费用(成本)内部化来减少污染,例如设立环境标准以及推广某一种低污染环境技术的应用。具体表现为污染者在排污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迫使污染者将原转嫁给社会承担的污染治理费用转化为污染者自身的生产成本,从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外部不经济性。 (二)经济刺激方法经济刺激方法是指利用经济手段,间接作用于政策对象,把外部不经济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原有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经济刺激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侧重于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环境问题,可称之为庇古手段,其具体手段有排污费和排污税等。另一类侧重于通过市场本身来解

政治经济学_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 在2002年的最后一个周日,中国为电力行业的垄断画上了句号。拥有占全国46%发电资产和90%输电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为11家独立的公司,这些公司在12月29日同时宣布正式成立。从1987年持续至今的中国民航业改革在2002年也有突破性进展。随着6大民航集团10月11日的成立,中国民航总局与下属的民航企业彻底脱钩。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基础组建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其资产总和将占据中国民航总资产的80%。 问题: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分析: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竞争失效 (2)外部性 (3)市场不完全 (4)公共产品 (5)信息不对称 为弥补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政府介入的手段和领域为: (1)对效率的介入 ①财政支出②财政补贴③政府采购④限制垄断(2)对收入再分配的介入 ①税收和转移支付 ②公共事业投资 ③特别征税 (3)对经济稳定的介入 ①财政制度内在的自动稳定器 ②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③金融政策 ④紧急行政措施 ⑤道义上的劝告 本案例中,政府通过限制垄断,恢复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可操作的竞争。 案例2: 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向最高法院递交诉状,控告微软公司利用其“视窗”操作系统来迫使消费者使用它的其它软件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探索者”Internet浏览器。1999年,该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在长达270页的判决中,法官杰克逊列举了微软一系列反竞争,保护垄断势力的行为。微软一直在努力拓展其势力范围,使其超越软件行业,而进入日趋有利可图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连接行业,他们已经投资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在通讯和科技公司中(如AT&T)。由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具有垄断状态,把Internet浏览软件“网络探索者”(InternetExplorer)与“视窗”捆绑在一起也就相当于垄断了消费者和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厂商上网的交通通道。问题: 1、结合该案例分析垄断和反垄断对社会造成什么样 的影响? 2、美国的反垄断法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 义? 分析:垄断市场会带来效率损失,影响市场作用的 正常发挥,主要体现在:垄断使产量减少,价格增 加;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 取。 有必要通过反垄断措施纠正这种市场失灵,使价格 降低,增加消费者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189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 谢尔曼法。1914年,美国又制定了克莱顿法和联邦 贸易委员会法。这三个法案基本形成了美国的反垄 断法律体系。 美国反托拉斯法所规范的反竞争行为包括:联合限 制竞争行为、滥用经济优势的行为、价格歧视行为、 垄断与企业兼并行为、其他反竞争行为(股份保有、 董事兼任、瓶颈垄断、商业贿赂)、损害消费者的行 为(欺骗性定价、欺骗性广告宣传、虚假不实的标 签)。 美国反托拉斯法的特点是以限制造成垄断的不公平 竞争行为为主,而不反对现有的垄断企业。所以, 一个行业中垄断企业的存在本身并不违法,只有垄 断企业应用其垄断力量不公平地竞争时才算违法。 这使得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具有很强的“行为法”特 点,即一切以企业行为是否违背公平竞争为判断依 据。 案例3: 中国电信改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中国联通 公司的成立。当时联通的总资产虽然只有中国电信 的1/260。但此举使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 的局面开始改变。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把 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 国电信被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 信三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2001年12 月,国务院批准了新的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对现有 的电信企业进行重组。中国电信现有资产划分为南 北两个部分。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河南、山东共 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信公司归中国电信 北方部分;其余归中国电信南方部分。 问题:1.垄断和市场失灵。2.政府对垄断的态度和 措施。 分析: 1.垄断市场的效率损失。 (1)垄断使产量减少,价格增加; (2)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 (3)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取。 垄断市场的非效率导致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 用,是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之一。 2.现今世界各发达国家限制垄断、促进竞争的政策 措施,基本上是根据上述标准把促进“可操作竞争” 作为政策目标。 在各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制定了有关禁止垄断、 维持公正交易的法律。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垄 断的立法,由行政机构加以监督,由司法机关加以 执行。各国政府的反垄断政策就是以这些法律为依 据展开的。 我国的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应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 础上,结合本国国情。 案例4: 在小镇上,该镇的人从事的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一 种是养羊。镇上的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并出 实用以做衣服的羊毛来养家。大部分时间羊在镇周 围土地的草场上吃草,这块地被称为镇共有地。没 有一个家庭拥有土地。相反,镇里的居民集体拥有 这块土地,所有的居民被允许在这块地的草场上放 羊。集体所有权很好地发挥作用,因为土地很大。 只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有良好草场的土 地,镇共有地就不是一种竞争性物品,而且,允许 居民在草场上免费放羊也没有引起问题。时光流逝, 镇上的人口在增加,镇共有地草场上的羊也在增加。 由于羊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土地是固定的,土地开始 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最后,土地变得寸草不生。 由于共有地上没有草,养羊不可能了,而且,该镇 曾经繁荣的羊毛业也消失了。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 的来源。 问题:什么原因引起这种悲剧? 分析:实际上,共有地悲剧的产生是因为外部性。 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共有地上吃草时,它降低了其 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质量。由于人们在决定自己 有多少学时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结果羊的数量 过多。 如果预见到了这种悲剧,镇里可以用各种方法解决 这个问题。它可以控制每个家庭羊群的数量,通过 对羊征税把外部性内在化,或者拍卖有限量的牧羊 许可证。这就是说,中世纪小镇可以用现代社会解 决污染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放牧过度的问题。 但是,土地的这个例子还有一种较简单的解决方法。 该镇可以把土地分给各个家庭。每个家庭都可以把 自己的一块地用栅栏圈起来,并使之免于过分放牧。 用这种方法,土地就成为私人物品而不是共有资源。 在17世纪英国圈地运动时期实际就出现了这种结 果。 共有地悲剧是一个有一般性结论的故事:当一个人 用共有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 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共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 府可以通过管制或税收减少共有资源的使用来解决 这个问题。此外,政府有时也可以把共有资源变为 私人物品。数千年前人们就知道这个结论。古希腊

对外部性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研究

对外部性问题解决方案的 比较研究

【摘要】外部性问题是一个长久引人关注的问题,对于此问题,庇古和科斯分别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庇古主要依靠政府干预,提出了“庇古税”,而科斯则主要依靠市场运作,提出了“科斯定理”。然而他们的理论也不是完全的对立,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需要政府和市场的配合。本文通过对二者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评价。 【关键字】外部性庇古科斯 一、外部性的含义 1 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Externalities)一词,在经济学文献中有时又被称为“外部效应(ExternalEffects)”或“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es)”,国内有的学者将其翻译为“外在经济”或“外在性”。关于外部性概念的内涵,自从其产生以来就存在诸多争议。但是,由于外部性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所处的独特地位,一个世纪以来,许多经济学家都曾从不同角度对外部性概念的内涵进行过探讨。 新古典学派,又称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在 1890 年出版的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中首次提出并论述了外部经济概念,其学生庇古则在 1920 年发表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外部性理论。在庇古之后,鲍默尔、萨缪尔森、史普博、布坎南、斯蒂格利茨等著名经济学家都对外部性问题做出了精辟的分析。当前,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较为流行的关于外部性概念的定义,均来自布坎南等人的论述。1962 年,布坎南(Buchanan)和斯塔布尔宾(Stubblebine)给外部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只要某人的效用函数或某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某些变量在另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就表明该经济中存在外部性。该定义用数学语言较为准确地描述了外部性行为的基本特征,因此成为后继经济学家研究外部性问题的基本工具之一。

外部性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外部性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摘要:外部性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一方面揭示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些低效率资源配置的根源,另一方面又为如何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提供了思路。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效机制的办法。外部性内部化是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所在。从环境的外部性理论入手,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利用外部性理论,提出解决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外部性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保护 1、外部性含义 a)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 F i=f(X i1,X i2,X i3,···,X i m,X j n,) i≠j 则可以说生产者(或消费者)j对生产者(或消费者)i存在外部影响。其中F i是生产者i的生产函数或消费者i的效用函数;X i m是生产者(或消费者)i的内部影响因素; X j n是生产者(或消费者)j对i施加的影响。 b)外部性是指当某个企业的经济行为(或某人的消费行为),经过非价格手段,直接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生产(或其他人的效用),并且成为后者自己所不能加以控制的情况时,对前者来说就存在外部性问题。实际上,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 外部性的产生,实质上是社会边际收益或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收益或私人边际成本之间存在着差异。当存在外部性时,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边际收益也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边际成本,由于价格信号失真,据此做出的经济活动决策会使社会资源配置发生扭曲,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因此,只要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就不是有效的。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环境资源的无产权和零价格制度,致使其生产和消费中存在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以及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的差异,导致了环境资源的竞争性使用和环境质量的不断降低,产生了环境外部性问题。当存在环境外部性问题时,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并不能导致环境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外部性对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比较,可以分为外部经济性和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答:市场失灵指的是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造成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是: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以及次佳的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1、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不正常上涨。一方面由于商品或服务供不应求或者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或服务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是社会经济资源无法实现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这一现象最终将导致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不均。 2、以伪劣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物价不断上涨,商品的销售利润也不断增加,在缺乏政府管制和对商品质量的严格规定与检验的条件下,一些厂商为谋取暴利生产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 3、商家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时没有考虑其负的“外部性”。由于企业生产或营业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而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或是消耗一定的资源才能弥补,从而有些厂商摒弃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而不顾及社会的整体利益以牟取私利,造成外部不经济。 4、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市场失灵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5、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或者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6、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

论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6987217.html, 论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 作者:王建国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18期 [提要] 本文针对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分析和归纳政府在外部效应内部化过程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和所要进行调控的具体措施,体现出政府在市场经济自身调节失灵的情况下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关键词:外部性;政府调控;内部化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14日 一、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 所谓外部性,指的是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于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一种未能由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反映出来的影响,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大效率,即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由于这种影响是某一经济主体在谋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对第三人产生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又是处于市场体系之外,故称之为外部性。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根据不同的特性可以将外部性划分为许多种类。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政府对外部效应的调控和治理,所以现在主要从外部性的实际影响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对外部性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负的外部性和正的外部性。所谓负的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负面的经济影响,而又未能通过市场交换给予补偿;所谓正的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正面的经济影响,却又未能通过市场交换而得到报酬。 二、外部性的内涵 从外部性的定义可以看出,其概念包含三个基本要点: 第一,经济主体之间的外部性影响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也就是说,这种影响不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而是以市场交易的方式施加的。如果没有这个限定,那么外部性概念就过于宽泛。 第二,外部性有正也有负。从外部性的发生主体来看,其行为可能对他人带来未获补偿的效用或产量的损失,也可能带来未付报酬的效用或产量的增加。前者即为负外部性,或称外部不经济,后者则为正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

外部性理论

第一节外部性理论 1、含义:外部性(Externality)是指在缺乏任何相关交易的情况下,一方所承受的、由另一方所导致的后果。用效用函数表示为:U A =U A (X1 ,X2 ,X3 ,X4…… ;Y )。其中X i (I=1,2,3 ……,n) 表示 A 的行为,Y 表示除A 以外的所有其他个体的行为。其经济学含义是:一个人的效用除由其自身决定外,还受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不能由其自身控制的。换言之,一个人的福利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行为,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人的行为。 2、分类: 1)外部成本:如果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而前者未补偿后者,就称为外部成本,或负的外部经济; (2)外部收益:如果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前者无法向后者收费,就称为外部收益,或正的外部经济。 3、外部性理论的渊源及演进 (1)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马歇尔在1890 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大致内容是:一个厂商的生产成本既取决于该工业的规模,也取决于各个厂商本身的规模。在分析这一问题时,马歇尔直接使用了外部经济的概念,为正确分析外部性问题奠定了基础。 (2)庇古的观点:庇古1920 年出版的《价值与财富》一书中论述了外部性,认为“ 外部性造成了私人边际产品与社会边际产品的之间的不一致”,并认为经济学家有责任解决这一问题。在治理外部性的经济手段方面,庇古从“ 公共产品” 问题入手,分析了厂商生产过程中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问题,认为两种成本的差异构成了外部性,从而提出了征收“ 庇古税” 作为治理外部性的方法,所以经济学上把征收“ 庇古税” 以治理外部性的经济手段叫庇古手段。 (3)奈特的观点:奈特在1924年发表的《社会成本解释中的一些错误》的论文,对庇古外部性成本的计算提出了异议。奈特认为,庇古在平均成本计算时没有把土地的费用计算在内,而只是把可变生产要素的成本计算在内,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其观点是:由于土地是私有的,只有将地租计算在平均成本之内才能得出最优的产量。此外,对于“外部不经济”产生的原因奈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外部不经济”源于对稀缺资源缺乏产权界定,若将稀缺资源划定为私人所有,则“外部不经济”将得以克服。可见,奈特已注意到了“外部不经济”产生的产权原因,开辟了对“外部性”问题进行研究的新方向。 (4)科斯的外部性理论:1960 年科斯发表了题为《社会成本问题》的论文,与庇古等人所持观点不同,科斯认为外部性的产生并非市场运行的必然结果,而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因此,有效产权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可解决外部性问题。同时他认为庇古在对外部经济进行治理时只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一方进行限制是不对的,相反,双方都应当承担责任,只对一方进行限制,不利于该厂商的经营。科斯将外部性与产权以及制度变迁联系起来,将外部性引入制度分析之中,使人们对外部性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但是由于科斯的主要理论建立在较强的假定前提之下,而这些条件在现实中难以满足,使其理论难以成为政策依据。尽管如此,他提出的通过确立产权以消除外部性的思想对于解决环境问题仍具重要意义。 (5)米德的观点:1962 年米德发表了《竞争状态下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全面分析了生产上的外部经济和不经济,他将外部经济产生的原因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无偿生产要素的作用。他以苹果园和养蜂场为例,认为苹果园面积的增加可以使养蜂场的蜂蜜的产量增加,但是养蜂场不必为蜂蜜的增加向苹果园支付费用。对这类外部性调整的方式有:(1)对

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分析

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分析 提要外部性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而产生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往往是相关行为者非自愿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某小区用电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的分析,主要分析了“庇古税”和“科斯手段”,并对两种方法做了简要的对比,提出了认为较为合理的方法。 一、外部性基本内涵 人们的经济活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联之中,相互之间的外部经济干扰是必然存在的,形成经济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据考证,最早对外部性问题进行研究的是剑桥学派的两位奠基者亨利·西奇威克和阿弗里德·马歇尔。尤其是马歇尔,他在1890年问世的巨著《经济学原理》中首创了“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这一对概念。自马歇尔之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学家庇古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补充了“外部不经济”和“内部不经济”这一对概念。对外部性的认识有许多种: 1、“个人收益或成本与社会收益或成本之间的差异,意味着有第三方或者更多方在没有他们许可的情况下获得或者承受一些收益或者成本,这就是外部性。” 2、”当一个或者一些人没有全部承担他的行动引起的成本或者收益时,反过来说,只要有人承担了他人的行为引起的成本或者收益时,就存在着外部性。” 总的来说,外部性是指“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附带影响”,“这种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使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就是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负外部性就是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 在福利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看来,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因为,在正外部性的条件下,经济主体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但社会从私人经济活动中所得到的额外利益,并未通过一定的手段或途径转移到该经济主体手中,这使该经济主体不会增加生产或消费。在此情况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该经济主体对资源的使用不足。同样,在负外部性的条件下,经济主体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该经济主体也并不承担超过私人成本的那部分成本,因而该经济主体的生产量或消费量就超过了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佳数量。此时,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该企业对该社会资源的使用就过量了。总之,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社会资源使用不当;正外部性时,资源使用不足;负外部性时,资源使用过量,这就使资源的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影响了社会的福利水平。即当

第六章外部性理论讲述

第六章外部性理论 第一节外部性的涵义与分类 “自然的经济制度(即市场经济)不仅是好的,而且是出于天意的,因为在其中,每一人改善自身处境的自然努力,可以被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即在追求他本身利益时,也常常促进社会的利益。” ——亚当·斯密,1776 一、外部性的涵义 ?外部性指的是经济主体从其经济行为中得到的利益不等于该行为带来的社会利益,从而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又称为“外部效应”、“外部经济”、“外部影响”、“外在性”等。 ?正外部性:利益,增加他人的福利 ?负外部性:成本,对他人造成损失 07-09年金融危机:外部性的解读 金融危机:负的外部性 ?房地产投机社会成本(即由房地产泡沫引起的金融体系不稳定)大

于房地产投机的私人成本。 ?金融机构的社会成本(不良资产问题、大型金融机构不能倒闭、对实体经济的作用等)大于金融机构的私人成本。 ?美国金融体系运行的国际性社会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等)大于美国金融体系运行的私人成本。 ?外部性逃逸不出地球,全世界埋单。 正的外部性:个人收益<社会收益 ?当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从而使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利益小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 负的外部性:个人利益>社会利益 ?当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对社会上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危害,而他并不为此支付足够补偿这种危害的成本,从而使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利益大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 我们身边的外部性

二、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关系 ?公共物品现象事实上是收益外部化的表现,也即正外部效应。例如:教育 ?作为公共品的教育:诚实和美德来源于良好的教育 ——使学生融入社会 ——教会学生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 ——提高整个国家的生产力 ?年轻一代从一开始就要学会不仅仅只为自己活着,而是为整个民族。 ?“要立志站在学术的前沿上,拥有舍我其谁的勇气。要培养充满正义和力量的人格,养成付诸理性的思维习性。” ?视频:帝国春秋——教育的外部性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联系密切 ?公共物品现象是正外部效应,而负的外部效应也往往与公共物品有关。 ?污染成为外部成本,因为清洁的空气或水也是公共物品。公路、桥梁这类产品的消费中产生的拥挤成本也是外部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