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考研之家中药功效第二版

中医考研之家中药功效第二版

中医考研之家中药功效第二版
中医考研之家中药功效第二版

十八反药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药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药性歌

辛发散行气血,甘补和中缓急,

酸涩收敛固涩,苦有泄燥之功,

咸能软坚泄下,淡能渗湿利尿,

辛甘温热升浮,酸苦咸凉沉降。

1.解表药---25

(1) 发散风寒药---14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

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通窍,温肺化饮。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2) 发散风热药---11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

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明目退翳,

透疹止痒,息风止痉。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平抑肝阳,平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平抑肝阳,平肝明目。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

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2.清热药---53

(1) 清热泻火药---9

煅石膏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密蒙花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2) 清热燥湿药---7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3) 清热解毒药---26

野菊花清热解毒。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清肝泻火,定惊。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止血。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鸦胆子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

熊胆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山慈菇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漏芦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蚤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4) 清热凉血药---6

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5) 清虚热药---5

青蒿清透虚热,截疟,凉血除蒸,解暑。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3.泻下药---12

(1) 攻下药---4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芒硝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番泻叶泻下通便。

芦荟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2) 润下药---2

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3) 峻下逐水药---6

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商陆泻下逐水,消肿散结。

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巴豆①内用峻下冷积,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

②外用蚀疮。

4.祛风湿药---20

(1) 祛风寒湿药---9

海风藤祛风湿,通络止痛。

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川乌祛风湿,温经止痛。

草乌祛风湿,温经止痛。

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

蕲蛇祛风,通络,止痉。

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痉。

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昆明山海棠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2) 祛风湿热药---8

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

退虚热,清湿热。

海桐皮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臭梧桐祛风湿,通经络,平肝。

雷公藤祛风湿,活血通络,

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桑枝祛风湿,利关节。

豨莶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3) 祛风湿强筋骨药---3

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狗脊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

5.化湿药---8

佩兰化湿,解暑。

藿香化湿,解暑,止呕。

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6.利水渗湿药---21

(1) 利水消肿药---5

猪苓利水渗湿。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香加皮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2) 利尿通淋药---12

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灯心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

木通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

通草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冬葵子利尿通淋,下乳,润肠。

瞿麦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萹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

海金沙利尿通淋,止痛。

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3) 利湿退黄药---4

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散瘀止痛,化痰止咳。

珍珠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7.温里药---11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引火归原。

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丁香散寒止痛,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胡椒温中散寒,下气消痰。

荜茇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荜澄茄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8.理气药---20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枳壳行气开胸,宽中除胀。

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

沉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檀香行气止痛,散寒调中。

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荔枝核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调中,调经止痛。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香橼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绿萼梅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玫瑰花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柿蒂降气止呃。

刀豆降气止呃,温肾助阳。

9.消食药---6

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神曲消食和胃。

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麦芽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鸡内金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10.驱虫药---7

南瓜子杀虫。

鹤草芽杀虫。

苦楝皮杀虫,疗癣。

雷丸杀虫消积。

使君子杀虫消积。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榧子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11.止血药---20

(1) 凉血止血药---7

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苎麻根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安胎。

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2) 化瘀止血药---5

花蕊石化瘀止血。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降香化瘀止血,理气止痛。

茜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蒲黄止血,化瘀,利尿。

(3) 收敛止血药---5

棕榈炭收敛止血。

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紫珠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4) 温经止血药---3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灶心土温中止血,止泻,止呕。

12.活血化瘀药---30

(1) 活血止痛药---8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

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夏天无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祛风除湿。

(2) 活血调经药---8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

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鸡血藤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泽兰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3) 活血疗伤药---8

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血竭活血疗伤,止血生肌。

儿茶活血疗伤,止血生肌,

收湿敛疮,清肺化痰

骨碎补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刘寄奴散瘀止痛,疗伤止血,

破血通经,消食化积。

(4) 破血消癥药---6

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虻虫破血逐瘀,散积消癥。

斑蝥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

穿山甲活血,通经,下乳,消痈排脓,消癥。

13.化痰止咳平喘药---34

(1) 温化寒痰药---8

白前降气化痰。

旋覆花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半夏①内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②外消肿止痛。

天南星①内燥湿化痰,祛风解痉;

②外散结消肿。

胆南星清热化痰,息风定惊。

禹白附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

解毒散结。

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皂荚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2) 清化热痰药---15

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海蛤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海浮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

胖大海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竹沥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黄药子消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

前胡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礞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3) 止咳平喘药---11

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紫菀润肺化痰止咳。

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白果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

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洋金花平喘止咳,麻醉镇痛,止痉。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14.安神药---10

(1) 重镇安神药---4

朱砂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2) 养心安神药---6

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灵芝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夜交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远志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15.平肝息风药---15

(1) 平抑肝阳药---6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惊安神。牡蛎重镇安神,平肝潜阳,

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罗布麻叶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2) 息风止痉药---9

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牛黄化痰开窍,凉肝熄风,清热解毒。珍珠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地龙清热息风定惊,通络,平喘,利尿。全蝎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蜈蚣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钩藤清热平肝,息风止痉。

16.开窍药---4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17.补益药---50

(1) 补气药---14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

安神益智。

党参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白扁豆补脾和中,化湿。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黄芪补气健脾,升阳举陷,

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刺五加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绞股蓝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红景天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

沙棘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2) 补阳药---16

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

调冲任,托疮毒。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止血安胎,疗伤续折。

紫河车补肾益精,养气益血

仙茅温肾壮阳,祛寒除湿。

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巴戟天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肉苁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锁阳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精缩尿,

暖脾止泻,纳气平喘。

益智仁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

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核桃仁补肾温肺,润肠通便。

冬虫夏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蛤蚧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

(3) 补血药---6

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熟地黄补血养阴,益精填髓。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阿胶补血,滋阴,润肺,止血。

何首乌①制补益精血,;

②生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4) 补阴药---14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益气,化痰。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麦冬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天冬养阴润燥,生津清肺。

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墨旱莲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女贞子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桑葚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鳖甲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18.收涩药---18

(1) 固表止汗药---1

麻黄根固表止汗。

(2) 敛肺涩肠药---9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五倍子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

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禹余粮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

石榴皮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杀虫。

罂粟壳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3)固精缩尿止带药---8

覆盆子固精缩尿,益肝肾明目。

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

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金樱子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莲子益肾固精,补脾止泻,

养心安神,止带。

芡实益肾固精,除湿止带,健脾止泻。椿皮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19.涌吐药---3

常山涌吐痰涎,截疟。

胆矾涌吐痰涎,解毒收湿,祛腐蚀疮。瓜蒂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20.攻毒杀虫止痒药---7

雄黄解毒,杀虫。

大蒜解毒,杀虫,消肿,止痢。

土荆皮杀虫止痒。

蛇床子杀虫止痒,燥湿祛风,温肾壮阳。硫黄①外用解毒杀虫止痒,

②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白矾①外用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②内服服止血,止泻,化痰。

蟾酥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21.拔毒化腐生肌药---6

升药拨毒,化腐。

铅丹拔毒生肌,杀虫止痒。

炉甘石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硼砂①外清热解毒,

②内清肺化痰。

轻粉①外攻毒,杀虫,敛疮,

②内逐水通便。

砒石①外攻毒杀虫,蚀疮去腐,

②内服劫痰平喘,截疟。

中药功效大全一览表

中药功效大全一览表 1.辛温解表药: 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细辛.白芷.香薷.羌活.独活.藁本.辛夷.生姜.葱白.石胡荽.苍耳子.芸香草.柽柳。 2.辛凉解表药: 薄荷.蝉蜕.葛根.柴胡.升麻.牛蒡子.桑叶.菊花.蔓荆子.淡豆豉.浮萍.木贼。 3.清热泻火药: 石膏.寒水石.知母.栀子.芦根.竹叶.天花粉.夏枯草.淡竹叶.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压趾草 4.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秦皮.白鲜皮.椿白皮.。(泻火解毒药):黄芩.黄连.黄柏.犀角.芒硝.龙胆草.水牛角.。 5.清热解毒药: 连翘.拳参.贯众.玄参.牛黄.白薇.大黄.射干.绿豆.甘草.秦皮.红藤.酸浆.白蔹.马勃.青黛.漏芦.升麻.菊花.大蓟.小蓟.地榆.朱砂.紫珠.蔊菜.硼砂.金银花.忍冬藤.连翘心.大青叶.板蓝根.水牛角..蒲公英.鱼腥草.白头翁.败酱草.穿心莲.蚤休(七叶一枝花).半枝莲.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垂盆草.四季青.金果榄.凤尾草.天葵子.千里光.金荞麦.山慈菇.地锦草.鸦胆子.鸭跖草.雷公藤.豨莶草.金钱草.地耳草.青木香.鸡矢藤.仙鹤草.苎麻根.黄药子.羚羊角.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 6.清热凉血药: 犀角.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白薇.水牛角.生地黄.。 7.清退虚热药: 青蒿.白薇.鳖甲.知母.黄柏.龟板.秦艽.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8.泻下药: 大黄.芒硝.芦荟.羊蹄.玄明粉.番泻叶.。 9.润下药: (润肠通便)杏仁.桃仁.当归.百部.蜂蜜.桑葚.锁阳.火麻仁.郁李仁.何首乌.紫苏子.瓜蒌仁.柏子仁.松子仁.黑芝麻.决明子.车前仁.胡桃仁.冬葵子.肉苁蓉.。 10.峻下药: 甘遂.巴豆.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 11.祛风湿散寒药: 羌活.独活.川乌.草乌.辛夷.苍术.木瓜.蚕沙.松节.蕲蛇.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雷公藤.伸筋草.寻骨风.海风藤.老鹳草.路路通.苍耳子.。 12.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防己.桑枝.萆薢.稀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穿山龙.丝瓜络.。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理血剂)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理血剂)模拟试卷3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桃核承气汤中没有的药物是 (分数:2.00) A.大黄 B.桂枝 C.枳实√ D.芒硝 解析:解析:桃核承气汤的组成是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此题注意区分承气方类: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2.桃核承气汤的君药是 (分数:2.00) A.大黄、桃仁√ B.桂枝、桃仁 C.桃仁、炙甘草 D.芒硝、大黄 解析:解析:桃核承气汤的功用:逐瘀泻热,主治:下焦蓄血证;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大黄苦寒,下瘀泻热;二者合用,瘀热并治,共为君药,如此可更好的体现了主治和功用。 3.血府逐瘀汤的主治 (分数:2.00) A.瘀阻头面证 B.胸中血瘀证√ C.瘀阻膈下证 D.瘀痹阻经络 解析:解析:血府逐瘀汤主治:胸中血瘀证;通窍活血汤主治:瘀阻头面证;膈下逐瘀汤主治:瘀血阻滞膈下证;身痛逐瘀汤主治瘀血痹阻经络证。 4.复元活血汤的组成不包含 (分数:2.00) A.柴胡 B.瓜蒌根 C.穿山甲 D.三七√ 解析:解析:复元活血汤的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酒大黄、桃仁。复元活血汤的趣味方歌:柴贵人山楼打草(柴胡当归桃仁穿山甲瓜蒌根大黄甘草)。 5.温经汤的药物组成不包含 (分数:2.00) A.吴茱萸 B.当归 C.芍药 D.肉桂√ 解析:解析:温经汤的药物组成是: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生姜、甘草、半夏、麦冬。 6.下列药物属于生化汤的药物组成 (分数:2.00) A.干姜 B.生姜

C.高良姜 D.炮姜√ 解析:解析:生化汤的组成:全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 7.生化汤的君药是 (分数:2.00) A.全当归√ B.川芎 C.桃仁 D.炮姜 解析:解析:生化汤的功用: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重用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滞止痛,为君药。 8.补阳还五汤的功用不包含 (分数:2.00) A.补气 B.活血 C.通络 D.温阳√ 解析:解析:补阳还五汤的功用是: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不能误认为补阳就具有温阳的作用。 9.补阳还五汤中君药黄芪的作用是 (分数:2.00) A.补益元气√ B.升阳举陷 C.益胃固表 D.利尿生肌 解析:解析:补阳还五汤的功用是: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 10.槐花散的药物组成不包含 (分数:2.00) A.槐花 B.柏叶 C.荆芥穗 D.枳实√ 解析:解析:槐花散的药物组成:槐花、柏叶、荆芥穗、枳壳。注意不同证型中用枳实、枳壳的意义。11.复元活血汤中柴胡的功用是 (分数:2.00) A.解表退热 B.升举阳气 C.疏肝引经√ D.消瘀散结 解析:解析:复元活血汤的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病变部位胁下;柴胡疏肝行气,并可引诸药入肝经。与荡涤凝瘀败血,导瘀下行,推陈致新的酒制大黄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胁下(病位)之瘀滞,共为君药。体现主治,病位在胁下,用的柴胡,胁肋瘀肿,痛不可忍,用柴胡配酒,均值得深思和学习。 12.生化汤中全当归的功用不包括 (分数:2.00) A.补血活血 B.化瘀生新 C.行滞止痛

中医综合考研资料――――重点中药精

中医综合考研资料重点中药 中药学是中医综合很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是还是需要考生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背诵记忆的,但是也要按照重点来记忆,下文给大家列举了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麻黄一一喘家圣药, 本品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可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凡肺气壅遏而致肺 宣降之咳喘证,无论寒、热、痰、饮,有无表证皆可配伍应用,为宣肺平喘之良药。 桔梗——舟楫之剂, 本品辛散苦泄,性平和,善上行,专走肺经,为肺经气分之要药。善开宣肺气、化痰宽胸而治咳嗽痰多,无论外感内伤、属寒属热均可应用。 此外,取其开宣肺气之壅滞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取其性主上行,载药上行之功,在清泄肺热的方药中,加入桔梗,以引药上行。 附子一一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本品辛甘大热,为纯阳燥烈之品,有毒力猛,入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作用,为回阳救逆第一药,主治亡阳证。 茯苓——痰饮要药, 茯苓善健脾而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故可治疗痰饮之目眩心悸及饮停于胃而呕吐者。 牛膝一一下行、通补,

本品苦甘酸平,入肝、肾经。性善下行,功善活血通经,常治妇科经产诸疾及跌打 伤痛。制用则善补肝肾强筋骨,为治肾虚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无力之常品。能引火 (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每治气火上逆之吐血、衄血、头痛眩晕,或阴虚火旺之喉痹、齿痛、口疮。此外,本品还能引诸药下行”。故临床用药欲其下行者,常用本 品作引经药。能利尿通淋,用于淋证,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肉桂引火归源 本品辛甘热归肾、脾、心经。善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并能引火归源,为治命们火衰及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 麝香一一开窍要药, 本品辛温气极香,主入心经,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之效,最宜闭证神昏,为醒神回苏要药。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 香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本品辛甘微苦,芳香性平。主归肝经。善能散肝气之郁,性平而无寒热之偏,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故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凡肝郁气滞之证,无论寒热虚实均可使用。 又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肝为藏血之脏,气为血之帅,肝气调和则血行通畅,故本 品又为调经止痛之主药。凡肝气郁滞之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以及胎产诸病,均持为要药。故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艾叶——虚寒性科病证 本品苦燥辛散,芳香温热,入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之功。善治虚寒性出血证,尤宜于崩漏、胎漏下血。又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有温经散寒止痛作 用。用治脾胃虚寒之腹痛及妇女宫寒腹痛、经行腹痛。且有散寒调经止痛,止血安胎作用。对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及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可配阿胶,用胶艾汤为基本方化裁治疗。

常用中药功效归纳表

解表药 能促进人体发汗,使侵犯肌表的邪气由汗出而解,治疗表证。 1.发散风寒药以发散风寒为主,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苔薄白、脉浮紧的风寒表证。部分药分别兼有止咳、祛风湿止痛、通鼻窍等功效,又可治疗咳喘、头痛、风湿痹痛、鼻渊等。 2.发散风热药以发散风热为主,用以治疗发热、微恶风寒、口渴、苔薄黄、脉浮数的风热表证。部分药兼具清肺止咳、利头目咽喉、透疹等作用,故风热咳嗽、头痛、咽痛、目赤肿痛、疹出不透等可选用。 清热药 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用治温热病高热烦渴,热泻热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1.清热泻火药清热作用较强,用治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舌红苔黄、脉洪数实者。还分别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2.清热燥湿药清热之中燥湿力强,主要用治身热不扬、胸脘痞闷、泄泻痢疾、黄疸尿赤、湿疹湿疮、带下黄稠等湿热证,以及脏腑火热证和疮疡肿毒等病证。 3.清热凉血药有清解营、血分热邪,凉血消斑及滋阴生津的作用。主治温热病热入营分而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脉细数;热入血分而见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病证。 4.清热解毒药清热之中更长于解毒,主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肺痈肠痈、虫蛇咬伤、水火烫伤、部分癌肿及其它急性热病等。 5.清虚热药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作用,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手足心热,以及热病后期,邪热未尽,阴液耗伤之夜热早凉等症。

清热药功效归纳表 泻下药 具有泻下通便,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或有攻逐水饮,消退水肿的作用。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等里实证。 1.攻下药泻下作用较强,兼清热泻火,主治热结便秘、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病证。 2.润下药泻下作用缓和,能润滑大肠,促使排便,适用于老年体虚,久病产后等所致的肠燥津亏便秘。 3.峻下逐水药药性峻猛有毒,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利尿作用,适用于全身水肿、腹水等正气未衰之证。 泻下药功效归纳表

考研大纲中药

2016考研中药重点 下列临床常用250味重点中药药用部位的来源、药性、功效、主治病证、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常用120味非重点药物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1)解表药:主入肺、膀胱经,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日久,淋证,失血虽有表证,也要慎用1发散风寒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桂相配治疗风寒表证】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性味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桂枝单用解肌发表,配伍芍药,调和营卫;类似:柴胡单用疏肝解郁,配黄芩和解少阳。 eg:桂枝汤中调和营卫的配伍有:桂枝和白芍,生姜和大枣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半夏南星及鱼蟹毒)—呕家之圣药?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风药风中润剂,既能祛外风,也能熄内风,祛风湿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肺胃等多种出血证)治外感表证,无论寒热皆可. 荆芥穗祛风作用强于荆芥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阴暑证)夏月麻黄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驱上半身风寒湿痹见长(独活为下半身)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阳明经引经药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煎服1~3g,散剂0.5~1g)少阴经引经药,细辛辛燥伤阴,“辛不过钱”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治鼻渊要药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包煎,有毛易刺激喉咙 蒿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太阳引经药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2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解痉。 ?桑叶——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风清热(黄)、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白)、清热解毒(野)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疏肝要药与黄芩配伍和解少阳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浮萍——宣散风热,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2)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石膏配牛膝,相使—胃火牙痛

中医考研方剂全2017年

第一章肺系病症 第一节感冒 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 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外感身痛头项重,散寒祛湿并祛风。 2.风热犯表证: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附:虚体感冒 (1)气虚感冒: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2)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节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止嗽散 止嗽散用夏陈前,紫菀百部百部研,镇咳化痰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轻宣凉润燥能医。(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 (即二陈汤+平胃散)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理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平胃散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茯苓甘草齐,

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痰火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素实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2.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 桑白栀芩肺热清,瓜蒌橘桔草贝苓,麦冬知母肺阴养,清中有养化痰灵。 3.肝火犯肺证:泻白散 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青黛散 青黛散方解热毒,皮肤焮肿水滋出;石膏滑石川黄柏,收湿止痒麻油涂。4.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第三节哮病 (一)发作期 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 姜辛五味麻黄射,紫苑冬花半夏和,大枣和中调诸药,温肺散寒平喘咳。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 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2.热哮证: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痰热内蕴哮喘尝。越婢加半夏汤 越婢半夏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 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3.寒包热哮证: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厚朴麻黄汤 杏仁夏味半升量,升麦四麻五朴良,二两姜辛膏弹大,脉浮咳喘此方当。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 (见本章第二节) 5.虚哮证:平喘固本汤 平喘固本党参味,胡桃虫草坎脐配,沉磁橘夏款冬苏,肺肾双疗此方推。附:喘脱危证:回阳急救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二姜五味随,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有奇功。生脉饮

中医考研方剂歌诀

一【解表剂】 1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6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未考) 8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9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含,细辛煨姜大枣入,阴虚无汗法当谙。 10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1(未考) 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2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3 (未考)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4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5麻辛附子汤 (未考) 二【泻下剂】 11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12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13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14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15济川煎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齐,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16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17 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 18 新加黄龙草硝黄,参归麦地玄海参,滋阴养液补气血,正虚便秘此方良。 6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泄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7 (未考)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 8 (未考)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橘皮加轻粉,燥实阳水却相当。 9(未考)增液承气玄地冬,硝黄加入力量雄,热结阴亏大便秘,滋阴泻热肠腑通。 三【和解剂】 19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20(未考)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除。 21(未考)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 22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23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24 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10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四【清热剂】 25 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26 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 27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躁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28 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 29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上中郁热服之消。30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中医综合考研资料——中药归纳

二.收涩药 敛肺涩肠:五味子、乌梅、椿皮、可子、五倍子、罂粟壳 敛汗:五味子、五倍子、浮小麦、麻黄根、山茱萸 敛肺涩肠生津:五味子、乌梅 补肾涩精止遗:五味子、莲子、山茱萸、芡实、覆盆子、桑螵蛸 固精缩尿:桑螵蛸、覆盆子、芡实、金樱子、五倍子、莲子、山茱萸 涩肠止泻:五味子、乌梅、椿皮、赤石脂、可子、肉豆蔻、石榴皮、罂粟壳、金樱子、五倍子 收湿敛疮:乌贼骨、赤石脂、五倍子 中医综合考研资料——中药归纳之化痰止咳平喘药 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善治湿痰:半夏、南星、陈皮、茯苓 善治寒痰:半夏、南星、白芥子、苏子 善治风痰:南星、白附子 善治热痰:贝母、瓜蒌、竹沥、竹茹、天竺黄、马兜铃、枇杷叶、 前胡、桑白皮、海哈壳、海浮石 善治顽痰:南星、礞石 善治皮里膜外之痰:白芥子 善治燥痰:川贝、瓜蒌仁 降气化痰:旋复花、白前、前胡、莱菔子、苏子、白芥子 既止咳平喘,又润肠通便:苏子、杏仁、桃仁、瓜蒌仁 既泻肺平喘,又利水消肿:桑白皮、葶苈子

消痰软坚、利水:昆布、海藻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海哈壳、海浮石 中医综合考研资料——中药归纳之平肝息风药 四.平肝息风药: 既平肝又息风:牡蛎、羚羊角、钩藤、天麻 既平肝又清肝:石决明、珍珠母、罗布麻、羚羊角、钩藤既平肝潜阳,又清肝明目:石决明、珍珠母、羚羊角 既平肝又明目:石决明、珍珠母、刺蒺藜、羚羊角 既平肝又疏肝:刺蒺藜 既清肝又息风:钩藤、羚羊角、地龙 既息风又祛风:天麻、僵蚕 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全蝎、蜈蚣 息风、通络:全蝎、蜈蚣、天麻、地龙 中医综合考研资料——中药归纳之安神药 五、安神药: 清心(除烦)安神:朱砂、黄连、连翘、淡竹叶、栀子、木通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龙骨、牡蛎 纳气平喘:沉香、磁石、补骨脂 宁心安神:石菖蒲、远志、茯苓 既安神、又活血:琥珀、合欢皮 中医综合考研资料——中药归纳之补益药

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推荐

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推荐 《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 《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方剂的配伍记忆方法因人而异,不要轻易变换。如果采用方歌推荐教材上的方歌,如果采用趣味歌决记忆推荐上海中医药出版社的《趣味方剂手册》。 《中医针灸学》以第7版教材(必备) 这个版本的教材完美涵盖了新大纲所有内容。特殊腧穴的记忆一定要用歌决系统记忆,事半功倍!针灸缺乏模拟题,手头能用的模拟题不是太难(针灸专业)就是严重超纲,或者不是按照7版教材编写。 推荐大家使用那本北中医编写的、天价的《复习全书》中的针灸模拟题部分。特别是后面将近250道模拟题非常有价值。(个人感觉) 《中医诊断学》的第5版或者第6版教材:考纲总体上以第5版为主,但最近几年也涉及到第6版的内容。 《中医中药学》:以第7版教材为主(必备)。归经这一部分主要参看以前版本。 还有就是第5版教材是绿色封面,1983年左右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为什么1983年版的书到现在还在不断印刷?(1995年是6版,2001年是7版)其中缘由得靠自己琢磨。 必备真题。其实这种书哪本都一样,只要题目收得全就可以。所有题目的答案建议都去教材上找,找不到就是教材版本问题。一定要看《大纲》上的试题解答,并核对答案,因为现在的真题书的答案错误真的很多! 可选参考书(可选)。 《中医120分》跨越篇,形式不错,可惜和教材比系统性、全面性相差太远,而且错误也太多了。

中医综合考研资料――――重点中药(精)

中医综合考研资料————重点中药 中药学是中医综合很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是还是需要考生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背诵记忆的,但是也要按照重点来记忆,下文给大家列举了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麻黄——喘家圣药, 本品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可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凡肺气壅遏而致肺失 宣降之咳喘证,无论寒、热、痰、饮,有无表证皆可配伍应用,为宣肺平喘之良药。 桔梗——舟楫之剂, 本品辛散苦泄,性平和,善上行,专走肺经,为肺经气分之要药。善开宣肺气、化痰宽胸而治咳嗽痰多,无论外感内伤、属寒属热均可应用。 此外,取其开宣肺气之壅滞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取其性主上行,载药上行之功,在清泄肺热的方药中,加入桔梗,以引药上行。 附子——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本品辛甘大热,为纯阳燥烈之品,有毒力猛,入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作用,为回阳救逆第一药,主治亡阳证。 茯苓——痰饮要药, 茯苓善健脾而渗泄水湿, 使湿无所聚, 痰无由生, 故可治疗痰饮之目眩心悸及饮停于胃而呕吐者。 牛膝——下行、通补,

本品苦甘酸平,入肝、肾经。性善下行,功善活血通经,常治妇科经产诸疾及跌打伤痛。制用则善补肝肾强筋骨,为治肾虚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无力之常品。能引火(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 每治气火上逆之吐血、衄血、头痛眩晕, 或阴虚火旺之喉痹、齿痛、口疮。此外, 本品还“能引诸药下行”。故临床用药欲其下行者,常用本品作引经药。能利尿通淋,用于淋证,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肉桂——引火归源 本品辛甘热,归肾、脾、心经。善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并能引火归源,为治命们火衰及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 麝香——开窍要药, 本品辛温气极香,主入心经,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之效,最宜闭证神昏, 为醒神回苏要药。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 香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本品辛甘微苦,芳香性平。主归肝经。善能散肝气之郁,性平而无寒热之偏,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故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凡肝郁气滞之证,无论寒热虚实均可使用。 又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肝为藏血之脏,气为血之帅,肝气调和则血行通畅,故本品又为调经止痛之主药。凡肝气郁滞之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以及胎产诸病,均持为要药。故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艾叶——虚寒性科病证 本品苦燥辛散,芳香温热,入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之功。善治虚寒性出血证,尤宜于崩漏、胎漏下血。又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有温经散寒止痛作用。用治脾胃虚寒之腹痛及妇女宫寒腹痛、经行腹痛。且有散寒调经止痛, 止血安胎作用。对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及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可配阿胶,用胶艾汤为基本方化裁治疗。

中医考研方剂复习重点总结

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内经》: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辨证论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普济方》: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开创方论之先河《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所治病证的病机 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 止嗽散(风邪犯肺,肺失宣降) 治咳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 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 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 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火不生土 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 理中丸——(中焦虚寒,脾胃纳运乏力,升降失常) 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旋覆代赭汤(胃虚,痰阻,气逆) 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内阻) 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脾虚不摄) 四物汤(营血虚滞) 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 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 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综合考研复试真题,复习方法,考研大纲,考研流程,考研经验

北京中医药考研详解与指导 中药综合 中药学(50分) 一、选择题(单选、多选)(35分) 各章重点药的功效、主治、绪论等内容。 二、简答(5分*3) 1、简述人参、大黄的功效作用。 2、薄荷、牛蒡子、升麻、蝉蜕均能透疹,试比较不同。 3、止血药分为几类,主要功效。 分析化学(70分) 一、填空题(20分) 二、简答题(5分*3) 1、用氧化铝硅胶分离盐酸小檗碱时,某种未知杂志同盐酸小檗碱一起流出, 影响含量测定,请设计一个实验步骤消除影响。 2、气相色谱的固定液分类方法,选择固定液的原则。 3、进动频率和外磁场有关,化学位移无关,为什么? 三、计算题(15分) 紫外双波长对比,很简单。 四、解谱题(20分) 好像存有CH3COOCH3结构,没有苯环结构。给出了红外、氢谱、碳谱还有质

谱,质谱存在m/z43,m/z31峰。解谱题不难。 分析化学复习的时候原子光谱、荧光光谱、最后一章了解就可以,历年试题基本不涉及。分析的题目也不难。 有机化学(80分) 一、选择题(20分) 很基础,和习题集上的难度差不多。重复题也很多。 二、写结构式及命名(10分?) 有个“苯磺酰胺”其他的也不难。 三、完成反应式 有一题:葡萄糖+(CH3)SO3/NaOH 四、合成题(4题) 1、苯--------1-氰基-4-硝基甲苯 2、三乙合成:CH3COCH2CH2CH2CH3 3、对甲基苯甲醛-------对醛基苯甲酸 有机化学是整张试卷最简单、最容易得分的,基本知识掌握就行了,合成题不难,注意苯环上的反应、三乙合成。 中药化学(100分) 一、选择(20分) 和名词解释差不多,英文解释,给7个还是8个选择,选择5个匹配。 有黄酮、香豆素、萜类、….酸。平时注意一下专业名词英文。 二、颜色反应意义,写出阳性特征,鉴别哪类物质,试剂组成(4题)(20 分) 1、Labet反应

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A 缬草——【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有微毒。入心、肝二经。【功效禁忌】洽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体弱阴虚者慎用。 艾叶——【性味归经】苦辛,温。入脾、肝、肾经。【功效】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B 巴戟天——【性味归经】味辛,甘; 性微温。归肾,肝经。【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白花蛇——【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白蒺藜——【性昧归经】苦辛乎,入肝经。【功用】平肝解郁,祛风明目。 白石英——【性味】甘、微温。【功效】益气、安神、止咳、降逆、除湿痹、补五脏、利尿。 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白芍——【性味归经】苦酸,凉。入肝、脾经。【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白鲜皮——【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白芷——【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百部——【性味归经】甘、苦,微温。归肺经。【功效】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白蔹——【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 斑蝥——【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功效】破血逐瘀消漱,攻毒散结。 半夏——【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入脾、胃经。【功效】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 萆薢——【功效】利水药,渗湿利尿。【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胃、膀胱经扁豆——【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胃经。【功效】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 冰片——【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烃。【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槟榔——【性味归经】气微,味涩而苦。入脾、胃、大肠经。【功效】杀虫,破积,下气,行水。 薄荷——【性味归经】辛,凉。入肺、肝经。【功效】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柏子仁——【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肾、大肠经。【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用于虚烦不眠, 心悸怔忡,肠燥使秘等症。 补骨脂——【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肾,心包,脾,胃,肺经。【功效】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治风剂 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治风剂)-试卷2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小活络丹的药物组成不包含 (分数:2.00) A.地龙 B.天南星 C.乳香 D.全蝎√ 解析:解析:小活络丹的药物组成包含:川乌炮、草乌、地龙、天南星、乳香、没药。小活络丹的趣味方歌:二乌南星乳没龙。 2.小活络丹的功用不包含 (分数:2.00) A.祛风除湿 B.化痰通络 C.活血止痛 D.补益肝肾√ 解析:解析:小活络丹的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主治:风寒湿痹。 3.温病热邪久羁,灼伤真阴,症见神倦,瘛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治宜选用 (分数:2.00) A.增液汤 B.复脉汤 C.大补阴丸 D.大定风珠√ 解析:解析:大定风珠所治证乃温病后期,邪热久羁,灼伤真阴;或者误汗、妄攻、重伤阴液所致,治当滋阴养液,以填补欲竭之真阴,平息内动之虚风。主治手足瘛疭,形消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时时欲脱者。 4.羚角钩藤汤的功用是 (分数:2.00) A.凉肝熄风,滋阴养血 B.清热凉肝,滋阴潜阳 C.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D.清热凉肝,镇惊安神 解析:解析:羚角钩藤汤的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主治:热盛动风证。综观全方,以凉肝熄风为主,配伍滋阴、化痰、安神之品,标本兼治,为凉肝熄风法的代表方。 5.凉肝熄风法的代表方 (分数:2.00) A.羚角钩藤汤√ B.镇肝熄风汤 C.天麻钩藤饮 D.半夏白术天麻汤 解析:解析:羚角钩藤汤的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主治:热盛动风证。综观全方,以凉肝熄风为主,配伍滋阴、

考研中药重点完整版

考研中药重点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8考研中药重点 一、解表药:主入肺、膀胱经,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日久,淋证,失血虽有表证,也要慎用 1、发散风寒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桂相配治疗风寒表证】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性味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桂枝单用解肌发表,配伍芍药,调和营卫;类似:柴胡单用疏肝解郁,配黄芩和解少阳。 eg:桂枝汤中调和营卫的配伍有:桂枝和白芍,生姜和大枣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半夏南星及鱼蟹毒)—呕家之圣药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风药风中润剂,既能祛外风,也能熄内风,祛风湿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 )(肺胃等多种出血证)治外感表证,无论寒热皆可。荆芥穗祛风作用强于荆芥。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阴暑证)夏月麻黄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驱上半身风寒湿痹见长(独活为下半身)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阳明经引经药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煎服 1~3g,散剂 0.5~1g)少阴经引经药,细辛辛燥伤阴,“辛不过钱”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治鼻渊要药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包煎,有毛易刺激喉咙 蒿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太阳引经药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2、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解痉。 桑叶——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风清热(黄)、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白)、清热解毒(野)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疏肝要药,与黄芩配伍和解少阳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浮萍——宣散风热,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二、清热药:

中药功效比较表

中药功效比较表 (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 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行气宽中 生姜+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祛风解表+ 透疹消疮,炒炭止血防风+ 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藁本 + 白芷+ 细辛+ ++ 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痈排脓温肺化 饮,通窍醒神 苍耳子发散风寒,宣通鼻窍,止痛+散风祛湿辛夷+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2)发散风寒药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牛蒡子+ 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散肿,滑肠通便 蝉蜕+ 开音,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 清热解毒 柴胡解表,升阳举陷+退热,疏肝解郁,退热截疟 升麻+透疹,清热解毒 葛根+透疹,生津止渴,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知母+生津润燥,滋阴润燥(肺,胃,肠,肾阴) 芦根+生津,除烦,止呕,清热利尿 天花粉+生津,消痈排脓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夏枯草清热泻火,清肝明目,降血压+散结消肿 决明子+ 润畅通便 (2)清热燥湿药黄苓清热燥湿(上焦),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黄连(中焦)+ 黄柏(下焦)+ 退热除蒸,解毒疗疮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止泻白鲜皮+ 清热解毒,祛风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明目 (3)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连翘消肿散结,清心利尿(疮家圣药) 蒲公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利湿通淋,通经下乳 紫花地丁+凉血 穿心莲+凉血,燥湿

最新中医综合考研方剂学总结

方剂分类总结 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内经》: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 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普济方》: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 《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所治病证的病机 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治咳喘(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治痢疾——白头翁汤(热毒壅滞肠中,深陷血分)芍药汤(湿热疫毒下注大肠,壅滞气机,气血不和)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旋覆代赭汤(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机上逆)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血不足)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四物汤(营血虚滞,血行不畅)治月经不调——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济川煎(肾虚精亏,肠燥便秘)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当归四逆汤(血虚阳弱,经脉受寒,凝滞不通)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乌梅丸(脾肾虚寒蕴热,蛔虫内扰)温脾汤(脾阳不足,运化失常,寒积结于肠胃)治腹痛——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小建中汤(中焦虚寒,气血阴阳俱虚,阳虚为主,)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治发热(甘温除热)——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当归补血汤(血虚气弱,阳浮于外)小建中汤(中焦虚寒,气血阴阳俱虚,阳虚为主,)——青蒿鳖甲汤(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治胁痛——一贯煎(肝肾阴虚,肝失所养,肝气郁滞)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治头痛——川芎茶调散(风邪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治中风——镇肝熄风汤(阴虚阳亢,气血上逆)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络阻,筋脉肌肉失养)治崩漏——黄土汤(脾阳不足,脾不统血)归脾汤(脾虚血少,脾不统血)固冲汤(脾气虚弱,冲脉不固)理中丸(脾阳不足,脾不统血)治失眠——朱砂安神丸(心火偏亢,阴血受灼,心神失养)天王补心丹(心肾阴亏,虚热内扰)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酸枣仁汤(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虚火内扰)治痰饮——苓桂术甘汤(中阳不足,饮停心下)真武汤(肾阳不足,水泛为饮)治带下——完带汤(肝郁脾虚,湿浊下注)龙胆泻肝汤(肝胆湿热下注) 治咳嗽痰血——咳血方(木火刑金)百合固金汤(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中药功效大全一览表

中药功效大全一览表 1. 辛温解表药: 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细辛.白芷.香薷.羌活.独活.藁本.辛夷.生姜.葱白.石胡荽.苍耳子.芸香草.柽柳。 2. 辛凉解表药: 薄荷.蝉蜕.葛根.柴胡.升麻.牛蒡子.桑叶.菊花.蔓荆子.淡豆豉.浮萍.木贼。 3. 清热泻火药: 石膏.寒水石.知母.栀子.芦根.竹叶.天花粉.夏枯草.淡竹叶.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压趾草 4. 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秦皮.白鲜皮.椿白皮. 。(泻火解毒药):黄芩.黄连.黄柏.犀角.芒硝.龙胆草.水牛角. 。 5. 清热解毒药: 连翘.拳参.贯众.玄参.牛黄.白薇.大黄.射干.绿豆.甘草.秦皮. 红藤.酸浆.白蔹.马勃.青黛.漏芦.升麻.菊花. 大蓟.小蓟.地榆.朱砂.紫珠.蔊菜.硼砂.金银花.忍冬藤.连翘心.大青叶.板蓝根.水牛角.. 蒲公英.鱼腥草.白头翁.败酱草.穿心莲.蚤休(七叶一枝花). 半枝莲.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垂盆草.四季青.金果榄.凤尾草. 天葵子. 千里光. 金荞麦. 山慈菇. 地锦草. 鸦胆子. 鸭跖草. 雷公藤. 豨莶草. 金钱草. 地耳草. 青木香. 鸡矢藤. 仙鹤草.苎麻根.黄药子.羚羊角.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 6. 清热凉血药: 犀角.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白薇.水牛角.生地黄.。 7. 清退虚热药: 青蒿.白薇.鳖甲.知母.黄柏.龟板.秦艽.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8. 泻下药:大黄. 芒硝. 芦荟. 羊蹄. 玄明粉. 番泻叶. 。 9. 润下药: (润肠通便)杏仁.桃仁.当归.百部.蜂蜜.桑葚.锁阳.火麻仁.郁李仁.何首乌.紫苏子.瓜蒌仁.柏子仁.松子仁. 黑芝麻. 决明子. 车前仁. 胡桃仁. 冬葵子. 肉苁蓉. 。 10. 峻下药:甘遂.巴豆.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 11. 祛风湿散寒药:羌活.独活.川乌.草乌.辛夷.苍术.木瓜.蚕沙.松节.蕲蛇.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雷公藤.伸筋草.寻骨风.海风藤.老鹳草.路路通.苍耳子. 。 秦艽.防己.桑枝.萆薢.稀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穿山龙.丝瓜络.。 13.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药:狗脊.仙茅.杜仲.牛膝.续断.桑寄生.五加皮.巴戟天.淫羊藿.骨碎补.鹿衔草.千年健。(益精补髓药):熟地.锁阳. 蛤蚧. 狗肾. 海狗肾. 肉苁蓉.紫河车. 何首乌。 14. 化湿药: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草果.扁豆.白豆蔻.草豆蔻.。 15. 利水消肿药: 12. 祛风湿清热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