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学观察能力培养及评价

生物学观察能力培养及评价

生物学观察能力培养及评价
生物学观察能力培养及评价

生物学观察水平培养及评价

观察是一种有意的知觉,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观察水平是指全面、深入、准确地观察和理解事物的水平,表现在生物学科上就是要

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和本质特征。

一、对观察重要性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水平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

要目标

科学的学习要从观察入手,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门户,学生获得知识的

思维过程是:观察→直觉思维→想象→抽象思维→本质揭示。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水平,他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知识,就更能从观察对象上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观察水平、实验水平、自学水平和思维水平是生物学课程的四项主要

水平目标,而观察水平又是其它诸水平的基础。培养观察水平是中学

生物教学中水平培养的主要内容,应贯穿于整个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始终,尤其是初一阶段。

观察水平的重要性直接体现在生物学课程的编订上。教材是对教学内

容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新编义务教育生物教材在内容和编排上保证

了培养和发展观察水平的需要,突出了观察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1.新教材在减少内容、压缩篇幅的情况下,增加了实验内容。教材安

排学生实验38个、演示实验18个、观察4项,与旧教材相比,平均

每课时增加0.46个实验观察内容。

2.采用先观察后讲解的编排顺序。新教材以实验观察为主线,将学生

实验写入正文中,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要求学生尽量多看实物,关于形态方面的,教材一般写入“看一看,想一想”栏目,关于

生理方面的,教材一般写入“演示实验”栏目。每个栏目提出了具体

的观察要求和思考性问题。

3.图文并茂,插图数量增加、质量提升。凡是配上插图能有助于增强理解的内容,都尽量配有插图,连实验操作过程也图解化。有些插图取代了文字的地位,使得很多知识须通过读图获得。这样,新教材的插图数量大为增加,仅第一册(上)就有300余幅之多。

二、观察水平的培养须建立在对学生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

在教学三角关系中,学生是与教师、教材并列的一个“角”,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平时对初

一、二年级学生的观察分析,我们认为影响他们实行成功的生物学观察的因素主要有:

1.观察目的不明确和兴趣指向偏差。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如果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和通过观察要得到什么,其观察活动就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初中学生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性仍较明显,注意往往与兴趣联系在一起,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如有的学生在观察自制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摆弄镜头和观察游移不定的气泡上,在观察永久装片时也主要是欣赏染色标本的色彩。

2.观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较差。生物学观察是一种精细的观察,如细胞的显微结构甚至亚显微结构、草履虫活体的生理活动,需要观察者要有较好的精确性和敏锐性。而且,有些实验需要观察者的精确和敏锐来补充手段上的不足,如通过移动玻片标本和转动目镜来观察判断杂质是在玻片上还是目镜上或物镜上。而初

一、二年级学生的这种水平普遍较差。

3.双基和观察方法上的障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观察方法是观察水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观察水绵和衣藻,学生必须具备细胞及其结构等相关知识,必须会使用显微镜,必须掌握“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我们曾做过一次统计,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42人有28人未观察到液泡,其中16人是因为没有控制好视野明暗度或

微调不到位,5人属于制片失误,7人则因为未弄清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观察仅停留在知觉水平上,缺乏抽象性、概括性和思考性。观察水

平不是单一的知觉水平,而是一种多因素的智力结构,生物体和生命

现象是复杂的,观察中应调动各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在知觉的基础上

实行分析综合。很多学生常常把观察与思维割裂开来,不善于明辨主

次是非。例如,观察枝条上的叶痕,绝大多数同学仅停留在叶痕呈半

月形及其内有很多微小斑痕这种感性水平,只有极少数同学通过思考

发现这些斑痕呈规律性排列从而推出它们是输导组织的端痕。

三、观察水平的培养——以实验观察为主线组织教学,对学生实行多

方位的训练和培养

《探索生物的奥秘》不但是新教材“绪论”的标题,更是全书乃至每

一堂生物课的指导思想。教师应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实验观察

为中心统领整个生物学教学,将课内观察与课外观察结合起来,努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水平。具体教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提升学生对生物学观察重要性的理解。避免空洞说教,应渗透在具

体教学过程中。一是利用生物学史实行教育,如达尔文、李时珍、童

弟周等成绩显赫的生物学家是如何重视观察的,细胞、光合作用、青

霉素、病毒等生物学发现又是如何通过实验观察产生的;二是利用名

言警句实行教育,如将巴甫洛夫的“观察、观察、再观察”用大幅标

语贴在生物实验室前壁上,将达尔文的“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

没有过人的机智,仅仅在对事物实行仔细观察的水平上,我是超过一

般人之上的”,让学生抄录在生物课本的扉页上,能够起到潜移默化

的作用。

2.以观察为教学先导,并制定具体观察要求,量化观察结果。尽量采

用探索式教学,先观察实物或模型、图解,再实行知识讲解。几乎每

一课甚至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从观察入手,例如《有机物的制造——

光合作用》一课就是从对一个学生实验和两个演示实验的观察开始的,

再如“气孔”这个知识点也是从实验观察和对教材上彩图七及插图L-

34的观察开始的。在观察前教师必须协助学生明确观察要求和观察程序,并将观察内容具体化和题目化。例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实验,教材仅笼统地提“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番茄果肉细胞”的要求,教师必须使之具体化:①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并推测

细胞膜的位置;②观察细胞与细胞间的排列关系、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③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番茄果肉细胞的异同。

3.培养学生随时随地勤观察的习惯。留心处处皆学问,生物学尤为如此。一次动物园参观或一次野外郊游,有的同学会从中学到很多生物

学知识,有的同学则除了高兴了一回再一无所获。那么应如何培养观

察习惯呢?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联系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

以激起学生课后观察的冲动与好奇心;二是直接组织学生实行课外观察,如展开小课题研究、实行现场参观教学;三是利用乡土生物教材,让学生理解和关心本地生物资源及其经济、社会价值。

4.增强观察方法的指导。生物学观察中常用的观察方法有:

(1)顺序观察:观察玻片标本时,应先用肉眼看一下标本的位置、大小、形状和颜色,有了大概印象后再放镜下观察。观察时一般先整体

后局部、先外后里,有的还应按对象本身的发展顺序,如“根尖结构”须按“根尖”到“根毛区”的顺序观察。

(2)对比观察:比较就是在观察中区分客体,确定客体的异同,这是

培养观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的有效方法。如异中求同——通过“草履虫”与“变形虫”形态结构的比较观察找出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同

中求异——观察“叶表皮细胞”时又要能把表皮细胞与保卫细胞以及

保卫细胞、细胞壁本身不同部位的厚度实行比较,发现差别。

(3)表述观察:人的知觉形象通常是用词语表示的,用形象化的语言

来表述观察对象,能够使学生在观察中更好地对现象实行分析概括。

一方面,教师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指导学生观察,另一方面,学生又应

用清晰的语言来表述出自己的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4)摹像指示观察:对复杂的观察对象和水平较差的学生,能够扩大

需要观察的特征,用模型、挂图等摹像来协助他们观察,以更好地辨

别细微特征和复杂的结构。例如观察“草履虫内部结构”时,能够用

模型或挂图作参照。这是因为初中生观察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较差,需

要直观表象的支持。

四、生物学观察水平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行诊断、激

励和调节

当前还没有人对观察水平评价问题作专门研究。我们觉得,能够从以

下两方面对学生的观察水平实行考察:一.观察目的是否明确及观察

的方法步骤是否准确;二.通过观察结果表现出来的观察的心理品质。观察的心理品质应包括观察的全面性、深刻性、敏锐性、精确性和持

久性。全面性要求对事物整体与各部分相互关系及事物过程多因素全

面观察;深刻性要求对事物的本质和隐蔽现象实行选择性观察;敏锐

性是指对事物过程同时发生的多因子和稍纵即逝现象的迅速敏捷的观察;精确性就是要尽量减少观察的误差;持久性则指对持续较长时间

事物过程的连续观察。这五项心理品质是对生物学观察水平的全面要求,但具体到某一项具体的观察内容,则应突出其中一至两项品质特性。例如,对生态系统的观察主要强调观察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对动

物生活习性的观察则强调观察的持久性和敏锐性。当然,对观察心理

品质只能通过其心理过程的外部表现即观察结果来考察。所以,对生

物学观察水平的评价,我们能够结合具体的观察内容按前述两个方面

设制相对应的作业题,然后加以量化。不过,在评价方法上如何更好

地将观察结果与观察过程结合起来,排除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

因素对评价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生物学观察水平培养及评价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实用文档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命题点一教育的词源 什么是教育?从词源上讲,在汉语中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孟子。《孟子》中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按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西语中教育一词的本意是对人实行引导。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些定义都是基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哲学观提出来的。无论是西方的解释还是中国的解释,都把教育看作是对人的引导活动。《孟子.尽心上》 命题点二教育的定义 在教育学里,教育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 狭义教育的特点: 第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 第三,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是中介。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 实用文档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者之间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和受二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存在于同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或矛盾。在教的活动一教育实践活动中,构成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二者又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受教育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的客体;中,即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他们有共同的活动目的,他们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即教育内容。全面发展。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7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 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 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 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⑶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生物学评价报告

生物学评价报告--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无菌) 一、产品与人体的接触描述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口罩本体的主要原材料为纺粘无纺布(聚丙烯(PP))、熔喷布(聚丙烯(PP))、静电滤棉(聚丙烯(PP))材料制造,耳带(松紧带)主要为涤纶材料制造。 根据GB/T 按人体接触性质分类为表面接触器械,仅与皮肤表面接触的器械;按接触时间分类为短期接触(24h以内)。 二、化学评价和物理评价 医用纺织材料,即以纺织材料为基础,依托现代加工成形技术,应用于医疗、卫生及保健领域,为人类肌体提供保护、修复作用。按照纤维、织物成分可分为:天然纤维(棉、毛、丝和麻类)材料和化学纤维(聚酯、聚酰胺、聚丙烯类合成纤维)材料。从功能上又可以分为可吸收降解材料和不可吸收降解材料。 纺粘无纺布是在聚合物已被挤出、拉伸而形成连续长丝后,长丝铺设成网,纤网再经过自身粘合、热粘合、化学粘合或机械加固方法,使纤网变成无纺布。高强度、耐高温性能好(可在150℃环境中长期使用)、耐老化、抗紫外线、延伸率高、稳定性和透气性好、耐腐蚀、隔音、防蛀、无毒。 纺粘无纺布的轧点是菱形的。 本产品使用的熔喷布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纤维直径可以达到微米,这些具有独特的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增加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从而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是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常见的过滤材料。 静电滤棉:采用静电吸附原理的滤棉,相比较传统的机械过滤,静电滤棉过滤效率更高,可以更好的吸附超显微粉尘,还具有更好的阻力,令呼吸更顺畅,容尘率也更高。

本产品的耳带主要为涤纶,涤纶也称尼龙,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聚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M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涤纶具有强韧度高、弹性好、热塑性好、耐磨性好、耐光性好、耐腐蚀性等性能。 上述材料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导致的纤维的直径不同,纤维越细,其形成的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效果就越好,同时所形成的平均纤网孔径也越小,对颗粒物等起到较好的截留和阻滞作用,临床应用时可实现对病原体微生物、颗粒物形成较高的过滤效率以达到防护作用。若材料不合格,可能导致使用者吸入病原微生物和/或颗粒,导致防护作用失败,因此口罩的有效过滤功能是其重要的物理指标。目前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对病原体微生物、颗粒物的要求应符合YY /T 0969-2013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要求,其中细菌过滤效率应≥95%。 临床上对上述材料和已获准上市的医用防护口罩的过滤效率均有相应的研究资料,通过资料可发现材料对颗粒的过滤效率能达30%以上(文献【1】-【4】),已获准上市的医用防护口罩大部分可满足细菌过滤效率应≥95%,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30%(文献【5】-【6】) 三、生产工艺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本次申报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主要生产工艺为口罩本体加工(纺粘无纺布(外层))、熔喷布(第二层)、纺粘无纺布(最内层)),三层材料卷筒依次固定好在放料架上,并挂好张紧带,使无纺布卷筒在一定张紧度下运行转动,三层材料进行热压焊接成型,此工序未引入任何其他添加剂或助剂等物质,耳挂焊接以及包装封口过程,也未引入其他添加剂或助剂等物质。因此仅对口罩罩体材料及耳挂材料进行性能及毒理学评价,可以代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成品的生物学评价。 本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

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一、考查题型、分值及内容 从近2年的初中体育真题中可以发现,一是体育笔试的总分值为150分,其中客观题约占47%,主观题约占53%(见上表),可见,在整份试卷中客观题和主观题都约占据一半的分值。二是从近些年的真题考查内容发现,每年的知识点考查顺序都是有章可循的。 选择题 第1-18题主要考查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保健学的知识点 第19题考查了中外体育发展史(这一题难度较大,对知识面掌握要求较广) 第20题考查了学校体育学的知识点 第21-22题考查了体育心理学 第23-25题考查了体育教学的方法和理论 第26-31题分别从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田径、武术等项目进行考查 第32-35题考查了体育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内容。 简答题 第36题考查了运动人体科学和保健学等内容 第37-38题考查点不固定 案例分析题 第39-40题分别都是给出教学中的案例,提出2-3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案例和对体育教学的理解程度来进行回答。 教学设计题需要考生会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体育教学。 【教师资格证笔试】 【初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 考点1:田径类 1)田径运动的定义、内容及分类。

2)田径场地器材的基本知识。考生须知径赛的场地基本知识,重点识记分道宽、分道线、丈量的方法、第1、2、3、4的直曲段分界线等;田赛场地,掌握跳高、跳远、铅球的场地标准以及标准重量等考点。 3)跑、跳、投的技术原理、动作要领及教与学策略。识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项目的动作要点以及教学组织,如立定跳远、蹲距式跳远、跳高、双手头后掷实心球、快速跑等。 4)田径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并能结合实际组织、编排校田径运动会。竞赛组织及编排工作,该考点经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应掌握竞赛规程的内容、学校田径运动会的组织机构及分工、田径运动会秩序册的编排(重点)以及秩序册包含的内容等。裁判工作,该考点常以客观题的形式来呈现,由于田径裁判内容较多,这里就不在一一赘述,但从历年的真题中发现,考查的内容以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的常见比赛项目为主,另外,提醒考生注意的是,一定要去关注一下最新的田径裁判规则,如多哈室内世锦赛开始,国际田联将全面实行竞赛项目中的“零抢跑”规定。 1.跑步属于一种周期性运动项目,每一周期单腿的动作顺序是()(20XX 年上半年) A.后蹬——前摆——折叠——扒地 B.后蹬——折叠——扒地——前摆 C.后蹬——前摆——扒地——折叠 D.后蹬——折叠——前摆——扒地 【教师资格证笔试】 【初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 考点2:篮球类 1)篮球的基本知识及国内外发展史。 2)掌握常见篮球基本技术的动作要领,如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投篮以及运球等。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 一、目的与范围 为使GB/T 16886-ISO 10993系列标准能够正确而有效地实施,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为医疗器械评价者提供了生物学评价指南,为医疗器械的审查提供了生物安全性审查指南。 注:本指南不涉及微生物污染、灭菌(如“无菌”、“细菌内毒素”)、除菌和动物源性医疗器械的病毒去除与控制等方面的生物安全性。 二、术语 (一)医疗器械:同《医疗器械管理管理条例》。 (二)制造者:医疗器械制造者或商标持有人/单位。 (三)评价者:医疗器械制造者或受其委托的专家。 注:医疗器械制造者对生物安全性评价负责。 (四)审查者:对医疗器械管理负有职责的行政管理部门或受其委托负责医疗器械审查的机构。 三、医疗器械/材料首次生物安全性评价 (一)评价依据 GB/T 16886-ISO 1099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 (二)评价者 应当经过培训并在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方面具有长期实践经验。

(三)评价要求 1.出于保护人类的目的,需要进行生物学评价的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特别是必要的动物试验)未开展之前不得进入临床试验。 2.对医疗器械开展生物学评价时,应当按照GB/T 16886.1-ISO 10993.1给出的评价流程图开展。 3.评价者在进行生物学评价过程中应当注重运用已有信息(包括材料、文献资料、体外和体内试验数据、临床经验),不应当局限在生物学试验上。 4.当生物学评价确定需要进行生物学试验时,应当委托有相应生物学试验资质的检验机构来进行。 5.在进行生物学试验时,应当: (1)在进行动物试验前,先进行体外试验; (2)按要求充分并合理地利用试验动物资源,优化试验方案,降低试验成本。 6.应当按GB/T 16886-ISO 10993系列标准对报告的要求,出具《生物学试验报告》。 注:生物学试验报告可不与型式检验报告一起出具。 7.《生物学评价报告》可以考虑(但不限于)包括以下方面: (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策略和所含程序; (2)医疗器械所用材料选择的描述; (3)材料表征 -医疗器械材料的定性与定量的说明或分析 -医疗器械材料与市售产品的等同性比较 (4)选择或放弃生物学试验的理由和论证;

如何提高自身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单独进行剖析、分辨、观察和研究的一种能力。 分析能力包括将问题系统地组织起来,对事物的各个方面和不同特征进行系统地比较,认识到事物或问题在出现或发生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在面临多项选择的情况下,通过理性分析来判断每项选择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可能性以决定取舍和执行的次序,以及对前因后果进行线性分析的能力等。 分析能力较强的人,往往学术有专攻,技能有专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有着独到的成就和见解,并进入常人所难以达到的境界。 同时,分析能力的高低还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体现。分析能力是先天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训练。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事情、一些难题,分析能力较差的人,往往思来想后不得其解,以至束手无策;反之,分析能力强的人,往往能自如地应对一切难题。 一般情况下,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经过理性思维的梳理后,会变得简单化、规律化,从而轻松、顺畅地被解答出来,这就是分析能力的魅力。 分析能力的提高是靠多种因素主导的,个人归类为,1.知识储备,2.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3.平时的交流讨论,4.对当下信息的敏感性,你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吧: 1.知识储备,对任何问题的见解,都必须源于你了解它,具有相关方面的最基本知识储备,比如你想提高市场分析,首先你的懂点公司管理,战略设计,行业背景,市场竞争状况,该市场的发展状况是成长期还是成熟期等等,对此经济分析也是,微观宏观经济学你的懂吧,这样你至少能看懂国家的经济政策等 2.分析方法,比如正反分析,统计分析,利用成熟的理论模型分析问题,比如当前经济危机,各国都采取哪些刺激经济的方法,其实说白了就是凯恩斯主义的积极财政政策,但是各国根据自身的差异性所指定的政策又有哪些不同等等,当然深入层面的分析是很复杂的,一般是经济学家思考的问题 3.交流讨论,其实个人感觉和那些比自己牛逼的人有见地的人,经常辩论交流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可以更多的扩开你的视野,吸收更多的从不同角度思考问的方法,这样你思考问题的逻辑角度也会更合理吧 4.对当下信息的吸收,这点多看报纸和一些名人的博客吧,经济问题你可以阅读华尔街日报等等

生物学评价试验要求样板2017

公司名称 样品名称 生物学评价试验要求 1. 要求 1.1 细胞毒性:细胞毒性反应应不大于X级。 1.2 皮内反应:试验样品与溶剂对照平均记分之差应不大于X。 1.3 皮肤刺激:试验样品的原发性刺激指数应小于X。 1.4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样品应无迟发型超敏反应。 1.5 热原:在试验条件下,3只家兔体温升高均应低于0.6℃,并且3只家兔体温升高总和应低于1.3℃,无热原反应。 1.6 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 1.6.1 血栓形成:样品与对照比,无统计学差异或优于对照,如有差异,样品与对照的百分比在85%-115%之间。 1.6.2 凝血:样品与对照比,无统计学差异或优于对照,如有差异,样品与对照的百分比在85%-115%之间。 1.6.3 血小板:样品与对照比,无统计学差异或优于对照,如有差异,样品与对照的百分比在85%-115%之间。 1.6.4 血液学:样品与对照比,无统计学差异或优于对照,如有差异,样品与对照的百分比在85%-115%之间。 1.6.5 补体系统:样品与对照比,无统计学差异或优于对照,如有差异,样品与对照的百分比在85%-115%之间。 1.6.6 溶血:试验样品的溶血率应小于5%。 1.7 急性全身毒性:在试验观察周期内,试验样品应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 1.8植入试验:植入后试验样品组和对照材料组的局部生物学反应相比较,应无显著性差异。 1.9亚急/亚慢/慢性毒性试验:试验样品应无亚急/亚慢/慢性毒性反应,且试验样品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应无显著性差异。 1.10 眼刺激:试验样品应不引起眼刺激反应。 1.11 口腔刺激:试验样品的刺激指数应不大于X。 1.12 阴道刺激:试验样品的刺激指数应不大于X。 1.13 阴茎刺激:试验样品的刺激指数应不大于X。

最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一、简答题:(3X10)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6.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 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9.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0.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 11.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12.简述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改变 13.简述新课改结构的主要内容 1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5.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6.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7.建构主义学习观 1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9.说服教育法的含义和要求 20.简述美育的任务 2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2.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3.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4.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 25.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26.简述教学课程的基本规律 27.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28.教学实施的环节 29.简述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30.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历年来考察过的简答题: 【2014年下半年】: 1.简述皮亚杰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3.简述教学研究中文检索的基本要求 【2014年上半年】 1.简述我国教肓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2013年上半年】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教育报告的-般结构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2013年下半年】 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3.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2X20) (一)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 1..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 2..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 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 1.新课改内容 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高中生物复习:实验技能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017·全国Ⅰ,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①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②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③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④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⑤) 审题关键 信息①:病毒营寄生生活,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核酸是DNA或RNA,只含有二者中的一种,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如下: 核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DNA 脱氧核糖A、G、C、T RNA 核糖A、G、C、U 信息②:强调了碱基,二者碱基的区别:DNA特有T,RNA特有U. 信息③: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是指用放射性的同位素替代某化合物中的特殊元素,来追踪该化合物的运行和变化过程的方法.回忆相关内容: 研究内容标记方法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胰腺细胞中 光合作用中氧气中的氧的来源用18O分别标记光合作用的原料H2O和CO2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元素的转移过程用14C标记光合作用的原料CO2 T2噬菌体遗传物质的探究分别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信息④:联想T2噬菌体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和病毒的寄生特点,标记病毒需要先用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培养基培养宿主细胞,再让病毒去侵染标记的细胞,子代病毒就会被标记. 信息⑤:甲、乙两组要形成对比,结合①②③④可判断出应分别用放射性的同位素标记DNA成分中的T和RNA成分中的U. 参考答案 (1)实验思路: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

应用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初探 诸城市科信小学五年级数学组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活动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谈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分析问题能力的基本要求 数学问题是指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景状态,数学问题分析就是学生在新的情景状态下,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经验去认识问题中的种种联系和关系,采用新的策略和方法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思维过程。那么小学数学分析问题能力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即教学中分析问题能力要达到什么水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让学生掌握信息选择策略,使他们能从纷繁复杂的问题信息中区分出重要信息和细枝末节的信息。 (二)让学生获得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策略,使他们能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合理组织,在条件信息和目标信息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实现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三)让学生掌握类比与联想的策略,使他们在面临新问题时,能把当前问题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用原有知识经验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 (四)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策略,使他们能用线段图、示意图、情景图或实物操作去分析数量关系,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形象

化。 二、教学中如何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基于小学数学分析问题能力的基本要求,实际教学中可采取如下四个层次进行培养。 (一)准确感知信息 数学问题是由条件信息、目标信息和运算信息构成的。对面临的问题要成功地分析,其首要前提就是准确感知问题所提供的条件信息和目标信息。这些信息多是由数学的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语言组成的,每种语言都有其精确的含义,学生应准确感知,不能含糊不清。具体而言教学中面对一个数学问题,首先引导学生感知问题通过文字描述、画面或其他形式所提供的信息,了解问题给定了哪些已知条件和有用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明确问题中有哪些可供利用的有用信息,然后进一步了解问题所提供的目标信息,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快速将条件信息和目标信息从问题情境中分离出来,从而明确问题的初始状态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使学生养成全面准确提取问题的条件信息和目标信息的审题习惯。 (二)建立问题表象 准确感知问题中的各种信息后,就要引导学生对这些信息的相互关系作尽可能深入了解,从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头脑里建立起问题的表象,形成一个比较准确、清楚的感性认识。如五年级下册有这样一个问题:把一张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纸没有剩余,至少可以裁多少个?由于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重点分析

了解分析总体考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学科目二也就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总体考情。整个考试总分150分;时间为120分钟;题量为26道题:其中20道单选每道2分,3道简答每个10分,2道材料分析每道20分,1道教学设计题40分。总体来说,题量并不大,对于120分钟而言,时间是非常充足的。 展开章节重点复习 第一章教育基础(这一章在历年考试中,150分中占到45分左右,占到了30%的比重所以要全题型备考,所谓全题型也就是单选简答材料各种题型。) 第一节历年没考过,所以大家只需要做到答题了解即可;第二节历年只考过一道,2014年下考过校长负责制。因此这一节以选择题备考就可以;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考过单选和材料,但是今年再出材料题的概率不大,因此还是以单选题备考;第四节教育研究方法:主要以单选题备考。主要放在具体的方法上。比较方法的不同,这里大家只需抓住每个方法的关键词,考试时能根据关键词选择出来就可以; 第五节教育学基础知识:内容比较多,考试喜欢考,做单选题和简答题备考,还有些高频的考点,教育学的发展中有些主要的人物,历年考过的人物可以放在次重点的地位进行复习。(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还没考过需要大家重点关注);教育与社会部分中教育与文化已经考过,这些可以简单看一下,了解即可。第六节心理学:历年顶多两道单选,考过一次简答题,所以以单选题备考。其中注意、感知觉比较重要,需要大家重点关注,能理解即可。第七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要,考过单选、简答、材料分析,所以这一节还是要以全题型备考。其中课程类型是重点,课程流派历年还没考过,但是还是要重点讲解。关于新课改理念、目标都是考单选题,所以简单看看。而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经常会结合材料来考,或出简答题,所以这些就需要大家重点去看。 第二章学生指导主要以单选、简答备考。这一章在考试中平均占19分,占12%的比例。 第一节主要以单选题备考,重点是要掌握个体身心发展规律,能题解每个规律的意思及带给教学的启示。第二节以单选简答备考:重点是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单选题,皮亚杰虽然考过,但是他还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人物,还是要重点掌握。第三节:历年

(完整word版)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 假单胞菌普遍存在,而在潮湿环境尤甚。铜绿假单胞菌是存在于人类中最常见的一种假单胞菌,它偶尔可在腋下和肛门生殖道周围的正常皮肤,但除非给服抗生素,在粪中甚为罕见。该菌通常伴随毒力较强的细菌存在于病灶中,但偶尔也可单独引起暴露于外部的组织感染.假单胞菌感染通常发生于医院内。洗涤槽,防腐溶液和贮尿容器中常可发现这种细菌。通过医护人员可将病菌传给病人,特别在灼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重要的医院内病原菌。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很多感染发生在衰弱或免疫受损的住院病人,它是重症监护室感染的第二位最常见的病原菌,是换气机相关性肺炎的常见原因。除医院内获得感染外,HIV感染者很容易在社区获得该菌的感染,而且一旦被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可出现晚期HIV感染的体征。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发生于很多解剖部位,包括皮肤,皮下组织,骨,耳,眼,尿路和心脏瓣膜。感染部位与细菌的入口及病人的易感性有关。烧伤时,焦痂下区域可成为大量细菌侵犯的场所,进而成为引起菌血症的病灶,而菌血症常是烧伤的致死性并发症。 本菌所致感染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部位。在住院病人中,若口咽部有绿脓杆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共同繁殖,则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间歇性正压呼吸可引起肺部感染。囊性纤维病的后期铜绿假单胞菌性支气管炎常见,分离得到的菌株有粘液状菌落的形态学特征。烧伤伴有恶性肿瘤的病人常见在其血液中分离出该菌株,临床表现为革兰氏阴性败血症,有时出现坏疽性深部脓疱,其特征为直径约1cm的紫黑色病变,中央区溃疡,四周为红斑。这种病变最常见于腋下和肛门生殖器部位。该菌还是 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特别常见于有过泌尿科操作的病人,尿路梗阻的病人或接受广谱抗生素的病人。 热带气候条件下常见的外耳炎流脓是耳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糖尿病患者可发生更为严重的恶性外耳炎,表现为严重耳痛常伴有单侧颅神经麻痹,需要肠外给药治疗。绿脓杆菌眼部感染一般表现为角膜溃疡,最多见于外伤之后,但有些病人也可因角膜接触镜片或镜片液体污染而感染。引流的窦道,特别在足部外伤或深部穿刺伤后,可发现该菌菌。引流物常有汗味和果味.这种穿刺伤有很多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性蜂窝织炎和骨髓炎,为此除抗生素外,还要早期外科扩创。 罕见情况下该菌可引起心内膜炎,通常发生于心脏直视手术所装的人工瓣膜或静脉吸毒者的自然瓣膜上。右侧心内膜炎用内科治疗,但为根治累及二尖瓣,主动脉瓣或人工瓣膜的感染,通常必须将感染的瓣膜切除。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假单胞菌属,是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菌,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菌体的一端有一根鞭毛,在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菌运动活泼。本菌生长温度范围25~42℃,最适生长温度为35℃,特别是该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的特点可用以鉴别。需氧生长,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生存并能产生水溶性的色素。在血平板上会溶血。 该菌含有O抗原(菌体抗原)以及H抗原(鞭毛抗原)。O抗原包含两种成分:一种是其外膜蛋白,为保护性抗原;另一种是脂多糖,有特异性。O抗原可用以分型。 细菌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 1.标本采集采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各种标本,包括血液、尿液、痰标本、脓汁、穿刺液等。还包括来自医院环境中的各种标本如水、空气、物体表面采样等。 2.染色镜检为革兰阴性菌,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菌体的一端有一根鞭毛。 3.分离培养对有正常菌群存在的临床标本或采自环境中的标本应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如MAC;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01教育基础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学教育 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 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二、小学教育的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规范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责任制原则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数理统计方法 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包括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学校主要职能部门: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年级组 四、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 墨翟: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 苏格拉底: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 柏拉图:《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出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代表作《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_解答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路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中学教育 ASIA -PACIFIC DEUCATION 亚太教育 75 解答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路 文/张锋 摘要:生物实验设计题作为一种考查学生能力的综合性题型而言,不仅能体现试题的开放性这一特点,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都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测试题,因此也就常常成为高考中对人才选拔的一种常用题型,由于这一题型的灵活度较高,因而考生在这一类型的测试题中丢分较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设计思路把握不好。 关键词:实验设计题;生物;思路;学生中图分类号:G 6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75-01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不仅要能够具有对常见实验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还要具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这里我仅对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设计思路进行一个抛砖引玉的说明。 一、对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需要做到精准地把握 在生物实验设计题中,确立好一个精准的实验目的乃是整个实验能否收到事半功倍的关键所在,因此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前首先要弄清实验的目的,以及该题需要对什么样的生物事进行验证或探究。也就是说,实验目的设置一般可以按照需要验证什么?证明什么?探究(或探索)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样的步骤去展开。当然有些实验目的则需对上述问题进行提炼和整理。 生物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对相关实验原理的精准把握,这就需要对实验中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的知识、仪器的使用方法,特别是生物学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这乃是完成实验设计题目的关键所在。 二、正确地理解设计要求 对某一个结论要进行证实,虽然可通过多种多样的实验来加以证明,但我们所需要使用的设计方案,则只能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来加以确定,所以在实验目的确定之后,接下来至为关键的就在于要细心地去弄清题目的设计要求。否则不管实验设计得如何完美,但若不符合题意,就只能是事倍功半,而且还会造成得分率不高的现象。 三、找准实验变量,确定观察指标 实验变量,亦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给定的因素或条件。实验变量一般隐含于实验目的中,如“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低温、适温、高温”就是实验变量。 观察指标是能够说明实验变量作用效果的一种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观察指标的确定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如要证明光合作用产生O2,就需找到一种检测O2的方法。要证明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就得找到能体现代谢强度变化的方法,而要证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个体发育的作用.则需找到能体现发育速度的材料进行观察等等。实验方法的策划是整个实验设计的核心,而实验变量、观察指标的准确确定则是实验设计的关键所在。 四、正确安排、书写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的安排直接体现了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而很多学生因对此规律没有掌握而失分较多,对照实验的实验步骤书写一般程序如下: 1.等量分组编号:在这一步骤中,一般都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器材和材料。选材应遵循条件相同的原则,也就是说要体现等量原则,如:年龄相同、体重相近的同一特种。这样的实验可以简分为两组,比如实验组和对照组;也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分为若干组,但不管如何分组,都必须对每组进行明确的标记,标记的符号可以使用1、2、3、或一、二、三、当然也可以用甲、乙、丙或A 、B 、C 等符号进行标,其目的只要能让分组的标示让人一目了然既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实验便于观察、统计、比较和叙述。 2.单一变量处理:根据实验的要求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加单一变量。除实验变量外,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饲养等条 件也要相同,即控制无关变量(符合等量原则),书写为“其他条 件适宜且相同” 。3.观察记录结果:若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培养实验,因实验结果不会立即呈现,所以应书写为“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对 比,记录结果” 。实验步骤的书写一般分为三步,若题目要求两步或四步,则需进行相应的合并或拆分,但这三步的内容不能有遗漏。 五、实验结果、结论的合理预测及分析 实验结果是实验所得到的直观现象,有些可用肉眼观察,有些不能用肉眼直接进行观察的则需加入指示剂,借助颜色变化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观察。当然也可以借助于某些现代化的仪器来进行辅助观察。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实验对象在颜色、气味、形态、生理等方面呈现出其特殊性,因对其进行详实的叙述,以便形成实验结论。当然叙述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采用的方法有文字描述法、表格展示法、坐标曲线标示法和实物形态呈现法等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其基本的要求是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一定要精准, 如对测交结果预测,除了“全黑 ”“有黑有白”外还有“全白”;加碘后 ,“不变蓝”不等于“无色”或“无颜色变化”;另外,“不变”也不能说成“无现象” 。实验结论虽说是根据实验结果而做出的一种推论,但实验结论往往就是一个正确的实验设计应该达到的实验目的,换句话说,即得出的实验结论就是实验目的。我们还要注意的一点在于,这样提出的实验结论其目是为“验证”服务还是为“探究”服务的,要不然就很难达到我们实验设计题的根本要求。 如果是验证型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都可以对试题中需要验证什么?证明什么?的实验目得出一致的结果,才能说这样的实验是成功的。再联系实验的目的得出结论。我们得出的结论应当是合理的、科学的、肯定的。当然有不少的结论并不会很平铺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还需要在实验要验证的内容中,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去仔细的寻找。不管怎么样,此一般只会有一个结果和相应的结论,而且结论与实验目的是相互对应的。 若是探究实验,应该先预测可能的结论,再由结论反推其应该对应的结果,这样不至于漏掉某种可能的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的预测一般有三种可能,变量对结果有影响(分为促进作用、抑制作用)和无影响,再由预测的结论反推其对应的实验结果。 (作者单位:贵州省天柱民族中学)参考文献:[1]王海洲,侯福林.浅谈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J ].2007年01期. [2]徐安国,陈延松.高中生物实验题设计及其解析[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郭建超.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之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J ].2008年12期. [4]张冬生.浅谈生物实验设计[J ].2009年01期. DOI:10.16550/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15106508.html,ki.2095-9214.2016.13.069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报告》的出具与审查要点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报告》的出具与审查要点 一、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策略和所含程序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程序应当按GB/T 16886.1-ISO 10993.1给出的评价流程图开展。由于医疗器械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各医疗器械在按流程图进行生物学评价时,实际产品在流程图中所走的路线是不一致的,应当对所走的路线予以详细说明。 二、医疗器械所用材料的描述 三、材料表征 (一)医疗器械材料的定性与定量的说明或分析 审查者了解医疗器械材料的成分信息,是审查决策的前提。制造者有义务对医疗器械所选材料的配方和/或来源给予详细的说明。至少从以下一个方面获取材料的信息: 1.公认的材料化学名称; 2.材料理化特性信息; 3.从材料的供应方获取材料的成分信息; 4.从医疗器械的加工方获取加工助剂的成分信息; 5.化学分析; 6.有关标准。 注:采用经过主管部门认可、并有标准可依的材料,比未得到认可的材料更具有生物安全性保证。 (二)医疗器械/材料与市售产品的等同性比较 与上市产品进行等同性比较的目的,是期望证明该产品与上市产品具有相同的生物安全性,从而为确定该产品的生物学评价和/或试验是否可以减化或免除。 产品的等同性比较主要分为两方面的比较。首先是比较材料和产品的用途是否等同,由于医疗器械的材料与用途对其生物安全性起

决定性作用,如果能够证明注册产品材料和用途与上市产品具有等同性,就表明注册产品具有最基本的生物安全保证。但这还不足以证明注册产品与上市产品具有完全的等同性,还应当证明两者的生产过程(加工过程、灭菌过程、包装等)是否相同,因为生产过程也可能会引入新的有害物质(灭菌剂、加工助剂、脱模剂等残留物)。 与同类产品、材料、生产过程进行等同性比较,不是单指比较两个材料是否完全等同,而应当从毒理学等同性进行比较。与同类产品材料比较的原则是,所选用的材料和生产过程引入物质的毒理学或生物安全性不低于同类临床可接受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注册医疗器械和/或材料与已上市医疗器械和/或材料是否具有等同性,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ISO 10993-18给出的以下示例都能表明生物学等同性:1.拟用材料的成分和可溶出物与临床已确立材料等同; 2.拟用材料与现行标准规定材料的一致性及拟用材料符合现行标准中规定的用途、接触时间和程度; 3.拟用材料具有比其拟用接触方式更高接触程度的临床应用史; 4.拟用材料的可溶出物限量不超过GB/T 16886.17-ISO 10993.17规定的允许极限; 5.拟用材料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或残留物比其拟取代的临床已确立材料更具毒理学安全性(假定接触相似); 6.拟用材料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或残留物与其拟取代的临床已确立材料具有相同的毒理学安全性(假定接触相似); 7.拟用材料与临床已确立材料的可溶出物成分种类和数量不变,唯一区别是前者中的添加剂、污染物或残留物已经去除或比后者有所减少; 8.拟用材料与临床已确立材料的可溶出物相对量没有增加, 唯一区别是前者使用了比后者更能降低可溶出物水平的加工条件。 注:与自家生产的上市产品进行比较,往往比与他家生产上市产品进行比较更现实、更具可操作性。 四、选择或放弃生物学试验的理由和论证 评价可包括有关经验研究和实际试验。如果设计中医疗器械的材料在具体应用中具有可论证的使用史,采用这样的评价,其结果可能不必再进行试验。 由于医疗器械的多样性, 对任何一种医疗器械而言,GB/T16886.1-ISO 10993.1表1和表2中推荐的试验并非都是必须的或可行的,应当根据医疗器械的具体情况考虑应做的试验,表中未提到的其他试验也可能是必须做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