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合成 运输和分布预习学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合成 运输和分布预习学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合成 运输和分布预习学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合成 运输和分布预习学案

基础回顾系列7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

(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_________ 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__方向生长的现象。

(2)进行实验:

实验①实验②

实验③实验④

(3)得出结论: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并传递到胚芽鞘尖端以下时,会造成_______面比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3年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通过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

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 。

3.1918年拜尔的实验

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处理:单侧光

现象:胚芽鞘

条件:锡箔罩上尖端

现象:胚芽鞘_________

处理:去掉尖端

现象:胚芽鞘

条件:锡箔罩在

现象:胚芽鞘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思考:究竟是不是化学物质呢?如果是,是哪种化学物质?

4.1926年温特的实验

根据课本分析实验过程:

(1)实验组:

①处理:把_____________琼脂块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会________生长。

(2)对照组:

①处理:把______________琼脂块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__________。

(3)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_________,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_________ 。

1934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相同作用的物质_________,1946年,从高等植物分离出定出IAA,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体内具有与_________ ,_________等,他们都属于生长素。

向光性产生的解释:由于生长素_______造成的;_____光照射后,胚芽鞘_______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_____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________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那么单侧光怎样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呢? 5.植物激素的概念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

主要合成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原料:_________。

2、运输

方向部位特点备注

________幼叶和幼根胚芽鞘芽

只能由_________运输到

________,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运输方式:

________

成熟组织可以通过____________运输。

横向运输胚芽鞘尖端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侧运输,使

顶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形成因素:

3、分布:生长素的分布集中在___________的部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处。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最新精品)

案例名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参考课时为1课时。本课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章的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之一: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其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所以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内容,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阐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技能目标: ①了解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②根据本节相关原理,尝试设计一些独特盆景方案并思考操作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日常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关于植物生长素的感性认识,虽然在学习了《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学生对于生物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导学案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3、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4、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观察动物(猪羊)的心脏结构。 教学重难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功能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知识梳理: 阅读课本50页至71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在我们身体内,也有着一个繁忙的运输系统(系统),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来自肺部的、迅速运往,同时将细胞产生的及时运走。 2、阅读51页至54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成分: 血浆 血液功能: 3、阅读课本56至59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血流的管道—血管 1)心脏位于,在,大小。2)心脏是一个主要由组成的的器官。 3)心脏分四腔,分别是、、、。左心房与

血管相连,左心室与血管相连;右心房与、血管相连,右心室与血管相连。 4)心脏四腔的关系是:左心房与左心室、右心房与右心室,左右两侧的腔。心房与心室之间有,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它们的作用是。 5)从心脏壁的特点来看:心房的壁比心室的壁,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这些特点与它们输送血液的功能相适应。 6)心脏的每一次心跳经过→→三个过程。62页5、体循环的途径:血液由左心室→→→→ →最后汇集到→。 肺循环的途径:血液由右心室→→→ 流回。 由此可知,体循环是血液从出发回到,肺循环是血液从出发回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6、阅读课本69页至70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ABO血型系统,将人的血液分为型、型、型和型。 2)不同血型的血液相遇,便会发生。 合作解疑及展示评价: 1、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下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学案交通运输业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学案交通运输业教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四节交通运输业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业的概念、作用,掌握几种主要交通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2、通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巨大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性。 3、了解公路运输的特点。 4、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5、了解我国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近海航线,远洋航线,重要的海港 6、了解我国航空运输的成就,记住我国主要的国际航空港 二、学习重点难点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交通路线的选择,主要铁路线。 三、预习指导 1、交通运输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联结_____与_____、_____与_____、_____ 与_____的纽带作用。 3、交通运输的成就:课本P20

4、交通运输的问题: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中一个较为突出的_____ 。 5、发展方向: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已经把交通运输业作为_____ 的重点。 6、、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要根据货运货量的性质、时间、路程、目的地、数量、价格等因素。 7、探究:从地形与气候的角度,说一说我国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一)、公路运输 1、公路运输的特点:_____、_____、_____,可以满足“_____”的服务要求,是我国_____运输的主要方式,在缺少铁路和水运的地区,通常采用_____。 2、发展:公路里程迅速增加,全国所有县及95%以上的乡镇都通汽车。在西部先后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干线公路。 3、我国的高速公路多集中分布在_____ 地区。南北经过安阳的铁路是_____ 。 4、公路分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学案

七 年级学科师生共用教学案 第 周第 课时 ____班___组 学生: 填写上图心脏和血管的名称: 三、达标测试:(等级划分:做对13个以上的题目得A ,做对11-13个题得B ,做对9-11个题得C ,做对9个以下的题得D 。) 1.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是 A.白细胞和血小板 B.白细胞和红细胞 C.红细胞和血小板 D.白细胞 2. 建立中学生健康档案是体现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下表为某一学生的血液化验报告单,根据数据判断该生可能 A .正常 B .患缺铁性贫血 C .出现炎症 D .患白血病 3.平静时,长跑运动员的心脏活动表现为 A.心率较快,心肌收缩力强 B.心率较慢,心肌收缩力强 C.心率较快,心肌收缩力弱 D.心率较慢,心肌收缩力弱 4.左心室心壁肌肉比右心室厚,是由于 A.左心室输出量比右心室要大 B.主动脉出口比肺 动脉出口小 C.左心室血液比右心室血液多 D.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些 5.血友病人出现很小伤口时,也会血流不止,这是由于血液中哪种成分的数量过少?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淋巴细胞 6.血浓于水,情深于海。在汶川大地震中,林晓同学不幸被楼板压伤,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经 化验,她的血型是A 型。很多富有爱心的人主动要求为林晓献血,下面最适合输给林晓的血型是 A .A 型 B .B 型 C .O 型 D .AB 型 7.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而需要输血,此时最好输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全血 8.某同学在作心率的测定实验时,获得了不同运动状态的三个数据:73次/分、82次/分、118次/ 分,说明的问题是 A .心率与人的运动状态有关 B .人在任何情况下,心率都不会变化 C .不同的人,心率是不同的 D .老年人的心率一般比青年人的较高 医院检查科报告单 No0801008 姓名康健 性别男 年龄16 检查项目 检查结果 RBC 4.2×1012个/L WBC 7.0×109个/L Hb 80g/L PLT l.5×1011个/L 执笔人:王艳 审核人: 教师: 时间: 课题: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课型: 评价: 一、复习目标: 1、识记血液的组成,血浆的主要功能,三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数量和功能; 2、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3、能够通过观察知道循环的途径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重点); 4、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难点)。 5、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二、复习导航: 1、右图是李刚同学进行血液实验时出现的情况,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试管A 和试管B 内均加入的是新鲜血液,而实验结果不 同,其原因是:A 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而B 试管内______ _____。 (2)图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其功能是 。 (3)图中③是 内含有一种与其功能相关物质是 , 这种物质的特点是 。 ③缺少会患 病。 (4)最小的血细胞是 存在于图中的 中,过少会患 过多会患 。 最大的血细胞是 存在于图中的 中,过多是有 症。 2、三种血管的比较 分布 形态结构 血流速 功 能 动脉 身体较深 管壁 ,管腔 ,弹性大; 把血液从 输送到 静脉 身体较浅 管壁薄,管腔 ,弹性 把 的血液运回 毛细 血管 数量多,分布广 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能让红细胞单行通过 与 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3、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用图中的序号、名称(只写出心脏各腔以及相连的主要血管)和箭头表示出体循环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图中的序号、名称(只写出心脏各腔以及相连的主要血管)和箭头表示出肺循环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与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在[ ] 处进行交换,由此血液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血液能在人体血管中循环,主要是因为构成心脏的肌肉发达,能够 ,将血液泵至全身;血液在人体内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某人患急性肺炎,需上肢静脉点滴药液。试写出药液从其上肢静脉到达肺部经过的路径: (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能力方面: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1课时

八:板书设计: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2、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 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二、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3.分布情况:生长旺盛部位。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的现象是() A.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 B.顶端优势 C.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 D.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 解析:出现“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现象都是生长素的适宜浓度促进茎生长。出现“顶端优势”是由于低浓度促进顶芽生长,高浓度抑制侧芽生长。出现“根的向地性”是高浓度抑制根生长,低浓度促进根生长,但向水性与生长素无关。“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属于感性运动,不属于向性运动。 答案:B。 目标检测: 1.下图表示一项生长素的研究实烟,以下哪一 项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是正确的() A.M长得比N长 B.N长得比M长 C.M弯向一侧而N不弯曲 D.N弯向一侧而M不弯曲 2.下列是关于生长素的有关实验,全部给予右侧光照结果不向光弯曲生长的是()A.(2)(3)5)B.(2)(3)(5)(7)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市优质课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即在个体水平上对生命系统进行研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为本章第一节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究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节重点,涉及一系列经典的科学实验,教学时应让学生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如何从实验现象中去推理、归纳和发现。“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是本节的难点,通过“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归纳出了科学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本节教材中的“技能训练”,学生就能较顺利地完成“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多个包含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③说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2.能力目标 ①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的工作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历程,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科学实验设计和推理的严谨性分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初中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3 节)教学设计 教学突破教学中让学生事前看书,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画龙点睛,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加以突破,讲解相关的典型习题,来巩固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能力,达到复习的效果。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情景教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学法:自主、合作、讨论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引导学生课前复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相关知识,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复习课打好基础。2.准备好相关的多媒体课件。3.准备好相关的习题。五,学生准备:在上课前做好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复习。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等相关知识,这一节课我们回过头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更深刻的理解。(二)借助复习学案个人回顾知识点 复习学案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3 节) 复习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涂片,能描述血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特点 2.能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的主要数据 3.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能区分三种血管,并能描述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4.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重点难点 1、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会区别三种血细胞以及三种血管。 3 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能灵活地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 【知识梳理】(自主梳理后小组内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讲解,可以借助模型,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一.血液 、、等 血浆功能:运载,运输营养物质和

血 液 的组成血 细胞 2.血液只所以呈红色,是因为 的缘故,它的特性是 3 . 贫血有两种形式: 分别是 和 都低于正常值, 你采取缓解贫血的措施是 。 4.输血应输入 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 时,也可输入 的异型血,但也要进行交叉配血 实验,以防 凝集。 二.血管(利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 三.心脏 : 部 侧 左右 相同 1. 房室瓣:位于 和 之间 保证血液按 的方向瓣膜 流动:即 动脉瓣:位于 和 之 向 ; 从 流 向 功能:输送血液的 :左右两个“泵”同时 工作的 2. → 四.习题巩固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编写人:李攀 审核人:袁蓓、周瑞 编写时间:2010-09-28 班级: 组别: 姓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说出植物激素的概念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技能目标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2、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 情感目标 1、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树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探讨对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进行反思,达到对思维品质的升华 【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教法选择】 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基本学习方式、分解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 预习要达到的目标: ①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实验中感光部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分别是? ② 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如何证明。 ③解释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条件:单侧光下 去掉顶尖 锡箔罩上尖端 锡箔罩上尖端下面 现象: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_____,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_面比_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鲍森.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___________产生的 影响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1914年拜尔的实验 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的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影响在 其下部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分 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的实验 思考分析:A、B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一 种化学物质。 命名本质: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____, 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 5.植物激素:由植物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______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有机物。植物激素有五种。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主要合成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原料:_________。 3.分布 生长素的分布集中在___________的部分,如等处。

2020年4.1 交通运输学案 新人教版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交通运输 一.目标呈现 (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 (3)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记住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4)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路线。 二.预习热身 1、阅读课本图文,完成下列填空。 (1)交通运输自古有之,那么,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使用、、 、等工具的运输;地铁和管道属不属于交通运输?。 (2)为什么说交通运输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 答:。 (3)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三.活动探究 1、读图4.4“中国的主要铁路的分布”分析: (1)我国的交通运输网从整体上看,东部,西部,密度相差很大,无 论是陆运、水运还是空运都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2)从图上观察,我国最重要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 2、参照图4.4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找出铁路“三横五纵”,完成88页-89页活动。 四.巩固提升 经济发展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 的“先行官”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地位:经济发展的 四 通分布特点:交通运输网密度大,交通运输网密度小。 八线(北京—包头—) 达三横线(连云港——乌鲁木齐) 的线(上海——株洲——昆明) 交铁路干线 通线(北京—上海) 运京九线(北京—) 输五纵线(哈尔滨——广州) 线焦柳线(焦作—) 线(宝鸡——昆明)

五.达标检测 1、有发展经济的“先行官”之称的是() A.旅游业B.工业C.轮船D.交通业 2、凿通秦岭、大巴山,结束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历史的铁路线是() A.陇海线B.成昆线C.宝成线D.川黔线 3、目前,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B.公路C.航空D.水运 4、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都与长江黄金水道相交,这便于()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陆联运 D.陆空运输 5、长江上、中、下游的最大河港依次为() A 成都、武汉、南京 B 重庆、九江、上海 C 上海、重庆、武汉 D 重庆、武汉、南京 6、公路运输的特点是()。 A 灵活机动 B 适宜担负长途运输任务 C 运费最便宜 D 运速最慢 7、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海拔最高的铁路是()。 A 青藏线 B 兰新线 C 滇藏线 D 成昆线 8、下列铁路线中,经过南京的是()。 A 京广线 B 京九线 C 京沪线 D 南昆线 9、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是指()。 A 京包—包兰线 B 陇海线—兰新线 C 京哈—京广线 D 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河 11、读“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回答: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铁路线名称: A 线 B 线 C 线 D 线 E 线 F 线 (3)写出从南京乘火车到 乌鲁木齐旅游经过的

7年级生物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导学案(2)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导学案(2) 【学习目标】 复习目标: 1.掌握组成血液的各种成分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2.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3.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5.掌握安全输血的原则。 复习重难点: 重点 1.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2.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3.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血液循环的途径。 难点: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 复习过程: 一复习任务三心脏和血液循环 1.心脏的结构包括哪四个腔?它们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 2.在心脏结构中流动脉血的腔及血管是?流静脉血的腔及血管是? 3.心脏内的瓣膜有哪些?其作用是? 4.说出体循环的路线、意义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5.说出肺循环的路线、意义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6.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考点训练】 1.下图为心脏与其相连的血管结构图,据图回答: (1)心脏构成及功能:心脏壁主要是由_______组织构成的,因此可以推测心脏的功能是

______________心脏的四腔中,_壁最厚的【】____________。 (2)左心室与【】____________(填血管名称)相连通;左心房与【】____________(填血管名称)相连通;右心室与【】____________(填血管名称)相连通;右心房与【】____________(填血管名称)相连通; (3)心脏左侧(流_______血)的血液流动方向:肺静脉→__________→左心室_→__________ 心脏右侧(流_______血)的血液流动方向:_______静脉→__________→右心室→__________ (4)心脏内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图中的【10】和【13】是________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图中的【11】和【12】是________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此外在四肢的静脉内还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____瓣。 (5)取一个猪的新鲜的心脏,扎紧血管5,若从6注入红墨水,则红墨水将从[ ]______流出;若从7注入蓝墨水,则蓝墨水将从[ ]______流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6)某人感冒,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该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 2.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体循环的路线:_________→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________→各级_______→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第2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郭名宾(江西省信丰中学江西赣州 341600) 一、设计思路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与处理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对教材知识作了适当调整(含顺序调整),本节课只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分析、评价实验设计的技能训练。 2、学情分析 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实验设计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实验分析、深入思考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生长素发现的过程,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对于以上的教学分析,需达到的教学三维目标(见表1)。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学案

高二地理编号DL-04-10-15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编写人:审核人:编写时间:2014-10-15 班级组别 教学目标: 1. 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2. 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1.铁路、公路有关的区位因素。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容: [自主探究] 一、课本容:91页:图4.6掌握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二、训练页子 训练页子85--86页: 1、掌握考点一中国铁路线(五纵三横),我国主要的河航道,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2、掌握并背会训练页子87页考点二铁路、公路线和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 [精析点拨] 1.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合理选择 2. 影响交通线路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限制性条件,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技术是保障 3. 港口建设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水域条件、筑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城市依托、政策) 4. 交通运输线建设的意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经济意义:①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沿线经济发展(必答);②带动商业、旅游业等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必答);③促进资源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④带动少数民族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⑤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与联系 政治意义:①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②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等 战略意义: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②缓解交通运输紧的局面 [知能化] 训练页子89页双击巩固训练 [课堂小结] 训练页子85页知识体系 [布置作业] 1 ?纵贯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铁路干线是 A. 京广线 B.京哈线 C.京哈一京广线 D.焦柳线 2 ?我国西北地区物资出口最为便捷的港口是 A. B. C.天津 D. 3 .为改善煤炭外运条件而修建的铁路为 A. 大线 B.宝中线 C.包兰线 D.京九线 4 .我国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是

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

4.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设计思路概述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经循环系统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也要经循环系统才能运离细胞。本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案例(七年级)正是讲述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构成和生理功能,血液循环途径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一些知识,安排了“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流的管道──血管”、“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和“输血与血型”四节内容。在课程标准的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下明确列出这一章的具体内容标准,对学生加深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和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概述血液循环。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开展本章的学习。但对其中的具体结构及其功能,尤其是血液循环途径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通过各种的实验和多媒体辅助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才能让学生理解。如:让学生通过完成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区分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通过分组观察和探究心脏结构,了解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 知识和技能目标: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目标: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通过积极参与多种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 的生命的情感,关心他人,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重点难点:(1)知识方面: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2)科学方法、能力方面: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3)科学价值观方面: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对应的新课标: “五、生物圈中的人”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内容,在《必修3》模块中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板块。教材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实验设计与评价”等内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情分析】 植物向光性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必修2中学习孟德尔分离定律时,接触过“假说──演绎法”,学生对求解向光性成因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方法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说出植物激素的概念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技能目标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2、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 情感目标 1、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树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探讨对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进行反思,达到对思维品质的升华【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教法选择】 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基本学习方式、分解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黑板绘图向光性生长的植物。由图片想到叶绍翁的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那么红杏为什么要伸出墙外生长,这盆植物为什么要“弯腰”生长呢? 这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新课 一、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实验 手绘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 【师】早在1880年的时候,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就对这一现象引起重视并以胚芽鞘为实验材料精心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①实验② 条件:黑暗中单侧光照下 【生】现象:①直立生长②弯向光源生长 【生】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光照有关。 【师】实验③条件:均匀光照下 【生】现象:直立生长 【师】综合实验①②③,可以得出结论: 【生】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单侧光有关。

2019八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 交通运输业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 2019.5 4.3 交通运输业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业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和交通枢纽。 3、会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4、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二、预习要点 1.交通运输业的地位。 2. 各种交通运输业的特点。 三、达标练习 1.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 2. 交通运输的主要运输方式:等。 3. 是使用铁路列车运送物资的一种方式,主要承担长距离、大数量的货运,在没有水运条件的地区,几乎所有大批量物资都依靠铁路来进行运送,铁路运输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运输的运输方式。 4. 国航运路线主要有:等等。 5. 下列运输任务与适宜的运输方式搭配正确的是() A.四十箱玻璃由腾冲运往昆明--铁路 B.2万吨铁矿石由武汉运往上海--水运 C.一箱急救药由长沙运往拉萨--公路 D.天然气由四川运往云南--河运 6. 某公司要将80万吨水泥由贵港运往广州,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A. 公路 B. 水路 C.铁路 D. 航空 7. 以下关于俄罗斯的描述,错误的是() A.莫斯科工业区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B.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C.铁路运输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D.俄罗斯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以及西伯利亚北部 8. 关于铁路运输的特点正确的是() A.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B.投资省、运费低 C.连续性强,安全可靠 D.速度快、运费低 9. 与长江干流相交的重要铁路干线有() A.京广线、京九线、沪杭线 B.京广线、京包线、陇海线 C.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D.京九线、京包线、浙赣线 10. 下列铁路线与其经过的城市,搭配正确的是() A.京九线-菏泽 B.京沪线-南昌 C.陇海线-太原 D.京广线-济南 探究案 一、要点回顾 1. 夏季一般受的影响;冬季主要受的影响;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 是。 2. 有我国“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 3.不同温度带水果差异:暖温带适合种,亚热带适合种,热带适合种。 二、问题展示 1.交通运输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 2. 各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3. 海洋运输与内河运输的特点和区别是什么? 4.航空运输的发展概况是什么?

2021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学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一、快乐预习: 任务一:了解血液的成分 阅读教材P59-60,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 任务二:了解血液各成分的作用 1、血浆有哪些成分及功能? 2、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思考教材P61中的讨论题。 3、阅读课本60一62页完成表格

二、合作探究: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三、拓展提高: 1.一位同学得了急性胃肠炎,一夜多次上吐下泻。第二天到医院输液,打针的护士说:“出现脱水现象,血管有点瘪了。”如果从血浆的成分考虑,你能分析为什么血管有点瘪吗? 2.假如你身边的一位同学,随父母迁往高原地区生活,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同学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简要说明基本的道理。 四、感恩达标: 1、动脉血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较多的 ( ) A、红细胞 B、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 C、养料 D、二氧化碳 2、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3、下列细胞中能在组织液中游走的是 ( )

A、红细胞 B、脂肪细胞 C、白细胞 D、精细胞 4、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5、某同学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中会高于正常值的是()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6、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普遍使用铁制炊具,是因为() A、铁是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 B、铁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 C、铁是维生素C的成分 D、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 7、血红蛋白是一种的蛋白质,特性: 。贫血患者需要多食用含和丰富的食物。 8、人的血液由和组成。 9、人体的三种血细胞形态、大小和特点各不相同,你能判断出以下特点分别是哪种血细胞吗?具有核的是,双面凹圆饼状的是,最小的是。 10、你有没有皮肤划破出血的经验?当伤口较小时,可以观察到在伤口处不久就会自然止血。这是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并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物质的结果。 3788793F F鏿u3780293A A鎪3503988D F裟^352088988覈Z P_{3423085B6薶(x239615D99嶙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说明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田宽梅 一、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及分布。 本节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多个包含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②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五、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在探究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使学生学会分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本节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导学案(学生版)

【课前回顾】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目标定位』 1、识记: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理解:交通运输线和点的主要区位因素; 3、应用:结合具体条件,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基础知识过关】 问题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一)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五种: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 (二)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高速化: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缩短运行时间,增加通过能力,如高速公路、高铁、地铁、磁悬浮列车等。 大型化: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大型货轮,运输机等; 专业化:发展专业化线路和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案例:京沪高铁和武广高铁、地铁就体现了交通运输向着高速化、专业化发展; 『知识拓展』 (一)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1、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格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 2、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比较 ⑴按运量比较,由大到小:海运、铁路、河运、公路、航空 ⑵按运费比较,由高到低:航空、公路、铁路、河运、海运 ①无论距离远近,航空运输的运费成本均最高; ②公路是短途运输成本最便宜的方式;但随着距离的增加,运费成本也会增加,所以公路运输的运费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大;

③水运是距离越远,运费越低(即长途运输最便宜);距离越近,运费较高,但不是最高;水运的运费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最小。 ④铁路运输是长途运输中运费成本仅比水运高的方式;铁路运费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较小(仅大于水运)。最适合中途运输。 ⑤管道运输其运费最低。 ⑶按速度比较,由快到慢:航空、铁路、公路、海运、河运 ⑷按灵活性比较,由高到低:公路、航空、铁路、河运、海运 ⑸按连续性比较,由好到差: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河运 ⑹按稳定性比较,由好到差:铁路、公路、河运、航空、海运 ⑺按投资比较,由大到小:铁路、公路、航空、河运、海运 『活动探究一』 案例1:香港有5000吨玩具出口到柏林,其最佳运输方式: 案例2:现有20吨活鱼,需要从青岛运往济南选择什么交通运输方式,其原因? 案例3:若要将一批粗铜由昆明到时上海精炼,最经济的运输路线是: (二)一个国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与这个国家的面积大小,经济情况,人口城市的分布,自然条件等有关。一般来说,国家越大,经济越发达,客运则多采用航空运输如美国,若经济欠发达,则多采用铁路,如俄罗斯。 2、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货运一直是以铁路和水运为主,客运一直是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 问题二:交通运输布局 (一)交通运输网 1、形成:各种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相联合,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航线)和点(港口、车站、航空港)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线和点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2、交通运输的网络化特点※ 不同形式的网络: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网络和多种运输方式形成的网络; 不同层次的网络:省级综合运输网、大区级综合运输网、国家级综合运输网; (二)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对交通线的影响变小 ⑴地形因素 ①平原地形 原因:平原对线路的限制小,但是平原地区农田密布,城镇、工业设施多。 要求:要仅量少占好地(良田),并处理好交通线路与城镇发展、农田水利、工业等的联系。 ②山区地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