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观察物体(一)

编写意图

(1)教材呈现了四名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熊猫玩

偶的情境图,编排意图如下:

第一,熊猫的位置、方向固定不动,学生要从不

同位置进行观察并对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形成表

象。

第二,图中分别标出了4名学生的名字,表明用

学生所在的位置代替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

方位词,如,“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可以说成

“小明看到的图形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第三,学生能想象出自己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

状,正确判断不同的形状分别是哪名学生看到的。

(2)“做一做”是对例1的巩固练习,一方面需要学生对大卡车的各个面有直接或间接的观察经验,另一方面学生要读懂图中人物与大卡车的位置关系,作出正确判断并连线。

教学建议

(1)以直观经验为基础,建立表象。

可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初步体会从各个方向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再针对各个面进行逐一细致地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动作表征、闭眼记忆等方式,使学生对所看到的图形形成清晰的表象。针对易混淆的两个面,可反复、对比观察,并主要通过标记物的不同进行区分。

(2)利用情境模拟,读懂图中人物与被观察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明确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

为了读懂情境图,在直接观察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图中的人物,通过“看图——找位置”和“看图——想形状”两个层次的活动,唤醒学生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的表象,将图中人物与所看到的形状对应起来,从而顺利进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并作出正确判断。

(1)例2的编排层次与例1基本相同,只是

所观察的物体有所变化,由实物变成了立体图

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过的立体几何图

形,初步渗透三视图的知识。所观察的几何体分

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对平面围成的几何体进行

观察,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二种是几何体中有

平面也有曲面,如圆柱体;三是对曲面围成的几

何体进行观察,如球。通过观察,使学生对所学

过的立体图形从整体认识到局部特征的认识,并

沟通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例3的编排体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在根据一个面的形状猜想几何体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逐步由根据直觉进行猜想过渡到有序地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

(1)重视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以小强为例。可以让学生站在小强的位置看一看,先用手摸一摸所看到的面,说一说是什么图形,接着用手沿着图形的四周画一画,想一想画出来是什么样子的。在此基础上用纸盖住这个面,沿着面的四周按压出图形的轮廓,用笔沿轮廓线描画出所看到的图形,并比较画出的图形与看到的图形是否相同。学生所看到圆柱侧面的形状图和球的各个面的形状图是学习的难点,只要学生能感受到:“从各个位置观察球,所看到的球的形状一样;从侧面观察圆柱,所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即可,不必抽象成平面图形。

(2)以多种高矮、大小、粗细不同的几何体作观察对象,积累丰富的观察经验。

(3)重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例3应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根据直觉猜想;也可以将所学过的几何体逐一分析,用排除的方法解决。

(1)练习十六共安排了5道练习题,是对本单

元所学习内容的巩固。

(2)第1题呈现了4个小动物在不同位置为大

象拍照的情境,需要学生以前对大象有过比较充

分的观察经验。如果学生的观察经验不足,可以

先组织学生利用学具进行观察,再完成书上的练

习。其中在“平面图”中辨认小动物与大象的位

置关系并唤醒相应的表象是解决问题的重点和难

点。

(3)第2题用序号代表不同的观察位置,具有

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想象自己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4)第3题用一摞数学书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简单且容易操作,使学生将对实物、立体几何图形的观察统一起来,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用品,渗透爱惜书本和养成看书习惯的教育。

教学建议

三道练习题内容和形式大致相同,可指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层次进行练习。

(1)让学生在不同的位置对物体进行观察,积累充分的观察经验,并形成表象。

(2)指导学生读懂“平面图”中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在观察书中情境图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说一说,结合学具指一指以及演一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平面图”中的位置关系。

(3)借助语言、动作使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变得清晰、可视化。

让学生结合情境图,想象自己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分别说一说或用动作表征等方式,表达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图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有什么特征,方向指向哪里等,使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更加清晰、明确。

(4)将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与图中的人物、序号对应起来,按要求完成练习。

(1)第4题中观察的物体是天安门,目的是引

导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对身边高大的建筑物进行观

察,拓宽学生观察的视野,更加全面认识自己生

活的空间,感知现实空间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发

展空间观念。

(2)第5题是在学生进行单一几何体观察的

基础上,对组合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其中,从

上面看到的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由于不在同一个

水平面上,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行加工,将其想

象成画在同一平面上的形状,提高了对学生想象

的要求。通过小精灵提出的“换一种摆法,再试试”体现了问题的活动性与开放性。

(3)“成长小档案”中写出了两名学生不同的收获和体会:一是知识方面的收获;二是方法方面的收获。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回顾与反思,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建议

(1)用“替换”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观察位置与相应图片间的对应关系。

由于很多学生缺少对天安门直接观察的经验,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观察教学楼或其他高大建筑物,依照第4题中3个序号的位置,为看到的建筑物拍照并设计成第4题的形式进行练习。再把建筑物变成天安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完成练习。

(2)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抽象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

第5题可先让学生将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重点是从上面看到哪些面。应让学生想象“从上面看到的两个正方形如果画下来是什么形状?”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完成第5题。在此基础上,再换几种摆法进行练习。

(3)“成长小档案”中可增加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如遇到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想一想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