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的券商困境--以销售交易的角度观察

中国的券商困境--以销售交易的角度观察

中国券商的困境——以销售交易的角度观察
来源: 方一方Evan的日志
中国的券商,或者说证券公司,处在一个长期的困境之中:可以提供的差异化服务很少,佣金费率逐年降低,而所谓的创新业务又迟迟不能成为主流。结果,大部分券商的业绩波动性极大,盈利能力提升的空间有限。虽然它们在国外的同行,即全球性投资银行,受到了极大的挫折,但是中国券商仍然没有实力与它们竞争。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券商的业务分为投资银行、销售交易、自营交易和资产管理四个部分。自营交易和资产管理都属于买方业务,在此不予考虑;投资银行和销售交易都是卖方业务,是真正的券商业务。在发达国家,销售交易业务所占的比重是最高的;在中国也是如此。销售交易又可以分为对机构业务和对个人业务(零售业务),中国券商与国外投行最大的区别,就出在对机构的销售交易业务上。

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一部分实业企业,其中最重要的是基金公司。当一个基金或保险公司向某个券商下单,该券商就获得了一笔机构交易业务,从中获得一笔佣金。问题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券商究竟可以提供哪些服务?在发达国家,大致有如下几种:

1. 卖方研究,即提供研究报告、召开电话会议、安排实地考察等待。券商是沟通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重要桥梁,仅仅因为这个愿意,机构投资者也愿意支付高昂的佣金,或“软美元”。全球各大基金公司支付给券商的软美元,其数量级在几百亿美元。

2. 最佳执行服务,即券商交易员根据近期市场走势,判断究竟应该在什么价位以什么方式执行客户的委托。一个基金经理或买方交易员可能下单“以尽可能优惠的价格购买10万股某股票”,而究竟在什么地方买进,则是卖方交易员的职责。卖方可以设计很多精妙的算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单对市场的影响,保证客户的利益。

3. 做市服务,即券商扮演一手买进、一手卖出的角色,维持市场的流动性。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是做市商市场,是由做市商的双边报价驱动的;全球各主要债券市场都是做市商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绝大部分买卖行为,都要通过某个做市商。某种证券的流动性越差,做市商的职能就越重要(注意,在中国股市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上,不存在做市商,也不可能有做市服务;美国纽交所实行的则是一种与做市商有区别的专营商制度)。

4. 大宗交易和投资组合交易,即当客户的交易指令过大或者过于复杂的时候,券商可以通过自己的内部网络、特定程序

和交易机制,尽量吸纳其交易,达到对市场影响最低的效果。在美国,一般而言,有10-20%的股票交易是通过券商自己的交易网络完成的,根本不曾达到交易所,其中很多是大宗交易。

5. 融资融券,在国外这主要是一项面向对冲基金的机构业务。

6. 交易的事后统计、结算等等,这些业务可以由券商完成,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或银行完成。

以上第一项服务的作用是“告诉客户应该如何交易”,第二到第四项服务的作用是“提供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第五项和第六项与交易本身没有直接关系,是间接服务。

那么,中国的券商可以为机构客户提供哪些服务呢?从目前来看,只有第一项。大部分券商都在加强自己的研究所,雇佣优秀的分析师以提供研究报告、预测公司盈利,这是差异化的唯一源泉。虽然目前中国的卖方研究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但每年都在大幅度地进步。

第二项服务事实上不存在,因为券商在交易过程中可以控制的因素很少。中国证监会不允许券商接受全权交易委托,也不允许券商主动寻找交易对手,所有的交易指令都只能输入网络,由中央主机统一执行。中国的基金交易员,往往只是把买卖数量和价格输入交易软件,然后等待交易结果而已。至于算法交易等新鲜的概念,更是尚未存在。

第三项服务也不存在,因为股票市场不存在做市商,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做市商主要是商业银行。想在债券市场上击败强大的商业银行,是不现实的。

第四项服务极其微弱,受到监管极严。中国只有一个官方的大宗股票交易平台,一切交易指令必须发到那个平台上。证监会对大宗交易的数量、价格、买卖者身份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事实上扼杀了大宗交易的活力。在美国,券商可以活跃地为大宗卖单寻找买家,或者自己先买下来然后拆分出售,但在中国是不可能的。投资组合交易也是如此。

第五项服务还不存在,考虑到目前中国缺少真正的对冲基金,即便允许融资融券,一般的基金经理也很难迅速进行融资融券。

第六项业务在中国一般由托管银行完成,券商除了一共一些交易统计和图表分析,似乎无事可做。

我们观察的结果很清楚:在中国,券商能够为基金提供的服务,无非是给它们一个机构交易专用席位,让它们通过自己的交易软件下单,同时提供研究报告和投资会议而已。一个交易指令对市场的影响如何,券商管不了;一个交易指令能否以最有利于客户的方式执行,券商管不了;除了交易所,有没有别的更高效的

执行渠道,券商也管不了。这里的主要原因是监管过严,电子化过强,完全忽视了券商的主动性。

以上现象对市场的影响如何呢?简单地说,减少了显性交易成本,提高了隐性交易成本。根据基金公司的公告,机构股票交易佣金一般只有0.8%-0.85%,远远低于欧洲和美国(0.1-0.3%)。因为券商能够提供的服务很少,基金公司不过是在付给券商成本价外加研究报告的费用而已。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基金交易对市场的冲击极大,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根据《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引用的研究资料,中国股市的市场冲击成本比欧美高3-5倍,整体交易成本高于欧美。

Bloomberg Markets杂志2008年9月的“最佳股票经纪行”评选,证实了在市场大起大落的情况下,券商经纪业务的重要性:券商交易员可以利用自己开发的算法和流动性平台,最大限度地吸收大笔买卖,补充市场的流动性;券商销售人员可以主动联系可能的买家与卖家,在内部平台上撮合交易,达到比交易所自动撮合更好的结果;券商还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持客户的匿名性,使市场不至于因为某些大户的集中抛售传闻而趋于崩溃。

纽交所的专营商起到的作用甚至更大。在道指动辄创下几百点甚至上千点跌幅的时候,专营商们不停地打电话联系潜在的买家,维持市场稳定,使流动性得以有序地进出市场。根据某些学者的估计,如果没有专营商,那么道指在一天之内有可能暴跌3000点,那将肯定意味着全球资本市场的整体崩溃。

遗憾的是,中国券商陷入了一个困境之中:中国股市缺乏很多东西,中国的机构投资者需要很多服务,但是券商无法提供。只有证监会和交易所许可,券商才能展开一些创新业务。按照一位买方分析师的话说,中国的金融创新完全是自上而下的,券商只是传声筒,从一开始就被限定为只提供极少的一般服务。如果没有研究所,那么每个券商之间都没有什么区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