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政治(新课标)

高中政治(新课标)

高中政治(新课标)
高中政治(新课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总结 高明四中龙建书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开始使用按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这标志着我们正式实施新课程改革。三年以来,我们思想政治科全体教师,坚决贯彻新课改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一、深入学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确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学实践的先导。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首要的任务是学习课改理论,培训教师提高素质。实施新课改前后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统一培训外,主要采取了两种培训学习的形式,自学和集中辅导,以自学为主。我们按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自学的提纲进行学习,并限定完成的时间,并写好自学笔记和体会,定期交流学习体会。我们科组先后开展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样转变”等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培训,我们初步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制定的课改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走进新课改 1、确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宗旨。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

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成为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课堂教学目标上,坚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三维”是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两个重视:一是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切实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4、转变教学方法,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落实到实处,体现在每一个课堂教学中。主要做到:(1)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知道“授之以鱼,只借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的道理,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教会学生会学习、会求知,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挖掘他们的自身的潜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老师不断总结经验,做到以美引趣、以奇诱趣、设疑激趣、以动唤趣、练中增趣,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去学习。(3)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介绍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思想政治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高法律与道德修养的公民教育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养基础。 二、基本理念 1.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 2.构建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3.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建立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 三、学科核心素养 相对于现行课标从三个维度陈述课程目标的方式,根本的变化在于以核心素养的陈述来表达课程目标。这种陈述,分为两步展开。 首先,表达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明确每个素养的内涵,阐述其学科意义和育人价值,表明每个素养对于国家发展和学生成长有多么重要。 然后,以每个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作为课程的具体目标来陈述。 “◆具有政治认同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导;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具有理性精神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珍重人生价值,展现人生智慧,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自觉性。 ◆具有法治意识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解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树立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具有公共参与的素养,学生应能够:遵循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公共服务、践行公共道德、展现公共精神;获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具备公共交往中善于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表现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6 四、课程结构 遵循课程方案的规定: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跟进培训心得体 会 XX年11月5日至6日,我们高二政治组一行三人去古都洛阳参加高中政治新课程跟进培训会。 1月5日上午,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特级教师梁侠主讲《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课程与教材分析,她的讲解旁征博引,纵横捭阖,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不愧为国内高中政治界首屈一指的专家,真是大开眼界,不虚此行。 1月5日下午,洛阳市第二实验中学特级教师王东讲了一节《文化创新的途径》示范课,随后与会省教研室专家评课并点评“问题导学教学法”教学模式。 1月6日上午,8:30---10:00郑州市回民中学政治教研员聂翔做《文化生活》教材教法分析。10:20---11:20平顶山市政治教研员张秀菊做《生活与哲学》教材教法研讨。 培训结束,回到单位,感慨很多。就像一位专家所说,政治课教学就像唱歌,小曲好唱,但要唱

好不容易。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认真钻研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和谐高效课堂。要深入钻研《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高考考纲以及教材,研究新课程高考试题,把握高考新动向。要当“杂家”,知识要丰富,关注面要宽,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善于学习,治学严谨,关心时政,与时俱进,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尤其要特别关注党的理论创新发展情况。 最大的收获有两点: 一是学习认识了“问题导学教学法”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直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体现和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具体为:、课堂教学坚持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引导为桥梁,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的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 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二)注重尽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的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 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二)注重尽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全部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学科组王秀平 高中统一进行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也如春种秋收一样,没有精耕细作,就不会有喜人的收成。结合这两年多的具体实践,我粗浅的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改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 二、新课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等模块。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如在讲到《政治生活》的民族问题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3?14西藏事件”,布置学生搜集与西藏史实有关的资料,还有农奴主压迫农奴的各种证据——图片、视频、文献等,在课堂上进行展览和交流。有能力的学生还自己制作和讲解PPT课件。这让学生深切体

普通高中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統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次课程改革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为标志的。省作为全国首批实施新课改的省市之一,本人是新课改的参与者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认为新《课标》与旧《课标》相比有了很大变化。现将新旧《课标》从课程性质、指导思想、结构体系、课程框架、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七个方面作一比较,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的理念,从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科体系的把握到今天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转变。 一.课程性质比较,旧《课标》在序言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注:划线部分为新增要求)它与与“思想政治课”的提法明显有了区分。 二、指导思想比较 旧《课标》的指导思想不够突出,新《课标》则明确提出了以下五个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综观五个基本理念不难发现,它对于我国政治学科课程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不仅涉及了课程改革的一般问题,如对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基本定位和普遍导向;而且涉及了政治课程改革的具体问题和学科策略。例如(3):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意味着打破了过去学科知识的体系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为以生活为主题的系统联系提供理论上的支持。(4 )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 这些既涉及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如平等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涉及了教师的教学方式问题,如倡导教师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充满教学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既涉及了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传统问题,如重视基础知识、技能的优良传统.又涉及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问题,鲜明地凸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如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和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各种生活关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同时,还涉及了政治课必须面对的更富挑战的问题:如在“应试教育”影响至深的背景下,如何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既能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又能考查他们的思想变化过程,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新课程标准容框架的比较(如下图) 思想政治 1 (经济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的教育原则,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按照新课标要求,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概括为: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觉悟为目的。? 一、以材料为依据? 材料进课堂,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所以选择的材料要典型,要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材料的运用不能只满足于对概念和理论的解释,而要考虑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引出理论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揭示知识点之间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何把理论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媒体为手段?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能不考虑的。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广泛地运用。多媒体能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时,学生例举了社会上已曝光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肯得鸡快餐苏丹红、敌敌胃火腿等一系列假冒伪劣产品的事件,在学生例举了大量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收看课前从网上下载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法庭审判一案,当画面上出现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许多婴儿患病甚至死亡,而当地工商部门的有关领导却徇私舞弊,向上级部门隐瞒事情真相,同学们都震惊万分,义愤填膺,也真正认识到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协调有序地运行,必须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多媒体教学应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状况,深入研究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再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例如在讲到“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预先布置学生课外自学,查找资料,设想:2008年以前,国家为什么提高了银行存贷款的利息率银行利息率为什么会变化2008年以来,我国银行的利息率先后下调过几次为什么利息率下调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货币的流通量假设你有一笔闲钱,在利息率教高的情况下,你会多存还是少存在利息率较低的情况下,你又会怎样安排比较一下,哪种情况下人们留在身边可以直接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量多一些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交流调查,整理出基本论点,并通过生动的事例、具体的数据说明自己的论点,对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有了充分地认识。当然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知识基础是对教材的理解和问题的发现,这一切没有一定的学习

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教育部于2004年3月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给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强调对知识、能力、 态度的有机整合,改变了过去强调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体现了以学生的发 展为本的思想。新的课程标准在其每一细节中都渗透出对学生的生命的关怀。 (一)确立学生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和谐,倡导新的教育、学习、评价模式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养成了一种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纯地为学习而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强化了学习的过程性,强调了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索,使得以往的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一个个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生命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好得和学生的成长融合在了一起。 新的课程标准在讲到教学观时,认为教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并将这种过程升华,认为通过这种互动和交往,可以达到师 生之间的共同发展,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共同列为对人的生命发展的一种关怀,而这种关怀更全面,更富有人性化。 在知识获取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教师和学生作为获取同样“新鲜”知识的“受众”,学生渴望获得与教师互动、交流的平台,而教师也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和学生分享新的发现,达到一种共进、共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实现对“新鲜”知识的挖掘、发现。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就淡化了知识的简单传授与预设,学生通过研究,慢慢掌握知识生成过程的理念,而教师在其中既充当了学生这种理念形成的引导者,也可以成为这种理念形成的受益者。 在教育价值观上,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只片面强调学生学习为社会服务的思想。而新的课程理念确立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偏向于对学生 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关注。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评价方式是多样的,渗透在教师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教育评价,教师要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思维逻辑和实践 逻辑 导读:本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思维逻辑和实践逻辑,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思维逻辑和实践逻辑 作者/吴锋殷翠云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基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之后,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状态,以一定知识体系为依托,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形成一定的对生活中出现的是非、对错等作出合理价值判断等能力的课程。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理念逐步推进,高中政治教师努力讲授课程、训练学生、提高课堂效果,取得了很多成绩,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但是我们有没有完全理解和实现本课程的要求?有没有充分使用好教材?有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总结的。客观地说,在我们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学与课程要求之间还有距离。这些距离是什么?我们如何去渐渐地缩小这种距离? 一、问题:我们的距离是什么?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要求不必多说,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一直是我们理解教材、讲授知识、

训练学生、提高能力的指南。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与实现思想政治课的目标的距离是什么? 首先是与课本的距离。 在教学工作中,教材是最为基本的、可靠的根基,对教材的熟悉是教学最为基本的要求,因为熟悉是理解的前提。对教材的熟悉应该是大家都做到的,那么我们与教材的距离是什么?脱离教材讲知识、脱离教材练能力、脱离教材培养价值观是现实教学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脱离对教材的认识,一直带领学生游离在教材之外讲知识体系、训练应试能力,题海战术也使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看教材、也没有很多时间去温习教材,只是在机械地做题。 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专家们经过多年研究,运用教育学的新理念,发挥集体智慧的成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并不会认真去研究教材和讲授教材,因为一些教师发现新教材与传统的老教材相比,理论性阐述少了,概念的要求降低了,于是就认为新教材简单了。为适合应试的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囫囵吞枣地快速讲完课程,接着就用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可以想见,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接受的知识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应对社会现实的问题也就必然缺少整体的思维。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五个方面:(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材目录——政治 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消费及其类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公司的经营 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股票、债券和保险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国家财政征税和纳税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政治生活:有序参与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们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宗教政策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附录2教学与评价案例 (一)教学案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 1.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阐释文化的继承性,认同中华文化,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增强文化自信,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教学重点、难点对待 传统文化的态度。 3.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4.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新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节日、古代建筑等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各自的风俗是什么?古代建筑的特点有哪些? 利用视频展示我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步骤二:自主学习 ——教师利用平板电脑的“作业讲评”功能,收藏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说明,教师适时点评。 ——课前,教师发布《传统文化》微课,学生观看。教师根据电脑自动统计的数据,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设计2—3 道选择题,要求全体学生作答,根据电脑统计的数据,直接、准确、有效地掌握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 步骤三:自主探究 ——各学习小组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制作成课件或视频,课堂上 由小组长进行播放并解说。例如,针对“南北方春节习俗”主题,展示北方吃饺子、南方食汤圆,北京逛庙会、广州逛花市等资料;针对“南北方建筑管窥”主题,展示广州的“骑楼”、云南的“竹 60

│附录│ 楼”,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等资料。 ——教师展示针灸、静脉注射、故宫、京杭大运河图片,并提问:哪些是传统文化?为什么? 教师利用平板电脑把针灸、静脉注射、故宫、京杭大运河图片发送至学生电脑,利用“课堂互动”功能让学生对图片进行判断、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结果,随机抽取学生说明理由。学生不明确的内容,登录互联网查阅。 本案例实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教学、动态管理、动态评价,通过平板电脑、互联网等工具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教与学的互动、学与学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评价案例:考试样题示例与说明 样题1 :一家“社会企业”通过免费(或收取很少费用)提供优良种子给贫困农户,鼓励他们种植辣椒,邀请农业专家免费对他们进行培训,并与农户签合同约定价格进行产品收购,以保证他们的合理利润;同时规定农户在种植辣椒的过程中不得使用有害化肥、农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尽力为残疾人等提供工作岗位,为社会解决一部分特殊人群的就业问题。企业盈利后,除拿出部分利润关怀和帮助弱势群体之外,还为其他公益团队提供物资和资金支持,让更多的公益团队成长起来。 分析上述材料,你认为“社会企业”与普通企业有什么不同?本题涉及的学科任务是描述与分类,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综合运 用已有知识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性质和特征。本题涉及的评价情境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兴企业现象,虽然“社会企业”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但是题目所提供的说明性、描述性材料,再辅以日常生活经验,足以让考生充分理解这一现象。本题围绕企业的特征,从对 6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