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版】一年级下册最新数学全册整套导学案定稿

【最新版】一年级下册最新数学全册整套导学案定稿

十几减9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学习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学习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学习资源:

学具。

学习过程:

一、引。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议。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练。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教学反思:

练习一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学习重点:

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

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资源:

学具。

学习过程:

一、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议。

讨论:十几减9的方法有哪几种?

三、练。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六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做练习六的第6题。

游戏:小青蛙过河。让学生看图说说题意,然后指导书写格式,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并在全班交流答案。

7、做练习六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8、做练习六的第8题。

第1题,教师指导看图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读一读。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教学反思:

十几减8、7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学习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学习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学习资源:

挂图,学具。

学习过程:

一、引。

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议。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 10-3=7

方法二:10-8=2 2+3=5

方法三:8+()=15 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练。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

板书设计:十几减8、7

15 - 8 = 7

方法一:15 – 5 = 10 10 - 3 = 7

方法二:10 – 8 = 2 2 + 5 = 7

方法三: 8 + ( 7 ) = 15

教学反思:

练习二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力求能快速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6、5、

4、3、2打好基础。

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资源:挂图,学具。

学习过程:

一、引。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7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议。

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三、练。

1、做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加深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

2、做练习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

3、做练习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再说说计算方法。

4、做练习二的第3题。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看谁先算完。

5、做练习二第6题、第7题、第8题。

分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在全班交流答案。

6、做练习第9题。

游戏“送小松鼠回家”:小松鼠迷路了,你能送它回家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7、做练习第5题和第10题。

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新收获?你能说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十几减6、5、4、3、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学习重难点: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习资源:

主题情景图。

学习过程:

一、引。

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聪明机灵的小老鼠杰瑞和可爱的小兔子杰比,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太阳真好,小老鼠杰瑞跑去和杰比玩,看见小兔子杰比正在采蘑菇呢!

提问: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蘑菇?6+5=11

(2)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11-6=5

(3)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兰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几个?11-5=6

二、议。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5+6=11 11-5=6

方法二:10-5=5 5+1=6

方法三:11-1=10 10-4=6

从11开始往前数。

(2)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2、尝试运用。

计算11-6 12-3 13-4

(1)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

(2)交流算法。

三、练。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想想做做第3题。算算比比,感受退位减与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区别。

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5、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回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

板书设计:十几减6、5、4、3、2

13 - 5 = 8

情景图 11-6=5 12-3=9 13-4=9

教学反思:

练习三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选择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

掌握方法,熟练计算。

学习资源:

挂图,学具。

学习过程:

一、引。

教师引导:今天,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门在举行游艺会,小朋友,你们想去看吗?那,我们出发吧!

二、议。

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

三、练。

1、第一关:智力大考盘小狗忘了5+8 14-6 该怎样算,你们能帮助它吗?

交流不同的思维过程及方法。完成练习三第1题。

2、第二关:方法大比拼。

小兔在计算7+6和12-5,它找到了不同的方法,你能找到几种?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完成练习三第3题。

3、第三关:大象采椰子学生理解题意后,组织学生游戏。完成练习三第2题。

4、第四关:数字密码,完成练习三第4题。

5、第五关:问题解决。完成练习三第5、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计算。

6、第六关:数学小迷宫,练习三第7题。

小猫准备了一些蜡笔,请你给得数大于8的涂上红色,得数小于8的涂上绿色。

四、自主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复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

2、通过整理、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归纳整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

整理、完成减法表,并在表中探索排列规律。

学习难点:

探索减法表中的排列规律。

学习资源:

复习题第1题图;加、减法表挂图。(有条件的可用配套课件)

学习过程:

一、引。

1、出示第13页复习题第1题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根据图列出三个算式,并把自己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3、反馈交流。说说每一题是怎样算的,并说说几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二、议。

1、整理减法表

(1)师:白鸽是动物王国辛勤的邮递员。它们每天都要给各家各户送各种信件。瞧,今天它们已经送了这么多信了——(出示第2题挂图)

(2)仔细观察信箱的排列规律,看看这三只白鸽带的三封信应该送到哪个信箱里去?

(3)你能替辛勤的白鸽们把剩下的信送完吗?请你试着填完整这些信箱中缺的算式,有困难的可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

(4)反馈交流,师填完整减法表。

(5)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信箱的排列上也藏着一些小秘密呢?(先在小组里讨论,再组织集体交流)

(6)找出差是5、8的算式。

(7)师随意指算式,让学生快速口答得数。

(8)同桌进行此项活动。

(9)完成第4题,让学生说说这类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做?

三、练。

1、学生独立口算,师掌握时间。

2、反馈校对,奖励前10名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复习

教学反思:

复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题意,会运用所学的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加深对生活中数学的认识,初步形成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学习难点:

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具体情境中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资源:

主题情境图(或配套课件)

学习过程:

一、引。

1、口算

9+2 16-9 13-4 5+7

15-5 6+8 11-3 8+8

(1)教师用口算卡片逐题出示,让学生口算后直接写出得数。

(2)反馈校对,奖励全对的学生。

2、在○里填上“﹥”、“﹤”或“=”

7+4○12 15-9○5 5+7○11

11-6○6 13-4○8 9+4○13

(1)学生独立填○。

(2)反馈交流,。

3、完成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交流答案。

二、议。

说说自己是怎样比的

三、练。

1、做复习题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

(2)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试试看。

(3)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做复习题第8题

2、(1)出示左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意。

(2)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3)反馈评议,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右题。

(5)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就题小结: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知道两部分的和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算。

(7)右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3、做复习题第9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根据图意列式计算。

(3)反馈交流。

4、做复习题第10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在小组里讨论,梨可能有多少个。

(3)反馈。明确答案不唯一,但从图上可以知道,苹果不会少于5个,梨不会少于2个。

三、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学习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学习资源:

情境图、小组准备适量的积木

学习过程

一、引。

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4、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5、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二、议。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学习“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三、练。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己画,画好后展示画出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

它们都是什么形?(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正方形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你画出了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怎样画的?

四、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反思: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学习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学习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学习资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钉子板、小棒、实物投影

学习过程:

一、引。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老朋友要来看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上课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他还带来了礼物,想送给那些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你们看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介绍完老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记得在上校本课时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设计意图】创设活泼、有趣的“介绍老朋友”这一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旧知启新知。而且用老朋友带了礼物要奖励给那些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议。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两部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①请一位折出长方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折出来两个什么图形。(举起折好的图形)

师:折得真不错。送学生小礼物,能告诉大家你的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吗?

②师:谁还折出了不同的图形?请一位折出三角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

师:折得真好。你也能获得一个礼物,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教教大家你是怎么折的吗?(全体同学和和老师跟着这位同学折三角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①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别人说过的你就不能再说了。学生回答。这里老师应强调是物体的某一个

“面”是三角形,而不是某一物体是一个三角形。适当送礼物给举例多,说话完整的小组。

③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设计意图】《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个新的图形:三角形,让学生来告诉大家这个图形的名称,学生愿意做、也愿意答,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我发现你的手真巧,他是这样折的,送学生小礼物并让学生告诉大家是什么形状的小书签。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折剪重合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小朋友将拼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一一讲评。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①请一位拼成三角形的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所拼出的图形。

师:他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答:三角形。

②师:谁还拼出了其他的图形(请一位拼成长方形的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

师:他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答:长方形。

③师:你是怎样拼的?

④ XX同学,请你到投影仪前展示你拼的图形。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小朋友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他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变的)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想一想?(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设计意图】从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学习作用出发,设计把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再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的操作。这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有位教育家这样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间上。”通过操作,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的认识,而且还拼出了一种新的图形,迫切想了解是什么图形,有了学习新知的需要。

三、练。

1、完成试一试(课件出示)在这些地方你找到平行四边形了吗?

(1)指名学生回答,课件闪动

(2)请你用水彩笔凃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桌互相检查。

(3)你还能在这些地方你找到什么?

2、小朋友们,看过变魔术吗?今天我么就来当小小魔术师,来变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道具,在桌子上的篮子里(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钉子板、小棒)我们来比一比哪个组变出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多。围好后把钉子板举起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展示并让学生评价,(这个三角形看

上去扁扁的,很可爱?。这个三角形看上去高高的,很神气……)你是怎样创作的,到实物投影上演示。并奖励各种形状的书签。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用小礼物来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这礼物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各种形状的书签,在奖励时让孩子说出是什么形状,这样在奖励的同时又巩固了这堂课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3、以错为例,师出示钉子板:“刚才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围的,是平行四边形吗?怎样改它就是平行四边形?”要求不能重新围,怎样才能正确围出平行四边形呢?(钉子板上下的钉子数相同)请你再重新变一个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进行学习,是学生的问题和思维障碍有机会暴露出来。经过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群体之间的讨论几思维碰撞而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印象深刻。

4、实践活动。

瞧,我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拼成的一幅画,是什么?漂亮吗?这个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各有多少个吗?梯形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其实我们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你想成为小小设计师吗?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作为明天的礼物送给你的妈妈,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对,三八妇女节,相信你妈妈收到你的礼物一定会感到很幸福的。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把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请一部分同学上讲台前,举起自己小组拼成的图画,说说你们拼的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图形?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拼贴图形这个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作为今天三八妇女节的礼物送给你的妈妈,相信你妈妈收到你的礼物一定会感到很幸福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的意识,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板书设计: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练习四

学习目标: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

在折一折、搭一搭、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学习资源:

各种图形的纸若干

学习过程:

一、引。

今天啊,我们继续来研究它们上一堂练习课。

二.议。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三、练。

1、第1题

(1)出示第1题,要求观察这幅图是由哪些形状拼成的?

(2)分类数一数,并把书上填好。

(3)交流并说说怎样才能数得既对又快。

2、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是对折两次?”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哪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第3题

(1)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你能把它折成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4、第4题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思考怎样折才能折出一个正方形?(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5、第5题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把这张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方法。

7、第7题

(1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行吗?

(2)学生动手拼一拼,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教学反思:

认识整十数

学习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

让学生经历十个十个地数数的过程,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学习资源:

1、配套学习光盘;

2、学习用小棒、计数器;

3、学生每人几捆小棒及一个计数器。

学习教程:

一、引。

1、师:小动物们今天在森林公园进行数学竞赛,蓝猫打算乘着智慧列车去参加,

—— —— —— —— —— —— 2

二、议。

1、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森林公园门口,小狗在数小棒呢!我们跟它一起数:1、2、3……10(多媒体)

(2)10个1根捆成一捆,得到1个十,一捆是十根。

(3)2捆是多少根呢?3捆是多少根?6捆呢?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2个十是二十 3个十是三十 6个十是六十)

(4)学生用学具摆,愿意摆几捆就摆几捆,并与同桌说说有几个十,是多少。

(5)一起十根十根地数: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多媒体)

师指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

追问:我们把10捆小棒摆成一大捆,一大捆就是100根,那么,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解答,小朋友们愿意帮一帮小猫吗?

(6)组织练习

① “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

②“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 ③“想想做做”第3题

也遇上难题了?我们赶快来看一看。

2、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1)出示计数器,要求学生说说对此已经知道了什么。

(2)师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是怎样想的。

师:是啊,十位上的3颗珠子表示3个十,3个十是30。(边板书边指导30的写法)

(3)在十位上拨6颗珠子,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并指名板书60。

(4)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让同桌说一说是多少,并请他写出这个数。

(5)师在十位上拨珠,让学生一十一十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师:当十位上满10颗珠子时,也就是1010个十是一百,我们可以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这一颗珠子就表示1尝试板书100)

(6)闭上眼睛想一想计数器上从左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过渡: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又帮助小青蛙解决了问题,本次数学竞赛还有很多好玩的题目等着我们呢,你们有兴趣去解答吗?

三、练。

1、“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画一画后用实物投影反馈。

2、“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后反馈。

3、“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独立填空格

(2)反馈交流,说说“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

(3)看着这两排数,你还可以说些什么?

4、“想想做做”第7题

5、“想想做做”第8题

四、总结反思

1、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数,小朋友想想,今天我们认识的数有什么特点?

2、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课题:认识整十数

板书:

认识整十数

10个十是一百

4个十是30 8个十是80 一个百是100

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资源:

多媒体课件(或学习挂图)、小棒、计数器

学习过程:

一、引。

1、小朋友喜欢吃冰糖葫芦吗?冰糖葫芦什么味儿?

2、今天小松鼠和小熊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一些冰糖葫芦,看看小松鼠拿了几串?小熊拿了几串?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一串冰糖葫芦有10个,小松鼠拿了3串,就是3个十,是30;小熊拿了两串,就是2个十,是20。

二、议。

1、学习例题

(1)提问:看着这些冰糖葫芦,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串冰糖葫芦?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小松鼠比小熊多拿多少个?小熊比小松鼠少拿多少个?)

(2)求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算式?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4)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组内的小朋友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小朋友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

小蘑菇: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再数两个十,是40、50。

小萝卜: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六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学习“试一试”

(1)提问:刚才,我们提的哪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2)你会列式计算吗?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4)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十,就是10。)

(5)小结:小朋友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算。

三、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2)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3)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各自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1)请小朋友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

(2)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校对。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5、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积极思考,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①一共有多少个?②小松鼠比小熊多多少个?

30+20=50 30-20=10

教学反思:

认识几十几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学习重点:

理解非整十的两位数的意义,能按顺序写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

学习难点:

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整十数。

学习资源:实物投影、学生40准备根小棒

学习过程:

一、引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进行摆小棒比赛,比比谁摆得又对又快。

二、议

1、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2、请小朋友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相互交流摆法

3、讨论: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39根的?

4、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5、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6、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人数给小组内的小朋友听。

三、练

1、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提问: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请对照着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2.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填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3、“想想做做”第1题

师: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并告诉同桌你是怎样数的。

4、“想想做做”第2题

(1)师: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博士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请小朋友们5个5个地数。谁数对了就可以掉这些香蕉了。

(2)你能5个5个地从5数到100吗?

5、“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试着数一数,然后组织交流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数的。

6、“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出图上的数,并说一说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先对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7、“想想做做”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与同学或教师交流。板书:

认识几十几

24 34 43

2个十和4个一3个十和4个一4个十和3个一

合起来是24 合起来是34 合起来是43

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学习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学习重点:

1、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资源:

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

学习过程:

一、引

今天,小猴的桃园丰收啦!它请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吃桃。(出示挂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议

提问:根据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讨论交流

(1)一共有多少个桃?(30+4=34 4+30=34)

讨论:你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

①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②数:30、31、32、33、34(可借助计数器或小棒)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加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也有各自的名称。教师介绍“加数”、“和”。

引导学生说说“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一共有34个桃,筐里有30个,外面有几个?34-30=4

讨论:你是怎么算的?

①34是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剩下4个一(借助学具)②想加法。

(3)一共有34个桃,外面有4个,筐里有几个?列式并说说算法。

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观察四个算式的特点,揭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三、练

1、计算

80+5 56-50 62-2 96-90

3+50 2+80 20+6 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2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根据下面的算式,你能想到其它三个算式吗?

①3+70 ②54-4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1)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

(2)交流并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怎样才能做得既对又快。

6、“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习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 +4=34 34 -30= 4

↓↓↓↓↓↓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教学反思:

练习五

学习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学习资源:

计数器、钟面、卡片

学习过程:

一、引

1、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3)十位上是(),个位上是()的数是()。

二、议

1、第4题:

(1)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2)讨论: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3)学生计算。

(4)交流。

2、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练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6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9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个十是40.

(2)按规律填数:

5、10、15、()、()、30、()、()、()、()

2、4、()、8、()、12、()、()、()、()

50、60、()、80、()、()

板书:

练习五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学习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学习难点:

自主探索规律和运用规律。

学习资源:

1、实物投影;

2、教师准备三张透明的“魔力框”(每个学习小组也准备一张)

学习过程:

一、引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议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

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讨论: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上”,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

①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在小组里照样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发现。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讨论交流。

三、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再讨论。

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学习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板书:

数的顺序

教学反思:

比较数的大小

学习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学习难点:

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学习资源: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学习过程:

一、引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议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练

1、“想想做做”第

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学习小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比较数的大小

53﹤56 46﹥38 100﹥98

教学反思: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形容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重点:

理解“多些”、“多得多”的具体含义;能够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的关系。

学习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量间的关系。

学习资源:

教学挂图

学习过程:

一、引

1、情境出示:小猴、小猫在进行折五角星比赛。

师指着图说:“这是小猴折的,它折了34个,这是小猫折的,它折了38个。

二、议

1 讨论:如果你是裁判,你会怎么说呢?互相交流讨论

(小猫比小猴折的多些)

(小猴比小猫折的少些)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小兔看到小猴、小猫在折五角星比赛,它也赶来了。瞧,小兔折了74个呢!那小兔跟小猴、小猫比,怎样呢?(小兔比小猴多得多;小猴比小兔少得多)

4、比一比

小兔和小熊来到果园里,看到了苹果树和梨树。小熊说:“苹果有5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梨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打“√”。请你说说为什么。

5、小结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时,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它们相关的程度。

三、练

1、“想想做做”第1题:小芳和小明比赛拍球,小芳拍了46下,小明说:“我拍得比你多得多。”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2、“想想做做”第2题:一班共有38人,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3、“想想做做”第3题:排球25元,篮球比排球贵多啦!这个篮球可能是多少钱?

4、“想想做做”第4题:小猴拿了50,小猫拿了45。他们会怎样说?小狗拿了85,小熊拿了40,他们会怎么说?

小组活动,同桌拿数字卡片比一比,说一说。

5、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6、那我们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进行一次猜数游戏。师先示范,后学生同桌合作进行。

板书: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34比38少一些 74比34多得多

38比34多些 34比74少得多

教学反思:

练习六

学习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习重点:整十数加整十数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减法的计算。

学习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资源: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引

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把80、36、63、56、3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在□里。

□﹤□﹤□﹤□﹤□

二、议

1、第1题:

(1)学生在书上填写。

(2)小黑板出示,交流学生填写是否正确。

(3)提问:①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数最接近90?你是怎样想的?

②97接近100还是接近90?93呢?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2、

(1)出示题目:我校一年级有80人。二年级的人数和一年级差不多。二年级可能有多少人?

(2)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三、练

1、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依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

(1)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2)师举例让学生辨别是“单数”还是“双数”。

2、第4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判断和理由。

教学反思:

复习

学习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习重点:

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资源:

小黑板、实物投影

学习过程:

一、引

40+30 40+3 50+7 7+50

40-30 43-3 57-7 57-50

1、先进行计算,说说对于每一组的四个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2、选择第一组四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说说有什么异同?

横着比: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

整十数减整十数、几十几减几

3、说说第二组的异同。

二、议

1、第1题: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再交流讨论。

2、第2题

(1)实物投影出示: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6接近50,还是接近40?44呢?

(2)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3)集体交流。

3、第3题:数数填填

(1)出示钟面:钟面上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圈共有多少个小格?

(2)交流数的方法,数一数,后填空。

4、第4题学生自己填写,再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三、练

1、第5题:他们坐哪辆汽车比较合适?

我们班有38个人去春游。

第一辆车第二辆车第三辆车

50座 40座 30座

2、第6题:一筐苹果有20个,猜猜一筐草莓大约有多少个?

3、第7题:爷爷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你们猜猜爷爷大概是多少岁?你家有个人的年龄比爷爷小一些,会是谁?

4、第8题

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游戏规则:我在纸上写一个两位数,请一个小朋友来猜,可以用太大了,太小了,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提示。

(2)同桌游戏。

教学反思:

我们认识的数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2、初步学会简单的估计,从而发展数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3、与他人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学习重点:

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学习资源:

课件、每组一袋糖、一袋花生、一袋黄豆。

学习过程:

一、引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想知道是谁吗?看!(课件出示一只由“1~10”这几个数组成的猴子。)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新朋友,有什么发现?小猴身上有哪些数?除了这些数,你还认识哪些数?

看来,小朋友认识的数还真不少。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着100以内的数呢?

二、议

1、说一说

(1)你会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

(如果学生说话涉及的面较狭窄,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听听其余小朋友说了什么,引导学生拓宽思维面,而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2)说一说家中每个人的年龄。

(3)请两个学生互猜对方爸爸、妈妈的岁数。如:一个人猜,另一个人用“大些”、“小些”或“大多了”、“小多了”提示。

(4)同桌模仿上述两个学生进行互猜活动。

(5)小明家有一个人,今年是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为什么?

2、数一数

(1)刚才,咱们一起用“我们认识的数”说一说,小朋友说了这么多,新朋友小猴也忍不住想说几句,听!(课件出示图片资料,如:东方明珠塔高468米,一只青蛙平均每天吃700只害虫……)(2)小猴说的这些数中有些数我们已经认识了,但也有些数我们还不认识,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我们还没有学习,所以,小猴要对大家说:(课件:祝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十分健康,走进知识百花园,认识成千上万的数,享受学习的无穷乐趣。)

(3)确实,我们的身边还藏着很多数。看,(出示教材第23页插图)有的小朋友数校园里的树,有的小朋友数有几级楼梯,还有的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一头到另一头有几步……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藏着数呢?你准备数什么?

(4)建议:先数一数,然后闭上眼睛想想刚才数的物体大约有多少。例如,像这位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这一头到那一头走了42步,数好之后,小朋友可以回过头去看看42步大约有多远。请小朋友把数到的、了解到的生活中的数写下来,下次再说给全班小朋友听。

三、练

猜一猜

(1)糖和花生

①每组桌上都有三个口袋,1号口袋,里面是糖。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大了,抓一把糖,尽量多抓一些,数数有几粒,记在心里,然后放回口袋。

②2号口袋,里面是花生。如果像刚才那样抓一大把,大约有多少粒呢?先猜一猜。(提示:将花生的粒数与糖的粒数进行比较,并追问:为什么猜花生的粒数比糖的粒数多?)

③学生抓一把花生验证自己猜测。

④小结:花生的个儿小,糖的个儿大,同样抓一把,花生比糖的粒数多。

(2)黄豆

①3号口袋,里面是黄豆。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如果像刚才那样抓一大把,大约有多少粒黄豆?为什么?并实践验证。

②学生在音乐声中小组活动。

③实物投影出示三种实物各一粒,问:“抓一把糖大约有几粒?一把花生呢?一把黄豆呢?为什么同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