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探析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探析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探析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7333062.html,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探析

作者:王彬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08期

摘要:21世纪,我国的科学教育改革虽然正在进行着,但美国的科学教育无论是起步还是发展都领先于我国。2013年4月,美国科学教师协会颁布了《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对

于此标准的框架的背景及内容研究,有助于了解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信息,对于我国科学教育改革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与学习作用。

关键词: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框架科学教育改革背景

在当代,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俨然成为了国家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科学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国际上各个国家所重视。由此,随着科学革命不断发展而产生的科学教育也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因为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对于科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行科学教育改革以便实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富强也成为了各国教育部门的首要任务。

美国作为科学教育的起源国家,科学教育改革首当其冲。自二战以后,国际基础教育的两次重大改革,第一次基础教育改革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第二次基础教育改革则始于1985年,两次改革均是由美国最先发起,再蔓延至其他国家,形成国际基础教育改革潮流。因“文革”原因,我国的科学教育改革起步较晚,当前,我国的科学教育改革虽然已经迎头赶上,基本与国际科学教育改革同步,但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的科学教育改革是在美国引领的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开展的。2013年4月,美国科学教师协会颁布了美国《新一代科

学教育标准》标志着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改革的开始。通过对《框架》的研究解读,从中了解到了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的改革方向,更能分析得出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

为维护国家安全,奥巴马外交“新政”强调立足国内、强基固本,以教育改革、技术革新和经济增长为动力,维持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为了稳固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科技与创新、发展新能源。因为美国前面不成功的科学教育改革使得科学教师逐渐失去了教学的热情,学生失去了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进行教育改革,修订科学教育标准,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重新唤起教师的热情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奥巴马颁布的新内政中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可以看出对于工程技术的重视,当前时代工程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奥巴马在联合国大会中也曾提出,目前世界所面临的气候,能源,环境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具有跨国性及跨学科性。为解决这些问题,单一学科的科技人才已不能满足国家的需求,所以,在基础科学教育中,应该让学生通过科学实践将各学科知识相关联,并在以后能够将跨学科的知识应用于解决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在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改革中,才会出现关于科学教育与工程教育的整合以及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整合的改革计划,来适应美国的新政及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课程

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它的综合国力、竞争潜力及国际地位。然而,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人员的培养都必须扎根于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同时,基础教育是一项“明天工程”,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这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工业国在经过五十年代的恢复休整后,于六十年代进入了工业发展的高峰。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对各方面、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标准也不断提高。工业界对本国的教育状况开始表现出普遍的不满,纷纷要求改善教育质量,尤其要求提高学生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质量,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七十年代以来,国际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失业率的持续上升,也引起了政府、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一时间,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学教育的改革成了西方各国的热门话题。同时,一些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国家,一方面受到西方先进教育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了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摆脱对西方的依附,也开始了对基础科学教育的改革。所以,科学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其中比较系统并对世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当数美国和英国的科学教育改革。 美国历来以它的高科技称霸世界,但美国中小学存在的许多严重问题,包括教学质量的低劣,与之很不相称。一些有识人士指出:“我们正在培养一代科学和技术文盲的美国人。”他们提出:“科学、数学和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每日世界的基础。”因而科学教育的改革一直是美国历次教育改革的重点。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的一份教育报告“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次改革拉开了序幕。在大大小小的众多改革项目中,“2061计划”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长期改革方案,它的第一篇报告《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首次提出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在“2061计划”与其他项目的基础上,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于1995年底正式推出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英国国家课程》是1988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教育改革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改变了英国长期以来在中小学中没有统一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状况,以法令的形式为英国公立中小学设立了必修课程及国家标准。这是英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世界教育界的改革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国家课程》中,科学首次与英语和数学一起并列为中小学的三门核心课程,可以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改革。《英国国家课程》自1988年开始发布后,曾先后做过多次修改,最近一次的重大修改开始于1999年。新版本的《国家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从2000年8月起实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的巴黎会议上指出:“从小就为和平学习科学知识是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的一部分,科学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培养自身的科学能力和造就富有进取心的和有知识的公民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日益重视科学的社会会在更大的范围内需要科学的最广泛普及,以使人们深入了解科学和恰当地调整公众对科学及其应用的见解及态度。各国政府应极其高度重视改进各级的科学教育。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促进科学的普及。面对变化的形势,需要采取措

国内外标准化教育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分析-模板

国内外标准化教育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分析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标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对于促进科技商业化、促进商业和贸易、推动创新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各行各业对高质量的标准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标准化教育作为贯彻标准化理念的有效手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世界上许多标准化机构和国家也开展了相关的标准化教育活动,如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教育组、欧盟、韩国、日本等。标准化教育不仅仅提高了大众的标准化意识,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标准化理念和知识,更有助于通过一支高水平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建立,提高产业和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1国外标准化教育发展概况 国际及地区组织标准化教育发展概况 由于推进标准化教育能带来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多的标准机构和教育机构逐渐意:识到这一特点,因此标准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二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识到教育机构在提:高标准化意识和认识标准化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开展了大量标准化教育培训工作。20XX年,专门针对高等院校设立了高等教育奖,对开展标准化活动的先锋教育机构进行奖励。该奖项:从20XX年开始每两年颁发一次,要求参评院校应有两年以上开发标准化课程或培训项目的成功经验。另外,ISO还组织参与了各类国际标准化教:育会议和学术研讨活动,包括国际标准化教育合作组织年会和世界标准合作学术周/学术日会议,以方便各国利用以上交流平台,对标准化教育问题进行探讨。20XX年,工SO制定《20XX-20XX年战略规划》。该规划确定了标准化教育的战略地位,为ISO 开展标准化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该战略规划中第6个目标明确指出,要将标准化内容纳入教育课程,并提出了要加强信息交流、制定教材、召开会议、开展培训、设立奖励机制等具体措施,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 ISO 的战略目标。同年,ISO 与瑞士日内瓦大学合作开设了为期两年的标准化、社会规范和可持续性发展硕士学历教育课程。在 19 门必修课程中,与标准化直接相关的课程包括5 门:协调标准、管理体系标准、合格评定、标准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风险管理

(完整版)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县河镇中心学校任筠 《正道》一片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例,分为挑战、均衡、素质3个部分,立足中国基础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展现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主要内容,评价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意义和对中国教育未来的启示和价值。 西安所推行的大学区改革,毫无疑问是一个智慧、伟大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方案。这一改革方案,以强校带动弱校的方式,使各个学校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无疑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对于资源匮乏的学校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同时,大学区改革制度能够带来卓越的成果和飞速的进步,离不开西安各个学区长学校的敬业与奉献。纪录片中对西安市第一中学创新素质教育做法的报道,是学校依照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其主要改革内容有:一、减免学生学杂费,严格执行一费制;二、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三、控制学生在校就读时间;四、严禁学校乱收费、乱办班;五、即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办法等等。 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 在这种新形式下,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统领整个教育,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此适应教育的步伐。 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作为一线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对教育改革是有不同态度的。要进行改革,我觉得既是阻力,也可以变成动力。对他们,需要先从观念上进行改革,在认同他们的教学经验前提下缓慢推行改革才是良方,绝对不能一夜之间改变所有一切,那样他们是无法接受的。而大多数新教师,是欢迎新课程改革的,他们年轻有活力,对新事物都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只要利用好,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及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的倡导,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迅速,课程理论研究正面临极大的挑战和极好的机遇,课程改革实践呼唤科学的课程理论给以指导,而科学的课程理论不能脱离课程改革实践的源泉,也不能没有课程改革实践的检验。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新课改要改什么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美国下一代科学标准NGSS

自1996年由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简称NRC)颁布第一部科学课程标准至今的十多年以来,科学教育研究一直是美国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国家研究理事会(NRC)、美国科学教师协会(NSTA)、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达成机构(Achieve)[1]相继成为开展科学教育实证研究的重要支持者。随着社会的变革,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K-12年级科学教育以较大的冲击。美国在世界格局中下降的竞争优势、美国学生在国际科学教育评测中较为落后的学业成绩,以及学习科学的理论变革促使美国教育界对科学教育的不断反思。?通过基于标准的科学教育研究,2010年7月NRC公布的《K-12科学教育框架(草案)》,以及1年后正式出版的《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领域概念和核心概念》(以下简称《框架》)标志着美国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已初步完成,如今即将面世的《新一代K-12科学教育标准》(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NGSS,以下简称《标准》)则是该轮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今年5月,达成机构的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7333062.html,)以在线方式公布NGSS的内容以向公众征求意见。本文结合达成机构及NSTA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7333062.html,)上的具体内容,介绍美国《新一代K-12科学教育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内容概要。 ?NGSS的制定过程——从《框架》到《标准》 先有《框架》再出台新标准,这是美国《新一代K-12科学教育标准》制定中的两个核心步骤。 首先由NRC根据1989到2011年期间汇集的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及经验的一系列研究文献,制定新的科学教育纲领性指导建议,即2011年由NRC 正式出版的《框架》,其中以概念描述的方式明确规定了K-12年级所有学生应该学习的具体内容。第二步则在达成机构的管理下开展K-12年级科学教育标准的制定,该标准将拥有丰富的内容和实践指导,以贯穿学科和年级的方式组织,为所有学生提供具有国际化基准的科学教育。 NGSS以《框架》为基础,为学生的大学学业和职业需求做准备。NGSS的制定由国家和多个科学、科学教育、高等教育和工业方面的相关机构合作完成。由国家认可的科学、科学教育、商业和工业领导人组成的咨询委员会提供对《标准》的评论和指导建议。作为必要的制定过程,《标准》将会经历众多相关机构部门对两个公共草案的评阅,允许所有与科学教育相关的人员有机会了解和熟悉《标准》的制定过程。 NGSS的内容概要 3个维度(Three dimensions)

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读《让它落得慢一点》教学设计有感 小学科学教育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得出科学结论、探索自然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使人感受到科学课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新变化,如何将《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有机地融入在教学之中,赋予科学课堂新的活力,成为每位科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在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中,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人类的文明成果。这种接受学习方式,可以高效率地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但是,如果“接受性学习”作为学生唯一的学习方式,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变得只会接受,不会创新,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缺乏,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则意味着失去赖以进步的动力。一、传统教学中“接受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具有相当大的“被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首要解决的是学科课程上面罗列的一些问题,被动地接受问题的答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热情,学习成果毫无创造性。 而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研究性学习,主张在一个学习课题的统领下,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通过主题将学生在学习中所“体验”的文化内容整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行为进一步完善,并由此获得预设的经验。它是一种由“课题研究--体验、经历过程--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就是说使学生不要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看、去做、去想、

去研讨,甚至去玩,寻求结论,发现一些他们原来不知道、不了解的自然事物和科学道理,从而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兴趣和能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呢?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每一个问题的假设和预测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注重的是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的活跃性,积极开动脑筋,猜想参与正是一个最佳的思维锻炼场所。通过师生之间的活动参与,自由动手做实验或者小组合作做实验,提炼出表面现象,在汇报时教师大胆让学生说,大胆让学生猜测,从而把表面现象上升到事物本质的东西,在经过多次试验的检验,得出结论。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在《让它落得慢一点》这一课的教学中,当教师提问:乒乓球“蹦蹦”和“跳跳”喜欢从空中落下的感觉,但常常觉得不够瘾。你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落得慢一点?学生说出一些让物体落得慢一些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你能怎么做?有什么办法?”于中就会出现“做个降落伞、把乒乓球吊在气球下、放在纸飞机、将杯子旋转起来。”等方法,下面的活动才能按其方法一一去探究;……真是百花齐放。接着,可以让学生按各自的办法进行活动,得出结论。这样,在学生全身心的经历和体验过程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地展示和培养,而且他们对科学课的兴趣可能超出老师的预料,可能学生的问题还是不断,他们的讨论、争议还那么激烈, 2、正确处理探究中学生自主与老师指导的关系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当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论文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积淀,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经历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跨越: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这个转变不仅圆了千万个家庭的“大学梦”,也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模和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已经成为高校在校生人数居世界首位的高等教育大国。 作为高等教育来说,随着其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水平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分工必然越来越细,分层越来越明确,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都以追求和发展自身的特色为荣。特别是在美国,有名闻全球的哈佛、耶鲁这样的常春藤名校或是一些名声稍逊的州立大学。由于它们各自明确了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分层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尽可能地展示自身的特色。各高校对自身特色的不懈追求,恰恰体现了全美高等教育的特色,那就是趋异性越来越强。反过来,这种分层又进一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着名高等教育学家克尔十分中肯地指出:各高校都应该根据自身条件来发展,“模仿将是毁灭性的”。可以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分层将越来越细,不同高校有必要根据自身特点定位于某个层次并尽显自身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的高等教育格局,这也许是美国高等教育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新中国成立伊始,由于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高等教育仿照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细化专业,大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适应了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进入90年代后,我国则以西方(主要是美国)高等教育模式为蓝

本来设计中国的高等教育。学习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是提高自身水平的大趋势。学习是深入领会其内涵和实质,并结合我们的具体国情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前提。然而,我们现在却常常不顾国情、校情去竭力追赶世界一流高校。由于政府主导了高校自身的定位,导致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政府在资金投入上出现了多者越多、少者越少的“马太效应”。相应地,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也出现严重倾斜,各高校只有“力争上游”,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配置。 高校应与社会发展相衔接,否则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导致数量的增长无助于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当从改革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入手。比如说实行学分制,学分制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教学管理模式,它致力于培养具有自觉主体意识的、高素质“适应型的”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实行学分制可以使学生在选学规定课程的基础上,获得规定的学分,进入更高层的学习阶段,对修满学分的优秀学生可以提前毕业,有利于快出人才,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自由选择课程,拓展其自由发展空间,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应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压缩必修课。同时可实行文、理科的相互渗透,理工结合、专业交叉,打破专业壁垒,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解决社会与自然结合较密切的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考核应把考核知识和考核能力结合起来,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教学改革,注重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注重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有意识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学和科研的能力、独立工作和社会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原因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论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因此,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教育是否需要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乃至规模。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地说明了上述论断。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刚刚过去的20世纪之所以被人们称做教育改革的世纪,其原因也在于此。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既往的七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工业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因而,系统的知识几乎成为“课程”的代名词。知识之所以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人们赋予了知识一些“神圣”的特征。知识不仅是绝对的,而且也是客观的,因而,知识成为了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类似于地下的矿物那样的客观存在物。对于知识而言,人们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发现”。对于学校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乃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在这种知识观的指导下,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现象。“课程即教学的科目”或“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等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这里的“教学科目”或“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授分门别类的知识。这种课程观最大的弊端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这与以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特征的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毫不匹配,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实践中,与知识、技能的传授无直接关系的校内外活动,往往被看做是额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简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7333062.html,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简析 作者:赵映红 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6期 摘要:为适应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教育竞争力,美国于2013年出台了《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简称NGSS),NGSS提出了三维整合的框架体系。NGSS是新世纪美国基础科学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新标准强调科学探究向科学实践的转变,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美国科学教育标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151-01 《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是在《k-12年级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简称《框架》)的三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面向K-12年级阶段共同制定的全国性教育标准。该标准是对1996年版《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简称《标准》)的改革和发展,称为《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呈现了美国基础科学教育的新愿景,是美国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将成为21世纪美国进行科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一、《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研制背景 伴随科学教育与国家在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力的关系愈加紧密,基础科学教育先后历经了注重课程开发的第一次改革浪潮和以课程标准改革为核心的第二次改革浪潮。[1]美国制定了 旨在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2061计划”和“LASER行动”,先后出台了《科学素养的基准》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用以指导和规范基础科学教育改革。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向《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发展,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变革,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 K-12年级科学教育以较大的冲击,美国在世界格局中下降的竞争优势、美国学生在国际科学 教育评测中较为落后的学业成绩,以及教育理论的变革迫使美国科学教育不断反思、向前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编制过程 NGSS的制定分“两步走”:第一步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根据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及经验的一系列研究文献,制定新的科学教育纲领性指导建议,并发布了以概念描述的方式明确K—12年级学生应该学习的具体内容的《框架》;第二步由美国成就 公司组织26个参与州的相关专业人员在《框架》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标准草案并确定最终的NGSS,NGSS以贯穿学科和年级的组织方式,给出更为具体和详实的内容和实践指导,两个文献相辅相成。所以,NGSS的制定是多方面的相关机构通力合作完成[2],其中41人编写委

2061计划与美国科学教育改革

2061 计划与美国科学教育改革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所公认的教育强国,在世界教育改革史上一直处于领先者的地位。这一方面得力于它强大的政治与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得力于这个国家对世界、对未来深刻的危机意识。自二战以后,为迎接越来越大的内外挑战,美国共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教育改革实践,它以本世纪50 年代末由苏联在"外层空间"的挑战而引发的"学科结构"运动为发端;70 年代初兴起了改变职教与普教分离的"生计教育";至70 年代中期又展开了强调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训练的" 回归基础"运动;而80 年代则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综合教育改革运动。如果说美国80 年代以前的教育改革具有明显的应时性的话,那么进入80 年代后则更多地呈现出综合性与前瞻性的特点。它以四个著名的教育改革文献-- 《国家处于危机 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061 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美国2000 年教育战略》、《2000 年目标:美国教 育法》为标志,向世界呈现了一幅面向21 世界的教育蓝图。 要理解美国科学教育改革,首先我们必须来审视自80 年代以来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历程。1981 年8 月26 日,面对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严峻局面,联邦教育部领导成立了"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并于1983 年4 月发表了一份全面检讨美国教育问题报告,题为《危机中的国家:教育改革势在必行》(The Nation at Risk) ,报告揭示了美国当时的教育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测验成绩差、科学数学上很低的选修率、学校没有充足的资源、教师也缺乏足够的素养等。报告在结论中宣称美国当前教育系统已不符合国家需要,一时举国皆惊。与此同时,80 年代初出现的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并逐步深入,美国社会由此正经历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生产从劳动、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之中。现实需要有更高技能与综合素质更全面的新型劳动力,这都为即将展开的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广泛的背景。 1985 年,享有盛名的美国民间科学团体-- 科学促进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简称AAAS) 发起了有关科学、数学与技术教育改革的长期规划。在全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资助下,它聘请了400 位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教授、教师以及科学、教育机构的负责人,用了近四年的时间,于1989 年完成并公布了一份文件,题为《2061 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project2061 :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 。这是一份关于科学、数学与技术知识目标的综合研究报告,在长达200 页的总体报告和其 他5 份专题报告中,明确提出"普及科学基础知识包括科学、数

浅谈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浅谈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教育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从国运兴衰,民族复 兴的高度提出教育创新。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 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初具 雏形、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知识的生产与创造正日益成为社会的核心生产部门和发展的动 力机制。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创新人才和做到知识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创新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把教育改革创新作为实施科教 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重视教育是我们 党一贯的战略方针,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 育不行。不仅要重视教育,而且要重视教育改革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近几年来,中国素质教育的口号喊的很响,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现行的教育太死板,学生死抠书本,缺乏灵活性。其主要问题是:高考试题出的太死, 太偏,初、高中的知识学得太宽,有特长的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特长,因为考大学分数线不够,你再有特长也不管用。所以,就放弃了特长,学一些与考大学有关而自己并不愿意学的 全方位课程去应付高考,其结果是高考落榜,特长也没有发挥出来,培养了很多只拿到了文 凭而没有能力的废材。 我们认为,要想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制和教学内容必须改革,高考的制度必须彻底改革。一是学制必须缩短。取消小学到初中的界线,改为初级文化学校,学制为 7年,高中改为高 级文化学校。初级文化学校是公民必须接受的最普通教育,学杂费国家给予全免。从初级文 化学校升到高级文化学校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高级文化学校学制为 3年,大专和本科的学 制可以不变。 二是教学内容必须压缩。现行小学到初中由 9年完成的课程压缩到 7年,在全国统一初级学 校的教材。学习课程的面可以广些,但内容必须简明扼要,抓住重点。有一些课程可以编些 诗句、顺口溜,学完能记住,能会用。学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常用知识,书本与实际操作结合 起来。初级文化学校毕业后,在社会上能把学到的知识很好地与实践结合起来,能了解社会 上的一般常识,能够在社会上生存。 高级文化学校学制可以不变,仍设为 3年。按人才的特长分为几类,分类并进。可在从初级 学校报考高级学校时实施分类报考,比如全面类、美术类、文学类、天文类、历史类、地理类、生物类、科研类、外语类、数学类、声乐类等。课程安排以专业为主,专业课程占90%,辅助课程占 10%。全面类基本按以前高中的课程安排不变,真正把有专业特长的人才挖掘出来,不埋没人才。高级文化学校毕业后可以按专业报考大专或本科,经过 3年高级文化学校 和 4~5年专科或本科的培养,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独立工作,不需实习。 三是在各类学校中设立科研班,组织那些有头脑、善发明的学生进行小发明、小改革、小创 新的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四是在人才培养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教材、考试招生和 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五是在办学改革创新上要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职业教育办 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翻译)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doc 的翻译 地理FOR LIFE 1994年国家地理标准 K-4 生活地理 国家地理标准1994(希腊文K-4) 六要素的地理和十八地理课程标准 我们必须意味着,每件作品是中央和必要的:我们必须以这种方式看待这个世界。元素,我们的意思是,每件作品是一个构建块的整体。每一个重要的元素包含一些地理课程标准。每个标准提供了一组在地理上获悉的人的思想和方法,需要知道和了解。 在空间方面的世界 地理研究关于他们的信息映射到空间范围内的人,地点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地理上知情的人知道和了解... Geography Standard 1: 地理标准1: How to use maps and other geographic representations, tools, and technologies to acquire, process, and report information from a spatial perspective 如何使用地图和其他地理陈述,工具和收购的技术,工艺,和报告信息从空间的角度 到四年级结束时,学生知道和理解: 1。的地理陈述-比如地图,手套,图形,图表,航空和其他的照片和卫星产生图像的特点和用途 2。的工具和技术-如参考作品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用途 3。如何显示在地图上的空间信息和其他地理陈述 4。如何使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和技术 因此,学生能够: A.识别和描述的特点和目的的的地理陈述,工具和技术,例如能够: 检查各种地图,以确定和描述他们的基本元素(标题,图例,主要方向, 中间的方向,电网,主要的相似之处,经络,规模) 解读航空摄影或卫星生成的图像定位和识别的物理和人性化功能(如山脉,河流,植被区,市,水坝,水库) 设计由学生选择的信息,显示在地图上,用符号解释在一个关键 B.显示空间信息的地理陈述,例如能够: 阅读叙事,然后创建一个示意图来说明的叙述(例如,使地图显示一个家庭的鸭子让路雏鸭的运动或阅读威尔德的小房子系列地图Ingalls家庭生活) 报告的区域中的数据二者的二维格式(例如,通过使用比例在地图上绘制的符号)和一个三维的格式(例如,每个区域上层叠的柜台数目比例) 构造图或图表显示空间信息(例如,建立一个条形图在美国的一个州五大城市的人口比较) C.使用地理陈述,工具和技术,例如能够回答地理问题: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版(NETS·T-2008) 关键词: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版ISTE NETS·T 秦炜炜译 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 1. 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造力[1] 教师能够运用其学科知识,通过教学、学习和技术提高自身在面授或虚拟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意与创新能力的经验。 (1)能够提升和支持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与独创能力并为学生树立典范。 (2)能使学生积极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探究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3)能够运用协作工具促进学生反思,从而了解(reveal)和澄清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思考,设计与创造性过程。 (4)能够通过与学生、同事以及他人在面对面或虚拟学习环境中共同学习而在协作知 识建构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2. 设计、开发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经验与评估工具 教师能够设计、开发和评价融合了现有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真实的学习经验与评估以优化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学习从而使NETS·S-2008中所规定的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得到发展。 (1)能够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设计或调整有关学习经验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创造力。 (2)能够开发技术化的学习环境从而使所有学生能满足他们各自的好奇心,能使学生 自主设定教育目标、管理学习和评估学习过程,最终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3)能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数字 化工具与资源的使用能力。 (4)能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与技术标准相一致的多种多样的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并能利用评估结果和数据支持教学与学习。 3. 树立数字化时代学习与工作的典范 教师应成为全球化与数字化社会中创新型专业人士在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方面的典型代表。 (1)能够熟练使用技术系统,并能将现有知识熟练地迁移到新技术和新情境中去。 (2)能够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与学生、同事、家长以及社区成员展开协作以促进学 生的成功与创新。 (3)能够使用多种数字化媒体形式与学生、同事、家长就有关信息和思想展开有效地 交流与沟通。 (4)能够有效运用现有的和新兴的数字化工具查找、分析、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以支 持研究和学习。

浅谈中国教育改革

浅谈中国教育改革 摘要 改革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也正是中国教育不断探索、发展、改革、反思的三十多年。回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三十多年的历程,成功与失败俱存,经验和教训同在。 对当前的教育改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反思,对指导教育改革的思想理论、政策策略、改革路径进行研究,可使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清醒地认识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失败原因,更有效地探索今后教育改革思路与路径。 一.中国教育改革背景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除了四大发明之外的最重大的发明,也是最重大的制度创新,它曾经对中国古代社会公平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流动,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科举制度在时代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却选择封闭与傲慢,正如宋明理学因其“理性的傲慢”拒绝开放、排斥异端一样,科举制度因其制度的傲慢拒绝向时代和未来开放,“应试教育”及其方式日益精细化、精致化,留给每个个体的自由空间日益被压缩,最终导致个性的窒息和创造力、适应性的全盘丧失。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追求分数、追求升学、追求做人上人。对于个人来说,教育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其成人成才;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教育则是为了培养其接班人和建设者,传承文化血脉,推动文明进程。为此我们需要教育文化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空前解放和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等一系列观念的转变。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和文化习俗制约和支配的。中国是一个有着高度“政教合一”文化传统的国家,这里的“政”指的是“政治”,“教”指的是“教育”。《学记》所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古训便是这种文化的源头。因此,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形成了这样一种教育文化传统,即“官本位”的政治核心观、“学而优则仕”的教育功能观和“人上人”的人才价值观。这个逻辑的逆推就是,要想成为“人上人”,你必须“入仕”;要“入仕”,你就必须通过“考试”;要通过“考试”,你必须接受为“应试”而准备的教育。可以说,这种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毛孔、血液和骨髓之中,而这正是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或者素质教育推进真正难见实效的文化土壤之原因。 二.中国教育改革现状 由于思想观念和教育价值取向的问题,导致我们教育的目的似乎不是为了面向造就全体学生,而是为了一部分升学有望的学生;教育的过程似乎不是呵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自信心,而是一味地加班加点、超时重负、机械训练,没有学生个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的时间空间。为了高考,设计3年教学的高中课程,普遍的提前一年甚至更早完成,到高三纯粹就是索然无味的应试训练;又因为重点高中的选拔制度,今日的中考同样有着不能承受之重,以致让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过早地承受超越其年龄阶段之重负……所有这一切,都在无情地扼杀无数个体的创造力,扼杀中华民族的生机与活力。 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称,高考状元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后,选择在国内直接就业或创业的比较少,高达60%选择继续出国留学攻读硕、博学位。迄今在社会公众还普遍将高考状元作为最优秀学子代表的当下,如此高的比例选择“一路向西”、远走异乡深造,有其必然性,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走出去的理由是对身边的教育失望,以致他

美国教育信息化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愈演愈烈,但归根结底是知识、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以及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要素,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升本国竞争力,世界各国纷纷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通过信息化带动教育改革创新。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教育信息化发展必须走在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前列,成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要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大力推动信息化教学深入应用与管理信息化,反映了我国追赶教育信息化国际先进水平的决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是:到2020 年,全面完成《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次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随着我国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动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践需要全球视野、开放思维和战略眼光。 首先,必须积极展开对国外教育信息化情况的研究,了解世界发达国家数字化学习环境发展的态势,明确自己在全球所处的位置和状态,进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立足国家实情,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自身发展。 其次,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间更加广阔而深入的信息文化互动,不断提升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力。 第三,跟踪当前国际上新兴技术和学习支持的发展趋势与应用概况,全面考察技术对学习、教学和研究所带来革命性影响。 调研设计 由于国外信息化调研更加侧重对全局性、典型性和前瞻性的发展和规划的把握,本调研研究主要包括:国外教育信息化规划、教育信息技术新发展、国际教育信息化趋势分析三大核心部分。 首先,国外教育信息化规划调研综合考虑了国情、文化、地区方面的因素,希望从多个角度借鉴他国的发展经验。比如选择了教育信息化发达但与我国文化差异很大的美、欧地区国家;教育信息化发达国家,但文化背景与我国比较类似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国家,地区、民族差异较大,国情与我国较为相似的印度、巴西等国。 其次,教育信息技术最新发展主要以最近数年《地平线报告》为风向标,旨在确立并阐述可能会对各种教育组织机构中教学、学习、研究或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同时,

用改革来加强科学教育

用改革来加强科学教育

————————————————————————————————作者:————————————————————————————————日期:

用改革来加强科学教育-科学论文 用改革来加强科学教育 卢新祁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春天总给人以憧憬和希望,也给人以期盼和向往。我们这些从事科学教育的人,能期许些什么呢?日出江花红胜火,东方风来满眼春。期望的当然是科学的春天,希望科学教育的大环境日渐变好,希望科学教育事业直挂云帆,长风破浪,最终达到我们的理想目标。回想这些年来自己写的多篇文章,不论从什么角度去阐述,倡导改革的主旨一直深含其中。所以,在新的一年开春之际,在一个可以憧憬和期望未来的时候,我想再次强调:我们必须用改革来加强科学教育。 中国社会近几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如果说有成功的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小学科学教育要在中国大地上有长足的发展,改革也是必由之路。我们的学科泰斗刘默耕先生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提出“要用改革的思想加强自然教学”的重要观点,刘老就是用改革开放的思想和行动开学科发展之先河,在那个还比较封闭的年代,把国外先进的科学教育思想和理念带入中国的小学科学教育领域,为学科后续发展培育了启蒙思想和改革先锋。 这一轮课程改革已开展了十余年,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教育环境的变化、人的变化、科学技术条件的支持,无论你适应也好不适应也好,变化总是客观存在的,变化始终在进行着,变化伴随着我们。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老师,也都在主动或被动地适应着变化的环境。新的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这样的形势,这样的环境,改革是必须的,是必然的,与其被动地应变,还不如主动求变。

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宏观背景: 1.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由于从20世纪90年代起,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总和。 因此人们把21世纪称为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 一词将不再单纯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也把知识经济称为“学习经济”。 2. 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信息霸权在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方面对其他国家的控制、渗透、都使和平与发展不断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那么当前的国际竞争则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方面,而且这种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3.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这种困境主要是指人类目前面临的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1980年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21世纪,除了必须对人类既往的所作所为进行客观的评价之外,我们还必须妥善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问题。 二、国内背景素质教育 “一个挂在天边的月亮”,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展纲要》、1993《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2001由此展开了素质教育的 漫天飞,经验总结立马有,就不知实践怎么走”、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做得扎扎实实。 2005,6原教育部长何东昌《关于基础教育中广泛存在应试教育倾向及有关建议的报告》将应试教育的批判再度推向一个高峰。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这与“应试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观念“应试教育”把“考试”作为选拔和鉴别人才的唯一方式,它决定了教学的目的、方式、手段以及管理和评价的导向。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目的。这成了许多地方当前发展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升学率成为一所学校办学优劣的唯一评价标准。新课程环境从教师与学生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