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国城市复兴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冯圆圆

英国城市复兴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冯圆圆

英国城市复兴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冯圆圆
英国城市复兴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冯圆圆

国际经济观察

摘要:近十几年来,城市复兴已经成为了欧美城市规划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关于城市复兴的规划实践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对城市复兴产生发展的过程、相关理论以及实践进行综述总结的基础上就我国现阶段城市复兴应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城市复兴;发展过程;实践;启示

Abstract:In the recent several years,the Urban Re-generation has already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vocabularies of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Urban Planning Boundary,the practice about which has also been carried on.Elaborated the evolu-tion of the urban regeneration and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British urban regeneration,so as to summering up the suggestions for our country.

Keywords:Urban Regeneration;evolution;experi-ence;inspiration

15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同样起源于欧洲的城市复兴,对今天的中国来说,也已经成为一个极其鲜活的概念,一个我们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所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课题。在Google上搜索“中国城市复兴”一词,符合结果的有1980000项之多;2007年在哈尔滨召开的城市规划年会上,城市复兴也被列为了10个专题之一;西安唐皇城、南京外秦淮河、青岛中山路、北京大栅栏、哈尔滨等城市也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着城市复兴的实践,这些都充分表明城了市复兴当今在中国已成为热门的话题。那么,上述城市复兴的实践是否成功?仍在快速城市化的中国是否面临城市复兴?借鉴国外经验,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复兴?

一、城市复兴发展过程

国外城市复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旧城改造或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20世纪40~70年代)。这一阶段,欧美国家进行城市重建,“拆”字当头,采用“推倒式重建”的粗暴方法,我们称之为旧城改造或城市更新运动(Urban Renewal),简单来说就是对城市的衰败地区进行重新规划,通过保护、修缮、拆迁或重建来改变城市中产业和人口的地域分布,并使城市的物质环境现代化,从而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一个国家城市化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环境,但是并没有消除城市潜在的社会矛盾。也因此,城市更新运动被认为是一项失败的计划,受到了猛烈的抨击。Jane·Jacobs就全面否定了更新对于制止内城衰败、振兴城市经济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她反对城市更新中的大规模清理重建,认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强调对现有街区及建筑的保护,在清理贫民窟问题上,她认为城市更新“只是把贫民窟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更糟糕的是,它消灭了现存的邻里和社会关系”。美国城市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从人本主义角度批评了更新运动,他反对城市更新那种追求“巨大”和“宏伟”的巴洛克式的城市改造计划,认为这种更新将损害城市的有机机能,使城市还需再度疗伤。

第二阶段:城市复兴(Urban Regeneration)(20世纪80~90年代)。人们对城市更新运动进行反思的同时,1970年代后期,西方现代城市更新运动出现了新的趋向:城市更新政策的重点从大量贫民窟清理,转向对社区邻里环境地综合整治和社区邻里活力地恢复振兴;城市更新规划由单纯的物质环境改善规划转向社会规划、经济规划和物质规划相结合地综合性更新规划,城市更新工作发展成为制定各种不同地政策纲领;城市更新手法从急剧的外科手术式推倒重建,转向小规模、分阶段和适时地谨慎渐进式改善,强调城市更新是一个连续过程。1980年代末以来,随着城市更新任务与手段的日益多样化、综合化,渐渐用城市复兴(Urban Regeneration)的概念取代了传统的城市更新。(阳建强,1995)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城市复兴已经从一个单纯概念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论思潮,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城市与地点,进行不懈的实践,是欧洲城市建设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第三阶段:城市复兴(Urban Renaissance)(21世纪以来)。1999年,由英国著名的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勋爵(Richard Rogers)领衔组成“城市工作专题组”完成了《迈向城市的文艺复兴》(Towards an Urban Renaissance)这一研究报告,该报告首次将城市复兴的意义提高到一个同文艺复兴(Renaissance)相同的历史高度,出现了Urban Renaissance①。Roberts(2000)这样给城市复兴定义,“城市复兴是一项旨在解决城市问题的综合性、整体性的城市开发计划与行动。其目的是寻求某一亟需改变地区的经济、物质、社会和环境条件的持续改善。”由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复兴不同于过去短期的、琐碎的以空间为关注核心,以项目导向为基础,缺乏全局的城市更新,而是一种多维度、综合性的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其目标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更注重运用综合手段解决社会问题。

城市复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内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主要是在政府引导下,在城市中心区进行大规模的物质形态更新的“Urban Renewal”;到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吸引市场的大量资金实现城市经济的复苏的“Urban Regeneration”;再到政府与私营机构合作的形式来振兴城市的“Urban Renaissance”,而且合作并不仅仅局限在资金方面,在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形式等方面,各合作方都将达成共识。这种转变也是城市复兴实践逐步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英国城市复兴的实践

英国城市复兴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冯圆圆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江苏南京210093)

83

2009年1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

时间阶段工作重点

1965~1980年繁荣城市中心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了一系列公共设施,如过境交通线和城市中心环线、步行商业系统、娱乐设施、图书馆,大学的扩建等,并建设新的住宅,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繁荣了城市中心,但是码头区仍旧严重衰败。

1980~1990年改造废弃码头改造废弃码头,政府与私营开发商合作,政府搬迁至Atlantic Wharf港区,私人投资建设高尚滨水居住区,创建了卡迪夫海湾城市发展公司(CBDC),修建了至关重要的堤坝,以旗舰项目的建设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1990~2005年完成城市转型对城市进行正确的定位,成立卡迪夫港务局,增加了滨水的餐厅和娱乐活动;建立了五星级的宾馆,大型零售商业设施和电影院;建设了可关闭屋顶的“千年”/多媒体体育场,以及2004年的歌剧院“/千年”艺术中心,举办了一系列的国际活动,改造了环境,创造了就业岗位,完成了转型。

2005~继往开来进一步保持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

英国的城市复兴和改造已有很长的历史,这与英国许多城市曾经以制造业为主有关,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这些城市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由于经济的转型以及郊区化使城市中心人口迅速减少,这些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工业城市开始衰败。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的这些城市通过城市复兴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当人类进入21世纪时,这些城市中有不少经历了再次辉煌,如卡迪夫、利物浦、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等,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本文以英国的卡迪夫和格拉斯哥为例来介绍英国城市复兴的实践。

1.卡迪夫

①卡迪夫的历史。卡迪夫是威尔士的首府,位于伦敦西方约200英里,煤炭和钢铁等重型污染工业曾经是其主导产业,辉煌和快速发展时期是从19世纪后叶到20世纪20年代,之后便停滞不前,成为了人们眼中没有前途的城市,而今天,经过经济重组,卡迪夫得到了再次振兴,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人面前。

②卡迪夫城市复兴历程。卡迪夫为解决衰败而进行的城市复兴经历了40年的过程,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表1卡迪夫城市复兴的四个阶段

③卡迪夫成功经验。卡迪夫的复兴和发展战略是通过旗舰项目的支撑,提高卡迪夫的地位,使其成为新的社会和经济的引力核心,实现国内外的城市营销,扩大知名度。卡迪夫城市复兴的借鉴意义:

a.成功地吸引私人投资。在过去20年中,卡迪夫海湾的投资额达到24亿英镑,其中包括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大约一半的投资是在2000年卡迪夫海湾城市发展公司结束其运作期之后发生的。私人/政府投资的杠杆比例为3.8比1.0,也就是说,每1个英镑的政府投资能够吸引约4个英镑左右的私人投资。

b.基础设施的改善。从1974年开始,就由政府投资建设了过境交通线和城市中心环线;规划建设了城市中心的步行商业系统,兴建了娱乐设施和新的公立图书馆,进行了大学的扩建,还建设了新的住宅,1999~2004年,又相继完工建成了千年体育场、千年艺术中心、商业中心、高档住宅和星级酒店等项目,提升了城市的形象。

c.保护环境。在该项目的初期阶段曾引起很多的争议,由于卡迪夫海湾堤坝的建设会带来诸如地面水层问题、城市低部地带的防洪问题、洄游鱼群和候鸟由于建湖而失去重要的栖息地等环境问题,所以当年该方案提出时,有不少当地的居民集聚起来反对卡迪夫海湾滨水改造方案,最终居民们所考虑的因素在卡迪夫的开发方案中一一得到解决,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d.正确的城市定位与城市营销战略。明确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目标,明确自己的位置和竞争对手,将自己定位为中等城市,并且努力提升自己作为中等城市的作用。

2.格拉斯哥

①格拉斯哥的历史。格拉斯哥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纺织、钢铁、造船、采煤等成功的工业建设巩固了城市的增长,1914年已变成大英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尽管格拉斯哥得益于英国经济的普遍增长,但是它的增长却慢于其他地区并失去原有的竞争力,它需要投资、现代化和转向耐用消费品市场,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1960年代以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

②格拉斯哥城市复兴历程。20世纪70年代中期,格拉斯哥制定了区域规划并且实施了“格拉斯哥东区复兴”(GEAR)工程,其目的之一是通过改善环境和基础设施,保留和吸引城市衰退地区的产业,从而增加就业,新的迫切需要改善其基础设施,环境和住房状况,这些改善了地区景观,但是对于持续减少的就业和收入却没有太大的帮助。

20世纪80年代,复兴政策转向更“软”的社会和社区问题,开发者逐渐认识到泥瓦匠式的复兴对减少贫困和衰败收效甚微,重要的是对有关人群进行更直接的支持,把地方部门控制的公共住房转到社区基层组织,针对失业人员的政策从发展经济以增加工作岗位转变到“侧面补给(supply side)”,如个人建议、指导、再培训和工作安排等,公共机构投资改造旧的仓储建筑和出租房屋改造公共空间,再市中心及其周边,私人投资旅馆、酒吧、饭店、超市、现代剧院、夜总会和时尚公寓等,提升了文化品位,市政建设促使格拉斯哥成为英国最吸引企业家聚集的城市,由公共投资建设的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和会议中心使这座城市更具吸引力,使格拉斯哥成为了一个时尚、令人兴奋甚至是迷人的地方。这也是格拉斯哥城市复兴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③格拉斯哥城市复兴策略。格拉斯哥城市复兴取得巨大成功与它采取恰当的城市发展策略是分不开的。

84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09年1月

表2格拉斯哥城市复兴主要采取的6个竞争战略

三、带给中国的启示

目前中国的城市还是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衰败现象,但是在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衰败的特征,比如老区的商业街区、老城区传统居住街区、传统工业区等,所以现阶段中国是需要城市复兴的。但是由于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的状况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其城市复兴的重点与内涵与西方国家也存在差别,中国城市复兴的涵义更多地体现在区域中的定位和作用、对未充分利用地区土地的集约利用、传统工业区地产业更新升级、旧城的综合环境的改造,以及城市功能和面貌的变化上。

借鉴国外城市复兴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但是在城市复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①城市复兴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不要期望能够一蹴而就。西方城市复兴大都经历数十年的时间,如英国卡迪夫为解决衰败而进行的复兴经历了约40年的过程,而格拉斯哥也经过了30多年的时间,这是因为在城市复兴中,要充分的认识到城市的多样性和维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而这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

②对城市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是中国城市复兴的精髓。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中国城市出现了“特色危机”,出现了“千城一面”的局面,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明正遭受历史上最严重的破坏,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被蚕食,城市失去了原有的文脉和肌理。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中,不是修旧如旧,从传统到传统,而是要实现一个城市传统、文脉、神韵等的和谐统一,坚持“保护历史遗存、改善原有功能、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的保护原则,强调对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历史格局和风貌的保护,强调对城市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③城市复兴的实施运作机制应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单纯依靠政府是很难完成一个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复兴的,城市复兴的成功应该是政府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说,完善、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执行机制是实施城市复兴的保障,而广泛的群众参与是城市复兴成果的基础。

④规划时慎重考虑城市定位问题。借鉴西方城市复兴理论,中国城市规划应为城市未来发展转型做好准备,城市转型是指从工业化城市向服务业城市过渡,在中国大力发展制造业的背景下,要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当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来临时,当前加工制造业区就是以后城市复兴的对象,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有适应将来的应变性。

⑤城市复兴要“软硬”环境齐抓,不仅要完成、完善城区的基础设施,保护自然环境,而且要关注城市的软环境(社会及社区问题)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可以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扩大城市的知名度,而妥善的解决城市的社会问题则能够激发城市内在的活力,实现一个城市成功的复兴以及持久的发展。□

注释:①在英国政府的文件中,通常将“Urban Regeneration”同“Urban Renaissance”两词互换使用,故本文作者认为“Urban Re-generation”同“Urban Renaissance”都可译为“城市复兴”。

参考文献:

[1]吴晨.城市复兴的理论探索[J].世界建筑,2002,(12).

[2]李艳玲.美国城市更新与内城改造[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3]段义猛,王本利,万铭.城市复兴理论及其在青岛的探讨[J].规划师,2006,(12).

[4]Jane·Jacobs.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6.

[5]吴晨.城市复兴的理论辨析[J].北京规划建设,2006,(01).

[6]和红星.城市复兴在西安的探索与实践[J].建筑学报,2005,(07).

[7]于立.城市复兴——

—英国卡迪夫的经验及借鉴意义[J].城市规划筑,2006,(02).

[8]DETR.(1999)Toward an Urban Renaissance.Final Report of the Urban Task Force,chaired by Lord Rogers of Riverside,London:Spaon/The Stationery Office.

[9]Roberts,P.,and Sykes,H.(2000)Urban Regener-ation.Sage Publications2000.Lees,L.(2003)Vision of‘the Urban Renaissance’:the Urban Task Force Report.

[10]Ivan Turok.著,邢铭译.老工业城市的复兴——

—格拉斯哥的经验及对中国东北的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05,(01).

作者简介:冯圆圆(1983年-),女,河北邯郸人,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

策略内容

周期性市场公共机构争取到了大型会议、文化节和运动会的主办权,并获得政府资金、法律授权拨款和其他资助项目的机会

区域服务高标准的城市设计、大众化的购物、旅游和社交活动的场所,大学和医院等都为城市集聚了人气,成为了区域性的零售业、娱乐和服务中心

旅游业各类服务设施和对外交通联系吸引了其他城市以及国外短期休闲及节日游的客源

内部投资迅速提供适当的地产,实施金融刺激和提供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积极应对外部机遇,吸引了大型的投资活动

有技能的流动人口增加市中心公寓和郊区高质量住房的供应,通过创造“宜居性城市”来吸引创造型人才和潜在企业家

贸易服务通过发展本土力量和有选择的内部投资,在

内城建立电话客户服务中心,实施回归内城

办公行动,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以及金融贸

易服务

85

2009年1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张艺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111,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随着雾霾天气在我国日益频繁的出现,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形成了极大地挑战,不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文章以北京市的严重雾霾天气为例,分析了我国雾霾天气的成因,简要介绍了其危害,同时提出了针对我国雾霾天气控制和治理两方面措施,并对我国今后的空气质量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雾霾天气;形成原因;控制治理 一、前言 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出现了罕见的大面积雾霾天气,中东部地区天气状况严重恶化,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其中在13日10时,北京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一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接近了1000。严重的雾霾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仅北京在两天内就因冻雨和雾霾发生车祸2000多起,造成多人死伤。空气质量的连续恶化,对北京乃至全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对于这样一个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只有找到产生的原因,辩证的看待已采取的措施,认真分析还存在的不足,才能起到治标治本的效果,使“美丽中国”不再是“中国梦”,而是真正“梦之蓝”的中国。 二、雾霾天气成因——以北京市为例 (一)从北京市的气候条件看,其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形成雾霾的直接诱因。10-11月秋冬转化季节,北京市受冷暖空气交汇影响,极易发生大雾天气。在这种情况下,将形成静风、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致使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积累,空气质量转差。2008年至2010年同期均出现过类似污染过程,这是华北地区多年来的特有特征。2011年至2012年也出现几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风速小、夜间大气层稳定、空气湿度上升,污染物易积累不易扩散,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在空气中持续积累,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水平不断升高。 (二)污染物排放大是空气重污染的根本原因。从雾霾污染成分来看,PM2.5是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因子,但同时还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在起作用。据环保部统计,国内有一半的PM2.5不是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而是经过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而形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显著增长,PM2.5污染加剧。2012年,北京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20万辆,汽柴油消费总量达到630万吨,全市建筑施工面积仍高达1.8亿平方米,这些使得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三)管理因素 思想意识导向上,我国经济增长处于优先地位的倾向仍明显存在,生态意识不强,未将“十八大”精神中的生态文明的精髓贯彻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日常管理和行动全过程,国有大的能源企业未能积极贯彻尽快提高汽车能源质量标准的政策。“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实际上,中国的环保类法规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之一,但长期存在法规体系不健全、流程不够科学和完善,管理体制不合理,职能交叉重叠或系统性、协同性差,而且监督执法不力等状况,导致了我国空气环境的进步恶化。 三、雾霾天气的危害 (一)影响健康。生活在灰霾天气可出现咳嗽、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同时可吸入颗粒物能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诱发病症。灰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辐射减弱,易使空气中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导致传染病增多。 (二)形成酸雨。灰霾本质是“细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气体污染

浅谈英国的兴衰之路

浅谈英国的兴衰之路 18-19 世纪,英国开始兴起。英国从 15 世纪开始建立起专制的都铎王朝,通过推行重商主义,壮大了国家的实力,在1588年的时候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标志着英国的崛起。之后,英国的专制王朝继续海外扩张,建立英帝国。后来在1640年发生了推翻专制王朝的革命。这对于之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英国的进一步崛起有很重要的作用。之后,英国取代了荷兰成为了海上霸主,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殖民帝国,在欧洲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根据统计,1848 年英国的铁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煤占到世界2/3,棉布占到世界 1/2,铁路已经修了 1 万公里,英国贸易总额在这个时候占世界总量的20%-25%左右。 大英帝国是随着英国人的海外殖民扩张而出现的。英国海外移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年,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但英国大规模的海外移民出现在18世纪以后。由于工业革命,英国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人口过剩。从1814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百年间,约有2000多万人从英国移居海外,其中1300万人移居美国,400万人移居加拿大,150万人去了澳洲,其余人流向世界的其他地方,英国是近代以来世界上最大的输出人口的移民国家。殖民地不仅对英国而且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很多学者认为,殖民地是英国资本主义起源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时,英国获得的份额最大。在一战爆发之前的1914年,英国的殖民地面积已达3350平方公里,统辖3.9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这相当于英国本土的137倍,本国人口的8倍多,被称作“日不落帝国”。英帝国在形成过程中,既有对当地土著人的镇压,也有与其他殖民国家的争夺。这一过程对英国社会发展、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和政治地理的发展演变,均有

雾霾与国内空气污染现状解析

雾霾与国内空气污染现状解析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小时,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到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旭莱特空气净化器能很好的让室内空气清洁如新。 2014年1月4日,国家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基本含义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 霾(mái),也称灰霾(烟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组成成分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旭莱特新风系统能让室内室外空气循环,滤除雾霾等杂质,让空气新鲜,洁净。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雾霾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雾霾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随着我国空气质量的恶化,我国阴霾天气逐渐增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我国把阴霾和大雾天气一起作为灾害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大时, 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虽然以灰尘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 一、雾霾天气成因 (一)气象原因 根据我国气象中心的数据来看,秋冬季节是我国雾霾天气频发的主要季节。秋季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风力较小,大气层结构稳定,不同密度大气的高度分层状况十分稳定,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不容易向外扩散,相似的污染物在空气的浅层集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同时,青藏高原南部暖湿空气强度较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异常活跃,这股暖湿气流顺着西南方向将丰富的水汽运送到我国中东部地区,从而引起了这些地方空气湿度大,促进了地层逆温的产生,给雾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城市内部,城市高层的建筑物, 当风流经过市区时被建筑物阻碍,出现了摩擦力并降低了风的速度,

风力的减小不利于污染物的分解和扩散,从而长期积累在城市或者郊区的上空及附近。 (二)人为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煤、石油等为主要原料的工业逐渐增多,我国人均汽车的拥有量也在逐年增加。化学工厂污染物的排放、汽车尾气增多、农作物秸秆的燃烧等行为都可以引起空气中颗粒物含量增多,从而引起空气质量不断恶化,造成我国雾霾天气呈上升趋势,目前 PM2.5成为空气质量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家庭装修的过程中,家庭中粉尘的弥漫,也会产生粉尘雾霾”给房主和装修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着汽车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不知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气体和悬浮颗粒,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见度。 二、雾霾天气的危害 (一)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雾霾天气中的颗粒物很微小,肉眼几乎不可见,当被吸入人体后进入支气管中,会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当空气中的污染物加重时,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会增高,雾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塞,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者损伤。雾霾天气还容易使人产生悲观情绪,如果不及时调节,很容易造成人情绪失控,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危害生态环境 空气中的颗粒物较小的时候,它的沉降速度慢,在大气中存留的时间比

霾和雾的区别

霾和雾的区别 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视程障碍现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组成,使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空气浑浊现象。能见度在1~10km的称为轻雾。霾是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均匀浮游空中,使水平能见度低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形象。 雾霾形成有三个要素: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平 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例如,道路中间 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 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 市上空。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 成霾。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 雾与霾的区别主要包括: 1.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2.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 4.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 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5.颜色不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6.日变化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 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 干霾、湿雾是雾和霾的显著区别 干气溶胶粒子和有气溶胶粒子参与的云雾滴是霾和雾的主要成分,也是二者最主要区别。通俗来说,霾比较“干”,而雾比较“湿”。 判断雾和霾哪个偏多,空气湿度是重要的依据。一般说来,在雾—霾现象中,当大面 积观测到的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时,雾—霾中以雾为主导;当大面积观测到的空气湿度低于80%时,以霾为主导。 之所以用空气湿度作为雾和霾区分的依据,是因为水汽在雾—霾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某些吸水性强的干气溶胶粒子会吸水、长大,并在过饱和的气

治理雾霾的措施

治理雾霾的措施 近些年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也得到了迅猛的上升,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另一大问题,便是环境问题。pm2.5,雾霾天气,沙尘暴,这些名词频频出现在我们生活中。雾霾不仅给生活带来巨大麻烦,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产生了巨大威胁。支气管,肺炎等病人急剧上升。治理雾霾问题迫在眉睫。 ★于治理雾霾我要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倡导步行坐公汽等低碳出行。近些年随着私家车日益增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可是这些问题国家似乎早已考虑到,关键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如何让大家自觉减少开车的次数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政府可以采取免费公汽,乘坐公汽车可以享受更多社会福利刺激拉动人民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大力提倡燃气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用人单位可以相应政府的号召,对步行或者骑行等低碳出行给予一定的支持。 第二、企业烟囱的超标排放也是加剧雾霾形成的有利因素。

所以,环保部门要经常性地检查企业的排污情况,加大对违规现象的处罚力度。对屡禁不止频繁出现在黑名单的企业严肃处罚;对表现良好的企业,政府可以在企业产品的推销渠道放宽限制,这样政策倒向有利于企业对标学习,促进排放管理的加快进行。 第三、利用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的特点,鼓励和发动更多的群众加入到绿色植被的种植。植物是天然的净化器,多培植适合冬季生长的植物,例如松树等翠植,这样可以有效地吸附空气的有害物质,为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要想真正意义上改善空气质量问题,关键在于减少雾霾的排放。让生产者高度重视,提高环保意识。遵循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在治霾方面,按照从“源头、传播途径、接受者”三个方面去治理。

英美概况(英国篇5大英帝国的兴衰_)

英美概况(英国篇5:大英帝国的兴衰 ) I. Whigs and Tories 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 These two party names originated with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1688). 这两个政党名称皆起源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 The Whig were those who opposed absolute monarchy and supported the right to religious freedom for Nonconformists. The Whig were to form a coalition with dissident Tories in the mid-19th century and become the Liberal Party. 辉格党人是指那些反对绝对王权,支持新教徒宗教自由权利的人。辉格党人在 19世纪中叶与持不同意见的托利党人组盟组成自由党。 The Tories were those who supported hereditary monarchy and were reluctant to remove kings. The Tories were the forerunners of the Conservative Party. 托利党人是指那些支持世袭王权、不愿去除国王的人。托利党是保守党的前身。 I. Agricultural Changes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18世纪末的农业革命 During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the "open-field" system ended when the Enclosure Act was passed. The movement lasted for centuries. Agricultural enclosure had good as well as bad results: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农业革命期间,随着《圈地法》的颁布,传统的"开放田地"制结束。圈地运动持续了将近一个多世纪。农业圈地运动的利弊共存: (1) Farms became bigger and bigger units as the great bought up the small; 由于大农场兼并了小农场,农场成为越来越在的生产单位; (2) More vegetables, more milk and more dairy produce were consumed, and diet became more varied; 人们消费的蔬菜,牛奶及奶制品越来越多,饮食种类愈加丰富; (3) Enclosure was a disaster for the tenants evicted from their lands by the enclosures. These peasant farmers were forced to look for work in towns. Enclosure led to mass emigration, particularly to the New World; 圈地对佃家而言是场灾难,他们被赶出土地,被迫到城镇找工作。圈地运动导致了大规模的移民,尤其是移民至新大陆。 (4) A new class hostility was introduced into rural relationships. 农村关系中产生了新的阶级对立。 II.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1780-1830) 工业革命(1780-1830) 1.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refers to the mechanization of industry and the consequent chang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 Britain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工业革命指的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工业的机械化,以及因此而导致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经验、教训及启示(上)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经验、教训及启示(上)张晓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综合室主任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综合室的主任张晓欢。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从经验、教训和启示这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包括四大块:第一块是城镇化的历程,主要就是跟大家再简单回顾一下世界和中国的城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第二个重点部分是给大家分析一下城镇化模式,什么是城镇化模式,按照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的城镇化模式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表述;第三是,就是现在当前比较热的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模式,也跟大家算是一个专题的分享;最后是一个结论性的评述。 一、城镇化历程 现在我们先开始第一部分,城镇化的历程。我们先从世界城镇化的历程分析,然后再来对照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来分析我们中国的城镇化历程。 (一)城镇化的概念和一般规律 1、城镇化的概念 关于城镇化的概念和一般规律。究竟什么是城镇化呢?可能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包括我们现在的各级政府、领导、学者、专家,还有一些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精英人士,他们对城镇化的理解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一些闪光点,也有些不同。实际上从国际上正常的城镇化的概念来讲,城镇化实际上这个词是我们翻译过来的。国外,一般它就是urbanization,一般就是城市化,而我们加一个城镇化。这个城市化和城镇化究竟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不想详细讲。我们今天可以把它简单地模糊地认为,城市化和城镇化是等同的。当然,有些学者是非常反对这样的认识的。如果说城市化和城镇化是等同的,那么,城镇化一般的理解就应该是什么呢?我们实际上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理解: 第一个,城镇化首先是一个从空间上的一个概念,就是说我们好多学者,在分析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时候,往往忘了一个关键点,就是城市化它首先它有个词叫作“城市”,而城市对应的词呢,是个“农村”。好多人在分析城市经济的时间,认为城市就是将城市化的地区和非城市化的地区,把它加总,然后有一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就业总量等等。实际上我们要单独来专门来探讨城镇化的时间,一定要记得,城市和农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的。所以说,如果说我们来研究城市化或者研究城镇化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从空间上简单地将一个城市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城市化的地区,一部分是非城市化的地区。所以说,城市化的过程,它就是非城市地区的人口不断地向城市建成区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化的空间,城市化的就是城镇建设的空间也在不断地向非城市建设的空间进行扩张,也就是说城市空间和农村空间…城镇空间和农村空间它们两个是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此消彼长的过程。这就是城市化。 所以说,在这个空间上,城镇建设空间在不断地扩展,而农村空间在不断地被挤压的这

最新北京治理雾霾的措施.doc

【主持词大全】 北京治理雾霾的措施 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一是下大力气搞好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北京治理雾霾的措施。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近70%,短期难以大幅改变。因此,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为重中之重。 二是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各地制定煤炭消费总量实施方案,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政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加大考核和监督力度。 三是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大力发展水电、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加大管输天然气、LNG等进口。 四是继续控制煤化工发展。煤化工属于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产业,其产生的废水(COD很高)和炉渣极难处理。 二、关键是解决煤炭燃烧污染问题 一是强制要求所有燃煤电厂、燃煤锅炉、煤化工装置安装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在现有大部分独立火电厂已安装脱硫设施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要求所有独立火电厂、自建火电厂、燃煤锅炉以及煤化工装置尽快安装脱硫设施。同时,还将要求所有大型燃煤电厂、燃煤锅炉及煤化工装置安装脱硝和除尘设施。 二是加快出台火力发电、炼焦、建材、燃煤锅炉等燃煤设施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增设污染物排放指标,进一步严格污染物排放限值。同时,通过在线监测大力加强污染物达标排放检查。 三是加强脱硫脱硝和除尘等环保设施运行检查,确保相关环保设施正常运行,起到应有作用。 三、加强钢铁、炼油等排放管理 加强钢铁、炼油等行业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监督检查。强制要求钢铁行业烧结机、炼油行业燃煤/燃焦锅炉及催化裂化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源加快建设脱硫脱硝和除尘等环保设施。 四、加大机动车污染治理 一是尽快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和提前实施下一阶段国家油品质量标准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落实《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2013年底前全面供应国IV车用汽油;2014年底前全面供应国IV车用柴油。 二是严格加强成品油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

英国工业革命对我国的启示

1、如果说大西洋贸易引发欧洲工业革命,那么现在太平洋贸易将催生中国和印度的工业革命。都是受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影响,当年法国和英国的故事将在中国和印度重演。虽然印度工业化起步比中国晚,但是印度凭借比较良好的银行制度和司法制度,尤其是因为没有计划生育而有比较好的人口结构,近年还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调整人口政策已经成了中国的当务之急。 2、在圈地运动早期,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超出城市的吸收能力,出现大量无业流浪人员,威胁城市治安,英国政府曾经处死了大批流浪的农民。但是正是因为有大量的自由人口,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最稀缺的资源。中国凭借全国的劳动力使得沿海完成工业化,但是今后内地工业化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劳动力?1980年开始独生政策,2003年出现民工荒(还是因为亚洲金融危机推迟了民工荒出现时间),这难道是偶然? 3、英国圈地运动从土地上赶走的现有劳动力并不多,最主要是阻止了新增劳动力依附土地,因此英国工业革命的自由劳动力主要是新增加的年轻劳动力(从18世纪中叶开始,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英国人口增长三倍,有大量的劳动力补充)。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是依赖农村新增加的年轻劳动力,而不是富余的中老年劳动力。工业化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是靠中老年劳动力的话,将他们与土地的联系切断,断了他们的生活后路,这些人进城工作时间短,然后就面临养老、医疗等问题,谈不上积累。现在中国人口学家认为中国还有富余劳动力,以为劳动力能够满足中国工业化进程,但是现在农村年轻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新增加的劳动力又不够,开始出现民工荒了。要是这个民工荒靠中老年劳动力补充的话,让他们脱离土地,对中国今后社保是一个巨大隐患。人口结构问题使得中国工业化要么滞后,要是走一条依赖中老年劳动力的畸形而充满风险的道路。 4、自主创新是英国工业化的关键。英国人口爆炸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科技和制度创新,并且大多是民间性质,大多是年轻人所为。欧洲工业化的时候,英国人口虽然没有法国多,但是自由劳动力却比法国多,创新人员比法国多。中国现在虽然人口13亿,比美国3亿人要多,但是中国大多是农民,这些人几乎与创新无缘,中国城市人口中大多是低技术层次(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英国普通工人就足以单独创新,但是现在面临的是第四、五次产业革命,对创新人员素质的要求大为提高),真正有条件进行高技术创新的人员远远比美国要少。中国需要做的是,提高全民素质,稳健地调整产业结构(要是产业结构不改变,光是靠大学扩招,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连工作都找不到,更不可能有机会创新了),使更多的人进入能够创新的阶层。要给民间创新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鼓励企业创新。 5、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全球市场还刚刚起步,航海贸易开辟了广大的全球市场,英国当时利用的是境外自然资源而成为世界工厂,当时对英国来说决定经济的是生产供给而不是本国消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资水平增长不快,只是处于李嘉图所说的生存工资水平上,当时英国的投资者主要来自本国,这种低工资模式有利于生产供给能力的提高和本国的积累。现在决定生产的不是供给能力,而是需求的多少,消费市场是关键。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市场,要适当提高工资水平,提高本国的消费水平,充分利用本国的市场。由于消费对经济的影响增加,日本和东南亚的工业化过程中,工资收入增加都比较快。英国工业化虽然以低工资著称,但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增长三倍,英国的人均收入仍然翻了一番多。而中国工业化开始已经20多了,在人口增加非常缓慢的情况下,工资增长却比英国当年还要慢,甚至还达不到生存工资水平,这是很不合理的。中国现在是利用本国资源而成为世界工厂,要是仍然采纳低工资模式,劳动力工资太低,加上对养老的恐惧而增加积蓄,将导致本国消费的微缩,而生产的过剩必然导致产品的廉价外销(等于是消费本国资源,进口国际污染)。国内消费萎缩,将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并且由于中国现在资本来源于全球,劳动力收入低于资本收入,意味着经济利润大量流往境外。停止计划生育,一方面能够改善消费结构,一方面由于缓解养老的恐惧而增加消费信心。

英国主要城市简介

英国 (UK) 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四部分组成。英国的国土总面积约为24.5 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 6100 万。 英格兰(England) 土地总面积:13,041 万平方公里 首都:伦敦 人口:5070 万 苏格兰(Scotland) 土地总面积:7,8772 万平方公里 首都:爱丁堡 人口:510 万 威尔士(Wales) 土地总面积:2,0758 万平方公里 首都:加的夫 人口:298 万 北爱尔兰(North Ireland) 土地总面积:1,416 万平方公里 首都:贝尔法斯特 人口:170 万 伦敦LONDON 总人口:690.5万 学生数量:188,000人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也是国际上主要的大都市之一。在伦敦使用的语言种类之多是世界上其它任何一座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其影响力也早已突破英国的国境而深入欧洲大陆。大伦敦大体呈四个圈层的同心圆式,包括伦敦城、内伦敦(伦敦城外的12个市区)、外伦敦(内伦敦以外的20个市区)。总面积1580平方千米。依据城市特点,大伦敦又可分为伦敦城、西伦敦、东伦敦、南区、港口区和郊区等几部分。伦敦城面积仅为1.6平方千米,是英国历史中心和古王宫所在地,现为金融资本和贸易中心。西伦敦为全市最繁华的商业、文化区、王宫白金汉宫、首相宫邸唐宁街10号、会议大厦、政府机关白厅所在地,东伦敦和南区为工商业区和住宅区。郊区多公寓和别墅,是英国航空工业和汽车制造中心。伦敦是有2000年悠久历史的世界著名城市。其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建筑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白金汉宫始建于16世纪,收藏大量珍贵家具、绘画和工艺品。威斯敏斯特宫庄严典雅,为伦敦最壮丽的哥特式建筑。圣保罗大教堂高110多米,以悠久的历史和壮观的圆形屋顶著名。此外,伦敦塔、伦敦塔桥、大英博物馆、图索德夫人馆、皇家植物园等亦为著名游览地。 伦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几乎占了英国全国的五分之一,换句话说,其与俄罗斯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差无几。伦敦的特别之处在于其超过百分之四十的GDP和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就业机会是以商业和金融服务业为依托的。这两个行业在伦敦的发达程度超过在英国其它任何一个地方。

德国城市化启示思考

德国城市化启示思考 德国是世界上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之一,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在国际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为第三大经济强国和美国之后第二大贸易国。德国城市发展遵循一条规则:既要考虑市场竞争的原则,也要顾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联邦、州和地方乡镇三级共同承担城镇建设发展的任务,其主要特点是:统一筹划,协调发展。通过仔细考察德国城市发展的历史,认真吸取其城市化过程的经验教训,对加快推进我省的城市化进程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德国城市化及城市现代化的特点 城市化的速度快,城市化的水平高。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化的前提和保证。德国实现城市化所用的时间少于法、美等国,与英、法、美相比,德国工业革命起步较晚,城市化启动较迟。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到1910年德国基本实现城市化。法国和美国分别到了1931年和1920年才基本实现城市化。到1996年,德国城市化水平已达94.6%。 德国的中小城市多,分布比较均匀,人口过于集中的大城市少。德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中小城市,小城镇星罗棋布在全德各地,城市化的过程中,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布局较为合理。虽然德国也出现了一些大城市,但是无畸形发展现象。 德国注重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城市的发展与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紧密相联。在德国既没有过度拥挤、高楼林立的市中心,也没有破旧不堪的农村地区。德国的城市布局相对合理,城市化进程中大中小城市并行发展,大城市为龙头,但不显得过分突出,小城镇遍地开花,遍布全国各地。 良好的区域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网络为城市均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在几千人口的小镇,各项市政设施的水平基本一样,几无差异。加之方便的购物餐饮等生活配套条件,接近大自然的生活环境,使小城镇拥有大城市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德国的城市管理水平比较高。规划,特色保护,公交等别具特色。德国在城乡建设上一方面严格管理土地、环境等重要问题,一方面又大量放权给地方,充分发挥地方上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只要在规划法规的框架内,各级政府自己决定建设管理事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德国各地始终注意对历史文化和古老建筑的保护,注重城市特色的营造。同时十分注重城市和城际的公共交通建设。 德国城乡建设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对城市化的重新认识:农民进城只是城市化的一种表象。城市化的实质在于现代化,即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而不仅仅是人口在地域空间单纯的移动问题,也不仅仅是居住区向城市的汇集,更重要的是乡村传统封闭的文化向城市现代化开放文化的转变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城市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方式发展。德国城市化过程既有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也有很多就地转化的城市化过程。由于拥有十分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和便捷的城乡公交系统,许多人居住、生活在小城镇,而工作在其他地方,因而形成“分散化的集中型”的城市布局,大大减少了人口大量转移和高度集聚对中心城市形成的压力。生产方式的变化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目前,居住在小城镇中的居民与大城市的生活无异,同样,生活在小镇上的农民与居民并无二至。一位教授课堂上说:当时他出生的小镇,以前大部分是农民,而现在1000户居民中,只有4户是农民。在施瓦本哈尔县的一个农业合作社中,其农家的生活已与城市居民一样,生产方式也转变为大生产的农业化。 坚持加快经济发展不动摇。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经济不发展,就谈不上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建设起步阶段,应当选择投资少、见效快,当地具有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好的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为城市发展积累资金,然后才

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

文章编号:1007-6190(2004)04-0001-04 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① 吴 兑1,2 (1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广州510080)(2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广州510275) 摘 要 霾与雾的区分是目前一个非常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过去东南沿海各省不成文规定的用相对湿度区分的标准普遍偏低,区分霾和雾,应该根据影响天气系统的变化,结合各种判据来确定。考虑到近几年对气溶胶研究的新成果,大气中0.1μm 以下的水溶性粒子主要是(NH 4)2S O 4等组成的,>1μm 的粒子主要是NaCl 等组成的。这些物质的相变湿度大都在80%左右。建议将相对湿度 <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的天气现象确定为霾,相对湿度>90%时的大气混浊 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确定为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应该是霾。建议尽快制定灰霾指数和预警办法,开展灰霾天气预测预报预警方法的研究和业务平台建设,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使环境气象产品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为政府实行动态调控的环保措施的决策服务。 关键词 霾 雾 特征 灰霾 预警中图分类号:P427.2 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因而在观测实践中,常常会碰到和视程障碍相关联的天气现象定名问题,即当能见度<10km 时,造成视程障碍的天气现象是霾还是轻雾或雾呢?全国没有统一的判别标准,各省的规定也是五花八门(见表1),南方大多是用相对湿度的某一阈值来区分,绝大多数定得相当低。比如,广东省就是由省级地面气象观测审核员口头答复观测员,以相对湿度>70%为雾或轻雾,相对湿度<70%为霾;在湖北,关于雾和霾的区别有不成文的规定,即低能见度情况下,相对湿度≥70%一律记为雾,相对湿度≤60则记为霾,相对湿度在60~70%时可记为雾也可记为霾,可视具体情况而 定,如前期干燥,空气污染逐步加重时可记为霾,又如前期下雨潮湿,天气逐步转好时可记为雾;北京由观测员代代相传的不成文标准是以相对湿度> 70%记为雾或轻雾,相对湿度<70%记为霾;安徽 是全国唯一由省气象局业务处规定,以相对湿度> 70%为雾或轻雾,相对湿度<70%为霾的省份;……,而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由于湿度水平一般比较低,易于区分霾和雾这两种天气现象,故而大多数地方未规定附加的相对湿度标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大气气溶胶的认识逐渐深入,越来越感觉到原来的判断标准缺乏理论依据和观测员实践经验的认同。另外,各省五花八门的标准也为相互比较和分析讨论科学问题设置了障碍,表1 部分地区目前区分霾与雾(轻雾)的相对湿度标准(%)注 地区RH 地区RH 地区RH 广东70江苏60~70北京70 香港85~95安徽70新疆无澳门80浙江60 吉林无湖南65广西无河北无上海60~70海南无辽宁无湖北 60~70 福建 无 江西 无 因而有必要形成一个有一定科学基础,并得到同行 1 2004.4 广东气象 ①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5002,4041800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33029,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4A30401002,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4J1-0021。 注:张建新高工、廉毅研究员、侯尔滨先生、林邝泗莲女士、段英研究员、李玉林研究员、班显秀研究员、葛毅华高工、陈正洪研究员、徐永和高工、董蕙清高工、谈建国高工、黄彦彬高工、张蔷研究员、曾光平研究员、沈树勤研究员、蒋年冲高工、王伟平高工提供各地区霾与雾(轻雾)区别的标准,特此致谢。

雾霾的形成原因以及防控措施研究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雾霾的形成原因与防控措施研究 完成时间 2014月5月24日 课程名称 自然灾害预测、防止与风险评估 专 业 农业推广 年 级 2012级 成 绩 评卷人 姓 名 邬华强 学 号 2012124085

目录 雾霾的形成原因与防控措施研究 (3) 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4) 1、雾霾形成机理与危害 (4) 1.1雾霾是什么? (4) 1.2 雾霾的形成机理 (5) 1.2.1 气溶胶组成及来源 (5) 1.2.2气象条件 (6) 1.3雾霾的危害 (7) 1.3.1人体健康危害 (7) 1.3.2经济损失评估 (7) 3、雾霾监测与防控 (8) 3.1雾霾的监测 (8) 3.1.1 地面监测 (9) 3.1.2激光雷达监测 (9) 3.1.3 卫星遥感监测 (10) 3.2雾霾的控制策略 (10) 3.2.1 技术层面 (10) 3.2.2 政策层面 (11) 3.2.3 民众教育层面 (12) 参考文献: (13)

雾霾的形成原因与防控措施研究 农业推广邬华强 摘要: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在城市群中不断地出现,空气质量的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大量的讨论。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大面积的雾霾事件不仅会导致社会经济的损失,对社会秩序和人体健康也构成了危害,特别是构成雾霾的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本文通过分析雾霾成因、危害以及经济损失评估,从监测、评价、控制等角度阐述我国雾霾防控措施。 关键词: 雾霾成因经济损失防控措施

浅析英国重商主义的兴衰及其影响-西方经济学说史期末论文

浅析英国重商主义的兴衰及其影响 学院: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号:1102013046 姓名:张珂 时间:2013.06

摘要 本文主要概述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论述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分析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衰落及其原因;论述重商主义对英国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重商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对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重商主义的某些正确观点亦不无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国;重商主义;影响

目录 一、引言 (4)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4) 三、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 (4) (一)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 (4) (二)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 (5) 四、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衰落及其原因 (6) (一)重商主义的衰落 (6) (二)英国重商主义衰落的原因 (7) 五、重商主义对英国的影响 (7) 六、结语 (7)

一、引言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经济学说,更是一种政策体系。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货币是唯一的财富,是衡量国家财富和经济发展的标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 重商主义是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遍及西欧各国的主流思潮和基本国策,是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萌芽。但由于各国情况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不同,重商主义在各国的表现和发展特色各异。最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之一的英国,受其国内外一系列条件的影响,从近代初期始逐渐走到西欧各国的前列,重商主义不仅是其奉行的基本国策,更使英国成为重商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代表性的国度。由于英国的重商主义具有典型形态,因此,深入考察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近代英国成功的秘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英国的经验对于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不无借鉴意义。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指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及形成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产生于15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叶开始瓦解。重商主义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把社会经济现象和经验加以描述和总结,目的是为了实用,即使国家求强致富,其研究结果是提出一系列的经验性规律。它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以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向国外,达到贸易的出超。“重商主义”这一名称并不是由重商主义者命名的,而是由其后的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说:“不同时代不同国民的不同富裕程度,曾在政治经济学上引出两个不同的富民主义,其一,可以称为重商主义;其它可以称为重农主义。”“重商”,不但表示与封建社会轻视商业的观念和政策的区别,而且也反映了与以后的重农学派的不同。 三、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 (一)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 西欧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的条件在英国成为重商主义兴盛的催化剂。英国在金雀花王朝国王理查二世(1377~1399)统治时,重商主义的思想虽己见端倪,但重商主义在英国的全面推行是在都铎王朝时期。都铎王朝时期,随着英国民族国家的不断成长,其金融和财政实力却始终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国家的财政问题始终困扰着英国。当时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王室生活费用和战争费用两方面。都铎王室的生活极为奢华。亨利八世时期,王室的开支迅速从一年25000英镑涨到45000英镑。到伊丽莎白当政时,这种奢华之风有增无减。在战争方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