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刘滔亮-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有关证明问题

刘滔亮-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有关证明问题

刘滔亮-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有关证明问题
刘滔亮-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有关证明问题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教师:程林学生: 刘滔亮日期: 星期: 时段: 课题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有关证明问题

学情分析成绩不稳定,所学知识点没有系统化

教学目标与

考点分析

巩固所学,再查漏补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难点: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点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2、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3、逆命题、互逆命题的概念,及反证法

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二、重点例题分析

例1:在△ABC 中,AB 的中垂线DE 交AC 于F ,垂足为D ,若AC=6,BC=4,求△BCF 的周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E

C F

A D B

例3:如图所示,AC=AD ,BC=BD ,AB 与CD 相交于点E 。求证:直线AB 是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用定义去证)

A

C D E

B

例4: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BAC=1200

,D 、F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DE AB FG AC ⊥⊥,,

E 、G 在BC 上,BC=15cm ,求EG 的长度。(连AE ,AG )

A

D F

B E G C

例5::如图所示,Rt △ABC 中,,D 是AB 上一点,BD=BC ,过D 作AB 的垂线交AC 于点E ,CD 交BE 于点F 。求证:BE 垂直平分CD 。(证全等)

C

E

A D B

F

例6::在⊿ABC 中,点O 是AC 边上一动点,过点O 作直线M N ∥BC ,与

∠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 ,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F ,求证:OE=OF (角平分线性质、平行线间高处处一样)

例7、如图所示,AB>AC ,∠A 的平分线与B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D ,自D 作DE AB ⊥于E ,DF AC F ⊥于,求证:BE=CF 。(角平分线与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综合应用)

A

E

B M

C F

D

相应练习

1、 如图,在△ABC 中,AB=AC=BC ,AE= CD ,AD 、BE 相交于点P ,B Q ⊥AD 于Q 。求证:BP=2PQ (证角=30度)

2、 如图,△ABC 中,AB= AC ,P 、Q 、R 分别在AB 、BC 、AC 上,且

BP=CQ ,BQ=CR 。 求证:点Q 在PR 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PQ 与CR 相等)

P

Q E D C B A 2 1

A O

F E C

B M N

R P A

3、 如图,△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AF 。

求证:∠B=∠CAF (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

4、 已知:如图,A B ∥CD ,∠BAC 的角平分线与∠DCA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M ,经过M 的直线EF 与AB 垂直,

垂足为F ,且EF 与CD 交于E 求证:点M 为EF 的中点 (延长CM )

教学反思

E D

F C B A E C

M A D F B

学生归纳总结:

1:这堂课你掌握了什么?

答:

三、本次课后作业:

四、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

学生签字:

五、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非常好○好○一般○需要优化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非常好○好○一般○需要优化

教师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__________

龙文教育教务处

《角平分线的性质》导学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应用。 2. 理解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和关系,会找一个简单命题的逆命题. 3. 渗透角平分线是满足特定条件的点的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是重点. 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 别和灵活运用是难点. } 如图,AB =AD ,BC =DC , 沿着AC 画一条射线AE ,AE 就是∠BAD 的角平分线, 你知道 为什么吗 用直尺和圆规作角的平分线 已知:∠AOB 求作:射线OC 使∠AOC =∠BOC ] 做法: 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1)实验:将∠AOB 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 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猜想: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OC 平分∠AOB ,点P 在OC 上,PD ⊥OA 于点D ,PE ⊥OB 于点E 、 求证: PD=PE 几何书写 在Rt △ABC 中,BD 平分∠ABC ,DE ⊥AB 于E ,则: ⑴图中相等的线段有哪些相等的角呢 ⑵哪条线段与DE 相等为什么 - ⑶若AB =10,BC =8,AC =6, 求BE ,AE 的长和△AED 的周长。 P A O 》 B C E D 1 |

在△ABC 中,AC ⊥BC ,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AB ,AB =7㎝,AC =3㎝,求BE 的长。 | 如图:在△ABC 中,∠C=90°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F 在AC 上,BD=DF ; 求证:CF=EB 反过来,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否一定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呢 已知:如图,QD ⊥OA ,QE ⊥OB , ( 点D 、E 为垂足,QD =QE . 求证:点Q 在∠AOB 的平分线上. D ) B A C D ~ E B F

完整版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高线证明题

已知两角找两角的夹边(ASA ) 找 任意一边(AAS ) 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 等。 2、 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 等。 3、 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4、 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中线相等。 5、 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6、 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以上可以简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 7、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 8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 9、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ASA ) 10、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 1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 )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 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 造 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 利 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 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 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 模 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 线 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 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 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 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2.证题的思路: 找夹角(SAS ) 已知两边找直角(HL ) 找第三边(SSS 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任意角(AAS ) ” 亠& 找已知角的另一边(SAS 已知一边一角 边为角的邻边找已知边的对角(AAS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各种证明

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逆定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对于掌握定理以及定理的证明并不存在多大得困难,这是因为在七年级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①经历探索、猜测过程,能够运用公理和所学过的定理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里和判定定理. ②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能力目标: ①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②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③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①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写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难点是两者的应用上的区别及各自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究新课;第三环节:想一想;第四环节:做一做;第五环节:随堂练习;第六环节:课时小结第七环节: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如图,A、B表示两个仓库,要在A、B一侧的河岸边建造一个码头,使它到两个仓库的距离相等,码头应建在什么位置? 其中“到两个仓库的距离相等”,要强调这几个字在题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七年级时研究过线段的性质,线段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们用折纸的方法,根据折叠过程中线段重合说明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一个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含答案)

几何专题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一、 知识点(抄一遍): 1. 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平均分为两个相同的角的射线叫该角的平分线. 2.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二、 专题检测题 1. 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注意:证明文字性命题的三个步骤: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②写出已知和求证;③写出证明过程.) 2. 证明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3. 定理的几何语言表示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 , ∴ . (2)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 , ∴ . 4. 已知:如图所示,BN 、CP 分别是∠ABC 、∠ACB 的角平分线,BN 、CP 相交于O 点,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M 求证:AM 是∠BAC 的角平分线. 5. 如图,已知BE ⊥AC ,CF ⊥AB ,点E ,F 为垂足,D 是BE 与CF 的交点,AD 平分∠BAC. 求证:BD=CD. B

6. 如图,在Rt △ABC 中,∠C=90°,AC=BC. AD 是∠CAB 的平分线. 求证:AB=AC+CD. 7. 如图,∠B=∠C=90°,M 是BC 的中点,DM 平分∠ADC ,求证:AM 平分∠DAB. 8. 如图,已知P 是∠AOB 平分线上的一点.PC ⊥OA ,PD ⊥OB ,垂足分别是点C ,D ,CD 与OP 交于点M. 求证:(1)∠PCD=∠PDC ; (2)OP 是CD 的垂直平分线; (3)OC=OD. O

几何专题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答案 1. 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已知:如图,OC 平分∠AOB ,点P 在OC 上, PD ⊥OA 于点D ,PE ⊥OB 于点E 求证: PD=PE 证明:∵OC 平分∠ AOB ∴ ∠1= ∠2 ∵PD ⊥ OA,PE ⊥ OB ∴∠PDO= ∠PEO 在△PDO 和△PEO 中 ∠PDO= ∠PEO ∠1= ∠2 OP=OP ∴△PDO ≌ △PEO(AAS) ∴PD=PE 2. 证明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已知:如图,PD ⊥OA ,PE ⊥OB ,点D 、E 为垂足,PD =PE . 求证: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 证明: 经过点P 作射线OC ∵ PD ⊥OA ,PE ⊥OB ∴ ∠PDO =∠PEO =90° 在Rt △PDO 和Rt △PEO 中 PO =PO PD=PE ∴ Rt △PDO ≌Rt △PEO (HL ) ∴ ∠ POD =∠POE ∴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 3. 定理的几何语言表示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 OP 平分∠AOB ,DP ⊥OA ,PE ⊥OB , ∴ DP=EP. (2)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 PD⊥OA,PE⊥OB,PD =PE . ∴ OP 平分∠AOB . O O

几何证明角平分线模型(高级)

几何证明——角平分线模型(高级) 【经典例题】 例1、已知如图,ABC ?中,BC AC =,AD 平分CAB ∠,若ο 100=∠C ,求证:CD AD AB +=。 例2、如图,已知在ABC ?中,ο 60=∠B ,ABC ?的角平分线CE AD ,相交于点O ,求证:AC CD AE =+。 E O B 例3、如图,BD 平分ABC ∠,?=∠45ADB ,BC AE ⊥,求AED ∠. A B C D 例4、已知,如图ABC ?中,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D AC DC AB ?=?.

例5、如图,已知P 为锐角△ABC 内一点,过P 分别作AB AC B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F E D ,,,BM 为ABC ∠的平分线,MP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N ;如果PF PE PD +=,求证:CN 是ACB ∠的平分线。 A B C N M P D E F 例6、如图,在梯形ABCD 中,BC AD //,DC AB =,?=∠80ABC ,E 是腰CD 上一点,连接BE 、AC 、 AE ,若?=∠60ACB ,?=∠50EBC ,求EAC ∠的度数. B C E 例7、已知:ABC ?中,BC AB <,AC 的中点为M ,AC MN ⊥交ABC ∠的角平分线于N . (1)如图1,若?=∠60ABC ,求证:BN BC BA 3= +;

(2)如图2,若?=∠120ABC ,则BA 、BC 、BN 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式,并对你得出的结论给予证明. A C 【提升训练】 1、在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P 是AD 上任意一点.求证:AB AC PB PC ->-. B 2、如图,在ABC ?中,A ∠等于ο 60,BE 平分CD ABC ,∠平分ACB ∠,求证:EH DH =。 3、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平分BAC ∠,AD AB =,CM AD ⊥于M ,求证:2AB AC AM +=。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证明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目标: 1、 能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进行严密的证明。 2、 能够灵活运用两个定理进行相关问题的计算或者证明。 教学重点: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教学难点: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在第二章,我们利用角的轴对称性质,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索出了角平分线的性质。 你还记得角平分线的性质吗?你能用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的真实性吗? 角平分线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平分线的性质的逆命题是: 二、新课学习: 知识点一、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已知:OE 是∠AOB 的平分线,F 是OE 上一点,若CF ⊥OA 于点C ,DF ⊥OB 于点D 求证:CF =DF. 证明: 应用格式: 例 1.已知:如图,点B 、C 在∠A 的两边上,且AB=AC ,P 为∠A 内一点,PB=PC , PE ⊥AB ,PF ⊥AC ,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PE=PF 知识点二、证明: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已知:如图5,点P 在∠AOB 的内部,且PC ⊥OA 于C ,PD ⊥OB 于D ,PC =PD 求证: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 证明: 应用格式: 例2. 已知: PA 、PC 分别是△ABC 外角∠MAC 和∠NCA 平分线,它们交于P ,PD ⊥BM 于D ,PF ⊥BN 于F ,求证:BP 为∠MBN 的平分线。 知识点三. 关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点的定理: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6,AP 、BQ 、CR 分别是△ABC 的内角∠BAC 、∠ABC 、∠ACB 的平分线 求证:① AP 、BQ 、CR 相交于一点I ;② 若ID 、IE 、IF 分别垂直于BC 、CA 、AB 于点D 、E 、F ,则DI =EI =FI. 证明: 三、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堂检测 1、有一点P 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则点P 一定是 的交点 2.如图2,在△ABD 中,AD=4,AB=3,AC 平分∠BAD ,则= 图4

角平分线定理

角平分线定理 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顶点到其内角的角平分线交对边的点连的一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不是角的平分线,是线段。角的平分线是射线。 ■拓展: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即内心)。 ■定理1:在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逆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包括顶点),且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定理2: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邻边对应成比例, 如:在△ABC中,BD平分∠ABC,则AD:DC=AB:BC 提供四种证明方法: 已知,如图,AM为△ABC的角平分线,求证AB/AC=MB/MC 已知和证明1图 证明:方法1:(面积法) S△ABM=(1/2)·AB·AM·sin∠BAM, S△ACM=(1/2)·AC·AM·sin∠CAM, ∴S△ABM:S△ACM=AB:AC 又△ABM和△ACM是等高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底的比,

证明2图 即三角形ABM面积S:三角形ACM面积S=BM:CM ∴AB/AC=MB/MC 方法2(相似形) 过C作CN‖AB交AM的延长线于N 则△ABM∽△NCM ∴AB/NC=BM/CM 又可证明∠CAN=∠ANC ∴AC=CN ∴AB/AC=MB/MC 证明3图 方法3(相似形) 过M作MN‖AB交AC于N 则△ABC∽△NMC, ∴AB/AC=MN/NC,AN/NC=BM/MC 又可证明∠CAM=∠AMN ∴AN=MN ∴AB/AC=AN/NC ∴AB/AC=MB/MC

证明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

第二节 证明(二) ——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 【知识要点】 1.你知道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何运用尺规作图吗?从做法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2.你知道如何运用尺规作图做已知角的平分线吗?从做法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3.你能说明为什么三角形的外心和内心相交于一点吗? 4.你能举出一些运用三角形外心和内心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例子吗? 【典型例题】 # 例1 如图,AB=AC ,DE 垂直平分AB 交AB 于D ,交AC 于E .若 ABC ?的周长为28,BC=8,求BCE ?的周长. # 例2 如图,AB >AC ,A ∠的平分线与BC 的 垂直平分线DM 相交于D ,自D 作AB DE ⊥于E , AC DF ⊥于F .求证:BE=CF A

# 例3 如图,在ABC ?中,ο108=∠A , AB=AC ,21∠=∠.求证:BC=AC+CD # 例4 如图,AB=AC ,C B ∠=∠,BAC ∠的平分线AF 交DE 于F .求证:AF 为DE 的垂直平分线. A E F B D C

例5 如图,P 为ABC ?的BC 边的垂直平分线PG 上 一点,且A PBC ∠=∠2 1 .BP ,CP 的延长线分别交 AC ,AB 于点D ,E .求证:BE=CD 例6 如图,在ABC ?中,C ABC ∠=∠3, 21∠=∠,BD AD ⊥.求证:AC=AB+2BD C G A E B D P

例7 如图,已知 AD 是 ABC ?中A ∠的平分线, DE ABC ?ο 60=∠B BAC ∠ACB ∠ABC ?BDC ?ο120=∠BDC ο60AMN ?AMN ?ABC ?AOC MON ∠=∠2MBN ?AC PAQ ∠ACB ∠AC ∠ABC ∠PAB ?PAB ?ABC ?BC DE ⊥ο25=∠B ο25=∠B ADC ∠ACB ∠ABC ?BDC ?ο40=∠A DBC ∠ABC ?ο120=∠BAC PAQ ∠9cm APQ ? # 7.在ABC ?中,B ∠,C ∠的平分线交于D 点,已知 ο100=∠BDC .则A ∠的度数为 . # 8.在ABC ?中,B ∠,C ∠的平分线交于D 点,过D 作 EF ∥BC ,分别交AB ,AC 于E ,F 两点,若AB=6,AC=5,则AEF ? 的周长为 . # 9.如图,在ABC Rt ?中,ο90=∠C ,BE 平分 ABC ∠,交AC 于E ,DE 是斜边AB 的垂直平分线, 且DE=1cm ,则AC= cm. 10.如图,P 为正方形外一点,ο15=∠=∠PBC PAD , 求证:PDC ?为等边三角形.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设计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探究出角平分线上的点所具有的性质,本节学习对这个性质进行证明。让学生完成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的推论的证明,进而应用这个公理完成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证明,对于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仿照上节课处理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命题的思路,引导学生解决与定理和逆定理的有关问题。对于尺规作角平分线,要让学生明白每步做法的依据。最后通过例题的学习来巩固这些知识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总结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并能灵活应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说出用尺规作角平分线的依据; 能够熟练地按照证明的格式和步骤对一些命题进行证明。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尺规作角平分线的过程; 经历寻找证明、作图思路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类比、对比、归纳等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形成不同的策略; 愿意动手操作,并和同伴交流,形成不同意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难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 解决办法:通过例题的学习,分析出解题的思路,总结出做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小组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三角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我们已经探究出角平分线上的点所具有的性质,怎样对这个性质进行证明呢?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时,我们将用到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的推论: 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做一做 证明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的推论。 注:让学生独立按照证明的格式完成对“AAS”定理的证明,作为证明本节定理的依据。 证明略。 利用上面你已经证明的推论,可以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给出如下的证明。 已知:如下图,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任意一点,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 求证:PD=PE。 证明:∴OC是∠AOB的平分线(已知), ∴∠1=∠2(角平分线的定义)。 ∵PD⊥OA,P E⊥OB(已知), ∴∠PDO=∠PEO=90°(垂直的定义)。 在△PDO和△PEO中, ∠PDO=∠PEO (已证), ∠1=∠2(已证), OP=OP(公共边), ∴△PDO≌△PEO (AAS)。 ∴PD=P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二)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做一做 1.请写出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案 慧光中学:王晓艳 教学目标:(1)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2)能够运用性质定理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它的应用。 教学难点: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索、研究问题,归纳结论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通过复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引出角平分线上的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操作:(1)画一个角的平分线; (2)在这条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画出P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3)说出这两段距离的关系并思考如何证明。 2.定理的获得: A、学生用文字语言叙述出命题的内容,写出已知,求证并给予证明, 得出此命题是真命题,从而得到定理,并写出相应的符号语言。 B、分析此定理的作用: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应用定理所具备的前提条件是:有角的平分线,有垂直距离。 3.定理的应用 二.例题讲解: 例1:已知:如图,点B、C在∠A的两边上,且AB=AC,P为∠A内一点,PB=PC,PE⊥AB,PF⊥AC,垂足分别是E、F。 求证:PE=PF (此题已知中有垂直,缺乏角平分线这个条件)

例2:已知:如图,⊙O与∠MAN的边AM交于点B、C,与边AN交于点 E、F, 圆心O在∠MAN的角平分线AQ上。 求证:BC=EF (此题已知中有角平分线,缺乏垂直这个条件) 三:课堂小结: ①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所具备的前提条件是:有角的平分线,有垂 直距离; ②若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尝试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向角的两边引垂线段.四:巩固练习 1.已知:如图,△ABC中,D是BC上一点,BD=CD,∠1=∠2求证:AB=AC 分析:此题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题中虽然有三个条件(∠1= ∠2;BD=CD,AD=AD),但无法证明△ABD ≌△ACD,所以必须添加一些线帮助解题。

几何证明——角平分线模型

B P A B P A B P C A E B M P A D A B C 几何证明——角平分线模型(中级) 【知识要点】 1、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作用: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2)逆定理: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作用:证明两角相等或一条射线 就是一个角的角平分线)。 2、角平分线常见用法(或辅助线作法): ①垂两边:如图1,已知BP 平分ABC ∠,过点P 作PA AB ⊥,PC BC ⊥,则PA PC =。 ②截两边:如图2,已知BP 平分MBN ∠,点A BM 上,在BN 上截取BC BA =,则ABP ?≌CBP ?。 ③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 如图3,已知BP 平分ABC ∠,//PA AC ,则AB AP =; 如图4,已知BP 平分ABC ∠,//EF PB ,则BE BF =。 (1) (2) (3) (4) ④三线合一(利用角平分线+垂线→等腰三角形): 如图5,已知AD 平分BAC AD BC ⊥AB AC =,BD CD =。 (5) 3、角平分线比例定理 如图6,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则 AB BD AC CD =或AB AC BD CD = 。 (6) 【经典例题】 例1、已知如图,ABC ?中,BC AC =,AD 平分CAB ∠,若ο 90=∠C ,求证:CD AC AB +=; 例2、如图,在ABC Rt ?中,ο 90=∠ACB ,AB CD ⊥于D ,AF 平分CAB ∠交CD 于E ,交CB 于F ,且 AB EG //交CB 于G 。试求:CF 与GB 的大小关系如何? C A B

角平分线的性质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容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3节第一课时容,是在七年级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作角的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同时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2.教学对象分析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定为:掌握角平分线的画法及会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题,同时为下节判定定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3.教学环境分析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地创设、改变和探索某种数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思考和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和发现数学规律.根据如今各学校实际教学环境及本节课的实际教学需要,我选择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系统辅助教学,将有关教学容用动态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进行直观地观察,并留下清晰的印象,从而发现变化之中的不变.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 2. 利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够利用其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作已知角的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 2.提高综合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证明角平分线的三种途径

证明角平分线的三种途径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几何学习中,关于角平分线的证明问题屡见不鲜.解答它们,既可以根据定义,又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还可以借助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一、考虑要证明的角平分线把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根据定义证明 例1. 如图,E 、F分别为△ABC的边AB及边CA的延长线上的点,且AE=AF,AD∥EF.求证:AD平分∠BAC. 简析:要证明AD平分∠BAC,只要证明∠1=∠2. 证明:在△AEF中, 因为AE=AF, 所以∠AEF=∠F. 因为AD∥EF, 所以∠1=∠AEF,∠2=∠F. 所以∠1=∠2. 所以AD平分∠BAC. 二、考虑要证明的角平分线上某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证明 例2.如图,在△ABC中,外角∠BCE和外角∠CBD的平分线CF、BF相交于点F.求证:AF平分∠BAC. D A C 简析:要证明AF平分∠BAC,只要证明点F到∠BAC的两边AB和AC的距离相等. 证明:过F作FM⊥AB于点M,FN⊥BC于点N,FP⊥AC于点P. 因为BF平分∠CBD,所以FM=FN. 因为CF平分∠BCE,所以FP=FN.所以FM=FP. 所以点F到∠BAC的两边AB和AC的距离相等. 所以点F在∠BAC的平分线上.所以AF平分∠BAC. 三、考虑要证明的角平分线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借助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例3. 如图,点D是△ABC的BC边的中点,且DE⊥AB于点E,DF⊥AC于点F,BE=CF.求证:AD平分

∠BAC. B C D 简析:要证明AD平分∠BAC,只要证明AD是等腰△ABC底边BC上的中线. 证明:在△ABD和△ACD中,因为DE⊥AB于点E,DF⊥AC于点F,所以∠1=90°,∠2=90°. 所以△BDE和△CDF都是直角三角形. 因为BE=CF,BD=CD,所以△BDE≌△CDF(HL). 所以∠B=∠C, △AB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AD是等腰△ABC底边BC上的中线. 所以AD平分∠BAC.

三角形的证明(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北师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 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问题2: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 角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逆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问题3:什么是反证法 答: 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者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问题4:你能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必为锐角吗 答: 证明:假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角是钝角或直角, ①妨设∠B和∠C是钝角,即∠B=∠C90°, ∴∠A+∠B+∠C180° 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矛盾,因此“∠B和∠C是钝角”的假设不成立; ②妨设∠B和∠C是直角,即∠B=∠C=90°, ∴∠A+∠B+∠C=90°+90°+∠C180° 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矛盾,因此“∠B和∠C是直角”的假设不成立;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必为锐角. 三角形的证明(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北师版) 一、单选题(共11道,每道9分) 1.三条公路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A,B,C,现计划建一个加油站,要求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满足要求的加油站地址有( )种情况.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2.如图,已知△ABC,求作一点P,使点P到∠BAC两边的距离相等,且PA=PB,下列确定点P的方法正确的是( )

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资料讲解

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比等于它们夹角的平分线平分对边之比。即在ΔABC中,若AD是∠A的平分线,则 BD/DC=AB/AC 应用:不用计算即可将一条线段按要求分成任意比例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内平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三角形外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三角形外角平分线平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段与其内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均可以用相似△证明.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 角平分线的性质: 1.角平分线可以得到两个相等的角。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3.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称作三角形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4.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这个角平分线其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邻边对应成比例。 证明 ●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和两条

邻边成比例. 即在三角形ABC中,当AD是顶角A的角平分线交底边于D时,BD/CD=AB/AC. 证明:如图,AD为△ABC的角平分线,过点D向边AB,AC分别引垂线DE,DF.则DE=DF. S△ABD:S△ACD=BD:CD 又因为S△ABD:S△ACD=[(1/2)AB×DE]:[(1/2)AC ×DF]=AB:AC 所以BD/CD=AB/AC. 1.角平分线可以得到两个相等的角。 角平分线,顾名思义,就是将角平分的射线。 如右图,若射线AD是角CAB的角平分线,则角CAD 等于角BAD。 2.角平分线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如右上图,若射线AD是∠CAB的角平分线,求证:

CD=BD ∵∠DCA=∠DBA ∠CAD=∠BAD AD=AD ∴△ACD≌△ABD ∴CD=BD 3.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称作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这一条是第二条的引申,详细证明过程参照第二条和三角形内心。 4.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这个角平分线其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邻边对应成比例。 如右下图,平面内任意一小于180度的∠MAN,AS 平分∠MAN,直线BC分别交射线AM、AN、AS于B、C、D,求证:AB/BD=AC/CD: 作BE=BD交射线AS于E,如图1: ∵BE=BD, ∴∠BED=∠BDE, ∴∠AEB=∠ADC 又∵∠BAE=∠CAD,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角平分线性质的证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角平分线性质的证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与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增强探究问题的兴趣、有合作交流的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探索精神,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应用。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角平分线的画法 (二)生成新知 探究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组同学交流,找生到黑板上板演.教师纠正答案) 如图,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试着证明你的结论. 结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证明步骤: ①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②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三)深化新知

思考: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应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由学生讨论汇报) (四)应用新知 1.例题: 2.练一练:(1) 下面四个图中,点P都在∠AOB的平分线上,则图形_____ 中 PD=PE. (2)下图中,PD⊥OA,PE⊥OB,垂足分别为点D、E,则图中PD=PE吗? (3)在S区有一个贸易市场P,它建在公路与铁路所成角的平分线上,要从P点建两条路,一条到公路,一条到铁路,怎样修才能使路最短?它们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五)作业小结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角平分线的性质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例1.已知:如图所示,/ C=/ C'= 90 °, AC= AC 求证:(1)Z ABC=Z ABC ; (2)BO BC(要求:不用三角形全等判定). 分析:由条件/ C=Z C = 90°, AO AC,可以把点A看作是/ CBC平分线上的点,由此可打开思路. 证明:(1)vZ C=Z C = 90°(已知), ??? ACL BC, AC丄BC (垂直的定义). 又??? AO AC (已知), ???点A在/CBC勺角平分线上(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 / ABC=Z ABC. (2)vZ C=Z C;Z ABC=Z ABC, ?180°—(/ C+Z ABC = 180°—(/ C '+/ ABC)(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 BAC=Z BAC, ??? AC L BC, AC L BC, ?BO BC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评析: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问题证明对平面几何的学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在解题时,要能打破思维定势,寻求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例 2.女口图所示,已知△ ABC中, PE// AB交BC于E, PF// AC交BC于F, P是AD上一点,且D点到PE的距离与到PF的距离相等,判断AD是否平分Z BAC 并说明理由. 分析:判定一条射线是不是一个角的平分线,可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根据题意,首先由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推导出Z 1 = Z 2,再利用平行线推得Z 3=Z 4,最后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证. 解:AD平分Z BAC ??? D到PE的距离与到PF的距离相等, ???点D在Z EPF的平分线上. ? Z 1 = Z 2. 又??? PE// AB ???/ 1 = Z 3.

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讲义及答案).

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讲义) 知识点睛 1.垂直平分线相关定理: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上. 2.角平分线相关定理: 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 分线上. 精讲精练 1.如图,在△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交AC于点 E,垂足为点D.若BE+CE=12,BC=8,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___.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在Rt△ABC中,∠C=90°,∠A=30°,DE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DE=1,则线段AC的长为________. 3.如图,在△ABC中,DE,GF分别是AC,BC的垂直平分线, AD=8,BG=10.若AD⊥CD,则DG的长为_______.

4.如图,AD与BC相交于点O,OA=OC,∠A=∠C,BE=DE. 求证:OE垂直平分BD. 5.如图,BD平分∠ABC,DE⊥AB于点E,AB=8,BC=6.若 S△ABC=14,则DE=__________. 第5题图第6题图 6.如图,PC⊥OA于点C,PD⊥OB于点D,且PC=PD,点E 在射线OA上,若∠AOB=60°,∠OPE=80°,则∠AEP的度数为_________. 7.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平分线相交 于点O,OD⊥AB,OE⊥AC,垂足分别为点D,E. 求证:OD=OE.

8.已知:如图,△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于 点F,求证: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9.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C在x 轴正半轴上,且OC=OB,点D位于x轴上点C的右侧,连接BC,∠BAO和∠BCD的平分线AP,CP相交于点P,连接BP,则∠PBC的度数为__________.

角平分线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

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的多种证明办法 令狐采学 已知,如图,AM为△ABC的角平分线,求证AB /AC=MB/MC 证明:办法一:(面积法) 三角形ABM面积S=(1/2)*AB*AM*sin∠BAM, 三角形ACM面积S=(1/2)*AC*AM*sin∠CAM, 所以三角形ABM面积S:三角形ACM面积 S=AB:AC 又三角形ABM和三角形ACM是等高三角形,面积 的比即是底的比, 即三角形ABM面积S:三角形ACM面积S=BM:CM 所以AB/AC=MB/MC 办法二(相似形) 过C作CN平行于AB交AM的延长线于N 三角形ABM相似三角形NCM, AB/NC=BM/CM, 又可证明∠CAN=∠ANC 所以AC=CN,所以AB/AC=MB/MC 办法三(相似形) 过M作MN平行于AB交AC于N 三角形ABC相似三角形NMC,

AB/AC=MN/NC,AN/NC=BM/MC 又可证明∠CAM=∠AMN 所以AN=MN,所以AB/AC=AN/NC所以AB/AC=MB/MC 办法四(正弦定理) 作三角形的外接圆,AM交圆于D, 由正弦定理,得, AB/sin∠BMA=BM/sin∠BAM, AC/sin∠CMA=CM/sin∠CAM 又∠BAM=∠CAM,∠BMA+∠AMC=180 sin∠BAM=sin∠CAM,sin∠BMA=sin∠AMC, 所以AB/AC=MB/MC 阅读下面资料,按要求完成后面作业。 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段和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已知:△ABC中,AD是角平分线(如图1),求证:=。 阐发:要证=,一般只要证BD、DC与AB、AC或BD、AB与DC、AC所在的三角形相似,现在B、D、C在一条直线,△ABD与△ADC不相似,需要考虑用另外办法换比。 在比例式=中,AC恰好是BD、DC、AB的第四比例项, 所以考虑过C作CE∥AD交BA的延长线于E,从而获得BD、DC、AB的 第四比例项AE,这样,证明=,就可转化证=。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经典)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 第一部分:知识点回顾 1、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平均分为两个相同的角的射线叫该角的平分线; 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①平分线上的点;②点到边的距离; 3、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第二部分:例题剖析 例1.已知:在等腰Rt△ABC中,AC=BC,∠C=90°,AD平分∠BAC,DE⊥AB 于点E,AB=15cm, (1)求证:BD+DE=AC. (2)求△DBE的周长. 例2.如图,∠B=∠C=90°,M是BC中点,DM平分∠ADC,求证:AM平分∠DAB. 例3. 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22,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D,且OD=3,△ABC的面积是多少

第三部分:典型例题 例1、已知:如图所示,CD⊥AB于点D,BE⊥AC于点E,BE、CD交 于点O,且AO平分∠BAC,求证:OB=OC. 【变式练习】如图,已知∠1=∠2,P为BN上的一点,PF⊥BC于F,PA=PC,求证:∠PCB+∠BAP=180o 例2、已知: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1)若连接AM,则AM是否平分∠BAD请你证明你的结论; (2)线段DM与AM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2 1 N P F C B A

(3)CD、AB、AD间直接写出结果 【变式练习】如图,△ABC中,P是角平分线AD,BE的交点.求证:点P在∠C的平分线上. 例3.如图,在△ABC中,BD为∠ABC的平分线,DE⊥AB于点E,且DE=2cm,AB=9cm,BC=6cm,求△ABC的面积. 【变式练习】如图,D、E、F分别是△ABC的三条边上的点,CE=BF,△DCE和△DBF的面积相等.求证:AD平分∠BAC.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例1.如图,已知:在ABC ?中,?=∠90C ,?=∠30A ,BD 平分ABC ∠交AC 于D . 求证: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欲证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只需证明DA BD =即可. 证明:∵?=∠90C ,?=∠30A (已知), ∴ ?=∠60ABC (?Rt 的两个锐角互余) 又∵BD 平分ABC ∠(已知) ∴ A ABC DBA ∠=?=∠=∠302 1. ∴AD BD =(等角对等边) ∴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例2.如图,已知:在ABC ?中,AC AB =,?=∠120B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E ,交BC 于F 。 求证:BF CF 2=。 分析:由于?=∠120BAC ,AC AB =,可得?=∠=∠30C B ,又因为EF 垂直平分AB ,连结AF ,可得BF AF =. 要证BF CF 2=,只需证AF CF 2=,即证?=∠90FAC 就可以了. 证明:连结AF , ∵EF 垂直平分AB (已知) ∴FB FA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B FAB ∠=∠(等边对等角)

∵AC AB =(已知), ∴C B ∠=∠(等边对等角) 又∵?=∠120BAC (已知), ∴?=∠=∠30C B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0BAF ∴?=∠90FAC ∴FA FC 2=(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FB FC 2= 说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理与逆定理都由三角形的全等证得,初学者往往不习惯直接使用绝无仅有垂直平分线的定理与逆定理,容易舍近求远,由三角形全等来证题. 例3.如图,已知:AD 平分BAC ∠,EF 垂直平分AD ,交BC 延长线于F ,连结AF 。 求证:CAF B ∠=∠。 分析:B ∠与CAF ∠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又B ∠,CAF ∠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所以欲证CAF B ∠=∠,不能利用等腰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那么注意到EF 垂直平分AD ,可得FD FA =,因此ADF FAD ∠=∠,又因为CAD FAD CAF ∠-∠=∠,BAD ADF B ∠-∠=∠,而BAD CAD ∠=∠,所以可证明B CAF ∠=∠. 证明:∵EF 垂直平分AD (已知), ∴FD FA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ADF FAD ∠=∠(等边对等角) ∵BAD ADF B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CAD FAD CAF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