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浅析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浅析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浅析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信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发展的情况取决于他们的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集体教学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集体教学中的师幼互动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以及教育智慧的外在反映,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集体教学中的师幼互动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教师对师幼互动没有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这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重视程序忽视幼儿反应的现象。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是师幼互动行为的主导者,根据自己的计划与意图,开启与幼儿之间的行为往来,并且引导和控制着彼此行为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我们也会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地位,幼儿时而可以左右教师的行为,牵引师幼互动的进程,但绝大多数时间都只是处在被动状态。教学中常常存在教师对儿童回应方式单一、千篇一律、甚至刻意忽视幼儿反应不予回应等。这些问题是教师实践中的困惑,是影响师幼关系,影响教育质量,影响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因素。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集体教学中的师幼互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互动问题和幼儿经验不匹配。

提问能不能影响孩子的发展,取决于问题与孩子发展水平的相差度。不符合孩子发展水平的问题,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如教师提问:“为什么螳螂是绿色的?”“茄子为什么是紫的”,这一类的问题当然很难得到科学的答案,因为它们远远超过了幼儿世纪发展水平。

再比如:教师提问“这个故事里藏了很多很多的反义词,谁能说说里边有那些反意词?”幼儿:“多、少”。教师:“有多和少。它是在什么时候形容的呢?”幼儿:“胖胖天使的云多,棒棒天使的云少。”实际上这一段互动的问题是:你在故事的什么地方听到哪些反义词。如果设计成一个问题,孩子获得的是一个完整的问题信息,他可以根据问题从两个层面回答。对于大班幼儿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可以请多个幼儿来回答,活动的层次也会非常清晰。

2、封闭性问题过多,不能引发深层次的思维碰撞。

封闭性问题是指答案固定或者比较少的问题,对这一类问题,幼儿只需要简单的判断、回忆就可以完成整个教学,完全是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孩子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如:“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面都有谁?”“小鱼住在哪里?”这类问题,幼儿只需要根据经验或记忆就可以回答出来,而且所有的孩子答案基本都是一致的。

再比如:“你们喜欢下雨吗?”“你们愿意和小动物一起做游戏吗?”“小兔子是不是今天有点不高兴啊?”还有很多“好不好”“想不想”等等一系列问题,幼儿只需要简单的选择,甚至有些问题就已经带着答案,实际上是伪问题。

这样封闭性的问题,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思维,当然更不能形成实际意义上的师幼互动。根据笔者对的6个不同教育活动的统计,发现这些教师在活动中提出的封闭性问题占到了58.22%,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3、教师过多的关注活动目标是否实现,关注活动组织的进展,而忽视对幼儿的有效回应。

如: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帮助或者替孩子得出答案,没有给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对于讨论性的问题,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而老师往往只回应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忽略其他幼儿的回应。

二、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维果斯基的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行为往来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功能与价值是极其重要的。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教育内容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维果斯基将学生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在最近发展区里学习者将自己的理解与具体的情景经验整合起来,从而建构出自己的思想。而在“最近发展区”内所施行的互动才是最有效的互动。

经过在教育实践中反复尝试,笔者认为教育者首先要从正确把握儿童观、教育观的角度出发,将关注点从自身教育活动转变到幼儿的行为变化上来。要读懂幼儿、关注幼儿、要给与幼儿温暖愉快的情感回应。因此提出具体师幼互动策略如下:

1、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设计适合的互动。

正确的认识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保证有效师幼互动的前提。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理解和预想到幼儿可能出现的行为,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设计适合的互动问题。

如:教师在组织“下雨的味道”的散文欣赏活动之前,首先带幼儿在雨中游戏,让幼儿对下雨有一个真实的感受,之后再带领孩子欣赏优美的散文。幼儿对散文不仅有很直观的理解,甚至能够结合散文的语言叙述自己对于下雨味道的不同感受。这样的活动设计,就是教师充分的考虑到了幼儿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

再比如:在认识颜色的活动中,教师会准备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进行尝试,并把每一次颜色调和的结果记录下来,再通过对记录结果的分析,得出红色和黄色混合变成橙色、红色和蓝色混合变成紫色、蓝色和黄色混合变成绿色的结论。因为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学习一定是直观的、具体的,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上的。

2、关注幼儿,采用合适的回应策略。

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反应,要学会从幼儿的回答中了解实际发展水平,并从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灵活调整教育策略。当教育活动中幼儿出现了更有价值的关注点,教师更

应该予以鼓励,并及时调整互动策略。

如:提出问题后适当等待,给予幼儿思考反应的时间。当幼儿答非所问的时候反思自己的问题是不是问的不明确,应该变换提问方式,寻找幼儿能够理解的问题,或者将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底层低的问题。

再比如:如大班的幼儿在听愚公移山的故事时,一个孩子认为山是不可能被搬走的。教师没有制止幼儿的这种反应,而是注意倾听孩子的声音,追问道:为什么这样认为。孩子说:因为山太大了,他一辈子也搬不完。另一个孩子说: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神仙。面对孩子的问题,教师及时发现了更有价值的互动话题。于是引导孩子讨论:如果你家门口有座大山,你又搬不走,你会怎么办。孩子们很快兴奋起来,有的说用大机器来搬,有的说把家搬到平地上去,有的说给山里修一条好路就可以开车出去了。这样的讨论无疑比单独进行一个故事要更加具有教育价值,他教会孩子更加积极地应对所面临的困难。

3、给与幼儿温暖的情感回应。

一般情况下,幼儿都会喜欢面带笑容、和善、有耐心、喜欢自己的老师,感受被爱、被关注、被尊重、被支持的积极情感能够使幼儿产生信赖和安全感,能够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颗童心,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善于体悟幼儿鲜活的情感和需要。要赏识幼儿的主动互动行为,以平和和正向的态度对待幼儿,营造某、和谐、轻松、自由的互动环境。

实践经验提醒我们,任何完美的教育理念、活动设计都要借助人

际之间的互动行为往来才能实现其价值。教育领域内的互动实际上就是指的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过程。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的载体便是师幼间的交往与互动。形成师幼间的有效互动提示我们应该用平等和尊重的眼光看待幼儿。只有营造出开放和允许自由表达的活动氛围,才可能启发并引导幼儿积极的思考与参与,才能够获得理想的师幼互动。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寺滩乡中心幼儿园李雪琳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老师每天必须要精心设计准备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 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能激起幼儿的兴趣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呢?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多样的幼儿园教学方法,如情境法、游戏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实践法、角色表演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幼儿园集体教学。如:认识蔬菜与水果,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味觉,让幼儿先看、再摸、然后品尝。教师运用了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实践法进行教学。教师应避免单一枯燥的说教。 二、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要生活化 把集体教学活动生活化,不仅可以让活动内容丰富,生动具体,而且又能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自然。如科学活动按规律排序,请幼儿用色彩鲜艳的串珠,

按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制作出漂亮的项链。 三、集体教学活动可以适当借用现代化手段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集体教学。利用多媒体上课,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如:幼儿园数学活动10的形成,传统的教学幼儿不好理解其实际意义,通过课件演示,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化、形象化、简单易懂化;让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化、趣味化,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教师不能盲目的任何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我们要把现代化教育手段和传统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教师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定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如: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等。为了每一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的基本功水平,只有自身提高了,才能完成教学活动目标,实现教学的价值,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幼儿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提问、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工作等,才能达到活动目标,促进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概念界定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和“伙伴们”共同探究。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有限,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时,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考虑问题不周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如对《把固体放到水里》中固体沉浮现象的研究,有的小组在实验时,推测的实验结果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有的小组没有理解老师提出要求,随意操作导致实验现象不明确。类似这些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引导、去帮助,使探究活动能继续有序高效地进行。在探究活动中作为学生学习伙伴的我们,要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预测;一起制订计划、搜集证据、验证假设;一起概括探究的结果并且得出结论进行交流……我们老师这个学习伙伴是一个很重要的伙伴,要善于启发学生拓展信息渠道,善于鼓励学生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 3、巧妙灵活的介入。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

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作为朋友的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驾驭课堂。我们的指导要体现在科学教学的假设环节,关注学生背后的思考;实验验证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询问;讨论交流要体现师生互动;实验记录需要我们具体地帮助与指导,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 (三)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所以,我们应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场所,但不是惟一场所。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学习活动;科学课不受课堂的束缚,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 科学结论不一定非要从课堂上获得,我们老师不一定要

建构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建构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内容摘要]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水平。目前在幼儿园互动中本地区存在着班额过大、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突现、较少顾及幼儿的情感表达及教师互动水平低,与幼儿对话质量不高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幼儿园进行了实践探索,希望通过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挖掘幼儿的兴趣点等有效方法来提高幼儿园师幼互动的质量。 [关键词] 师幼互动建构 实录1:在讲述“树朋友”这个故事时,教师问:“你们说,住在木头屋里感觉怎么样?”一幼儿回答:“不舒服”。教师脱口而出:“乱讲。”该幼儿低着头不再说话。事后,我问这孩子:“为什么不舒服?”他回答道:“那是猪住的地方!”这一小故事不正是我们目前在师幼互动中存在的大问题吗?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陈鹤琴先生在创立“活教育”理论时,提出“教师要活”。所谓“活”,就是指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要具备活的教育思想﹑活的教学手段﹑寻找活的教材,培养活幼儿。但事实上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着自己的思路、预设的目标去引导幼儿,不许幼儿“乱说乱动”,表面上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条件和机会,实际上是不允许超出教师限定的范围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所谓的师幼互动,大多是在重常规﹑形式﹑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活教师”的内涵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也无法得到满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面简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互动”。随着《纲要》理念不断深入及改革的浪潮不断推进,各地区教师都在探索如何有效地促进师幼互动。我们就针对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谈谈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所构建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行为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教育本身往往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因此,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近些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和谐的师幼关系正在形成之中,不少教师也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但同时,对教师互动的深入研究也发现,目前在师幼互动方面,特别是在互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幼儿主体地位的缺失 实录2:大班沈老师为了体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准备了很多材料让幼儿自己来设计布置墙面。 老师:“我们要把墙面打扮得很漂亮,老师请你们一起来参加,好不好?” 幼儿1:“老师,那我们画什么呢?” 老师:“你们喜欢什么呀?”

幼儿园教师有效教学策略-教育文档资料

XX教师有效教学策略 本着提高幼儿园有效教学,促进幼儿的进步与身心发展,让每一名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愉快学习、快乐生活、幸福成长的宗旨,笔者提出了关于幼儿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而提高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认知。 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如果要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则需要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下功夫,具体做到“四备”: 第一,备内容。幼儿课程是多领域内容整合与相互渗透的有机结合,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深度不够。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把握重点与难点,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选择性地挖掘出教材的精髓。第二,备幼儿。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教师在备课前,要对幼儿做充分了解,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教学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已有经验的深浅与认知水平的高低。第三,备过程。幼儿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游戏则要求幼儿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活动过程的可行性,选择大部分幼儿能够参与的游戏进行组织教学。第四,备方法。 因幼儿的需求不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也十分重要。 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幼儿园上课时间安排分为三种:大班30 分钟一节课,中班25分钟一节课,小班20 分钟一节课。由于幼儿上课时间短,而课堂又是幼儿学习的主阵地,幼儿的学习与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重中之重。 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是整个学习活动的灵魂,教学 目标的设定是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 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实在的、合理 的;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必须陈述可看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较大班额的现实背景下,集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仍占一定的地位。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促进他们发展的真正增长点,引导幼儿与环境、教师及同伴积极互动,促进每一名幼儿有个性地发展。但是,在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在中班活动《垃圾的分类》中,孩子们在活动前已从家中带来了易拉罐、食品包装盒、矿泉水瓶等废旧物品。在认识了解各种垃圾的特点和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志后,教师用课件来演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 分析:其实,孩子们从收集的垃圾中,已经知道了矿泉水瓶、食品包装盒等是可回收的,果皮等是不可回收的。在接下来的环节完全可以让孩子用实物进行分类,这样更加体现出幼儿活动的具体形象,用课件反而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不恰当的语言暗示 在舞蹈活动中,教师想让孩子们转入下一个环节,说:“你们一定很累了吧,我们现在休息一下。”话还未说完,孩子们就“七倒八歪”地赖在地毯上,嘴上还直喊“累死了,累死了”。分析:如果不是教师的语言提示,他们会有序地活动,一听到“累”和“休息”,他们就马上表现出“累”的样子,生怕不表现出“累”就好象会被老师认为活动不认真。其实,教师如果想让孩子休息,只需要从“动”转入“静”就行,如果老师说:“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曲子。”孩子们马上会安静地欣赏。 封闭式的提问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孩子的“学”主要是通过问与答的形式来完成的。但老师的很多提问过于封闭,都可以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例如:科学探索活动《火箭上天》,老师这样提问,“火箭可以把谁和谁带上天?”。在活动“各种各样的纸”中,老师让孩子比较宣纸和卡纸的厚薄,问“宣纸和卡纸是不是一样厚?” 分析: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引起孩子的认知冲突,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建构”的问题。在上面的活动中,如果教师提出“你们知道火箭上天的作用是什么吗?”“你感觉宣纸和卡纸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就能够引发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用“把谁和谁”这样填空式的提问把孩子的思维往教师预设的思路里引,形成教师高控制、高约束,孩子高服从、高依赖的教育模式。 只有形式,没有意义的探索活动 1.在故事《鲁班造锯》中,老师为了让孩子了解鲁班是受茅草边锯齿的启发,发明了锯子。老师给每个孩子一根茅草、每组一面放大镜,让幼儿观察茅草边的“锯齿”。老师说:“发现了什么?”一组五、六个孩子,拿到放大镜的只有一个人,大家都在争抢放大镜,等待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使用放大镜,注意力根本不在探索上。 2.在大班歌唱活动《秋天多么美》中,老师出示一个摸箱,里面放了“棉桃、高梁和稻穗”让孩子伸手摸,并说出里面有什么。孩子们摸了半天也说不出什么,只是支吾地说“象米”,“象桂圆”。 分析: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明确这个活动到底要让孩子得到什么?每一个环节设计都要围绕活动目标。以上两个活动看似孩子在探索、感知和观察,其实,孩子什么也没发展和提高。第一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不够典型,锯齿不明显,而且数量不够。而第

新整理幼儿园讲故事的教案(10篇)

幼儿园讲故事的教案(10篇) 幼儿园讲故事的教案第1篇: 活动目标: 1、理解《三只小猪》的故事资料,初步掌握故事情节。 2、让小朋友初步理解勤快和懒惰的含义。 3、丰富小朋友的词汇:呼呼、噜噜、嘟嘟、勤快、懒惰。 活动准备: 《三只小猪》的动画片;故事图片;词汇字卡。 活动重点: 丰富小朋友的词汇:呼呼、噜噜、嘟嘟、勤快、懒惰。 活动难点: 引导小朋友初步理解勤快和懒惰的含义。 活动过程: 1、以音乐进场,组织小朋友观看多媒体电教。 2、教师让小朋友坐好,并让小朋友欣赏《三只小猪》的故事。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故事《三只小猪》时,看到了故事中都有谁?它们都做了什么事?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3、发散思维。 (1)看故事时,故事中有那些动物?(三只小猪,呼呼、噜噜、嘟嘟)三只小猪中怎样做的?做了那些房子?(草房子、木房子、砖房子)(2)做好房子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3)之后为什么草房子、木房子倒了,而砖房子没有倒? (4)最终大灰狼怎样样了? 4、教师逐步出示《三只小猪》的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逻辑性排序、讨论,并进行讲述,教师进行指导,分三个步骤进行: (1)教师根据故事情节,逐步出示图片。 (2)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自我的想法,然后讨论,最终排序。 (3)丰富小朋友的词汇:呼呼、噜噜、嘟嘟、勤快、懒惰。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6、结合现实教育小朋友做勤快的人。 7、教师小结: 透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嘟嘟是个十分勤快的小猪,我们小朋友要向它学习,做个勤快的好孩子,教师引导幼儿随《勤快人和懒惰人的音乐做游戏,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勤快人的动作图片,在区域中展示,大家分享并学习,让幼儿学习做个勤快人。 幼儿园讲故事的教案第2篇: 幼儿园故事绘本公开课教案:猜猜我有多爱你 活动目标: 1、在优美的意境中倾听故事,理解故事资料。感受大兔子与小兔子间浓浓的情意。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镇安县第二幼儿园陈永梅 自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来,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幼儿园采用的是建构式课程,建构式课程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有着多渠道,可以通过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区域活动、社会参观实践活动、游戏等实现我们建构式课程目标。可是我们基本上还是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来实施建构式课程的。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主渠道,充分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集体教学活动如何设计与实施,下面我将西安市莲湖区进修学校苏晓芬教授的专题讲座与大家分享: 一、正确认识和看待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 ㈠概念界定 幼儿园“集体教学”,是作为和“生活活动”和“活动区活动”相配合、共同构成幼儿园生活的一类活动。具体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班级所有儿童都参加的教育活动。包括:教师预设的和生成的教育活动(教师发起和幼儿发起的活动);单独的一节“课”和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系列活动;全班一起同时进行的和分小组进行的活动。(二)集体教学活动的利与弊: 利:高效、经济、公平;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引领性强(计划性、目的性,走在发展前面,引导发展);系统性强(根据身心特点及教育大纲);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培养集体感(分享交流,启发互动)弊:教师主导,忽视幼儿需求;难以真正实现关注个体差异 (三)集体教学活动设计要素:选材(内容的选择)、活动名称、活动目标、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 1.选材---有益 (一)《纲要》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体现以下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

重点小学科学基本教学指导方法

一、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以及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

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 ”这一 (三)现状之三:科学课难评价 我们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课堂上热热闹闹,掌声笑声都能听得到,气氛热烈又踊跃,有时一次探究活动下来,学生什么结果都没有得到。这是不是一节好课呢?该如何看待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呢?我们老师又迷茫了。 三、确定教学方法的原则 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

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

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 一、敏感地察觉孩子的需要、给孩子以适宜的支持 (一)及时地捕捉孩子“需要发展”的时机 案例:“刘书昂没有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在早操队列中让孩子们学习和感受方位” 策略:老师必须能客观地看到孩子的表现行为,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积极客观的判断,判断孩子有什么样的需要、我们的方式是否还有能进一步引发孩子学习的价值,孩子是否需要援助、需要我们什么样的援助,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让孩子进行新经验的体验。 (二)引发孩子的学习需要 案例:“在我们的电视生活中出现了数字电视” 策略:积极地洞察身边的生活信息,选择和判断哪些信息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系、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能产生什么样的积极影响,然后围绕孩子的学习特点和教育目标,利用话题、行动、环境、材料等引发孩子的学习需要。 (三)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支持孩子学习需要 案例:“孩子们最近交流的话题是关于电视剧《猫狗》” 策略:积极地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根据我们为孩子们设计的发展目标判断孩子们的兴趣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价值,然后围绕对孩子们的发展有价值的兴趣展开学习活动。 二、师幼建立激励性的、个性化的互动 (一)创设公平的师幼互动情境 案例:“大家都看到这幅图了” 策略:创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的、摸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机会公平,在公平的机会中关注和促进孩子的不同发展。 (二)在平等的师幼关系中支持孩子的发展 案例:“用不声张的方式保护孩子的隐私”用“到隔壁去谈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做接纳孩子与众不同的示范” 策略:了解每个孩子的处境,用行动、语言、态度、神态表现尊重,老师总是能出现在孩子们的身边。 (三)引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愿望 案例:用“约定”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守约的行为、用“小印章”调动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愿望

幼儿园有效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幼儿园有效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幼儿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成效,不一定是指教师是否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收获,他们在活动中有没有学到什么、获得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幼儿没有收获或对学习不感兴趣,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寻找解决教学问题的大策略”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明显趋势,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效教学。但是有时在幼儿的教学实践中,一些课堂教学的状况令人担忧:1.在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中,未思考将活动过程与活动目标有意识地联系起来 2.关注幼儿的动手参与,未引导幼儿的思维参与,幼儿的智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3.给幼儿提供的学习操作材料不恰当,预期的活动目标难以实现 面临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综观当前幼儿园的教学,我们应 该努力去做到有效教学。如何有效的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 一、自始至终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与组织有效的活动

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操作材料、设计教学程序、运用教学指导策略等,一定要根据教材及幼儿的学习特点紧紧围绕活动的目标进行,并需要思考、明确以下问题:我确定这一主题的目的是什么如:是让幼儿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让幼儿了解科学学习的完整过程还是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某些现象、获得某方面的知识还是重在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更强烈的探究欲望我们所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达到完成目标的最佳材料有没有更适宜、更简便的其它材料 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程序是否体现了循序渐进,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每一个环节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缺一不可整体时间的安排是否合适核心环节的感知与质疑、探索与发现等时间是否足够有没有给幼儿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与时间我运用的指导策略是否适当、有效幼儿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是否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点拨是否恰到好处是否能引发幼儿作深层的思索与探究是否适时提升幼儿的学习策略与学习经验,并在同伴中分享与交流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目标与需要出发,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师要恰当地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理解、洞察幼儿的想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的学习提供表象的提示和支持。

关于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案例研究

关于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案例研究 青浦区盈星幼儿园胡炜 一、研究背景 提问是指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来问,它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育策略。它作为教师了解孩子认知现状,开拓孩子想象和思维的主要方法,在各类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起思考、探索、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提问太随意,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 ▲提问封闭,成为考验孩子记忆的手段。 ▲提问脱离孩子的经验和水平。 ▲提问单向,成为教师的专利,孩子只处于被动回答状态。 ▲提问数量过多。 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问的教育价值。它不仅不能较好地完成活动目标,而且会抑制孩子的思维活动,与开发孩子的智能目标背道而驰。那支,如何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呢? 笔者结合幼儿园日常实践中的“学习活动”进行了实践探索。 二、研究对象、内容 教师:幼儿园一级教师教龄八年。 幼儿:中班幼儿(二胡特色班)人数38随机分为A、B组男女生比例1:2 选材:来源于中班“我们的身体”主题中的一个学习活动。 活动名称:会动的身体 三、活动实录、分析 研究中选择中班《会动的身体》这一活动内容,进行两轮实践活动。第一轮由执教者个人设计开展活动,第二轮基于自我反思和教研组内成员的共同反思再进行活动。 (一)第一轮实践 ◇ 对象:A组18名孩子

◇ 活动要求:通过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活动的一些部位,感受它为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实录:(T:代表教师 S:代表孩子) 实录分析 一、游戏“木头人” T:让你一直不动你感觉怎么样: S:很难受的。 S:不舒服的。 S:我特别想动。 …… T:人不动是很难受的,因为我们是有生命的。孩子自由议论。 在游戏中提问,抓住了孩子的即时感受,孩子有感而发,活动气氛自由而又热烈。 二、跟着音乐动一动T:现在你感觉怎么样?S:很开心的。 S:手脚都很舒服的。……孩子自由议论。 在欢快的音乐气氛中提问,孩子轻松、活泼,大胆、积极地表达。 三、在说说、做做中感受身体能活动的一些部位T:你什么地方会动?它什么时候动的? S:我的肚子会动。 T:方昱吉吉说他肚子会动,看看动了没有?S:动了呀。 T:他的肚子是怎么动的呀?90%的孩子立刻做出反应。以问答抛接的形式,教师注意调动全体孩子的互动,在说说做做中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调动了孩子的各种感官。 S:他的肚子一会儿缩进去,一会儿凸出来。我的肚子也会动。T:你们的肚子怎么会一会儿缩进去,一会儿凸出来的呀?S:因为肚子里面有气的呀! T:气在干嘛呀?

浅谈幼儿园故事教学

浅谈幼儿园故事教学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3~6岁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期,而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故事作为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 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故事还能较好地应用于其他各项领域,如社会、科学等,能把深奥、抽象的人生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能将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幼儿阅读能力有限,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实质上还是以教师讲述和幼儿复述的模式 为主。由此可见,如何将故事教学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关键就是教师如何来讲故事与幼儿以何种形式复述故事。最近我们班在搞班级文化特色活动,就是讲故事活动,在此,我就简单谈谈自己在教学实际中,是如何实施故事教学的。 1.故事有利于加强幼儿记忆 每个故事都有其内在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也就给幼儿一种悬念使其想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运用“编故事”抓住幼儿的好奇心。记词语、背句子,本来就是非常枯燥的事。再加上记了又忘,忘了又记,就更让人烦恼。老师把这些都穿插到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去。这样幼儿不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通过听故事、编故事、讲故事把那些要记要背的词、

句子不知不觉就记下了,而且记得非常牢固。 2.故事有助于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在一般的孩子眼里,文字是非常神秘的,但学习起来就觉得困难重重,既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每个孩子都喜欢故事。故事中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的悬念以及主人翁怎样遇到困难,克服困难,怎样取得胜利等无不紧紧扣住他们幼小而充满好奇的心。在他们对故事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对文字学习同样兴趣盎然、信心百倍。 那么,教师如何实施故事教学前需要做些什么呢? 一、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 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他们的理解水平和所接受的事物,处于完全不一样的层次中,越小的孩子喜欢越简单的事物,对他们来说不复杂,才是好的,才是他们喜欢接受的东西,因此对他们所讲的故事应该简单明了,如说些带有小动物以及小星星这类简短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听的看的想的东西多了,太简单、太简短的故事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对。对知识的需求。于他们我们可以向孩子们灌输着复杂和抽象的东西内容长一点的知识,让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增长了知识。 二、教师为讲述故事创造良好环境 为了使幼儿能集中注意力,在讲述故事前,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环境应安静、整洁;没有多余的物品分散幼儿的

如何提高幼儿园的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主讲人:李艳娥 培训地点:四楼会议室 内容摘要: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内容内涵的整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与小学相互衔接”,这表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思考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 关键字:提高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有的学习气氛、经验共享及其对幼儿产生的作用是其他教学形式所无法替代的,集体教学所爆发的教学效益、能量更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达到的。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内容内涵的整合。因此,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显得极为重要。以“幼儿体验、探究在先,教师推动、提升在后”的实施策略,在幼儿园掀起了新的课程改革热潮,老师们把这种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活动当中,主题区域性教学手段慢慢被老师们接受与撑握。 一、目前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还存在的问题 1.活动内容的选择方面。 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决定一个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有许多幼儿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随意性太大。或者依靠某几本参考教材照搬照抄,或者将外出听课所见的观摩活动全盘皆收,根本没有考虑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具体情况。而对于所选的内容是否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需要,是否拥有丰富的内涵,是否能为幼儿的能力得到本质上的提升也欠考虑周全。 2.活动环节的设计方面。 (1)重视活动形式,相对忽视活动环节的合理安排。 目前许多教学活动都很注重多种活动形式的介入,如小组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选用不同类型的操作材料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活动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核心素养作为一个统帅各国教育改革的上位概念,必然引领并拉动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关键教育活动。下文基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可达的核心素养层次,结合学科教学特点,主要介绍三种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策略。 (一)废物利用、自制教具,培养健康生活与实践创新之核心素养 科学课的教学离不开非富多彩的教具,然而学校教具的更新速度往往赶不上教具的损耗速度以及不同教师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其实,小学生科学课堂上对教具的需求并没有如成人想象般精细、高端,高昂价格的成品有时候并不如材料粗糙的自制品来得有吸引力。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将生活的废弃物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融入课堂。当然,这一切都需要的科学老师的引导。 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到底是怎样的。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能够极大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给予其丰富的想象力以广阔的发挥空间,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二)科普影视、实地参观,增强学生人文底蕴与学会学习之核心素养 科普影视这种看似常规性的资源,其中综合了科学、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渗透的人文情怀是很多常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丰富的影像声效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在网络和交通都异常发达的当今时代。无论是影视资源还是博物馆资源,都是学生在课外可以直接获得的,鼓励学生经常通过这些手段补充课堂知识的局限性,也是锻炼其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被内化吸收、伴随学生成长,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勇于探索、思维训练,提升科学精神与责任担当之核心素养 现阶段我国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从小在探索和思维能力上的训练是有所欠缺的。科学的课堂对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先天的优势,科学教师应竭尽所能让学生在自然、科学、海洋、宇宙的世界中尽情遨游,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无论是探索的过程还是结果都不要被局限在一个答案中,应尽可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顺利过渡。《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探究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探究的重要性,确保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学生能熟悉,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

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 嘉定区昌吉路幼儿园丁一 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因此,师幼互动的状况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从孩子入园到离园,教师在一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幼儿的相互互动已经成为了我们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在平时实践中我们教师深深感到,师幼互动决不仅仅是幼儿主体建构和发展的过程和重要途径,对教师的主体发展,师幼互动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最重要的就是以幼儿为主体。这正如昨天张博教授在关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专题讲座中谈到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所提及的“以幼儿为本”。如何以幼儿为本,我想并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落实于实践。我个人认为“以幼儿为本”,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游戏、生活活动中更要注意到师幼之间的相互互动性。那么,如何在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游戏中做到师幼互动,从而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育呢?我想可以从几个方面做起: 一、从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展开。 从幼儿的一日生活着手,将师幼互动贯穿到幼儿生活细节中。要密切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从一点一滴着手,将师幼互动深入到幼儿的吃饭、睡觉、入厕、喝水、生活常规等。善于利用科研互动形式认真实施互动方案,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1.将一日生活场景布置成供幼儿学习、探索、发展的环境。我们知道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环境可以让幼儿在不经意中自主学习,探索,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2.与幼儿互为朋友,用行动带动幼儿。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的角色是引导着、参与着。所以,我们教师要放低自己的身份,和幼儿成为朋友,在朋友交往中开展互动。 二、从幼儿一日教学活动中展开。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较大班额的现实背景下,集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仍占一定的地位。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促进他们发展的真正增长点,引导幼儿与环境、教师及同伴积极互动,促进每一名幼儿有个性地发展。但是,在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在中班活动《垃圾的分类》中,孩子们在活动前已从家中带来了易拉罐、食品包装盒、矿泉水瓶等废旧物品。在认识了解各种垃圾的特点和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志后,教师用课件来演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分析:其实,孩子们从收集的垃圾中,已经知道了矿泉水瓶、食品包装盒等是可回收的,果皮等是不可回收的。在接下来的环节完全可以让孩子用实物进行分类,这样更加体现出幼儿活动的具体形象,用课件反而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不恰当的语言暗示在舞蹈活动中,教师想让孩子们转入下一个环节,说:“你们一定很累了吧,我们现在休息一下。”话还未说完,孩子们就“七倒八歪”地赖在地毯上,嘴上还直喊“累死了,累死了”。分析:如果不是教师的语言提示,他们会有序地活动,一听到“累”和“休息”,他们就马上表现出“累”的样子,生怕不表现出“累”就好象会被老师认为活动不认真。其实,教师如果想让孩子休息,只需要从“动”转入“静”就行,如果老师说:“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曲子。”孩子们马上会安静地欣赏。 封闭式的提问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孩子的“学”主要是通过问与答的形式来完成的。但老师的很多提问过于封闭,都可以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例如:科学探索活动《火箭上天》,老师这样提问,“火箭可以把谁和谁带上天?”。在活动“各种各样的纸”中,老师让孩子比较宣纸和卡纸的厚薄,问“宣纸和卡纸是不是一样厚?”分析: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引起孩子的认知冲突,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建构”的问题。在上面的活动中,如果教师提出“你们知道火箭上天的作用是什么吗?”“你感觉宣纸和卡纸有什么不同?”这样的 问题,就能够引发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用“把谁和谁”这样填空式的提问把孩子的思维往教师预设的思路里引,形成教师高控制、高约束,孩子高服从、高依赖的教育模式。只有形式,没有意义的探索活动?1.在故事《鲁班造锯》中,老师为了让孩子了解鲁班是受茅草边锯齿的启发,发明了锯子。老师给每个孩子一根茅草、每组一面放大镜,让幼儿观察茅草边的“锯齿”。老师说:“发现了什么?”一组五、六个孩子,拿到放大镜的只有一个人,大家都在争抢放大镜,等待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使用放大镜,注意力根本不在探索上。 2.在大班歌唱活动《秋天多么美》中,老师出示一个摸箱,里面放了“棉桃、高梁和稻穗”让孩子伸手摸,并说出里面有什么。孩子们摸了半天也说不出什么,只是支吾地说“象米”,“象桂圆”。分析: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明确这个活动到底要让孩子得到什么?每一个环节设计都要围绕活动目标。以上两个活动看似孩子在探索、感知和观察,其实,孩子什么也没发展和提高。第一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不够典型,锯齿不明显,而且数量不够。而第二个活动中的这三种东西都不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看着实物都说不出名称的,哪里会摸得出?而且这是歌唱活动,重点在学唱歌曲,并不是在感受这三件东西上。 不恰当的表现形式在美术活动“奥运的祝福”中,教师让孩子了解福娃的名称、含意及每个福娃所演变的原型。孩子们兴趣很高,最后教师点到正题: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我们有很多祝福要送给运动员。今天,请小朋友画出你的祝福。孩子们愣在那里,能说出很多的祝福,但“画”出祝福,这可真难倒了孩子。老师见此情景,启发一句,“比如刘翔哥哥,你们怎

幼儿园教学故事

幼儿园教学故事 乐乐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平时也比较“脆弱”。由于上学期身体欠佳,他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本学期来园,对于他来说就像是新生刚入园一样,充满了诸多的不适应。每当中中午进餐、午睡时总是泪水涟涟。为此我进入了深深地思考。 那天,乐乐又红着眼睛来上幼儿园了,他爸爸悄悄告诉我,又是为了中饭能否少吃点、是否在幼儿园睡午觉的事而闹得不开心了。爸爸走后,我微笑着对乐乐说:“快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我悄悄观察乐乐的反应,他忍着不让眼泪“冒出来”,参加到我们的表演游戏中,慢慢地融入到我们的活动中了。见此情景,我又对小朋友说:“乐乐故事讲得最好听了,你们想听乐乐讲故事吗?”这么一说,小朋友都仔细地坐端正了------ 良好的情绪一直蔓延着,中餐时,我又一次鼓励乐乐,结果乐乐快速地吃完了中饭。餐后我把乐乐叫了过来,“你今天吃午饭可真快,第二名呢!回家把这好消息告诉爸爸、妈妈好吗?”乐乐情绪高昂地说:“好!”“今天,爸爸还告诉老师乐乐在家吃早饭很慢,老师可不信,我们约定明天早上很快地吃完饭来上幼儿园,让爸爸和老师一起来表扬你好吗?乐乐说:“好!” 下午,爸爸来接乐乐了,我把和乐乐的约定悄悄告诉了爸爸,让爸爸多鼓励他,配合老师一起帮助他。第二天,乐乐带着可爱的笑容,早早的来上幼儿园了。想起乐乐再一次带着不好的情绪来园时,我们刚好在欣赏磁带里的故事,于是我

就利用他喜欢的事去吸引他的注意力。我先以微笑迎接他,故意忽略他的消极情绪。并通过小朋友都十分喜欢欣赏故事来感染他,使他不自觉地融入我们的活动中,忘掉不高兴的事情。接着我又在全体小朋友面前夸奖他能认识好多字啦,并通过请大家都来欣赏故事以此来愉悦情绪。当良好的情绪围绕着他的时候,我适时地对他进行了疏导,并用午餐第三名的事实鼓励他,和他约定要开开心心上幼儿园。 在帮助乐乐的过程中,我对幼儿的情绪教育也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教育要更加着重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努力塑造一种轻松的、自然的、有爱心的、民主的关系;争取家长与教师的紧密配合,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帮助家长学习合理积极的教养态度,创设良好的家庭情绪教育环境。从情绪教育帮助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通过我们的教育要留给孩子更多的积极情绪记忆,使他们变得更乐观、自信、开朗和豁达,获得更为美好的人生。 的确,每个宝宝送幼儿园都得有个适应的过程,幼儿园对于宝宝来说有种拘束感,不如家里放松,所以他就不喜欢去幼儿园,但我觉得家长一定要坚持送她去,帮助宝宝渡过这个时期。家长平时要多给宝宝一些关爱,让宝宝知道送她去幼儿园并不是不要她了,爸爸妈妈是很爱她的,并且要及时去接她,消除宝宝的恐惧感。如果宝宝生病了,在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给宝宝请假,您可以给宝宝带着药去幼儿园,请保健老师帮助按时吃药就可以了。另外可以多给宝宝讲一些关于幼儿园有趣的小故事,可以在无意间给宝宝讲讲幼儿园的好处,比如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有很多新鲜艳的玩具可以玩,有很多故事书读等,引导宝宝向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教案资料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 略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信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发展的情况取决于他们的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集体教学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集体教学中的师幼互动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以及教育智慧的外在反映,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集体教学中的师幼互动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教师对师幼互动没有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这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重视程序忽视幼儿反应的现象。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是师幼互动行为的主导者,根据自己的计划与意图,开启与幼儿之间的行为往来,并且引导和控制着彼此行为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我们也会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地位,幼儿时而可以左右教师的行为,牵引师幼互动的进程,但绝大多数时间都只是处在被动状态。教学中常常存在教师对儿童回应方式单一、千篇一律、甚至刻意忽视幼儿反应不予回应等。这些问题是教师实践中的

困惑,是影响师幼关系,影响教育质量,影响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因素。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集体教学中的师幼互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互动问题和幼儿经验不匹配。 提问能不能影响孩子的发展,取决于问题与孩子发展水平的相差度。不符合孩子发展水平的问题,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如教师提问:“为什么螳螂是绿色的?”“茄子为什么是紫的”,这一类的问题当然很难得到科学的答案,因为它们远远超过了幼儿世纪发展水平。 再比如:教师提问“这个故事里藏了很多很多的反义词,谁能说说里边有那些反意词?”幼儿:“多、少”。教师:“有多和少。它是在什么时候形容的呢?”幼儿:“胖胖天使的云多,棒棒天使的云少。”实际上这一段互动的问题是:你在故事的什么地方听到哪些反义词。如果设计成一个问题,孩子获得的是一个完整的问题信息,他可以根据问题从两个层面回答。对于大班幼儿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可以请多个幼儿来回答,活动的层次也会非常清晰。 2、封闭性问题过多,不能引发深层次的思维碰撞。 封闭性问题是指答案固定或者比较少的问题,对这一类问题,幼儿只需要简单的判断、回忆就可以完成整个教学,完全是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孩子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