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绘画色彩观对中国现代工笔画发展的影响dd

西方绘画色彩观对中国现代工笔画发展的影响dd

西方绘画色彩观对中国现代工笔画发展的影响dd
西方绘画色彩观对中国现代工笔画发展的影响dd

题目西方绘画色彩观对中国现代工笔画发展的影响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

2000年00月00日

目录

一、论文正文

1. 中文摘要…………………………………………………………(I)

2. 英文摘要…………………………………………………………(II)

3.论文

3. 论文正文…………………………………………………………(III)

5. 参考文献 (13)

6. 谢辞 (14)

二、附录

1. 开题报告 (15)

2. 结题报告 (16)

3. 答辩报告 (17)

西方绘画色彩观对中国现代工笔画发展的影响

摘要:中国现代工笔画的发展状况是现代中国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研究对中国工笔画的发展极为重要,色彩是工笔画最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色彩是构成某种艺术情调和艺术风格最基本的要素,也是造成特定情绪美感的一个重要手段。色彩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作用于人的情感,从而产生强大的震慑力刺激人的视觉神经。中国现代工笔画家在工笔画的创作中不断对色彩语言加以完善和发展,相关的色彩理念也不断得到丰富,尤其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工笔画发展日趋丰富。这都与西方绘画色彩观的影响有密切关系,在中国现代工笔画上的运用也越来越被关注。

关键词:西方绘画;色彩观;现代工笔画

Concept of western painting color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claborate-style painting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claborate-style paint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painting, color research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laborate-style painting, col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claborate-style painting. Colour is constitute some kind of artistic appeal and artistic style is the most basic element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ause certain emotional beauty. Colour the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of can act on human's emotion, to produce a strong power to stimulate the visual nerve of people.In modern Chinese painting painters claborate-style painting creation and to the colour language be constantly developed and related color concept also constantly to get rich, especially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laborate-style paint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rich. It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cept of western painting color, used in modern Chinese claborate-style paint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Keywords: western painting;the color view;modern claborate-style painting

目录

一、中国现代工笔画的发展现状及风格特征 (4)

(一)中国现代工笔画的现状 (4)

(二)中国现代工笔画的风格特征 (4)

二、西方绘画色彩观对现代工笔画发展的影响 (5)

(一)西方绘画色彩观 (5)

(二)色彩光原色、环境色 (9)

(三)色彩笔触、肌理………………………………………………………

(四)色彩空间表现…………………………………………………………

(五)色彩构成……………………………………………………………

三、中国现代工笔画所取得的成就与发展 (12)

参考文献 (13)

谢辞 (14)

一、中国现代工笔画的发展现状及风格特征

(一)中国现代工笔画的现状

工笔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种,其发展与艺术形式贯穿于整个中国绘画的始终。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工笔画一直扮演着民族审美文化载体的重要角色。。工笔画的兴衰受到社会背景变更的直接影响。20世纪以后,随着西方“科学”文化和工笔画现代思潮的影响。工笔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工笔画初步形成了风格流派,题材内容和创作观念等多样并存。新材质的开发,特殊技法的运用,与外来文化相融合的追求等多角度,多层面,多种艺术取向交融互渗,竟相探索的新局面。在这种形式下审视当代工笔画现状风格,探究其在相应语境下产生的流派,并对这些流派的传承特点发展等进行系统风格分析。工笔画结构严谨,具有装饰意味的着色绘画样式是中国画最早的风格,现代工笔画家为了追求新的艺术语言还不断探索新的色彩表现,如虚幻的背景,多变的色彩变化等风格。工笔画在思路,题材,工具,技法再现等方面有了全方位的拓展。工笔画愈发兴盛之后在八十年代,画家们越来越倾向于严密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去表现复杂而多变的现代感受,工笔画呈现出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各大美术展上我们清晰而又客观的看到这种变化。

(二)、中国现代工笔画的风格特征

中国工笔画历史悠久。随着西方绘画艺术特色被引进我国,以及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中国工笔画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绘画的造型艺术、构图原理和色彩的运用方式,在造型观念方面出现了新形式,"提倡写生,收集生活中千姿百态的鲜活形象"。在色彩方面,打破了传统的"以少胜多,以单纯表现丰富"的观念,寻求笔墨与色彩的互补,色彩颜料上的大胆运用与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色彩的表现,现代工笔画中减弱了对线的表达,是工笔画在色彩上更具有装饰性的特点,色彩自然,视觉效果更具有冲击力,在表现技法上,天然矿物色的运用在画面上形成独特的肌理效果。为画面赋予了更多的生命力。中西色彩运用相结合,大到另类视觉效果。在绘画材料上进行创新,大大丰富了中国工笔画色彩的多样性和肌理性。中国工笔画由此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呈现在人们的面

前。

二、西方绘画色彩观对现代工笔画发展的影响

(一)西方绘画色彩观

西方绘画的色彩属于“写实性色彩”是对客观事物进行科学的表现,有较强的科学依据,认为色彩是自然界中的光和物质发生物理作用的产物,色彩的变化能够体现出“节奏性”,节奏是构成艺术的重要元素,朱光潜先生曾说“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色彩随着环境,光线,固有色组合变化的不同而改变的,是塑造形体的重要方法。西方绘画色彩体系注重色彩规律和色彩运用的研究,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色彩的结构及色调关系,色彩的空间表现关系,色彩的笔触、肌理关系上的表现丰富及统一的表现等等一系列的理论。色彩本身的表现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因此西方绘画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则更加丰富有力,无论是客观的自然世界,还是主观内心情感,西方绘画都会利用色彩来进行表现。

现代工笔画的发展在继承传统工笔画色彩表现长处的基础上,又向西方绘画中的色彩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研究,合理的吸收和借鉴,大大的扩展了工笔画色彩的表现领域。使工笔画创作中色彩的运用有了新突破。色彩是最能体现人内心情感的元素之一。古今中外的绘画大师们利用手中的画笔,在不同的画底材料上,将色彩的魅力充分地展现出来。由于历史背景和画家个人思想的差异,即使是同一画种,画面上不同的色彩组合传达给人的视觉感受也千差万别。

(二)、光原色、环境色对现代工笔画的影响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工笔画的色彩运用、材料选择、审美理念等方面都

展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全新面貌。工笔画家

在创作与研究中,不但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色

彩观念和技法,中国传统工笔画色彩属于装

饰性色彩,主要是以“固有色”来认识色彩,

重视色彩在画面上的搭配关系。而西方绘画

色彩的表现主要来自于真实的世界,光原色

和环境色自然成为西方绘画色彩表达

图(1)梁文博《童年之一》的重要方面,也是构成色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西方绘画色调是通过光线影响下的环境形成主体物象色彩构成的。主体物象

的色彩和环境色是相互影响的。很多工笔人物画家将西方绘画调和颜色、组织色调的方法也吸收到他们创作的作品中,使得现代工笔画的色彩表现范围更为宽广。工笔画家们在创建自身精神家园时可以更加自由地运用色彩的魅力和手法将现实世界中的客体转化成主观绘画语言。例如,如图(1)《童年之一》微微黄绿的果叶,加上人物白色衣服中黄色的反衬,体现夕阳的环境效果,运用自然界中固有色受光原色光的影响产生和在一起来表现,起到了表现真实环境的作用来强化主题,使色彩和谐统一。画面平静稳定。例如图(2)姚秀明的《露》这幅作

品以线描法,笔笔到位,特别是在设色

方面,借助光线产生的斑点,营造良好

的画面氛围,色调的变化统一,给人以

轻松灵动的感觉。透析画面,晶莹剔透

的露滴,平静的似碧绿的湖面。虽然选

择了传统题材,却赋予这一题材以现代人的视角,使作品传达出似古似今的意境。

西方绘画中色彩的空间表现是色彩表现常用的手

法,冷暖的变化,使形体产生了一定的立体效果和体积

感。例如如图(3)《藏族母女》多以红色、浅墨色为主

色调,衬以深色的背景,使画面色彩冷暖互映、相互衬

托。笔墨线条只是色彩的一部分色与线相互包含,,她

在创作中多以没骨技法为主,画面多采用水、色冲撞以

表现人物服装的褶皱凹凸。她借鉴了西方画简单淳朴的

色彩审美观,再加之她融入了油画的艺术元素,使画面

更具现代感和观赏性。

图(3)潘缨《藏族母女》

(三)、色彩笔触、肌理

工笔人物画家胡明哲教授以强烈的色彩表现弱化了传统的线条,使色彩成为作品的主要构成要素。胡明哲是留学日本并对中国工笔重彩画有所开拓与推广的代表性画家之一,在中国工笔画岩彩材料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起到了引向和推动作用。他在色彩的敷用和制作技法上借鉴了日本画的色彩观念,推出了一批色彩

丰富、色阶明快、技法独特的新作,在借鉴日本绘画以平面为主的现代美表现方式、形成不同比例关系的色彩界面并引发色

彩效果等方面皆有独到的感悟。胡哲明对于色彩的冷暖搭配与鲜灰对比有很强的驾驭能力,他在创作每一幅作品时都会在绘制正稿之前先做一系列不同色彩关系的小色稿以备参考选择。因此,在画面色彩配置上更加讲究,视觉效果更具感染力,展现出浓郁的艺术氛围,体现了深刻的文化思考。。图(4)《时光》胡明哲的岩彩画作品将岩彩质地的晶粒感和眩目的色彩美在各种形态的作品中绽放出

来,让人看到岩彩语言在艺术表现上极为宽

阔的可能性和丰富性。这种美具有强烈的视

觉和触觉效果。画面具有凹凸不平、闪亮与

乌光、粗放与精细等多种材质肌理的区别,

还可容纳拼贴、压印、打磨、刀刻等各种技

法,绘画语言中的形、色、肌理自身的抽象

意义,清晰而实在地浮现出来。

图(4)《时光》

中央美院唐勇力的工笔重彩作品如图(5)《敦煌之梦》其色彩上保留了古

代西域壁画的风格,在斑驳的矿物石色中透出细密

线条,人物的五官凹凸画法及光彩明暗晕染,洋溢

着时空交织,真实虚幻,重叠的浪漫情调。

新材料的应用上促使拓印、喷洒、打磨、堆积、厚

涂拼贴

等表现手法应运而生。现代工笔画相对于传统绘画

在绘画材料的拓展与使用上具有更宽广的表现领域

和更强的视觉效果。在探索现代工笔人物

绘画中还有许多优秀画家如绍光、李永文等。他们

笔下的工笔人物作品以不同的色彩赋色手法。人物

形象刻画达到

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以形写神”的标准。精神

内涵刻画及绘画表现手法风格的追求各具特色。也图(5)《敦煌之梦》了使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吸收西方绘画中的有益因

素形成了现代中国画的面貌。现代工笔人物画角度入手,大胆吸收西画造型又不失传统特征。以东方传统的色彩观为主,结合现正在以现代的多元化的形式语言塑造着现代的艺术形象。这种现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表现形式的转型必将拓展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疆域,为现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工笔画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长河中,走过了由产生、发展、巅峰、中道衰落,今天又再度复兴的曲折历程。纵观古代绘画史可以发现,中国画色彩的历史天空,划过了一条由质朴、浑厚、整体、崇高、优美等审美要点组成的美妙曲线,其中熠熠生辉、光照千古的“随类赋彩”设色理念如钻石般闪耀在曲线的高点,至今令人仰慕不已,慨叹不已。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心理的变化,审美需求的增长,中国工笔画不能满足于已有成就,紧随时代以新的姿态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与变化。生长于特定传统设色理念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工笔画,在中古以前,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绘画,在明治维新后,开始融合西方绘画,但在吸收借鉴外来布、墙壁、木板、金属板等,它填补了国内新型中国画颜色的空白,受到广大现代工笔画家的喜爱,很快就广为使用。我国的水干色是把蛤粉用化学制剂染色后制成,用于工笔重彩画制作,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美感。此外,金箔、银箔的适当运用也加强了画面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画面产生一种厚重斑驳的效果。在现代中国工笔画坛上,岩彩画也成为中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株新秀工笔重彩画还借鉴了西方画底色丰富的特点,相对传统画而言,中国工笔画在技法上有很大的突破。现代工笔画家用“厚画法”使画面更加和谐丰富、艳丽厚重。使用“厚画法”就是增加宣纸的厚度并根据画面的需要敷设底色,在“厚画法”中底色在整个作画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底色时要根据画面的需要作不同深浅厚薄的色彩或肌理变化,以有肌理、有色调的底色作为画面中出现的所有颜色的起点。可以在整个画面统一均匀做底,或是有选择地局部做底。画面的肌理就是将纸、麻布颜料承载材料变为凹凸起伏、有材质感的平面。底色和肌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画面的最终效果。现代工笔人物画在使用勾勒、渲染等传统手法的同时,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创作手段,如错位染、堆积染、喷洒、贴箔、打磨、拼贴等。这些重彩技法的塑造力、表现力及材质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充实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表现能力,可以看作是在中国文化沃土上生长并绽放的新葩。(四)、色彩空间表现

色彩作为工笔画的主要形式要素之一,是工笔画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绘画语言。在古代,中国画以“丹青”命名,便足以看出色彩对于中国画的重要性。谢赫“六法”论中的“随类赋彩”在色彩方面经历着继承与发展,借鉴和创新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工笔画色彩艺术的包容性。时至今日,当代工笔画发展的创作更加关注色彩的语言特征,并极力发掘色彩的空间表现力,传递出艺术家自身对当代创作形式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体现富时代精神的艺术审美特征,随着时代的更替,工笔画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色彩对工笔画的空间表达形式多样一直倍受重视,即使是在文人画盛行或是各领风骚期间,色彩对工笔画的空间表达形式仍发生着自身的嬗变及发展。二十世纪末叶,随着工笔画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不晓的成绩,画家们力图展现工笔画的艺术魅力,在作品的创作中利用色彩这一元素来拓展其艺术领域,在色彩意识和技法上得到了大量的实践,实现了工笔画色彩表现的多样性与可行性,画家们将个人的主观情感通过色彩宣泄与外,发展了古代绘画色彩的象征性和精神性,展开了对传统中国绘画形态、民间艺术等门类的深度挖掘以及汲取东洋和西洋的色彩观念甚至吸收借鉴现代构成的审美方式等多

方面的探索。通过系统的分析由古

至今的中国画色彩之演变和艺术特

征,进而总结出当代工笔画中色彩的

独特性,以及有利于对工笔画创作的

规律性。

李晓明工笔作品图(6)《紫荆绣

眼图》画风严谨、设色细腻,色彩虽

艳丽而不流于庸俗。背景虚实对比的

用色越显花鸟突出,在重点继承宋元

以来院体画风的基础上,旁参域外绘

画之精华,逐渐形成了以传统为主却图(6)《紫荆绣眼图》又不失现代审美意识的个人画风。

(五)、色彩构成

图(7)《阳春》周彦生前辈的画作中总是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其画作色彩艳丽、明暗对比分明、气势磅礴。画面在强调色彩构成同时,又对工笔花鸟的设色大胆

创新。绘画色彩上的运用,单一

的红色从视觉层面上来说“单纯

而丰富“这也许就是绘画的最高

境界。

色彩在现代工笔画中具有独立的

审美价值和表现功能,体现出现

代工笔画丰富、深厚、多元的特

征,现代观念对色彩的运用和处

理强调中西兼容。当今不少工笔

画家都在进行着这方面的研究和

实践,为更新现代工笔画的色彩图(7)周彦生《阳春》观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突破了工笔画传统的色彩法则,注意把握画面的整体色调,讲究画面色彩的冷暖变化与统一。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绘画色彩的精华,包括其它画种如壁画、版画、年画、工艺美术的色彩表现;另一方面适度借鉴西方现代艺术观念、色彩学理论以及表现手法,诸如西方印象派、现代派和现代日本画等不同风格流派的绘画色彩经验,以丰富和发展现代工笔画的色彩表现技法,从而使现代工笔画在形式语言和意境的表达上得到了开拓,使现代工笔花鸟画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中国现代工笔画所取得的成就与发展

西方绘画色彩观对中国现代工笔画的影响是广泛和深远的,推动了中国工笔画色彩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工笔画的复兴和创新发展。时至21世纪,中国画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中国画的图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中国画需要在审美范式、形式构成、墨彩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观念和实际上的创新和拓展,实现中国画墨彩的互补,促进中国画色彩向现代的转换,再创新时期中国画色彩的辉煌,各类西方色彩材料的引用及西方色彩经验的融合、创新、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现代工笔画家们对色彩的认识和绘画技巧能力上得到了很大提高,工笔画创作不断地追求材质的丰富性和色彩运用上的新突破。使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相结合创造更多优秀作品

中国现代工笔画在借鉴西方绘画色彩表现及相关技法的过程中,没有妄自菲薄,而是始终秉持华夏文明的本源,坚持看重笔墨韵味,讲究线条的活性与力度、

色彩的雅致与和谐等,语言要素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表现能力更加传神到位,对比过往又有新的提高和进步。事实也证明,中国工笔绘画的多元化发展、多风格出现,进一步昭示我们,立足民族文化根基,引进外来绘画元素,加工提炼为中国绘画要素,推进华夏文明进步,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重要方略,值得有识之士深入思考和积极践行。当然,白璧微瑕也在所难免,在百花齐放的工笔重彩园圃中,有些作品也存在缺少灵气、轻视笔墨、甚至照搬西方色彩表现而削弱民族气息等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工笔画色彩表现方面,除了规避常识性偏差之外,更重要的是防止思想偏差,解决思维懒惰问题,坚持科学的、辩证的思想方法,磨心智,练胆识,勤实践,多归结,求突破,上水平,也有必要对中西两国的美术发展史作更为深入的研究,在相互比较中提炼出更适宜当代中国文化环境和民族精神诉求的绘画要素和语言形式,更深入地认识色彩在中国工笔画中的美学价值,建立和完善现代中国工笔绘画的色彩新体系,催生中国工笔画维、新表现、新空间,加速中国绘画由传统样式向现代转型,推动现代工笔画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现代工笔画现状研究[M],牛文娟.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出版社,2000.

[2]浅论中西色彩观对现代绘画表现的影响[M],石晓伟.美术之友·2007.7

[3]论中国工笔画对日本画色彩元素的借鉴[M],信苏珊,唐秀玲..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4]中国工笔画[M],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7

[5]中国岩彩画与工笔画特点之比较[M],任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谢辞

我的论文是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王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习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学习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我的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王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王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王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问题都得以解决。所以在此,再次对老师道一声:老师,谢谢您!

四年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很庆幸这四年来我遇到了如此多的良师益友,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照顾,让我在一个充满温馨的环境中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感恩之情难以用言语量度,谨以最朴实的话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诗句。就用这话作为这篇论文的一个结尾,也是一段生活的结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少年时的梦想,永不放弃。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西方绘画色彩观对中国现代工笔画发展的影响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结题报告

论文题目:西方绘画色彩观对中国影现代工笔画发展的影响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报告

论文题目:西方绘画色彩观对中国现代工笔画发展的影响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意义

身体艺术、表演艺术、大地艺术、观念艺术以及超极现实主义艺术等等。这些艺术形式大大超越了二十世纪初现代艺术的范畴。如何看待当今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派美术? 自缭乱缤纷的西方现代派美术出现以来,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美术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派的,关键是它的内容:表现什么?反映什么? 另一方面,作为美术创作方法和流派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应该对艺术家和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历史主义的社会学的分析,笼统地肯定和否定,或者简单地把现代派美术和资产阶级的颓废艺术划等号都是不科学不全面的。现代艺术史已经证明,现代派关于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关于色彩、视觉的研究,以及关于新材料的运用等等,对广告制作、家具造型、服装设计、建筑构思、封面装帧等实用美术的应用、发展和变革产生过影响,今后还会继续起一定作用。总之,现代派艺术家的创作思想是极为复杂和多种多样的。 西方现代艺术运动迭起、流派纷呈,从宣言到行动无不标新立异。这刺激了人们的想象,活跃了人们的思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欧洲的美术思潮,讲授影响较大的流派和团体: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等等。它们的活动中尽在法国巴黎。二战以后,美国纽约逐渐取代巴黎成为世界现代艺术的中心。由于现代艺术得到各方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和承认了现代艺术,使现代艺术蓬勃发展起来。现代派最初是以反抗现存制度,反对官方沙龙艺术起家的,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拒绝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的古典艺术遗产,专以创作与前人截然不同的艺术为目的,他们一味标新立异,追求时髦,否定内容决定艺术形式,认为艺术形式可以不依赖内容而独立存在。他们脱离生活,忽视群众的审美要求,片面追求和探索美的形式,因而作品不能表现社会生活。他们的艺术观和世界观反映了某些上层资产阶级的精神空虚和悲观厌世情绪。 科学进步,技术的发展,各方面水平的提高,使广告的质量产生了质的飞跃。由于其独特的媒体特性,广告受到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消费者的青睐。 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生活节奏。美术作为商品走进市场,给艺术发展带来激烈的竞争。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眼睛延伸到宏观与微观世界。因此现代艺术家必然要创造和选择新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自己所认识的新世界。现代哲学直接影响现代美术创造,叔本华的唯我主义的本体论思想、唯意志论观点导致认识上的直觉主义,这使艺术家的天才和灵感升华为艺术创造的根本。尔后的尼采、弗洛伊德对人的精神领域又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揭示,又成为现代艺术创造之源泉。柏格森“非理性主义哲学”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和传统价值观的彻底否定和背叛,从此艺术不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主观世界的表现。现代美术的产生和发展是沿着必然规律运行的,西方艺术自远古产生始就注重实用、物质性的再现,经历不同时代的发展和完善,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已达高峰。当照相术发明,再现的写实主义绘画已被摄影部分取代,绘画必然另择其路,由再现走向表现,由写客观物质的形态走向表现画家自我内在精神为追求。绘画自产生起就以为别人服务为宗旨,原始社会为实用,后来为神、为人的生活、为政治斗争等服务。西方艺术家宣称他们不再为谁服务,艺术就是为完善艺术自身而独立存在。因此艺术的价值观与传统决裂了。

西方绘画的色彩

西方绘画的色彩 岳爱霞导入阶段 5分钟 课件展示荷兰画家卡雷尔·阿偑尔的“自由的呐喊”。(师)现代艺术总是带给人新奇的惊讶,这幅作品就是一个例证。为了表现艺术应有的活力,画家从儿童画中寻找灵感,这幅“自由的呐喊”是画家阿偑尔的代表作,画家认为生活要自由,思考要自由,想象创作都需要自由,所以用这幅作品来书写对自由的珍爱和渴望。 现在我们是否也用这种自由的精神一起来合作创作一幅作品呢。 以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导入新课。学生以接龙的方式,在教师事先画好色块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喜欢的色彩,注意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对比与和谐,注意画面的美感。游戏是学生的天性,以游戏作为导入可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无拘无束,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发展阶段 7分钟下面我们来欣赏大师们在绘画中是如何来搭配色彩的。(课件展示大师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归纳。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大师常作的方法有两点:1、色彩对比。2、色彩调和 学生进行色彩游戏搭配练习。欣赏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欣赏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分析大师是如何搭配色彩(突出重点)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 通过学生色彩游戏搭配练习落实双基 深入阶段 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个人的情感,大师们的作品中也常常利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是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向日葵》、《呐喊》、《门》、《大堤上的缺口》等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听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与所展示出来的作品,哪一幅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的自由的开展探究活动。 讨论内容为: 1、从作品中,我们是否能感受出画家想表达某种情感? 2、画家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在画面的构图及颜色的搭配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3、作品《门》、《大堤上的缺口》与前面的作品有什么区别? 4、所有这些作品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5、活动:“找对子”,课件展示两幅作品,听音乐,看看哪一幅作品所传达给人的情感与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相吻合。这一阶段是深入阶段,在图片的采用上跟发展阶段有所区别。引导学生以图片欣赏为学习线索,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形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按照此方法学生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给于必要的点拨,最后得于解决问题,突破难点。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的体现。 深入阶段︵ 28分钟︶预留三分钟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

《西方绘画的色彩》教案

《西方绘画的色彩》教案 导入阶段 课件展示荷兰画家卡雷尔?阿偑尔的“自由的呐喊”。(师)现代艺术总是带给人新奇的惊讶,这幅作品就是一个例证。为了表现艺术应有的活力,画家从儿童画中寻找灵感,这幅“自由的呐喊”是画家阿偑尔的代表作,画家认为生活要自由,思考要自由,想象创作都需要自由,所以用这幅作品来书写对自由的珍爱和渴望。 现在我们是否也用这种自由的精神一起来合作创作一幅作品呢。 以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导入新课。学生以接龙的方式,在教师事先画好色块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喜欢的色彩,注意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对比与和谐,注意画面的美感。游戏是学生的天性,以游戏作为导入可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无拘无束,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发展阶段 7分钟下面我们来欣赏大师们在绘画中是如何来搭配色彩的。(课件展示大师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归纳。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大师常作的方法有两点: 1、色彩对比。 2、色彩调和。 学生进行色彩游戏搭配练习。欣赏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欣赏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分析大师是如何搭配色彩(突出重点)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 深入阶段 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个人的情感,大师们的作品中也常常利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是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向日葵》、《呐喊》、《门》、《大堤上的缺口》等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听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与所展示出来的作品,哪一幅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的自由的开展探究活动。 讨论内容为: 1、从作品中,我们是否能感受出画家想表达某种情感? 2、画家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在画面的构图及颜色的搭配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3、作品《门》、《大堤上的缺口》与前面的作品有什么区别? 4、所有这些作品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西方现代绘画中的建筑

西方现代绘画中的建筑 摘要:西方现代绘画的不断变革中,出现的建筑也是在不断的变革。建筑是一种石头堆叠的艺术,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享受;绘画则是纯粹的艺术享受,它没有物质功能,因为有着共同的艺术性,二者在美学上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本文通过数幅画作,来浅议一下西方现代绘画作品中建筑的表现。 关键字:绘画建筑空间维度 当提到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时,阿尔瓦·阿尔托常常说:“它们都开始于绘画。”当我们翻开西方美术史时,就可以发现绘画艺术的变革与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密不可分,而建筑是一个时代技术水平的体现者,它的风格的变化必然依赖着同时期工业的进步。所以,显而易见的是,绘画与建筑之间存在着互动性。无论是勒·柯布西耶和奥藏芳的纯粹主义绘画,还是俄罗斯构成主义对扎哈·哈迪德的影响,都其实在绘画与建筑的艺术领域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现代绘画艺术的出现就是立足于人的本能的需求,挖掘潜藏于人类深层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而现代建筑则是人类意识思维创造的具象化。现代建筑形式是绘画艺术的具象化和立体化。 1、绘画与建筑体验

《圣母领报》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画家弗拉·安吉利科的作品。画中讲述的是亚当与夏娃因犯罪而被逐出伊甸园,神派遣天使向圣母传达旨意,给予亚当夏娃后人以希望和救赎。阿尔托的《从门阶到普通房间》中也提到这幅画。阿尔托认为安吉利科的《圣母领报》无可超越的画出了进入房间这一动作。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矛盾而逆反的封闭和开敞空间的关系。 在画中,室内天棚的蓝色和星空点缀的方式将门廊与室外的花园联系在一起。天使在画面的中央,位于室内外的门阶处,一道光从蓝色的天空投向柱廊的室内。这道光也是统一画面的一个要素,它从球体到射

美术教案:现代主义美术

美术教案:现代主义美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现代主义美术 杭师院附高罗雪峰 目标:使学生对二十世纪绘画的主要成就及主要画家、作品有所了解、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现代派绘画作品的形式感及艺术成就。重点介绍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及表现主义艺术。 难点:现代派艺术较为复杂,历史的评价不一,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 准备:制作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和教师活动 组织: 导入: 、有关小组演讲问题说明。

2、学生介绍毕加索。(10) 展开: 、立体主义介绍: (1)出示问题:毕加索的绘画艺术风格主要分成哪几个时期?立体主义绘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谈谈你对立体主义的看法? (2)播放介绍性影片《毕加索的奇遇》(学生带着问题看影片)(9) (3)学生讨论回答。(6) (4)教师总结评价。(2) 小结: 现代主义艺术涵义及特点小结。 知识性内容 组织: 导入: 展开: 、立体主义(1)、毕加索: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南部港口城市马拉加,父亲是位美术教师,曾做过美术馆长。14岁的毕加索考入父亲任教的巴塞罗那美术学校高级班,16岁毕业时画的《探望病人》一画参加全国美展,具有相当写实的造型水平。以后又考取了马德里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但他更

喜欢的是在美术馆和街头自由吸取艺术营养。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可以分为几个时期:第一时期是:”蓝色时期”;第二时期是:”玫瑰红时期”;第三时期是:”黑人时期”;第四时期是:”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第五时期是:”古典主义时期”;第六时期是:”超现实主义时期”;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 9岁的毕加索来到巴黎,由于贫穷总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时他画了一些穷愁潦倒的友人题材的油画,画面充满着一层阴冷的蓝色调,这便是他的“蓝色时期”。1904年4月定居巴黎贫民区,过着自由浪漫的生活,这时画了许多流浪艺人生活题材的画,色调出现温暖的粉红色,这就是他的“玫瑰红时期”。尔后由于受到塞尚艺术的影响,在塞尚的基础上对绘画结构进行探讨研究,作品显示出几何化倾向,开始将形象分解成各个平面,并重新予以组合,于1907年创造出划时代的作品《阿维尼翁少女》,从此他进入分析立体主义研究和创作时期。不久他又采用拼贴技巧创作,标志着他的分析立体主义的结束,逐渐走向“综合立体主义”。 32岁之后的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它们又使人想起塞尚。从此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

西方绘画表现图示和特征

第四课《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 一、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学生对本部分内容非常有兴趣,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及人的审美观念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对具体作品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为古代西方绘画、近代西方绘画、现代西方绘画三部分,有利于教师对比且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绘画从客观具象写实到主观抽象表现演进的大体脉络及其主要艺术语言和艺术特征。 2.感受、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三、教学重点: 近、现代西方绘画的学习。 四、教学难点: 现代西方绘画的欣赏与评价。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仔细钻研教材,将相关内容输入计算机并制作成课件以辅助教学。 2.学生准备:课前提前翻看教材,以便带着问题学习本课内容。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

(三)讲授新课: 浏览外国绘画作品图片,感受其不同于东方的艺术风格 什么叫图式? 图式:人的认识结构。这里借用心理学用语,来指称西方艺术家在艺术表现和造型活动中的不同于东方艺术家的心理定势和认识结构,包括他们的艺术理想、创作方法、观察方法、造型观念、艺术语言、绘画技巧以及艺术个性等等方面。 1.古代西方绘画 a.写实的古典艺术 ·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是西方写实性美术产生的源头 借助作品分析讲解:《宴罢》、《菜花少女》等 b.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 ·象征性地显示上帝的美与神圣力量,和谐使得古典艺术既不相同而又缓慢融合 借助基督教绘画作品分析讲解:《蒂奥多拉皇后》、《受胎告知》等 2.近代西方绘画 a.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文艺复兴三杰作品的欣赏与分析:《蒙娜丽莎》(达·芬奇)、《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西斯廷圣母》(拉斐尔)等 b.十七世纪的肖像画 借助作品分析讲解:《夜巡》、《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吉普赛女郎》等

现代主义绘画的表现方法

现代主义绘画的表现方法 内容摘要:西方诸多现代主义绘画艺术的新样式和表现方法与传统绘画艺术的差别在于:前者用的是动力学方法,后者用的是静力学方法。本文对现代主义绘画的表现方法——动力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现代主义绘画表现方法动力学方法静力学方法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从野兽派和立体派到构成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从抽象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再到极简艺术和观念艺术,一个接一个的艺术运动和流派相继产生,欧洲数千年的艺术传统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彻底动摇,“反传统”已成为各艺术流派的共同旗帜和宣言。各种观念、技法和材料都被艺术家多角度、多层次地体现、实验和运用,创造了诸多视觉艺术的新样式和表现方法。从总体上看,他们所用的艺术表现方法与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方法的差别在于:前者用的是动力学方法,后者用的是静力学方法。 传统艺术所用的是静力学方法。这种静力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1. 描绘物象自身的静态关系;2. 描绘事件、细节、性格之间的静态关系。 画家描绘物象自身的静态关系,主要是指静态的块面、比例、透视、形体结构关系。说它是静态的,是因为一切画面都是假定对象在瞬间暂停下来。 文艺家描绘事件、细节、性格之间的静态关系,确立了以下两种静态模式: 1. 性格——情节模式。按照这种模式,一切叙事作品中的人物,都必须有不同的性格。不同性格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情节。情节总是由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个部分组成,由具体的细节、事件、场面来体现。 2. 封闭性静态结构模式。关于这种封闭性静态结构模式的特点,弗洛伊德指出有五点: ⑴作品中的英雄人物都有安全感,都有一种感觉:“我不会出事的!”;⑵所有的作品中都有一个主角;⑶作品中总会有某个女人爱上了主角;⑷作品中的人物都严格地分成好人和坏人;⑸作者仿佛坐在人物的大脑里,而从外部观察其他人物。 现代主义文艺家认为,按照这种静态模式虽然可以编出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但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和现代社会的特点。于是,现代主义文艺家提出了动力学方法。 立体派画家格莱兹说:“从德拉克洛瓦以来,画家们对学院派挑战,他们给予一个在运动的形式里生动的动力主义以优先地位,超过空间中固定体积不动的画面形式。”凡·高认为现代绘画“将趋赴更精微——更多的音乐、较少雕塑。”他主张用互补色来表现人们的情感颤动和“火热的情绪活动”。德劳奈更进一步“想创造物象各元素间节奏关系”,寻求“节奏性法则的新多样性”①。《未来派宣言》则公开宣称:“人须再现动力的感觉……我们必须来解说自然,就在于我们在画布上把物象作为节奏的启始或延续来再现。这种节奏是物象自己在我们的感性功能里激引起的……宇宙之力应当在绘画中作为一种力的感受而得到表现……运动和光摧毁肉体的物质性。”② 从以上言论可以看出,现代派艺术家所提出的“动力学方法”,就是“超越空间中固定体积不动的画面形式”,意在打破以往的以静态的透视、块面、比例、结构关系为特征的静力学方法,主张遵从审美动力学原理,运用讲究节奏、意念关系的动力学方法。 所谓审美动力学,是指主体的审美力对审美对象的把握。这种动力学的特点是:⑴强调主体审美力的充分发挥,认为一切优秀的艺术品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⑵强调内在的力(意念)而不是编造的“现实幻象”;⑶强调外在的力(运动——节奏)。 艺术表现的动力学方法,就绘画而言,主要是指表现运动式的节奏关系与意念关系。 一、运动式节奏关系

西方油画发展史

西方油画的发展史 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油画发展初期的历史条件奠定了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思想出于对宗教的批判,有着关注社会现实的积极要求,许多著名画家为逐渐摆脱单一的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的创作,开始对当时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物品进行观察和直接描绘,使宗教题材的作品含带明显的现实世俗因素,有的画家完全描绘现实生活的实景。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继承了希腊、罗马的艺术观念,即不仅注重作品要描述某一事件或事实,还要揭示出事件或事实的前因后果,于是形成了注重构思典型情节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手法。与此同时,画家还分别探索解剖学、透视学在绘画中的运用、画面明暗分布的作用等,形成了造型的科学原理。人体解剖学的运用使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如同真实般准确的比例、形体、结构关系;焦点透视法的建立使绘画通过构图形成幻觉的深度空间,画中的景物与现实中定向的瞬间视觉感受相同;明暗法使画中的物象统一在一个主要光源发出的光线下,形成由近及远的清晰层次。人文主义的艺术主题与追求写实的造型观念在其他画种中所以不能完善,是因为工具材料的限制,而油画工具材料性能正适于将二者充分体现出来。因而,古典油画成为经长期制作的、高度写实的面貌。 古典油画在整体上是油画语言诸因素共时综合运用的结果,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对某一个或几个因素特别注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画家比较注重明暗法的运用,画中景物的暗部统一笼罩在阴影中,明暗交界线呈柔和的过渡,造就了画面集中而浑然的效果。L.达·芬奇的《岩间圣母》是这种风格的代表。同时期的尼德兰画家则清晰地刻画画中景物各个细部,景物之间是色彩的差别而非明暗的过渡,R.康平的三叶祭坛画《受胎告知》就细致地呈现室内外的所有景物。意大利的提香是第1个特别注重油画色彩表现力的画家,他在暗底子上作画,并常用明度接近、色相略异的明亮色彩构成富丽堂皇的金黄色调,透明颜料的多次复叠,忽厚忽薄的笔法,又使色彩与形体有机溶合,造就出质感效果。 17世纪是欧洲古典油画迅速发展的时期,不同地区、国家的画家依据自己生活的社会背景、民族气质,在油画语言上进行了不同的深向探索,油画的种类按题材划分为历史画、宗教故事画、团体肖像、个人肖像、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等。油画技法也日臻丰富,并形成了各国、各地区的学派。 2)中国的油画最早出现在棺椁器具之中,据周礼、汉书等文献所记,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已有用“油”绘画的历史。通常的说法是1581年利玛窦携天主、圣母像到中国后,才开始了中国的油画,其中一幅“木美人”作品,虽历时五百年,仍依稀可见画风的古朴厚重。 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潘庭章、艾启蒙等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满语即奴仆)受命于皇上,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但并未留下一些痕迹。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大冲撞,民间的画坊、画馆兴起,画技亦得到了改善。但此时由于画工的地位低微,文化素养也有限,使他们的作品未能进入文化的高层次,形成一个独立的新文化。 清末维新变法后,许多青年学子先后赴英、法、日本等国学习西洋油画,他们中有: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叔同(弘一法师)、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潘玉良、

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教案

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特 色 教 案

《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的设计思路 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黄晓东 本节课知识相对来说是较为晦涩难懂,教师一定要在观念上启发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探究知识。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的目标是: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和多元化的艺术流派从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逐渐掌握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初步学习运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体验和品评、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初步学习运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体验和品评、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 一、钻研教材,制定教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讲授、图片展示、设疑、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尽量为课堂创设出轻松,愉悦,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更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提高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二、注重学法,学会学习 学生的学法相当重要,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提示,解惑和启发,在整个教学中应该是让学生成为主体,主动去学习。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展示图片,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练习环节,我也是提出要求,最后由学生自己悟出。 在这节课各个环节的教学中,我都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从整体上感知,并得出答案。如果我们每位老师能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方法的指导,那么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便指日可待。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有一句话想与大家共勉:不要以蜡烛自慰,以为只有燃烧了自己,才能照亮别人;不要以老黄牛自居,到头来累得“羸病卧残阳”;我们应该做生命中的智者,让我们在艺术的教学中轻松和愉悦。真诚的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陪伴学生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现代西方美术主要流派及代表作

现代西方美术主要流派及代表作 现代西方美术主要流派 20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传统绘画写实功能趋于弱化,工业、信息、科技革命所需的理性思维,驱动艺术家对艺术的抽象美进行不断探索,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在此背景下,新的艺术路线、美术流派不断呈现,并伴随着人类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主流艺术呈现三个演进阶段:20世纪初至一战曝发: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派、未来主义和抽象派 世人公认塞尚、梵·高和高更是开创20世纪现代艺术的祖师,在他们活着时影响有限。1901年-1906年,他们的作品在法国巴黎才首次大规模公开展览。把他们思想继承光大,传播给20世纪的画家却是一个小小的艺术家派别——纳比派。纳比派的特色归纳为两种变形理论:“客观的变形,它基于纯美学,装饰概念,以及色彩和构图的技术要素;再就是主观的变形,它使画家个人的灵感得以发挥。”纳比派采用卡片纸等吸附力强的画面材料代替油画布,还用蛋白或胶水来调和颜料,以追求色彩的效果。主要代表有塞律西埃、P.博纳尔、M.德尼、E.维亚尔等。 画家鲁赛尔和女儿安纳特法国维亚尔

逆光下的裸女法国博纳尔 沐浴瑞士瓦洛顿 莎乐美德国斯塔克 塞尚作品 梵高作品 1905年法国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代表人物有马蒂斯、弗拉曼克和德朗。在北欧,随着德国1905年桥社和1909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流派登上画坛。代表人物有爱德华·蒙克、安索尔、席勒、柯克西卡、诺尔德以及桥派的基希纳、蓝骑士派的康定斯基和马尔克。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较为相似,两者使用颜色上都非常大胆,但使用颜色的目的却不同。野兽派意在唯美,而表现主义则意在使用使用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表现感情和自我,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 野兽派创始人亨利·马-蒂斯绿色条纹的马諦斯夫人

西方绘画色彩感受技法

西方绘画色彩感受技法 正如派脱所言“一切的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状态”,西方绘画中也体现着趋向音乐之美的状态。虽然在理论上看,绘画和音乐似乎是完全没有关联的两个艺术学科,但是在西方绘画中,色彩的变化能够体现出“节奏性”;色彩的构图能够体现出“旋律性”;色彩的体验能够体现出“和弦性”。即透过绘画艺术可以发现节奏、旋律、和弦这些具有音乐特征的色彩表现。 一、色彩变化的“节奏性” 色彩的变化能够体现出“节奏性”。节奏是构成艺术的重要元素,朱光潜先生曾说:“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西方绘画艺术中色彩的节奏性通过色彩的强弱感觉、明暗关系以及冷暖关系得以体现。 色彩的强弱感觉体现出节奏性。人们看到高纯度色会有强感,低纯度色会有弱感:彩色系具有强感,无彩色系具有弱感:对比度大的具有强感,对比度小的具有弱感:正是这种强弱感使得西方色彩画较之中国水墨画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而这种感受就如同音乐中强弱节奏的体验。例如,曲子是2/4拍节奏,就会给人以“强弱”的感受;在3/4拍节奏中就会有“强弱弱”的感受。由此看来,色彩的强弱和音乐的强弱虽然分别为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但是从人接受的强弱感觉上来说是相似的。 色彩的明暗关系体现出节奏性。西方绘画色彩中的明暗关系可以让人感受到光的变化。凸现出画面的层次感和秩序感,并在明暗关系的对比衬托下。使物象在光影的变化中主次分明。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首先使用了“明暗对照法”,这种明暗对照是对自然光的巧妙运用,营造出画面的立体感。在他的传世之作《最后的晚餐》中这种对照法得以完美体现。 在作品中,他把窗户里透出的光作为整体的主线引入房间,进而拉长了画面的空间距离,给人以视觉上的纵深感。可以说,达·芬奇对光的巧妙运用是整幅画面的点睛之笔,不仅使画面有了明暗的对比,而且营造出了画面的立体感,使整个画面的效果更加灵动、逼真、自然。17世纪荷兰的著名艺术家伦勃朗把“明暗对照法”发扬光大,使它成为自己标志性的技法。在伦勃朗的许多作品中。大多以深色为背景。自由巧妙地用强光凸现出画面的主要形象,使次要部分消融在暗部。在这种明暗关系的对比之下,整个画面浑然一体。呈现出整体的节奏性。例如,伦勃朗最负盛名的作品《夜巡》,画面中运用光的效果,使画面的主体——市民卫队队长(弗兰斯·班宁·科克)突出地显现在画面的中央而且最亮的位置,建筑物作为次要部分被隐约埋藏在黑暗中。 西方绘画中的这种明暗层次的对比与音乐中强弱拍的结合是相似的。正如曲子中强弱拍的结合才使曲子呈现出轻重缓急、变化多样的姿态。从而凸现出曲子的主题部分,使曲子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色彩的冷暖关系体现出节奏性。绘画中冷暖色调的运用与音乐中节奏的运用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绘画中,如果整个画面暖色调的面积比较大,就会给人以跳跃、欢快、喜庆的感觉:反之。冷色调的面积比较大,就会给呈现出沉静、理智的感觉。这就如同在音乐中,快板节奏型比较多,会给人以愉悦、跳动、欢庆的感觉;慢板节奏型比较多会给人以舒缓、悠长、抒情性的感觉。 绘画中讲究画面冷暖色调的搭配,同样在音乐中也注重快慢节奏的结合。如鲁本斯《劫夺吕西普的女儿们》,将背景的冷色调与人物、马匹的暖色调魔术般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自然的整体。 同样,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最著名的《自新大陆交响曲》中,序奏部分运用了大量的慢板节奏,当进行到引子部分。几个快板节奏的运用成为曲子的一个亮点。从而将快慢对比统一

中西方绘画审美观念 的异同知识讲解

中西方绘画审美观念 的异同

中国绘画以中国的水墨画为代表,中国的水墨画以写意为主旨,作画者不但要心中有画面,还要有对画面深深的感情寄托,不以生活中的实物的形象为局限。用笔是大胆,不拘于形式,不刻求光感以及画面色彩搭配,观赏者要走入画中,走入作画者的思想中,这样才能真正的欣赏它,感受它的美。中国的水墨画画面多辅以文字,作为欣赏画作的铺路石,如中国五代时期画家荆浩的《匡庐图》,画面气势磅礴,危峰重叠,四周溪峰连绵,山石之感坚实,体感厚重,体现出作者对山水无限敬仰之情,也同时能体现出作者无限的胸襟。 西方绘画作品非常繁多,但其中以宗教色彩浓重的题材为其代表,画面多凝重,色彩对比鲜明,画法笔触精细,力求完美,画面人物表情清晰明了,而且作品题材多为广为人知的宗教故事。做平力求形似,有种真实贴切的感觉。作者多追求画面的光源,以及光源在画中人物中的折现。他们善用光和色彩来体现作品,西方绘画作品也能体现画家的一些思想感情,但过于拘泥,不像中国水墨画般豪放、洒脱。如: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徐徐打开的帷幕中圣母怀抱着圣婴从云端缓缓落地,圣母端庄矜持的脸上略带忧伤,而圣婴也带着超乎儿童的神圣。画面如诗一般,艺术语言表现出一种优雅、和谐、轻快,体现了当时的人文主义理想。

那你可能会问中国就没有了细腻,西方就没有来豪放吗?我只能告诉你:“是也!非也!”。 无论是西方绘画还是中国的绘画,他们都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变化,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随着审美观念的拓展,西方也出现了洒脱之作,中国也不乏细腻光感的作品出现。 西方绘画作品中现代的大作中写意、奔放的作品很多,如蒙克的《呐喊》,画中天空被染成了鲜红色,灰蓝色的海湾和小镇,桥头两个僵直的人影向前走着,画中央一个有几分变形的人正在捂着耳朵呼号呐喊,像是画家自己的化身。让我们体会到了画家的紧张、恐惧和不安,甚至是绝望。 中国绘画的细腻、婉约就如同中国的绣花针,细致入微,极其考究,如中国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他以每位帝王以及侍从为一组造型,侍从体型小于帝王,同样的背景进行烘托,画面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的细微,刻画表现人物各自的性格气质心态。它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重要的人物肖像画之一。

中西方绘画色彩差异探究.docx

中西方绘画色彩差异探究 前言 众所周知,色彩是艺术创作中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浓重与否,色调的选取可以反映出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读者可以通过作者色彩的运用,来读懂作者内心真实的想法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景。但是,受到文化、地域、语言的巨大差异,即使是同一种色彩的选用,中西方绘画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也可能是不尽相同的。本文我就表现形式、文化差异,色彩的运用、色彩的感受四个方面来比较一下中西方绘画色彩的巨大不同。 1中西方绘画色彩在文化上的差异 由于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中西方对于颜色的喜好程度是截然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恰恰相反的。以我们常见的颜色红色和黄色为例。在中国,红色往往是一种吉祥,喜庆的寓意。我们在婚礼,开业庆典、大型的商业活动等重要场合的时候,常常以红色进行装扮,代表一种喜庆,祥和的寓意。在婚礼我们也常常以穿红色的礼服婚纱代表吉服,代表以后的日子能够顺顺利利,红红火火。所以,我们中国常常是把红色作为一种吉利,喜气的象征。但是红色在西方则恰恰相反,红色在西方国家往往预示为恐怖、冷酷、血腥的代名词。一些冷酷暴力的事件常常是以警示的红色予以表达的,所以在西方红色是一个消极的符号。再以色彩中极为常见的黄色为例。黄色在中国古代是权利的象征,非皇族是不得穿黄色的衣服的。是权力的代名词的,现代人们也很喜欢黄色,预示着欣欣向荣。但是,在西方国家,黄色

也是一种低下,卑劣的信号。所以说,在颜色的选择上,文化的差异也会导致选取的不同。 2中西绘画色彩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在艺术长河发展的初期,中西方的色彩观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差异,都是借助简单的色调来进行艺术的创作。当时由于颜料较少,色彩类型又都比较单一,所以艺术作品的颜色较为单一,没有更多的色彩渲染。但是即便如此,二者在表现形式上也是有所差异的。通过艺术初期中国的一些陶器作品我们不难发现,绘画多采用的是抽象的手法,色彩的运用比较简单,且以平面绘画居多;而西方国家的绘画作品则更倾向于立体创作,绘画的运用更加丰富立体化。到了秦汉年间,我国绘画的表现形式还是以平面绘画为主,但是色彩已经变得丰富起来。而且逐渐形成一种美感。而西方绘画则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分化,一部分艺术作品倾向于装饰性的色彩,而另一部分作品则倾向于再现性的色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绘画艺术作品也开始向再现性发展。通过色彩的变化来使人物、景色变得更加真实。同期西方国家的绘画作品,也发生了功能性的变化。此时的艺术作品已经成为了统治阶级使用的工具,通过意识形态来向劳苦大众展现上帝的光环。这时的绘画作品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政Z手段,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学艺术作品了。唐宋时期,我国的绘画作品趋向于两种派别。一种是以花鸟画、春绿山水画为代表的,另一种是以文人画作为代表的。这一时期,绘画的色彩应用开始向清淡转变。文人更倾向于用墨色的变化来展现世间万物,因此,这一时期的画作很少有浓

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教案

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教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肥东县众兴中学 公 开 课 教 案 授课教师:李定玉 地点:高二(4)班 时间: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下午第二节)

第十三课西方现代艺术 授课教师:李定玉 一.教材分析: 给现代艺术定性是很难的。艺术是什么我们可以给出无数个答案,从文艺复兴以来人类一直遵从的美术定理,就是描摹自然,模仿“上帝制造”的世界,美化和装饰万事万物。但在西方“现代艺术”中“艺术是追求美”的这种说法被彻底打破了。 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也各不相同,是标新立异、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它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表现形式也从具象转变为意象和抽象,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欣赏难度较大。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以及我国特定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文革前,人们视之为洪水猛兽,一味排斥;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又变成一种非常时髦的东西,甚至一味效仿。 因此本课的重点是以转变学生的欣赏观念为主,以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美术欣赏的标准为线索,通过一些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画家自身从具象到意象、抽象形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理解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欣赏特点,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欣赏美术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鉴赏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学深对于本节知识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这节课可以说是对所生所进行的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教育的启蒙。所以责任更重意义更大。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学生们虽然对这部分内容比较陌生,而且大多是出于好奇而并非喜爱,但是从西方印象主义出现以后,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探索就从未停止,学生对此已有了很多了解,而且东方艺术中的书法、国画,可以说是西方现代艺术抽象、变形最早样板。所以说,学生并不缺乏欣赏稀饭方现代艺术的能力。 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对于本课的知识内容,学生们可以说是充满期待,又充满好奇。对广大中学生来讲,西方现代主义绘画领域,是一个陌生的艺术世界,一个急切想了解的艺术世界。所以本课要让他们懂得如何欣赏、如何理解现代艺术。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西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的巨大发展变化,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和多元化的艺术流派。从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逐渐掌握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运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体验和品评、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欣赏方法 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西方现代主义美术。 五.教法方法: 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启发学生在阅读分析、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多媒体手段来配合教学,此辅助手段的优势在于: 同步性:可以在需要画面内容时随时切入。 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的意图随意编排设计自己需要的课件,课件在播放时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切换或重放。 丰富性:图片、资料来源广泛。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英本1202班陈佳玉指导老师李雅娟 内容摘要: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中西方绘画艺术犹如两座形貌各异的山峰,虽然同样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但却各成一体。在全球一体化的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交流也日渐密切。交流之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两座山峰的不同特点,中西方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既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既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再则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也显然有所不同。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之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中国传统绘画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中国山水注重写意讲求意境,西方则主要注重写实! 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两大体系的主要代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进行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共 关键词:中国画;山水画;水墨;西方画;风景画;水彩 【一】中国山水画 一、中国山水画技法简介 山水画技法为中国山水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绘画技法表达了画家不同的性格,绘画时的心情及创作背景等。简明扼要地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有助于激发业余或专业山水画鉴赏者的兴趣以及加深其对绘画作品的理解。下面将简要地介绍几种山水画的技法。 (一)用墨方面 1、泼墨法,顾名思义,是指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水墨浑融、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而要使用这类技法,毛笔要大一些。用饱含水的笔头,蘸上浓淡得宜的墨汁,大胆落笔,点拓出所画物体的轮廓。 2、积墨法,即层层加墨。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用积墨法,行笔要灵活,无论用中锋还是侧锋,笔线都应参差交错,聚散得宜,切忌堆叠死板。要注意第一次墨色与第二次墨色之间的差别,色度的浓淡相差略大一些,才能看得出笔痕,不至于到干后成了糊涂的一片。用得好的积墨法始终保持墨的光泽,积墨愈多,光彩愈

西方色彩发展史

色彩的魅力 应该说,自然的色彩已是十分迷人.阿恩海姆曾经写道:“那落日的余辉以及地中海碧蓝的色彩所传达的表现性,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也望尘莫及的。”不过阿恩海姆的本意并非是说艺术中的形状就微不足道了,而是说艺术里不仅仅只有形状而没有色彩,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形与色实际上是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倘若没有颜色,形就无法显现。即便是一条线,如果没有任何颜色,就绝难产生任何视觉经验。当然,反过来说,没有形,色彩也是无所依托的。因此,只能是有色彩的形,而色亦只能是有形的色,两者须臾不相分离。当然,形与色的完美结合才有尤为灿烂多姿的表现力。这也正是贝尔所津津乐道的“有意味的形式”。 在某种意义上说,色彩的运用是人在艺术中的天性流露。即使是上万年前的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冰河时期里以狩猎为生的人们也已经在洞穴中彩绘壁画了,譬如,在阿尔塔米拉的洞穴里已经发现了红褐色、黑色和黄土色所绘画的动物形象。 由于文化意义的投射以及色彩与视觉形象因素的结合,色彩的情感力量或象征含义往往隐含其中,这使得色彩的世界变得意味深长。色彩的运用与其说是对应客观存在的反应,还不如说是出诸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吁求。在西方油画里,色彩或许是最为举足轻重的造型手段,同时又何尝不是至关重要的表现招数。日本版画里的用色之“纯”曾经使西方艺术家为之倾倒。马奈、梵高和马蒂斯等均十分着迷,彷佛洗清了眼睛而获得新的色彩感觉。确实,画什么题材,表达怎样的情愫,营造何种氛围,渲染什么感受,都要讲究用相应的色调。以读解和欣赏西方的古典绘画为例,色彩无疑是一把必不可少的钥匙。如果说,在文艺复兴之前,西方绘画中充溢的是带有神秘性质的色彩的话,那么在从以神为中心的色彩惯例转向对人的色彩的世俗化的过程中,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作品就有了特别的意味。在他的笔下,表现光亮的色彩就不是彷佛来自天上,而是像灯光一样照射到画中的描绘对象,显得单纯而又清晰。法国画家拉图尔的人物画中“烛光”效果则好像是让色彩赋予人物以性格和情感。他们两位的艺术践履表明了十七世纪前后的绘画中的色彩已不全是对神的烘托,而是转向人的生活与现实。在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里,荷兰画家伦勃朗的色彩世界显得既有震撼力。舞台灯光式的色彩处理使得明暗对比具有特别的戏剧性。例如,《夜巡》画的是一个面积巨大的机械军库,内部应该是昏暗的,但是从画的右上方却泻入一道神奇的光彩,彷佛是荷兰老是乌云密布的天空上蓦然裂开一处并从缝隙中投下一道耀眼的阳光,画面的气氛立即变得热烈起来:行走在前面的人处在一片明亮的色彩中,而后面的人群显得半明半暗。正是由于明与暗的对比,军械库的深处成为令人感到深邃无比的黑暗,同时明暗的变化也悄然增添了整组人物形象的动感。熟悉伦勃朗奇妙色彩效果的人却在深有感触的同时,又难以一言道明这些用色的现实依据:是灯光?是日光?是烛光?它更可能是艺术家主观世界深处的一盏灯,由内而外地照亮画面上的一切!到了十九世纪,印象派的不懈追求也是和色彩的独特运用联系在一起的,主管和客观的交融无疑变得尤为得心应手。至于马蒂斯的理想,那就是用色彩在画面上奏出音乐了。的确,存在着一个以色彩“签名”的个性世界,有谁会将雷诺阿、德加、蒙克、德蒙里安、霍克尼等人混为一谈呢?在色彩成为艺术家的激情以至整个生命的内在表达语言时,它就完全地个性化了。没有比马蒂斯表述得更为精到得了:“某种色彩的雪崩是没有力量的,只有色彩被组织安排的配合了艺术家强烈的感情时,它才获得了自身充分的表现,、。 理解色彩至于绘画并非愈多愈好的道理,那么色彩至于雕塑的关系就不难把握了。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雕塑多是上色的。在古希腊,尽管米罗岛有质地极佳的大理石,但是那时的大理石雕塑仍然是着色的,只是这种色彩并不经久,如今已是剥落殆尽。古埃及的雕塑也以彩色居多,极少数的西方经典代雕塑仍旧可以看到当年加过彩的痕迹,比如,雅典内城和五尔德纪念馆的雕塑。不过。与绘画比较,雕塑的用色相对简洁的多,比如有的作品只用单色,像东西方的烫金像,而中国的大型陵墓周围的石雕则没有上色。而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