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单项选择题

1.()是对基本生活救助的重要补充。

A.灾害救助

B.住房救助

C.教育救助

D.专项社会救助

2.社会工作者小何所负责的社区里有一个贫困家庭,夫妻双方都下岗了,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此时小何若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介入,则应该最先为这个家庭提供的服务是()。

A.协助这个家庭制订反贫困策略

B.为这对夫妻提供就业指导培训的机会

C.协助这个家庭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D.为这个家庭的成员做心理辅导

3.某慈善协会,每年都会为汶川灾区的孩子们提供社会救助,既有生活和学习用品,也有以奖学金形式发放的现金援助。这一事例体现了社会救助的()特征。

A.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B.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C.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D.救助范围的广泛性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方法中,()通常由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然后与他们保持密切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产生。

A.机构服务

B.社区服务

C.外展服务

D.家庭服务

5.社会救助区别于社会保险的最明显之处是()。

A.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对等性

B.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C.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D.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

6.下列各项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全天候救助的是()。

A.福利院

B.救助站

C.救助巡逻车

D.救助亭

7.14岁的肖禾在一次参加初中同学的聚会时,由于玩得太高兴而整夜未归,受到了父亲的责备。为此,他与父亲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到某省会城市。由于身上没有钱,他在地铁站、火车站露宿了近两个月,在此期间结识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后来社会工作者金迪发现了他,并将他送回了家。在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中,肖禾属于()类型的服务对象。A.问题儿童

B.受虐儿童

C.流浪儿童

D.心理失常儿童

8.()在受理居民的社会救助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合格做初步审查,不合格的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A.街道办事处

B.基层人民政府

C.社区居委会

D.县级以上民政局

9.社会工作者小胡为某社区的低保家庭成员开展了一系列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结束时,很多组员都对小胡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对分离显得十分伤感和失落。面对这种情形,小胡首先应该做的工作是()。

A.不顾组员的情绪,坚决结束小组工作

B.尽快结束工作,避免时间过长组员情绪不稳定

C.寻找其他组员感兴趣的主题,延长结束时间

D.及时处理组员的这些情绪问题

10.在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中,要注重人的发展,包括居民公民意识的提升、参与意识的培养、解决贫困问题能力的提高等。这体现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采用社区工作方法时要遵循()原则。

A.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

B.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

C.注重改善社区居民的素质

D.注重社区居民的能力建设

11.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困难,使他们脱离险境,同

时还要设法逐渐增强他们生活的能力和战胜贫困的信心。这说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具有()特点。

A.救助类型的多样性

B.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C.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D.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12.对一些因特殊原因,如暴力、歧视等造成的流浪儿童,救助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要坚持(),切实为儿童创造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A.安置服务

B.跟踪服务

C.救助服务

D.外展服务

13.依据救助服务对象的不同、贫困类型的不同以及贫困产生原因的不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所采取的工作模式是不一样的。比如,面对一位因身体残疾而导致贫困的救助对象,可以采取的工作模式是针对个体的微观的工作方法;针对一个因自然灾害而导致贫困的社区,可能要用到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方法。这体现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具有()特点。

A.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B.服务对象的复杂性

C.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D.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14.某地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社会工作者首先应()。

A.安抚灾民的情绪

B.对灾民进行心理辅导

C.为受灾群众提供生活保障

D.紧急救援,帮助转移群群众

15.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是()。

A.教育救助

B.医疗救助

C.贫困救助

D.灾害救助

16.下列各项不属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作用的是()。

A.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B.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

C.为遇到严重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当地较高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

D.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

17.一个月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朱大爷被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发现并送到救助站,最近朱大爷准备返乡,那么他的返乡车票一般由()提供。

A.当地派出所

B.救助站

C.朱大爷本人

D.当地民政部门

18.基本生活救助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社会工作服务中,不属于基本生活救助内容的是()。

A.对低保对象的日常管理

B.协助救助对象加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C.为社区困难群体寻找就业信息,协调就业资源

D.协助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19.针对社区困难家庭和群体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救助工作时,成员之间、成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因此,社会工作者应遵循()原则。

A.接纳

B.鼓励合作

C.参与解决问题

D.适时评估

20.社会工作者针对救助对象无力、无助、无望的心情给予辅导和增能,使他们能够有

信心掌握自己的命运和未来,这属于()。

A.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中的心里疏导策略

B.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中的宣传策略

C.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中的长期策略

D.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之前的增能策略

21.王某在某国有企业工作了近二十年,近期由于企业效益不佳,她被迫下岗,家庭收入急剧减少,王某情绪很低落。为帮助其振作精神,社会工作者采取了优势视角的工作策略。社会工作者的下列回应属于优势视角的是()。

A.想开点,别着急,再找新工作

B.单位这么多人下岗,先看看别人怎么办

C.你若早点准备,提高自己能力,可能不会下岗

D.下岗也可能是你的机会,以你的能力,会有更好的发展

22.社会工作者王浩鼓励救助对象参与社区发展,并在救助对象中发现和培养了骨干来关心和帮助其他救助对象。王浩的这种做法所产生的作用是()。

A.改善了社区环境

B.发展了社区网络

C.提高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D.促进救助对象的能力建设

23.某社会工作服务队,在灾后的一个临时社区开展救助服务时,引导居民成立了“互助小组”,还组织居民开展了“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系列社区活动,使新社区的邻里关系有了较大改善,社区面容大为好转。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的救助措施属于()。

A.制定灾后救助政策

B.建立邻里支持网络

C.整合驻区单位资源

D.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

多项选择题

1.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在社区层面的实施措施主要包括()。A.提供继续深造机会

B.提供就业机会

C.提供智力支持

D.提供免费入学机会

E.提供物质帮助

2.从制度设计上看,基本生活救助目前在农村主要是()。

A.农村低保制度

B.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C.农村养老制度

D.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E.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包括()。

A.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

B.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C.解决服务对象的一切困难

D.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E.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

4.针对社区困难家庭和群体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救助工作时,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的基本工作原则有()。

A.接纳原则

B.共性原则

C.鼓励合作原则

D.参与解决问题原则

E.适时评估原则

5.下列各项不属于灾害社会救助主要内容的是()。

A.灾害紧急救援

B.灾害防范措施

C.灾后社区重建

D.灾害应急机制

E.减灾行动

6.在我国,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主要包括()。

A.直接救助

B.被动救助

C.主动救助

D.间接救助

E.机构救助

7.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

A.增能理论

B.认知理论

C.标签理论

D.优势视角

E.需求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专项社会救助主要是为了解决困难家庭的特定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救助,是对基本生活救助的重要补充。专项社会救助主要包括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司法救助等。

2.[答案]C基本生活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贫困个人与家庭的吃穿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

3.[答案]B救助手段的多样性是社会救助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形式上看,有现金救助,有物质救助,也有服务性救助;从时间上看,有临时性救助,也有长期的固定救助;从类别上看,有常规性救助,也有特殊性救助。还有一些通过专业人员,比如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针对救助对象的精神层面、个人能力、心理问题等开展的救助。

4.[答案]C外展社会工作是一套系统的服务模式,通常由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然后与他们保持密切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产生。5.[答案]A 当社会成员因为个人、社会或者自然原因陷入贫困,且仅仅依靠自身和家庭的力量无法解决风险和摆脱贫困时,国家通过社会救助手段向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这种救助是无条件的,享受社会救助的人员和家庭无须先尽义务,只要符合有关条件就可以获得救助。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是社会救助区别于社会保险的最明显之处。

6.[答案]B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个别化服务包括主动救助和机构救助。其中,主动救助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街头救助是指借助救助巡逻车和救助亭对街头流浪人员实施救助。全天候救助就是各个城市的救助站24小时开放接待流浪人员。

7.[答案]C流浪儿童是流浪乞讨人群中的弱势群体,是特殊的救助对象。我国政府对于流浪儿童的定义是: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或其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人。由于儿童的特殊性,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是救助工作的重点。8.[答案]B基层人民政府在受理居民的社会救助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合格做初步审查,不合格的将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9.[答案]D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互相交往、不断加深彼此了解的过程。在工作结束的时候,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处理服务对象的情绪。

10.[答案]A社会工作者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开展社会救助,要注重居民个人发展与社区发展相结合,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倡导居民互助,制订符合社区情况的目标,提升社区的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原则:①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②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救助和发展的目标;③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

11.[答案]C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过程具有持续性特征。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困难,使他们脱离险境,同时还要设法逐渐增强他们生活的能力和战胜贫困的信心。这一服务过程,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单纯行为,而必须是一个持续的较长时问过程。

12.[答案]B对一些因特殊原因,如暴力、歧视等造成的流浪儿童,救助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要坚持跟踪服务,切实为儿童创造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13.[答案]D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结合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社会救助的特殊性,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①服务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②工作过程的持续性;③工作模式的融合性;④工作方法的政策性。本题所述说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具有融合性的特点。14.[答案]D灾害应急救助包括:①紧急救援,减少财产损失;②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③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15.[答案]C社会救助的主旨是反贫困,贫困理论成为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起源从“济贫”开始,因此,贫困救助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

16.[答案]C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其主要作用有:①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②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③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④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17.[答案]B国务院在2003年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年民政部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主要采取建立救助站的办法,由救助站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基本的衣、食、住以及返乡车票等服务。

18.[答案]B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在社区层面的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提供物质帮助,利用国家救助政策为贫困个人和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的现金和物质援助,以及一些服务资源等;②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家庭的发展和贫困个人的能力展示创造条件,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逐步减少并脱离对社会救助的依赖。

19.[答案]B针对社区困难家庭和群体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救助工作时,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一些基本的工作原则:①个别化原则;②接纳原则;③鼓励合作原则;④参与解决问题原则;⑤适时评估原则。其中,鼓励合作原则是指在小组工作中,成员之间、成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20.[答案]D社会救助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社会弱势群体,没有权力,缺少资源,充满无力感。增能理论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更有效地实施社会救助。增能理论认为,每位服务对象都拥有自己的权力,但是可能自身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行使的机会。社会工作者需要创造机会,提升服务对象的意识,赋予其自我改变贫困状况的权力。

21.[答案]D优势视角对于社会工作实践的指导意义是巨大的。从社会救助对象所经历的贫困、苦难以及所处的弱势地位出发,发掘他们自身的优势和潜能,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新的途径。能力是优势视角的一个重要概念,存在于个人、家庭和群体以及社区的各个层面。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现自身优势,增进自身能力。

22.[答案]D促进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工作者通过拓展救助对象参与社区发展的渠道,培养救助对象的社区参与意识,促进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并且协助他们为社区发展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社会工作者还要积极发现和培养救助对象的骨干和精英人物,使贫困群体能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

23.[答案]B困难群体的社会交往范围小,人际圈子同质性高,家庭支持不够。在实施社会救助时,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为困难群体修复社会关系,建立社区支持网络。本题中,社会工作者开展一系列社区活动,这些措施都属于建立社区支持网络的内容。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E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在社区层面的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提供物质帮助,利用国家救助政策为贫困个人和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的现金和物质援助,以及一些服务资源等;②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家庭的发展和贫困个人的能力展示创造条件,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逐步减少并脱离对社会救助的依赖。

2.[答案]AB基本生活救助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制度和工作目标是救助城乡贫困的个人、家庭和群体,解决和缓解贫困状况,使之维持基本生活。从制度设计上看,基本生活救助目前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主要是农村低保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3.[答案]ABDE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具有以下作用:①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②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③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④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4.[答案]ACDE针对社区困难家庭和群体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救助工作时,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一些基本的工作原则:①个别化原则;②接纳原则;③鼓励合作原则;④参与解决问题原则;⑤适时评估原则。

5.[答案]BDE灾害救助社会工作就是通过科学的和充满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对受灾群众进行及时的生活救助,帮助他们解决最紧迫的生活问题,为灾后重建和生产生活的恢复奠定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灾害紧急救援;②灾后社区重建。

6.[答案]CE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主要包括:①主动救助,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②机构救助,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

7.[答案]AD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增能理论和优势视角。

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

案例分析题一 某家政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杜女士在为客户擦玻璃窗时,不胜从窗台上跌落,从此失去了双腿。家政服务公司给了她一笔数额不多的赔偿金。杜女士的丈夫对她和关心,为了多挣钱养家,又去做兼职。杜女士的女儿刚上小学四年级,但非常懂事,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邻居也经常关照和帮助他们家。杜女士觉得丈夫和女儿很辛苦,内心十分愧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一天,她趁着家里只有她一个人,便割脉自杀,幸好丈夫及时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 1.请简要说明残疾人的特点和需要。 2.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各有哪些 3.针对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案要点: 1.在我国,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的界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1分) (1)残疾人的特点包括:(4分) ①部分残疾人对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②部分残疾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③部分残疾人在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寻在较大障碍。 ④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正常人有很大差异。 (2)残疾人的需要主要包括十种: ①社会福利政策落实;②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③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④ 就业政策倾斜;⑤康复与医疗救助;⑥伤残抚恤;⑦社会保险;⑧特殊教育;⑨文化生活照顾;⑩改善社会环境。 2.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的情况,其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分别如下: (1)杜女士的优势。

①环境优势。杜女士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亲密,女儿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他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他,能及时帮助她。 ②个人的优势。杜女士虽然失去了双腿,但上半身功能完好,精神正常,是一个为家庭着想的人。 (2)杜女士面临的主要困难 ①环境的缺失。杜女士的丈夫工作很忙,为了多挣钱养家,还在外面做兼职,陪伴杜女士的时间较少,不能很好地照顾她,也不了解杜女士内心的想法;杜女士的女儿尚且年幼,尽管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非常懂事,但其他时间无法照顾妈妈的生活。杜女士所在社区没有为杜女士一家提供必要的帮助。 ②个人的缺失。个人层面是杜女士自己悲观、消极,觉得自己给家人增添负担。 3.针对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用的介入策略如下: (1)采取增能模式 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杜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残疾人常被视为弱势群体,被贴上许多负面的标签,并受到压制、排斥和歧视。因而,增能模式对残疾人特别有帮助。杜女士目前自认为自己没有用,是家庭的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面的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于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 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通过确保杜女士的基本需求(衣食等)得到满足来增强杜女士改变的动机。对于杜女士谈到自己异于他人的经历给予富有同感的回应也能增强其改变的动机。 (2)运用优势视角 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也能起到激发动机的作用。对于杜女士,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可以激发她的改变动机,鼓励他人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杜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她战胜自我。 (3)为杜女士申请医疗援助,联系其所在社区为其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 (4)让杜女士和其丈夫倾心交谈,各自敞开心扉,使杜女士明白家人的关爱和担忧,消除其愧疚心理。

论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

论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 徐道稳 2012-12-19 15:36:47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沪)2008年3期 【英文标题】On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Assistance and Social Work 【作者简介】徐道稳,深圳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深圳大学当 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兼职研究人员。(深圳 518060) 【内容提要】在专业社会工作恢复和重建后的较长时间内,社会救助工作 与专业社会工作属于两张皮,两者在价值、知识和技巧等方面部缺乏对话的基础。随着社会救助从道义性救助到制度性救助、从消极救助到积极救助、从单一救助 到综合救助的转变,社会救助工作日益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需要专业理念的指导,专业社会工作也需要走出象牙之塔,服务民众,造福社会。社会救助工作与 专业社会工作在价值、制度、知识和技巧等方面开始逐步融合。 There was an invisible wall between social assistance and social work after education of social work was resumed in China. Social assistance in practice was isolated from value, knowledge and technique of social work. With transformation from moral to institutional, from passive to positive, from single assistance to multi-level assistance, social assistance gradually needs the guide of professional ideas, and support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social work. Also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needs to go out of ivory tower to serve people. The value, institution, knowledge and technique of social work are integrated in social assistance.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26个[精品文档]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案例五 罗贵斌,男,70岁,小学文化,某社区一位孤寡人士,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生活常常没有着落。一天,一位好心的邻居把罗贵斌的情况反映给了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立即对罗贵斌采取了帮助措施。【问题】 1.上述案例中,案主罗贵斌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案主罗贵斌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1.上述案例中,案主罗贵斌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 (1)基本生活的保障问题罗贵斌是一位孤寡老人,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2)日常生活的照顾需要罗贵斌老人已有70岁,体弱多病且孤寡,日常生活无人照顾。 2.针对案主罗贵斌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 (1)对罗贵斌老人进行家访,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其生活状况; (2)评估罗贵斌老人的家庭收入情况,帮助其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 (3)整合社区资源,联系社区老年协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志愿者,为罗贵斌老人建立社区照顾的关系网络,让其能够得到日常生活的照顾,推动社区互助气氛的形成; (4)鼓励罗贵斌老人多参与社区提供的各种娱乐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案例一 城市居民张某的前妻病故,留有一子,现在的妻子李某是来自外地某村的“外来媳”,没有当地城市户籍。半年前,张某失业,被查出患有癌症,几轮治疗已花光家中积蓄,全家人为筹措治疗费用犯愁。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 目前,家庭重担全落在了李某一人肩上,她不仅要照顾卧床的丈夫,还要赚钱养家,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李某一直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打零工,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全家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李某感到压力很大,一直渴望有人帮忙,但是她在当地没有亲戚,如今刚嫁过来,不会讲当地方言,也没有朋友可以倾诉,有的邻居认为她是外地人,不愿与她多交往,李某感到很难受,因此也较少参加社区活动。 社会工作者在调查时发现,张某所在的社区比较贫困,“外来媳”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帮助。 【问题】 1.根据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哪些救助? 2.除物质救助外,社会工作者针对李某的现状应着重提供哪些服务? 3.在社区工作层面,社会工作者应组织哪些活动以促进“外来媳”群体与邻里,社区的互动融合? 【答案】 1.根据我国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的救助有: (1)因为张某的身份是“城市居民”,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2)因为张某是癌症患者,负担不起医疗费用,所以张某可以申请医疗救助; (3)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所以张某一家还可以申请教育救助。 2.除物质救助外,针对李某的现状,社会工作者还应该着重提供以下服务: (1)为李某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做李某倾诉的对象,缓解其心理压力,并教授其相应的舒缓压力的方法,鼓励李某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2)李某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家庭收入不高且不稳定。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尽快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积极为她寻找就业信息,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李某。 (3)李某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为其提供培训机会,在社区开发一些不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比如保洁、家政服务等。帮助李某在社区实习,不仅有利于社区服务,还能增加李某的收入,并且有助于她跟邻居沟通。 (4)李某是“外来媳”,不会当地方言,造成她与别人交流、沟通不便。所以,社会工作者还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区优势,建立邻里支持的网络。扩大李某的社会交往范围,修复她的社会关系。 3.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的救助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残疾人社工

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 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残疾人工作的理念: 平等、参与、共享. 残疾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康复:即最大限度的恢复残疾人的生物机体的功能或进行功能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发挥着医学不能替代的作用,例如社区康复就是动员社区资源促进残疾人动。 (2)残疾人教育:是残疾人享受权利和挖掘其潜能的重要措施,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社会工可工作使受教育者获得更显著成效。 (3)劳动就业:是残疾人得以自立并展现其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和措施。社会工帮助残疾人寻求位、帮助他们适应劳动生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社会工可以通过咨询、介绍和指导促进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 (5)在改善残疾人生活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方面,社会工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残疾人社会工作涉及到残疾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残疾人的活、发展等各方面内容。 工作方法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模式 (1)个人模式 个人模式是相应于个体型残疾的工作模式。个体型残疾的理论解释是个人责任论,即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其个体的原因造成的,个人要为之负责。由于残疾的个人(或家庭)悲剧,个人也要承担在治疗残疾中的痛苦。残疾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既是肢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而个人因有不幸所导致的肢体或其他器官的残疾(严重创伤),则是他由一个正常人变为与常人不同的残疾人的来变化会使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会使当事人及其家人难以适应。有人提出个人型残疾的哀痛理论,认为个人型残疾发生之后,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经历这样一个心理过程:震惊怀疑或否认愤怒或焦躁忧伤和沮丧。 当残疾现象发生之后,当事人、其家人、医疗工和社会工对残疾的评估可能是不同的和有差异的。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把残疾程度评价好些,即期望不会太坏。在这方面当事人的期望成分更大些。但对医疗工和社会工来说他们则要面对现实,即客观地评估残疾事实。这样,当事人家人医疗工和社会者就形成了一个由期望向客观过渡的序列。社会工首先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认知差异的状况,并要设法弥合这种差异以帮助当事人及其家人理智地对待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常常采取渐进沟通模式。即不但在关于残疾程度的沟通渠道方面是由当事者家人再进到当事人,而且在残疾真实状况的告知过程中也是渐进的,以利于当事人及其家人有思想准备,更易于接受现实。 而对个人型残疾社会工采取的主要是个案工作方法,社会工要同残疾人及其家庭一起工作。而当当事人及其家人认同了残疾现实之后,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促成残疾人之间(或残疾人家庭之间)的互相支持就是必要的。 (2)社会模式 社会模式是相应于社会型残疾的工作模式。社会型残疾的理论解释是社会责任论,即认为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的。社会在结构上、制度上存在问题使得某些个人受损,因此,社会应该为受损的个人承担责任。当然,即使社会型残疾其直接后果也是由某些个人来承担的。即某些人因社会问题而变成残疾,痛苦发生在这些人身上。与个人型残疾不同的是,对社会型残疾来说,个人所承受的痛苦和损失应该由社会来补偿。 由于伤残发生在个体身上。因此,即使社会型残疾也会造成个人的哀痛。个人哀痛理论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社会救助对象的主要需求 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 社 会受灾人员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救临时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助就业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社教育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会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住房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工医疗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作特困人员供养中的服务内容 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服务内容 社会为本的综合性救助方法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危机干预 评估 第一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知识点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重点) ①最低生活保障(收入补充型救助制度):城市(1993年、上海)、农村(2007年、全国) ②特困人员供养:农村五保户(基本生活条件、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疾病治疗、办理丧葬) ③受灾人员救助:一个月;一个月到半年;半年到三年 ④医疗救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城乡困难家庭医疗费用补助 ⑤教育救助: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员的教育救助。 ⑥住房救助:配组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 ⑦就业救助: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处于失业状态 ⑧临时救助: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救助金、发放实物或提供转介服务3种方式;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属于临时救助范畴。

知识点二、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救急难、托底线、可持续 知识点三、社会救助的主要需求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知识点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 主要特点 救助对象的多样性、救助类型的复杂性;工作过程的持续性;工作依据的政策性 知识点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协助服务对象申请适合的救助项目、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反贫困的能力、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疏导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第二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一、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服务内容 服务对象识别、帮助申请救助、提供心理支持、调节家庭关系、开展能力建设、促进社会融入 知识点二、特困人员供养中的服务内容 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 知识点三、医疗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协助申请救助、改善救治环境、协调医疗资源、强化社会支持 知识点四、住房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协助申请住房救助、宣传讲解政策 知识点五、教育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提供教育机会、提供教育补助、心理能力建设 知识点六、就业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转变就业观念、自我认知调整、职业技能培训、连接就业资源 知识点七、临时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危机干预、外展服务、机构救助

社会救助工作知识问答

社会救助基本知识 1、什么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答: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贫困人群实施生活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即子女读书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等方面社会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助模式,是对贫困人群的一种综合性社会托底救助保障制度。 2、什么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答: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贫困人口进行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济制度。 3、申请低保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其户籍所在县(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村)民,除有特别规定外,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是低保对象的法定权利。 4、哪些情况下,户口不在当地的困难群众也可在当地申请低保救助?答: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户籍不在当地,也可在当地申请低保:⑴结婚后,在配偶所在居(村)委居住一年以上,户口尚未迁入的;⑵在外读书、户口已迁出的子女;⑶未报户口的子女。 5、哪些特殊情况,不予低保救助? 答: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予列入低保:⑴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部门及镇(乡)、街道、居委会提供的就业机会,不自食其力的;⑵家庭拥有现金、有价证券、银行存款,或拥有闲置的生产性设施及其他非基本生活必需的设施、物品(按变现后计算),人

均值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六倍的;⑶法定赡(扶、抚)养人未按规定履行义务的;⑷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低保标准的;⑸城镇居民住房超过当地上年度人均住房面积一倍以上的家庭(单身家庭以2人计算),一般不予低保。 6、低保家庭收入如何核算? 答:低保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各类收入的总和。包括:⑴工资、劳务报酬(包括各种奖金),各类补贴、津贴,离(退)休费,遗属补助、精减下放职工补助,失业救济金、村养老金等工资福利性收入;⑵种植、养殖、农副业加工、买卖等生产经营性收入;⑶稿酬及版权、专利权转让等知识产权收入;⑷利息、股息、红利收入,财产租赁、转让收入等财产性收入;⑸继承、赠与,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等转移性收入; ⑹应计入的其他家庭收入;⑺家庭成员向非共同生活的亲属依法支出的赡(扶、抚)养费,支出部分在计算其家庭收入时相应减去。 申请低保救助的居(村)民,居民按其提出申请当月前6个月内家庭收入总和计算家庭收入;村民按其申请前12个月内家庭收入总和计算家庭收入。 7、哪些收入不计入低保家庭收入? 答:下列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⑴优抚对象及政府给予特殊照顾的其他人员所享受的待遇;⑵政府及其部门和有关单位颁发的非报酬性奖励; ⑶因劳动合同终止(包括解除),职工依照规定所获得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或一次性安置费中用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部分;⑷独生子女费、丧葬费、抚恤金;⑸人身伤害赔偿中生活费以外的部分;⑹上级

社会救助知识要点

课程知识要点 第一章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1、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广义贫困与狭义贫困的含义 2、人类早期社会救助思想的主要内容(慈善恩赐思想含古希腊幸福观、古罗马正 义观、欧洲中世纪公正观和基督教博爱观的基本思想) 3、福利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命题 4、贝弗里奇的社会救助思想 第二章社会救助概述 1、社会救助的基本内涵、特征(尤其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和保障水平的最低性) 和内容 2、社会救助产生的思想(社会救助思想,即人们普遍认为国家和社会应该承担应 付社会成员所面临各种经济风险的责任)、经济(生产力水平和完善的收入分 配制度)和社会条件(贫困问题危及社会稳定和安全) 3、社会救助制度的萌芽(历史前身是英国《济贫法》)及产生的标志(美国1935 《社会保障法》) 4、20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及基本特征 5、我国传统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弊端(改革的原因) 第三章生活救助 1、生活救助制度的内涵(实质是衣食救助,保障温饱生活水平,解决生存危机问 题)与特征 2、我国生活救助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3、我国农村五保供养救助对象的资格条件(含“三无”人员的界定) 第四章医疗救助 1、医疗救助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 2、医疗救助的主要方式 3、我国医疗救助对象的资格条件、对象范围、常规方式、规范程序 第五章住房救助 1、住房救助的内涵、特征和实施方式 2、我国廉租房和公租房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教育救助 1、教育救助的基本内涵、特征与功能 2、教育救助的实施方式 第七章灾害救助 1、灾害救助的内涵、特征(尤其临时性非经常性,主要实施方式是实物非现金, 这与其他救助制度的重大区别)和功能 2、灾害救助的类型及救灾过程 第八章失业救助 1、失业救助和失业保险的内涵 2、失业救助与失业保险的异同 第九章司法救助 1、司法救助的客观原因(即意义) 2、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内涵 3、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的异同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宫蒲光《光明日报》(2015年07月20日11版) 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的行政法规,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群众生活的重要体现。《办法》对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进行了规范,明确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作用,为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地位,对推动建立综合性的现代社会救助模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深刻认识社会工作纳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起源于社会救助领域,同社会救助是两项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制度安排。《办法》将社会工作纳入其中,无论是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还是对发展社会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供了法律指引。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单纯依靠政府提供物质和资金的方式已无法有效满足救助对象日益增长的物质和心理需求。《办法》围绕“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立法宗旨,对现行各类社会救助制度进行了整合,确立了社会力量和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地位,必将有力推动社会救助向物质保障、生活帮扶、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相结合的专业化、个性化、发展型救助转型,为救助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为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提供了法律保障。社会工作秉承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把帮助特殊困难群体,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确立为核心使命。在许多国家,大批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服务机构依据相关法律,积极为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解决资源不足、救助依赖、贫困代际传递、社会功能失调等问题。《办法》的出台,为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领域形成以救助对象为重点的规范化制度安排提供了法律依据。 为社会工作纳入其他相关法律提供了立法示范。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除社会救助外,还广泛涉及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等领域。《办法》的出台,为社会工作从社会救助领域向其他领域延伸、完善社会工作法律制度、提供了立法示范。 为社会工作团结凝聚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了制度保证。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构成,是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做好群众服务工作的新生力量,是党和政府连接社会的重要纽带。《办法》明确了社会工作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要求,有助于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在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开展专业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帮助特殊困难人群过上有尊严、有保障、有盼头的生活,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亿万群众对我国社会制度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准确把握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有效路径 为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要求,今年5月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明确了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路径与机制。 建立健全需求发现机制。有效评估救助需求、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是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重要任务。国际经验表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最适合参与救助需求发现与识别,可有效弥补行政力量的不足。当前的重点,是要按照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将适合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救助对象家庭调查、需求分析和救助政策成效评估等具体事务剥离出来,交给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承担,使贫困对象的社会救助需求得到更准确、全面、科学的判定。 建立健全服务承接机制。除经济困境外,救助对象面临的心理压力巨大、支持网络薄弱、

湖北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

湖北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 第374号 《湖北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已经2014年8月25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 省长王国生 2014年9月10日 湖北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最低生活保障 第三章特困人员供养 第四章受灾人员救助 第五章医疗救助 第六章教育救助 第七章住房救助 第八章就业救助 第九章临时救助 第十章政府保障与社会参与 第十一章监督管理 第十二章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关爱生活困难群众,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救助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和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社会救助资金、物资保障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统筹制定、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及保障标准,建立社会救助资金自然增长机制,将社会救助资金和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一体化。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统筹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社会救助

管理工作。 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等社会救助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机构编制、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建立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一负责基层社会救助事务。负责民政事务的机构作为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等事项。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第七条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法规政策宣传,引导公众关注、支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鼓励救助对象自立自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救助诚信体系建设。 第八条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社会救助,探索保险服务业参与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捐助和服务。

残疾人社会工作形考作业及答案(一)单选题(2020.05.05)

形考作业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计100分) 1.残疾人事业和残障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是( A )。 A.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B.消除社会成员对残疾人的歧视 C.开展残疾人教育 D、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2.残障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努力维护残障者的合法权益,二是( B )。A.使残障者都接受教育 B.千方百计改善和提高残障者的生活质量 C.解决残障者的就业问题 D.健全有关残障者权益的法律法规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全面保护残疾人的法律是( A )。 A.《残疾人保障法》 B.《社会保险法》 C.《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 D.《残疾人教育条例》 4.残疾人回归社会,首先表现为经济方面,最重的社会障碍是(B )。 A.获得社会救助难 B.就业难 C.学习劳动技能难 D.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5.无障碍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 D )。 A.电视节目配字幕 B.电视节目配手语 C.出版物有盲文版本 D.信息和交流无障碍 6.下列不属于物理性障碍的是( C )。 A.道路的路牙 B.建筑物的台阶 C.地铁站的坡型通道 D.卫生间的蹲便 7.下列哪类残疾会影响残疾人的创造性?( C ) A.肢体残疾 B.视力残疾 C.精神残疾与重度智力残疾 D.听力残疾 8.1961年世界上第一个制定无障碍标准的国家是(B )。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9.每年的“国际残疾人日”是( C )。 A.12月1日 B.12月2日 C.12月3日 D.12月4日 10。2006年11月,第61届联合国大会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了什么公约( A )。 A.《残疾人权利公约》 B.《残疾人公约》 C.《儿童权利公约》 D.《北京宣言》 11.我国对无依无靠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弃婴主要实行( A)制度。 A.福利院集中收养 B.家庭供养 C.社区供养 D.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12.中国政府批准的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是( C )。 A.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B.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 C.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D.中国肢残人协会 13.杜绝先天性残疾儿出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工程。下列哪种做法无助于降低先天性残疾儿的出生率( D )。 A.有遗传病的父母不生育孩子 B.来自地方病突出地区的孕妇进行严格的科学筛查 C.母亲孕期不接触放射线、甲及汞、农药等 D.孕期不参加体育活动,防止运动损伤 14.残疾人康复的最终目标是(C )。 A.感知觉的发展 B.就业 C.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D.享有政治权利 15.下列哪一理论是残障扶助中的核心理论( A )。 A.社会网络理论 B.正常化理论 C.回归社会理论 D.增能理论 16.残疾人生命意义的核心是( B )。 A.满足基本需求 B.有尊严的生活 C.改善生存条件,追求美好生活 D.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17.社会工作者遭遇伦理困境时要遵守伦理原则的优先顺序。最重要的伦理原则是(C)。 A.自由 B.隐私和保密

历年考点-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历年考点-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三原则:就急难、托底线、可持续(新增加知识点)P195 二、社会救助的内容 1、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 =(基本生活救助)(宏观和微观) 1537.赵大爷年近七旬,生活在农村。几年前赵大爷的独子因交通意外身亡,老伴受不了打击也去世了。目前赵大爷无亲无故,以拾荒为生。社会工作者老宋计划协助赵大爷申请救助。 下列救助类别中,最能帮助赵大爷解决生活困难的是()。 A.最低生活保障 B.特困人员供养 C.就业救助 D.临时救助 1439.在街道办事处和工商部门的支持下,某社会服务组织在临街的公共场地上搭建起一些小商品摊位,计划供社区贫困家庭低价租用。 在向居民代表征集摊位租用意见时,大家看

法不一。下列对贫困家庭进行救助的意见中,最符合社会工作理念的是()。 A.“既然是贫困家庭,就把租金全免了”B.“为申请到摊位的家庭提供创业培训”C.“小买卖不挣钱,还不如让贫困家庭领低保”D.“将公共场地进行商业出租,租金直接发给贫困家庭” 1436.社会工作者小张为社区的低保人员开展求职技培训,组织他们为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并为他们争取一些工作机会。社会工作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低保人员因长期失业而被边缘化 B.增加社区居民对低保人员的接纳与认同C.要求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回报社区 D.运用低保人员提供的志服务满足社区需要1137.基本生活救助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城乡贫困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缓解他们的贫困状况,下列问题中,属于基本生活救助范围的是()。 A、儿童的教育问题 B、家庭的住房问题 C、五保户的供养问题 D、农民的就医问

国外社会救助制度简述

|论坛|国际劳动| 1965年美国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曾述,“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乃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社会救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救助制度,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起着“保底”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 立法情况 任何一项制度的顺利推行和实施,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国外许多社会救助十分完善的国家,都相应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说,立法的完善是社会救助工作的根本保证。 如英国早在1601年颁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济贫法》,对贫困群体和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人予以津贴补助。1834年又制定了新的《济贫法》,明确社会救助属于公民应享受的权利,实行社会救助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并成立了专门管理局。此后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条文,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 德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始于20世纪初,称为济贫事务和福利事务。政府在1942年制定了关于政府救济的法令,第一次对公共救助的享受条件、救助种类和程度作出了全国统一规定。1962年前联邦德国颁布了新的《联邦社会救助法》,对特殊困难者进行社会救助作了具体规定,此后又进行了几次修改,改善了救助的支付方式,扩大了对残疾者 救助。1975年绝育和计划生育救助也被 列入《联邦社会救助法》。上世纪90年 代初两德合并后继续实行上述法规。 美国独立以后,1935年罗斯福总统 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从 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社会 保障制度,并首次明确了“社会保障” 的概念。后经历届政府的多次修改和补 充,逐步形成了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救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 国称为公共救助或福利补贴。 ■ 救助条件和救助标准 各国社会救助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 有明确的针对性,只对自我保障有困难 而确需救助的人给予救助。为此,各国 一般通过财力审查和就业审查来确定申 请人领取救助金的资格。 财力审查 即根据国家规定,对申请人及相关 家庭成员的收入及资产状况进行审查, 不足特定标准时才予以救助。大多数国 家在社会救助标准之外都规定一个免审 额度,即允许申领人持有少量的资产或 收入,视同无资产、无收入,不抵扣社 会救助金。在财力审查的范围方面,大 多数国家只考虑申领人及其配偶的现有 财力。但在有些国家,如奥地利、德国、 瑞士、日本,申领人的父母、祖父母、 成年子女的财力状况也在考虑之列。在 法国,老年救助金(属专项救助)申领人 的法定继承人的财力状况都列入审查范 围。比利时最近也准备审查申领人父母 及成年子女的财力情况。总而言之,各 国政府趋向要求家庭和社会互助在整个 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就业审查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在失 业人口居高不下的压力之下,纷纷引入 或强化就业审查制度,要求社会救助对 象必须努力寻找就业机会,积极与政府 管理的职业介绍机构联系,并接受适当 的工作安排。未通过就业审查的人,将 被降低社会救助水平或剥夺领取资格。 在美国,2000年起政府要求接受援 助的单亲父母两年内每周工作至少30 小时,核心家庭每周至少工作35小时。 联邦政府还制定了社会救助受益家庭的 就业目标,社会救助受益家庭就业率从 1997年的至少实现25%提高到2002年 的50%以上,核心家庭的标准则由75% 提高到90%。 在英国,政府对以下四类人员实 行严格限制:一是年轻失业人员,英国 政府要求失业6个月的18岁至24岁的 年轻人必须从以下四种方案中做出选 择——在私人部门工作(雇主得到补 助)、在志愿性部门工作、从事环境保 护工作、接受全职教育或培训;二是单 亲父母,英国政府制定了特别行动计 划,通过工作寻求、建议和培训帮助单 亲父母找到工作,必要时可以为那些再 次全职学习的单亲父母提供小孩的照 看;三是长期失业人员,英国政府规 定,雇主雇用一个已失业两年或两年以 上的失业者可从政府获得为期6个月的 国外社会救助制度简述 ■邓新华 袁伦渠 29 2007.12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第九章-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务院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前两款所列行政部门统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 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社会救助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政府安排的社会救助资金和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挤占挪用。社会救助资金的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建立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第七条国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第八条对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最低生活保障 第九条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第十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公布,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一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学习目标: 了解残疾、残疾人得概念以及残疾人观念得变化 了解残疾得原因、种类以及残疾人得特征 理解残疾人权利以及权益得保护 了解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发展 第一节残疾与残疾人(主要内容) 残疾: 世界卫生组织把残疾分为三类,(1)功能、形态残疾;(2)丧失功能残疾;(3)社会功能残疾 汤逊德:五类残疾(1)畸形或损失;(2)临床症状;(3)日常活动功能限制;(4)由于异常而造成得残疾;(5)由于不利条件而造成得残疾。 残疾人: 残疾与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 (1)根据身心功能与身体结构分类 (2)根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分类 (3)根据障碍影响程度分类 (4)根据ICF分类 残疾人功能定义 损伤(impairment): 任何损伤或生理心理或解剖结构及功能不正常,这里关注得就是人体不能正常工作得部分。 残疾(disability): 由损伤导致得任何限制或能力缺乏,不能以正常人得方法完成动作或活动,关注得就是人们无法完成得任务。 残障(handicap): 对承受者得一种不利得状态,它限制或组织了承受者实现其社会角色得职能,关系到特定得环境与与她人得交往。 失能得原因与残疾得产生 预防 专业工作得干预:医药工作/卫生保健/教育;护理人员/康复人员;社会工作者/政治家 医学知识与社会工作任务 一个青年社会工作者,在一次案例研究会上,被指定管理一名女性四肢麻痹症病人,在接触她得新病人时候,她告知病人其对四肢麻痹证一无所知,但表示愿意学习,这位社会工作者与病人取得了一致意见,一起度过了一天,并且学习到许多相关得知识,为病人提供了满意得服务。 进行干预得架构 残疾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概念,把个人与社会在某方面联系起来。 经历这一概念提供了与社会结构得联系。 个体型残疾与社会型残疾 个体型残疾:残疾人所受得问题就是她们自身伤残得直接结果。 例:纽约大学医院(New York University Hospital)得社会工作者weller 与miller,观察分析了新得截瘫患者适应残疾,艰难地经历着四个阶段得过程: 第一阶段:震惊(shock)患者损伤患者得身体与精神在突然袭击下得及时反映,通常就是以哭泣与有时候精神极度不安而产生幻觉等为特征。 第二阶段:否定(denial) 拒绝接受以后不会完全康复得现实。 第三阶段:愤怒(anger) 经常将怒气发泄到周围行动自如得人身上,因为这些经常引起她们回想已经失

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内容分析

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内容分析 由于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所以其工作内容和范围显然要比其它类型的社会工作要广泛许多。一个基本观点,需要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介入内容和残疾人经历与生命周期事件结合起来(迈克尔.奥立弗)。所谓残疾经历指的是:从遭遇与致残有关的问题或产生身心障碍的事件开始,残疾人整个一生的发展过程。“经历”一词就其自身的意义而言指出,在残疾开始时,通过短期或紧急干预,给予残疾人以支持和帮助。但对更多的残疾人来说是需要通过长期干预给予帮助的。 残疾人在其一生中也同正常人一样将经历关键的生命周期事件,只是残疾人涉及的有些问题可能使情况更加恶化,因此,更加需要专业人员包括社会工作者的干预,如焦虑的父母可能会寻求社会工作者对其残疾子女在儿童时期的很好帮助以至成人。 根据上述,大致可以概括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具体内容,它们是: 1、康复,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残疾人最大限度地恢复生理功能或进行功能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如社区康复就是动员社区资源促进残疾人康复的一项有效活动。 2、对有残疾儿童的家庭的服务,它至少包括四个方面:提供取得实际帮助取得物资支援的机会;在这些家庭需要精神支持时,适时地给予精神支持;减少各种官僚机构因冷漠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对残疾人家庭带来的消极冲击;通过帮助建立各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残疾儿童的成

长。 3、教育,即社会工作者不仅帮助残疾人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而且把它视为残疾人享受权利和挖掘潜能的重要措施,是残疾人融入正常人社会的关键环节。 4、就业,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残疾人寻求更适宜的工作岗位,帮助他们自立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5、婚姻和家庭生活,社会工作者通过咨询、介绍、指导和辅导可以帮助残疾人更好地建立婚姻关系和更好地调适家庭关系; 6、倡导和社会预防,即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更宏观的层面上通过努力来改善残疾人生存的各种环境,尽量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在这一点上,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员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职责。西方学者伦纳德曾经把残疾人预防工作划分为三级。第一级预防的目的在于防止某些产生事件的原因的出现,医药工作者、保健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在第一级预防中负有很大的责任,如:减少有障碍的婴儿出生,提供在工作中预防事故的知识,等等。第二级预防的目的在于防止事件直接影响的形成,这项工作主要落在护理人员和康复工作人员身上。第三级预防的目的在于防止事件后果的形成,减少社会强加给有损伤的人的限制。 香港社会工作学者江绍康认为,残疾人社会工作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单项选择题 1.()是对基本生活救助的重要补充。 A.灾害救助 B.住房救助 C.教育救助 D.专项社会救助 1.[答案]D专项社会救助主要是为了解决困难家庭的特定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救助,是对基本生活救助的重要补充。专项社会救助主要包括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司法救助等。 2.社会工作者小何所负责的社区里有一个贫困家庭,夫妻双方都下岗了,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此时小何若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介入,则应该最先为这个家庭提供的服务是()。 A.协助这个家庭制订反贫困策略 B.为这对夫妻提供就业指导培训的机会 C.协助这个家庭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D.为这个家庭的成员做心理辅导 2.[答案]C基本生活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贫困个人与家庭的吃穿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 3.某慈善协会,每年都会为汶川灾区的孩子们提供社会救助,既有生活和学习用品,也有以奖学金形式发放的现金援助。这一事例体现了社会救助的()特征。 A.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B.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C.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D.救助范围的广泛性 3.[答案]B救助手段的多样性是社会救助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形式上看,有现金救助,有物质救助,也有服务性救助;从时间上看,有临时性救助,也有长期的固定救助;从类别上看,有常规性救助,也有特殊性救助。还有一些通过专业人员,比如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针对救助对象的精神层面、个人能力、心理问题等开展的救助。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方法中,()通常由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然后与他们保持密切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产生。 A.机构服务 B.社区服务 C.外展服务 D.家庭服务 4.[答案]C外展社会工作是一套系统的服务模式,通常由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然后与他们保持密切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产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