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术后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措施

术后切口疼痛可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加剧组织分解代谢,可影响伤口愈合及康复;术后疼痛的程度与病人全身状态及医务人员的护理有关,也因手术部位不同,因病人年龄、性别,术前准备而有差别。

1 术后疼痛的心理

手术本身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病人因处于应激状态,而且因疾病程度不同可产生不同的顾虑和不安情绪,如害怕术后剧痛、机械损伤或留下后遗症,甚至恐惧死亡等。

2 手术部位不同,疼痛特征各异

疼痛是机体对侵袭的防御反应,根据疼痛持续时间和性质可分急性、慢性疼痛。疼痛因人而异,一般老年人对疼痛反应迟钝,男性比女性痛感高,衰弱病人对疼痛反应减弱。手术部位不同,病人术后疼痛情况也各有不同。

2.1 头部手术后疼痛较轻,一般不使用镇痛药。

2.2 五官部术后病人疼痛感激烈,且伴有眩晕、头痛。咽喉部手术术后感到咽痛,颈部运动时疼痛。

2.3 胸部胸壁表面手术,术后切口轻微疼痛。胸腔内手术,胸骨正中切口段弯切口疼痛轻。

2.4 腹部仅腹壁手术,术后几乎不痛。开腹手术,可引起内脏痛及放射至背部痛。

2.5 肛门部位肛门部位神经敏感,术后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必须使用镇痛药止痛。

2.6 四肢及关节部位因皮肤、骨骼肌、肌膜、骨膜等受损伤,局部发生肿胀、压迫神经以及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等,可使疼痛加剧,肢体离断术后病人可有患肢痛、断端痛。

3 术后疼痛护理措施

为减轻病人痛苦,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后疼痛应积极处理。

3.1 术前根据病人的顾虑与病情,适当地给予讲解有关知识,使其当出现问题时有思想准备,增强术后疼痛的耐变性。

3.2 术后出现疼痛时,护士应态度和蔼,使用安慰性语言,使病人感到温暖,有安全感、依赖感,从而适当减轻疼痛。

3.3 按术后疼痛的时间经过进行护理

3.3.1 麻醉清醒后病人从麻醉清醒就开始疼痛,此时需要全面观察判断原因。呼吸、血压、脉搏均无异常时,一般考虑为切口疼痛,应给予镇痛剂,疼痛剧烈时,可根据病人全身状态增加药量。

3.3.2 术后2~3日内病人最大的痛苦是因咯痰振动而引起切口疼痛,特别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更明显,应尽量鼓励病人深呼吸、

咳嗽、自动排痰,并给予协助叩击胸背部,给予加温、加湿及雾化吸入,有效地排除呼吸道分泌物。

3.3.3 术后3~4日内切口疼痛较前减轻。肠蠕动恢复时,肠管内气体贮留病人感到腹胀及腹部牵拉痛。这时不需使用镇痛剂,可帮助病人下床活动或者给予半卧位,使肠蠕动恢复,促进排气,减轻疼痛。

3.3.4 术后4日内切口疼痛应注意观察病情,如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均可引起切口疼痛,此时应对症治疗,病症治愈后疼痛即消失。由此可见,疼痛的护理十分重要,除对预料到的疼痛给予必要的处理外,创造舒适的环境,对病人精神支持,鼓励病人进食增强机体抵抗力的食物也十分重要。术后不只是切口痛,强迫体位、肢体制动、各种管道的留置与腹胀、尿闭等也能引起疼痛,所以只有对病人进行细心观察、耐心解释、精心护理才能使病人的痛苦降至最低。

产科术后疼痛的护理

福建省高教自学考试护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NO:98 论文题目:产科术后疼痛的护理 准考证号:950113247210 学生:庄凤兰 研究起止日期: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 2015年7月

产科术后疼痛的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产科产妇术后疼痛护理方式,总结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指导今后产科的疼痛护理。 【关键词】产科手术,疼痛,护理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达,通过剖宫产和各种妇科手术的妇女越来越多,但是针对术后患者的疼痛却没有一个完善的疼痛管理体系,给患者带来了许多身体不适,还给患者心理、精神等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现实生活中接受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均是女性,大多数的妇女对疼痛的承受能力又是有限的,往往没有做好心里准备。所以加强妇产科患者的疼痛护理工作非常重要,行之有效的疼痛护理管理体系对患者减轻疼痛的意义非常重大。本研究通过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护理情况进行探讨,旨在运用护理经验,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近年来,剖宫产率和各种妇科手术率的增高,术后患者镇痛泵的应用,大大改善了术后疼痛,但仍有50%~70%的患者术后疼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体系,疼痛是一种不良的生理性体验,较多发生于妇产科手术后,它给患者带来了许多身体不适,并对她们的心理、精神等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接受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均是女性,她们对疼痛的承受能力比较差,所以,加强妇产科患者的疼痛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痛苦的减轻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护理情况进行探讨,旨在总结护理经验,减轻产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接诊并且实施妇产科手术的患者100例,其中剖宫产手术65例,子宫切除手术2l例,其他手术14例。患者年龄最大63岁,最小2l岁;住院时间最长为15d,最短为7d。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6-01T11:47:34.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期供稿作者:郭荣华[导读] 病人术后疼痛多是在麻醉作用消失,感觉开始恢复,刀口疼痛逐渐加剧,尤其以手术当天和晚间疼痛最为强烈。郭荣华(黑龙江省伊春市美溪林业局职工医院兼社区服务中心黑龙江伊春 153021)【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3-0181-02 【摘要】病人术后疼痛多是在麻醉作用消失,感觉开始恢复,刀口疼痛逐渐加剧,尤其以手术当天和晚间疼痛最为强烈。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另一个是个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的反应,并常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还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有时使我们难以理解,护理术后疼痛病人,必须掌握术后病人疼痛的原因,特征,行为反应才能进行相应的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90例外科择期手术。男性55例,女性55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0岁,病种,急性阑尾炎9例,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11例,胆囊切除术,胆管取石术15例,胃大部切除术10例,上消化道出血12例,急性胰腺炎17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25例,此组患者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70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其他20例患者通过应用解痉镇痛药后疼痛缓解。 2 术后病人疼痛的原因 2.1心理因素疼痛不仅有着性别、性格差异,而且受文化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男性比女性疼痛的高,性格外向者比性格内向者更易表现对疼痛的反应;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认为疼痛是疾病的象征,故对痛觉较为敏感,而文化程度低者,对一般疾病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而受疼痛的能力较强,悲伤可致疼痛加重,快乐可减轻疼痛。 2.2病室环境病室环境清洁,安静,以利于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可提高痛阈。 2.3引流管影响各种手术后有引流管的病人多采取被动体位,活动量减少,不能有效地对抗疼痛。 3 病人术后疼痛的特征 疼痛是机体对有害侵袭的防御反应。根据疼痛持续时间和性质可分为慢性痛和急性痛。术后疼痛一般是反射反应的急性痛。疼痛的程度分锐痛和钝痛,锐痛时间短,病人比较能耐受,钝痛时间长,范围广,病人难以忍受。 4 行为反应 轻度疼痛,病人能忍受,一般行为上不表现;中度疼痛,病人出现呻吟,面部表情痛苦,重度疼痛可出现辗转不安,出汗,甚至休克,随着疼痛时间延长,疼痛的行为反应可以减弱或消失。 5 护理措施 5.1 心理护理术前给病人做好思想工作,介绍手术方法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现象,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在和病人交谈时,态度要诚恳,语调柔和,亲切,绝不能对病人冷若冰霜地解说,致使病人产生恐惧,失去信心。术后注意病人情绪,争取病人的注意力,可减轻疼痛。此外,为了提高语言的效果,护士在说话时可把自己的手放在病人的被子上或握住病人的手,使其感到温暖,并给以增强疾病的耐受力。 5.2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对疼痛患者应安置在比较安静,光线柔和的病室,护士动作轻,说话小声,保护环境安静,以利于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可减轻疼痛。 5.3保持引流管清洁并固定好术后有引流管的病人要固定好引流管及引流瓶。引流管长短要适宜,利于病人反翻身引流管过长,易扭曲,受压,致使引流管不畅引流管过短,翻身时会牵拉伤口,引起疼痛,甚至拖出。 5.4对症处理针对病人发生疼痛的原因采取以下措施止痛。对术后有轻度疼痛的病人,能够进食可给予口服去痛片或颠茄合剂等药物,一般疼痛者在排除腹部并发症后给予解痉类及度冷丁等药物,以镇痛解痉,对呼吸抑制也较小。疼痛剧烈时可根据病人全身状况增加药量。当病人因咳潄,咳痰引起伤口疼痛时,指导病人用手按住伤口,可减轻疼痛,当肠蠕动引起腹部牵拉痛时不要使强烈的镇痛剂,可给肠蠕动剂促进排气。 5.5减少疼痛的刺激在检查,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的刺激。如更换床单、导尿、尿道口抹洗时护理技术操作而必须移动患者时,应给予支托、帮助,使其保持舒适体位,减少疼痛刺激。

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甘肃省中医院三病区护理部许海燕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38例骨科术后患者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9例,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术后72h疼痛评估中干预组发生重度疼痛者只有14例,占20.28%,较对照组79.71%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骨科手术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疼痛。 【关键词】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疼痛既是组织细胞病理的提示,也是机体保护性防御反应的紧急信号。手术后反复疼痛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尤其是手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在临床护理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骨折患者术后第一感觉是疼痛。疼痛不仅使患者感受痛苦,剧痛还能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因此,有效地止痛是骨折术后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骨折病人术后夜间疼痛是临床中最普通、最重要的现象,是不舒适中最严重的形式,是难以控制的。由于夜间麻醉作用消失,而损伤的组织仍持续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并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降低疼痛受体的高阈值,使患者产生疼痛,睡眠发生异常,影响机体康复,故术后夜间疼痛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138例手术病人,男96例,女42例;年龄10~60岁,平均年

龄38岁。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大多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疼痛加重者仅15例。 2.术后夜间疼痛加重的原因 2.1 物理损伤:由于手术器械物理刺激,影响皮肤血管、皮下组织、筋膜、骨膜的高阈值损害感受器,从而对激肽敏感,使疼痛加剧。 2.2 病房环境:各种噪音、灯光、患者之间的互相干扰,导致睡眠不足而降低痛阈。 2.3 心理因素:有的患者术后担心手术是否成功,产生恐惧、忧虑、情绪低落,紧张等这些因素都能引起局部血管收缩或扩张而产生疼痛;而病人对自己所感受的疼痛不能应付,即使知道怎样对待疼痛也会表现消极、灰心、不能自助心理。 2.4 自身因素:根据疼痛的闸门控制原理,不同文化教养的人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时与年龄、性别、个性、情绪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2.5 体位改变:骨科病人术后多采取被动体位,活动量相应减少,不能很有效的对付疼痛。 3.护理措施 3.1 术前评估:由责任护士了解患者以往对疼痛的经验,个人对疼痛原因及意义的理解及对疼痛的态度,以便术后有的放矢提供病人对付疼痛的技巧。 3.2 改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病室氛围,安静、整洁、有适宜温度和湿度,尽可能降低噪音,有良好通风

术后疼痛的护理护理综述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护理综述 论文题目术后疼痛的护理 学生姓名:许晓红、詹玥、耿婷婷、刘欢、方晶晶、张婷婷 学号:0825200188、0825200189、0825200190、0825200191、0825200192、0825200193 所属院系专业:08护理乙33小班 2010年4月

摘要 疼痛是手术病人常见的症状,如何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术后疼痛,他直接影响疼痛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先要对疼痛有正确的评估,如害怕药物成瘾及药物副作用,在护理中消除影响疼痛控制的因素,做到积极、有效的用药镇痛及各种辅助治疗,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术后的健康宣教工作,使病人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有效的减轻疼痛。 关键词:外科手术后的疼痛/疼痛的评估/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的护理 1前言 疼痛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复杂结合的主观感受。2001年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并日益得到重视。严重的术后疼痛常常导致病人的睡眠不足,造成情绪低落,妨碍组织康复,其结果必然加剧病人对止痛的依赖,延长住院时间。有研究表明:护士和医务人员应对病人术后疼痛负主要责任,因此迅速有效地减轻疼痛是护理的基本要求。现实中可以看到有许多病人在术前因为害怕疼痛而推迟手术治疗,从而使病情加重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如胸腹部手术.咽部.气管部等。 2正文主体 2.1外科手术后的疼痛产生原因: 2.1.1 手术切口疼痛:这是最直接的原因。手术疼痛按时间分为早期疼痛和后期疼痛。早期疼痛的护理:分三期,即麻醉清醒至24小时内、术后2~3天、术后3~4天,第一期一般为切口痛,切口疼痛部位明确最剧烈。心胸手术切口疼痛在术后12h 左右达到最大限度,腹部手术30%~40%在此期间经受剧烈的疼痛,患者精神上承受极大的痛苦。这时会烦躁、心情沮丧。 2.1.2手术后并发的因素:一些手术后由于机体的免疫力降低使得在术后一些其他的疾病一起出现,加重病情,加重疼痛。如一些复杂的大手术需要血管的吻合,可能会产生血管危象,

手术后疼痛的护理

手术后疼痛的护理 一、手术后疼痛原因 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手术后疼痛,多是损伤的直接结果,但疼痛的类型、范围、强度及伴随着躯体反应与患者不同的心理情绪密切相关。 1、身体部位的伤口是引起疼痛的直接原因。术后疼痛的程度与病情、病程、手术类型、 手术时间、麻醉方法有关。 2、体位影响疼痛术后患者由于麻醉后去枕平卧,加上常规静脉输液,留置尿管,不动、不翻身呈固定仰卧位,使疼痛加重。 3、精神因素影响疼痛有的患者担心手术会影响以后的身体健康;患肿瘤者,则怀疑自己是否患有恶性肿瘤;有的担心日后的工作、生活和家庭关系等等,紧张多虑的情绪导致复杂的心理变化,因此加重了疼痛。 4、其它影响因素如受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态度等,均会影响疼痛的程度、范围及持续时间。 二、术后镇痛治疗好处 1.降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手术后疼痛刺激可引起机体交感神经活动过度增强,出现心率增快。由于心率快,心脏舒张充盈时间缩短而出现心肌供氧不足,以及交感神经刺激而出现冠状血管收缩,均可导致心肌缺血。而恰当的术后镇痛可使心肌缺血的发生率降低,因此术后镇痛可减轻原有心脏病患者术后“心痛”的感觉。 2.降低肺部并发症。由于疼痛引起的呼吸肌痉挛和运动力下降,可引起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吸烟者和患呼吸系统疾病者更明显。而充分及时的术后镇痛能使肺部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的发生率降低。 3.改善凝血功能。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会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对于有些患有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或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极为不利,可引起术后致命的并发症和血栓形成,造成心脏和脑血管意外。术后有效的镇痛方法能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也可使髋部、膝部、前列腺等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血管移植再栓塞率下降。 4.促进胃肠、泌尿功能恢复。适当的镇痛方法能使交感神经阻滞而迷走神经相对亢进,增加肠蠕动,减少肠梗阻和尿潴留的发生,减轻腹胀和膀胱胀那种欲罢不能的痛楚。 5.保护机体免疫力。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等应激反应的结果可能使体内的杀伤性T细胞的功能减弱、数量减少。术后镇痛治疗可减轻或防止机体一系列应激反应而引起的机体免疫力减弱,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减轻心理压力。手术后疼痛对人体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失眠。这些心理反应加之疼痛的影响,无疑会延缓患者的康复过程,使一些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良好的术后镇痛能帮助患者度过术后72小时的难以煎熬的疼痛期,这对加速患者术后的恢复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手术后疼痛护理 近年来,随着疼痛学、社会学、心理学及护理学的发展,护理人员对术后疼痛的认识逐步提高,在使用药物、给药技术和其他非侵袭性方法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护士在为术后疼痛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应从社会、心理、生理等方面进行护理。 1、转变观念,提高对术后疼痛的认识,将疼痛作为继T. P. R. BP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第五生命体征,贯穿于每个病人的护理始终。据报道,有50%以上病人术后72小时仍疼痛不止。一般病人在接受手术的同时也接受了术后会疼痛的观念,而这一观念也成了医护人员对术后病人主诉疼痛

术后病人使用自控镇痛(PCA)泵护理指引(2014)

术后病人使用自控镇痛(PCA)泵护理指引 一、病人自控镇痛的概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 指由病人自己根据疼痛情况,自行决定并通过微量泵向体内注射镇痛药,按需给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的一种方法。 二、PCA的种类(给药途径) 1、静脉PCA(PCIA):是通过静脉系统给药,这种给药途径操作简单,目前应用最广,可方便地使用外周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管,适用药物较多,具有镇痛作用的麻醉药如氯胺酮等均可使用。PCIA起效快,效果可靠,适应症广泛,如癌痛、术后痛、创伤痛、烧伤后疼痛、炎症疼痛等,但PCIA针对性差,对全身影响较大。 2、硬膜外PCA(PCEA):通过硬膜外腔给药,适用于胸背以下区域性疼痛的治疗。PCEA用药量小,止痛效果可靠,持续时间长久,且作用范围局限,对全身影响相对较小,可用于分娩痛、胸腹部、下肢等术后或此类部位的癌痛治疗,但其操作相对复杂,无菌要求高。阿片类药物尤其吗啡用于硬膜外腔注射可发生延迟性呼吸抑制,因而PCEA的应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我院常选用此种方法进行术后镇痛。 3、皮下PCA(PCSA):皮下置管,病人自控皮下注入镇痛药,可分别采用吗啡、丁丙诺啡等药。管理较PCIA途径简单,并发症也较之少,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PCIA给药的80%。使用PCSA应注意定期更换皮下针放置位置,以免吸收不良造成镇痛不足。 4、外周神经阻滞PCA(PCNA):在给予外周神经阻滞后留管,病人自控局麻药进行外周神经阻滞。 三、PCA常用药物及工作原理 镇痛药物的选择根据病情和给药途径决定。常用药物有:(1)阿片类药物:吗啡、杜冷丁、芬太尼、阿芬太尼、曲马多等;(2)局部麻醉药物: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3)神经安定药:氟哌利多、咪唑安定等。PCEA给药多选择吗啡复合低浓度的局麻药;PCIA给药多选择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 我院硬膜外镇痛(PCEA)配方:局麻药+阿片类受体药+止吐药。具体为0.75%罗哌卡因或0.75%左布比卡因40ml+舒芬太尼50ug或地佐辛10mg(或酒石酸布托啡诺5mg)+欣贝(盐酸托烷司琼)5mg+0.9%生理盐水配制成160ml,加入镇痛泵。 镇痛泵持续输注为2.5~3.5ml/h ,单次追加(PCA)为2.5~3.5ml ,锁时为45分钟。(开启镇痛泵后,每小时固定2.5~3.5ml的麻醉药输入,如患者觉得疼痛可按单次追加按键,

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临床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但大多数情况下,疼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十分有效的控制,探讨护理在疼痛诊疗中的作用与地位。病人术后疼痛多是在麻醉作用消失,感觉开始恢复,刀口疼痛逐渐加深,尤其以手术当天和夜间最为强烈。护理术后疼痛病人,必须掌握术后疼痛的原因,才能减轻疼痛。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女性高于男性,其他伤害高于工伤,农村高于城市,夜间高于白天,由此可见,性别、年龄、职业、受伤原因、个性、情感以及社会因素和文化背景等都会对疼痛产生感觉影响。所有的人都害怕疼痛,所有人都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忍受疼痛,所有人都经历过疼痛并被它所困扰。经常感到疼痛不适的人当中,有30%至50%是由于承受过大精神压力所导致。尤其夜间疼痛常常难以控制,术后疼痛治疗除了镇痛泵,肌注药物等方法外,也应注意其他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术后疼痛的因素: 1.外科手术的部位,手术性质。 2.切口的深度。 3.精神状态。 4.术后并发症。 5.麻醉用药。 6.大多数手术白天做的,到晚上麻药消退了。 认识术后疼痛的因素,正确处理就能消除必不可少。轻度疼痛,病人能忍受,一般行为上不表现;中度疼痛,病人出现呻吟,面部表情痛苦,重度疼痛可出现辗转不安,出汗,甚至休克,随着疼痛时间延长,疼痛的行为反应可以减弱或消失。 术后疼痛的护理: 1、心理护理:有效沟通,语言文明,态度和蔼,耐心听取病人诉说,尊重其对疼痛的反应,以同情,安慰,鼓励的语言支持病人,减轻心理负担,多与病人说

话以分散其注意力,使其感觉温暖,可减轻疼痛。 2、药物止痛:了解药物的性质,不良反应,对诊断不明的疼痛不可用吗啡类以免掩盖病情,成瘾药物尽量不用。 3、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安静,舒适的环境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安静休息,好的睡眠可减轻疼痛。 4、减少疼痛刺激:护士在操作,治疗,检查动作应轻柔,减少疼痛刺激,保持舒适体位。如更换床单、导尿、尿道口抹洗时护理技术操作而必须移动患者时,应给予支托、帮助,使其保持舒适体位,减少疼痛刺激 5、体位护理:腹部手术可取半卧位,可减少腹部伤口的张力,减轻疼痛,以利伤口愈合,肢体手术可抬高患肢,以减轻疼痛,肿胀。 6、引流管的护理:固定好引流管,引流瓶,长度适宜,利于病人翻身,不宜过长过短,翻身时会有牵拉伤口,引起疼痛,甚至拖出。 7、分散注意力: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使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个人为的刺激,从而忘记手术造成的疼痛。 8、对症处理:针对病人发生疼痛的原因采取以下措施止痛。对术后有轻度疼痛的病人,能够进食可给予口服去痛片或颠茄合剂等药物,一般疼痛者在排除腹部并发症后给予解痉类及度冷丁等药物,以镇痛解痉,对呼吸抑制也较小。疼痛剧烈时可根据病人全身状况增加药量。当病人因咳潄,咳痰引起伤口疼痛时,指导病人用手按住伤口,可减轻疼痛,当肠蠕动引起腹部牵拉痛时不要使强烈的镇痛剂,可给肠蠕动剂促进排气。 严重的术后疼痛可导致病人睡眠不足,造成情绪低落,组织修复慢,延长住院时间,护士注意自我调节,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向家属讲明心身护理的重要性,鼓励、支持、体贴、安慰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因此有效地消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 胸外科术后疼痛是指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疼痛感觉,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但精心细致的护理可明显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从而减少疼痛所导致的呼吸循环功能、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等改变,减少肺不张、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也可减少止痛药物的应用剂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顺利恢复。 1 引起胸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因素分析 1.1 手术因素:胸外科术后疼痛与手术种类、创伤程度和部位、麻醉方法、管道的留置有很大关系。手术切口疼痛在术后12小时左右达到最大程度,居术后疼痛和不舒适原因的首位。其中上腹部、胸部、关节、背部等手术较痛。胸部手术中,以横切口为主的疾病术后疼痛比以纵切口为主的严重。胸外科患者多施行剖胸手术,手术范围大,手术切口较长,胸骨正中切口时须劈开胸骨,横切口时需撑开肋间隙或切断肋骨,且手术切口位于肋间,使肋间神经和其分支被损伤。这些使胸壁的创伤大,术后切口及局部疼痛较重。 术后疼痛的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与麻醉方法、用药种类及剂量也有关。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即开始感觉切口疼痛,24小时内最剧烈,2~3日后逐渐减轻。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麻醉用药,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 胸外科患者术后常留置多根管道,这些管道的留置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主要原因。(1)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期间患者不能经口进食,不能说话,气管插管对咽部刺激是患者反映最难以承受的痛苦;(2)尿管刺激,患者尿意感较强,有的患者感觉尿道灼痛;(3)胸腔引流管刺激肋间神经或因牵拉刺激皮肤可引起局部明显的锐痛,这种疼痛较手术切口疼痛发生早,是术后当日疼痛的主要原因。总之,各种管道的留置给患者带来不舒适或疼痛感,当管子拔除之后,疼痛也就逐渐消失。 1.2 伤口因素:胸外科手术必然造成躯体的损伤,组织和末梢神经损伤后,伤口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产生炎症介质,这些介质刺激痛觉神经终末感受器而产生疼痛,又可造成周围神经活化和敏感化,使正常阈值下也会产生疼痛。所以控制手术伤口感染对术后疼痛的降低至关重要。敏感化,使正常阈值也会产生疼痛。临床发现,如手术后伤口出现红肿、化脓等炎症变化时,伤口会延迟愈合,疼痛也会延迟消失,甚至加重。 1.3 心理因素:疼痛是主观感受,个体差异很大。每个人对同等程度的伤害

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

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关键词】术后疼痛 【摘要】疼痛是手术病人常见的症状,如何有效地治疗和控制术后疼痛,它将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首先对疼痛要有正确的评估:(1)口述分级评分法(VAS);(2)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RS);(3)疼痛时间的评估。护理中要改变对疼痛的观念,消除影响疼痛控制的因素,如害怕药物成瘾及药物副作用,对疼痛评估不重视、不准确、不及时等。做到积极、有效的用药镇痛及各种辅助治疗,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术后的健康宣教工作,使病人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有效的减轻疼痛。 【关键词】术后疼痛;评估;护理 疼痛是手术病人常见的症状,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近年来,镇痛泵的使用较广泛,但由于缺乏对疼痛程度的正确评估,有时会延长止痛药物泵入的时间。 1 疼痛的评估 疼痛的评估就是基于对疼痛本质的相信,使用可靠方法并了解一些有关疼痛的问题,对病人的疼痛做出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1.1 影响正确评估的因素 1.1.1 病人因素一般来说,年长者较年幼者更能耐受疼痛,性格外向者对疼痛的主诉会更多一些;文化程度高的病人通常能更清楚地表达疼痛的程度。手术种类、病人的情绪以及病人过去的经历等对疼痛的评估均会产生影响。 1.1.2 护士因素在很多医院,对疼痛的评估没有成为护理工作常规,只在病人提出疼痛或要求镇痛时才被动地予以处理。这样就会导致病人主诉和护士评估不一致。 1.2 疼痛程度评估 1.2.1 口述分级评分法(VRS)[1]病人描述自身疼痛的状态,一般将疼痛分为四级: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每级相差1分,分别记为0~3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此法比较简单,病人容易理解,但不够精确。临床上对外科术后病人口述疼痛程度分级:无痛,病人咳嗽时,切口无痛;轻度疼痛,轻度可忍受的疼痛,病人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咳嗽时感到切口轻度疼痛,但仍能有效地咳嗽;中度疼痛,中度持续疼痛,睡眠受干扰,需用镇痛药,不敢咳嗽,怕振动引起切口疼痛;重度疼痛,持续剧烈

术后疼痛评估及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评估及疼痛护理 目的正确使用评估工具,客观有效的评估疼痛并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方法通过两种方法的评估了解疼痛的原因,掌握疼痛护理的时机。结果使术后患者免于疼痛,尽早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結论通过心理疏导、护理措施、正确使用止疼药物,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疼痛的耐受力。 标签:术后疼痛;疼痛评估;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的一种复杂的胜利心理反应,几乎可见于所有的术后患者,是每一位术后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而且是造成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命质量。因此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有关疼痛的知识。但由于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护理人员缺乏疼痛知识,不能正确使用评估工具对疼痛进行客观的有效的评估和记录,疼痛和止痛药物观念陈旧,以致患者的疼痛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在充分认识了疼痛对于患者的危害,我院护理逐步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方法。规定了所有术后患者都要进行疼痛评估,并制定了一系列干预措施。现介绍如下: 1评估方法 我院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评估疼痛 1.1数字分级评分法(NRS)即采用0~10分标尺,分为10个等级,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术前即向患者解释疼痛发生机制、表述方法和使用本量尺方法。0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严重疼痛。让7岁以上,意识正常患者自己填写疼痛等级,了解患者此时疼痛在标尺的哪个位置。 评估标准:轻度疼痛小于3分,中度疼痛3~6分,重度疼痛对于6分。一般术后4h、12h、24h、36h和72h评估并记录疼痛程度。疼痛等级大于3分或患者主诉疼痛,要求镇痛时就应该给予处理,处理后若疼痛能缓解50%以上为有效,否则为无效。该方法有利于护士较为准确的掌握疼痛程度和评估镇痛效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也可以综合患者客观资料做出评价,给予镇痛措施。 1.2脸谱法该方法采用6种面部表情,从微笑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程度,此法适合于任何年龄,没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或性别要求,易于掌握,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特别适用于急性疼痛者、老人、小儿、表达能力丧失者 2疼痛护理 2.1加强学习,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评估方法通过学习纠正护理人员对疼痛和镇痛的错误认识。之前有不少护理人员错误的认为疼痛是术后的正常现象,镇痛药会影响患者切口愈合、胃肠道功能恢复和手术效果,而且会给患者镇痛药

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

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 【摘要】随着现代护理观念的更新,术后急性疼痛引起了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疼痛是许多外科病人都要遇到的问题,术后疼痛对病人的生理会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的相关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已将术后镇痛视为提高病人安全性、促进病人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术后急性疼痛的处理已成为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疼痛护理管理为及时控制和缓解术后疼痛提供了保障。【关键词】护理管理术后疼 痛术后疼痛是一种急性疼痛(通常病程小于6周)[1],是困扰外科手术病人的一个突出问题。据统计,75%手术病人有比较明显的术后疼痛。以往对术后疼痛的处理未能引起护理工作者的足够重视,病人也往往将术后切口疼痛视为术后一种不可避免的经历。 1术后疼痛的影响 1.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术后疼痛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皮质醇增加,并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得全身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导致术后病人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 1.2对呼吸系统影响疼痛使骨骼肌张力增加,肺顺应性降低,通气功能下降,使病人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引起肺不张等并发症。 1.3对胃肠、泌尿系统的影响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反射性抑制胃肠道功能。降低平滑肌张力,病人术后出现腹胀、恶心、尿潴留等。 1.4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疼痛可引起多种激素的释放,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肾上腺素,皮质醇病变,血糖素升高,促使血糖增高,蛋白质、脂质代谢增强,使术后病人容易发生负氮平衡,不利于机体康复。醛固酮、皮质醇、抗利尿激素增高使得机体水钠潴留,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某些心功能差的患者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 1.5对免疫系统功能和凝血机制的影响与疼痛相关的应激反应可使淋巴细胞减少,网状内皮系统处于抑制状态,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另外疼痛引起体内内分泌系统改变,也引起免疫机制改变。疼痛应激反应使血小板粘滞增强,功能降低,导致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血栓形 成。 1.6其他影响疼痛使病人感到无助、焦虑、失眠,病人常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动。可见,术后疼痛会引起机体一系列反应,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病人康复,术后有效止痛无疑可减少一系列应激反应,帮助病人尽早康复[2]。 2术后疼痛的护 理 2.1疼痛是外科术后病人的常见症状,疼痛程度往往较为严重。护士24小时服务于病人周围,对待病人的疼痛情况,应像对待病人的病情变化一样,要给予及时、准确的观察、评估和记录,并且要及时观察止痛措施的疗效,为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护士在认真检查病人疼痛的同时,常常可以为病人解除疼痛,如发现病人因体位不对而疼痛或因引流管不通畅而疼痛,或因敷料包扎过紧而疼痛等,可以给予相应的处理,解除其疼痛。护士可以选用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方法为病人缓解疼痛,如心理和肌肉的放松方法,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等。护士负责向病人和家属宣教疼痛控制的一般知识和“痛尺”或其他评估工具的应用。护士要告诉病人及其家属应及时报告新疼痛或未缓解的疼痛,以保证医务人员迅速给予评估和有效的治疗。 2.2责任护士还负责疼痛病人的临床护理,准备病人治疗所需的器材和药品,某些注射、针灸、理疗等治疗的实施,某些特殊治疗,如神经阻滞等

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5-20T10:10:31.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董莉王艳李春径韩璐王献霞李秀妍[导读] 肺部感染:患者术后表现为咳嗽、咳痰,痰液呈黄色并且黏稠、量多;体温中度热或高热,为肺部感染的体征。董莉王艳李春径韩璐王献霞李秀妍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345-02 【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通过对于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情况进行论证。结论引起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有多种,护理应做好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时提供诊疗依据,及时对症治疗,进行针对性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关键词】胸外科术后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是指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疼痛感觉,可见于所有的术后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观察和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自2010年6月~2012年9月收治胸外科患者46例,对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评估分析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6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27~68岁。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经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后,疼痛明显减轻且疼痛时间明显缩短。 2.术后疼痛的原因 2.1心理因素:患者往往缺乏医学知识,对手术有顾虑,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可降低痛阈值,易感觉术后疼痛,且延长疼痛的持续时间。 2.2个体及环境因素:患者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及耐受力与性别、年龄、社会文化背景、人格因素、既往经验及环境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男性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女性强,老年人较年轻人耐受性强,文化程度较低者较文化程度高者耐受性强,性格内向型者较外向型者耐受性强,初次手术者较有过手术史者耐受性强。此外,ICU陌生的环境及监护仪器的噪音、强光等刺激易使患者产生紧张与焦虑,而焦虑情绪能降低痛阈,从而加重了患者的疼痛感。 2.3管道的刺激:我科患者术后常留置多根管道,这些管道的留置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主要原因:气管插管及鼻胃管对咽部的刺激使患者感咽部不适或疼痛,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术后运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较长,气管插管留置时间较长,或是肠蠕动恢复缓慢,鼻胃管留置时间较长,均使咽部疼痛更加剧烈;导尿管的留置让患者有频繁尿意感,甚至部分患者有尿道灼痛感;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心包和纵隔引流管等刺激肋间神经或因牵拉刺激皮肤可引起局部明显的锐痛。 2.4手术因素:术后疼痛与手术种类、手术创伤程度和部位有很大关系。我科患者多施行剖胸手术,手术范围大,手术切口较长,胸骨正中切口时须劈开胸骨,横切口时需撑开肋间隙或切断肋骨,且手术切口位于肋间,使肋间神经和其分支被损伤。这些使胸壁的创伤大,术后切口及局部疼痛较重。此外手术必然造成躯体的损伤,组织和末梢神经损伤后,局部出现炎症反应,产生炎症介质,这些介质刺激痛觉神经终末感受器而产生疼痛,又可造成周围神经活化和敏感化,使正常阈值下也会产生疼痛。 3.疼痛的评估 3.1致颅内压过低而发生出血。 3.2颅内压增高: 术后患者躁动、呛咳,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而发生出血。患者术后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切口张力增加、颈项强直、枕部及颈项部疼痛、肿胀,脉搏缓慢、呼吸深慢、血压升高是颅内压持续增高的主要表现。 3.3脑脊液漏:听神经瘤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如伴有脑积水者放置脑室引流管,一般3~5天拔管,最长不超过7天,容易引起切口脑脊液(皮)漏。 3.4脑干损伤:术后患者出现生命体征紊乱,呼吸不规则,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形态呈椭圆或不规则,对光反射迟钝,这些均为脑干损伤的先兆表现。本组1例出现脑干损伤,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痊愈出院。分析其原因:(1)较大的听神经瘤切除后,留下的空腔可成为术后脑干损伤的因素,脑干容易随头位的改变发生摆动、移位造成损伤;(2)术后出现的脑水肿、颅内血肿、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发生脑干急性受压。 3.5颅内感染:患者术后5~6天,出现持续高热,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内细胞数增多和蛋白含量升高、糖含量减少,多预示颅内有感染。本组2例出现颅内感染,1例治愈,另1例治疗效果差,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其原因可能是:(1)术前全身情况差,未能及时纠正;(2)术中无菌技术不严;(3)引流管装置不密闭或护理不当被污染;(4)术后包扎不紧,引起皮下积液。 3.6肺部感染:患者术后表现为咳嗽、咳痰,痰液呈黄色并且黏稠、量多;体温中度热或高热,为肺部感染的体征。本组3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痊愈。其原因为:(1)由于后组颅神经受损致吞咽困难,咽喉部分泌物及食物均易误咽至气管;(2)个别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致咳嗽反射减弱,排痰能力降低引起。 3.7脑神经损伤:患者术后伴面神经、三叉神经损害时,常表现患侧或双侧眼睑闭合不全、患侧面部感觉、痛觉减弱或消失、面肌瘫痪、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后组颅神经损害导致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进食呛咳、同侧咽反射减退或消失、软腭麻痹等。 4.讨论 做好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十分重要,能及时提供诊疗依据,及时对症治疗,进行针对性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凤琴,姚翠玲,丁丽春.胸部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刘颖,鲁珊珊,王春香.胸外科术后呼吸道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9年22期.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8-02T14:56:36.7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6期供稿作者:黄丽华[导读] 体位因素:骨科手术后患者多采取被动体位,使活动受限,不能有效对抗疼痛。 黄丽华(河南省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南阳 474250)【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6-0268-01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80例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病人疼痛明显减轻,达到满意度为99.9%。结论对骨科术后病人施行疼痛护理,可有效减轻骨科术后病人的疼痛。【关键词】骨科术后疼痛护理 手术是骨科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而术后病人普遍存在疼痛,疼痛可引起机体心血管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凝血系统及胃肠道等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病人康复,我科通过加强对180例骨科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增强了病人的舒适感,促进康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2011年共收治骨科手术180例,男136例,女性44例,年龄2—86岁,平均43岁,其中上肢骨折65例,下肢骨折89例,股骨头坏死19例,骨肿瘤7例。 2 骨科术后疼痛原因 2.1环境因素:病房环境,噪音,患者之间的相互干扰导致患者睡眠不足,疲倦而降低痛阈。。 2.2心理因素:患者出现的焦虑、恐惧、烦躁等情绪降低对疼痛的耐受力,对患处的注意程度增加也会加重对疼痛的感觉。 2.3病理生理因素:由于手术、创伤、截止、炎症等引起的疼痛。 2.4体位因素:骨科手术后患者多采取被动体位,使活动受限,不能有效对抗疼痛。 2.5敷料包扎过紧可引起患肢肿胀和疼痛。 3 疼痛的护理措施 3.1给病人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病床之间增加蓝颜色的帘子(蓝颜色有利于镇静)以保护病人的隐私。 3.2给病人同情、安慰和鼓励,与病人进行轻松愉快的谈话,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帮助病人妥善安排家庭生活,使病人无后顾之忧,从而配合治疗,安心养病。 3.3为病人进行术后疼痛宣教,引导病人正确认识疼痛的原因,机制和后果,消除紧张情绪,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在不影响患肢血运情况下,可使用物理止痛方法,如热敷,冷敷及按摩等。 3.4去除引起疼痛的原因,如及时松开包扎过紧的敷料以解除压力,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 3.5药物治疗:遵医嘱应用镇静止痛药物。 3.6可运用微波,红外线等疗法镇痛。 4 结果 通过以上疼痛护理措施的实施,病人疼痛明显减轻,生理心理得到极大满足,促进疾病的康复。 5 结论 骨科病人多为急性损伤病人,手术是骨科疾病主要的治疗手段,而术后病人普通存在疼痛,认真分析引起疼痛的原因,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可明显减轻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申公顺.107例骨科疼痛患者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09.7(5)131—132. [2]段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外科术后疼痛分析及护理对策

外科术后疼痛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1-10-28T15:16:36.17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蒋璠 [导读]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蒋璠 (金东区孝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金华 321035)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75-02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而外科术后疼痛多为较强的急性疼痛,系机体对疾病本身和手术创伤所致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尽管疼痛持续时间较短,但较剧烈,尤其是创伤大的手术,易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打击,而且还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可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特别对于伴有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病变和老、弱、婴幼儿及代谢紊乱者,直接影响康复,甚至造成医疗意外或危及生命。因此加强术后疼痛分析,积极采取科学护理对策,能有效解决术后患者的疼痛问题,保证患者的休息并促进康复。 1术后疼痛类型及原因分析 1.1术后疼痛包括:①创口痛:因手术直接波及到的部位如皮肤、肌肉、筋膜、关节、韧带、骨骼及神经等组织所致的损伤痛,表现为局限性、表浅性伤口处痛,定位准确,其疼痛程度与创伤程度密切相关。②牵拉痛:内脏手术或牵拉到内脏所致的内脏痛,一般为深在性钝痛,其疼痛强度和内脏的敏感性有关。 1.2术后疼痛影响因素:①患者因素: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常因人而异,且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和社会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道德修养等。此外患者心理因素在疼痛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性格、过去的经历、注意力、情绪的变化、对疼痛的认识、周围环境及医务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及威望等均密切相关。②手术因素:术后疼痛与手术种类、手术创伤的程度和部位有关。上腹部腹腔内手术,切口一般较大,手术操作涉及范围广,加之深呼吸或咳嗽动作时均有牵涉腹肌活动。胸腔内手术,因切口较长,又撑开肋间隙或切断肋骨,创伤大,正常呼吸运动胸廓参与,因此术后疼痛程度较重。而头、颈、四肢和体表手术后一般疼痛较轻。③麻醉因素:术后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与麻醉方法、用药种类及剂量有关。局部麻醉、神经干(丛)阻滞、蛛网膜下隙阻滞、硬膜外阻滞等,一旦局麻药的药效作用消失,手术创口即刻会出现疼痛感觉,特别是用普鲁卡因最明显。利多卡因的药效消失稍慢。布比卡因是目前最长效作用的局麻药,药效可维持8h左右,术后伤口疼痛的出现较其他局麻药为晚。静脉复合麻醉或吸入性全身麻醉的术后痛情况,主要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期间所用镇静药和止痛药的种类和剂量有关,吸入性全身麻醉术后出现疼痛的时间较静脉应用普鲁卡因、肌松剂复合全麻为晚。 2术后镇痛原则及护理对策 2.1术后镇痛原则[1]:①根据手术部位和性质,对估计术后痛较剧烈的患者,在麻醉药物作用未完全消失前,应主动预防给药。②手术后应用镇痛药物前,应观察和检查手术局部情况,以明确疼痛的发生原因。③应用镇痛药的患者,根据疼痛程度选用镇痛药物,应首先采用非麻醉性镇痛药和镇静药联合应用,尽量避免或少用麻醉性镇痛药。④应用最小有效剂量。⑤注意个体差异。⑥注意镇痛方法和药物的副作用。⑦镇痛时间一般不超过4872小时。 2.2护理对策 2.2.1术前护理:多数患者顾虑手术后的疼痛,因此应首先向患者介绍术后止痛的重要性,说明疼痛可以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使机体代谢增加,并影响休息,不利于手术后恢复。通过教育消除其紧张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2]。 2.2.2术后护理:一般口服用药适用于手术后轻、中度急性疼痛的患者,但起效慢。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镇痛起效快,易于迅速产生峰作用,能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静脉内注射麻醉性镇痛药时,血药浓度易于维持恒定,起效迅速。另外也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神经阻滞镇痛和椎管内注药镇痛。近年来我院使用镇痛泵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成为患者术后镇痛选用的主要方法。镇痛泵分自控硬膜外麻醉给药和自控静脉给药。前者主要以麻醉性镇痛药为主,常用药为芬太尼。后者以局麻药和麻醉性镇痛药复合应用,常用药为布比卡因加少量芬太尼。护理要点:①将镇痛泵手柄放在患者手中,告知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疼痛未减轻及时通知医师调整剂量。②穿刺部位用贴膜固定防止脱落。协助患者转换体位时应防止导管脱落或扭折,并观察有无红肿及分泌物。③芬太尼等镇痛药对患者的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变化,及时记录患者疼痛缓解、血压、体温、呼吸、恶心呕吐、肠蠕动等情况。 2.2.3并发症的护理:①恶心、呕吐。阿片类药物兴奋延髓中枢可致恶心、呕吐,嘱患者深呼吸,同时肌注胃复安10mg多可缓解。应注意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分散其注意力,同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口腔清洁。②皮肤瘙痒。阿片类镇痛药物对一些特异性机体有致敏作用,应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加强皮肤护理。出汗多者勤擦洗、勤换衣物,防止抓伤皮肤。必要时给予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自行消退。③尿潴留。芬太尼等麻醉药物可抑制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功能,导致尿潴留,此时应及时给予留置导尿。镇痛泵拔除后待患者感觉能自主排尿时再拔除导尿管。注意留置导尿的护理,防止尿路感染[3]。④便秘。阿片类药物有抑制肠蠕动的不良反应,可按医嘱给予番泻叶泡服,并鼓励患者多翻身或陪护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⑤褥疮。患者术后长期卧床,皮肤长期受压,易发生褥疮,尤其老年患者更易发生。应加强术后患者的皮肤护理,定期翻身,活动肢体,避免褥疮发生。⑥其它:出现低血压、嗜睡、表情淡漠等应暂停使用镇痛药,报告麻醉医生按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4]。 3体会 疼痛治疗是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分析外科术后疼痛的类型、原因,有助于采取科学地护理对策。近年来术后镇痛泵镇痛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我们的使用体会也和同行报道的一致,镇痛泵在发挥较好的镇痛效果时,能缓解患者的畏惧心理,减低机体不必要的分解代谢及体能消耗,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促进早期术后活动,缩短住院时间。但护师应及时发现和处置镇痛泵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杨萍.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23):28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