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税法考试

财税法考试

财税法考试
财税法考试

财税法从“宏观调控法”到“公共财产法”的实现路径

1、性质界定的转变

财税法本质的认识也经历了从行政法到经济法到宏观调控法再到公共财产法的转变。现今,提出公共财产法是公共财政的法学解读,是改革背景下社会变迁的选择,体现了社会本位下财产权与财政权的统一。

2、实现路径

(1)法律观念转变:宏观调控法属性多在“工具论”意义上展开,随着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财税法的界定应由“授权之法”转为“限权之法”,由“治财之法”转为“治权之法”。

(2)建立以公平分配为核心的财政收入法体系:以规范和限制政府征税权为重点,依法明确政府财政权与公民财产权的界限,完善预算法;

(3)完善以保护公平为核心的财政管理法律制度:坚持财政法治、财政民主和财政公开等基本原则,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稳步推进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

(4)构建以促进公平为核心的财政支出法体系: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健全分配机制,实现分配正义及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制定体现分税制财政理念的财政转移支付法是重点;

(5)重点:社会财税体制改革;政府财政权力配臵与限制——即重新配臵央地税收管理权限,提高省级政府财政收入,完善财税征管法律体制,建立有利于推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监管为网络体系;注重公民财产权利赋予与保障;实现财政收入和支出程序的透明化、有序化、法治化。

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的必要性:以税收法定为视角

1、坚持税收法定原则,统一税收政策制定权限,是切实规范各类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前提。即税收立法应坚持法律保留、法律优位原则,税收优惠法律制度作为一国税收制度的一部分,也就理所应当地属于一国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定权也应当归属于一国的立法机关

2、我国以往税收优惠,政策化色彩浓厚,调整频繁,各种行政性文件过多。一方面损害了税收优惠立法的规范性,另一方面也影响了税收优惠作用的有效发挥。

由国家统筹制定,将有利于避免政策的随意性,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扰。

3、既有税收立法技术不纯熟和配套会计、财政制度方面的因素,也不乏税收法定观念的淡薄导致税款征收权的轻易放弃。我国税收优惠方法单一,未能够起到预期的激励作用,税收优惠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4、在税收法定主义缺位的状况下,“税收优惠政策”成为政府调控一种比较纯粹的经济工具,随着国家区域产业发展政策的变动而变动,而没有体现税法作为法的公平属性。

长期以来,税收优惠等政策被地方政府视为招商引资的有效手段。而税收优惠政策过多过滥,会导致地方政府为抢税源而引发恶性竞争,致使国家资产遭贱卖,税收收入流失。

5、通过全面规范利于填平“税收洼地”,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着力清除影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壁垒,促进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同时,也有利于严肃财经纪律,预防和惩治腐败。

6、税收优惠清理规范之后,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转变思路,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上多下功夫,以此吸引和留住企业。这样,市场的“手”与政府的“手”才能形成合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7、全面规范并非“一刀切”,针对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等可保留,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税收优惠等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8、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重要环节。移动支付的主要风险及其法律控制

1、概念

移动支付指用户通过智能化终端,借助移动网络,向自己事先开户的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发出支付指令,由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第三方验证等程序向商业机构或个人等付款的一种支付方式。

2、主要风险

(1)缺乏明确法律依据保护;监管主体缺失或多头监管现象突出。

(2)用户信息及隐私安全风险

相关机构存在泄露一定用户信息和隐私的问题,包括故意泄露和由于其本身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等的不完善、漏洞造成的泄露等。

(3)账户资金安全的风险

①黑客入侵等手段使网络账户资金被盗走;

②用户对其自身身份证、账号、密码等的保管不善造成账户资金的被盗;

③虚假身份开户等引发其他资金安全问题

(4)金融风险

①沉淀资金风险。支付过程中的时间差产生在途资金等沉淀资金,对其收益及能否对其进行挪用等引发的金融法律风险。

②洗钱风险。其快捷性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不当收益漂白活动。

3、法律控制

①完善移动支付的法律法规

加强移动支付领域的立法,完善相关的法律监督,在现有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基础上,制定统一的《移动支付法》,并完善配套法律规章、司法解释。

立法过程中,注意加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立法,加强相关的责任承担,明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举证责任等。

②明确监管主体,加强监管

确立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其他机构为辅的监管主体地位,明确各部门职责,防止监管缺位和交叉监管。

首先,中国人们银行负责对支付清算、市场准入、资金安全、金融安全等负责监管。

其次,工信部负责对技术、相关行业标准监管和监测。

再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涉及消费者的权益、公平交易等监管。

最后,加快引导行业协会建立,加强行业自律、自我监管。

③建立备付金制度,加强沉淀资金的管理,

开通专门针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通道,统一其缴纳、监管,加强沉淀资金管理。

④加强司法监督,防范洗钱风险

加强相关司法机构的监管,对不法分子利用移动支付平台进行洗黑钱的活动坚决予以制止。

同时,严格审查用户开立账户,做好交易流水号、手机登陆IP等的保存工作,在发生洗钱犯罪时便于查询和破案。

股权众筹“罪与非罪”之边界与认定

1、股权众筹的罪与非罪即其可能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集中于非法证券类犯罪,主要表现为运营模式上的“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以及《刑法》160、176、179条规定的三个非法集资类罪名等。

2、若有关违法行为尚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则属于非法证券类行政违法行为,归属于证券监督管理机关管辖和受理。

3、股权众筹“罪与非罪”边界主要在于四条法律红线:

①第一条法律红线:避免公募形式股权众筹。

认定:

1)不向非特定对象发行股份。

2)不向超过200个特定对象发行股份。

3)不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发行股份。

②第二条法律红线:融资方的融资信息真实性、合法性,不与融资方串通,不放任融资方发布虚假融资信息。

认定:

1)平台应对融资方身份及项目的真实性严格履行核查义务,不发布风险较大的项目和虚假项目。

2)对投资方资格进行审核,并告知投资风险,但不承诺固定回报。

③第三条法律红线:不得为平台本身公开募股,对股权众筹投资人的本金及收益不承诺、不担保。

④第四条法律红线:规范经营,不进行大额融资,不做资金池,不混业经营。

认定:

1)平台融资额度较小。

2)平台不设立或不变相设立股权投资资金池。设立资金池属于非法集资行为。

3)不混业经营。即不从事P2P网贷等业务。

4、其他边界与认定:

①避免人员过多和代持问题,对选定的投资人采用设立有限合伙企业合投方式。

②股权众筹公开透明,通过项目公开消除信息不对称性,风险较低

③双方平等自愿成立有限合伙企业,“领投人+跟投人”的合投方式受法律保护,而非法集资等犯罪所涉方式等则具有不确定性与不对称性。

④投向实体项目而非资本经营,未扰乱金融秩序。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以“营改增”为视角

原分税制改革摆脱了长期以来央、地财政关系的不稳定、不规范状态。但由于国家政体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中、地事权划分不清晰,省以下各级政府的税收收入分享体制缺乏规范性原则的约束,央、地方财政以及地方各级财政关系都未完全建立在“法定原则”基础上,财政分权治理不够彻底。

当前财税改革三大任务之一就是理顺央、地财政体制。随着政府预算和税制改革两大任务的不断推进,特别是“营改增”试点的全面实施,直接影响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

1、倒逼财税配套体制改革

增值、营业税加总,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40%以上。营改增后,呈现“一税独大”的局面。地方税已无主体税种,现行央、地分税格局难以为继,整体税制结构对单一税种严重依赖,风险不容忽视。故重构地方税体系,是深化财税改革的抓手。税制改革不仅在财政收入分配关系数量上有作用,对央、地税源结构、税收质量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而央地财权划分,对地方政府行为也影响巨大。

2、央地财政关系重构

税制改革不仅在财政收入分配关系数量上有作用,对央、地税源结构、税收质量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而央地财权划分,对地方政府行为也影响巨大。

1)央、地财力分配,财权、事权和财力的财政体制三要素进行重新匹配组合。

在合理划分央、地事权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将财政资源与事权相匹配。财权划分上综合考虑税权、费权、产权等,彻底调整央地财权划分范围和方式。广义财权、事权划分同步推进。

2)转变央地财政关系处理思路: “自上而下”转为“由下而上”。

即从最基层政府或者公共组织开始,按照行政、医疗等不同公共管理功能,逐一梳理不同性质的事权类型,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划分基层各级政府的事权,对应调整财政资源的配臵,通过法治化的途径加以确认和稳定。

3、法治化路径

1)首要任务是形成相对独立的地方税体系,让地方有一定的预算平衡能力。

即在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的框架下,应构建主要以收入―消费为税基的地方税体系。维护地方税收利益,通过法律手段固定中央地方税收收入划分制度;确立财政收入法定原则,完善财政收入取得制度建设;加强对地方取得财政收入行为的监督。

2)进一步完善分税制体制下中央和地方税收分权治理机制,包括税收收入分配,以及税收征管体制的构建。税收收入的央地分配,属重大、根本性财政问题,需要通过正式的立法程序来确定和调整,建立央地互信,分享比例法定化、规范化、稳定化,国务院《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即完成前项工作,确立了当前央地增值税分成比例为50:50。

3)简化税收分享的政府层级

在“营改增”推动下,逐步推进“乡财县管”、“省直管县”减少行政层级,实现中央、省、市县的三级架构,明确省以下的分税制。

4)进行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降低征纳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增强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确保税收职能作用有效发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5)税收收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问题与国税、地税的征管问题加以区分。前者应该以《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主要处理好全国整体和地方局部之间的财政利益关系;后者应该以《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合理配臵征管资源、努力提高纳税遵从度和执法的公正性为准则。

6)实行“营改增”的同时,对其他税种一并改革,据此再考虑财权划分。如消费税、资源税、环境税、房产税等都有改革的空间和增收的潜力。进一步完善整个税制,解决税制和财政体制中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7)将属于全民所有的公共资源、资产也纳入央地财权划分范围,把税权、费权、产权作为完整财权综合考虑,彻底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划分范围、划分方式。同时,对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也进行调整,使广义财权、事权的划分改革同步推进。这涉及行政体制改革、公有制下的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大问题,涉及面更宽、难度更大。其优点是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更强,可以化解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放大改革的红利。

8)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等事项的过程中,有的涉及法律法规修改,就必须按照及时跟进、审慎稳妥的原则,依法按程序修订有关法律法规,以巩固改革成果,并为继续深化职能调整创造条件。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互联网金融以其普惠金融的特点,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但从风险角度看,其参与者众多,带有明显的公众性,很容易触及法律红线,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就监管来说,应构建包括市场自律、司法干预和外部监管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监管基本原则如下:

1、体现适当风险容忍度

即保留试错空间,避免过早、过严监管抑制创新。

但整体风险须在可控范围内。

2、实行动态比例监管

定期评估影响程度、风险水平,根据结果确定监管范围、方式和强度,有针对性实行市场自律、注册监管、监督监管、审慎监管动态监管。

3、原则性监管与规则性监管相结合

1)明确监管目标基础上,“原则”先行,提供必要创新空间,同时指导和约束运营者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

2)梳理主要风险点基础上,对风险高发业态和交易制定监管规则,事先予以规范。

4、防止监管套利,注重监管一致性

1)相同金融业务,受相同监管;

2)线上、线下业务监管应具有一致性。

5、关注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且“小概率、大损失”的黑天鹅事件对其成败有重要影响。应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化解和干预。

6、全范围的数据监测与分析

1)基于行业实践,提出数据监测、分析的指标定义、统计范围、频率等技术标准。

2)保持及时性、灵活性和持续完善性。

7、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

1)不断跟踪研究其模式的发展演变,划清商业与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依法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

2)与时俱进修改部分法律条款。

8、加强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约束

1)将经营信息、财务信息、风险信息、管理信息等告知客户、股东等。

2)以行业自律为依托,建立互联网金融各细分行业的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并就信息披露的指标定义、内容、频率、范围等达成共识。

3)财务数据和风险信息的公开透明。

9、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应保持良好、顺畅、有建设性的沟通

1)使双方就业务模式、产品特性、风险识别等行业发展中难题达成理解。

2)推动监管当局按照激励相容的原则设计监管规则,促进监管要求与行业内部风险控制要求的一致性,降低合规成本。

10、加强消费者教育和消费者保护

1)促进公众了解、提升风险意识。

2)切实维护放贷人、借款人、支付人、投资人等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客户信息保密,维护信息安全,依法加大对侵害消费者各类权益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

11、强化行业自律

1)企业尽快制定自律标准,建立行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

2)通过协会应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树立合法合规经营意识,强化整个行业对各类风险的管控能力,如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风险、、法律风险等。

12、加强监管协调

1)通过已有机制,加强跨部门的互联网金融运营、风险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沟通和协调监管立场。

2)以打击互联网金融违法犯罪为重点,加强司法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3)以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目标,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13、其他原则:

1)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合理把握创新的界限和力度。

2)服从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的总体要求。

3)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4)经营者适当性原则,即要求从事互联网金融的出资人和经营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经营管理经验和良好的守法信用记录。

5)信息充分披露原则,即对与经营收益、经营风险相关的信息依法依规进行有效充分披露。

财税法参考答案

财税法参考答案

《财税法》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财政,也叫“国家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2、财政活动,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国家职能而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活动,是国家职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内容是筹集供给和分配使用财政资金以及进行财政管理与监督的活动。 3、财权是宪法、法律规定各级政府在法律上享有组织财政收入,拔付或支配财政支出,进行财政财务管理监督的权力。 4、财政法是国家按照立法权限、通过立法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公开透明的国家政府财政活动及其财

政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财政法学,是以研究各个时代的财政法律规范及其所确定的财政法律关系和相关关系为对象的科学。 6、财政立法,是指国家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修改、废止财政法律、法规的活动。 7、财政法治,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财政事务,实行对财政事务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保证国家和社会各项财政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财政管理和财政发展的民主化、法制化,实现人民群众对国家财政事务当家作主的权利。 8、财政体制,是指负责财政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度。

9、公共财政,是指为市场或私人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商品的政府财政。 10、财政民主性,即财政决策的民主性、财政事务的公开性和财政监督的有效性。财政事务由人民通过法定程序决定才是财政民主最根本的标志;而财政事务的公开透明是民主决策的条件,有效的财政监督则是财政民主决策得以实现的保障。 11、财政法制性,即财政职权法定、收支程序法定、收支主体法定、收支形式法定和财政责任法定。 12、财政公平,是指财政分配符合一国社会绝大多数成员认可的正义观念。是财政平等对待和差别待遇的有机结合。包括财政征收方面税收的公平、收费的公平以及发行国债而产生的代理公平问题。 13、预算法,是有关国家的预算收入和支出后,进行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018中级经济法考点习题:票据法基础理论_毙考题

2018中级经济法考点习题:票据法基础理论 【单选题】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在票据上更改特定记载事项的,将导致票据无效。下列各项中,属于该记载事项的是( )。 A.付款人名称 B.收款人名称 C.付款地 D.出票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点是票据的记载事项。票据金额、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 【单选题】甲公司于2012年2月10日签发一张汇票给乙公司,付款日期为同年3月20日。乙公司将该汇票提示承兑后背书转让给丙公司,丙公司又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丁公司。丁公司于同年3月23日向承兑人请求付款时遭到拒绝。根据《票据法》的规定,丁公司向甲公司行使追索权的期限是( )。 A.自2012年2月10日至2014年2月10日 B.自2012年3月20日至2014年3月20日 C.自2012年3月23日至2012年9月23日 D.自2012年3月23日至2012年6月23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点是票据权利的消灭。持票人对商业汇票的出票人的追索权,自票据到期日起2年。 【单选题】根据《票据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票据伪造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票据伪造是指无权更改票据的人变更票据金额的行为 B.被伪造人应向善意且支付了对价的持票人承担票据责任 C.票据上有伪造签章的,不影响票据上其他真实签章的效力 D.伪造人因未在票据上以自己的名义签章,故不承担票据责任之外的民事责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点是票据的伪造。选项A属于票据变造不是伪造;被伪造签章者不承担票据责任,故持票人即使是善意取得,对被伪造人也不能行使票据权利,选项B不正确;票据上有伪造签章的,不影响票据上其他真实签章的效力,选项C正确;对伪造人而言,由于票据上没有以自己名义所作的签章,因此也不承担票据责任。但是,如果伪造人的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还应承担刑事责任,选项D不正确。 【多选题】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票据债务人基于票据本身存在的一定事由发生的抗辩,可以对抗任何持票人。该类事由有( )。 A.票据债务人为无行为能力人 B.票据债务人的签章被他人假冒 C.票据背书不连续

财税基础教学大纲.doc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财税基础教学大纲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有管理学基础、秘书学、经济法规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管理学、秘书学喝和经济法规的基 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本课程打好基础。 学好本课程,也为以后秘书资格考证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2学时,均为理论学时。 第一部分会计基础 第一章概论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计的涵义、基本职能和分类, 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和核算范围。 教学重点:会计的涵义、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要素的特征、分类;会计恒等式的理解、运用;会计科目的分类、各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 教学难点:会计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分类;会计恒等式的运用;各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会计的涵义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第二节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会计核算方法简介 第三节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 一、会计要素 二、会计恒等式 第四节会计恒等式的运用 一、经济业务的基本类型 二、会计恒等式的运用 第五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定义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第二章复式记账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定义和登记方法, 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 教学重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和具体运用;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定义和登记方法。 教学难点:借贷记账法下各账户的结构和会计分录的编制。 教学内容:

2017财政学期中考试试题

2017财政学期中考试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财政 2、公共产品 3、价格分配 4、瓦格纳法则 5、替代效应 6、规费收入 7、公债 8、税收 9、税基 10、免征额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财政的本质是()。 A.物物交换 B.货币收支关系 C.剩余产品的分配关系 D.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在社会再生产诸环节中属于()环节。 A.分配 B.生产 C.消费 D.流通 3、财政的范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其中公债和国家预算最早出现于()。 A.奴隶社会后期 B.封建社会前期 C.封建社会后期 D.资本主义社会早期 4、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A.国家 B.剩余产品 C.商品经济 D.私有制 5、以下不属于行政管理支出的是()。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 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 6、瓦格纳法则认为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是()。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随机变化 D.保持稳定 7、最能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性的收入形式是()。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规费收入 8、从产业结构看,财政收入的基础是()。 A.工业 B.商业 C.农业 D.新技术产业 9、公债收入是财政收入的()。 A.主要形式 B.重要形式 C.补充形式 D.基础形式 10、国债的基本特征是()。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偿还性 D.固定性 11、税负转嫁的程度取决于()。 A.商品的供求弹性 B.价格变动 C.计划价格 D.无法确定 12、从鼓励投资的角度上说,效果最好的增值税类型是() A.生产型增值税 B.交换型增值税 C.收入型增值税 D.消费型增值税 13、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经税务机关核实后,可以在以后年度的应税所得中抵补,最长不得超过()。 A.2年 B.3年 C.4年 C.5年 14、税收是国家凭借()参与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 A.债务关系 B.财产权力 C.政治权力 D.交换关系 15、增值税属于()。 A.资源税 B.流转税 C.所得税 D.财产税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财政的概念,下面正确的叙述有 A.分配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实现国家政府职能的需要 B.分配的对象都是社会产品 C.分配的主体无一例外的都是国家 D.它属于社会范畴,与政权无关 2、以下属于财政职能的有()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统筹兼顾 D.稳定经济 E.平衡国际收支 3、下列各项措施中,能够带来正的外部效应的有() A.造纸厂对河流造成污染B.植树造林 C.河流上游修建水库D.水泥厂造成的粉尘 4、下列项目中,属于规费收入的有() A.户籍管理费B.结婚登记费 C.高等教育学费D.刑事诉讼费 5、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其涵义是指() A.课税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 B.课税所产生的额外收益最大 C.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最小 D.税收完全是中性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简述财政的一般特征 2、简述区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基本标准。 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什么还要财政配置资源? 4、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5、从财政与经济角度看公债有什么作用? 6、简述税收转嫁与供求弹性的关系。 7、如何理解公债的概念? 8、简述公债偿还资金的来源和偿还方法

第四章财政法规制度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财政法规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征税机关按有关法律规定,将所收的应缴收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的财政收入计费方式是()。 A、集中汇缴 B、直接缴库 C、统一缴库 D、分级缴库 2、在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发生时,对于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货物或服务,可以采用的采购方式是()。 A、公开招标 B、单一来源采购 C、竞争性谈判 D、邀请招标 3、以下不属于指定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的部门是()。 A、国务院 B、国资委 C、自治区政府 D、直辖市政府 4、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关于政府采购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政府采购具有保护民族产业的功能 B、政府采购中采购人具有审查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的权利 C、邀请招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 D、政府采购中采购代理机构具有依法发布采购信息的义务 5、对预决算的监督按照监督的种类不同进行分类,不包括()。 A、对预算编制的监督 B、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C、对预算审核的监督 D、对预算调整的监督 6、《预算法》规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A、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财政部门 C、国资委 D、公安机关 7、根据《预算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负责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统计部门 D、国务院财政部门 8、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属于()体系。 A、中央预算 B、地方预算 C、总预算 D、部门单位预算 9、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授权,自行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指令,代理银行根据支付指令,在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单位的用款额度内,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这种支付方式称为()。 A、财政直接支付 B、财政授权支付 C、财政委托支付 D、财政集中支付 10、预算单位或缴款人按规定,直接将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属预算外资金的,则直接缴入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不再设立各类过渡性账户,这种财政收入的收缴方式称之为()。 A、直接缴库 B、集中汇缴 C、汇总缴库 D、分期缴库 11、下列关于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设置集中采购机构 B、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评价政府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C、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得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活动 D、采购代理机构与行政机关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12、下列各项关于政府采购方式的表述中,属于单一来源采购的是()。 A、采购人或其委托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三家或三家以上特定的供应商参与投标的采购方式 B、采购人或其委托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通过与多家供应商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经分析比较后从中确定中标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C、采购人或其委托的政府采购机构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竞争,从中择优选择标中标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D、采购人采购不具备竞争条件的物品,只能从唯一的供应商取得采购货物或服务的情况下,直接向该供应商协商采购的采购方式

最新历年票据法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票据法试卷 课程代码:002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票据属于( ) A. 债权证券 B. 证权证券 C. 有因证券 D .商品证券 2. 不属于票据当事人的是( ) A. 银行汇票收款人 B. 银行本票申请人 C. 商业汇票出票人 D .支票背书人 3. 可能享有票据权利的持票人是( ) A. 出票人禁止转让的票据的受让人 B. 金额大小写不一致的票据的持票人 C?偷窃他人票据的持票人 D. 出票原因关系违法的票据的被背书人 4. 不属于票据基础关系的是( ) A. 票据原因关系 B. 票据预约关系 C?票据利益返还关系 D. 票据资金关系 5. 票据权利的内容是( ) A. 请求一定数额的金钱支付 B. 请求付款人承兑 C?转让票据 D.请求返还票据 6. 关于票据权利取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按照票据法规定的方式取得票据,才能取得票据权利 B. 票据是完全有价证券,持有票据者即享有票据权利 C?以偷盗手段取得票据的,不享有票据权利 D.只有支付对价者才能取得票据权利 7. 无偿取得票据的持票人与其前手的关系是( ) A. 不管前手是否享有票据权利,持票人都享有票据权利

B. 不管前手是否享有票据权利,持票人都不享有票据权利 C?持票人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 D.持票人是否享有票据权利,与其前手的票据权利状态无关 8. 关于自然人的票据行为能力要求,我国票据法采取( ) A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说 B.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说 C?自然人当然具有说 D.商人资格说 9. 甲向乙签发支票,因合同总价未确定,故支票金额未填写。甲与乙商定,金额由乙根据实际发货数量补充填写。后来实际发生的货款为21 万元,但乙将金额填为24 万元,并将支票转让给丙。对此,正确的说法是( ) A .乙违反诚信原则填写票据,票据无效 B?乙违反甲之授权,填写无效,应按实际发生的货款确定票据金额 C. 甲可以以乙滥用填充权为由对丙提出抗辩 D. 乙补充填写的支票有效 10. 黄某是某公司普通雇员,盗用公司财务印章签发支票给房产公司,支付自己的购房款。关于此事说法正确的是( ) A. 黄某的行为构成伪造票据 B. 黄某的行为属于票据的无权代理 C. 黄某的行为涉嫌犯罪,支票无效 D. 房产公司未向公司核实,取得票据有重大过失,不享有票据权利 11. 关于票据更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出票人才有权更改票据 B. 票据上的金额不能更改 C?票据具有要式性,一经填写不得更改 D.票据更改应以红笔标注 12. 甲、乙两公司虚立买卖合同一份,向银行申请银行承兑汇票。银行在汇票上签章承兑。乙将汇票背书转让给丙,获取物资一批。甲、乙的负责人将物资抛售后携款潜逃。丙向银行提示付款时( ) A. 银行应当拒付,理由是甲乙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汇票无效 B. 银行应当拒付,理由是银行承兑是被欺诈而为的行为,应当撤销 C. 银行应当拒付,因为本案涉嫌犯罪,应当先处理刑事部分 D. 银行不能对丙拒付,因为丙是善意持票人 13. 属于票据丧失的情形是( ) A. 持票人故意将票据撕毁 B. 持票人将票据委托他人保管,他人却强占票据不肯返还

财税法教学改革的初探(doc21)

财税法教学改革的初探 前言 “法律为社会所履行的职责,必然要求对培训法律工作者的方式方法进行控制。” [1]529 回顾重塑法学高等教育的二十余载,法学教学改革的步伐始终不曾停止过。究其原由,无庸质疑,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变化,以及铸造法治文明,培养合格的法律工作者的使命对高等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正如经济法学科的兴起一般,传统的公法、私法一统天下,平分秋色的法学研究格局被综合性的跨越公私法之间的新兴学科的出现和发展所打破。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影响着法学研究,也催生了法学教育的改革。 教学作为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对其质量的评价,以及对教改的探讨必然的涉及到从教员和学生两个相对的角度去看问题。从教员的视野出发,教改的实质就是在培养优秀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法学人才的目标之下去思考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活动。在这样一种经验的方法下所得出的结论能否达到预想的效果,只能从学生的“身上”找答案。毕竟“内因”的作用远远大于“外因”的影响。因此,从学生的角度看,了解学生对于各种教学活动的看法,接触他们的思想,明白他们的需要和感受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我们追寻法学教育改革所做出

的有益的尝试提供很好的辅证。出于这样的考虑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课教学短板与改革”课题组以学生为出发点开展了有关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的问卷调查,并以财税法作为具体的调查样本,收集了各个不同层次的、相关专业的学生对于现今法学教育种种问题的看法和建议。本文也旨在借此次调研的分析数据之上,辅证在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对我国财税法教学改革的总体对策,期以符合科学研究之精神。 一、教改问卷调查的总体情况 作为本文重要的分析依据,有必要首先简要介绍下“法学专业课教学短板与改革”调查的情况。本次调查以调查对象的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调查内容的普适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为基本原则而展开。 (一)调查对象的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此次调查以期了解学生对当前法学本科专业课教学的真实感受为目的。为了能更加全面的收集这方面的信息,调查对象囊括了从专科学生一直到博士生的各个阶段的学生。在设计时考虑到了问卷适用的开放性。问卷可以适用于各类不同的院校(包括非政法类院校)可能参加法学本科课程学习的学生,也可以适用于政法类院校可能对法学本科教育有一定了解的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从而在调查X 围上构成了多层次的立体体系,;为了使其更具针对性,突出本科法学教改的主

财政学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

厦门大学《财政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共同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混合经济。 2._______________的存在,是市场失效的首要原因,也是人们最初分析的市场失 效状态。 3.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始终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____________;二 是____________。 4.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 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_______相加,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 线的_______相加。 5.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 强,另一半则比他弱,这样的投票人称作____________。 6.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支出的绝对额不断增长善,而且还表现在支 出占____________的比重不断提高上。 7.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越是基础性的教育,其___________越强。 8.财政补贴,按补贴的透明度划分,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9.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________之间的比例。它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________税率、________税率和________税率。 10.税收制度的三个基本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市场失灵表现的有______。 A.公共产品的存在 B.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C.自然垄断 D.社会分配不公 2.具有明显外部性的产品是______。 A.面包 B.饮用水 C.衣服 D.二恶英化合物 3.公共产品的集体决策需要顾及社会公众的______,但每个人的偏好和愿望可能 不尽相同。 A.全体偏好 B.个人偏好 C.社会福利 D.个人福利 4.影子价格是反映______大小的分析工具。 A.边际成本和效益 B.社会效益 C.社会成本 D.社会成本和效益 5.______是投票悖论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 A.单峰偏好 B.多峰偏好 C.无峰偏好 D.中间投票者 6.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______。 A.国防支出 B.教育支出 C.债务利息支出 D.科学文化支出 7.哪个是属于代议制民主的特点______。 A.选举代表参与 B.公民直接参与 C.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 D.不需要中介和代表 8.下列属于财政消费支出的有______。 A.债务利息支出 B.科学文化支出 C.基础产业建设支出 D.自然垄断行业支出 9.在社会保险中占据核心位置的是______。 A.社会养老保险 B.社会失业保险 C.社会医疗保险 D.工伤保险 10.下列税种中属于行为税的有______。 A.遗产税 B.消费税 C.筵席税 D.土地税 三、多项选择(每题1.5分,共15分)

《财政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三、简答题 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 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 四、论述题 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 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 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D、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3)经济稳定职能。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与增长的职责与功能,而这一功能的产生是基于市场机制自身调节功能的失败。A、通过直接的财政政策进行调节;B、通过制度性的安排,让财政在经济中发挥某种“自动”稳定的作用,以减缓经济波动:一是累进所得税机制,二是社会保障支出机制;C、财政增收减支或减收增支安排可产生需求收缩或扩张的“乘数”效应。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三、简答题 1、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简述成本――收益分析法。 3、简述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4、简述公共定价。 四、论述题 1、试述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2、试述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及其选择。

票据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票据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票据法》规定持票人对定期汇票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票据权利时效,为自汇票到期日起() A.2年B.6个月C.3个月 D.1年 2.下列关于空白票据转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空白票据只能依背书方式转让 B.空白票据只能依直接交付方式转让 C.空白票据转让时不受特别限制 D.空白票据不可以转让 3.在涉外票据中,汇票和本票出票行为的记载事项,应当适用() A.出票人所属国的法律B.付款人所属国的法律 C.出票地的法律D.付款地的法律 4.一般背书的相对必要记载事项是() A.背书人B.被背书人 C.“不得转让”字样D.背书日期 5.支票出票人的主要票据义务是() A.直接付款义务B.担保义务 C.背书义务D.承兑义务 6.背书转让与一般债权转让的主要不同在于() A.背书转让无须通知票据债务人,一般债权转让应当通知债务人 B.背书人转让票据后退出票据关系,一般债权人转让债权后不退出债权债务关系 C.背书转让属于不要式行为,一般的债权转让都是要式行为 D.背书转让的只能是财产权,一般债权转让的既可以是财产权也可以是人身权 7.狭义的票据行为仅指() A.能够发生票据债务的法律行为 B.能够变更票据债务的法律行为 C.能够消灭票据债务的法律行为 D.能够完成票据债务的法律行为 8.下列票据中,属于涉外票据的是() A.外国人签发的票据 B.票据行为中有的发生在我国,有的发生在外国 C.所有票据行为都发生在外国的票据 D.我国公司在国外签发、使用的票据 9.导致票据权利消灭的原因是() A.时效期间经过 B.受欺诈或者受胁迫

财税法

单选(10) 多选(5)综合分析,易易失分 简答(4) 计算(5个?小题)增值税和消费税(都是流转税,适?用于增值税销售额的确定(包括特殊规定)同样适?用于消费税的确定) 综合分析(论述)(1)20/25(论述多写) ?一、财政法 !了了解财政政策?工具类型财政收?入、?支出?手段:费?用征收、公债、国有资产收益、彩票 !依法享有预算权的主体 1、权?力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2、政府:国务院、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乡级?人?民政府 3、财政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 4、各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申报预算的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党政军队和社团组织)、各单位(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申报预算并有下级预算单位的?耳机预算单位和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申报预算且没有下级预算单位的基层预算单位) 5、审计部?门 !政府采购的?方式 1、公开招标:?无限制性竞争招标。招标?人通过依法指定的媒介发布招标公告,邀请所有不不特定的潜在投标?人参加投标,并按照法规程序和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通过评标确定中标?人(程序透明、竞争范围?大,有利利于节约财政资?金金) 2、邀请招标:选择性招标。招标?人直接邀请特定的潜在投标?人参加投标,并按照法规程序和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确定中标?人 3、竞争性谈判:采购?人或采购代理理机构直接邀请三家以上供应商就采购事宜进?行行谈判的。(缩短准备期、减少?工作量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采购成本) 4、单?一来源采购:只有?一个供应商。 5、询价采购。询价采购的基本流程是,询价?小组根据采购?人需求,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中确定不不少于三家的供应商,向其发出询价单并让其报价。 !国家预算收?入的组成 1.税收收?入 2.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 3.专项收?入 4.其他收?入等 !预算收?入的征收部?门税务机关、财政机关、海?关等 !国债关系 国债法是调整国债发?行行、流通、转让、使?用、偿还和管理理的法律律规范。它主要规范国家(政府)、国债中介机构和国债投资者涉及国债时的?行行为,调整各相关主体之间的法律律关系。 国债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核?心是国债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即国家作为债务

财政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政府采购制度: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及满足自身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程序和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和劳务的经常性活动。 2、课税对象: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 3、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如关税、增值税、营业税。 4、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或税源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5、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2、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 3、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国民收入总量);二是(剩余产品M总量);三是(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 4、税目是指某一种税的具体征收项目,是在税法中对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与(具体内容),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落实品目,也称课税品目。 5、一般地,凡立法者不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依法纳税并承担税负的为(直接税);立法者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经由契约关系或交易过程,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为(间接税)。 6、分税制可分为两种类型(完全分税型)和(适度分税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B ) A、经济建设支出 B、购买性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2、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D )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 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 3、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是(A) A、全额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4、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C) A、扣除法 B、免税法: C、抵免法 D、税收饶让 5、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D) 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纳税人的负担 D、负税人的负担 6、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A) A、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B、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C、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7、我国国家预算分几级(D)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A) A、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 B、中央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列赤字 C、地方各级预算列赤字 D、中央预算列赤字 9、以下不是预算外资金的特点的是(D) A、财政性 B、专用性 C、分散性 D、非财政性 10、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A)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3月1日

财税法-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模板) 《财税法》教学大纲(二号黑体) 课程编号:10042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 学分:2 适用对象:(专业名称)法学 先修课程:宪法、经济法、民法、行政法 (以上标题为黑体,四号字;内容为宋体,四号字) 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 说明本课程的性质以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明确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影响。 目标1:深入理解财税法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强化纳税人权利保护理念。 目标2:较为全面地了解财税法体系,理解财税法基本概念和理论。 目标3:初步了解财税法常规实务,逐渐培养学生财税法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 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重点讲授财税法基本原理、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公债法、转移支付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增值税法、消费税法、税

收征收管理法等,特别是对于预算法和所得税法应精讲,一些小的税种法有选择地讲授,其他财政管理与支出方面的内容可粗粗讲或不讲。 对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理论讲解和法规精解为基础,以案例分析为支撑,辅之以一定的访谈、现场考察等其他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环节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分析财税法案例的能力和计算税额、剖析征纳程序等基本业务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课前和课后开展一定的自学,特别是查阅案例、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涉税情形等。 中央关于“财政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理念贯穿全课程,以强化学生对此理念及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健全学生的法科知识体系,契合国家财税法治的战略需求。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财税法单项选择题分析

财税法单项选择题分析 1.下列哪种材料是纳税人申报纳税时不必提交的材料? A.纳税申报表B.财务会计报表C.会计账簿D.税务机关根 据需要要求报送的纳税资料答案:C解析:见《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16条第1款,该条款规定:"纳税人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内办理纳 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 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是国 家进出关境的监督管理机关,我国海关采取的管理体制为? A.垂直管理体制B.双重管理体制C.间接管理体制D.政府 管理体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海关的管理体制问题。垂直 管理体制有利于维护海关系统的一体性,能较好抵制地方势力的干涉。要注意与审计机关管理体制区分,后者采取的是双重管理体制。本题参考《海关法》第3条。 3.下列项目中,我国《会计法》未作规定的是? A.采用借贷记账法B.记账本位币C.会计年度D.会计核算 对象和内容答案:A解析:本题从一个宏观角度考查考生对于《会 计法》的整体把握能力,会计法规定了选项B的内容,我国会计记 账本位币为人民币,会计法也规定了选项C的内容,会计年度自公 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会计法也规定了选项D的内容,可

详见法条第10条,本题参见《会计法》第10条、第11条、第12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 立什么制度? A.稽核制度B.审计制度C.管理制度D.监督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会计机构内部的稽核制度。内部稽核制度指各单位会 计机构指定专职或者兼职的会计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的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依法进行审核的制度。 本题参考《会计法》第37条。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哪个单位不需要审计机 关有计划地定期审计? A.某国有钢铁企业,每年亏损数额逾千万元B.某国有汽车制 造企业,每年接受国家财政补贴达百万元C.某国有彩电制造企业,目前正受到彩电市场巨大冲击D.某市一较小规模的电信企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审计机关定期审计制度。依审计法,审计机关 报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国有企业,以及国务院和本级地方人 民政府指定的其他国有企业,应有计划地定期审计。选项A在,钢 铁企业亏损数额巨大,审计机关应定期守计,选项B中,汽车制造 企业接受较高财政补贴,审计机关报也庆定期审计,选项C中,电 信行业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选项C中,彩电企业是否受市场冲击 与审计机关报是否定期审计无关,所以选C。本题参考《审计法》

2015年电大《财税法规专题》形成性作业及答案

《财税法规专题》作业1 一、单选 1.下列事件中,属于财政现象的是(A企业购买公债)。 2.在表述财政法的调整对象时以(D财政关系)为最优。 3.在我国财政法的渊源中,财政法律由(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其效力仅次于宪法。 4.在我国财政法的渊源中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的是(B财政行政法规),由(B国务院)制定。 5.作为现代社会整个财政法的基础,在财政法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财政民主主义)。 6.在众多的采购方式中,应作为政府采购最主要的采购方式的是(C公开招标)。 7.在政府采购中,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答复不满意的,可以在答复期满后(D15)个工作日内向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8.按举借债务方式不同,国债可分为(C国家债券和国家借款)。 9.中期国债的偿还期限为(C1年以上,10年以内)。 10.凭证式国债的特点是(B不可上市流通)。 11.(D举借国债)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通用的方式。 12.国债最原始和最基本的功能是(A弥补财政赤字)。 13.目前中国国债的持有者主要是(A个人投资者)。 14.国债的发行价格从财政的角度看,(D平价发行)是最为有利的。 15.如果国债利率与市场利率大体一致,但国债发行时市场利率上升,则国债发行价格可采取(A减价发行)。 16.政府按照高价从国债流通市场上买进尚未到期的国债并且不再售出,从而实现国债的偿还的方式,叫做(A买销偿还法)。 17.现代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A英国)。 18.我国财政年度采用历年制,即国家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是(A公历1月1日~12月31日)。 19.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的预算形式是(B零基预算)。 20.财政部应当自全国人大批准中央预算之日起(C30日)内,批复中央各部门预算。 21.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A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 22.我国《预算法》规定:(C县)级以上各级预算必须设立国库。 23.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4.(D决算)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总结和终结。 25.我国预算外交金的性质是指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B财政)资金。 二、多选 1.财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财政民主主义、财政法定主义、财政健全主义、财政平等主义)。 2.财政法的功能具体表现在(财政权力授予、财政权力规范、财政权力监督)。 3.财政支出法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法、财政投资法、财政贷款法、财政采购法)。 4.政府采购法的原则主要有(公开、公平、公正、竞争、诚实信用)原则。 5.相对于同样偿还期限的上市国债而言,不上市国债具有(期限较长、流动性弱、利率较高、多采取记名方式发行)特点。 6.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式有(增加税收、增发通货、举借国债)。 7.国债偿还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税收、举借新债、国债投资项目的收益)。 8.国债的偿还方式有(直接偿还法、买销偿还法、抽签偿还法、轮次偿还法)。 9.彩票法律关系是一种多重的法律关系。它主要包括(发行人与购彩人、发行人与中彩人、发行人与彩票承销人、供奖人与发行人、供奖人与中彩人)。 10.我国预算法的一般原则是(统一性、年度性、公开性、真实性、完整性)。 11.我国的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乡(民族乡、镇)预算)组成。

司法考试中票据法历年试题-(2002---2016年)

2002年 19.若原背书人在汇票上记载有“不得转让”字样时,下列表述中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若持票人格此票据再行背书转让,该背书行为无效 B.在特定条件下,持票人可以将此票据再行背书转让 C.若持票人再行背书转让,原背书人对现持票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D.此票据只能背书记载“委托收款”字样,不能背书记载“质押”宇样 答案及解析:C 依据《票据法》第34条的规定,背书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其后手再做背书转让的,原背书人对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15.张某向李某背书转让面额为10万元的汇票作为购买房屋的价金,李某接受汇票后背书转让给第三人。如果张某与李某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被合意解除,则张某可以行使下列哪一权利? A.请求李某返还汇票 B.请求李某返还10万元现金 C.请求从李某处受让汇票的第三人返还汇票 D.请求付款人停止支付票据上的款项 答案及解析:B 票据是无因证券。票据上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单纯的金钱支付关系,权利人享有票据权利只以持有符合票据法规定的有效票据为必要。至于票据

赖以发生的原因,在所不问。即使原因关系无效或有瑕疵,均不影响票据的效力。张某可依民法上的不当得利请求李某返还价金。故A、C、D项是不正确的。 17.乙公司在与甲公司交易中获金额为300万元的汇票一张,付款人为丙公司。乙公司请求承兑时,丙公司在汇票上签注:“承兑。甲公司款到后支付。”下列关于丙公司付款责任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A.丙公司已经承兑,应承担付款责任 B.应视为丙公司拒绝承兑,丙公司不承担付款责任 C.甲公司给丙公司付款后,丙公司才承担付款责任 D.按甲公司给丙公司付款的多少确定丙公司应承担的付款责任 答案及解析:B 根据《票据法》第43条:付款人承兑汇票,不得附有条件;承兑附有条件的,视为拒绝承兑。“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 46.当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时;持票人可以对下列哪些人行使追索权? A.前手背书人 B.付款人 C.保证人 D.出票人

财税教学大纲

《物业管理财税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物业管理财税基础》是开放教育试点物业管理(专科)专业主干课程,是电大统设必修课,同时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会计、财务管理、税收、保险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用物业管理财税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物业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本课程分一个学期开设。 二、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计划课内学时72课时,共4学分。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应先修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以《物业管理实务一》为基础课程。并要其他课程,如营销管理、社区服务与管理、商务物业管理等课程。 四、课程的特点 1、本课程属专业基础和主干课程,授课时注重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掌握基本规程和操作方法。 2、本课程属比较新的知识领域,内容较多,理论上有待完善和发展,因此,授课时在注重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包括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指一般把握的内容;理解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握概念、原则和方法,对各类相关事项的处理掌握其理论依据;掌握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属于了解层次的,考试时所占份量较轻;属于掌握和熟练掌握层次的是考试的重点。 六、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的授课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录像、IP课件、CAI课件、VCD等各种教学资源,通过案例教学、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既能掌握物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又能熟练掌握物业管理财税基本运作规程和方法,解决物业管理企业的实际问题。避免照本宣科,灌输纯理论。 学生在学习中,既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又要避免为了应试死记硬背,应当结合物业管理财税实际,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讲课,或深入物业管理公司企业搞调查研究;并按计划完成实习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以致用,掌握物业管理基本知识与服务技能,成为合格的物业管理人才。 各试点电大应成立《物业管理财税基础》课程组并报中央电大《物业管理财税基础》课程组备案。课程组一般应由2~3名专职教师和1—2名从事物业管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