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1)

《比的意义》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8—49页。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同时领悟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二、技能目标:

1、能正确的求出比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具:课件、纸张

一、谈话导入

1、名侦探柯南通过测量在现场留下的一个25厘米的脚印,很快就知道了凶手的身高。你们知道他是怎样做到的吗?他是通过人体中脚印与身高的比知道凶手的身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柯南的本领。板书:比

2、我们把视线从日本转到我们中国,看这是“神舟五号”从太空中传回来的画面。大家现在观察,这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根据这两个条件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倍数的关系?

学生自由汇报:

15÷10 表示长是宽的几倍。

10÷15 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教师小结:表示这样的两个数量关系可以用除法。除了用除法外还可以什么方式来表示?除了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板书:比的意义

3、“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离地面350千米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神舟五号”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生:42252÷90

师:谁能用比的方式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生: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4、学校买了10个篮球,共花去了800元钱。每个篮球需要多少钱?生;800÷10

师:谁能用比来表示总价与数量的关系。

生:成总价和数量的比是800比10.

5、归纳概括

同学们观察除法算式和比的表示方式,你发现了什么?

长是宽的多少倍?………………………….. 15比10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0比15

飞船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42252比90

每个篮球需要多少元?………………………... 800比10

生:当两个数相除时,可以用比来表示。

师:两个数相除时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板书)

二、解决问题

(一)、出示自学提纲:

看书自学第48----49页,思考以下问题:

1、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比的读法和写法

3、什么叫做比值?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4、想一想:比值可以是什么样的数?

5、思考:思考: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学生自学汇报

1、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生1:比号像冒号 “ :”

师说明:比有自己的书写形式,写比时把比号写在两数字中间,读作谁

比谁,

如10﹕15读作10比15 15 ﹕ 10

︱ ︱ ︱ 前项 比号 后项

2、15比10记作15:10或1015

10比15记作10:15或1015

320:3读作320比3 800:10读作800比10 3、什么叫做比值?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生1: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生2: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4、练习题求比值:

5:19 330:3 56 :16 6

12

想一想:比值可以是什么样的数?

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来表示。 5、仔细观察

15:19=(15)÷(19)=15

19

讨论:

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呢?

因为分数中分母以及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不能为0。

三、体育中的比

思考:体育比赛中曼联对皇马2:0的结果,是我们学习的比吗?

游戏和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四、巩固练习

1、小明身高是1.44米,小杰的身高是15.2分米,小明和小杰的身高比是(14.4:15.2)。

注意:比的前项与后项的单位要统一。

2、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10:110)。

3、小东家养了12只鸡和6只鸭,鸡的只数和鸭的只数的比是(12:6),比值是(2);鸭的只数和鸡的只数的比又是(6:12),比值是(0.5)。

注意:是谁跟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混淆前项和后项的位置,不然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就不同。

五、拓展知识

(一)、人体中有趣的比

1、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

2、腿长与头长的比大约是4:1

3、脚长和身高的比是1:7

(二)、揭迷

通过人体中脚长和身高的比是1:7,从而得知凶手的身高大约是175厘米。

六、本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15÷10 15

10 15比10 15 : 10

10÷15 10

15 10比15 10 : 15

15 : 10 =15÷10=3

2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六年级 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 师:(黑板上写有“比”)同学们了解它吗?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比?生:比赛的比分,金龙鱼1:1:1等。 师:是的,那大家说的比和我们数学问题里的比相同吗?数学上是怎样定义比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明明到王阿姨家做客,王阿姨用蜂蜜和水调了一杯给他喝,甜味适中。几天后明明家来了几位好朋友,他也想调制这样的蜂蜜水给客人喝,可是怎么调呢? 师:配置中的“甜度适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后来明明打电话给王阿姨得知,王阿姨是把10毫升蜂蜜加50毫升水调制而成的。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调制蜂蜜水?(带学生进入情境) 二、探究新知 板书蜂蜜(ml)水(ml) 10 50 20 ? ………… 师:你们为什么填这些数字?他们有什么联系吗? 生:蜂蜜和水之间存在倍数关系。 师:是的,能用算式表示吗?

生说师写,50÷10=5 或者10÷50=1/5 100÷20=5 20÷100=1/5 150÷30=5 30÷150=1/5 ………… 师:是的,其实在我们数学中还可以把50÷10写成50:10,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50∶10也可以写成50/10 ,仍读作“50比10”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比。(引导学生把余下的除法算式都改写成比) 50:10=50÷10=5 或者10:50=10÷50=1/5 100:10=100÷20=5 20:100= 20÷100=1/5 150:30=150÷30=5 30:150=30÷150=1/5 ………… 师:是的,这些式子都可以写成比,甚至还可以写太多太多了,现在老师想要你们用简洁概括性的语言说说看,你认为什么是比? 引导学生尝试说一说。 师:太会概括了孩子们(赞许),像我们黑板上的式子,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板书定义,并叫学生读一读) 师:那中间那个“:”叫什么呢?——比号 比号前面的数叫什么?——前项; 后面的叫?——后项。 最后的那个值叫什么呢?——比值。 (引导学生自己说)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材第2~3页例1、例2。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课件。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8+8+8=()×() (2)5×4=()+()+()+() (3)5×12是多少?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1 6+2 6+ 3 6= 3 10+ 3 10+ 3 10= 计算3 10+3 10+3 10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看作分子?引导学生得出3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景图) (1)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 9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 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请列出你的算式。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 生1:每个人吃29个,3个人就是3个29相加,即29+29+2 9。 生2:用乘法表示为2 9×3。 师:2 9×3表示什么意思? 生:29×3表示3个2 9 是多少。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两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2 9 ×3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 生1:按照加法计算:29×3=29+29+29=2+2+29=69=2 3(个)。 生2:2 9×3=2×39=69=23(个)。 生3:29×3=2,×)1,3),9,3))=2 3 (个)。 师:比较一下,前两位同学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 生:有多少个19 。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师:刚才第3位同学与第2位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算法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2.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情景图) (1)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师:求3桶共有多少升?该怎样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

第4单元比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新知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 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 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 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知称是什么? 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 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 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方程知识等的基础上教学的,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是本单元的基础与核心,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学情分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本节教材,不仅要使学生记住概念的描述,更重要的是理解概念,而理解概念,关键是要理解知识的本质和要素,“比列”的本质是一个等式,描述的是两个比值相等的比之间的关系,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材料,让学生判断、思考并表达思维过程,促进理解,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还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指导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三幅场景图。 (1)图上描述的是什么情景?这几幅图都与什么有关?

(2)这三面国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3)你们有见过这样的国旗吗?或者这样的?我们的国旗,不论大小,之所以形状相同,是因为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制作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改变直接复习比的意义导入新课的方法,从生活实际切入,用直观图形形象地呈现比,在此基础上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意义,既复习了旧知,3 / 5 又使比与比例联系更加紧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列的特征和量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加深学生对比列知识内涵的理解,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再就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明确意义 1、提问:你们知道每一幅图中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 2、谈话:在制作国旗的过程中存在着有趣的比。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自主学习卡,算一算这三幅国旗的长、宽之比,求出比值,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我们以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为例,2.4:1.6= ,60:40= ,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2.4:1.6=60:40,因为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所以还可以写成=。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 5、在上图的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6、深入探讨:(1)比例有几个比组成?(2)是不是任意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3)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设计意图:请大家根据图片的数据,写一写,算一算,看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比例?根据前面的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但要找到国旗宽与长的比,两两组成比例;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与它们的宽之比组成比例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打开思路,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不同的学生会写出不相同的算式,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在思想的碰撞中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 三、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学习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二)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 (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 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 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四单元比 第五单元圆 第六单元百分数(一)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生日时一般都要吃蛋糕,如果每个人吃72个蛋糕,你知道这7 2 表示的意思吗? (7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9 2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9 2 表示什么。 指明回答: 9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实际上就是求3个92 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 92+92+92=96=3 2 (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92相加,用乘法表示是92×3或3×9 2 。)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92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92×3,那么92 ×3又应该怎 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9 2 是2 个91,2个91乘3就是6个9 1 ,所以就是96。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 92×3=92+92+92=9222++=9 32?=96=32(个)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 92×3=3 9321 ?=32(个)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92×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92 ”,又 应该怎样计算呢?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情况: (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 (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 (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

(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 (一)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二)不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 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解答,说清解题思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3.尝试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记作42252:90。) (三)比较分析 1.观察比较。 师:观察这三个比,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比都表示相除的关系,但前两个比中两个量都表示长度,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第三个比中的两个量,一个表示路程,一个表示时间,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位置 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介绍位置 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倒数的认识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与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作学习、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等等。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我们数学中也有,我们已经学过一些,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举例说明:如因数和倍数。) 2.今天,我们接着认识数学王国中有着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数。 (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3.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质疑。如:什么叫“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倒数是一个数吗?学习倒数有什么作用?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83×38 157×715 5×51 121 ×12 (2)学生独立计算,并观察、讨论有什么发现。 (3)组织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教师指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4)理解倒数互相依存的关系。

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说应该怎样理解“互为倒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集体交流。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例如:83和38互为倒数,就是指83的倒数是38,38的倒数是8 3。) 让学生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否正确。 (5)反馈练习: ①75×57 =1,所以( )和( )互为倒数。 ②71 和7互为倒数的意思是( )的倒数是( )。 (6)想一想: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1: 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53 6 27 35 61 1 72 0 (2)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主解决。 (3)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位置是互换的。) 交流得出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板书:53 3 5 6=16 61 组织检验:53×35=1,6×6 1 =1。 (自然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也可以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4)讨论: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根据倒数的意义,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是0,所以0没有倒数。) (5)小结。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的意义教案 北京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的意义教案北京版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二、旧知引题 1、出示一面国旗图案,启发谈话。请同学们看,这是一面国旗的图案,在今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奋力拼搏,勇于动脑,让五星国旗在悉尼的上空一次又一次的升起,我希望同学们要学习健儿的精神,课堂上要勤于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们能不能做到。假如我告诉你这个图案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提的问题很多,教师有选择地板书。①长是宽的几倍?②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揭示课题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这就是比(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课

(一)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理解比的意义) 1、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学习目标教师指着课题提问:同学们要学习“比”,你想要学习什么呢?(学生有可能说: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无论学生怎么说,教师都要加以肯定,然后从学生所说当中提炼出第一个学习目标:理解比的意义。 (板书) 2、比的意义的初步感知(1)师:刚才我们列式可以求出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指着黑板)追问:53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师:53我们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5比3。谁愿意再来说一遍(让两至三生学着说)(同样方法教学35)师小结:我们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2)教学例子2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提问: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板书算式和结果)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比2。(板书)追问: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3、概括比的意义启发学生观察板书,相互讨论。学生活动组织:①仔细阅读黑板板书。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 义 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富有教育意义的神五飞天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学过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的意义”。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比”,但并不了解数学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比值的含义,知道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比值。 3、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教学比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比的意义》

第四单元比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法,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与化简比,按比分配。比的知识是学习比例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把比单独设成单元,有利于学生从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而不仅仅从运算的角度去理解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学生在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比。从学习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到学习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应用,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体会生活中存在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理解比的意义,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材注重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比的意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本单元的第一个内容,也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的有关内容作为载体引入比,引出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在此基础上概括比的意义,介绍比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带★的题可选做。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1、比的定义: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自学后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15 :10 =15 ÷10 =3 2 ︱︱︱︱ ()()()()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 6、()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0.8 :4 0.3:0.5

小结: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请举出具体的实例说明) 例3、讨论: 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②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在组织内说一说解决此题的依据是什么,再总结方法) ():8=2 15:()= 1 3 小结: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过关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35比36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7是比的(),4是比的(),写成分数形式是()。 2)、比和分数相比,()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分数值。

六年级数学上比的意义

4比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比的意义(教材第48~4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理解比的意义。 【复习导入】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人数是女工人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人数是男工人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新课讲授】 1.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倍数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 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 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分钟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3)归纳比的意义。 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B.练习: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 ①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 ②拖拉机45分钟耕了2公顷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比45。 ③足球比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3比2。 2.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1)比的写法。 15比10 记作15∶10 10比15 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90 (2)比的各部分名称。 A.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 B.小组汇报并举例: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 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比与除法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6—47页。 教学要求: 1.基础性目标 ⑴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⑵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发展性目标 ⑴联系比的意义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感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⑵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意义的理解,比同分数、除法的关系。 2.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仪、课件系统一套。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 1.师:(板书:比)看着这个字,你有什么想法?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你们刚才说的都是运用数学知识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老师这儿有一种数学上特定的“比”,想认识一下吗? 2.(课件出示标有北京和南京的铁路地图) 师:图上是什么?(闪动北京、南京两地)有同学去过北京吗?从南京到北京坐火车要十几个小时,坐飞机也要一两个小时,怎么在这里靠得这么近?(闪动两地间的路线)这个(指地图上1:36000000)表示什么意思?你会读吗?这样形式的书写你见过吗? 让学生举几个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这样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可能出现球赛、广告、说明书上等出现过的比的样式) 3.师:同学们写的这些有的还真是我们这节课要来研究的“比”,但有的不是。等学会了“比的意义”,我们再来用所学知识验证一下。(板书:比的意义) 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 1.教学比的意义 ⑴师:国庆节快到了,学校里、大街上到处可以看到挂满彩旗,老师给你们布置个任务,从屏幕中选择合适的数据画一面你喜欢的长方形彩旗。 屏幕显示:选择数据画一面你喜欢的长方形彩旗。 1.长3厘米 2.长3.5厘米 3.长3厘米 宽0.5厘米宽3厘米宽2厘米 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绘制彩旗,完成后让个别小组上台汇报。(投影一直摆在上面) 师:的确不错,那么你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长方形来画呢? 师:长和宽比较和谐,看起来也比较舒服。 ⑵师:长方形的形状是由什么决定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根据这里的长和宽,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才能解答? (可能出现求差、求和、求倍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画的好,说的也很好。我们的书上也画了一面红旗,你们觉得满意吗?为了大家看清楚,老师把它打在屏幕上。(课件出示)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数对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引入,认识数对 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 位置卡:第 * 列,第 * 排 学生可能出现: A、找不到座位。 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 (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排与列的数法。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 (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

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 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 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归纳: ——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 2、教学例2 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解决第(1)个问题 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 熊猫馆(3,5)海洋馆(6,4) 猴山(2,2)大象馆(1,4) (3)解决第(2)问题 A: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C:反馈练习结束 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生活中应用数对 第1题: (1)说一说(9,8)中的“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2)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涂一涂 (3)学生操作后交流。 2、课外引申——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 课件出现国际象棋棋盘和棋子 (1)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六十四方格。 这些方格有深浅两种颜色,交替排列。国际象棋的八条直线分别用a、b、c、d、

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题

一、细心填写: 1、鸡有80只,鸭有100只,鸡和鸭只数的比是( ),比值是( )。 2、长方形长3分米,宽1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 ),比值是( )。 3、小李5小时加工60个零件,加工个数与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 4、一本书读了55页,45页没有读,已读与总数的比是( ),比值是( )。 5、甲数相当于乙数的 9 2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6、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8 1 ,三好学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7、白兔只数的3 1 与黑兔相等。白兔与黑兔的比是( ),白兔与黑兔的比是( ) 8、若A ÷B =5(A 、B 都不等于0)则A :B =( ):( ) 若A =B (A 、B 都不等于0) 则A :B =( ):( ) 二、求比值: 32:94 0.3:0.02 3321:11 3 0.21:6.3 48:36 0.5: 52 7:3.5 3: 116 1:0.125 90 72 三、解决问题: 1、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80千米,用了43小时,返回时只用了8 5 小时。返回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商店售出2筐橙子,每筐24千克。售出的橙子占水果总数的11 6 ,售出的香蕉占水果总数的4 1 。售出香蕉多少千克?

一、细心填写: 1、填写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2、(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叫做比值。 3、 4 3 =( ):( ) =( )÷( ) 4、在100克水中加入10克盐,盐和盐水的比是( )。 5、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 5 2 ,男、女工人数的比是( )。 6、甲数是乙数的4倍,甲、乙两数的比是( ),乙数与两数和的比是( )。 7、甲数比乙数多 4 1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比值是( )。 二、求比值: 12:8 0.4:0.12 5: 41 4.5:0.9 31:65 32:9 10 0.75:41 4: 4 1 三、解决问题: 1、小明体重40千克,相当于小军的910,小华的体重是小军的6 5 。小华体重多少千克? 2、计划生产1800个零件,第一天生产了计划的 41,第二天生产了计划的6 1 。还剩下计划的几分之几没生产?还剩下多少个没生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