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选修《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文论文题目:中国未来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姓名:张慧

学院:外语学院

学号:

指导老师:

中国未来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用旺盛的出口需求来补充不足以支撑快速增长的内需,我国外贸出口的大幅度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这一战略暴露了自身的弊端。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必须要进行思路的转变,实施内外兼顾的竞争性协调战略,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更好地发展。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和破坏,国际经济萎缩低迷,国内出口加工产业发展受阻,都促使人们反思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一直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

一、出口导向战略的内在紧张

出口导向战略本身无论从指导理论上还是具体实施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病。出口导向战略的基本理论前提有两个:一是运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立足并谋求发展,二是运用自身的要素优势,扩大产品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然而,在当今社会这两个理论前提都暴露出了其内在的缺陷。

第一,出口导向战略的指导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对实施的前提条件有苛刻的要求。它要求世界产品市场必须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不能有政府的干预和介入,另外还要求没有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创新。很显然这些苛刻的理论前提使其脱离了当今的贸易现实,对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是一种束缚和制约。此外,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增长也对该理论提出了挑战。它用国际贸易的事实告诉人们即便没有比较优势所限定的那些贸易条件,国际间的贸易依然能够得以进行。同时,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和报酬递增基础上的新贸易理论的出现也从理论角度对其提出了挑战。由此可见,出口导向战略的指导理论受到了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挑战和压力。

第二,出口导向战略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基础上的比较利益贸易理论。该理论强调一国发展对外贸易应该充分发

挥本国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优势,同时避免运用生产成本较高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劣势。这样在国际分工中每个国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在总福利不变的情况下获得较大的利益。不过这样的利益仅仅是静态的利益,是单个国家固化本国优势产业取得的结果。从长远来看,会导致国内产业结构呆板僵化,不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调整,不能取得动态的贸易利益。

第三,出口导向贸易发展战略必须以贸易自由化为前提,并以国际市场的大量需求为必备条件。这种严格的前提和条件本身就决定了这一贸易战略的局限性。首先,实施这一战略决定了一国对于某些国家甚至整个国际社会的依赖。当国际经济平稳、有序发展时,该国就能够从该战略的实施中获益从而带动经济的整体发展,但是一旦国际社会发生经济波动,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势必受到很大影响。其次,出口导向战略过分强调出口,这种出口在给进口国带来方便和利益的同时,也给其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国内,与国内相关产业形成了强势的竞争,甚至将国内产业排挤出市场。最后,出口导向战略不可在诸多大国和世界大范围内长期实施。这种战略过多地依赖国际社会的需求,只有在国际社会经济形势较好时,部分国家推行这一战略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二、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现实

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这决定了我国的比较优势是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我国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当中的出口也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入21世纪,我国的出口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渐上升,但是仍然未能改变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局面。

1.劳动密集型经济的国内现实与弊端

首先,中国存在着“廉价劳动力优势”的误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关于这种发展的基础与原因,不少学者归为中国劳动力廉价导致的比较优势。2002年美国劳动统计局出版了Banister撰写的一份评论,指出2002年中国总体制造业的平均每小时工资只有0.57美元,仅相当于同年美国、日本和欧洲的3%,相当于新兴工业经济体的10%,或墨西哥和巴西工人的25%。该评论的结论是,“中国显然享有工资水平显着低于全球其它国家的优势”。这一廉价劳动力优势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连续十年GDP增长在10%以上,为什么中国那么多年一直贸易顺差,为什么中国的出口连年高速增加。但是这仅仅是这些现象的表面原因,深入研究不难发现:与欧美相比,中国在实际的产品出口中的确存在着劳动力廉价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仅仅是要素优势而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也不能构成中国经济发展和外贸增长的基础,它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我们解释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现象的一个因子。

即便我国30年来经济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但是,近几年来这种优势在逐步弱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我国原有的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逐步减弱甚至不复存在。

其次,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日本、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然而这种借鉴却有着许多的误区。日、韩在积极推行出口导向战略时,非常注重挖掘自身的潜力,不断发挥自己国家的主观能动性以加强自身的建设,对于外国在境内的投资采取了谨慎的态度,而中国在推

行这一战略时对外资的依赖过高,忽略了自身建设。另外,为了更好地吸引外资,中国采取了以市场换资金、技术的做法,外商就地设厂、就地销售,虽然在较长的时间内中国对进口保持了很高名义上的关税,但外商通过投资打开和占领了中国的市场;而日本、韩国在积极促进出口的同时,十分注意保护国内市场,想方设法将别国商品拒之国门之外,以防止对本国工业产生竞争威胁。这也就要求我们更多地立足于本国实际,把目光适当地投放到国内,在不断完善国内产业结构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做好出口工作。

最后,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的资源、环境压力。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而出口导向战略指引下我国加T制造业大多是高耗能、高污染、严重依赖原材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如此一来,我国出口量越大、对资源的消耗越多、对环境的破坏也就越严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就会更加剧烈。可悲的是,中国付出如此代价生产出的低成本产品,为国际社会提供便利的同时却招来阵阵谩骂,他们指责中国倾销、中国补贴、中国的出口严重损害了其国内工业的生存和发展。

2.劳动密集型经济的国际压力

首先,国际社会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日渐萎缩。金融危机导致国际经济形势的衰退,对外贸易量大幅下降,其中影响最为显着的是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正是典型的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产业。因此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影响最大。此外,劳动密集型产品可替代性强以及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类似,使得我国此类产业出口的竞争力减弱。

其次,非关税措施创新发展。现阶段的国际贸易中,传统的贸易保护措

施,如关税与常规非关税措施,已经不是国与国之间贸易的最主要障碍,我们国家也已经形成了一套应对这些措施的举措。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大,对产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提高,这些因素促使非关税措施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劳工标准等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障碍。这些新的非关税措施具有自身的巧妙性和隐蔽性,从保护技术上看又有一定的歧视性。这样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外在的压力迫使下就不得不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最后,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自由贸易往往仅仅停留在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阶段,国际社会的经济波动一般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这次金融危机也不例外,危机爆发后,各国为了刺激本国经济的恢复,避免更大程度地受到影响,纷纷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尽管G20金融峰会上各国都承诺反对贸易保护,避免出现新的贸易壁垒,但是20国之中的大多数国家没有履行相应的承诺,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措施。

世贸组织发布的关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形势的调查结果显示,自金融危机以来已经有23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85项贸易保护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提高进口关税、禁止进口或者限制进口数量、限定进口商品人关的口岸、提高进口商品标准、扩大出口补贴范围、采取救济保障措施等。由此可见,种种贸易保护和限制措施,已经在国际范围内重新盛行起来,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开始重新建构,自由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三、实施新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本身的弊病、国际严峻的经济形势以及国内来自各方面的

经济压力,都要求我们改变一贯坚持的对外贸易战略,实施新的贸易发展战略。笔者认为中国现阶段应该实行内外兼顾的竞争性协调战略。

1.出口导向和挖掘国内市场齐头并进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内市场狭小,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借助于出口导向战略,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中国存在着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国内需求潜力,中国内需不足的问题依然是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拉动内需:

首先,增加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直接决定内需水平,居民的消费欲望不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收入水平较低、可支配的资金较少。要想增加居民的收入,必须使政府财政收人的增加幅度与居民收入的增长相一致,二者同进同退。必须使企业利润的增长与企业职工收入的增加同步进行,不可过度向企业倾斜。必须解决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垄断行业收入畸高的问题。只有把国民收入分配合理了,才能使本来属于广大人民所有的财富和资源归人民支配,才能让普通百姓可以有钱去消费。

其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的内需不足,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居民不消费而是不敢消费。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中国社会保障虽然进行了10余年的大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打破旧的福利制度的同时,却并没有建立好新的社会保障体系。H’因此在目前状况下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要完善农民和城市中低收入水平居民的社会保障。切实改变公务员、事业单位高养老金、企业职工低养老金、农民无养老金的局面。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商业

保险的作用,使其规范合理地用于居民的社会保障。

再次,建立拉动内需政策的配套设施。自金融危机以来,各地政府响应国家拉动内需的号召相应地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家电下乡、汽车购置税减半等等。这些举措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健全;要么是出台的方案没有具体明确的实施细则;要么是制定了苛刻的标准让很多居民望而却步;要么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本来良好的决策运行到县乡一级时却发生了一些改变。因此,仅仅制定拉动内需的政策还不够,还必须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以确保政策真正地为人民谋利益。最后,逐步改变居民的消费观念。受几千年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居民养成了高储蓄的习惯。有些对未来经济状况预期较好的居民也习惯于储蓄,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消费心理所致。改变这种观念,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在做好其他几项措施的同时,对其不断渗透式教育,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2.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有着自身的弊病和局限性。我国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外贸结构、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就必须突破比较优势的局限与束缚,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过渡。我国追求和发挥竞争优势,并不是对比较优势的否定和排斥。而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逐步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更高层次的优势,更能够体现我国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20世纪末2l世纪初,我国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过渡在学术界引起

了热烈的讨论。当前,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我国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那些发挥了国内产业的比较优势,同时又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基于比较优势所建立的产业是我国在资源禀赋、生产成本方面有优势的产业。这所谓的优势仅仅是同国内其他产业相比较而言的,在国际上未必有相应的竞争优势。在这样的过程中,必须逐步削减和淘汰一些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对这些产业来说是一个极度痛苦的过程,但也是真正地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进而形成产业优势的必然过程。由产业结构优化而带来的竞争优势,必须是全局性的、整体性的,而我国目前产业分布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东西部产业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在制定竞争优势策略时,要兼顾西部地区,以其自身的比较优势为基础,构建一批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另外,要合理引导外资流向,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倾斜等把外资吸引到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中来。

其次,逐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战略和名牌战略。自主创新是实施竞争优势战略的核心,而我国目前的创新能力、自主研发能力还不够,拥有的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比较少,引进外资与自主创新相脱节。因此,要想使我国的产业在国际上有竞争优势,必须加大投入和自主研发的力度,不断提高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最终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充分发挥其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品牌意识。成功的品牌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大批量形成自己的品牌,需要大量的资金与较长时间,目

前中国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真正适合中国的策略是积极引进国际上一流的人才和技术,走自主创新与利用外资相结合的道路。例如,中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国际上的知名品牌合作,“掌控一个现有的成功国外品牌,实际掌控国外的消费者,进而掌控国外市场。这要比自已创建一个品牌快得多、方便得多、简单得多,同时意义也大得多。”此外,还可以依靠国内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大力扶持那些本身具有潜力的企业,勇于让这些企业接受国际市场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

最后,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在推行我国的竞争优势战略时。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如下:第一,政府应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需要我国政府立足于国内现实,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竭力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培育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最终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对于那些刚刚起步又很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政府应该起到大力扶持和积极保护的作用。扶持可以通过资金、技术以及优惠的政策,而保护则可以充分利用非关税贸易措施。其核心宗旨就是给那些产业以发展和进步的机会。第三,政府应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我国的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都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又不是个人的力量能够解决的。因此,要大力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培养中国的高新技术人才做准备。

3.发展对外贸易时协调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国在扩大出口时不仅要注重本国利益,还要考虑到中国的出口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使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其他国家外贸的发展协调起来。伴随

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中国的贸易战略中也应越来越注重国际社会之间的协作。世界经济危机突如其来,这场危机是近80年来第一个全球“同步”的危机,任何国家都没有独立应对的能力。现在需要的是各国果断且协调一致的合作与努力。因此,现在国际贸易中强调的不仅仅是竞争,更有合作与协调。而中国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大国,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我国的协调战略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最重要是实现我国的外贸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直以来我国的外贸增长依赖的是资源的高消耗与环境的高污染所带来的粗放型增长。现在我国要转变这种传统的做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样“不仅有助于中国提高对外贸易效益,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是负责任的贸易大国对世界的贡献,即不以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的可持续性发展联系起来。”只有采用集约型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才能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

其次,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由于现实经济效益和短期救市计划的需要,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又有所抬头。这对于应对金融危机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中国在应对危机中表现出了大国风范,没有以邻为壑、滥用贸易保护主义,而是在自身经济也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应积极遵守WTO的有关规定,采取积极措施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抵制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恰当巧妙地运用谈判、协商等方式解决国际贸易争端,降低国际贸易保护给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进而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尽自己的

一份力。

最后,推进出口贸易市场的多元化。我国坚持对外贸易的协调战略不仅对发达国家如此,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样。这方面是中国这些年外贸战略中欠缺的一点,也是应该积极扭转的一点。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过多依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没有充分重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中国只有发展全方位的对外贸易关系,积极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协调多个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利益,中国的发展才能更进一步地为世界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其仁.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北京论坛2009主旨报告[EB/OL].

[2] (德)格罗·詹纳.资本主义的未来——一种经济制度的胜利还是失败?[M].宋玮,黄婧,张丽娟。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8—10.

[3] 殷越男.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思考[J].国际商务研究,2009(5):16—22.

[4] 卢有红,彭迪云.中国拉动内需的关键难点与破解思路[J].现代经济探讨,2009(7): 34—38.

[5] 林毅夫.全球危机应治本[J].财经,2009(10):23—26.

[6] 陈继勇,胡渊.中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贸易战略[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634—638.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doc5)(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X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X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X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X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X的X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 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行的国际贸易是否自由无关。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是自由还是保护其关键取决于一些贸易大国的国际贸易行为。历史已经证明,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只有当他们的经济竞争力足以称雄世界以后,才会愿意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同时大力鼓吹自由贸易的论调。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不同,21世纪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路途并不会非常平坦,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交织在一起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汇报的题目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全球经济步入调整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总体判断,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按照中央总体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努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判断分析 本轮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属于系统性危机,具有明显长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虽已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主要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内生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尤其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构失衡、债务危机、财政赤字等问题频出。主要发达国家非但没有认真反思其政策失误,反而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导致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合作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牢固,复苏进程仍面临多重矛盾,致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增强。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09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欧盟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金砖五国”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趋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短期内仍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表一 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份额比例表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 贸易投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1985-2005年间,国际贸易出口额从2万亿美元激增到10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使全球的贸易投资受到重创,国际贸易急剧萎缩,跨国资本流动骤减。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12.2%,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23%,从2008年的15.8万亿美元降至12.2万亿美元。另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报告,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锐减39%,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降至1.04万亿美元。2010 年虽然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将从2010年的12.5%降至7%。在过去的10年里,

中国对外贸易习题参考答案 (2)

中国对外贸易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贸易顺差是否越多越好?贸易顺差对贸易有什么影响? 不是越多越好, 影响:1、外汇储备增加,2、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3.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4.拉动经济增长,外在风险同时增大,5.贸易摩擦加剧。总之,贸易顺差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缓解产能过剩问题、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经济增长的外在风险,导致贸易摩擦加剧 2,中国的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原因: 1、从贸易方式上看,集中在加工贸易, 2、从地区结构看,贸易顺差集中在美欧国家 3、从贸易主体看,非国有经济成为推动贸易顺差激增的主要力量 4、从商品结构上看,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上5,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要素禀赋6、国内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7、大量外资企业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安排生产解决办法: 减少顺差关键在改变“三低”现状:即改变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资源价格低的现状。其他措施:(1)要大力发展国内消费市场,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刺激内需,改善国内消费不振的局面。 (2)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通过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的产品目录,对“两高一资”等产品的加工贸易进行政策调整。 (3)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必要调整,由“招商引资”转为“选商择资”、“养商育资”等。 (4)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合理引导升值预期。 (5)在调整出口结构和扩大进口方面做一些具体工作,特别是要促使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放松高精技术及其产品对我国的出口限制,使进出口结构更趋优化,缓解顺差上升过快的压力。 讨论: 你认为广西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如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对广西的贸易结构有什么影响? 核心要点:1,广西处于贸易顺差,初期初级产品占主导位置,但是目前正逐步向工业制成品转变。 2,影响:优化产业结构、改进北部湾经济区各个国家的贸易关系、扩大广西加工贸易的发展,增加就业、优化出口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等等。 3,加工贸易在中国的状况?加工贸易的作用? 状况:略 作用: 1.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2.成为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渠道 3.优化出口结构 4.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5.扩大了劳动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

走向21世纪的国际贸易发展与中国对外贸易

走向21世纪的国际贸易发展与中国对外贸易(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薛荣久)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一靠我国国内的改革;二靠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保持中国对外 贸易高速、持续、稳定的发展。 本文在研究90年代下半期国际贸易重大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 对策。 90年代中后期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世界经济停滞局面已告结束,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将加快 80年代后半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3%;进入90年代呈现负增长,1992年后转为正增长,但低于2%。国际贸易的增长率也随之下降,80年代后半期为5.8%,进入90年代降到3.5~4%之间。(见下表) 1985—1993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商品出口量年均增长率(%) 年均 (1985—90)199119921993世界商品出口5.83.54.54.0 世界国内生产总值3.0-0.51.01.5资料来源:关贸总协定:《1994年国际贸易趋势与统计》,第2页。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1994年后世界经济出现较快的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5年4月6日发表的世界经济情况报告,1994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上升到3.7%,并预测1995年为3.8%,1996年为4.1%。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国际贸易年增长率1994年已上升到9%,其中,工业化国家出口增长率为7.9%,发展中国家相应为10.5%。据测,1995年二者出口增长率分别为8.0%和9.3%。据世界银行1995年4月18日发表的《1995年全球经济前景及发展中国家》报告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将稳定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可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国际贸易可望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 二、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加强,竞争向经济纵深展开。90年代以来,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入,科技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和开放政策盛行,使得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世界金融市场连成一片,全球和各国对外贸易系数不断提高,世界性经济传递相互加速、相互依靠加强。但由于各国经济制度的差异,经济部门和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发展,再加上冷战结束和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范围加宽,竞争手段日益多样 化、科技化。 (一)封闭式竞争减少,开放式竞争增多。占世界贸易90%以上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将在新的多边贸易体制基础上展开竞争。 (二)竞争范围从货物贸易延伸到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和知识产权的领域。随着农产品协议的执行与纺织品贸易的“回归”,农业部门和纺织业中的自由竞争加剧。 (三)非价格和集约式竞争成为主要竞争方式。通过计算机连网、贸易单证标准化的“无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摘要]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介绍了中国从汉朝至明清时期不同朝代对外贸易的情况,以及当时统治阶级采取的措施,阐明了对外贸易在我国古代经济中的作用。并根据古代我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及效果对现代贸易提出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丝绸之路;海上贸易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包括中央及内地人民与沿边各族统治者和人民的互市,以及同境外各国的贸易往来。春秋战国以来,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在各诸侯国之间以及与边远地区各民族之间不断地进行商品贸易往来,有的商品还辗转销往境外各国。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两汉时期——对外贸易的开端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严格地说应该是从西汉武帝时开始的。西汉时期,中国对外联系分为两路,一路是从陆路通西域,被称为“丝绸之路”;另一路是从南海通往沿海地区,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两条“丝绸之路”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西汉与西域中亚各国的贸易往来。 出于政治的需要,汉朝廷在同西域和中亚各国的贸易中,采取优惠的政策,如在与匈奴互市中不浅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准输出的铁器和铜钱,都允许与西域和中亚各国的贸易中输出,且无数量上的限制;对来汉朝进行贸易的使臣和商贾,由专司外事的机关大鸿胪负责接待。正是由于给予外商这样优厚的礼遇,所以东汉时,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日;商朝贩客,日频于塞下”。贸易往来相当频繁。这也为汉以后各王朝与各民族及境外各国的友好往来奠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汉朝廷对东亚邻近各国(如朝鲜、日本)开展了对外贸易,他们获得了中国的丝织品、漆器、铁器以及先进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在南亚,海上交通与贸易关系也得到初步发展。汉武帝时,中国商船曾开往马来半岛、缅甸西部沿海和印度南部东海岸。 二、隋唐时期——对外贸易的兴旺发达 唐朝建立以后,随着封建政治经济趋于鼎盛,对外贸易也日益兴旺发达,并纳入正轨。据史书记载:当时有七条道路通往国内外贸易市场。但由于陆路常为少数民族阻断,贸易须经多次转手,再加上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航海、造船技术发达,于是对外贸易逐渐转为以海路为主。 唐政府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对外贸易管理工作:互市监,掌管陆路贸易;市船司,由中央委派专职官员负责掌管水路贸易。唐政府在边境地区设有许多固定的贸易场所,以使边境地区各民族之间与邻近国家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私人出入边境参与贸易活动,须得到政府准许,发给证明方准出入。 出于国防及经济效益的考虑,唐朝对于陆上贸易限制相当严格,如兵器不得私有且不得私自渡关。法律只许在官府监督下进行互市,即在边境定点设置若干互市监,使中外商人在其监控下进行以物易物的互市。相反,唐朝对海路贸易颇为鼓励、开放,允许外商来华自由贸易,世代定居中国从事海运贸易,同时还在通商城市划定地区,供外商居住、营业。唐太宗贞观十七年颁布诏令,对外国商船贩至中国的龙香、沉香、丁香、白豆寇四种货物由政府抽取10%的实物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 随着唐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侨居中国的外国商人和他们的家眷不断增加。在京城以及各市舶口岸,都居住着许多外国商人和他们的眷属,尤以广州、泉州两个口岸最多。唐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在外商居住的地区,设立蕃场,由唐政府指定专人管理。唐代广州“蕃场”最盛的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 全球贸易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国市场的相互依赖也不断加深,贸易规则日益趋同。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规模得以快速扩张,使得全球贸易呈现出了以下的变化: 1.1贸易结构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导致国际贸易结构也随之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物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比重持续下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二是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成为跨国投资的主流。 1.2投资与贸易互动性增强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紧紧联系在一起,两者的互动性显著增强。近年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张,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等新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公司内贸易是跨国公司各个分支机构间的贸易。随着跨国公司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公司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业内贸易是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贸易。目前产业内贸易已经占世界货物贸易的60%以上。各国不再追求产品的所有生产环节,而是选择本国最具优势的环节,以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收益。

1.3贸易自由化成为主流,贸易保护出现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相互交织和斗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而贸易自由化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当今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 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些国家和产业由于各种原因在国 际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希望依靠贸易保护来维护其原有利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贸易保护主义还会有市场。由于传统的关税等保护手段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削弱,目前的保护手段更加隐蔽,滥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制定歧视性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最为典型的表现。这几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国家采取歧视性的保护措施。 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前景

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领域、对外放进一步扩大,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到位,加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如能源短缺、利用率不高、对外贸易的摩擦,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种种挑战。但是,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较快增长平台,但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一、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货物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上升。贸易主要对象和贸易差额对象变化不大,但对日本却从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中国贸易的十大对象顺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盛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中,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能否顺利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入乡贫富差距。农业谈判能够有效地纠正国际农产品市场及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的扭曲现象,有力地推动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欧美农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从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和农产品品质来看。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将由以前高补贴下的价格转向以品质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然而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却因其成本和管理流通费用的增加而上涨。从总体上讲,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和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使粮价也随之快速增长。据匡算,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水平已经高于国际平均价格的二至七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另外,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部分是质量低劣、档次偏低、高附加值少的初级品,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价格优势,而其价格优势又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上,面对发达国家优质廉价的农产品,中国的优势农产品如果不及时增加科技含量,迟早将被国际市场所淘汰。 目前,美国和欧盟对削减工业产品关税均表示支持。建议提出削减发展中成员七大领域的主要出口产品关税,其中包括目前关税普遍较高的服装、鞋、纺织品,皮革制品等,对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中国来说还是有利的。但对于贸易方面的摩擦仍需通过谈判,协商。工业产品关税委员会希望这些要点的提出可以进一步促进各成员对此展开具有建设意义的讨论以使市场准入委员会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谈判模式上取得一致。同时,还希望在讨论上述内容时,各成员能够遵守世贸组织协议并从维护基于市场开放的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出发发表各自的观点。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贸易增长点。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大量机电产品的进口加快了中国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出口的商品主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 事业单位考试中,文史常识的考察一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时政热点紧密相连,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稳定上升,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贸易偏差。回顾历史,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我们本期将会以历史时期为线索,梳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开始时期。这段时期内,由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加之与西域的交通的沟通,中国与西亚和欧洲国家的贸易开始发展,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更是将中国的产品运到了西亚大秦等地,为了方便对外贸易的管理,国家还设立了大鸿胪进行管理。 唐宋时期是对外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唐代的长安更是当时亚洲的经济中心,世界各地商人往来,唐宋政府更是设置了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这段时期内中国主要对外贸易的国家是朝鲜、日本、天竺波斯等国家。 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和红海沿岸,沿途所经之地都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明朝的海上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建立了朝贡贸易。但明朝中后期由于国力衰微,倭寇不断骚扰,明朝政府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到清朝时期,延续了明朝类似的做法,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只留了广东十三行来进行贸易,并且严格把控对外贸易,至此古代对外贸易进入了萧条时期。 【小试牛刀】在宋代,为了繁荣同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贸易,设立的专门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理藩院 B.市舶司 C.宣政院 D.门下省

【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政府机构。A选项理藩院是清朝为统治少数民族,解决西藏等少数民族的管理问题设立的最高权力机构;B选项市舶司是唐宋时期,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置专门负责对外贸易的机构;C选项宣政院是元朝政府为了管理佛教和西藏地区事务设立的机构;D选项门下省是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分,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本题涉及对外贸易,B选项符合。故答案为B。

(发展战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国对外贸易 发展战略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且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壹、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和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壹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能够带来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壹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能够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和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和国际竞争和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壹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和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壹)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壹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壹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和国际贸易发展。WTO是壹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对外贸易立法和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范的范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仍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和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且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壹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

最新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摘要: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一、中国对外贸易特点 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提升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三)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贸易比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长,占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带动出口增长主要因素。 (四)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五)我国的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我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并积极的推进区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六)虽然外资企业仍然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但随着民营经济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力量,他们在对外贸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七)出口加工区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了推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国家加强了对出口加工区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促进了出口加工区的健康发展。国的外贸出口的增长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

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范的范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 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 世纪国际 1987年 。1995 出口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废弃物处理的成本逐步提高,会利用贸易形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996年发现多起工业垃圾运到我国的事件。另外,我国环保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服务范围、服务质量、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装备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缺少市场竞争机制,法规管理不健全,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出口实施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数量型模式。外贸适应超前增长与国民经济的约束条件之间的矛盾,发展速度与效益的矛盾,外贸宏观效益与企业微观效益的矛盾,出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 (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6 倍,进口额从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

三、2019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三、2019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2019年以来,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支撑条件愈加成熟,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但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挑战更多。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减弱、全球市场需求趋于回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加剧了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从国内看,外贸发展面临传统优势减弱、竞争新优势尚未确立等困难。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今年中国外贸实现稳中提质的发展目标还需克服更大困难、付出更多努力。 (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伴随较多风险因素 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趋缓。2019年,受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全球金融波动加大、英国“硬脱欧”、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经济体增速逼近触顶,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国际贸易、投资形势趋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纷纷下调了2019年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下调至3.3%,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并预计全球70%的经济体将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世界贸易组织最新一期《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将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由此前的3.7%大幅下调至2.6%,为近三年来的最低值。在国际贸易形势趋紧的背景下,国际市场需求整体疲弱,外需下行风险不容低估。

2019年,美国减税政策带来的积极效应逐渐消退,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测,减税对美国GDP的贡献将从2018年四季度的1.1%回落到2019年一、二季度的0.8%和0.6%,并预计美国的实际GDP增速将由2018年的3.1%回落到2.4%。3月,美联储宣布放缓加息步伐,同时下调了今明两年的经济预测增速,2019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2.1%,比上年低1个百分点。一季度美国经济环比折年增长3.2%,虽然超出市场预期的2.3%和去年四季度的2.2%,但主要受进口“补库存”退潮带来的净出口正向拉动影响,个人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增长明显放缓,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欧洲政治风险仍存,英国“脱欧”进入关键阶段,一体化发展充满变数。此外,欧洲债务问题再度凸显,美欧贸易摩擦升级,民粹主义升温等,这些都将拖累欧洲经济和贸易增长。日本经济改善迹象明显,但是全球贸易放缓使日本出口和工业产出显露疲软,3月出口连续第四个月下滑,外需不足阻碍日本经济持续扩张。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有所分化,受国际环境影响,整体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份预测,2019年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将分别增长2.3%、1.3%、1.0%,较1月份的预测值分别下调0.2个、0.3个、0.1个百分点。 贸易保护主义增大全球贸易发展风险。2019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增长动能趋缓,各国政策向内倾斜,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逆全球化”趋势导致全球经贸摩擦加剧。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政府频繁采取强硬的贸易保护限制措施,强力推行“美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 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 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 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 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 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 有比较优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 用。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 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改革开 放以前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 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 55%,进口总额的 39%,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 , 人们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 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 , 从商务、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 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经纪、通讯和各种专业服务 , 都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 国际分工的深化 , 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服务市场 , 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 , 服务贸易将越来 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 国际货物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 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 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制造业在世界 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增长 , 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货物贸易正在萎缩 , 高知识 密集型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 易。知识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 , 而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 , 在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 , 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必要的核心优势资源。 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进一步刺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中 , 信息技 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 , 产生了大量新的服务贸易门类 , 刺激了整 个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 ; 同时也将使世界服务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 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新 1

我国对外结构贸易发展历程

我国对外结构贸易发展历程 1.对外贸易结构基本概念与现状 对外贸易结构是指构成对外贸易活动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它包括对外贸易活动主体之间、客体之以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和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等。(关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和贸易流向现状的思考) 一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可以分为三类: 进出口商品结构,进出口商品市场结构和进出口贸易方式。 1.1 进出口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组成部分在贸易总体中的地位,性质和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贸易结构更为重要) 据商务部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到1995年,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85.6%,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在此基础上,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持续增加,并在2006年上升到93.6%,表明我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从1996年到2006年,我国的进口也保持持续的增长,但和出口商品结构相比,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不甚明显。(浅谈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对策) 1.2 进出口商品市场结构 进出口商品市场结构是指一国的进出口的国别差异。其反映了该国对外贸易的区域分布。

1.3 进出口贸易方式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保持稳步增长,其年均20%的增长率略高于同期总出口额年均19%的增长率,在出口中所占比重从大约50%增长到53%。(浅谈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对策) 我国的对外贸易从贸易商品结构上看,有形商品(货物)贸易发展迅速,无形商品(服务和技术)贸易发展滞后,其中从出口商品结构上看,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比重偏低,目前国际市场上需求旺盛的技术密集型和加工程度高的产品几乎都是中国的弱项或竞争力差的产品。从贸易方式结构上看,中国商品出口一半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2/3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中国加工贸易本身还处于低级阶段; 从贸易区域结构上看,长期以来,中国外贸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和地区,这一方面增加了对外贸易的风险性,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其灵活性和竞争力。(关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和贸易流向现状的思考) 2.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对外贸易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旧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经历了一段长达100多年的屈辱史。18世纪末期,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加速向全球扩张,以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当时,中国仍然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向中国开展了罪恶的鸦片贸易,并发动了鸦片战争。此后,在列强的不断侵略下,清王朝、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先后对外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除给予侵略者割地赔款、开辟租界、在华驻军、领事裁判等政治军事特权外,还给予协定关税、海关管理、内河航运、兴建铁路、设立银行、开矿设厂等各种经济控制特权。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也丧失了独立自主的权力,完全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所控制和垄断,帝国主义在中国大肆掠夺资源,倾销产品,通过不等价交换,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剥削。 3. 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对内节制资本和对外统制贸易”的基本政策。首先,摧毁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及其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控制。 其次,没收对外经济贸易中的官僚资本,并逐步对私营进出口商进行社会主的改造。再则,人民政府按照“对内的节制资本和对外的统制贸易”的方针,在国

自考-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题重点

选择题重点 1、从进出口综合来看,我国第一至第五大贸易伙伴依次是:欧盟、美国、日本、香港地区、 东盟。 2、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万亿美元是在2004年。 3、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首次实现年度顺差是在2004年。 4、把对外贸易统制确定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是在1949年。 5、世贸组织对中国进行次贸易政策审议是在2006年4月。 6、《对外贸易法》颁布于1994年。 7、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 8、中国承诺到2008年过渡期结束时,关税总水平将降到10.17%。 9、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成立于2001年12月18日。 10、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出口卖方信贷的贷款种类有:中短期额度贷款、境外投资贷款、境外加工贸易贷款、对外承包工程贷款、出口卖方信贷项目贷款。 11、对于实行“非一批一证”管理的货物,同一份《自由进口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累计使用不得超过6次。 12、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最大顺差来源地是中国香港和美国。 13、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正式启动的时间是2000年。 14、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的第二阶段主要谈具体承诺议题。 15、2003年,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国是德国。 16、属于《服务贸易总协定》条款中规定的普遍性义务的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17、国际经济合作在战后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动因是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及其影响。 18、战后国际经济合作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是战后国际分工的新发展。 19、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国家间的相互依赖是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中国进行中外合作开始的主要方式是风险合同形式。 22、中国开始借用外国贷款始于1979年。 23、中国向境外发行债券始于1982年。 24、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在海外开办的第一家合营经营企业是京和股份有限公司。 25、自1999年开始,成为我国海外投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境外加工贸易。 26、截止2004年年底,我国经商务部批准具有对外劳务经营资格的企业超过2000家。 27、为了避免国际双重征税,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其中税负最重的是扣除法。 28、完全放弃居民(自然居民和法人居民)税收管辖权而只实行地域税收管辖权的国家或地区有:香港、巴拿马、阿根廷。 29、一般适用于缺乏可比对象的某些工业品销售及特许权使用费之类无形资本转让收入的分配方法是:成本利润推算法。 30、1978-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16%。 31、2004年,我国货物出口排名第一位的国家或地区是美国。 32、我国被批准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时间为2001年11月。 33、“WTO后过渡期”是指自2005年1月1日直至中国所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 34、根据修订后的《外贸法》的规定,2004年7月1日前发生的对外贸易行为不适用该法。 35、承保出口企业所有以非信用证为支付方式出口的收汇风险的是统保保险。 36、对进口许可证,凡符合要求的申请,发证机构一般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发放。 37、无商业价值的广告和货样属于法定减免税范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