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十五天全文突破申论文章写作完整稿

十五天全文突破申论文章写作完整稿

十五天突破申论文章写作序把握中道——在标准与个性化之间申论文章 (4)

第一阶段分类别找目标

第一天厘清类型——文章的内在紧张

一、在虚与实之间 (6)

1、务虚的文章 (7)

2、务实的文章 (8)

二、在中规中矩与个性鲜明之间 (9)

1、中规中矩的文章 (10)

2、个性鲜明的文章 (11)

三、在全面与“片面”之间 (12)

1、全面的文章 (13)

2、“片面”的文章 (14)

四、在严肃与生动之间 (15)

1、严肃的文章 (16)

2、生动的文章 (18)

五、在批判与颂扬之间 (19)

1、批判的文章 (20)

2、颂扬的文章 (21)

六、内容回顾 (22)

第二天有的放矢——把握阅卷规则

一、形式为王 (23)

二、内容为主 (23)

三、形质彬彬 (24)

四、赋分关键词 (25)

1、观点 (25)

2、论证 (27)

3、结构 (29)

4、语言 (31)

五、扣分关键词 (33)

1、抄材料 (33)

2、模式化 (34)

3、偏题 (34)

4、卷面 (36)

六、内容回顾 (36)

第二阶段打基础把关键

第三天横竖高低——文章角度

一、看故事,选角度 (37)

二、读公文,选角度 (42)

三、看真题,选角度 (46)

四、内容回顾 (57)

第四天画龙点睛——标题的命制

一、彷徨的标题 (58)

1、正与副 (58)

2、大与小 (58)

3、新与旧 (59)

二、依样画葫芦——标题结构 (59)

1、引申式 (59)

2、并列式 (60)

3、点睛式 (61)

4、对比式 (61)

5、批判式 (62)

三、别具一格——个性化标题 (62)

四、就地取材——材料与标题 (63)

五、内容回顾 (75)

第五天开门是否要见山——开篇的手法

一、借鉴思路 (76)

1、排比式 (76)

2、追问式 (78)

3、对比式 (79)

4、点题式 (81)

二、引用材料 (82)

三、内容回顾 (94)

第六天充实饱满——正文内容的扩充

1、正文文风的类型 (95)

2、范文举例 (96)

二、抄材料 (105)

三、自力更生——扩充内容 (116)

1、挖掘问题 (117)

2、拓展对策 (118)

3、阐述理论 (118)

4、引用事例 (118)

四、内容回顾 (119)

第七天言不尽意——结尾的风格

一、理性冷静——鞭策式 (120)

二、积极乐观——展望式 (120)

三、系统全面——总结式 (121)

四、无形无相——个性化结尾 (121)

五、内容回顾 (128)

第三阶段定结构掌全局

第八天直接明了——并列式 (129)

一、对比式并列 (129)

二、递进式并列 (131)

三、综合式并列 (133)

四、真题示例 (135)

五、内容回顾 (145)

第九天错落有致——递进式

一、对比式的递进 (146)

二、直入式的递进 (148)

三、混合式递进 (149)

四、真题示例 (151)

五、内容回顾 (160)

第十天主旨清晰——发散式

一、总分式发散 (161)

二、递进式发散 (163)

四、真题举例 (166)

五、内容回顾 (172)

第十一天鞭辟入里——批判式

一、全面地批判 (173)

二、温和地批判 (176)

三、真题举例 (181)

四、内容回顾 (191)

第十二天大象无形——个性化文章写作

一、范文一 (192)

二、复制文章 (193)

三、范文二 (194)

四、复制文章 (195)

五、真题示例 (196)

六、内容回顾 (204)

第四阶段练真题成风格

第十三天身临其境——真题演练(一) (204)

一、真题演示 (204)

二、全真练习 (215)

第十四天身临其境——真题演练(二) (221)

一、真题演示 (221)

二、全真练习 (230)

第十五天身临其境——真题演练(三) (236)

一、真题示例 (236)

二、全真练习 (244)

序把握中道——在标准与个性化之间申论

文章

申论文章写作命题越来越开放,但是考生写得却依然保守。我曾苦口婆心的让考生在写

文章的时候胆子大一点,写得有个性一点,文章的形式多样化一点。甚至殚精竭虑的亲自动手写了近100篇风格各异的申论文章。意想不到的是,我的做法并没有给这些考生指出一条生路,反而给他们带来焦虑、困惑、痛苦,换来的是一些考生和读者对我的批评、憎恨甚至是谩骂。这些批评中有的说我写的文章看不懂,学不会;有的说我脱离了材料,东拼西凑;有的说我的文章看起来不像申论文章,是自己感受……。能够有人批评实在是对我莫大的关爱,更重要的是这些批评是一种独立、自由精神的象征,如果所有准公务员们都有这样的精神,社会甚幸,国家甚幸。

为了对得起这些批评我必须反省。矫枉过正,我以前写的文章太强调个性和自然,忽略了文章的共性和清晰性,这个是我的问题,在此表示歉意。正所谓过犹不及,把握中道才是写好申论的王道。

第一对中道是在模式化和自然化之间。我以前批评模式化是因为模式化太泛滥,批评它并不等于打倒它、消灭它,而是为了调整和继承它。模式化是有很多优点的:它更加清晰,方便阅卷;它便于复制,可以提高写作效率……。写得自然大方的文章优点也是很明显的:语言流畅、表达多样化、个性突出。但是过于强调自然就会导致清晰性不足,操作困难等问题。大部分申论文章可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在有模式的基础上写得自然大方;

第二对中道是在客观与主观之间。申论文章写作按照道理来说是主观题,要的就是考生的个人发挥。但是这样的发挥是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问题和材料。在写作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难题:到底是自己的发挥多一点呢还是借鉴材料多一点?这两个都是有风险的,自己发挥得多容易离题,材料抄得多容易成为雷同卷。这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题目去调整,有的文章自己发挥得多,有的借鉴材料多。

第三对中道是在官样化与非官样化之间。申论文章写作要写得官样化好像已经成了不言自明的道理,因为写申论为的是考公务员。但是现在很多的申论材料、申论问题都非常的诗化,文学色彩很重,这怎么办呢?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协调,官样化的内容要写,非官样化的内容也要用。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生动性都是文章阅卷的重要参考标准。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呼,要把握中道实在是件困难的事情。确实,如果要做到真正的把握中道,不要说十五天,十五年也不一定能够做到。不过幸运的是,对申论文章写作我们只需要把握中道的形式,而不需要把握中道的实质就可以得一个不错的分数。只要我们用心,十五天是可以有一定的突破的。

学无止境,希望这十五天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祝愿大家在申论写作的学习过程中能力得到提升,知识得到增长,让这一份学习经验伴随我们成长……

张小龙辛卯年七月十五夜客居于北京镶黄旗万树园第一阶段分类别找目标

这个阶段时间为两天,主要任务有两个:

第一,搞清楚什么是申论文章写作,分清申论文章的类型,使申论写作更加有针对性;

第二,了解申论阅卷的规则,使文章写作更加符合阅卷的要求。

这两个问题对于申论写作来说是最基础性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很多考生在申论文章写作的时候不问青红皂白,一上来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乱写一通,希望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能够纠正这样的问题。

第一天厘清类型——文章的内在紧张

申论的命题各异,没有一种文章是包打天下的。申论文章不仅没有统一的写法,更为吊诡的是,很多文章写作的要求是完全相反的,是相互矛盾的。这种矛盾既有内容上的矛盾,也有形式上的矛盾。这种矛盾一方面因为命题形式多变,另一方面是因为事物本身的复杂性,重要的是因为国家的政策走向本身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比如我们以前的政策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现在把公平放在突出位置,以前是又快又好,现在又好又快,以前是计划经济,现在是市场经济……。在现实上来说,我们以前认为计划生育就是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现在很多提出生两个;以前文理分科,后来文理合并,再后来又分科……。世界本身的变化决定了观点需要不停的调整。一些人总想四两拨千斤,而申论写作需要的恰恰是千斤拨四两的精神。

一、在虚与实之间

申论文章有的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有的则并不是要解决某个问题,而是只给解决问题提出一个框架或在原则。前面的一类文章我们可以说是务实,后面一类文章可以叫务虚。务实的文章是我们常见的对策性文章,这种文章提供给我们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文章和文件非常类似,是文件的一种变种。这类文章的模型是政府就某个问题召开专题会议的会议纪要,或者政府下发的关于……意见和通知。这类文章往好里说叫实实在在,简洁明了,有的放矢,往不好说有点僵硬呆板。

务实我们经常听到,务虚则比较少提到。其实虚和实都是很重要的,很多人甚至认为虚比实更重要。1务虚的文章经常见诸党的机关报的社论。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大报纸针对大问题发表的评论往往是虚的。这种文章说得好听一点叫高屋建瓴,能把握方向和全局,有战略高度,说得不好听就是假大空,大而无当,空洞无物。

单纯的要求实写或虚写的文章都很少,大部分的申论文章写作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做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达到虚实的有机结合。传统的申论文章要求写对策的比较多,不过就目前的命题趋势看,很多申论文章都要求写虚一点。因为务实的工作在前面的客观题中有体现,文章务虚可以避免前后题目的重复。

类别题干备注

1、务虚 2011年国家(副省级)四、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

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2010年湖北政法干警:请结合给定资料,以“道德的力量”

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无论是精

神还是道

德都是虚

的。

1荀子中有虚一而静的说法,老子更是提出要“至虚极”,柏拉图甚至认为理念的(虚的)才是真的,才是实在的。

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论证严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40分)

2、务实

2011年广东省:请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仅限所给的材料),

以“加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

文章。(本题50分)

要求: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措施全面、针对性

强、具有可操作性。

2007年国家:请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

(30分)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

流畅。

3.全文不少于800字。

这类文章

就是常说

的策论

文,对策

是这类文

章最重要

的部分。

1、务虚的文章

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光荣使命

——光明日报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也是五四运动92周年纪念日。聆听历史回声,缅怀先贤伟绩,展望祖国未来,广大青年的身上,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在这个不平凡的节日里,全国广大青年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努力弘扬五四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才华。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面对千百年来形成的桎梏,五四新文化运动大刀阔斧,冲决网罗,荡涤了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尤为重要的是,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自觉接受并大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五四运动孕育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五四时期,广大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完整和人民解放,鞠躬尽瘁,义无反顾,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不朽的诗篇。五四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奋发有为的宝贵精神财富。

青年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青年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没有国家的前途就没有青年的前途,而国家的希望也寄托在青年之上。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激发斗志、奋勇向前,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是摆在当代青年面前的时代课题和历史使命。当代青年只有努力继承五四精神的优良传统,自觉把个

人前途融入祖国和民族的发展之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

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他希望,广大青年学子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广大青年应该以此为行动指针,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青年务必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切实肩负起光荣使命,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2、务实的文章

土地保护一定要做到六个坚持2

——人民日报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为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国创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尽管如此,土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要做好土地工作,我们必须做到六个坚持。

——坚持把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正确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统筹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开源与节流并举,保障各业各类用地合理需求。加快建立地质找矿新机制,着力推进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坚持把强化国土资源保护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规划和计划管控,创新完善耕地保护和补偿机制。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加强总量调控、分区管理和准入管理,强化对重要优势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开采管理,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加强海洋资源保护,维护海洋权益。

——坚持把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主攻方向。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增强资源节约观念,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完善节约用地标准,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矿业和循环经济,创新矿产资源节约技术和机制。

——坚持把服务社会维护权益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准则。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化公共服务,促进民生建设,发挥资源在城乡统筹、扶贫开发、社会保障、收入调节、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调节、引导和促进的积极作用。积极参与房地产调控。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好征地补偿安置,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拓宽地质服务领域。

——坚持把强化执法监管和土地督察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保障。不断完善“全国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执法督察、社会监督”的执法监管体系,切实加强执法监察,全面实施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土地和矿产资源管

2标题为编者加,这篇文章直接引用了十二五规划的内容。

理秩序。

——坚持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强大动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国土资源体制机制。改革管理制度,从重计划配置、项目安排向重市场调节、制度设计转变。转变管理职能,从重行政审批、微观管理向重市场监督、宏观管理转变,做好保障和服务。

做好土地保护工作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利益,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实行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坚持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统筹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以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保护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评析:这篇文章同样出自官方报刊,同样是写土地的,相比之下就要实在一些,主要谈了要如何保护、利用土地。很多人都会认为第一篇要不得,只有第二篇文章才符合要求,这是偏见,这两篇文章都可以符合申论考试的要求,不过要看要求是什么。

二、在中规中矩与个性鲜明之间

有的申论文章对写作的形式和内容都规定的非常死,考生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形式写,不能有创新。这种文章就是要写得一板一眼,老老实实的写,不能有考生自己的发挥。这类文章的阅卷形式类似于客观题,严格按照得分点给分。

有的文章正好相反,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千篇一律。个性化的文章要尽量做到发前人所未发,看到别人看不到或者别人不重视的地方。比起中规中矩的文章,个性化的文章写起来要困难得多。

中规中矩的文章在前几年的考试中出现得比较多,就目前的命题形式来看,个性化是趋势,如果所有人都写得中规中矩,人才就很难选拔。不过为了照顾阅卷的标准和效率,申论完全个性化的也不多。大部分的文章还是要在中规中矩的基础上保持一点个性。

类别题干

1、中规中矩

的文章

2010年广东

针对材料中所反应的问题(仅限所给材料),以“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

要求:措施全面,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2、个性鲜明的文章

2009年浙江

从我省实际出发,围绕“给定材料”的主旨,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独到,认识深刻;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充分;

3、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2011年安徽

请根据给定资料10(中美互访部分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评论。要求:观点明确,立意新颖,逻辑严密,分析

评论透彻,语言精炼流畅(45分)

1、中规中矩的文章

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人民日报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强则国家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世纪梦想,完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伟大跨越,取得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突破,教育公平不断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这些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调整教育战略布局,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不断深化教育思想、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和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从立足国内发展需要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考虑,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明确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就要坚定不移地优先发展教育,确保我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

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动员全社会一起努力,共同担当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新教育观、成才观、用人观,支持教育改革创新,形成既生动活泼又规范有序、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我们相信,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更加坚定,教育发展更加充满活力。让我们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创新型国家而不懈奋斗!

2、个性鲜明的文章

教育别丢了民族之魂

人民日报公民论坛:孙敬文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正是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基础教育才有了校舍、器材等办学条件的大幅度改善和师资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应该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还没有哪个时期像今天这样兴旺发达。作为亲历了改革开放后教育变革全过程的一名中学教师,面对在过去简陋平房废墟上拔地而起的教学楼,我既欣慰,却又有一种深深的忧虑。

忧虑来自近年亲见亲历的诸多事实。忧虑来自一个盘桓心中让自己越来越感到痛苦的思考: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究竟要为中华民族、为我们的祖国培养怎样的一代人或几代人?我们拿什么来不断提高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以确保中华民族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光明未来?

如果我们不自我陶醉在学校扩建规模、毕业生数量等一连串数字的光环里,如果我们肯冷静地审视教育为社会输送的人才质量,那么,看看从今日校园走出去的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究竟还有多少是像我们的前辈一样胸怀祖国、志在苍生、不计名利去服务人民大众的?

自己在高三讲台上站了多年,一届届考入大学深造继而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有时回校和我聊起未来,话题已经越来越多地由过去的报效祖国,变为工作单位福利、加班费、住房。

作为教师,我们自己又怎样呢?我无法在良心上为自己开脱。我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习惯于一边课上课下痛斥腐败官员的见利忘义失格失德,一边在假期偷偷摸摸地办班收费捞外快;我们常常感慨今日师生关系淡漠如水,学生不知感恩,自私自利漠视他人和社会,可自己也再没有30年前在星期天骑着自行车,来回跑几十里山路家访贫困生,临走留下10元钱——几乎占当时月工资1/4的慷慨激情。

前人有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一旦自身发生异化,甚至开始在不知不觉间“污染”校园,又如何要求不谙世事的学生去抵制校外花花绿绿的诸多诱惑?如今风行于部分校

园的,再不是“好男儿志在四方”的理想,取而代之的是努力学习考名牌大学热门专业,毕业后有一份条件优越薪酬优厚的工作;是不管老板是谁,有月薪5000元的活儿就绝不跟着月薪只开4000元的主儿去干。

平心而论,讲究实际没有错,人不能不切实际地只活在理想里;考虑报酬看重金钱没有错,在今天,兜里没钱起码生存就有麻烦;多元价值观也没有错,它是对主流价值观的补充。可是,面对社会历史,面对现实生活,总有个判断是非的标准,总不能让金砖与卵石等价。今天,如果有谁在课上课下对学生讲报效祖国、舍生取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之类与中高考关系不大的话题,恐怕不是被人视为另类,就是被人看作不识时务。可是,这些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之所在、魂之所在啊!

翻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绵延几千年,历经坎坷曲折而始终向前发展,靠的就是“仁者爱人”、“舍生而取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靠的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靠的就是这些中华文明中最可宝贵的精神!我还是愿意呼喊出心头的切盼——教育啊,别丢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评析:这篇文章是一篇很有个性的文章,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没有打官腔,没有装模作样。就是这样反而会被很多人认为是不行的,前面一篇文章才能可以用来写申论。而现在的申论命题很多恰恰要求写成后面这篇文章的样子。越来越多的申论题目要求结合自身实际,

要求写得有自己的见地,要求带着自己的感情。如2010年四川省的申论题目:如材料(八)中所言,“郭明义精神正以裂变的速度传播着”、“郭明义精神裂变、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对此你有什么领悟,受到什么启示?请以“——也谈裂变的力量”为副标题,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实际,写一篇800—1000字的议论文。

三、在全面与“片面”之间

在申论写作中,一些文章要求写得全面,这种文章在阅卷的时候和客观题类似,往往都是按信息点给分,考生写得越多越全面得分就越高。还有一类文章则相反,不能写大而全,而要写得少而精,写得太而全的文章往往得分比较低。我们把前面的文章叫做论述全面的文章,后一种则称为论述“片面”的文章。就目前的申论命题来说,广东省的申论文章绝大部分要求写得大而全,北京市社招申论命题的文章则正好相反,要求写得少而精。就目前的命题趋势来说,要求写得小而精的文章在增多,这是命题大趋势,因为大的话题都被考完了,现在命题必须向深方面发展。

类型题干

1、全面的文章

2011年广东省:请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仅限所给的材料),以“加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本题50分)要求: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措施全面、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2、片面的文章

2009年北京:结合给定材料,就你认为减少交通事故的最重要因素为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40分,不少于800字。

2006年北京:假如你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公务员,请就上题中的某一对矛盾,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观点鲜明,分析透彻,论述翔实,对策合理,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

1、全面的文章

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人民日报社论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日前在京召开。这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总结了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实践经验,分析了水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主要任务,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进行全面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更为有力的水利保障。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始终把水利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几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水兴水成就,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主要江河防洪能力显著增强,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节约保护得到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稳步推进,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巨大,战胜了多次特大洪涝干旱灾害,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水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和水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水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影响更加突出,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列世界第125位,全国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而且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年均影响上千万人口。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我国水利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加快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和区域、城市和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要坚持人水和谐,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条件的关系,科学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也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基本需求,决不能为追求一时发展而牺牲子孙后代福祉。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重点领域,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资。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整合工作力量、集中优势资源,突出战略重点、加强薄弱环节,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确保不断取得阶段性突破和进展。当前要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着力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

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是强国富民的重大举措。面对我国特殊的基本水情,要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我们要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2、“片面”的文章

聚焦“水利建设”的重大民生意义

——人民日报:王廷连新世纪以来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29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学习这个新世纪以来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笔者感到,一号文件聚焦农田水利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民生意义。

先说重大的民生意义。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正因为此,一号文件聚焦农田水利建设,其重大的民生意义特别突出。在指导思想中强调“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在目标任务中着眼“于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强调“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在基本原则中坚持民生优先。要求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在政策举措中不仅强调“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显著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供水保障能力,基本解决缺水城镇、人口较集中乡村的供水问题的同时,而且要求“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到2013年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一号文件这些明确而又具体的表述,显示的正是聚焦农田水利建设的重大民生意义。

再说深远的民生意义。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

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如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损失。

不仅如此,去年10月至今,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等粮食主产区发生历史罕见干旱。其中山东一些地方出还现了20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作物受旱面积6039万亩,其中重旱898万亩。汹汹旱情,再次拉响粮食安全的声声警钟,同时也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由于水利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欠账,农业生产面对自然灾害时显得异常脆弱。目前,我国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50%。在这种背景下,一号文件聚焦农田水利建设,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明确了水利的战略定位。不仅第一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全面深刻阐述水利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首次全面部署水利工作,第一次明确政府是水利投资主体,由政府财政的投入带动社会投资,规定“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一硬指标。而且文件中还围绕着大兴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等作出了具体的部署。

有道是,“小水利连着大民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正因为此,一号文件强调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世纪以来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全面贯彻实施和落实,“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的目标任务如期实现,一号文件聚焦农田水利建设的深远民生意义必将在造福子孙后代的长远效应中不断显现。这就好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集中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所存下的“老本”,让我们吃了几十年,为中国农业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一样,一号文件聚焦农田水利建设,也必将指导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打下更加牢固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从而造福子孙后代。

四、在严肃与生动之间

严肃的文章显得很理性、冷静、深刻;生动的文章则显得深情、狂热、有感染力。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文章同时存在于申论命题中。严肃的文章典型代表是公文中的上行文,如2004年国家考试中要求写一份报告,报告是上行文,写给领导看的,用语要规范。生动的文章则对应公文中的下行文或者广行文,如2009年的联考真题中要求写一封给广大网民的公开信,要说服网民就要声情并茂。

类别题干

1、严肃的文

章2004年国家

假设给定资料中有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在你市都存在,你作为市交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请根据给定资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

报告”。

要求:1简要介绍情况,恰当分析原因,提出全面、明确、可行的对策。

2条理清楚,语言畅通。

2、生动的文章

2009年江苏

你读了上面的给定材料,在思想感情上一定有所触动,请以民生与责任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2009年山东

请你根据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感悟,并联系实际,以“真心.真情.真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掌握在900字左右。

1、严肃的文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

半月评论:徐小青实现工业化、推进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在多年

的实践中,我们既有经验,也有教训。由于推进城镇化任务艰巨而复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

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明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促进

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

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解决好他

们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要充分尊重

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切实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权益。城镇化

要同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这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的目标是把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并要做到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这是我们未来五年的任务,也是针对目前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问题而提出的要求。比如说,目前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的统计中,包含了1亿多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但这个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享受到城市户籍所附着的社会福利,还没有真正融入城市,这种现象被描述为“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或“半城镇化”。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如产业支撑、资源环境、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等问题。所以,“十二五”时期推进城镇化建设,要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城镇化观念,少走弯路,逐步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有产业就有就业机会,而相对

充足稳定的就业是城镇化的基础.要让农民家庭进入城市定居,最基本的条件是能够就业、在城镇有基本稳定的收入。这就要避免盲目的城镇化,不能以为圈了地、建了城区就是城镇化了。从根本上讲,城镇化是非农产业集聚和发展的结果,必须有产业、能就业,使进入城镇的农村居民真正转为非农产业劳动者,这样他们才能在城镇长期、稳定地生活下去。

第二,做好城镇建设和发展规划。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将“城乡一体化”的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的统筹,其中首先就是要求做好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推进城镇化必须要考虑到资源、环境、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不能盲目地扩大城镇的建设规模,不能以为大就是好,不能以为大楼高、马路宽就是城镇化,城镇除经济功能外,还要具备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功能。

第三,要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化,必须打破城乡之间二元分割的体制.除了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打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藩篱,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制度,只有这样,城乡间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转移才可能变得自然。

第四,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特别处理好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庭在就业、教育、看病等方面的基本保障问题。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应为他们通过努力逐渐融入城市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或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在现阶段,还不能急于割断农民和农村的联系,首先要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其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不能随便侵犯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必须尊重农民自由选择的权利,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将放弃这些权利作为农民进城的一个条件。

第五,在农村土地问题上,必须认真执行现行法律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土地的政策规定,不能以城镇扩张为由去侵占农民和农村集体土地权利。允许在规定范围内进行试点探索,但是不能违法侵权。应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目标,探索农村非农用地进入建设用地市场的途径与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面,应严格执行政策(国务院2010年47号文),不能擅自扩大试点范围和违反“增减挂钩”具体规定。

第六,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即“三化同步”)的战略和工作要求,既要克服冒进、盲目的城镇化建设,也不能忽视农业和农村的建设,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真正促进“三化同步”发展。

2、生动的文章

“十二五”,我们期望

半月谈半月评论苏北

岁末年初,翻检近日报章,一条消息映入眼帘:2010年12月15日,有“高原孤岛”之称的西藏墨脱公路修通,中国最后一个县城不通公路的历史宣告终结。

这是冬天里飘来的又一缕早春的信息。随着“十二五”的来临,我们的思绪已经登上了世界最快速的高铁,可也不能忽略边疆那更古老的遥远;我们的目光已经聚焦于沿海最壮观的都市,可也不能遗忘乡野那更荒僻的山村;我们的脚步已经追赶着历史更辉煌的前景,可也不能错失当下那更真切的日常。

“十二五”.应该属于每一个百姓。我们都有朴素的梦想,都有坚韧的追求,都有一颗颗星星在生活的天幕上熠熠生辉。

百姓最看重的,是温饱,是富裕。

我们已经步入小康,正在挺进全面小康。贫穷的字眼似乎已定格在昨天。在依然寒冷的后危机时代,世界舆论持续赞颂着也间或嫉妒着中国的发展,西方奢侈品制造商真心欣赏着也更多震惊着中国的暴富,这些从东方汹涌而来的豪客,出手那么宽绰,人人那么年轻。可是,这并不应是中国形象的全部解读。走进散落凋敝的古老村落,走进遥远荒凉的西部边地,走进城市街巷的蔬菜市场,走进车水马龙的立交桥下,我们往往会发现另一个更为真切的社会。

有一则新闻读来令人唏嘘:南京一名大学毕业生工作后,因工资偏低,为攒钱交足房租,他便白天上班,夜晚上街捡拾废品,不料冻晕街头,被城管救起。拎着蛇皮口袋离开前,他嘱咐千万别让家人朋友知道,也不要公开校名,“我丢不起这个人啊!”

有一组数据读来让人清醒:2009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近4000万,农村低保对象有4700多万,城市低保对象为2300多万。还有6000多万失地农民,在紧叩就业的门路,在寻找明天的安宁,还有1.5亿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在呼唤城市公共服务,在期待社会保障权利。贫穷,并未远去。发展,未有穷期。

百姓最期盼的,是权利,是公平。

经历了三十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今天的人们习惯了利益分层,看多了收入分化。同时,社会的权利意识已经普遍觉醒,法治观念正在蓬勃生长。面对不少地方土地的强制流转,住宅的强制拆迁,农民的强行上楼,乡村的强行入城,面对生存发展资源的垄断,社会流动通道的堵塞,还有制度性暴富机制的强化和掠夺性权贵经济的猖獗,人们越来越多地以理性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发展权,去实现参政议政的批评权、监督权。

公民精神的发育,民间组织的建设,网络微博的勃兴,社会民意的凸显,正在给百姓打开崭新的世界,人们更清晰地辨识着自己的未来,更自由地迸发着自己的声音,更真切地把握着自己的力量,更坚定地争取着自己的权益。人们已经意识到,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幸福生活,去改变人生命运,去增进公共利益。

当“十二五”走进视野,百姓真诚地期盼:在中央文件中明确规定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拆强建之后,众多乡村在“撤衬并居”“占补平衡”和“两个置换”中“被上楼”“被城市化”的风潮理当就此平息:在政府新拆迁条例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之后,那些不惜流血自焚也要讨还财产权利宁可牺牲生命也要维护家园的悲剧有望不再上演:在总理“创造条件让人民批

评政府、监督政府”的一再公告中,河南农民王帅举报政府非法用地、甘肃网民王鹏举报他人公考作弊遭警方跨省刑拘的“诽谤罪公诉化”现象应该就此终结……这是社会进步的标识,这是现代文明的警示。

百姓最珍惜的,是体面,是尊严。

我们在报章中看多了那些对于普通百姓“仇富”“仇官”的指责,可否再侧耳听一听那些日渐流行的官场、市场种种“雷人雷语”呢?在既得利益集团的财富攫取中,在社会分化引发的社会排斥中,普通劳动者往往不仅承受着利益的剥夺、权利的侵蚀,还要承受精神的扭曲、人格的歧视。

这尊严,来自于体面的劳动。我们耳闻目睹了智障包身工被困、富士康厂区跳楼、广东本田厂停工等一系列事件,警钟为谁而鸣?

这尊严,来自于权力的谦恭。求解分配不公,整治司法腐败,深化吏治改革,当有更大的力度、更新的进步。那些被暴力拆迁的平民,被城管追逐的小贩,被送进精神病医院的上访者,当有更多的表达渠道、更好的权利救济。

这尊严,来自于福利的保障。这就是: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痛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更小的城乡差别,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幸福指数,为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自由和平等创造适宜环境,提供广阔空间。

这尊严,也来自于内在的坚强。我们当从纠结化、弱势化的社会心态中解放出来,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去建设、创造,以现代的公民姿态,去参与、奋斗。

“十二五”属于每一个百姓,我们有同样火热的希望,也有同样沉重的责任。在新的远行中我期望,未来的五年社会太平,人民幸福。在新的期望中我祝福,打开了幸福之门,遥远的墨脱莲花盛开,墨脱人民的笑容比莲花更加灿烂。

通过以上两篇文章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第一篇文章在形式显得比较中规中矩,老老实实的写对策,第二篇文章则发挥比较多,文风上显得生动形象。这两种文章类型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申论文章要求。

五、在批判与颂扬之间

我们都知道申论文章可以歌功颂德,我也并不反对写祝词式的文章,如果确实有公德也确实应该颂扬。但是并颂扬的文章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既然可以颂扬,也就可以批评。并且有的文章一定要批评的。谈到这个问题不得不说申论文章和杂文的关系。杂文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批判性,具体说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富有斗争性。有人称杂文是匕首、投枪、手术刀、清醒剂,就是指这些而言。

第二,嬉笑怒骂,冷嘲热讽。讽刺是杂文的一种艺术特色,杂文的语言风格风趣,就像漫画离不开想象,杂文离不开风趣和讽刺,否则便没有了“杂文味”。

第三,议论说理形象化。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议论和说理,是杂文区别一般文化议论文和其它体裁作品的一个基本特怔。在杂文里,抽象的道理常蕴含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之中,它往往借助历史典故、寓言故事、文学形象或轶事趣闻等,通过联想、类比等手法与议论挂钩,不但使复杂深刻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理趣和形象的有机结合令文章更加生动感人、耐人寻味。

申论写作能不能写成杂文呢?我们的一些参考资料彻底否定了杂文对申论写作的作用,这是不恰当的。我们的一些申论文章恰恰非常接近杂文的风格:

2008年国家

请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参考给定材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2.对在“人与自然”问题上的某种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3.总字数1000-1200字。

我们可以看到,这篇文章要求“对在“人与自然”问题上的某种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也就是暗示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对一些错误的观点进行批判,这恰恰是杂文的强

项。

由这个题干可以看出申论文章可以写得带有批判色彩。不仅可以批评个人还可以批评一个集体,不仅可以批评民间的还可以批评官方的。我们很多机关报纸的评论文章就在作自我批评。同样要提醒大家注意,不能把申论文章写成一篇纯粹的杂文。杂文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很多外部的批评,恶意的批评,破坏性的批评,甚至是幸灾乐祸的批评。申论文章写作的批评应该是善意的,建设性的,理性的批评。

类别题干

1、批判的文章

2008年国家

请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对在“人与自然”问题上的某种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

2010年4月联考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针对这种观点,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对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阐述。

2、颂扬的文章

2010年四川

如材料(八)中所言,“郭明义精神正以裂变的速度传播着”、“郭明义精神裂变、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对此你有什么领悟,受到什么启示?请以“——也谈裂变的力量”为副标题,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实际,写一篇800—1000字的议论文。

1、批判的文章

朔州途径之失

面对层出不穷的矿难,全国人民都在积极地出谋划策。到底如何才能遏制住矿难?整合重组!这是朔州途径给我们的答案。这个途径以大进小退、优进劣退为原则,让具有技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