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3.3高一地理1.3地球公转的规律-导学案

1.3.3高一地理1.3地球公转的规律-导学案

1.3.3高一地理1.3地球公转的规律-导学案
1.3.3高一地理1.3地球公转的规律-导学案

第一章 1.3地球的运动(第四课时)

———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姓名班级小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方向、周期及速度

2、掌握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意义

3、理解黄赤交角发生变化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方向、周期及速度

难点: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一、【了解感知】(自主学习完成)阅读20-21页课文、图1-14、1-15示意图

1、地球公转的方向:自________向_______。俯视图,从北极上空看,呈________针,从南极上空看,呈________针。

2、公转轨道:地球绕_________运行的路径,呈__________形。公转轨道面叫_________。

3、周期:1恒星年,为_______日_______时_______分。

4、速度:角速度约为59′/天,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在_______月初,公转速度较_______,远日点在_______月初,公转速度较_______。

地球运动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特点自转

(绕地轴)

自西向东23时56分4秒15°/时地轴指向不变

公转(绕太阳)地轴相对于黄道倾斜成66°34′夹角

5、黄赤交角

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____________,约为________。请写出下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二、【深入学习】

1、以冬至日为起点,用箭头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径,并标出四大节气名称和日期。

2.下面节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哪?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

3、参照课本图1-14,从背面观察,在图中画

出:公转方向、四个节气名称及日期、太阳直

射点位置(纬度位置)

4.若黄赤交角的度数变为30°,太阳直射的范

围将会如何变化?

三、【当堂检测】

1.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正

确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依据右边的太阳直射点地表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直射点从①到⑤需要1年时间

B .直射点在②处时是12月22日前后

c .直射点位于①、③、⑤时都是春分日

D .直射点在从②到③期间,全球白昼逐渐变长

2.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求处于A 、B 、C 、D 位置时

所代表的节气及日期分别是

A ,

B ,

C ,

D ,

(2)当地球分别运动到A 、B 、C 、D 四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______, 最慢的是 。

(3)当上海处于梅雨季节时,地球公转到______.位置附近;地球公转到 ______位置附近,到南极考察最理想。

(4)太阳直射赤道时,地球位于 点,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地球分别位于 点和 点。

23°26′N 23°26′S

高一地理地球自转练习题附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之自转及地理意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北半球晴朗的夜晚,把照相机固定好,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星空照片,照片中的每一段弧线均为不同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 1 A. 2 A.2 1.B 2.B 1 2 每小时约15°可推知,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约为4小时。 考点:自转的特征。 地球自转即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3.下列地球自转方向标识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4.若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则

A.太阳西升东落B.太阳东升西落 C.地球无昼夜现象D.地球无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 3.D 4.A 【解析】 3 因此 4 °经线 5 A.a C.a 6.a点经度为 A.45°W B.0° C.135°E D.135°W 【答案】 5.B 6.D

【解析】 5.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除极点外,各地自转角速度都相等。a、b两点处于不同的经线,地方时不相同。bc位于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6.c点在180°经线上,a点位于c点东侧,a、c两点相距45°,因此a点经度为135°W。 7 A.① 8 A.8 7.B 8.A 7 8°E地方时为8:00,即北京时间为8:00。 考点:时间计算。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9.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小岛最终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0.甲、乙两处河流剖面(阴影部分为流水堆积物)正确的是 【答案】 9.C 10.B 【解析】 9.图中河段均较为平直,河水水平运动会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 10. 甲地 乙地 丙地 11 A B.乙地区时比甲地区时早1小时 C.甲、乙两地区时均为105°E的地方时 D.甲、乙两地区时均为120°E的地方时 12.甲、乙、丙三地自转线速度 A.甲>乙>丙B.乙>丙>甲

高中地理地球的自传与公转教案必修1

二、地球公转 轨道:黄道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周期:恒星年 速度:近大远小 三、黄赤交角 概念: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大小:23o26` 课标要求: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教材分析:1、地球运动自转规律一般从地轴的空间位置、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性;2、地球运动公转规律;3、黄赤交 角 学情分析:自传和公转较容易理解,但自传与公转间的关系,以及黄赤交角的产生和影响不易理解。 重点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黄赤交角 难点:黄赤交角 教学过程: 导入:毛主席有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坐着怎么会日行八万里,是不是地球上每个地方都能日行八万里?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师: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自转和公转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 一、地球的自转 我们来看这个地球仪,地球是绕着什么自转的? 生:地轴 师:对,是地轴,地轴北端时钟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地球的内部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一根轴。我们把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地球自转,自转方向、周期、速递,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自西向东 师:对,这就是我们平常看到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的原因。我们再从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

动,北逆南顺。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呢?在计算周期时,我们选用不同的 参考点,会有不同的时间长度和名称。我们有两种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恒星 日是什么呢,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 (边画边讲,所以恒星日是天空中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23 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还要继续公转,直至太阳出现在p点上空,所以太阳日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恒星日是地球自转 的真正周期,地球自转了360度,太阳日是假周期,地球自转了360度59分。对人类而言,太阳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人类的起居作息都是根据太阳的升落来安排 的,所以我平常使用的是太阳日,也就是24小时,太阳日的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地球自转的速度,任何一种圆周运动,都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什么是角速度呢?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就是角速度,我们看看地球自转一周 转了360度,用了24小时,那么它的自转角速度是360/24即15°/h,除了南北极两点没有角速度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是一样的,15°/h,1°/4min, 1′/4s。 师:我们再来看看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怎样的,地球自转时,地球某点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点的线速度都是一样的呢? 生:不是 师:地球上不同纬度上的点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周长是不一样的,线速度等于周长除以时间,所以线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 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是1670km/h,60°N是837km/h,大致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没有线速度,因为它没有转过任何距离,其实每个纬度的线速度都是能计 算出来的,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研究研究。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看看毛主席讲的 坐地日行八万里到底是坐在哪 生:赤道上 二.地球的公转 转折:好,我们从三个方面讲了地球自转,下面我们同样的来讲地球公转的这三个方面。师: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又叫黄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ppt演示)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自西向东 师: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也是北逆南顺。地球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呢?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的速度有什么特点呢?生: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 师:太阳不再轨道的中心,所以随着地球的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发生细微的变化,公转速度也相应有一些变化,近日点运行速度最快,角速度是61′/d,线速度是 30.3km/s,而远日点最慢,角速度是57′/d,线速度为29.3km/s,平均角速度为 1°/d,平均线速度为30km/s。 下面我们来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进行对比: 运动 形式旋转 中心 运动方向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地轴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恒星日,太阳日 公转太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梅州市东山中学王宇红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这些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 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通过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多媒体动画,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3.运用多媒体动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引用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学生这种情况能否发生。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公转

第三讲:地球公转识记地球自转方向、速度、周期、四季的形成和五代划分。考纲要求:1. 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学会判读各种光照图3. 公转的基本特征:一、定义绕太阳自西向东转、1 轨道与速度2、 补充;为什么会有快慢?开普勒第二宇宙定律:行星运行在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有什么影响?每年从春分经过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是186天,而从秋分到冬至再到第二年的春分(北半球冬半年)则只有179天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什么是太阳直射?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 2.为什么会移动?受黄赤交角影响 黄赤交角定义: 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之间有66°34分的倾角,且地轴永远指向北极星。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26分。

(简称太阳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直射点)是有变化的。由此形成四季和五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 春秋分日的判断:春分日:太阳直射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由北半球今日南半球,经过赤道是的节气 昼夜长短的变化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

昼夜长短的变化1、 看图: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极圈1.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极圈有极夜。全球昼夜平分是两分日 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2. 昼越长且在该半球,纬度越高,另一半球相反 指点迷津:昼长夜短。只能说明直射移动。因为可能太阳直射点在另不等于1.昼变长夜变短一半球。 2.太阳直射点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想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同一纬度的昼夜长3.同一纬度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度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短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了二分日外),且两个日期关于二至日对称。重点: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点12点240点 那么昼长关于12点对称,夜长关于晚上的24点对称,可以由昼夜长短算日出日落时间,也可以由日出日落时间算昼夜长短 小时,那当地日出日落时间是?13某地昼长1.例题: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

作者姓名:杨学文:延庆县第五中学 张云霞:延庆县第三中学 课题: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结合相关示意图分析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等。 学情分析:延庆五中学生在初中大部分为学校中等生,在进入高中时,属于较差质量的生源。但是,尽管生源质量差,他们的地理科学习基础却相差不大,仍然有希望在地理科的学习中获得较好成绩。这样的学生也有一点非常令人担心的毛病:那就是学习习惯非常不好,这样的现状导致了学生们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因此,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主要在两方面下工夫,一方面是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下工夫,争取让教师自身成为有人格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师,另一方面,就是在授课的时候,狠抓学生的课堂常规,慢慢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最终,受益于好习惯。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通常是将知识化难为易,在课堂中穿插大量的与生活和知识有关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认为地理有用而提高学习地理科的欲望。在本节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事例、现象,或者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flash等助学生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本节教材的知识。 学习目标:1、学生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2、学生通过观察说明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关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学生结合相关示意图概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4、学生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5、学生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并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 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6、学生能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意义 7、学生能联系实际解释时差、季节的形成原因,并了解时区、区时和日界线 等最基本的概念。 8、学生能形成正确的宇宙观并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更加激发了对科学的探索 的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是继前两节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后,学习的内容从宇宙转移到地球,并且主要研究地球这颗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主要讲解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形式及其意义。地球运动部分是很难学的一部分知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学生难以建立空间概念。化解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尽量用地球仪演示,或者画立体图,还有就是电脑动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想象地球运动的情况及产生的地理意义。在学习了两种基本形式以后,继续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对于地球产生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讲述,一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是地球公转的地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教案 湘教版 必修1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 2.方向:自西向东。 ???时针转动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顺时 针转动从北极上空向下看:逆 3.轨道 ①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两焦点之一。 ②近日点和远日点 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4.周期:为1年,约为365日5时48分。 5.速度 (1)平均速度?? ?'秒千米约线速度日角速度/39: /:59 (2)速度变化 地球的公转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遵循开普勒三定律(见图):日地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在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慢。这就是为什么北半球夏半年长,冬半年短,为什么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的原因。 地球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注意:(1)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有时距太阳近,有时距太阳远,地球公转到距太阳最近的地

方叫近日点,大致是每年的1月初;公转到距太阳最远的地方叫远日点,大约是每年的7月初。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由此可知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2)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在近日点都是最大,在远日点都是最小。 (3)可总结如下规律:“近1远7,近快远慢。” 6.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是指赤道平面与地球轨道面(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约为23.5°。 (1)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 (2)黄赤交角与五带 ∠α为黄赤交角等于23°26′ ∠β为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66°34′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余角。 黄亦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五带范围的变化、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若黄赤交角变小,则

高一地理地球练习题

必修1 小专题1 地球概况专题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一、经纬网 1、经线与纬线 2、经度:国际上统一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0经线算起,向东属于东经(E),越向东,经度值越大;以西属于西经(W),越向西,经度值越大。以

西经200和东经1600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经度立体概念为二面角,即某经线平面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组成的两个平面的夹角。 3、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北半球向北极纬度增加,南半球向南极纬度增加。以赤道、纬度30°、纬度60°和极点划分低、中、高纬度。纬度立体概念为线面角,即地表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经过两点和地球球心)的劣弧的长度。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最短的行进路径,一般是先向高纬度方向,再向低纬度方向。 5、定向:东西方向依据劣弧(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度之间)原则确定,南北方向依据两点纬度高低确定。 6、定位:地球表面上任一点都对应一组确定的经纬度,故经纬度是区域定位的依据。 例一:在经纬网图中,乙在甲的------方。 甲

乙 10E 150w 解析:根据甲乙两地的纬度变化特点,可知该区域在南半球,,乙位于甲的南方。但在判断东西方向时就不能套用左西右东的法则,否则就会出错。图中尽管乙相对于甲来说处于顺地球自转方向一侧,但从10E顺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到150w,要变化200个精度。而从150w顺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到10E只变化160个经度。因此,乙在甲的西南方。例二:王教授从30N 60E的考察营地出发,沿经线向正北方向走了50千米后,依次向正东方向、正南方向、正西方向走了相同的路程,此时王教授回到考察营地了吗?为什么?请画图说明。 60E 解析: C B 30N A E D 如图,从A点出发,沿经纬线顺次走50千米,只能到E点。因为较低纬度的纬线较长,因此到达原地点的东边。 例三判断下列半球图中A、B、C三点相互间的方位。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意义教案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理解四季、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2、能准确地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能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在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变化状况。 教学重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教学方法图示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读图“阳光花园”正午太阳变化示意图,思考问题:“阳光花园”一楼在六月份阳光充足,到了一月份阳光怎么就被前排楼房挡住了呢? [讲授新课]: 一、地球的公转 【提问】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 【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 【观察】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速度等特点,并试着回答。 【讲述】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 【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 【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是什么? 【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和议论上述问题。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34′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26′。 【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出南北回归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公转

第三讲:地球公转 考纲要求:1.识记地球自转方向、速度、周期、四季的形成和五代划分。 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3.学会判读各种光照图 一、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太阳自西向东转 2、轨道与速度 补充;为什么会有快慢?开普勒第二宇宙定律:行星运行在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 有什么影响?每年从春分经过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是186天,而从秋分到冬至再到第二年的春分(北半球冬半年)则只有179天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什么是太阳直射?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 2.为什么会移动?受黄赤交角影响 黄赤交角定义: 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之间有66°34分的倾角,且地轴永远指向北极星。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26分。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由此形成四季和五带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 春秋分日的判断: 春分日:太阳直射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 秋分日:太阳直射由北半球今日南半球,经过赤道是的节气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

1、昼夜长短的变化 看图: 1.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极圈 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极圈有 极夜。全球昼夜平分是两分日 2.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 且在该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相反 指点迷津: 1.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只能说明直射移动。因为可能太阳直射点在另一半球。 2.太阳直射点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想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3.同一纬度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度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同一纬度的昼夜长短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了二分日外),且两个日期关于二至日对称。 重点: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0点12点24点 那么昼长关于12点对称,夜长关于晚上的24点对称,可以由昼夜长短算日出日落时间,也可以由日出日落时间算昼夜长短 例题:1.某地昼长13小时,那当地日出日落时间是?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长江口泥沙不断堆积,若干年后,崇明岛将和____________________岸相连。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有关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有关知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因长江水自西向东流,所以长江水对南岸的侵蚀力大于北岸,最终岛屿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北 2.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⑤⑥ 思路解析: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昼夜交替现象;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不同经度有不同地方时。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黄赤交角存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在其影响下产生了四季和五带。 答案:A 3.二分二至日指什么时间?二至日与近日点、远日点是不是相同的日期? 思路解析: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为1月初,到远日点的时间为7月初。所以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时间上很近,但不相同。 答案: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不同。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2010广东,11—13)图1-3-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2题。

图1-3-1 1.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思路解析:AB为夜弧,同一纬线上的ABCD夜长相等,为5小时,昼长相等,为19个小时,日出地方时为2时30分。 答案:B 2.若AB弧表示20XX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思路解析:新的一天从0时经线开始向东到日界线止,B点为0时,AB弧为3月1日,则BCD弧为3月2日,NA经线为日界线,NB经线为105°W,即西七区为0时,则东七区为3月2日的14时。 答案:C 读图1-3-2,完成3—4题。 图1-3–2 3.图中c代表的节气出现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C.此季节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以下两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并能够根据图示判定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和二分二至点的位置;(2)全球各地随太阳直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公转

1.3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学案(湘教版必修 1)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演示,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2.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大小,理解其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状况的影响。3.绘图分析说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四季更替的原因。 一、地球的公转 1.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地球公转轨道面叫①黄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②焦点上。 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③西向④东。 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⑤59′。 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⑥1年,约为⑦365日⑧6时⑨9分。 5.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⑩23.5°。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66.5°的夹角。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不同。 2.表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 ?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3.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称为热带。 ?南、北极圈之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称为寒带。南、北半球热带与寒带之间,是南、北温带。 4.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21大,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5.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22长夜○23短,纬度越高,昼越○24长,夜越○25短,在北极圈内,出现太阳整日不落的○26极昼现象;在南半球则昼○27短夜○28长,纬度越高,昼越○29短,夜越○30长,在南极圈内,出现○31极夜现象;○32赤道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6.四季变化:地球公转造成地球○33中纬度地区形成明显的四季变化。○34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35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36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探究点一地球的公转 【探究材料】 实验:探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结合观测,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与方向。(地理实践力) 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综合思维) 3.动手绘制图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综合思维)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A B C (1)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4.自转周期 名称长度参照物 恒星日23时56分4秒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 太阳日24小时太阳 5. (1)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均为15°每时。 (2)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 [特别提醒] 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是人们日常的计时单位,是指太阳东升西落再东升的周期,对人类活动影响明显,而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所示。 3.公转周期——1年 名称参照物1年的长度特点 回归年太阳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恒星年其他恒星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的真正周期 4.轨道特点: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公转速度 图中位置时间速度公转位置 A点1月初最快近日点 B点7月初最慢远日点 [特别提醒] 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用时多;而(北半球)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用时较少。故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时间长。 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23°26′。 2.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周期:一个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图表点拨] 教材第5页图1.5,该图展示出 (1)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形轨道;(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3)黄赤交角为23°26′;(4)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其与黄赤交角互余。

(完整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整理

高一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恒星特点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发热;球状 3、星云的特点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成云雾状 (和恒星比较,星云由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 4、行星的特点是:绕恒星运动;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物体 5、天体系统的层次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6、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8 10、地球上由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是: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表面的温度适中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地球由大气层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昼夜更替和季节轮回的节奏适中 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11、月球表面的特征 月球的体积质量小——吸引力小——基本没有大气——漆黑、寂静、温差大、荒凉 12、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相同(27.32日)——地球上永远看到同一个月面 14、潮汐的影响:顶托河流如海,沿海水资源盐度上升;加剧海岸的侵蚀;潮汐能,发电;利用涨潮巨轮进港;利用潮汐捕鱼和晒盐;旅游。 15、太空强资源: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氦—3);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 16、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概念

17、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方偏;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方偏 19、请判断一下北半球的节气,并且写在图的下面: 夏至日冬至日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日/秋分日 (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夏至日(6月22日)(节气) H最大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节气),H最小 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节气),H最小南回归线及以南,冬至日(12月22日)(节气),H最大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地球与地图 考点:1、经纬网的判读2、地图三要素3、等高线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一、经纬网的判读 (一)、经线 1、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点的线 形状:半圆不平行相交于南北极点 2、特征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约2万千米 实质: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角) 3、经度 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数愈向西愈大 4、半球划分:东半球(20°W—160°E)西半球(160°E—20°W) 注: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一直一条经线的度数可以求出对应经线的度数。 (二)、纬线 1、概念: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圆平行 2、特征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由赤道向南北缩短 实质:地表某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 3、纬度 分布规律:北纬的度数越向北都数越大,南北的度数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半球划分:北半球、南半球 (三)、经纬线的运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方法:确定经纬线;定经纬度;)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图无图)) 3、最短航线的判定法(过地心大圆的劣弧最短)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过极点,方向分为三种情况: a、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北极点之后再向南 b、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南极点之后再向北 c、两地位于不同的半球,则看劣弧过哪个极点而做讨论 (2)、同一纬线,却不同经线上 a、同在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北—正东—东南;若A 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北—正西—西南 b、同在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南—正东—东北;若A 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南—正西—西北 4、利用经纬网判定距离: (1)、两点经度相同,则两点纬度差乘110千米 (2)、两点纬度相同,则两点经度差乘110千米乘 (3)、两点不同经度,不同纬度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教材分析: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分三课时进行,主要内容有: 1.认识地球公转的规律, 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 点的回归运动。 2.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 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自然 地理现象。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 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课本阅读了解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2. 通过分析图黄赤交角和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掌握节气 的判断以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 黄赤交角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回 归运动 四、教学难点: 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分析 五、教学方法:图表分析 六、学生分析:知识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对于难于想象的地理空间,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变抽象 为具体,并且结合实际分析这些地理现象对人类活动所具有

的意义。 七、课前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发学案。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 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地球的运动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叠加,通过学习上节课的 内容,我们了解了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 公转的的相关知识,基本思路和自转类似:基础知识、公转 的地理意义,分三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地球公转和太阳直 射点的回归运动;第二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第三课时:昼夜长短与四季的更替。 一、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flash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课件提示: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随着地 球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变化着】结合着(图1-3-2)。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总结⑴地球公转的运动方向⑵地球近日 点(1月初)与远日点(7月初)⑶地球的公转速度的差异 【教师讲解】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由近日点到远日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坏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的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1、自传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 教具、资料 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教材20 页活动题 作业 教材活动题、练习册习题 反思:有的时候手画图要比课件演示效果更好一些,并且让学生跟着一起走画图的过程效果会更好. 地 球 自 转 与公 转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纲要求]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 [知识讲解] 一、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3.地球公转速度 (1)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2)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3)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 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 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 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 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 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因此,地球公 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 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 23°26ˊ。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 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 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2、黄道与地球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此交点位于最北是夏至,最南为冬至,位于赤道为春秋分。 3.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 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23o26′N 23o26′S 0o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练习: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地球的自转 1.下列四幅图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2.下面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1°N,30°E B.30°N,180° C.45°S,45°W D.60°S,2°E 3.2019年11月5日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该卫星与地面上的对应点相比() A.运动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 B.运动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 C.运动方向不同,线速度相同 D.运动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 4.地球自转线速度对卫星发射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酒泉(约40°N) B.太原(约38°N) C.西昌(约28°N)

D.文昌(约19°N) 5.关于北京(40°N)和广州(23.5°N)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角速度和线速度均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 D.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题组二地球的公转 6.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春节 B.端午节 C.劳动节 D.国庆节 7.唐代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这实际是() A.精确地测量了地球的冬至和夏至时间 B.精确地测算出地球公转周期 C.发现了地球自转周期 D.反映了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题组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8.下图为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该同学在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①使“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成23°26'

高中地理说课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高中地理说课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高中地理说课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这些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 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通过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多媒体动画,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3.运用多媒体动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