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专家指导:如何让孩子不再惧怕考试

心理专家指导:如何让孩子不再惧怕考试

心理专家指导:如何让孩子不再惧怕考试
心理专家指导:如何让孩子不再惧怕考试

心理专家指导:如何让孩子不再惧怕考试

案例描述

张先生的儿子在一所重点高中读书。高一、高二时学习一直很优秀,成绩始终在年级前30名。进入高三后,他学习更加刻苦努力,但前几次考试,成绩却不太理想,特别是最近的一次考试,名次退到了年级60多名。他感到很郁闷,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一听到考试就害怕,甚至多次对家长提到“要是能不参加考试就好了”。从儿子小时候起,张先生和妻子工作之外的时间精力都用来陪他读书学习、上各种辅导班,就是希望他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现在看着儿子每天愁眉不展,张先生担心十几年的努力功亏一篑,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分析

张先生儿子的情况并非特例。每年高三生中都有类似情形出现。临近考试,成绩不见提高,考生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一些考生害怕排名落后,对考试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不愿参加考试……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考生和家长夸大了高考的重要性,过分看重分数和排名;家长的高要求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孩子没有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建议家长可

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孩子调整状态。

建议

家长要客观看待高考。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家长和孩子都把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出路和目标。张先生说,十几年来,夫妻俩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用来陪孩子读书了。现在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尽管没有责怪的话语,但内心的焦灼不安还是溢于言表,儿子自然会感受到这种压力。生活中,有不少考生的父母为了孩子能金榜题名,陪孩子挑灯苦读,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孩子看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家长的殷切期盼,每天的提醒叮咛,也变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压力,加在了孩子本就不轻松的肩上。

面对高考,家长首先要放松心态:高考是什么,不就是一次平常的考试嘛!高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最终的命运,当今社会成材与成功的路有很多。即便高考不理想,只要孩子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肯于付出,条条大路通罗马。

指导孩子合理归因。导致一些孩子惧怕考试的另一个因素是,孩子把考不好的原因都归结为“我脑子笨”、“我天生不适合考试”等,自我评价过低。孩子在面临高考时,如果总是看到自己的弱点,甚至夸大自己的不足,就会形成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不会成功。

家长要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和恐惧情绪,要让孩子学会

客观地自我评价,面对考试失误,学会合理归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把考试失败归结于“自己天生脑子笨和能力低”或归因于“考试题目太难”时,他们在心里就认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赶上其他人,无法取得成功”,就很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动力,会走向自卑甚至自暴自弃,最终丧失自信心。而当学生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程度不够”时,这个原因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些学生在失败后会“知耻而后勇”,增强自己主观努力的程度,促使他们加倍努力地学习。

正确对待分数和排名。高三这一年,可谓“大考三六九,小考天天有”。一些学校会对考试成绩进行排队,即便学校不排名,学生彼此之间也会比较一下。这种做法对于压力之下的高三学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成绩好的学生担心其他的同学超越自己,成绩不好和考试失利的学生可能大受打击,就此灰心丧气。家长也对每一次的排名耿耿于怀,总在关注提高或退后了几名。其实,考试排名并非一无可取之处。考试排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班级和年级的位置,了解彼此间的差距。通过排名,和往年的录取情况做对照,可以帮助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更准确地定位。对于考试排名,家长和孩子应该做的是,在和其他学生做横向比较的同时,更要纵向和自己比,看看这次考试和上一次之间,哪些学科有进步,哪些学科还没发挥出最佳水平,想想下一阶段

要怎样调整学习计划。

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在复习迎考期间,有的孩子觉得努力了半天也不见成效,对自己很失望,每天幻想“要是能取消高考就好了”;有的孩子一次大考成绩不好,害怕再次经历失败,干脆临阵退缩,不肯参加考试了。这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要生存,就要学会在艰难困苦面前不服输,不到最后决不轻言放弃。高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试,是对我们学习成果和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既然别人能挺过来,就要告诫自己“我也能行!只要我咬牙坚持住!”

有的考生很努力,但是短期内看不到成效,于是灰心丧气,不再坚持或轻易否定自己。这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学习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效果才会显现出来。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心理教师陈萱

对孩子最有杀伤力的10句话

对孩子最有杀伤力的10句话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单纯、最不应受到伤害又最容易被伤害的群体。弱小而又敏感的他们对大人的评价已经可以形成一种心理反应。你的肯定会让他/她心花怒放,你的一句无心的责备,也会在他/她幼小的心里形成难以磨灭的阴影。 为了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一份快乐的记忆,请不要对他们说以下的话: 1、“傻瓜、没用的东西。”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10、“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列入“笨孩子”之列,但他母亲一直在鼓励他,说他会成功,终于,爱迪生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我们许多家长缺少发现,缺少培养的方法,而使“天才”与自己的孩子擦肩而过。上一页1/4 123

延伸阅读:换一种方式来教育孩子 儿子终于要去钢琴考级了,虽然是钢琴三级考试,可是,对于才七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一个大事情了。 早在三个月前,就拿到了要考试的曲目,做为大人瞎算算,二个练习曲,三个乐曲,用上九十天的时间练习是足够没有问题的,但是想弹的正确,熟练,还是需要下一翻苦功的。可是儿子游心就是太重,因为练习了二年的电子琴加二年的钢琴,对琴已经进了倦惫心理,总是时不时的找出好多理由来逃避练习。于是,对曲子弹奏的进展总是特别的慢,三首曲子只背出来二首,而且总是背错,指法也总不对,手型就更加不行了,软棉棉的,撑不起来。眼看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这个一直以来都对孩子练琴不上心的妈妈,也不免着急起来,不由的对儿子在练琴上加大了压力,打呀,骂呀,劝呀,哄呀,所有做妈妈能用的上的手段全用上了,唯独没有给孩子信心。只要孩子在弹奏中一出现小小的差错,就立马让他停下来,重装弹奏。儿子也开始动起来了对付我各种手段的对策,看我发了狠了,就老实一点,对他松了,他又回到了老样子,最重要的是手指总是不能站起来弹奏了。 在考前最后二次去老师那儿指导时,对已经背出了曲谱的儿子,钢琴老师也开始对儿子这次考试失去了信心,老师叹着气对我说:“这次考试,杰杰可能没法通过,你要让他做好心理准备吧!” 特别失望的回到家,心理上做了好了他通不过的思想准备,反而不再对他严厉管制。 静下心来,抱着儿子跟他谈起了心来:“儿子,你是不是以后不想再弹琴了?” 儿子小声的,怕怕的说:“嗯!如果可以的话,妈妈你会同意吗?” 我考虑了一下,回答了儿子的问话:“宝贝,妈妈不会让你做你不想做的事的,你如果是真的不想再学习钢琴,妈妈不会勉强你的,只要你能天天快乐的生活着,妈妈也会为你快乐的,你开心,妈妈就开心,同样,你不开心,妈妈心里也会不开心的。你是妈妈身上的一部份组成的,你的烦恼就是妈妈的。” “妈妈,你不开心,是不是我也会不开心呢?” 我亲了亲儿子的脸,反问他:“你感觉到妈妈的不开心了吗?” 儿子沉默了~~~~~~~~~~~~~~~~

儿童常见20种心理问题3-6岁

3-6岁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对于3-6岁的孩子,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而儿童期的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情绪情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发展以及人格形成的起始阶段。俗话说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所以在儿童期奠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向对于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的忽视和社会宣传的缺乏,大家对儿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认识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随着自闭症、多动症等儿童期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儿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儿童期孩子心理发展的轨迹,做好孩子的心理保健预防以及矫正工作,我们特意录制了本片。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1 咬指甲 【案例】 洋洋(化名),男,5岁,性格内向、胆小、怕孤独、不合群,尤其受到成人指责时表现得紧张。上课、睡觉时,经常将手指放在口中,入神地咬指甲。从周岁起,他先是吃衣角、咬被角,后来由于大人阻止,虽不再吃衣角、被角,但产生了吮吸手指的行为。洋洋出生后由于母乳不足,由人工喂养,1岁半后由外婆抚养。父母在外打工,每周到外婆家去看望他一次。长大一些后,跟父母同住,但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玩耍。

【行为表现】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形成原因】 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专家支招】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 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 矫正方法具体步骤为: (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

儿童心理学专家

儿童心理学专家

习惯的养成 为人父母有谁不喜欢,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过于偏爱就变成了害,那将会害他们一生。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小开始,家庭教育就尤其重要。孩子就像一棵幼苗,从小就要培养好。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近,我在同事家玩,她的孩子要吃水果,向妈妈叫道: 妈妈,我要吃苹果 。她妈妈赶紧拿来递给了她,其实那水果就在她身边。看到这一切,我有太多的感触,现在像他们这样的孩子太多太多了。因为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身子女,他们可谓是每一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小皇帝,他们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相应地生活习惯就比较差:依赖性强,脾气暴躁,心理承受力差,而且特别自私,缺乏自信心,挫败感较强。鉴于此,我们家长首先要重视教育子女学会劳动, 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让他们擦擦桌子,扫扫地。并且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

另外,有些不热爱学习,缺少求知欲,甚至有逃学、厌学的现象,这些跟家长有很大关系,家长从小就应注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对待孩子提出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家长要耐心细致地回答,回答不了的可以带她们去查阅有关资料,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让她们懂得知识是无穷的。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充实。因此,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就要培养。父母要以身作则来教育和引导孩子。激励她们热爱学习。我们在注重孩子学习的结果的同时,还应注重孩子的学习过程,每天都应不少于两个小时的时间来陪孩子一起学习和玩耍,不能忽略孩子的智力发展。以我们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求知欲。 第三、树立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模仿能力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作为父母,所以我们要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树立榜样,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要做好每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让孩子做到的,我们却做不到。例如:要求孩子把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我们就要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要求孩子衣着整

家长应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

家长应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 南湖小学范美玲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学期期末考试了,有的家长平时没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在考试临近的时候,会想方设法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期末考试的备考中,孩子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还要完成家长额外布置的作业。到孩子考试的时候,家长考前千叮咛万嘱咐,考试过程中精心安排一日三餐,考完试后迫不及待想知道孩子的成绩。这种临考“加餐”的方法,一是会让孩子感到家长关心的只是他的学习成绩,这不但不能促进孩子的努力学习,反而让孩子对家长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 家长应如何对待孩子的考试和考试成绩呢?下面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位家长的思考。 问题一:您觉得考试就能说明孩子学的怎样嘛? 一次考试,一张试卷,能否把孩子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应该掌握的知识全部考到呢?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如果老师出的试卷的内容正好是孩子掌握的,当孩子考了A时,这能说明孩子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了吗?是不可能的。 有时候我们看孩子做题并不是全不会,往往是有一点没有记住或一个地方出现了障碍,导致了整个题目做不出来或者结果不对,而老师阅卷时扣了孩子全部的分数,这难道能说明孩子对这道题的掌握是零水平吗?这能说明孩子一点也不会吗? 由此可见,考试并不能说明孩子学的怎样。充其量,只能说明这张考卷中的知识孩子学会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学会?但是,在现实的学习和考试中,往往是家长认为的“孩子考不好”、“学习成绩差”等这样消极的观点和误区,导致我们的孩子因为成绩的不佳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影响了学习的动力。 问题二:您会只对孩子的名次感兴趣吗? 现在考试实行的是成绩等级制,不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当不少家长知道孩子的考试成绩后,总是特别想知道孩子在班里的考试名次,好像孩子考试就是为了一个名次。 那么,考试名次又能说明什么?其实,名次只能说明孩子在这张试卷上答对的题目分数在班级的同学中所占的位置,至于孩子学会了哪些,还有哪些问题,全然不知。有时当问及孩子的错题错在哪里时,很多孩子不知道。如果我们更关注孩子成绩在班里的名次,孩子一次考试的名次高了,或许得到一些安慰;但当考试的名次低了,那孩子就只有享受挫折和打击了,这只能成为您和孩子心理上甩不开的包袱。 问题三:您关注孩子对待考试中出现的错误的态度了吗?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对待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心存烦恼,总是怨恨这些错误使他们没有取得好成绩,没有得到家长的表扬和奖励。特别是家长在考试前许诺孩子的那些诱人的奖励: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个玩具,特别想玩的一个电脑游戏等。是我们家长对待孩子考试成绩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考试的认识。 实际道理很简单,考试就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错误没有发现,就是为了改正孩子现在仍然存在的问题或发现现在还没有扎实掌握的知识。 其实,我们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感谢考试,是考试发现了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和错误。当孩子面对自己还不会的题目时,或者被老师批改出的错题时,我们应该让孩子感到庆幸:这多亏不是高考。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感谢有错误的考试,因为现在发现这些问题,孩子还有机会改正,甚至可以马上改正。这些问题和错误对调整孩子自己的学习方法,都很有意义啊!

父母最伤孩子心的10句话

父母最伤孩子心的10句话 1、“笨蛋”没用的东西。 1-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该这样说: 孩子,你能行,让我们再试一试! 孩子,不要急,让我来帮助你。 孩子,再想一想,一定会有办法的。 2-知道孩子考分不够理想时,家长应该这样说: 孩子,你进步真快,我真为你高兴。 如果你继续努力的话,下次数学考试成绩一定会跟语文一样好!这次没有考好没关系,我们下次努力。 3-赞美孩子的话: 孩子你真棒,你这句话说得太好了! 孩子你真棒,你作文中的这段文字太精彩了! 孩子你真棒,你的画很有灵性。 孩子,你的字写得很工整。 孩子,你的歌声很好听。 孩子,你的想象力很丰富。 太好了,做10道题你只错了9道! 太好了,只差两个数! 太好了,还能更好! 写得很好! 算得非常正确! 这个词用得很恰当。 2、“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4-当孩子犯错,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家长应该这样说: 这是我的看法,你也说一说你的看法。 我认为你做得不对,你是怎样认为的? 你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仔细想一想妈妈说这些话的道理。 5-当孩子与你争辨时,家长应该这样说: 我们先不要吵了,冷静思考10分钟后再说。 我认为你的想法不对,希望你再找出几条理由。 你说的有道理,我会仔细考虑的。 6-当孩子向你征求意见时,家长应该这样说: 这件事由你自己做主,妈妈相信你一定会做好。 我只提示你这两点,其他的事你自己决定。 你的想法很棒,妈妈没有想到。 学会与孩子说话, 你看这事怎么办呢?先说说你的看法吧! 如果你尽力了,失败了就没有遗憾,但你尽力了吗? 你做的不错,但只要你再努力,你还会做得更好! 7-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家长应该这样说: 你这样和妈妈说话很没礼貌,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说。 很高兴你有自己的主见,但你的态度让我很难受。 你的话我都听到了,过一会儿我再与你讨论。

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

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 儿童心理健康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可以指导家长更优质的培养孩子。下面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及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 判定孩子心理是否健康,其标准大致有如下几方面: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运动、言行等方面。有的幼儿喜欢在入睡时由母亲抚着、有的偏爱吃某类零食等,这也属于成长过程的正常现象,并非心理疾玻良好的个性具有一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能力,无怪癖、无恶俗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保持平和、乐观、谦让、乐于助人等正常人格。 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卫生专家共同研究,他们对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认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儿有如下特点: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具体说来,他们在生活、学习、劳动以及与人相处等方面,应有如下表现: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 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正常的心理素质无过分畏惧、惊恐、焦虑表现,喜怒哀乐表诸于色,活泼大方尊重他人,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反之,常常表现出过度恐惧、多动态症、强迫症、狐独症、忧郁症以及偏执倾向等,说明孩子的心理素质并非良好。 2、求知欲较强 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正常的智力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只要基本符合该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便属正常,这可从语言、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来测定。 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记忆力,尤其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会显得好奇兴奋、念念不忘。如果一个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显得漠然冷淡,那么孩子的心理便有问题。 3、能合群 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

孩子考试焦虑怎么办

孩子考试焦虑怎么办 1、孩子考试焦虑之舒缓压力 当孩子有压力时,就想倾诉,压抑的情绪宣泄了就能得到释放。父母要体察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全神贯注倾听孩子心声,及时解开孩子的心结,让他感到被尊重、被关爱。当孩子总担心考不 上时,要给孩子打气,多挖掘孩子的优点、长处,给予鼓励和肯定,帮 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充满爱意与期望的沟通,往往能给孩子以信心与 力量,帮助他战胜考前恐惧,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压力。 2、孩子考试焦虑之饮食保健 从考前、考中到考后,考生及家长不要打乱正常的饮食规律,可在原来饮食基础上适当加点营养,切忌搞突击,滥用保健品,否则会起反 作用。临考前,考生饮食不宜过于油腻,清淡饮食可使头脑冷静,有利 思考,应避免食用辛辣、温燥食品,补充水分以凉开水或清茶为好。 3、孩子考试焦虑之提高自信 自信心不足,可用认知调控的方法来治疗。首先,用“你可以的”、“你一定行”等积极的语言鼓励他们;其次,消除孩子脑海中的错误 信息,告诉他们不要被一两次的失败吓倒,不要以偏概全;再次,适当 减轻周围环境的压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自我辩论,运用理性情绪 疗法,纠正认知偏差。 4、孩子考试焦虑之作息睡眠 如果是学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引起的焦虑,家长应提醒孩子适 时休息,帮助孩子养成午休习惯。因为良好、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大 脑疲劳,可以更加高效地学习,是从容应考的前提,也是克服考试焦虑 情绪行之有效的方法。 1、银耳莲子汤 材料:水发银耳200g,莲子30g,冰糖适量。

做法:用烧水浸泡莲子至发软,洗净银耳摘成小朵,一起加入薏苡仁10g,加水煮45分钟,加入冰糖调味。 功效:清热解渴、养胃健脾、祛湿补血,滋阴顺气。 2、桑叶猪肝汤 材料:鲜桑叶200g,猪肝300g。 做法:桑叶冼净,猪肝切片,用清水煲汤,煮约60分钟,用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止咳去热、消肿清血、补肝美肤、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等。 3、海带绿豆粥 材料:海带30g,绿豆30g,粳米100g,片糖适量。 做法:先浸泡海带片刻,洗净切碎;绿豆略浸泡后洗净;粳米淘洗干净,共煮为粥。 食用:粥成后,加入适量片糖,随量食用。 功效:消暑解毒、利水泄热。 1、心理认识。压力无处不在,没有压力万万不行,但是压力太大也不行。“承受压力的能力因人而异,这个会随着个人的身体或心理状况变化而导致承受能力不同。 2、压力过大的表现。学生的主要压力会集中表露出来,比如:焦虑、沮丧、烦躁不安、记忆力下降、看书效率低。所以,为了成绩,为了将来,你必须想尽方法冷静下来。 3、不要过度学习。经常看到一些家庭,一道考试前,就开始疯狂的让孩子补习,恶补,大补,想孩子几天内把以前所有没学好的都学进去,哪怕是熬夜,切记不要过度,否则反作用,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心里上也有阴影。

为人父母,最不该对孩子说的10句话

为人父母,最不该对孩子说的10句话 第一句 “我讨厌上班了” 家庭就是磁场,父母就是情绪传染体,而弱小敏感的孩子是最易感染者。 动不动就把讨厌工作放到嘴边的父母,如何教养出热爱学习的孩子? 为人父母,要直面工作的繁重和压力,用积极乐观的行动让孩子明白,爸妈要努力赚钱养家,孩子要好好学习健康长大,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该肩负的责任。 第二句 “谁让我们家这么穷” 穷人家的孩子被富养,固然是一种病。 但一味地在孩子面前说穷,更给他灌输不安全的金钱观,长大后

要么苛责自己,要么过于爱慕虚荣。 比物质贫穷更可怕的,是用贫穷的思维禁锢孩子的一生。 多少父母自己缺乏努力和尝试,一生活在拧巴和仇富里,还把这种无能和戾气撒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一生活在负罪感里。 第三句 “我真后悔和你爸结婚” 家人之间发生矛盾,心怀怨气者在情绪无处发泄时,会把脸色或不满甩给孩子看。 短暂地看,内心当时的确得到了释放。但长久地看,这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小孩不理解大人们之间的纷争。他只知道谁真爱他,他就愿意靠近谁。 当我们把怨气撒向孩子后,如果抱怨的恰是他最信赖的人,他就因怀疑和迷茫,陷入恐惧和分裂。

久而久之,他对原本依赖的亲人和家庭,会产生逃离和疏远。所谓叛逆,便是如此。 第四句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不活了” 这是很多父母,尤其是母亲,在对婚姻和男人失望至极时,最喜欢脱口而出的话。 这些话表面看,好像表达的是“我爱你,所以我不愿意放弃”,但给孩子潜意识戴上的枷锁却是“我是妈妈的累赘,因为我,妈妈才受这样的苦难。” 婚姻的幸与不幸,说到底,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和命运。我们不该把自己无法承受之重,推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第五句 “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孩子” 这些气话,在焦灼无望的时候,从父母嘴里说出来,简直是分分钟的事儿。

小学生应该如何应对期末考试

小学生如何准备期末考做好复习? 又快到期末了,搞好期末复习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小学生,是没有自觉性来进行复习计划的制订并执行的,作为家长,怎样指导孩子做好期末复习,是一个很有诀窍的课题。 过几个班,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同学在上课的时候,都是滥竽充数,人虽然坐在里面,但是心却飞到了十万八千里外,人在心不在。还有些同学根本就没有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只是等着老师做笔记,然后他们跟着抄,孰不知,当你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学到的东西比你做的笔记更多。因为你只是做笔记,根本不知道老师为什么那么板书,为什么这么写。写了就写了,脑子里一点印象都没有。那么一节课下来什么都没学到。 其次,背诵,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也许你会背诵那一篇课文,可是你会默写了吗?每次考试的时候,你的课文填空哪里是不是一字不错的写完整了?这只是针对会背的同学,那些不会背的同学呢?除了靠平时努力去背,我们的班干部也有义务去帮助他们,每天预备铃声一响,就组织同学们背诵,把背诵当成是,课前五分钟的歌一样。 作业,比如生字词,我们每天回家的作业大都是抄写词语,在抄的时候,我们怎样去牢牢的记住它们呢?用心记 怎么用心记呢?老师教你一个方法,就是在抄的时候,一遍抄一边在心里默读,写两个字,默写两个字。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战国时期,子思曾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我们在学习也一样。课前提前预习,这不仅让老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节省了很多时间,也是你能快速明白这节课的重难点。课后复习,每一节课下来,问一下自己,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知识?然后通过做练习检查自己的掌握度,做到查漏补缺。

家长必读: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十句话

家长必读:教育孩子最忌 讳的十句话 1】我们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种丧失自我的表现.这样的家长往往自己得过且过,患得患失,不断催逼,最后只会落得吃力不讨好.自我丧失感虽然是为人父母的共性,但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 类似语言:孩子,我们全靠你了,你可要争气啊!你是我们全家唯一的希望! 2】没时间管你,不挣钱怎么过日子啊? 名人言:没有时间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教育孩子不是上课,打个电话可以教育,传递一个眼神也可以教育,和孩子的相处更是好的教育契机.教育的长短不由时间长短决定,关键要看家长用不用心教育,会不会教育.说自己没时间教育孩子的家长,就算有了时间也教育不好孩子. 类似语言:我也想管孩子,可实在抽不出时间!叫你表姐去开家长会吧,我没时间!

3】宝宝,爸爸不听话,打他! 经常见到一些父母把孩子当玩具或者宠物,为了好玩,开这样或那样的玩笑.要知道孩子小时候是不辨是非的,什么行为得到鼓励和刺激,什么行为就得到强化.父母不应该随便利用孩子开玩笑.在这些无聊的玩笑中,孩子会养成不良的习惯,自生不良的价值取向.夫妻的打情骂俏最好不要对年幼的孩子开. 类似语言:宝宝都会骂人了!好厉害! 4】进了前三名,妈妈给你买...! 物质奖励看似是一种增强孩子动力的保障,其实弊大于利.孩子学习不是为家长学的,如果他考砸了你惩罚他,了奖励他,他会误以为学习是为家长学的.这样一来,奖励机制就破坏了孩子对知识的正常理解.如果有一天,或者有的孩子不把物质奖励当作一种动力,那么他还如何学习?而且,这种教育方式助长了孩子的功利心,容易把孩子引向灰色地带. 类似语言:考了100分,爸爸带你去...! 5】没有原因,我说不行就不行!

心理专家谈不说话的孩子

心理医生谈不说话的孩子 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和行为障碍等。但心理性因素在引起选择性缄默症方面占重要地位。尤其在一定的外在事件引起儿童心理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作用于特定的性格特征时,极易引起儿童缄默的出现。一般而言,此类儿童病前往往具有敏感、胆小、害羞、孤僻、脆弱、依赖等性格特征。患儿早年常有情感创伤的经历,如家庭矛盾冲突、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分居离异,父母虐待儿童、亲人死亡、危及生命的经历以及频繁的家庭搬迁等家庭环境突变等,有些患儿就是在家庭环境变迁或一次明显的精神刺激后发病。有研究证明搬家频率或更换学校、幼儿园的频率较高非常容易引发该病。移民儿童中选择性缄默发生率高,印证了这一点。另据调查许多此类儿童的家庭具有一些典型特征,如过度依恋、父母过分控制儿童,过度保护,过分严格要求,不信任外界和陌生人,婚姻不幸福,父母很少给儿童练习讲话的机会等。许多此类儿童虽然已经获得语言功能,但开始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儿童要明显延迟,且常常伴有其他语言问题。少数患儿还有多动、抽动障碍、遗尿、遗粪等异常表现。因此选择性缄默症不应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本文中的小芸,既非先天性耳聋、智力低下等器质性障碍,也排除自闭症的可能性,同时也不存在语言发展障碍,引起她缄默的原因显然是心理性因素。小芸的父亲做生意,常年不在家。而妈妈在小芸之后添了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相互之间年龄仅相差一岁。不难想象,妈妈自然疏于照料大女儿。年幼的

她被送到私立全托幼教机构,过早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的照料,必然她的心灵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幼儿期是儿童与照料者间形成安全依恋的重要时期。在她尚未形成安全依恋时便独自生活于家庭之外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对于环境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和对环境的回避行为。那么,家长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选择性置缄默症呢?如果您的孩子符合以下五点,就要引起注意了:在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不能”说话.而在另外一些环境说话正常;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无言语障碍,没有因为说外语(或不同方言)引起的言语问题;是由于入学或改变学校、搬迁或社会交往等影响到患儿的生活;没有患诸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智力发育迟缓或其他发育障碍等发育或精神疾病。但由于一些其他的儿童心身疾病(如:儿童精神分裂症伤寒、舞蹈症)也会伴随经常性或暂时性的缄默不语,需要小心加以鉴别,所以建议家长还是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诊断。一旦确诊,该如何治疗呢?治疗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和行为治疗。最好是能以幼儿园或学校为基础将患儿的父母,老师和心理治疗师三者的治疗结合起来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不管是家庭、幼儿园、学校还是治疗室中多以正负强化方式的行为矫治方法效果较好。治疗早期鼓励患儿各种形式的回应,只要患儿能小声说话或仅仅耳语就及时地给他奖励,然后逐步提高要求直到用正常大小的声音讲话时才给他奖品。等患儿交流增多后逐步减少、停止鼓励,甚至反对。有计划地诱导患儿使用言语交流。课堂上,最初鼓励患儿参与集体回答:鼓励患儿单独和老师交流,提

心理指导:如何让孩子不怕考试

心理指导:如何让孩子不怕考试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心理教师陈萱 案例描述 张先生的儿子在一所重点高中读书。高一、高二时学习一直很优秀,成绩始终在年级前30名。进入高三后,他学习更加刻苦努力,但前几次考试,成绩却不太理想,特别是最近的一次考试,名次退到了年级60多名。他感到很郁闷,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一听到考试就害怕,甚至多次对家长提到“要是能不参加考试就好了”。从儿子小时候起,张先生和妻子工作之外的时间精力都用来陪他读书学习、上各种辅导班,就是希望他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现在看着儿子每天愁眉不展,张先生担心十几年的努力功亏一篑,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分析 张先生儿子的情况并非特例。每年高三生中都有类似情形出现。临近考试,成绩不见提高,考生对考试产生恐惧心

理。一些考生害怕排名落后,对考试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不愿参加考试……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考生和家长夸大了高考的重要性,过分看重分数和排名;家长的高要求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孩子没有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建议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孩子调整状态。 建议 家长要客观看待高考。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家长和孩子都把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出路和目标。张先生说,十几年来,夫妻俩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用来陪孩子读书了。现在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尽管没有责怪的话语,但内心的焦灼不安还是溢于言表,儿子自然会感受到这种压力。生活中,有不少考生的父母为了孩子能金榜题名,陪孩子挑灯苦读,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孩子看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家长的殷切期盼,每天的提醒叮咛,也变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压力,加在了孩子本就不轻松的肩上。

为人爸妈,最不该对孩子说的10句『毒话』

为人爸妈,最不该对孩子说的10句『毒话』 01 “我最讨厌上班了” “想想上班,我就头大。” “哎呀,又该上班了。” “要是不上班,就好了。” “我最讨厌上班了。” 诸如此类的话,你经常在家说吗? 有段时间,我因为种种原因特别想辞职,就忍不住经常在家发这样的牢骚。后来,儿子也经常向我抱怨: “一想到上学,我就烦。” “哎呀,又该上学了。” “妈妈,我能不能不去上学。” “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一开始,我并不在意。直到有一天,我刚说完不想上班,他马上就说不想上学,我才意识到,自己对工作懈怠的态度,正影响到儿子对读书的热忱。 家庭就是磁场,父母就是情绪传染体,而弱小敏感的孩子是最易感染者。 动不动把讨厌工作放到嘴边的父母,如何教养出热爱学习的孩子? 正确的做法是: 如果无法辞职,就尽量少发牢骚;如果忍不住发了牢骚,就说:“我虽然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在没找到更好的之前,还是把它做好吧。” 为人父母,要直面工作的繁重和压力,用积极而乐观的行动让孩子明白,爸妈要努力赚钱养家,孩子要好好学习健康长大,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该肩负的责任。 02 “谁让我们家这么穷!” “咱家不是没有钱嘛。” “谁让咱家这么穷呢。” “像我们这么穷的人,啥都别想了。” 这样的口头禅,你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儿说吗?

我至今记得小时候父母抱怨贫穷、为钱发愁的样子。 以至于多年后的梦里,还总是梦见父母为钱奔走的身影、自己缴不起学费的尴尬。 由此而来的过分自卑和恐惧意识,就像流淌在身体里的血液,在长大成人后依然清洗不掉:对自己过于节俭,对金钱过分谨慎,对未来总是忧虑。 穷人家的孩子被富养,固然是一种病。 但一味地在孩子面前说穷,更给他灌输不安全的金钱观,长大后要么过分苛责自己,要么过于爱慕虚荣。 正确的做法是,坦诚地告诉你的孩子: 我们家不富裕,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不断努力,会越来越好。 挣钱是父母的事儿,你只管安心读书,学有所长,将来自然可以找到挣钱的门路。 比物质贫穷更可怕的,是用贫穷的思维禁锢孩子的一生。 多少父母自己缺乏努力和尝试,一生活在拧巴和仇富里,还把这种无能和戾气撒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一生活在负罪感里。 03 “我真后悔和你爸结婚!” “我真后悔和你爸爸结婚。” “我和你妈妈结婚真是瞎了眼了。” “你爷爷奶奶真是太差劲了。” 家人之间发生矛盾,心怀怨气者在情绪无处发泄时,会把脸色或不满甩给孩子看。 短暂地看,内心当时的确得到了释放。但长久地看,这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小孩子不理解大人间的纷争。他只知道谁真爱他,他就愿意靠近谁。 当我们把怨气撒向孩子后,如果抱怨的恰是他最信赖的人,他就因怀疑和迷茫,陷入恐惧和分裂。 久而久之,他对原本依赖的亲人和家庭,会产生逃离和疏远。所谓叛逆,便是如此。 如果非要当着孩子的面儿说问题,陈述客观事实,避免情绪用事: 你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这样做,让我很伤心,我抽空要和他聊聊。

南京心理辅导机构电话

心理健康问题如今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与每天我们承受着巨大压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压力如果不能合理的排解出去就很容易会造成心理健康问题。南京有很多心理辅导机构,究竟哪家比较好呢?这里给大家推荐南京慧成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调节情绪是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南京慧成长就如何调节心理情绪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1、意识控制 当愤愤不已的情绪即将爆发时,要用意识控制自己,提醒自己应当保持理性,还可进行自我暗示:“别发火,发火会伤身体”。有涵养的人一般能做到控制。 2、语言调节 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如你悲伤时,朗诵滑稽的语句,可以消除悲伤。用“制怒”、“忍”、“冷静”等自我提醒、自我命令、自我暗示,也能调节自己的情绪。 3、幽默 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也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可使人们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许多看似烦恼的事物,用幽默的方法对付,往往可以使人们的不愉快情绪荡然无存,立即变得轻松起来。

4、自我鼓励 用某些哲理或某些名言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逆境作斗争。自娱自乐,会使你的情绪好转。 5、转移 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打打球、散散步、听听流行音乐,也有助于转移不愉快情绪。 6、环境制约 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情绪压抑的时候,到外边走一走,能起调节作用。心情不快时,到娱乐场做做游戏,会消愁解闷。情绪忧虑时,最好的办法是去看看滑稽电影。 7、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的奇山秀水常能震撼人的心灵。登上高山,会顿感心胸开阔。放眼大海,会有超脱之感。走进森林,就会觉得一切都那么清新。这种美好的感觉往往都是良好情绪的诱导剂。 8、安慰 当一个人追求某项目标而达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理由来安慰自己,就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这不是自欺欺人,偶尔作为缓解情绪的方法,是很有好处的。

害怕做作业和考试的一年级小学生怎么办

一年级小学生如何面对“两座大山” 2014年,幼升小的时刻也即将来临。爸爸妈妈们不断给孩子做各种准备,思想上打各种预防针。希望孩子能尽快适应。幼升小孩子升读一年级以后,最常见的问题,一个是做作业,一个是考试。两座大山应该如何跨越?请爸爸妈妈们仔细查看以下案例。 昨日,在春意盎然的植物园里,我意外碰到正在春游的琳琳。她背着硕大的书包,满脸的兴奋,紧跟在高举“一年三班”牌子的班主任身后。看着这欢乐的一幕,不由地想起去年琳琳妈一见面就不断对我抱怨孩子的场面。 去年九月,琳琳高高兴兴地上了小学。可没过多久,琳琳开始讨厌做作业、害怕考试了。不知为什么,只要老师宣布明天测验,琳琳就会整晚的情绪低落。她不断地问妈妈:“要是考不了100分怎么办?老师又该说我了。”一个在幼儿园里,唱歌、跳舞、画画,样样出众得像明星样的琳琳,一上了小学,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琳琳妈问我:“王教授,我就不明白了,从小争强好胜的琳琳为什么现在如此害怕竞争?”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转变。幼儿园也存在竞争,但往往是以游戏为主,体现在运动技能、体能等方面。比如,谁跳舞跳得好,跑步跑得快,走平衡木不掉下来,荡秋千荡得高,小朋友就觉得他很厉害。从小学开始,孩子之间的竞争就开始向智力方面转变。争强好胜的琳琳之所以害怕考试,是因为她在入小学前在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准备不足。 而胜胜妈也遇到了一件头疼事。和琳琳一样,胜胜也是一年级小学生。胜胜很不喜欢做作业。为了拖延做作业的时间,每天吃完晚饭,胜胜就以减肥为由,带上他心爱的滑板到楼下小区花园里,和男孩子们一齐疯玩,不到九点半

绝不回家。 胜胜上小学后,妈妈接到老师最多的投诉是:1.上课期间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不时东张西望。2.经常未完成全部作业。有一次,老师布置了十道数学题,胜胜做了5道题就睡觉去了。妈妈骂他,他说:“这些题我都懂,但有些就是做不出来。”妈妈哭笑不得。胜胜的问题与琳琳的问题类似,也是在入小学前,对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准备不足。 胜胜妈问我:“你说孩子在入小学前在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准备不足,到底要如何准备呢?” 我的回答还是经常说的那句话,阅读!阅读是一切智力学习的基础。一个孩子如果在入学前中文阅读已经过关,他就能轻而易举地应对小学的学习。 有一位一年级学生家长说:“我的孩子读得很流利了,也认识小学课本上的字,但为什么学习起来还是很困难?语文作业经常不会做,数学题也看不明白。”我让这位家长带小孩来找我。我拿出一本故事书,让孩子读了一段一百多字的故事。孩子确实读得很流利,每个字的发音都很正确,而且读的速度也很快。我又问这个孩子“这段故事说什么”,他支吾了半天,没说一句话。我提示他:“这段故事说谁?在哪里?做什么?……”他吞吞吐吐地说,说小鹿,在森林里,跟一些小动物玩。我继续问,还有什么内容?他就不知道了。我让他再看一次故事,他还是复述不出。望着这位失望的妈妈,我说:“你现在应当知道孩子做作业时语文和数学题弄不明白的原因了吧。有不少从小学认字的孩子,其阅读并没有达到要求。家长要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孩子掌握复述的要点,并进一步理解文字表达的内容。” 通过引导孩子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能复述、能理解”等要求,就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让孩子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让他觉得学习知

不要对孩子说的十句话

不要对孩子说下面十句话: 1. 你为什么就不能像----- 孩子被对比,很可能增加他们本能的敌对情绪,甚至耿耿于怀. 应该向孩子讲清楚你的具体要求.重点放在你希望他改变的不良行为上. 2.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被话刺伤的孩子只会心生叛逆,把事情弄得更糟. 要和颜悦色,耐心讲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 你简直笨到家了 这话只能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有的因此产生自卑感,不求上进. 家长正面积极的鼓励和卓有成效的帮助,才是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掌握生活本领的根本方法. 4. 走开,能不能让我安静一会儿 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产生无以名状的孤独感. 倘若你的确想独自呆一会儿,可以耐心向孩子解释:我很乐意与你在一起,只不过现在太忙,请原谅. 5. 少罗嗦,闭嘴 孩子会认为父母对我的意见一点也不重视.长此下去,孩子会变得毫无主见,依赖性极强,把自己看成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6. 老老实实去做,不然-----

空洞的威胁最终将损害家长的威信.孩子反而会继续自己的不良行为.看你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赏罚手段. 7. 妈妈求你了 教育最怕出现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孩子软硬不吃,但千万别说“妈妈求你了”.说这话就意味着父母缴械投降,孩子会从心里更加蔑视你. 8. 我没本事 和孩子谈话时把自己的自卑感表露无遗.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9. 揍死你 当你说这话时,表明你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这是一句根本无法兑现的大话.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 10. 你滚吧,想去哪里去哪里 最后通牒式的话让孩子没法应对,他虽然不想离家出走,但更不想就此低头.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逞一回英雄,真的离家出走了. 应明确指出孩子的错,即使在批评的时候,也应让他感到父母的慈爱和关切. 所以: 你的孩子,你不管谁管?你的孩子,你不爱谁爱? 要以慈母心对待孩子;要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南京比较有名的心理医生

实际上,不管是哪个心理医生都不能算是最有名的,纵使医生的水平再高,名气再旺相信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对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而心理医生最重要的就是要你觉得和医生相处的来这样效果也才会更好。故,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呢,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解决掉问题,这是每位心理医生所希望的事情。 选择心理医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可以参考: 一、尽量选择权威机构,机构越大,服务就越规范。高校或者医院的心理咨询中心都相对比较正规,比如公立医院的心理门诊、以及综合性大学心理学系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都是比较正规的心理服务及咨询机构。 二、了解咨询师的资质,资质不同,服务对象也不同。 目前国家认可的心理咨询/治疗人员相关证书有以下几种 1、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 通过国家正规考试,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资格证。

2、初级/中级心理治疗师: 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教育背景,在医院工作的从业者,通过国家正规考试,由卫生部门办理资格证。 3、心理教师资格证 是指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对于中小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人员。心理教师资格证报名需要有相关的学历要求。 上面的三种资质其服务对象以心理问题为主,一般都以谈话咨询为主,其对象的问题不是很严重。 4、精神心理科医师 精神心理科医师是指在医院里从事精神心理疾病诊断和医治,同时提供心理咨询医治服务的医师。这一类医师往往会把药物医治放在首位,配合心理咨询和心理医治。部分医师也持有心理咨询证书。 三、了解咨询师教育,受训背景,咨询风格。 在接受心理咨询前,了解咨询师的背景和咨询风格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毕业院校以及相关学

位,在学校所学专业等等。工作以后的专业培训经历。咨询师的风格,擅长领域也非常重要,有些是偏临床心理学方向的,也有偏情感治疗方向的,还有人是偏向单纯的心理辅导方向等等。这些需要亲自和咨询师交流才能知道,再决定是不是适合自己。 四、看协会、相关组织任职情况 中国心理领域比较权威的协会组织包括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社会心理协会、中华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等。一般能在这些协会任职的咨询师必然是专业过硬且社会认可度高的。 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中心拥有受训经历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团队,中心心理咨询师均接受过国内系统的精神分析训练和督导。如果您迟迟未找到适合您的心理咨询师还不如来晓然进行咨询哦~

最好不要对孩子说下面十句话

最好不要对孩子说下面十句话 1. 你为什么就不能够象----- 孩子被对比,很可能增加他们本能的敌对情绪,甚至耿耿于怀. 应该向孩子讲清楚你的具体要求.重点放在你希望他改变的不良行为上. 2.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被话刺伤的孩子只会心生叛逆,把事情弄得更糟. 要和颜悦色,耐心讲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 你简直笨到家了 这话只能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有的因此产生自卑感,不求上进. 家长正面积极的鼓励和卓有成效的帮助,才是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掌握生活本领的根本方法. 4. 走开,能不能让我安静一会儿 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产生无以名状的孤独感. 倘若你的确想独自呆一会儿,可以耐心向孩子解释:我很乐意与你在一起,只不过现在太忙,请原谅. 5. 少啰嗦,闭嘴 孩子会认为父母对我的意见一点也不重视.长此下去,孩子会变得毫无主见,依赖性极强,把自己看成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6. 老老实实去做,不然----- 空洞的威胁最终将损害家长的威信.孩子反而会继续自己的不良行为.瞧你怎么办. 最好办法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偿罚手段. 7. 妈妈求你了 教育最怕出现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孩子软硬不吃,但千万别说妈妈求你了.说这话就意味着父母缴械投降,孩子会从心里更加篾视你 8. 我没本事 和孩子谈话时把自己的自卑感表露无遗.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 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9. 揍死你 当你说这话时,表明你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这是一句根本无法兑现的大话.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 10. 你滚吧,想去哪里去哪里 最后通牒式的话让孩子没法应对,他虽然不想离家出走,但更不想就此低头.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逞一回英雄,真的离家出走了. 应明确指出孩子的错,即使在批评的时候,也应让他感到父母的慈爱和关切 . 你的孩子,你不管谁管? 你的孩子,你不爱谁爱?

专家对儿童心理教育的建议-孩子心理健康

专家对儿童心理教育的建议-孩子心理健康一个人的个性是从幼儿到青少年阶段逐步发展定型的,假如忽视了孩子在成长时期的心理问题,任由孩子的种种不良习惯或是心理问题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消极影响。不少家庭心理教育主要存在5个误区。 (1)孩子交给专家便万事大吉。不少家长很迷信专家,认为专家无所不能,只要将难以调教的孩子交到专家手上就万事大吉了。 建议:孩子向好的方面转变,专家起到的只是一种外界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而家长的教育比起专家更现实、直接,家长定期自行或在专家的指导下检讨自己的教育方法,并做出必要的调整,教育效果才会更明显。 (2)孩子有缺点没关系。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喜欢“护短”。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总认为孩子不懂事,大了就自然变好了。 建议:要改变孩子,家长首先必须承认孩子身上的问题,并要从中去发掘孩子存在问题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一味地护短只会令孩子的问题越积越多。

(3)别人的教育经验可以照搬。不少家长喜欢读家庭教育与心理教育的书籍,在教育孩子时一一套用,效果不理想便开始放弃。 建议:他人成功教子的经验固然值得借鉴,但绝不能一味照搬,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只有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4)孩子能闹腾证明他聪明。孩子行为怪异、爱闹腾,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孩子聪明的一种表现,不觉得是问题,反而夸赞孩子。 建议:家长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这种爱不等于放纵孩子,遇到孩子有怪异的言行,做家长的还是应冷静地去看待、发现,找到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 (5)不能让孩子受委屈。在生活中,有的家长在乎孩子到了惧怕的地步,怕孩子骂、怕孩子出走、怕孩子威胁自己、怕孩子不和自己交流等等,于是步步退让,导致孩子更加娇纵。 建议:对孩子步步退让并不是爱孩子,家长惧怕孩子说明了教育方法的失当,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没有威信。对此,家长要积极寻求教育帮助,尽快找回自信,找到自己身上能让孩子引以为豪之处,重获孩子的尊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