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氧化反应小结

第四章 氧化反应小结

第四章 氧化反应小结
第四章 氧化反应小结

第四章氧化反应

概述

一、氧化反应

二、氧化反应类型

化学氧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和生物氧化反应。

第一节烃基的氧化反应

一、苄位烃基的氧化

1.生成醛

a、三氧化铬—醋酐氧化苄位甲基成醛基。

甲基先被转化成醛的二醋酸酯再水解得醛。

b、氯化铬酰C r02C12(E t a r d反应)

c、硝酸铈铵(Ce(NH4)2(NO3)6,CAN)

反应在酸性介质中进行。可得苯甲醛。在正常条件下,多甲基芳烃仅一个甲基被氧化。2.形成羧酸、酮

常用的氧化剂有:KMnO4,Na2Cr2O7,Cr2O3和稀硝酸等。

在碱或钴盐存在下,空气氧化可使苄位甲基氧化成羧基。

硝酸铈铵作氧化剂,苄位亚甲基被氧化可形成相应的酮。

二、羰基α位活性烃基的氧化

1.形成α—羟酮

四醋酸铅或醋酸汞:羰基α位的活性烃基可氧化成α羟酮然后水解成α—羟酮。

羰基α位活性甲基、亚甲基和次甲基均可发生类似反应。当这些活性烃基共存于同一分子时,产物将是混合物,若在反应中加入三氟化硼,对甲基的乙酰氧基化有利。

2.形成1,2—二羰基化合物

SeO2

它主要用于活性亚甲基或甲基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位于共轭体系中的活性亚甲基,也可被二氧化硒氧化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

三、烯丙位烃基的氧化

1、二氧化硒

某些烯丙位的碳-氢键,可被二氧化硒氧化成相应的醇类化合物。反应需在醋酸溶液中进行,产物以醋酸酯形式分离,然后再水解得到醇。

当被氧化物分子中有多个烯丙位存在时,(1)双键碳原子所连取代基多的烯丙位优先发生氧化;(2)活性次序为:

(3)环内双键的氧化反应,发生在双键碳原子较多的取代基且位于环内的烯丙位上。(4)若双键位于末端,则氧化的同时,双键可发生位移。

2、用CrO3—吡啶复合体(Collins试剂)氧化

Collins试剂是CrO3·2Py的结晶在二氯甲烷中的溶液。它是一个对双键、硫醚等不作用的选择性氧化剂。有时氧化的同时发生烯丙双键移位。

CrO3的其它试剂,如铬酸叔丁醇酯,三氧化铬本身等都可用于烯丙位氧化,但后者常伴有双键断裂的副产物,故不适宜于合成。

3、用过酸酯氧化

过酸酯在亚铜盐催化下,可在烯丙位烃基上引入酰氧基,经水解可得烯丙醇类。常用试剂是过醋酸叔丁酯和过苯甲酸叔丁酯。

第二节醇的氧化反应

一、醇被氧化成醛、酮

1.用铬化合物氧化

(1)铬酸氧化剂氧化伯、仲醇成醛、酮。饱和醇常用Na2Ce2O7-H2SO4-H2O,不饱和醇以CrO3-HOAc为好。

处于直立键的羟基比处于平伏键的羟基易于氧化。

2.用锰化合物氧化

(1)高锰酸钾作强氧化剂:对于氧化所得酮类基羰基的α-碳原子上没有氢时,用高锰酸钾氧化可得较高收率的酮。

(2)活性二氧化锰:一个选择性高的氧化剂,反应条件温和,常在室温反应。二氧化锰对烯丙位羟基和苄位羟基的氧化尤为有效,氧化时不氧化不饱和键,只对羟基氧化。

在通常条件下,活性二氧化锰不氧化饱和醇,必须在激烈条件下(如加热回流)才发生反应。这可在烯丙位(或苄位)羟基和其它羟基共存时,选择性氧化烯丙位(或苄位)羟基。

3.用碳酸银氧化

碳酸银对于氧化伯、仲醇为醛、酮的反应最为有效,其它基团不受影响。氧化作用有一定选择性,位阻大的羟基不易被氧化。仲醇比伯醇易被氧化,最易被氧化的是烯丙位羟基。

4.用二甲基亚砜氧化

加入强亲电性试剂时,在质子供给体存在下,和醇反应生成醛或酮。反应条件温和。(1)DMSO—DCC

DMSO—DCC氧化伯、仲醇成羰基化合物条件温和,收率好,有高度选择性,对分子中的烯键、酯基、氨基和叔羟基等均无影响。DMSO—DOC的氧化对α—羟基氧化较易,而对β—羟基则较难。(2)DMSD—Ac2O

该氧化剂可将羟基氧化成羰基而不影响其它基团,可氧化位阻较大的羟基。

第三节醛、酮的氧化反应

一、醛的氧化

醛较易被氧化成羧酸。常用的试剂有铬酸、高锰酸盐和氧化银等。

1.高锰酸钾的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都能用于氧化芳香醛和脂肪醛成羧酸,收率较高。

2.氧化银:氧化银是一较好的选择性氧化剂。它氧化能力较弱,一般用于易氧化醛的氧化。其它一些易氧化基团,如双键不受影响。所以,适用于不饱和醛以及一些芳香醛的氧化。

3.过氧酸:

当醛基的邻、对位有羟基这一类释电子基时,与过氧酸反应,醛基经甲酸酯阶段,最后转换成羟基。

第四节含烯键化合物的氧化反应

一、烯键环氧化

1.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环氧化

过氧化氢或叔丁基过氧化氢

一般在碱性条件下使之环氧化,氧环常在位阻小的一面形成。

2.不与羰基共轭的烯键的环氧化(亲电加成)

(1)过氧化氢或烷基过氧氢为氧化剂

反应常在烃类溶剂中进行,也可用烯烃本身作溶剂。反应用V、Mo、W、Cr作催化剂。

使用烷基过氧氢作氧化剂时,当烷基上具有吸电子基时,可增加氧化速率。

烯烃的结构对环氧化速率也有影响,烯键碳上连有释电子基时,可加快环氧化速率;当分子中存在一个以上双键时,常是连有较多释电子基的双键被优先环氧化;

(2)有机过氧酸为环氧化剂

过酸作用于双键可形成环氧化合物,在强酸性条件下,环氧化合物进一步开环酸解或水解为邻二醇或其单酯。

过酸对烯烃的环氧化反应是亲电性加成反应,分子中的羰基和酰基均不受影响。

二、氧化成1,2-二醇

烯键被氧化成1,2-二醇,即烯键的全羟基化作用。

1、生成顺式二醇

(1)高锰酸钾氧化烯烃可以生成顺式二醇,α-羟酮,剧烈条件下还会断键生成醛、酮或羧酸。

高锰酸钾氧化烯烃生成二醇的反应,反应条件非常重要,在碱性条件下(PH12以下),常有利于二醇的生成。更重要的是使用计算量,低浓度(1~3%)的高锰酸钾,并控制室温以下反应。

(2)以四氧化锇为氧化剂

环状锇酸酯水解方法:①强碱性水溶液和甘露醇中水解;②水与醇溶液中,亚硫酸钠或酸性亚硫酸钠水解;③硫化氢溶液水解。

(3)碘和湿羧酸银为氧化剂——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和等摩尔醋酸银或苯甲酸银组成的试剂(Prevost's 试

剂)。

反应具有专一性和温和的反应条件。游离碘在所用条件下,不影响分子中其它敏感基团。

2、反式羟基化

(1)有机过氧酸为氧化剂过氧酸氧化烯键可生成环氧化合物,亦可形成1,2-二醇。主要取决于反应条件。

(2)Prevost反应用碘-羧酸银试剂,在无水条件下,和烯键作用可得反式1,2-二醇的双乙酰衍生物。此反应称为Prevost反应。

三、烯键的断裂氧化

1、用高锰酸盐氧化

在适宜条件下,高锰酸钾可直接氧化烯键使之断裂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或羧酸。

2、臭氧分解

臭氧是一亲电性试剂,和烯键形成臭氧化物,它能被氧化或还原断裂成羧酸、酮或醛。

四、Wacker反应

第五节芳烃的氧化反应

一、芳环的氧化开裂

1、稠环化合物的氧化

稠环化合物经高锰酸钾氧化,将使部分芳环发生环裂反应。

(1)高锰酸钾

萘环、四氢萘用高锰酸钾进行氧化时,常发生开环,生成相应的羧酸。四氢萘中由于萘环较脂环稳定,脂环开裂氧化生成邻羧基苯乙酮酸。

带有给电子基的萘环,氧化则发生在连有给电子基的环上,这是由于该电子云密度较高的缘故。

用高锰酸钾氧化苯并杂环时,由于杂环稳定,则苯环破裂生成相应的二羧酸。

(2)四氧化钌和过碘酸钠

用催化量的四氧化钌和过碘酸钠组成的试剂可激烈地进攻苯环,而不影响侧链烷基。

四氧化钌易使芳环氧化裂环,生成羧酸。

二、氧化成醌

1、铬酸为氧化剂

苯或烃基苯很难被氧化成醌,萘较易被氧化成醌,具有侧链的多环芳环用铬酸氧化时,主要将芳环氧化成相应的醌,而侧链不受影响。

2、三氯化铁、高铁氰化钾和氧化银等为氧化剂

由于多羟基(或氨基)苯的苯环易被氧化,用铬酸时,铬酸的强氧化性常使反应产物中伴有进一步氧化产物,降低醌的收率。改用弱氧化剂,三氯化铁一般在酸性环境中反应;高铁氰化钾一般在中性或碱性中反应。两者氧化多元酚或芳胺时,醌的收率较高。

氧化银一般只作用于易氧化的醛和某些酚类化合物,不氧化分子中同时存在的双键及其他对强氧化剂敏感的基团。

3、Fremy盐为氧化剂

将一元酚氧化成醌的有效的选择性氧化剂是亚硝基二磺酸钾盐即Fremy盐。用此试剂在稀碱性水溶液中将酚(或芳胺)氧化成醌的反应称Teuber反应。

环上有吸电子基可抑制反应,释电子基促进反应。

羟基对位没有取代基时,氧化产物是对醌,对位有取代基而邻位没有取代基时,氧化产物是邻醌。当对位和邻位同时有取代基时,氧化产物仍是对醌。

三、芳环的酚羟基化

在芳环上通过氧化引入酚羟基的方法主要是E1bs氧化,即过二硫酸钾在冷碱溶液中将酚类氧化,在原有酚羟基的邻对位引入酚羟基。反应一般发生在酚羟基的对位,对位有取代基时,在邻位氧化。

第六节脱氢反应

一、羰基的α,β脱氢反应

1、二氧化硒为脱氢剂

甾酮类常用二氧化硒脱氢,在羰基的α,β位引入双键。

某些链状化合物在两个羰基之间存在亚(次)乙基时,也易发生脱氢反应。如:

2、醌类为脱氢剂

常用的有四氯1,4—苯醌(氯醌)和2,3—二氯—5,6—二氰苯醌(DDQ)等。

这些醌类主要用于甾酮的脱氢,其它脂环酮类的脱氢亦可应用。

4—烯—3—酮甾体化合物用醌类脱氢,一般可生成1,4-二烯—3—酮甾体化合物和4,6-二烯—3—酮甾体化合物。

3、有机硒为脱氢剂

卤化苯基硒于室温和羰基化合物反应,得到α—苯硒代羰基化合物,然后用过氧化氢或过碘酸钠氧化,形成反式α,β不饱和酮。分子内存在醇羟基、酯基和烯键均不受影响。

二、脱氢芳构化

1、催化脱氢

一般情况,已存在一个双键的六元环较易被催化脱氢芳构化,而完全饱和的环较难被芳构化。

部分氢化的含氮杂环亦能被贵金属催化脱氢芳构化。在催化脱氢芳构化过程中,某些基团可被氢化和氢解。如氮原子上的苄基被氢解,苄位羰基被还原氢解成次甲基,苄位双键被氢化以及脱氯等。

2、DDQ为脱氢剂

醌类化合物亦常用于脱氢芳构化。常用的醌类化合物是脱氢能力较强的DDQ,亦有用氯醌的。必须指出:即使是脱氢能力强的醌类,对于完全饱和的脂环化合物是不能脱氢的。具有季碳原子的碳环化合物,用醌类化合物脱氢芳构化时,可使取代基移位,而不失去碳原子。环的大小对脱氢芳构化有影响,一般情况下,五元、六元环比七元环易于脱氢芳构化。

3、其它氧化剂为脱氢剂

环己烯和环己二烯的衍生物用过量的二氧化锰与之反应,可使其脱氢芳构化。反应过程中不影响其它易氧化基团。

在过量二氧化锰存在下,于溶剂(苯,甲苯和二甲苯)中加热,部分饱和的稠杂环化合物亦可脱氢芳构化成稠环芳烃。

第七节胺的氧化反应

一、伯胺的氧化

氧在产物取决于反应试剂、反应条件及苯胺的类型。

用过氧酸氧化芳伯胺得到亚硝基化合物,用过量过氧乙酸,于冷时氧化苯胺得到亚硝基苯。但若试剂不过量,则产物是氧化偶氮苯。

苯胺类型不同:带有吸电子取代基的苯胺用过量苯甲酸氧化,得到相应的亚硝基化合物,收率较高,带有释电子基的芳伯胺的氧化,当用无水过氧乙酸氧化时,可将其氧化成相应的硝基化合物,其它过氧酸一般不适宜。

第4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题 1. 分别将元素Mn、N在下列两组物质中的氧化数按高到低顺序排列。 (1) ⑤KMnO4, ③MnO2, ④K2MnO4, ①MnSO4, ②MnO(OH) (2) ②N2,⑦N2O5, ③N2O, ⑤N2O3,⑥NO2, ④NO, ①NH3 2. 试分别写出碳在下列各物质中的共价键数目和氧化数. CH3Cl(-2), CH4(-4), CHCl3(+2), CH2Cl2(0), CCl4(+4)(共价键数目均为4) 3. 指出下列各物质中各元素的氧化数。 Cs+,(+1) F-,(-1) NH4+,(-3,+1) H3O+,(+1,-2) H2O2,(+1,-1) Na2O2(+1,-1), KO2,(+1,-1/2) CH3OH,(-2,+1,-2) Cr2O72-,(+6,-2) KCr(SO4)2·12H2O(+1,+3,+6,-2,+1) 4. 判断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并把错误予以改正。 (1) 3Ag2S + 8HNO3─→ 6AgNO3+ 3S↓+ 2NO↑+ 4H2O√ (2) 4MnO4- + 4H+─→ 4M nO2 + (3)2O2↑+ 2H2O× (3) (2)NO2- + (4)2H+ + 2I-─→(2)NO + I2 + (2)H2O× (4) K2Cr2O7 + 6Fe2+ + 14H+─→2Cr3+ + 6Fe3+ + 7H2O + 2K+× Cr2O7 + 6Fe2+ + 14H+─→2Cr3+ + 6Fe3+ + 7H2O (5) FeS + 4HNO3 ─→ Fe(NO3)3 + S↓+ NO↑ + 2H2O√ (6) (3)Fe2+ + NO3- + 4H+─→(3)Fe3++ NO↑+ 2H2O×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及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 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 2溶液中通入Cl 2 ,首先被氧 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 可判断氧化性:。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氧化性:。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不一定: ⑴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前述的氯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是价 态越低,氧化性超强。H 3PO 4 中+5价的P无强氧化性。 ⑵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⑶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得到或掉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 ⑷得到电子难的元素失去电子不一定容易,例如:第ⅣA族的C,既难得到电子,又难 失去电 子,与其它原子易以共价键结合。 ⑸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是氧化反应,也可能是还原反应。 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Cl 2、Br 2 、O 2 、I 2 、S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CO 2、NO 2 、SO 3 、MnO 2 、PbO 2 等 (3)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浓H 2SO 4 、HNO 3 等 (4)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KClO 3、KMnO 4 、FeCl 3 、K 2 Cr 2 O 7 等

高中化学与溴水、高锰酸钾反应的有机物

与溴水、高锰酸钾反应的有机物 在有机反应中常有一些物质与溴水、KMnO4反应。溴水、KMnO4一般是作为氧化剂参与反应的,通常这两种物质用于区别不易被氧化的烷烃、苯和易被氧化的烯烃、炔烃等。氧化剂很多,为什么要选择着这两种呢?主要是这两种氧化剂都有颜色,溴水为橙色,K MnO4为紫红色,反应后两种物质均变成无色,便于检验反应是否发生。 下面就这两种物质与一些烃发生反应归纳一下: 溴水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溴单质(还有少量溴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KMnO4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KMnO4,为使其氧化性增强,常在其溶液中加些稀硫酸,称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当溴水、KMnO4与一些烃反应时,则首先要搞清楚以下4方面的问题: (1)溶液分层问题: 上述两种物质均为水溶液,与液态烃混合后都要分层,因为烃不溶与水。 (2)液体密度问题: 上述两种水溶液的密度均大于液态烃。因为烃密度小于水,所以分层后,液态烃都在上层。 (3)溶液反应问题: 上述两种物质到底可以和那些烃发生反应呢,应该说烷烃、苯与这两种物质都不反应;烯烃、炔烃与这两种物质都要反应;苯的同系物则与溴水不反应,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要反应。 (4)溶液萃取问题: 萃取就是用一种溶剂将一种溶液中的溶质从其原来的溶剂中分离出来的过程。所用到的该溶剂成为萃取剂,一般要有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被萃取的溶液与其互不相溶,二

是与被萃取的溶液不发生任何反应,三是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远大于原来溶剂中的溶解度,四是萃取剂一般是易挥发的物质。 在上述溶液混合中烃要与溴水发生萃取过程,但与高锰酸钾溶液不发生萃取,理由是:溴水中的溶质溴单质易溶于有机溶解剂,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而高锰酸钾溶液的溶质高锰酸钾是离子化合物,其不溶于有机溶剂,所以也就没有萃取过程的发生。 如果搞清楚上述四个问题后,就不难解决以下问题了。 [例] 溴水、KMnO4溶液分别与己烷、己烯、己炔、苯、甲苯反应的现象 先讨论溴水与上述五中烃反应的现象: (1)溴水与己烷:两溶液混合后,首先是分层,无色己烷在上橙色溴水在下,振荡后,不反应,但要发生萃取,结果因溴单质的转移,己烷呈红棕色,而溴水则几乎为无色。如图1 (2)溴水与己烯:两溶液混合后,首先是分层,无色己烯在上橙色溴水在下,振荡 后,发生反应,就不存在萃取问题。溴与己烯发生加成反应后,溴水层和己烯层均 为无色,但还是出现分层,如图2

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计划学时数:4)[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的功能基本概念; 2.掌握电极电势的概念; 3.掌握电极电势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次序方面的应用。[教学重点] 1.氧化数等基本概念; 2.电极电势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电极电势的概念。 [每节时分配]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节时 第二节电极电势2节时 第三节电极电势的应用1节时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启发式 [使用教具] 挂图,投影,多媒体课件 [作业] 74页1、4、6、9

第一节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本节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初中、高中均有涉及,在原有基础上给出更确切的定义,引出氧化数的概念。) [提问] 1.回忆氧化还原的概念。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 2.2Na + Cl2 == 2NaCl H2 + Cl2 ==2HCl 以上两个氧化还原反应有何不同?(HCl形成过程中无电子得失,只是电子的重排,没有发生电子得失,难于判断氧化作用还是还原作用。从而引出“氧化数”。 一、氧化数 1.定义 假设把化合物中成键的电子归电负性更大的原子,从而求得原子所带得形式电荷数。此电荷数即是该原子在该化合物中的氧化数。(有正、负之分) 2.确定元素氧化数的规则 (1)单质的氧化数等于零。 (2)单原子离子的氧化数等于它所带的电荷数;多原子离子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该离子所带电荷数。 (3)通常氢的氧化数为1,只有活泼金属的氢化物中为-1,氧的氧化数为-2,在过氧化物(H2O2 Na2O2)中为-1; NaO2(-1/2); KO3(-1/3) OF2(+2) (4)中性分子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 [例题1]计算Fe3O4中Fe的氧化数 Fe=+8/3 [例题2]计算S4O62-中的氧化数 S=+5/2 3.氧化数与化合价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氧化数是人为规定的概念,不考虑分子结构,是一个形式电荷数,它可以是正、负正数和分数,而化合价(某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数目的原子相化合的性质):分子中原子键相互结合的能力,反映了分子的结构;与分子结构有关系,不会是分数。 (化合价分为离子价和共价。离子价指得失电子的数目,得电子为负,失电子为正;共价指共享电子对数,无正负之分) 联系:氧化数是一个在化合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概念转化: 口诀:升失氧,降得还,若说性,恰相反; 1、在化学反应中,有一种物质被氧化,必定有一种物质被还原,这样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物质得电子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 3、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中的原子得电子,则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变成还原产物,则该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5、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中的原子失电子,则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变成还原产物,则该物质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二、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表示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 2、双线桥法(了解):表示氧化剂及其还原产物、还原剂及其氧化产物之间得失电子情况。 三、中学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一)常见氧化剂与还原剂 1、氧化剂 (1)非金属性较强的单质:等;、、、、、322222O O I Br Cl F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失 e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还原剂 氧化剂 物 质 产物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反应物 生成物 发生还原反应(反应) 具有氧化性(性质) 元素化合价降低 元素化合价升高 具有还原性(性质) 发生氧化反应(反应) 元素失电子 元素得电子 元素被氧化 元素被还原 同时发生 电子转移 变价相等

(2)变价元素中高价态化合物: 、固体硝酸盐等; 、稀、浓、浓、、334272243HNO HNO SO H O Cr K KMnO KClO (3)高价态金属阳离子:等;、、+ ++23e Cu Ag F (4)能电离出H +的物质:溶液等;、、稀稀442NaHSO HCl SO H (5)其他: ()等 、银氨溶液、新制、、、、漂白粉、2222222a OH Cu O H NO O N MnO HClO 2、还原剂 (1)金属性较强的单质:等;、、、、、Zn Fe Al Mg Na K (2)某些非金属单质:等;、、Si C H 2 (3)变价金属中某些低价态化合物: ()及亚硫酸盐等; 及其盐、、、盐、及硫化物、、2222SO HI HBr OH Fe Fe S H CO +(4)其他:单质S 、Sn 2+盐、浓盐酸、NH 3等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常用判断方法(两种题型考法) 1、根据金属活泼性判断 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1)单质的还原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减弱。(强调顺序) (2)离子的氧化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增强(铁指Fe 2+) 如氧化性:++++++>>>>>223Fe H Cu Fe Hg Ag 2、根据非金属的活泼性判断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及解答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及解答` 一、名词解释 1..氧化还原滴定: 2..电极电位: 3..标准电位: 4. 条件电极电位: 5..诱导反应: 6.自身指示剂: 7..显色指示剂: 8..高锰酸钾法: 9.。重铬酸钾法: 10.碘量法: 二、填空题 1.(1)用KMnO4滴定Fe2+时Cl-的氧化还原速率被加速_________。 (2) MnO4-滴定C2O42-时,红色的消失由慢到快_________。 (3)Ag+存在时,Mn2+被S2O82-氧化为MnO4-_________。 A.催化反应 B.自动催化反应 C.副反应 D.诱导反应 2、向20.00mL0.1000mol/L的Ce4+溶液分别加入15.00mL及25.00mL0.1000mol/L的Fe2+溶 液,平衡时,体系的电位分别为_________及_________。(; ) 3、配制I2标准溶液时,必须加入KI,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As2O3 为基准物质标定I2溶液的浓度时,溶液应控制在pH为_________左右。 4、称取K2Cr2O7基准物质时,有少K2Cr2O7量撒在天平盘上而未发现,则配得的标准溶液真实浓度将偏________;用此溶液测定试样中Fe的含量时,将引起_________误差(填正或负),用它标定Na2S2O3溶液,则所得浓度将会偏________;以此Na2S2O3溶液测定试样中Cu含量时,将引起_______误差(正或负)。 5、已知在1mol/LHCl介质中,则下列滴定反应: 2Fe3+Sn2+=2Fe2++Sn4+平衡常数为_________;化学计量点电位为_________;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c(Fe2+)/c(Fe3+)为________。 6、已知在1mol/LHCl介质中;,则以Fe3+滴定Sn2+至99.9%时的平衡电位为_________;化学计量点电位为_________;滴定至100.1%时的平衡电位为_________;计量点前后电位改变不对称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2

有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实质及发生条件 2. 从加(脱)氢、脱(加)氧和碳原子的氧化数变化两个角度认识还原(氧化)反应。 3. 能够从试剂、条件、产物等不同角度判断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二. 教学重点、难点 从加(脱)氢、脱(加)氧和碳原子的氧化数变化两个角度认识还原(氧化)反应。 三.教学思路分析 先由复习有机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入手,结合无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自然过渡到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然后逐步深入分析加(脱)氢、脱(加)氧的本质,结合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引出氧化数的概念,然后逐渐过渡到也可以从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氧化数来预测或判断该有机化合物是否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样做,符合由表及里的认识顺序,更能加深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最后结合化学键的类型和氧化数来分析有机反应类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四.教学过程 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如我们初中学习了无机化学反应中的四种基本类型反应,而在高一时又接触了氧化还原反应。我们有机化学也学习了三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既然无机化学中有氧化还原反应,那有机反应中有没有呢?如果有,如何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 板书: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 ?定义:有机物化合物分子中增加氧原子或减少氢原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常见的氧化反应: ①醛的氧化,如:2CH3CHO + O2→2CH3COOH ②醇的氧化,如:2CH3CH2OH+O2→CH3CHO+2H2O ③有机物的燃烧。 ④烯烃、炔烃、酚、醛等有机物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⑤含醛基的有机化合物与新制Cu(OH)2悬浊液、银氨溶液的反应 ?常见的氧化剂:氧气、臭氧、酸性高锰酸钾、银氨溶液和新制Cu(OH)2悬浊液等。 2.还原反应 ?定义:有机物化合物分子中增加氢原子或减少氧原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常见的还原反应: 烯、炔、苯及其同系物、醛、酮、酚、油脂等的催化加氢。 ?常见的还原剂:氢气、氢化铝锂(LiAlH4)和硼氢化钠(NaBH4)等。 3.氧化数 ?定义: 人们根据经验总结出的用于表示分子中某原子所处氧化状态的一种数值。 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最高氧化数为+4,最低氧化数为-4. ?规定: ①氢原子的氧化数为+1,当碳、氧原子上连有一个氢原子的时候,碳、氧等原子的氧化数就为-1 ②若碳原子分别与氧,氮、硫等电负性大的原子以单键、双键、叁键相结合,碳原子的氧化数分别为+1、+2、+3 ③若碳原子与碳原子相连时,其氧化数均为零 ?利用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氧化数的升降来判断:反应后氧化数升高的有机物,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数降低的有机物,则发生了还原反应。氧化数处于最高价的原子只能被还原,处于最低价的原子只能被氧化,介于中间价态的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氧化数能否升高或降低是有机物能否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前提。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 可判断氧化性:。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氧化性:。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不一定: ⑴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前述的氯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是价 态越低,氧化性超强。H3PO4中+5价的P无强氧化性。 ⑵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⑶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得到或掉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 ⑷得到电子难的元素失去电子不一定容易,例如:第ⅣA族的C,既难得到电子,又难 失去电 子,与其它原子易以共价键结合。 ⑸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是氧化反应,也可能是还原反应。 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Cl2、Br2、O2、I2、S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CO2、NO2、SO3、MnO2、PbO2等 (3)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浓H2SO4、HNO3等 (4)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KClO3、KMnO4、FeCl3、K2Cr2O7等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习题与解答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1).氧化数就是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化合态时的电荷数。 答:不确切,氧化数是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化合态时的形式电荷数。 (2).所有参比电极的电极电势皆为零。 答:错,只有氢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其它不为零。 (3).因为Δr G m 的值与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的写法(即参与反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因此Θ ?也是如此。 答:错,因电极电势的数值反映物种得失电子的倾向,这种性质应当与物 质的量无关,因此与电极反应式的写法无关。对电极反应a 氧化态 + z e - = b 还原态 则有a b z ][][lg 059.0氧化态还原态-=Θ ??; 如果电极反应为 na 氧化态 + nze - = nb 还原态,则有 na nb nz ][][lg 059.0氧化态还原态-=Θ ?? = a b z ][][lg 059.0氧化态还原态-Θ?,与上式相同。 而Θ?是指氧化态与还原态都是单位浓度(或标准态压力)时的?,因此与电 极反应方程式写法无关,?也是如此。 因Δr G m = J RT G m r ln +Θ?,而∑=B B m f B m r G G ΘΘ?ν?,,所以Δr G m 与化 学计量数有关,故Θ?m r G 也是如此,与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有关。 (4).插入水中的铁棒,易被腐蚀的部位是水面以下较深部位。 答:错,水面下的接近水线处的铁棒容易被腐蚀。 (5).凡是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极电势的现象,都称之为极化现象。 答:对。 2.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正确答案可以不止一个) (1)为了提高Fe 2(SO 4)3的氧化能力,可采用下列那些措施( ① )。 ①.增加Fe 3+的浓度,降低Fe 2+的浓度; ②.增加Fe 2+的浓度,降低Fe 3+的浓度; ③.增加溶液的pH 值; ④.降低溶液的pH 值。 (1)的正确答案是①。 (2)极化的结果总是使( ② ③)。 ①.正极的电势升高,负极的电势降低; ②.原电池的实际工作电压小于其电动势; ③.电解池的实际分解电压大于其理论分解电压。 (2)的正确答案是② ③。 3.试比较下列情况下铜电极电位的高低,并说明依据。 (1)铜在0.01mol ·L -1CuSO 4溶液中; (2)铜在加有Na 2S 的0.01mol ·L -1CuSO 4溶液中。 解: ]Cu lg[2059.0)Cu /Cu ()Cu Cu (222++Θ++?=?,S 2—+Cu 2+ =CuS ↓,使[Cu 2+]降 低,?降低。所以(2)中的电极电势较低。 4.试说明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 (1)硝酸能将铜氧化,而盐酸却不能;

最新有机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讲解

有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总结 一、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入 O 原子或脱去H 原子的反应。 常见的氧化反应: ①醇的氧化 醇→醛 ②醛的氧化 醛→酸 ③有机物的燃烧氧化、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强氧化剂氧化。 ④醛类及其含醛基的有机物与新制Cu (OH )2悬浊液、银氨溶液的反应 常见的氧化剂有氧气、酸性高锰酸钾、二氧化锰、臭氧、银氨溶液和新制Cu (OH )2悬浊液 a. 能被酸性KMnO 4氧化的:烯、炔、二烯、油脂(含C==C 的)苯的同系物、酚、 醛、葡萄糖等。 b. 能被银氨溶液或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氧化的:醛类、甲酸及甲酸酯、葡 萄糖、麦芽糖。 1.高锰酸钾氧化 a.在稀、冷KMnO4(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生成邻二醇 b.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继续氧化,双键位置发生断裂, 得到酮和羧酸的混合物,如: 炔烃与氧化剂(KMnO4或O3)反应,产物均为羧酸或CO2 2.臭氧化反应: CHR=CR 'R "+O3→RCH=O+R’C=OR” 3.醛的氧化:由于醛的羰基碳上有一个氢原子,所以醛比酮容易氧化,使用弱的氧化剂都能使醛氧化。利用两者氧化性能的区别,可以很迅速的鉴别醛或酮: a 费林试剂(Fehling):以酒石酸盐为络合剂的碱性氢氧化铜溶液(绿色),能与醛作用,铜被还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坎尼扎罗(Cannizzaro )反应 不含 氢原子的醛在浓碱存在下可以发生歧化反应,即两个分子醛相互作用,其中一分子醛还原成醇,一个氧化成酸: KMnO 4O H 2CH 3CH 2C=CHCH 3CH 3OH CH 3CH 2CCH 3O CH 3COOH +,,RCHO NaOH Cu(OH)2RCOONa Cu 2O O H 2++++23RCHO Ag(NH 3)2OH RCOONH 4O H 2NH 3+2+++23HCHO NaOH HCOONa HCH 2OH 2浓+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基本概念 1、四组重要概念间的关系 (1)氧化还原反应:凡是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或电子转移)的化学变化叫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或者说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或者说是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氧化剂、还原剂是指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 价升高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指生成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得产物叫做氧化产 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得产物叫做还原产物。 关系: 口诀: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还.原剂,氧.化反应;(升失氧还氧)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反应;(降得还氧还)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注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1.氧化还原中的电子转移表示法 (1)双线侨法: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表示电子转移结果,该法侧重于表示同一元素的原 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如

注意: ○1线桥从方程式的左侧指向右侧; ○2箭头不表示得失,只表示变化,所以一定要标明“得”或“失”。 (2)单线桥法:在反应物中的还原剂与氧化剂之间箭头指向氧化剂,具体讲是箭头从失电 子的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如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别为不同的物质,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全部被还原或氧化,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全部发生变化。例如: 2.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或氧化剂只有部分被氧化或还原,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只有部分发生变化,除氧化还原反应外,还伴随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3.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即同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该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也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同种元素之间,即同一物质中的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例如: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1、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 2、反应物: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 3、产物: 氧化产物:失电子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 还原产物:得电子被还原后得到的产物 4、物质性质: 氧化性:氧化剂所表现出得电子的性质 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失电子的性质 1、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作为还原剂,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化合价。 1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它的原子只能得到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氧化剂,如+7价的Mn和+6价的S 2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它的原子随反应条件不同,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因此该元素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如0价的S和+4价的S 3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它的原子则只能失去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还原剂,如-2价的S 2、重要的氧化剂 1活泼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O2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高价含氧酸及高价含氧化酸盐等,如MnO2,NO2;浓 H2SO4,HNO3;KMnO4,KClO3,FeCl3等。 3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3、重要的还原剂 1金属单质,如Na,K,Zn,Fe等。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3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 4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HCl浓,HBr,HI,H2S等。 5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2SO3,FeSO4等。 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有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 1、双线桥法 要点: 1箭头由反应物中化合价变化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化合价已经变化了的同一元素。升高、降低各一根箭头,越过方程式中间的等号 2电子转移数目: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化合价改变元素的原子个数m×每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个数ne-,即m×ne-。 2、单线桥法 要点: 1线桥从反应物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出发,指向反应物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箭头对 准氧化剂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箭头不过“=” 2在线桥上标明转移电子总数,不写得到或失去。 1、价态规律 同种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 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歧化和归中规律 价态归中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价态的变化“只靠拢, 可相交,不相叉”。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

氧化还原反应综述新课标人教版

氧化还原反应综述 学习目标: 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联系。 2、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规律、观点、方法、能力、题型、态度综合一体化。 3、用科学的方法落实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掌握高考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题型的解题思路。 学习内容: 一、知识与方法 (一)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联系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表现在___________反应前后有变化。 2、联系:回顾下列物质的性质,其中在反应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大约占多

元素化合物只是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ne —失ne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总结规律: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依据元素周期表。(2)依据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在溶液中反应)。 (3)依据反应原理: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4)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剧烈程度。(5)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程度。 (6)依据电化学原理。(7) 依据反应浓度大小 2、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反应先后规律(2)得失相等规律(3)归中规律(只靠近、不交叉) (4)邻位转化规律(5)跳位转化规律。 (四)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箭头由________指向_________,标出电子转移的总数。 2、双线桥法:一个箭头由氧化剂指向_______产物,电子总数前写________(填“得”或“失” );另一个箭头由________指向___________,电子总数前写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材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 1.填空题 (1)在K 2MnO 4中,锰的氧化值为( );在Na 2S 2O 4中,硫的氧化值为( )。 (2)在反应P 4+3OH - +3H 2O →3H 2PO 2 - +PH 3中,氧化剂是( ),其被还原的产物为( );还原剂是( ),其被氧化的产物为( )。 (3)在原电池中,E 值很大的电对是( )极,发生的是( )反应;E 值很小的电对是( )极,发生的是( )反应。E 值越大的电对的氧化型得电子能力( ),其( )越( );E 值越小的电对的还原型失电子能力越( ),其( )越( )。 (4)已知θ E (Ag + /Ag )=0.7991V , θ E (Ni 2+/ Ni )= -0.2363V 。如果设计一个银—镍原电池,则电池图示为 ( ),电池反应为( ),该原电池的θ MF E =( )V ,电池反应的 θ m r G ?=( ) KJ·mol -1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θ K =( )。 (5)在电对Zn 2+ /Zn ,I 2 / I -,BrO 3-/ Br - ,Fe (OH )3 / Fe (OH )2中,其电极电势随溶液的PH 变小而改变的电对有( ),( )。 (6)对于反应① 反应② 则有z 1/z 2=( ),θ 1,MF E /θ 2 ,MF E =( ), θ1,m r G ?/θ 2 ,m r G ?=( ), Lg θ 1 K / Lg θ 2 K =( )。 (7)已知 θ E (Cu 2+/ Cu + )< θ E (I 2 / I -),但Cu 2+能与 I – 反应生成I 2 和CuI (s ),这是因为( ), 使电对( )的 θ E ( )于电对( )的 θ E ,使电对( )> θ E (I 2 / I -),故反应可以进行。 (8)已知 θ sp K (Co(OH) 2)> θ sp K (Co(OH) 3), θ E (Co(NH) 3) 63+/ Co(NH) 3) 62+ ) < θ E (Co 3+/ Co 2+ ),则 θ E (Co 3+ / Co 2+ )( )于 θ E (Co(OH) 3) / Co(OH) 2) ), θ f K (Co(NH) 3) 63+ )( )于 θf K (Co(NH) 3) 62+ )。 (9)已知 θ E (Cu 2+/ Cu + )=0.1607V , θ E (Cu 2+ / Cu )=0.3394 V ;则 θ E (Cu +/ Cu )=( )V ,铜元素 的电势图为( ),Cu + 在水中( )歧化。 Cl 2(g)+2Br - (aq) Br 2(l)+2Cl - (aq) 1/2Cl 2(g)+Br - 2(l)+Cl - (aq)

4.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概要

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 第4章 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 4.1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板书: 4.1.1 氧化数法 板书: 1. 氧化数:元素原子在其化合态中的形式电荷数 副板书: 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NaCl 共价化合物:共用电子对的偏向,例如:HCl 板书: 2. 配平原则:(1)元素原子氧化数升高的总数等于元素原子氧化数降低的总数; (2)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板书: 4.1.2 离子-电子法 板书: 1. 配平原则:(1)氧化剂所得到的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2)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板书: 例1:在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将亚硫酸氧化。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224342MnO SO H Mn SO H O --++- ++→++ 在此反应中:氧化剂为:7 4 M nO +-→ 2 2M n ++ 还原反应 还原剂为: 4 23 S O +- → 6 24S O +- 氧化反应 还原半反应: 2? 242584MnO e H Mn H O -++ ++→+ 电子转移数5e 氧化半反应: 5? 2232422SO H O SO e H --+ +→++ 电子转移数为2e 取电子转移最小公倍数,相加得:2224342256253MnO SO H Mn SO H O --++- ++==++ 板书: 例2 氯气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的配平 反应式为: 23270 o C Cl NaOH NaCl NaClO H O ? >+???→++ (条件:加热,温度>70℃) 歧化反应: 0 2C l →1 NaCl - 还原反应 0 2C l (5) 3Na Cl O + 氧化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杭信一中何逸冬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3、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4、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2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习题一】 (2018?绍兴模拟)下列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FeCl2+Cl2═2FeCl3 B.ICl+H2O═HCl+HIO C.SiO2+2C高温Si+2CO↑ D.2Na+O2点燃Na2O2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规律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从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此解答。 【解答】解:A.Fe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选; C.C和S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Na和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习题二】 (2015春?高安市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B.工业可采用火法炼铜:Cu2S+O2═2Cu+SO2,每生成2mol铜,反应共转移6mol电子

有机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总结 一、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入O 原子或脱去H 原子的反应。 常见的氧化反应: ①醇的氧化 醇→醛 ②醛的氧化 醛→酸 ③有机物的燃烧氧化、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强氧化剂氧化。 ④醛类及其含醛基的有机物与新制Cu (OH )2悬浊液、银氨溶液的反应 常见的氧化剂有氧气、酸性高锰酸钾、二氧化锰、臭氧、银氨溶液和新制Cu (OH )2悬浊液 a. 能被酸性KMnO 4氧化的:烯、炔、二烯、油脂(含C==C 的)苯的同系物、酚、醛、葡萄糖等。 b. 能被银氨溶液或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氧化的:醛类、甲酸及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 1.高锰酸钾氧化 a.在稀、冷KMnO4(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生成邻二醇 b.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继续氧化,双键位置发生断裂, 得到酮和羧酸的混合物,如: 炔烃与氧化剂(KMnO4或O3)反应,产物均为羧酸或CO2 2.臭氧化反应: CHR=CR 'R "+O3→RCH=O+R’C=OR” 3.醛的氧化:由于醛的羰基碳上有一个氢原子,所以醛比酮容易氧化,使用弱的氧化剂都能使醛氧化。利用两者氧化性能的区别,可以很迅速的鉴别醛或酮: a 费林试剂(Fehling):以酒石酸盐为络合剂的碱性氢氧化铜溶液(绿色),能与醛作用,铜被还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坎尼扎罗(Cannizzaro )反应 不含 氢原子的醛在浓碱存在下可以发生歧化反应,即两个分子醛相互作用,其中一分子醛还原成醇,一个氧化成酸: CH 3 CH 2C=CHCH 3 CH 3 CH 3CH 2CCH 3O CH 3 COOH RCHO Ag(NH 3)2RCOONH 4O H 2NH 3HCHO HCOONa HCH 2OH

第4章氧化还原反应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 一、填空题 1.原电池通过反应将直接转化为电能。 2.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组成原电池,其电动势可判断氧化还原的方向。若εΘ时,△GΘ,反应将正向自发进行。若εΘ时,△GΘ,反应将逆向自发进行。 3.将铜片插入盛有0.5mol·L-1CuSO4溶液的烧杯中,银片插入盛有0.5mol·L-1 AgNO3溶液的烧杯中,组成电池,电池反应为,该电池中的负极是。 4.在下列情况下,铜锌原电池的电动势是增大还是减少? (1)向ZnSO4溶液加入一些NaOH 浓溶液; (2)向CuSO4溶液加入一些NH3浓溶液 5.已知EΘFe3+/Fe2+=0.77V,EΘMnO4-/Mn2+=1.51V,EΘF2/F-=2.87V。在标准状态下,上述三个电对中,最强的氧化剂是,最强的还原剂是。 6.将下述反应设计为电池,Ag+(aq)+Fe2+(aq)?Ag(s) + Fe3+(aq),其电池符号为。 7.反应3ClO-→ ClO3-+2Cl-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 8.某反应B(s) + A2+(aq)?B2+(aq) +A(s),EΘA2+/A =0.8920V,EΘB2+/B =0.3000V,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9.氢电极插入纯水中通氢气(p H2=100kPa),在298K时,其电极电势为,是因为。 10.以Mn2+ +2e ? Mn及Mg2+ +2e ?Mg两个标准电极组成电池,则电池符号是。 11.在强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和亚铁盐反应,配平的离子方程式是。 12.电极电势是某电极与组成原电池的电动势值,如果此电极发生反应,则此值应加上负号。 13.在原电池中通常采用填充盐桥。 二、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4.当原电池没有电流通过或通过的电流接近零时,两极间的电势差叫做电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