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P131

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P131

3、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诸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生物圈。P131-132

4、人口因素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密度、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P133

5、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P134

6、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P134

7、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它是特定阶级、民族、社会集团或个人,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定型、不系统的社会意识,表现在人们的情感、情绪、愿望、要求、风俗、习惯、传统、自发倾向和社会风气等等之中。P134-135

8、思想体系(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亦称社会意识形态,它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具有抽象化、系统化的特征。P135

9、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中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的社会科学,它们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属于意识形态的范围。P135

10、非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中的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它们不是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自身没有阶级性,可以一视同仁的为各个阶级和各种经济基础服务,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P135

11、个体意识即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其主要内容有社会成员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人对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反映的对象意识。P135

12、群体意识是指各种社会群体的意识,其内容是群体的自我意识和群体对其所处社会关系的反映的对象意识。P135

13、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P137

14、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三项内容: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③产品的分配形式。其中第一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P139

15、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定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P143

16、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P144

17、经济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社会经济形态,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一种是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另一种是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经济社会形态是由历史上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全部社会要素组成的完整的社会体系,是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运动、发展、变化着的活的社会有机体。P147

18、技术社会形态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如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P149

19、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两个方面: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第二,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P132

20、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两个方面: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第二,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P133

21、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P134

2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表现在五个方面。P136

2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主要是因为:首先,…4条P137

24、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四类要素:①独立的实体性因素。②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合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③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④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P138

25、生产关系体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三项内容: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③产品的分配形式。这三项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生产关系体系。其中第一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P139

26、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二者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作用是互补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而且这两种划分法本质上是统一的。人的依赖性社会或自然经济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物的依赖性社会或商品经济社会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指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属于商品经济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或产品经济社会,则指的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P148

2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或者说社会形态的演变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P149

★28、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③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这种精神力量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其现实意义是,这种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先进的社会意识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就会变成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物质力量。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也要通过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得以实现。P135-136

★29、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第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定位及其相互关系。第四,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产品的分配方式。其现实意义…P139-140

★3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改变。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①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②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性质与发展要求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P142-143

★31、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观念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转化。首先,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其次,

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成的物质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所以当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就必须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武装人们的头脑。…P144

★3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②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①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帮助它确立、巩固和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当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没落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在新的基础上基本适合,是一个串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P145-146

★★3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赋予生产以科学的性质。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层,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第二层含义,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第三层含义,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首先…,其次…,再次…。P138-139

★★34、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见30条

★★35、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见32条

★★36、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的作用。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首先,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纯粹的必然性只存在于逻辑中。在现实生活中,规律是非直接的,只是作为一种趋势、一种平均数而存在。其次,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社会规律所揭示的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不是单值对应的因果关系,即单义决定,而是多值的、或然的、非线性的因果关系,即或然决定。何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取决于人的自觉活动和主体选择。再次,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又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即多种具体的模式和途径。P150-151

★★37、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第一,社会发展的统一性是指各国历史发展过程所具有的共同性、普遍性。这种统一性表现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第二,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各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P152-153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8、阶级的实质阶级就是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P157

39、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P159

40、社会改革社会改革是同一社会制度(社会形态)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P159

41、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着主导作用。第二,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经济基础是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P154

4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第二,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个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P158

43、社会革命的根源就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P159

44、社会革命的类型主要有: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的革命;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的革命;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在奴隶社会,奴隶反对奴隶主阶级的革命;在封建社会,农民反对地主阶级的革命;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的民族民主革命等等。P160

45、社会革命的形式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P160

46、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首先,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其次,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P160-161

47、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首先,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社会改革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第二,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社会改革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再次,社会革命往往是暴力的形式,社会改革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P161

48、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在一定社会制度的后期,这时的改革,往往包含着承认甚至促进新社会制度的因素发展的内容。第三,社会改革具有在一定程度上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新风俗、新习惯,提高精神文明水平的作用。P162

★★49、结合我国实际证明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特点(三条四点)P163-164

★★50、结合我国改革大的实际说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P164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1、人的自然属性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P169

52、人的社会属性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P169

53、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①劳动是人的本质。②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

③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P169-171

54、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是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基本标志和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P170

55、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既包括不同时代的人之间的区别,又包含同一时代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的区别,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P170-171

56、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个人的具体本质的形成,与个人的需要密切相关。每个个人具体的社会联系是由他们的特定的需要决定的。P171

57、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第二,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变化是一致的。第三,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第四,个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解放是一致的。P172

58、人民群众的含义和构成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内容是:工(包括知识分子)、农是根本力量,赞成、拥护、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集团,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个体、私营主等建设者。P174

59、普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较为一般的人。P177

60、历史人物比普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大的多的人。P177

61、杰出人物历史人物中的正面人物亦称杰出人物。P178

62、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创造历史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创造历史观点的对立。P173

63、历史唯心主义的两个主要缺点“第一,以往的的历史理论至多只考察了人们的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论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

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P173

★64、结合实际说明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更的决定力量。…P174-175

★65、结合实际说明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P179

★66、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及其现实意义群众观点包括四个内容:第一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三,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P176

★67、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P176-177

★★68、正确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四条)P178-179

样题

一、单选题

1、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B)

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交往关系

D、竞争关系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提出者是(B)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B)

A、和平发展

B、暴力革命

C、渐进改革

D、文化宣传

4、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D)

A、具有自我意识

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语言文字

D、制造使用工具

5、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自然科学属于(C)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6、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划分的依据是(D)

A、人的发展状况

B、地理环境的状况

C、生产力的水平

D、生产关系的性质

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C)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

8、社会改革的实质是(D)

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

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根本

C、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与更新

D、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9、生产方式包括(C)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地理环境饿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10、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D)

A、教育

B、管理

C、生产资料

D、自然科学

11、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是(B )

A、渔猎社会

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12、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人口增长与资源匮乏的矛盾

D、创新意识与传统观念的矛盾

13、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

A、生产工具

B、运输工具

C、通讯设备

D、包装设备

1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是说(B)

A、任何上层建筑都产生于经济基础之后

B、任何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D、上层建筑整体的变化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15、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D)

A、机械决定论

B、历史唯心论

C、历史宿命论

D、历史唯物论

16、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C)

A、是由人的文化素质决定的

B、是由人的心理素质决定的

C、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D、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1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C)

A、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统一

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统一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

18、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从其主体的角度看可分为(C)

A、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19、划分经济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A)

A、生产力的水平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20、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有多种,但最基本的动力是(D)

A、阶级斗争B社会改革C、社会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

21、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A)

A、由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

B、由思想观念的对立引起的

C、由自作主张的差异引起的

D、由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的

2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D)

A、语言学

B、逻辑学

C、数学

D、哲学

2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2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的选择作用,这种观点属于(C)

A、折中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2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

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

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

二、多选题

1、文化的根本特性有(ACD)

A、创造性

B、无政府性

C、自由性

D、兼容性

2、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生产方式外还有(AC)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地理环境

D、国家政权

3、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BD)

A、军队和政府机关

B、哲学和政治思想

C、数学和思维科学

D、道德和法律思想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非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5、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ABCD)

A、是在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下实现的

B、是在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实现的

C、是在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中实现的

D、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

6、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应该坚持(AB)

A、历史主义原则

B、阶级分析方法

C、实用主义原则

D、精神分析方法

7、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的有(ABD)

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

D、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8、下列各项属于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发展阶段的有(BC)

A、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①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P154-156

②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个社会形态的始终。

③两对矛盾制约和决定其它各种社会矛盾,决定整个社会面貌。

2、简述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P144

3、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素,也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③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P174

4、简述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P161

四、论述题

1、试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并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它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是推动其向上发展的,这是占主导地位或基本的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有不适合生产力、经济基础状况的部分,即有不利于或阻碍生产力、经济基础向前发展的方面,但这是次要的或不占主导地位的方面。基本适合与部分不适合的相互并存、连接,就构成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改革就是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P16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