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八 农业的区位因素

专题八 农业的区位因素

专题八 农业的区位因素
专题八 农业的区位因素

专题八农业的区位因素

[构建知识体系]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典题领悟]

【典例1】[2016·全国卷Ⅰ,36(1)、(2),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题,横县在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温时间长,有利于茉莉的生长;横县北部地势高,冬季可以阻挡寒冷气流,因此受寒潮的影响小;而江苏、浙江地形平坦,易受寒潮的影响,且江浙地区受梅雨天气和伏旱天气影响,会出现长时间的过干和过湿的现象,都不利于茉莉生长。第(2)题,由题干可知,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冲积而成的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茉莉种植;茉莉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雨季排水,防止洪涝灾害,有利于防止土壤过湿影响茉莉的正常生长,而且离河流近,有利于旱季引水灌溉,保证茉莉的正常生长。

答案(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不知火又称丑橘(图a),是我国从日本引进,在四川盆地西部种植成功。每年3月开花,4月就挂果,如果配合独特的挂树贮藏技术(冬季套袋或者覆膜),可以生长到第二年的3、4月份才采摘上市,-5度以下的最低气温持续时间不能太长。不知火虽然外表丑陋,但品种优秀,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极高,含糖量丰富,而且政府积极推广,深受市场欢迎,是近年来大城市最“火”的水果。

(1)分析不知火在成都西部能够种植成功的气候条件。

丹棱县位于成都西南部低丘缓坡,四季温和,气候非常适合柑橘、橙子等果树的生长。该地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近70%,环境污染极轻,现在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不知火种植基地。

(2)分析丹棱县不知火成为近年来最“火”水果的原因。

(3)丹棱县决定把“不知火”确定为当地区域产业的发展方向,请你给他们提出合理建议。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给出的丑橘生长习性,针对性分析地处四川盆地内成都西部地区的满足其生产的气温、降水等气候条件。并且该地通过配合独特的挂树贮藏技术(冬季套袋或者覆膜)来改良气候,防止冻害。第(2)题,不知火近年来成为最“火”水果说明其市场需求量大。结合材料可知其虽然外表丑陋,但品种优秀,配合套袋或者覆膜生长期长,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极高,含糖量丰富;3、4月份才采摘上市,错开了一般柑橘秋冬上市时间;丹棱县位于成都西南部低丘缓坡,四季温和,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环境污染小,现在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不知火种植基地;而且政府积极推广,深受市场欢迎,是近年来大城市最“火”的水果。第(3)题,对某地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要从生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大方面分析。因此从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从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方面回答相关的措施。

答案(1)纬度低,全年气温较高;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受地形影响,冬季冷空气影响小,可以安全越冬;四川年降水量多,气候湿润;冬季采取套袋、覆膜技术,改良气候条件,防止冻害。

(2)不知火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丰富,口感好,含糖量高,品质优良;不知火晚熟,错开了

其他柑橘的上市时间,市场需求大;生态环境好,污染少;当地政府大力宣传。

(3)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品流通;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加大市场的推广力度;建立绿色专业化生产基地,提高水果品质;加大科技投入,指导农民生产。

[通关攻略]

1.农业气候条件的分析

(1)气候因子对农业的影响

(2)四个季节气温对农作物的影响

①春季气温高低,影响作物的播种、发芽及开花早晚。气温过低,倒春寒,受寒潮影响。

②夏季气温影响作物生长快慢。还要考虑水热组合状况,高温会加剧缺水,干热风也影响作物生长。

③秋季作物收获,气温低易受霜冻、寒潮影响。

④冬季气温影响作物越冬,也会冻死病虫害,作物可能会受寒潮、低温冻害等影响。

2.农业地形条件的分析

3.市场竞争力高低区位分析

(1)市场需求量大小;

(2)(不同产品)品质(受生长环境和技术等条件影响);

(3)(同一产品)价格(受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和品牌;

(4)错开上市时间(不同海拔种植同一农作物,成熟时间不一致);

(5)产品种类;售后服务等。

4.畜牧业、养殖业和水产业或动物区位分析

(1)要从“食物、水、生存空间、气候、天敌、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方面分析。

(2)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确定其主导因素。

(3)其中畜牧业的食物主要是草及饲料;渔业的食物主要是饵料(浮游生物),浮游生物的多少又取决于水中的营养盐类物质,除此之外还包括水中的氧气。其他水产业或动物的食物可能是肉类,也可能是植物。

(4)气候主要是指气温条件。气温高低,影响生长的快慢。

5.农产品品质高的原因分析

6.病虫害少的原因

(1)虫源:环境封闭,不易受外来病虫侵袭。

(2)气候:

①气温:冬季低温(包括寒潮)、春温低(积雪厚)、夏季气温低或昼夜温差大、夜间气温低,不利于病虫繁殖。

②紫外线:紫外线强或照射时间长,杀灭病虫害。

③干旱少雨的气候环境。

(3)水土:水分、土壤条件好,作物生长发育好,抵抗病虫害能力强。

(4)科技:培育优良的抗病虫害品种;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5)生态环境:生态平衡,病虫天敌数量适宜。

(6)其他,如森林火灾会烧死部分害虫和虫卵。

7.农业种类多少的条件分析

8.农业总产量的条件分析

[过关演练]

考法一结合自然地理特征考查农业区位条件

1.(2019·长沙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2016年取代泰国成为中国第一大鲜果进口来源地。智利西边是广阔的太平洋和海岸山脉,东边是安第斯山脉,两条山脉之间的中央山谷成为水果生长的沃土。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出产的水果格外丰富且优质。下图为智利地理位置及水果产区分布图。

(1)分析智利水果生产的有利条件。

(2)分析智利水果对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3)对于智利的水果产业来说,主要的挑战在于提高竞争能力。为应对此挑战,智利水果产业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第(1)题,结合智利水果产区的海陆位置可知其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照条件好;从图文材料可知智利水果产区地处山脉之间的中央山谷,地形、土壤等条件都较好,且东部高山可提供灌溉水源,另外,高山、海洋等天然屏障使其病虫害少。第(2)题,智利对中国水果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与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以及水果的反季节供应有关。第(3)题,可从加强科技投入、品牌建设和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进行作答,合理即可。

答案(1)智利水果产区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水果的品质好;中央山谷多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中央山谷有冰雪融水等作为水源,灌溉便利;高山、海洋等天然屏障使其病虫害少。

(2)智利水果的品质较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高品质水果的需求增加;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使长距离运输更为便捷;智利位于南半球,水果上市时间正值我国冬季(春节),市场需求量大但我国鲜果供应相对较少。

(3)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水果的产量和品质;加强水果的品牌建设,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对水果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等。

考法二结合作物生长习性和环境条件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2.(2015·四川文综,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图1)。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图1

材料二新西兰北岛图(图2)。

图2

(1)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植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10分)

(2)与新西兰相比,评价我国生产的奇异果产品的市场优势。(8分)

解析第(1)题,分析新西兰栽植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要结合图文材料(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和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四方面分析。第(2)题,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市场优势首先要分析中国人口多,消费市场广大;再分析中国劳动力价格低,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大;然后再分析国际市场距离及与南半球的反季节销售等方面。

答案(1)中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沿岸有暖流流经,气候湿润;西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沿岸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

(2)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果品生产成本低;距欧洲、日本市场较近;与南半球季节相反,鲜果上市时间不同,利于销售。

考点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典题领悟]

【典例2】[2013·全国卷Ⅰ,37(3),(4),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 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

(2)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

解析第(1)题,注意要从对原有鱼类资源和捕捞业两个角度分析。鲈鱼是体型大的肉食性鱼类,必然会以原有鱼类为食,造成原有鱼类资源的破坏;鲈鱼快速繁殖,可开拓捕捞业的新领域。第(2)题,地理现象或事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包括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结合文字信息“鲈鱼经捕捞、加工后销往欧洲”,可得出答案。

答案(1)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2)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综合思维从自然地理要素的角度,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区域认知通过分析维多利亚湖的水系及流向特征,进而考查对维多利亚湖及周边地区的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根据生活经验,推断鱼类养殖对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此题一方面审清题意,题目要求分析“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抓住关键词“过度扩大”“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环境进行分析。答案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通关攻略]

1.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温室大棚:改善热量条件。

②喷灌滴灌,兴修水利工程:改善水源条件。

③修建梯田:改造地形条件,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可保持水土。

④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区施用熟石灰、种植绿肥和增施有机肥:改造土壤性质。

⑤种植水稻需要增加水域面积:增加蒸发,比热容增大;降水可能增多,温差减少。

⑥间作套种:改变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减轻自然灾害,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增加农作物种类,调整农业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⑦轮作:平衡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避免作物连作,防止杂草蔓延,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发挥农田的生产潜力。

⑧等高种植:维护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⑨立体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⑩果园种草:调节气候,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土流失;恢复土壤肥力。

?覆盖地膜:保温、保水、保肥、防风固沙、减少杂草生长、减小地下水位上升形成的土地盐碱化等。

(2)不利影响

过度发展某种农业,会导致农作物种类单一,保持水土功能减弱。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会加剧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土地盐碱化的发生。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入湖、入河泥沙增多,河床淤积,湖泊萎缩,防洪蓄洪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增多。

③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化肥和农药残留大部分随地表径流汇入湖泊,使湖泊水质下降。湖泊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农业生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会促进与农产品生产相关产业在农业生产地附近集聚中转。

②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能促进各种设施、设备的更新与维护,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能促进销售网络不断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③某种农业的发展会带动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④带动交通运输(物流业)、农业旅游观光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不利影响

①某种鱼类的大规模发展,会导致当地原有鱼类品种的减少,由于鱼类的品种不同,捕捞技术和方法都要改变,因此会冲击当地捕捞业的发展。

②过度发展某种农业类型,可能会导致产品产量大量增加,产品价格下降,影响收入的增加;可能会增加市场的风险性,农事安排灵活性较差。

③设备的更新与维护,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会增加生产成本。

[过关演练]

考法一结合地膜的作用考查地膜对土壤的影响

1.(2013·全国文综Ⅱ,5)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会改变土壤的成分,进而影响作物根系的发育,也会阻碍土壤中水肥的运移;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利于土壤温度的提升,且对表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会加快表土的流失速度。

答案 A

考法二结合自然环境特征考查农业生产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2019·河北沧州市调研)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响水村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见图),这一带是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凝结形成的熔岩台地,其面积达200多平方千米。经过多年的风化、侵蚀,千洞万孔的玄武岩上积聚了一层腐殖土,土质松软、肥沃,矿物质、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响水村盛产大米,称为响水大米,因为大米生长在火山玄武岩石板地上,因此也称石板米。响水大米品质优良,在古代曾为皇室贡品。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推进响水大米产业化发展。

(1)简述响水大米产业化发展对该区域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2)有人反对渤海镇扩大响水大米的种植面积,试说明其理由。

解析第(1)题,农业对区域的影响可从经济、社会(就业)、环境三个方面来回答,该地扩大大

米产业规模,可带动农业机械、种子培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也带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新城镇建设;发展当地经济发展,提高收入。第(2)题,反对扩大种植面积应从不利区位条件和对当地不利影响来分析;由材料可知,该地可生产优质响水大米的区域有限,扩大生产将使大米品质下降;扩大生产将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造成土壤、水污染;扩大种植面积会导致当地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等。

答案(1)扩大大米产业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当地经济收入(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可生产优质响水大米的区域有限,扩大生产将使大米品质下降;扩大生产将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造成土壤、水污染;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任答其中3点。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三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典题领悟]

【典例3】[2019·全国卷Ⅱ,36(3)、(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1)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2)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4分)

解析第(1)题,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气温、热量、光照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以某类型农业为基础,提出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品质;保障农产品的种植规模,推行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生产;加大品牌培植力度,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丰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依托该类型农业发展旅游观光等相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等。

答案(1)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

(2)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综合思维从地方和区域分异角度分析宾川县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及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区域认知根据空间尺度的大小,从整体与布局两方面认识宾川县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3.农业依然是2018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之一。读下“我国北方某地区的相关资料”表,完成(1)~(2)题。

(1)

A.全球气候变暖,积温增加

B.生态破坏,病虫害影响大

C.气候异常,出现干旱灾害

D.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

(2)促进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措施是()

A.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B.适当减少农业用地,做好水土保持

C.将矿产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D.积极治理风沙危害,发展绿洲农业

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河流含沙量增大,说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D对。材料中气温年较差增大,不表示积温增加,A错。森林减少,但不能表示病虫害影响大,B 错。年降水量减少,但仍是半湿润区,不是持续干旱灾害,C错。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促进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措施是适当减少农业用地,做好水土保持,B对。扩大耕地可能加重水土流失,生态破坏,A错。将矿产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不能促进农业发展,C错。该地区是半湿润区,不是绿洲农业区,D错。

答案(1)D(2)B

[通关攻略]

1.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经济、生态、社会)

2.

开放性区位发展方向评价模板

关键词答题思路

观点

有利/不利

效益/影响

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

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将带来×××不利影响

考法一结合示意图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

1.(2019·海南地理,1~3)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据此完成(1)~(3)题。

(1)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

A.形状规整

B.地形差异小

C.分散细碎

D.距离村庄近

(3)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B.农用地面积减少

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D.农产品质量下降

解析第(1)题,通过对比分析农产品的劳动投入(粮与菜),距宅基地距离(远与近),结合关键信息“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可知②地距离宅基地距离最近,方便农户安排农事活动,故B选项为正确选项。第(2)题,结合关键信息“我国中部平原地区”“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农民进城落户”可推测该村农业的发展方向为农业的机械化,题干信息“大型农用机械”,与图中图例信息比例尺及估算某农户的地块面积,可知由于该农户的地块面积分散细碎,使用大型农用机械投入大、产出低,操作不便,因此农户不会购置,故C选项为正确选项。第(3)题,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集中连片;种田专业户,粮食种植技术水平高,熟练使用农业机械,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产量;又因为,该村大量农民进城落户,农产品的消费量减少,该村农产品的剩余量增加,使农产品商品率提高,故A选项为符合题意选项。

答案(1)B(2)C(3)A

考法二结合图示材料考查高原夏菜的发展措施

2.(2019·山东淄博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原夏菜是指夏季适宜在气候温凉地区生长的蔬菜,甘肃榆中县海拔在1 500~3 670米之间,高原夏菜种植较多,品质较好。每年5月下旬到10月是榆中高原夏菜的上市期,主要销往东南沿海,很好地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榆中高原夏菜目前以分散的小农户生产为主。下图为甘肃榆中县简图。

请你为榆中县以高原夏菜为基础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规模化(集中/集约化)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增加科技投入,开发新品种,提高品质,形成品牌效益;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发展蔬菜加工业,提高附加值;构建高效快捷的营销体系/发展网上销售/发展营销、生产资料供给、贷款、咨询、技术服务等相关服务业。

农业的区位因素·专题练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全国卷Ⅲ,3~5)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1~3题。

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珠江下游区稻谷供需结余为-655~-150万吨,供不应求,已不再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第2题,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人均耕地多,粮食产量丰富,稻谷

供需盈余。黑龙江省的劳动力较安徽省少,复种指数较安徽省低,淡水资源不如安徽省丰富。第3题,水稻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南方水稻产区产量减少,南方地区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需要从北方调运大米,造成稻谷运输成本上升。

答案 1.C 2.A 3.B

(2019·山东烟台练习)创意农业是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近些年,北京郊区创意农业发展迅猛,出现了“植物迷宫”景观农业、“波龙堡酒庄”产业融合、“平谷桃”产业链开发、“公园式”主题农业开发等创意发展模式。据此完成4~5题。

4.北京郊区创意农业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A.平坦开阔的地形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5.北京郊区发展创意农业可以()

A.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B.拓展农业经营方式

C.缓解北京人口压力

D.推进逆城市化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可推断创意农业主要是面向市场,因此发展创意农业的必要条件是有发达便捷的交通网和市场联系,C项正确。第5题,发展创意农业需要对原来的农业生产进行再次开发,需要加大投入,从而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A项错误;发展创意农业与推进逆城市化、缓解北京人口压力无关,C、D项错误;创意农业能挖掘与农业资源相关的附属品,拓展农业经营方式,B项正确。

答案 4.C 5.B

(2019·福建福州5月模拟)我国某农户在自家菜地进行蔬菜的天然种植。下图示意该农户部分蔬菜种植的活动安排。读图回答6~7题。

6.该农户可能位于()

A.拉萨

B.长春

C.福州

D.郑州

7.蔬菜育苗后进行移栽时,生命力较弱。该农户移栽茄子幼苗成活率最高的时段是()

A.晴天上午

B.晴天傍晚

C.阴天上午

D.阴天傍晚

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农户在自家菜地进行蔬菜的天然种植;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菜花恶霜冻,茄子喜高温、强日照。故该农户可能位于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C项正确。第7题,根据题干可知,蔬菜育苗后进行移栽时,生命力较弱。移栽茄子幼苗时要带有泥土,且土层要保湿,要避免强光暴晒,忌大风、高温,故移栽茄子幼苗成活率最高的时段是阴天无大风

的傍晚,D项正确。

答案 6.C7.D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8~10题。

8.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10.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解析第8题,本题考查土壤盐渍化的分布。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所以选择D项。第9题,本题考查农业生产限制因素。根据图示可知,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所以选择B项。第10题,本题考查农业开发出现的问题。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所以选择C项。

答案8.D9.B10.C

二、综合题(本题共2大题,共50分)

11.(2019·福建泉州高三检测)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

我国茶园目前普遍存在农药残留超标、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生态茶园的建设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下图为我国南方某铁观音原产地的生态茶园分布区的等高线地形图。铁观音茶树属于喜阴植物,喜湿怕涝、好酸喜肥。茶园一般在一年中的春、夏、秋三季采茶,受气候影响,春茶、秋茶较嫩,品质和价格比伏(夏)茶高。

(1)说明该茶园适宜茶树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2)分析茶园中伏茶品质较差的原因。(6分)

(3)分析“伏季休茶”能提高茶业经济效益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铁观音茶树喜阴、喜湿怕涝、好酸喜肥。可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茶树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该茶园位于我国南方,地处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雨季较长,湿度大;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茶园所在地区多低山丘陵,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水,生态茶园四周有高地遮挡,光照较弱;南方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呈酸性,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第(2)题,伏茶品质较差的原因是夏季高温,光照强,茶树生长迅速,茶叶嫩度降低,营养物质积累少;夏季茶树病虫害易发,施用农药频繁,茶叶农药残留较多;短时间内再次采摘,不利于茶树生长,茶叶品质下降。第(3)题,“伏季休茶”能提高茶业经济效益,可从减少地力消耗、利于茶树生长、减少农药的使用,提升春、秋两季茶叶的产量和质量等方面分析。

答案(1)地处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水(防涝);(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季较长,湿度大;四周有高地遮挡,避免光照过强;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

(2)夏季高温,光照强,茶树生长迅速,不利于营养物质积累(营养物质不足),茶叶嫩度降低,品质下降;夏季茶树病虫害易发,施用农药频繁,茶叶农药残余较多;茶树短时间内再次采摘,不利于茶树生长,茶叶质量较差。

(3)伏茶经济效益低,“伏季休茶”可减少伏茶生产成本;减少地力消耗,有利于茶树生长;可压缩低档伏茶比重(减少低档茶积压);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秋茶和来年春茶的产量和质量。

12.(2019·湖北武汉四月调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攀枝花米易县山谷相间,盆地交错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立体气候,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样”之说。米易县政府编制了《米易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2019年将实行3 800余人的搬迁。攀枝花适宜多种水果生长,目前,政府把发展水果产业作为重点扶贫项目之一。其中米易县是全国最大的早熟、优质枇杷基地(枇杷树喜光,喜温,不耐寒,一般秋天或初冬开花,春天结果,初夏成熟),11月下旬即可采摘上市,持续到次年5月上旬。下图示意攀枝花附近地区和各区县水果种植分布。

(1)推测米易县枇杷品质好、上市早的有利气候条件。(6分)

(2)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水果在攀枝花都能找到种植区,试说明其自然原因。(6分)

(3)试为攀枝花水果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8分)

(4)分析攀枝花部分山区易地搬迁扶贫优于就地扶贫的地理原因。(8分)

解析第(1)题,本题以米易县枇杷品质好、上市早为背景,考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米易县枇杷品质好主要考虑光照和昼夜温差大,上市早主要考虑纬度低,热量条件好。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水果在攀枝花都能找到种植区,主要从该地纬度低、海拔高等方面考虑。第(3)题,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攀枝花水果产业进一步发展主要从政策扶持、扩大水果种植规模、延长产业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改善交通条件、开拓水果市场等方面考虑。第(4)题,山区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农民在山区进行建设易造成生态破坏,搬离山区有利于节省扶贫资金投入,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搬迁群众生活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米易县地处亚热带),冬无严寒,利于枇杷树越冬;(冬春季节少雨),光热条件好,有利于枇杷提前开花结果;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枇杷品质高。

(2)攀枝花地处亚热带,适合亚热带水果生长;干热河谷地区,气温偏高,适合热带水果生长;境内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海拔较高区适合温带水果生长。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因地制宜,扩大水果种植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发展水果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利润空间;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水果品质;改善交通条件,与物流公司和电商平台合作,不断开拓水果市场;利用水果生产带动旅游业。(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4)节省扶贫资金投入;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搬迁群众生活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

★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 一、自然条件及影响 1、气候:光照及温差、热量、降水 ·光照及温差:照强弱、昼夜温差大小影响农产品品质 ·热量: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降水: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年际变化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 2、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生产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3、土壤 ·酸碱性影响品种,肥力影响产量 4、科技 ·技术投入决定作物培育和品质改良,改造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进而影响产量、品质、区位范围和竞争力 5、政策 ·是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6、工业基础 ·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机械、化肥、农药等),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2.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3.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4.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利: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 ②纬度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③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④水热条件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 ⑤冬雪春融,利于缓解春旱,改善土壤墒情; ⑥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较肥沃 弊:①纬度高,热量不足,冬春季节低温冻害(寒潮)严重,影响生长和收成; ②夏季降水多,洪涝严重,农业生产不稳定; ③冬季漫长无法放牧,还要解决牲畜防冻、饲料问题; ④纬度高,热量不足,气候生长期短,一年只能一熟,农作物品种有限;

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分析

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分析 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0)龙吉忠 【方法归纳】 一、交通线的区位因素分析 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投资大,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制约。 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经济点。管道尽可能利用现有管道,充分考虑沿线油气供应地和消费市场,尽量避开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当然,方便快捷、少占好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应从“两头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来分析。从自然条件、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采点。如: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①促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的稳定和安全。②完善全国铁路网,激活兰青线。③促进西藏的资源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④技术上克服了高寒、缺氧和冻土等难关。 二、交通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1、长途汽车站:一般建在市区边缘、城市交通干线附近或火车客运站附近。 2、港口: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服务范围)、城市依托,是影响港口兴衰的最主要因素;自然条件――航行、停泊、筑港条件,如水道的通畅、避风避浪的条件、近岸水深、陆地建筑条件、水源等。 3、航空港: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机场建在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降;雾和低云较少,大气能见度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线连接。

高中地理所有区位因素归纳复习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4.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区位选择 出口农产品基地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泉州、漳州、厦门)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等地棉 花 喜高温光热充足,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 苹 果 喜光、较耐寒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甜 菜 喜温凉,耐盐碱、干 旱,生长期短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水 稻 喜高温多雨、地势低 平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在我国的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 岭--淮河以南(36°N) 玉 米 喜夏季高温多雨,生 长期较长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小 麦 水热要求不高;耐寒 耐旱、适应性强 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春小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 积温线),冬小麦一般秋播冬收,春小麦一般春播秋收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学案)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世界荔枝在中国,中国荔枝在深圳,深圳荔枝在南山。南山荔枝是广东省著名荔枝品种。南山荔枝,岭南佳果,是世界上唯一享有地理标志保护的荔枝 南山荔枝种植面积2.6万亩,主要分布于南山区西丽、南山、沙河等街道和区西丽果场。主要栽培品种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等。年产量1000~1300吨。生产方式除区西丽果场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外,其余为果农和果园承包者生产经营。产品以本地销售为主,少部分销往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城市和港澳地区,每年出口到美国、德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家的荔枝100多吨。南山荔枝以其品质优良、风味独特而饮誉海内外,成为南山区农业支柱产业和农产品知名品牌,雄踞“南山农产品三宝”之首。[1] 材料1: 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说说汉武帝该不该迁怒于养护人?为什么? 结合荔枝的生长习性(荔枝属亚热带果树,,喜高温多湿,冬季不耐低温霜冻。在我国年均温18℃以上的地方有分布,而以年均温21~25℃,年雨量1300mm,年日照时数1600h以上的地区栽培品质较好。 对比南山和长安的年均温和降水量。 从图表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2 什么是正宗南山荔枝?有人认为,正宗南山荔枝是大南山的荔枝,为什么这么说?“南山荔枝”的名称由来及特色,南山区因风光秀丽的大、小南山和建村历史已有700多年的南山村而得名,南山村最有名的水果是荔枝,并取名南山荔枝。南山区政府十分重视南山荔枝的发展和保护,于2006年9月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南山荔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并获得通过。2007年‘南山荔枝’商标被西丽果场抢先注册。南山村荔农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改名“大南山荔枝”。“大南山荔枝”跟“南山荔枝”是没有区别的,如果说有区别的话应该是一个注册,一个未注册吧。荔枝三把火很多朋友都知道,正宗南山荔枝含有盐分,故有百吃不上火之说!由于它的地理位置独特得天独厚,且能吸润到带盐份的潮气。大南山是半岛海洋性气侯,它土壤里面含有丰富的各种微量元素,再一个,在大气里面这些会有海风吹过来或者说含氯离子比较高,这样生产出来的南山荔枝品质就比较好。这是其它地方的荔枝无法复制的天然条件。

地理最全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最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区位因素是指促使区位地理特性、功能的形成、变化的原因或条件,根据区位因素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可分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区位形状、地形、地貌、地质、太阳辐射、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政策、资金、土地价格、市场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化肥、机械等。区位因素是高中地理的常考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 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

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 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 2.经济因素 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分析方法

农业的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 1、农业区位分析方法 (1)总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 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条理清晰。对区域的自然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件,进行逐条审视,(如自然因素的四大方面一一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然后重点评析其优势明显的因素;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类 ①主要区位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要求完地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②主导区位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地势低注)因此地形是它的主导区位因素。

③限制性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条件(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是当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不是限制性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水,因此水就成为西北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塔里木河流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水灌溉,当地水源就成为主导因素。 (3)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4)比较分析法: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形态的影响。2、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国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3.农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1)看农业生产类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都是面向市场生产的,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农作物类型及生长特性: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3)看农业生产特色:如沙漠地区的绿洲农业主导因素为水源,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主导因素为热量,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主导因素为地形 (4)看优势或制约因素: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是其突出优势,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主导因素,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水源就成为当地灌溉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典型模板: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三类 (1)直接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 (2)给出限制性条件,如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农业的发展条件 3)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如某地区是否可以大力发展某种作物或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说出你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 A.气候 b.地形: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等土层深厚,易于耕作的地形区。 c.土壤:肥沃如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d.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如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 a.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b.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国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 c.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水平。 d.国家政策: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 e.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种植养殖技术 f.社会:消费偏好、种植历史、生产经验等

地理中常见的区位因素

地理中常见的区位因素 高中课程改革,教材引进并强化了“区位”这一部分内容,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旅游等区位的分析与选择,构成了人文地理部分的主要内容,在高考地理试卷中占分量较大,又是新增内容,已经为命题者所青睐,可以说是“重点内容重点考,重点内容年年考”,但考查重心,每年都有一些变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本人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归纳出一些答题思路共性供大家参考。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区位条件专题归纳整理

农业区位分析 (1)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条件、农产品冷藏技术和保鲜技术;劳动力;地租;农业技术;政策;工业基础;农业传统;饮食习惯等。 工业区位分析 (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自然因素不是工业主导的因素,但是要注意土地的价格,这往往也是工业区位条件中比较重要。 (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通信;地租;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技术;工业基础。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社会协作、国防安全;比如湖北汽车城十堰,建设初期主要考虑的是国家的安全。社会需要;工业惯性。 (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风向、河流流向等。工业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在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农业 1.自然因素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选择

第十六讲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水热组合及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气候决定一个地区的农业类型、农作物品种及耕作制度。 (2)地形:不同地形适宜发展不同农业类型。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会引起农业的不同。 (3)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4)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1)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对易腐变质产品影响大。 (3)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 (4)科技:加大科技投入是现代农业提高产出的重要手段。 (5)政策:对农业生产宏观调控。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1.大范围地区

2.小范围地区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农业生产若以无限地获取农产品为目的,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违反自然规律,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考向一农业区位因素 (2017·江苏学测21 )下图为“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造成我国各地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光照B.热量 C.水分D.土壤 答案 B 解析由图可知,我国各地春耕春播时间整体呈现由南向北推迟的特点,2~5月间我国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热量逐渐减少,致使春耕春播时间自南向北推迟。 (2017·宿迁学测一模)贵州省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是根据当地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形成的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耕作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图1为“稻鱼鸭生产景观图”,图2为“稻鱼鸭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影响“稻鱼鸭系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A.植被B.水源 C.地形D.土壤 答案 B (2016·南京学测一模)2016年1月中旬,“新疆特色产品年货节”在淘宝启动。继红枣、葡萄干、核桃后,面粉、大米等农副产品也将“触网”。基于电子商务的产、销、购服务渗透到农村,有利于新疆农产品直接面向全国的消费者和市场。据此完成下题。 3.新疆发展农产品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丰富B.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D.市场广阔 答案 C

农业区位与农业发展—课前导学 :思维导图

大连市102中学导学案(高三地理)专题: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发展 【考纲解读】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2学会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和评价方法3掌握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前导学※

[练习]【2015年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 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图6示意索契 的位置。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试题解析: (1)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在洛阳市以 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 库容的控制性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泾河和渭河的交汇处有一奇妙的自然景观,一河水清,另一河则水浑,成语“泾渭分明”即由此而来。请解释其自然原因。(2)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请运用已学知识,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了哪些巨大作用。 (3)读图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1)形成原因:泾、渭河河流受锋面雨的推移规律,先后错开了雨季和汛期:当锋面雨带北移时,渭河首先进入雨季时,水浑,而泾河水清;以后泾河进入雨季水浑,而渭河则水清。当锋面雨带南移时,泾河先进入雨季,以后渭河进入雨季。 (2)防洪、防凌和减少中游泥沙的输入、河床的进一步上升。

【高考夺分】高考地理区位条件答题模板

区位地理答题模板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地形: 2.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典例】东北地区: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思考】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哪一种?该区域发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可以发展什么?

高考地理一轮城市区位因素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城市区位因素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 A.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贯通 B.宁启铁路替代长江航运 C.铁路沟通扬州与长江三角洲 D.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图中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是() A.南北扩展——平原地形 B.东西扩展——铁路线 C.向南扩展——京杭运河 D.向东扩展——绕城公路 物流业是现代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要支撑。下图为我国中部五省物流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3.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 B.区域合作和交通发展 C.交通发展和信息通畅 D.信息通畅和区域合作 4.图中代表武汉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渔梁古镇位于新安江主要支流练江沿岸,是古代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因此被称为“徽商之源”,有着“江南都江堰”美誉的渔梁坝就在渔梁古镇的练江中。读渔梁古镇位置示意图和渔梁坝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5.渔梁坝建设的目的有 ①航运②发电③防洪④灌溉⑤拦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6.渔梁古镇的兴起是因为 A.古镇附近水域港阔水深 B.古镇上游通航能力提高 C.古镇成为货物转运的节点 D.古镇属于水陆交通枢纽 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使德州段的运河、码头也更加繁荣。1979年运河因水源枯竭断航,德州航运局因此而解散。读“德州市位置图”,回答下列各题。 7.元代诗人朱德润的诗中描绘德州漕运:“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毯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敌,酒楼歌馆相喧阗”。但后来德州发展速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交通运输地位下降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8.关于交通条件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德州空间形态呈南北扩展,京杭运河成为德州城的唯一发展轴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高三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读图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读“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3—5题。 3.Y农业生产分布的边界范围与城市的最近距离是() A.20 km B.40 km C.60 km D.80 km 4.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有() A. 交通和劳动力 B.市场和交通 C.劳动力和气候 D.市场和气候 5.X、Y、Z的农业生产分别对应() A.花卉、乳牛、粮食 B.水果、养鱼场、蔬菜 C.蔬菜、林业、养鸡场 D.花卉、养猪场、观赏鱼 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读图3,完成第6题。

6.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图6 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7-8 题。 7.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8.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 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新技术开发区 图7 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 答9—10 题。 9.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 符的依次是() A.④②③ B.④⑤② C.③②① D.①③⑤ 10.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的类型 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④⑤ 二、综合题(共60分) 1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其生产的最基本特征是 和。 (2)P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对比,相似的 是() A.高温多雨时期相同 B.都有煤炭工业城市 C.河流入海方向一致 D.地理纬度位置相近 (3)A、C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这里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哪些? (4)19世纪中期,美国南部是英国棉纺织业的主要原料产地,分析美国南部棉花带形成的自然条件。

专题7 二十四: 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影响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Word版含解析

微专题二十四: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影响 1、农业知识体系 2、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影响 3、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 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4、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龙果树原生于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火龙果肉多、味美,兼具食用和药用价值,在我国属于稀有水果。火龙果树喜光热、怕霜冻,4~11月为产果期,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最适宜的温度为25℃~35℃,温度低于5℃时易发生冻害现象。耐旱、怕涝,喜肥耐瘠,在土壤浅薄的山坡地石山地均可种植。 四川米易县城位于安宁河谷地,有铁路与高速公路从谷地中穿过。河谷地区植被极为稀疏,大多为低矮、多刺的旱生型灌丛,岩石裸露。近年,米易县安宁河河谷引进火龙果新品种,大力发展火龙果生产,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火龙果生产基地,并大量销往北方市场。下图示意四川米易局部地区。 (1)分析米易县能够种植优质火龙果的气候条件。 (2)阐述米易县火龙果能够大量销往北方市场的原因。

5、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6、地形(以河谷为例)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2016·新课标全国Ⅰ,36(1)(2)(4),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

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二、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 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好,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 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流峡谷,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 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2.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 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 四、旅游业区位分析: 旅游活动包含三要素(从三要素去分析,有利于增强记忆): 1.旅游者:主体相当于市场(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 2.旅游资源:客体A.旅游资源的质量、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旅游资源的质量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B.市场距离: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大或小)(即旅游资源与旅游者之间的距离)C.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的能力(容人量)大或小。 3.旅游业:媒介A.地区接待能力:强或弱B.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和数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 最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最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最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区位因素是指促使区位地理特性、功能的形成、变化的原因或条件,根据区位因素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可分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区位形状、地形、地貌、地质、太阳辐射、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政策、资金、土地价格、市场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化肥、机械等。区位因素是高中地理的常考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 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 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 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 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 2.经济因素 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 ),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教案.doc

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教案 地理组陈平红 【高考动态分析】 本专题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同时又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近儿年的高考中表现的尤为抢眼。特别是在第37题的考查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命题立意角度。其知识内容的考查多以叠加等值线的区域地图为载体,在考杳学生对区域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区域的相关地理特征进行考杏,最后落脚点是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条件评价或区位因素分析。从命题立意角度来看,着重考查考生将高中知识体系中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运用于解决具体区域中相关现实问题的能力。 【高考命题方向】 从近年的命题规律及教材中的区位知识体系看,区位因素分析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设问的类型: 1.评价区位布局问题是否合理。 2.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 3.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4.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八 5.不同区域的区位因素的对比分析与评价, 【高考复习建议】 策略一:抓住主干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策略二:重视分析方法,构建思维模型。 策略三:学会知识迁移,掌握答题技巧。 如何运用知识和方法,去应对高考新的试题情景,进行迁移分析。 ■技巧1一一充分利用题中已有的信息 ■技巧2 —一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 策略四:掌握区域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区域区位因素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1推测区域内主要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如气温、降水、山脉、河湖、自然资源、人工建筑等事物或自然灾害、生产活动等现象。 %1分析区域的优势条件与限制性因素。 %1解释区域内存在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优势与劣势的原因。 %1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与发挥优势的对策。 【主干知识体系】 一、区位因素分析 (一)、农业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光热水土) 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亳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适宜种茶树;甜菜耐盐碱) 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向、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商品农业、外向型农业) 劳动力:(数量、素质) 工业、城市的发展:城郊农业的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价递减状况。 科技: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

地理区位因素

地理区位因素 (一)地理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 2.人文因素。市场、政策、交通、工业、农业、科技动力、发展(开发)历史。 土、地、水、生、气 温馨提示自然因素:土、地、水、生、资、源(原)、气,市、政、工、交农、科、力(历) ②温馨提示自然因素+人文因素 (二)地理区位因素解读一般而言,口诀中各字词涵义如下: 地:地形类型和地势(地貌);地质基础条件;土地利用类型【平原广阔、谷地开阔(多根据等高线疏密)】。 水:水文,多指河流、湖泊;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 生:生物资源(含动植物);生长期和生长周期长短;地带性植被和自然带。 资:资金。 资源:资源。 原:原料 气:气候【光热水温风压差(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干湿阴雨(云雾露霾霜冻)晴与生(长期)】。温馨提示光照、热量、降水及其组合状况;昼夜长短与日照时间长短、气温日较差关系;生长期长短。 市:市场(含商业)及市场距离【常用词接近x×市 场或距离xX市场较远】;城市;城市基础设施 政:狭义指政策,广义指政策、政治、军事、宗教等。 工:工业基础、工业产业结构、工业协作条件。 交:交通、邮电【邮政和电信,主要指信息通信网络通达度(性)】及电力等非物质运输;点线面网(立)体 农:农业基础;农业产业结构;耕作制度,熟制( 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 科:科技水平 力:劳动力,包括劳动力数量、素质及价格(高低) 历:发展(或开发);历史(历史与经验,技术和工艺 水平,市场或商品意识)。 二、地理事物评价分析原理 区域位置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有利+不利 市场=国内+国际总论+分论论点+论据 解题三部曲 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挖掘题干中的隐藏信息,对于题干中较长篇幅的材料,必须认真阅读,了解大意,标出关键词。地理试题中的关键词分为三类 1.中心词。地理概念。内涵往往包括多个方面,回答时要做到“要点全面”与“重点突出”。确定重点主要依据试题情境信息以及地理事物本身的特点。 2.中心词的限定词。限定词缩小了中心词的范围。忽略了限定词,答案往往会偏离重点,答非所问。关键限定词是解答问题航向上的灯塔!中心词的限定词对于中心词 的限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定具体事物。 (2)限定位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