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4学案设计

1.4学案设计

1.4学案设计
1.4学案设计

第一章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沐川中学罗文斌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明确“农民工”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

2.理解农民从农村大量转移出去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出外打工对农民自己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3.如何解决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课前预习

1.回顾人口的空间变化一节,考虑人口迁移对于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影响。

2.阅读课本P15“资料1”,考虑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发生在哪些行业,促使这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阅读课本P15“资料2”,考虑农民工对家乡和城市都做了哪些贡献?

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根据展示资料小组讨论探究回答农民工主要从事什么行业?又处于何种生存境况?

[合作探究二]读P16图1.13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工现象对农村和城市带来的影响。(小组讨论总结)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合作探究三]针对课本P16的解决措施分别讨论,看看哪些比较合理,哪些值得商榷?

课后延伸

农民工进城打工了,他们的子女留在了家乡,由于路途遥远、回家费用高,很多农民工父母不能经常回家,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因此我国社会出现了“留守儿童”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政府应该做些什么,请你帮忙出谋划策,作为我们这些城里的孩子又能做些什么?

请大家展开阅读和调查,把你的意见和建议以文字的形式呈现。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1)对迁入地的影响:

(1)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2)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影响: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目前,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在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民工。也就是说,农民工正在迅速地从农民中分离出来,顽强地融入产业工人阶层,并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其影响因素应从剩余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需要两方面进行。

3.有利于沟通城乡关系,调整城乡社会结构,缓解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学习了技术,学到了市场经营的本领,也积累了一点资金。回到家乡,创办了乡镇企业,带动了家乡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本问题可以启发同学们从日常观察和电视节目中找到农民工从事的行业的答案,从一些社会报道中也不难找到农民工所处生存状况的答案,本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激发关心弱势群体、承担社会义务的责任感。

答案:农民工主要从事的行业: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在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民工。

农民工所处的生存境况:

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工资时有发生。

作为“超时劳动力”,工作时间极长,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

作为“高危劳动力”,社会保障缺失,各种安全事故频繁。

[合作探究二]此问题的设计旨在将课本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中“人口迁移的影响”与我国农民工进城的现实情况结合,既复习了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当点拨、补充。

答案:

有利影响:

(1)为农村带来了经济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增加农村的财政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可以缓解农村的人口压力,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3)剩余劳动力的迁移还能提高农村的人口素质;

(4)剩余劳动力的迁入能繁荣市场,促进消费,促进地区社会发展;

(5)剩余劳动力的迁入能够优化城市的人口结构;

(6)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入改善了城市的人才结构;

(7)迁入往往伴随着城乡文化观念的融合与信息的交流。

不利影响:

(1)农村教育发展受影响;

(2)农村青壮年迁出,造成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田地撂荒现象严重;

(3)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基层组织建设受影响;

(4)留守儿童问题和空巢家庭问题不断显现;

(5)造成乡村的治安环境恶化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6)大量的人口迁入导致了城市就业紧张;

(7)影响城市形象,大量的人口流入对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基础设施带来沉重压力;

(8)贫富差距矛盾更加激化,两种文化碰撞显性化;

(9)大量人口迁入,易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加大社会治安投入。

[合作探究三]此问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以组织同学分小组讨论,言之有理即可。

课后延伸

(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乡镇企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建立代理家长制度,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3)老师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可以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一方面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他们和班上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找到归属感。

(4)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这一项工作可以在外出打工之前进行统一的教育与培训,从而提升农村村民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意识。

三年级第三单元14课教学设计

Lesson 14 Would you like some soup?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词汇:noodles, dumplings, rice, soup 2。能理解并口头运用句子: Would you like some_____? Yes, please。 No, thanks. 3.乐于模仿,敢于开口。对各种英语学习活动有兴趣,能积极参与。 4。注意倾听,积极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点: 1。词汇:noodles, dumplings, soup, and rice 2。句型:Would you like some_____? Yes, please. No, thanks.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际交流。 教学过程: I。 Warm up Greetings T:Hello,boys and girls!

Ss:Hello,teacher。 T:How are you? Ss:Fine,thanks.And you? T:I’m fine,too。 Nice to meet you. Ss:Nice to meet you,too. Review the words in lesson 13。 What is it? It’s ______。T: What do you like to eat / drink? Who cooks in your home? Do you know how to cook? Today let’s have fun learning about eating and drinking。II。 New Concept 1。学生观看教学光盘,介绍新词汇: Look at this family,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Where are they sitting? Who is there? Introduce: noodles, dumplings, soup, r i ce, n i ce, m i ce, n i ne, f i ne 1. Let’s chant!

学案设计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学案 温故而知新: 一、原电池原理: 1、原电池是的装置。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反应。 2、观看下面的实验装置图,电极反应式已经写出,请标出电池的正极、负极电极材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移动的方向。 ① Cu—Zn稀硫酸原电池 Zn极:Zn - 2e-==== Zn2+ Cu极:2H+ +2e-==== Cu + H2 总反应:Zn + 2H+==== Zn2++ H2 正极:发生反应;负极:发生反应 电子转移方向:由极流向极。 离子移动方向:阳离子移向极;阴离子移向极。 ②Mg— C 稀盐酸原电池 Mg极:Mg -2e-==== Mg2+ C 极:2H++2e-====H2 总反应:Mg +2H+ ==== Mg2+ + H2 正极:发生反应;负极:发生反应 电子转移方向:由极流向极。 离子移动方向:阳离子移向极;阴离子移向极。 【小结】1. 电极反应: 负极:物质发生反应,电子转移 正极:物质发生反应,电子转移 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两种的金属(或金属与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 2.电极材料必须与溶液接触; 3.两极相连形成电路; 4. 能发生反应。 三、新知识探究: 实验探究: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原电池并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实验材料:锌片铜片烧杯万用表导线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等材料 画出实验装置图:

正极是,其电极反应为:该反应是反应; 负极是,其电极反应为 ,该反应反应. 总反应方程式 , 实验现象: , 原因: , 问题探究: 【问题】如何阻止Cu2+在负极锌片上直接得电子析出铜单质? 在原有实验基础上进行改进,画出实验装置图设计成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 知识应用:利用Cu + 2 AgNO3 = Cu(NO3)2 + 2Ag 反应原理,设计一套可以持续供电的原电池。 总结归纳: 1.你对原电池原理和原电池形成条件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如果将实验室研究的原电池装置真正使用到实际生活中,你还要继续研究哪些方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我的母亲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十四、我的母亲(1)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写人物的方法。 2. 把握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3. 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 憧.憬( ) 蹑.( )手蹑脚 娓.( )娓动听 唏.( )唏嘘. ( )嘘 女g ōng ( ) 万l ài ( )俱寂 歉疚. ( ) x īng ( )忪 2.作者回忆了与母亲生活的哪几个生活片断?请根据课文内容给3-6段加上小标题。 【课堂助学】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三、通过四个片段,分析文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 四、朗读全文。 感悟母爱。 【课后作业】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的时候,父亲要“清算.. ”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段落的内容。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加点词“清算“的理解。 次数 家长 签字 教师评价

六年级第14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4课四季之歌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个性化写作成为新时期作文的主旋律,古语日:“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是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不尽相同,而写作也应各具特色。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展示个性的积极性,并努力创设学生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写景作文的一般结构,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能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具体描写四季的景色。 2、能力目标: 培养全方位、多视角地观察能力,在欣赏图片和与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表达自己对四季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全方位、多视角地观察能力,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能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具体描写四季的景色。 教学难点: 巧妙构思,从独特角度进行习作,写出自己的个性。 教学流程: 一.课前游戏: 中国的汉字是非常有意思的,许多文字游戏也由此而诞生,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 十加两笔共可以组成九个姓氏,你能一下子全写出来吗? 公布答案: 丰王井韦支车牛计木

师总结:文字游戏考验我们平时的积累和活学活用,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多留心,多多积累。 二.谈话导入: 师导语: 同学们,一年四季之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它?说出你理由。(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 一年岁月,四季更替。春天是欣欣向荣的,一切景物在春风中萌发生机;夏季是热情的,在骄阳的沐浴下万物惊羡迷人身姿;秋天的景色是迷人的,象征着丰收和繁荣,意味着欢乐和富强;冬天是凄美的,在圣洁的白色中尽展独特的风光。四季风景,淋漓尽致,让我们走近四季去观察、去感受……(板书:四季之歌) 三.积累语言: (一)描写四季的词语: 你能一下子说出五个以上的词语吗? 春()()()()()() 夏()()()()()() 秋()()()()()() 冬()()()()()() (二)描写四季的句子: 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每个句子所描绘出的画面。(指名读,每人读一句,轮读) 春 1、春姑娘乘着清风,带着温暖翩翩而来,她张开双臂,舞动着纤细的手,把碧绿洒满大地,把百花插上枝头。 2、正是初春,李子树上已吐出米粒大的嫩黄芽苞,在春阳下仿佛刷刷地在伸展。 3、暖融融的雨丝好像一串串的珍珠,又好像春姑娘的鞭子,抽打着冬天的阴影,驱赶着料峭的寒意。 4、那一簇簇的小草顶破了地面,悄悄地探出了嫩绿的脑袋,神气地立在地面上。

第十四课《编辑幻灯片》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十四课《编辑幻灯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在前面学会基本操作,包括启动退出,创建及保存多张幻灯片组成的演示文稿,只不过暂时还停留在文字构成的幻灯片部分的编辑与修改。学生作品已初见效果,学生的兴趣和熟练程度越来越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课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课介绍各种视图及其相互间的转换,在此基础上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分别进行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操作。可考虑用2个课时,重点放在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的操作为下一节修饰演示文稿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演示文稿的编辑包括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 难点: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PowerPoint中各种视图方式的选择及相互间的转换; (2)了解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场合; (3)学会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各种视图的切换方式,了解各种视图的主要优势,掌握各种视图的切换方法;(2)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掌握编辑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编辑演示文稿,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教师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让学生更清楚各种视图的优势。本课采用讲、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教师直接演示各种视图切换下的不同形式,并就不同视图的优势作简单的介绍和演示,大纲视图更利于文字纲要的编写,对幻灯片的题目等显示一目了然,浏览视图适宜幻灯片之间切换方式的设置(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弱,则这点不讲),适宜观看所有幻灯片整体的风格等,放映视图播放幻灯片(以大纲、浏览和普通视图为主讲内容)。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 2003版本为例。 2、教学过程

1.1.3学案设计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 核素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 2.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3.掌握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过程 一、原子的组成 2.质量数: 3.质量数(A )= + [思考]1.碳14中的14指什么? 2.原子的质量数是否就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6,质子数为8,那么它的中子数是多少? 4.硫的二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8,中子数为17,那么它的质量数是多少? 二、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1.Z A X 的含义: 。 2.613C 、818O 、92238 U 三种原子的中子数各为多少? 三、三个概念 1.元素: 。 2.核素: 。 3.同位素: 。 4.三者的关系: [练习]1.下列各组粒子属于同位素的是( ) A.35Cl 和37Cl B.40K 和40Ca C.O 2和O 3 D.H 2O 和D 2O 2.1H 、2H 、3H 、H +、H 2可以表示( ) A.氢的五种同位素 B.五种氢元素 C.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 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粒子 四、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回事吗? 1.原子(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3.原子(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4.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已知氯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并测得35Cl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为75.77%,相对原子质量为34.969,37Cl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为24.23%,相对原子质量为36.966,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多少? 随堂检测 222Rn),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该核素核内 1.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中含有具有放射性的氡( 86 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A.86 B.136 C.50 D.222 2.在①36Li②714N③1123Na④1224Mg⑤37Li⑥614C中: (1)和互为同位素。 (2)和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 (3)和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3.某元素一种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C.若碳原子的质量为W g,则此原子的质量为(m+n)W g 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4.用字母填写下列空格。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E.电子层数 (1)同位素种类由决定; (2)元素种类由决定; (3)某元素有无同位素由决定; (4)核素相对原子质量由决定; (5)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决定; (6)核电荷数由决定; (7)碱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由决定; (8)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由决定。 5.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62144Sm与62150Sm的说法正确的是() A.62144Sm与62150Sm互为同位素 B.62144Sm与62150Sm的质量数相同 C.62144Sm与62150Sm是同一种核素 D.62144Sm与62150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6.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粒子不显电性 B.该粒子质量数为4 C.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D.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 7.铜有两种天然同位素2963Cu和2965Cu,已知铜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63.5,则2963Cu的原子个数百分数是() A.75% B.25% C.50% D.45%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一、1.(1)原子呈电中性,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2)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第14课学案

周口文昌中学“216”高效课堂历史学案课型:新授课编号: 14 班级:姓名:日期: 11.11 审核: 课题: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 究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自研课导学】1.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难点: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2.资料:历史书籍、名人传记、优化探究。3.根据自主学习环节的要求完成预习、总结归纳环节。4.用红笔标注有疑问的地方。 看图回答问题:上图片中是哪 两位历史人物?什么事情让 两位国家元首走到一起的? 思考:新中国成立初采取什么 外交方针、原因、开展什么外 交活动? 【导学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的恢复 思考:这幅图片是尼克松和周 恩来在上海国际机场场景,试 问这一时期中美关系有什么 变化?中日关系有什么进 展?

答案:1.B 2.B 3.D 4.C 5. A 6. B 7. C 8. (1)动机:受政治目的驱动。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思想倾向:清政府投降卖国。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表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贡献: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答案:1.B 2.B 3.D 4.C 5. A 6. B 7. C 8. (1)动机:受政治目的驱动。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思想倾向:清政府投降卖国。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表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贡献: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答案:1.B 2.B 3.D 4.C 5. A 6. B 7. C 8. (1)动机:受政治目的驱动。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思想倾向:清政府投降卖国。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表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贡献: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答案:1.B 2.B 3.D 4.C 5. A 6. B 7. C 8. (1)动机:受政治目的驱动。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思想倾向:清政府投降卖国。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表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贡献: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答案:1.B 2.B 3.D 4.C 5. A 6. B 7. C 8. (1)动机:受政治目的驱动。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思想倾向:清政府投降卖国。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表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贡献: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国学第14课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课程 《弟子规》——亲仁 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同学们,咱们学校每天下午都有经典诵读的课程,《弟子规》已经很熟悉了,很多同学已经能够完全熟背了,那谁又知道《弟子规》在古代有什么作用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弟子规》是古代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清朝李毓秀。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遵守的守则规范。 (二)实验导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不要发出声音,静静地看,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做实验。 3、汇报:看到什么现象?(一块小白布条放进黑墨水里就变黑,放进红墨水里就变红) 4、看到刚才的现象,你想到了哪个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小结:是啊,一块很白的布放进黑墨水里就变黑,放进红墨水里就变红,其实我们生活中交朋友也是一样的道理,身边常有良友相伴,我们会从良友身上学到优秀的品质而变得更出色,反之,跟不求上进的人交朋友,我们则会丧失上进心,变得平庸。这样的道理在千百年前,我们的老祖先就已经为我们点亮了明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弟子规》——“亲仁”,看看老祖先教我们如何选择朋友。 (三)诵读 1、同学们,请打开《弟子规》——“亲仁”一篇,自由朗读,把字音读准、读正确。 2、指名读。(4-5名同学)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几位同学的表现

非常出色,字正腔圆。给他们掌声鼓励!我发现其他同学也迫不及待想试试,来,坐端正让我们一起诵读《弟子规》——亲仁,“同是人”起。 3、学生齐读。同学们,能读正确古文不难,能读好古文很难。想听一听,诵读名家是怎样诵读《弟子规》的吗?好,让我们仔细听听,认真学学。(听示范朗读)同学们,你们听得很投入,那你们听出什么特点了吗?(有节奏、吐字很清楚、不像我们那么着急) 4、范读,体会节奏感、韵律感。现在,让我们轻声跟着名家学读一遍。有感觉了吗?很好,那请同座之间相互朗读,给对方评评星级。 5、自由读,读给同桌听一听。 6、指名读。(5名学生)读的可真不赖,可以和名家一比高下了。 7、配乐读。同学们,我们一起学着这几位同学的样子,读出弟子规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真是一遍比一遍好。同学们,你们懂他们的意思吗?哦,有同学有疑问。现在老师给你们时间,四人小组合作,结合书中注释试着讲讲他们的意思。 (四)说说课文的意思 1、结合义解,再读读课文,然后来说说你喜欢句子的意思。 2、重点解释“仁”字的含义,将其具体形象化。 3、指名说句子意思,边出示板书。 4、小结:同学们翻译得真准确,其实本文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朋友,告诉我们择友的标准。大家懂得了它的意思,背起来一定更轻松。同座间比一比谁背的最快。 (五)熟读成诵 1、个人背。(5人) 2、男、女生背。 3、齐拍手背。 (六)故事释义 1、说一说:你觉得怎么样的人才是品德高尚的人呢? 2、汇报。 3、学习一则故事《孟母三迁》,想一想它给你什么启发? 4、自由讨论。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学案.

新建学校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1、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⑴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①每一步动作。 ②过路的结果: 特点:高傲。 ③被狗追赶时的缓慢行走。 ⑵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 2、朗读感受鹅在河里的活动: ⑴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在水里的活动: ①翅膀的扇动有力。 ②强占地盘。 特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③公然吞食鱼肉饵。 3、请喜欢的同学起来读一读: ⑴感受作者语言的能力。 ⑵写法:拟人、夸张。 ⑶具体的句子(见书)。 ⑷语言:幽默风趣。 二、自主学习,感悟特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想想这只白公鹅有什么特点, 使得作者称之为海军上将呢?划出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词句,写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这只白公鹅有什么特点,使得作者称之为海军上将呢? 研读句子一: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脚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A、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动作缓慢,考虑周全,像海军上将在检阅部队) B、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海军上将一身雪白的军装,就给人一种威风、神气的感觉,任何的艰难险阻在他的面前总显得那么渺小] C、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和海军上将一样,即使

三年级第三单元14课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三年级第三单元14课教学设计

Lesson 14 Would you like some soup?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词汇:noodles, dumplings, rice, soup 2. 能理解并口头运用句子: Would you like some_____? Yes, please. No, thanks. 3.乐于模仿,敢于开口。对各种英语学习活动有兴趣,能积极参与。 4.注意倾听,积极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点:1.词汇:noodles, dumplings, soup, and rice 2. 句型:Would you like some_____? Yes, please. No, thanks.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际交流。 教学过程: I. Warm up Greetings T:Hello,boys and girls! Ss:Hello,teacher. T:How are you? Ss:Fine,thanks.And you? T:I’m fine,too. Nice to meet you.

Ss:Nice to meet you,too. Review the words in lesson 13. What is it? It’s ______. T:What do you like to eat / drink? Who cooks in your home? Do you know how to cook? Today let’s have fun learning about eating and drinking. II. New Concept 1.学生观看教学光盘,介绍新词汇: Look at this family,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Where are they sitting? Who is there? Introduce: noodles, dumplings, soup, r i ce, n i ce, m i ce, n i ne, f i ne 1. Let’s chant! 2. 学生观看教学光盘,介绍新句型: What does Li Ming’s mother say? What does Jenny say? Would you like some ______? Yes, please. No, thanks. III. Practice 1.Play a guessing game to practice the four words. 2.Let’s do it. (part 4)

学案设计

学案设计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潍坊一中李宗彪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描述核糖体的形态结构和成分。 2.简述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过程。 3.能够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的现象和结果进行推理和判断。 4.简述蛋白质分选、运输。 5.学会用实验资料探究结论的方法。 二、预习内容 1.蛋白质的合成 阅读课本P32蛋白质的合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有关核糖体的问题: (1)蛋白质的合成场所________________ ,核糖体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核糖体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糖体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蛋白质的合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进行________ 的复杂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的。 探究活动: 根据豚鼠胰腺蛋白的分泌过程,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依次经过哪些结构? (2)各部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作用?(阅读课本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将不同的氨基酸按照特定的顺序连接成肽链,________________都能对新生肽链进行修饰。蛋白质的修饰主要是指为新生肽链添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对其_______________等,这些修饰对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成为_________________ 有着重要意义。

学案设计的要求

学案设计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学案的设计十分重要,如何设计一篇实用有效的学案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我认为应遵循如下几点。 一、学习目标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的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能使学生明确方向,减少学习的随意性,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习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和学能目标,描述这些目标的语言最好使用便于操作的行为动词,切忌将教案中教的目标直接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用。如初中化学上学期《氧气的性质》一节的学习目标可这样设计: 1、知识目标:(1)、能说出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知道氧气化学性质很活泼,能正确描述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3)、会熟练书写常见金属、固态非金属和可燃性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符号式,能清楚描述相关现象。 2、能力目标:学会用实验探索研究氧气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 二、学习方法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学案导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九年级学生由于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要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学情,与教学内容同步,由浅入深分阶段进行学法设计。 第一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化学思想、学习方法的启蒙指导,侧重于学习过程中各环节常规方法的设计,如阅读、观察、练习、思维、实验操作、想像、记忆等方法。 第二阶段:主要是巩固、提高第一阶段的成果,初步掌握各环节的学习方法,并做到学以致用,侧重于化学学习中常用的对比、归纳、演绎、联想、记忆等方法的设计。 第三阶段:通过学习,学生的化学意识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这一阶段学法设计要特别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优化。 三、学习活动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导学案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步 【知识梳理】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__ __乘机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政权在__ __建立起来。 2.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 __策源地形成。 3.希特勒上台以后,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乘机解散了工会。法西斯政权为加强思想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疯狂地迫害、屠杀犹太人。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__ __》,实行普遍__ __,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4.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__ __,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__ __,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 __策源地形成。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并制定了《国策基准》。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要点探究】 1.纳粹党为什么能够得到德国民众的信任,被选上台呢? ①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渴望民族复兴,民族复仇主义思想蔓延;②经济大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使垄断资产阶级需要对外扩张来转嫁危机;③希特勒高超的演讲才能和欺骗手段。 2.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 ①历史因素:(宗教信仰)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古代欧洲的罗马教廷由于宗教信仰,对犹太人进行宗教迫害,并且伴随着对犹太人的经济掠夺;②国际因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③个人因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3.意、德、日三个国家的法西斯化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相同点?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意大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下转变为法西斯国家的,而德国和日本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走上法西斯道路的;②方式不同。德、意是以政党夺权的方式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而日本是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逐步控制政权来实现的。相

第14课 灵活运用文本框 教学设计

第14课《灵活运用文本框》教学设计 15级697教技班王雅纯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掌握文本框的基本操作,如插入、移动、删除、缩放、复制等。 2.能进行文本框格式设置,如文本框填充、线条等。 过程和方法: 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结合教师的讲解,通过观看视频、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善于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能力,通过任务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软件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处在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较弱,主要通过形象思维获取知识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信息技术充满兴趣。这一阶段的学生对word有了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文字输入等,但对于排版的认识不足。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文本框的基本操作。 难点:文本框的格式设置。 四、教学过程 【导入】视频播放 1.课前自我介绍,在上课之前先看一个视频,播放《熊出没》片花。 2.师:《熊出没》这部动画片你们看过么? 3.出示熊出没人物图,考一考它们都叫什么? 生:光头强、熊大、熊二、嘟嘟 【讲授】认识文本框 (一)初识文本框 1.老师这里有一张人物图,出示word,有没有同学能帮老师把熊二名字写到白色的框中。 2.师:熊大和嘟嘟的名字有什么问题吗?谁来帮我改一改? 生:它们的名字写反了,嘟嘟的白框框太大了。 (学生完成任务:填写名字、调换位置和缩放文本框) 3.师:你们知道这些能在上面写文字,能移动白框框是什么东西呢? 这就是“文本框”,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灵活运用文本框》。 (二)插入文本框 1.师:光头强的名字还没有写,文本框没了,怎么办?我们可以插入一个新的文本框。

14课教学设计(1)

14、《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词语宝宝,它们都在睡觉呢,现在我们能大声地喊着它们的名字叫它们起床么?(课件出示:荷叶、水珠、摇篮、亮晶晶、停机坪、透明、翅膀、蹲下、笑嘻嘻) 2、出示生字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词语宝宝都很熟悉了,那么这些生字宝宝单独出来的时候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荷、珠、摇、篮、晶、停、坪、透、翅、膀、蹲、嘻)开火车小组读、个人读。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师:小朋友们都读的很棒,王老师啊奖励大家几幅漂亮的图片让大家欣赏一下,请你们静静地看,细细地观察,用心欣赏(课件出示) 2、师:欣赏了这些荷叶,你感觉这么荷叶怎么样?(生回答)谁来夸一夸这些美丽的荷叶?(学生自由说) 3、师:让我们来读读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荷叶的?谁来读一读?( (二)、感情朗读课文 1、过渡:圆圆的荷叶绿得这么美,吸引了一些小伙伴在上面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是谁? 2、师课文朗读 师问:荷叶有哪些小伙伴?生: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鱼 3、过渡:师:是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喜欢荷叶,请你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 ①这些小伙伴都把荷叶当作了什么? ②这些小伙伴和荷叶是怎样玩耍的?(出示课件:想一想问题) (三) 探究学习,感受荷叶之美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师: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了什么?小水珠是怎样和荷叶一起玩耍的? ②生: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③师:什么是“摇篮”?什么是透明? 小水珠为什么要把荷叶当成“摇篮”? ④课件辅助理解“摇篮” 师:看,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的,就像小宝宝睡在摇篮里一样,大家想一想,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出示小水珠动画) 生:舒服,温暖,快乐 师: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多可爱呀,想不想读一读? 师:你感受到舒服和温暖了吗?(生评议) ⑤男女生赛读 a男生读,女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 B女生读,男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 C齐读,老师闭上眼睛感受。 师:躺在摇篮里的感觉真是太舒服了。

2.3.1学案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验证及操作注意事项。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你知道哪些方法能够制得氧气吗? 合作探究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原理):。 2.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装置):是根据和而决定的。 收集方法:实验室能够采用法和法收集氧气,这是根据氧气和的性质而决定的。 3.注意事项 (1)给固体物质加热时,管口要,防止。 (2)铁夹从部套入且夹在试管即离管口处。 (3)导气管只应,便于。 (4)必须用加热,先再。 (5)试管内外壁都要干燥。 (6)药品应铺开,以增大受热面积。 (7)加热高锰酸钾时管口应,防止。 (8)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要有才开始收集。 (9)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时应先,再熄灭,防止。 4.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 (2)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 (3)用铁架台上的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5)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 (6)将导管移出水槽 (7)熄灭酒精灯 小结步骤:。 5.验满方法:。 6.验证方法:。 学以致用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空气 D.氧化镁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以下实验步骤: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②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将导管移出水面。准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③①②④⑤ D.③①②⑤④ 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受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稍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其中准确的是( ) A.全部 B.除④以外 C.除⑥⑦外 D.①②③④ 4.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发现水槽液体变红色,请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A.没有使试管均匀受热 B.试管口忘了放团棉花 C.导管太粗 D.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参考答案 自主研学 水通电分解能够得到氧气。 合作探究 1.高锰酸钾 (KMnO4)锰酸钾 (K2MnO4) +二氧化锰 (MnO2) +氧气 (O2) 2.反应物是固体条件是加热向上排空气排水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 3.(1)略向下倾斜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底上端三分之一 (3)稍稍露出橡胶塞气体排出 (4)外焰预热固定药品部位加热 (7)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堵住导管 (8)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 (9)移出导管酒精灯水倒流进入试管炸裂试管 4.将导气管末端插入水中,用手焐热试管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冷却后在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检—装—定—点—收—移—灭 5.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满 6.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学以致用 1.C 2.D 3.B 4.B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导学案(含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 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 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1)地方:取消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2)中央:①废除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 为,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__________。 (3)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______时期成立东厂。 3.(1)明朝提倡__________。 (2)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答卷被称为“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________、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5.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6.北京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如晋商、徽商。 二、合作探究 归纳明太祖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说说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三、练习巩固 1.如果你是明朝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5.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 A.西域 B.西洋 C.东洋 D.南美洲 6.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 A.洛阳和长安 B.开封和临安 C.北京和南京 D.北京和洛阳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二: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1)材料一中的“八股之害”和材料二中的“制义取士”共同反映了明朝的哪一选官制度? (2)这一制度与“秦焚书”有何相同点? (3)明朝时采用这种制度来选拔官吏有何突出的弊端? 四、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