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复方消癌汤优势

复方消癌汤优势

复方消癌汤优势

【复方消癌汤】抗癌优势:

1、高效识别、追杀癌细胞

【复方消癌汤】方剂含有高效识别癌细胞因子SB2,能快速识别癌细胞、靶向作用于癌细胞。

2、全面围困癌细胞、防止扩散转移

【复方消癌汤】内含有效成分粘性复合素NFS3,能与癌细胞快速反应亲和粘附,将其全部包围,使癌细胞无法侵入人体正常的细胞及组织,不能扩散,只能被牢牢包围在原有的组织内,束手待毙。

3、提升免疫力,剿灭癌细胞

【复方消癌汤】中含有的免疫活性因子可全面激活具有抗癌作用的特异性T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扶正固本,化癌消瘤。

4、快速排毒、生新

口服【复方消癌汤】后,抗癌有效成分在体内不断积累,组成一支强大的抗癌大军,对癌细胞进行快速的歼灭,使死亡的癌细胞无法重生,没有立足之地,从而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同时方剂中的修复因子通过提升机体的综合免疫能力而快速修复和巩固新生组织。

1983年,北川勋首次从红参中分离出20(S)-人参皂苷-Rh2。现在已经证实人参皂苷Rh2具有诱导癌细胞凋亡、分化及调控细胞周期的抗癌活性,通过增强人体的自然免疫能力,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这篇文章为我的大学的毕业论文,想想那时对李东垣的学术思想的热爱与着迷,现在依然不减,多年以后翻出此文章依然记忆犹新。原文如下: [摘要] 笔者试图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医领域关于补中益气 汤的临床应用,探讨补中益气汤的临床适应人群,明确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中医应用本方治疗气虚为病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依据。关键词补中益气汤气虚脾胃论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主要组成药物为补气、升阳药物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诸证。 补中益气汤所治大都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所引起的疾病,所以临床以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为主;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1 李东垣学术思想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最著名的处方之一,其著名是因为该处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至今仍是临床常用的处方。但笔者认为最能代表李东垣学术特色的,不仅仅是这首处方本身,而是补脾胃升清阳的思想。该方由黄芪、白术、陈皮、人参、柴胡、升麻、炙甘草、当归等药物组成。

本方重用黄芪为君,主要起到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的作用,陈皮理气化湿,当归补血活血,使人参、白术、甘草补而不滞。但后世张景岳的举元煎就不用当归,以升为主,这跟医家的用药习惯不同,像他的左归丸、右归丸,大力的补某一方面,但这些药多不宜久服。本药的气血兼顾比较好,适合长期服用。李东垣强调中焦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不仅 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纽,而且脾胃一虚则百病由生。因为脾胃为至阴,为五脏提供精微物质,所以有心之脾胃虚、肝之脾胃虚、脾胃本脏偏虚、肺之脾胃虚和肾之脾胃虚的详细划分,并给出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李东垣之后的温补派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提出阴虚即使脾虚的说法。在虚损的治法上,李东垣与朱丹溪滋阴降火不同,东 垣主升。李东垣善用升发之药,譬如黄芪、人参之类,或若升麻、柴胡、防风等风药,而且用量不大。因为脾胃本虚,应少固太阴而为之,如若用大量的升举之药,恐就成了壮火食气了。2 补中益气汤的辨证要点本方的临床以气虚见证,多在活动后尤甚。气虚多见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或脏器下垂。补中益气汤 的脉象,《脾胃论》里提到是“脉洪”,是“饮食劳倦所伤始为 热中”的脉象。周慎斋提出“左脉沉细而涩,右脉浮大而数”,

扶正消瘤汤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_7721的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July2012,Vol.24,No.7?740? 扶正消瘤汤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 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刘帆 【摘要】目的探讨扶正消瘤汤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MTT法测定 扶正消瘤汤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的影响;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 g/ml、50 生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SMMC-7721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并随浓度和时间(24~72h)的增加凋亡率增加,活细胞减少;扶正消瘤汤高剂量组对SMMC-7721细胞bax 表达有明显上调作用,浓度越大上调越明显。扶正消瘤汤高、低剂量组对SMMC-7721细胞bcl-2表达有明 显下调作用,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生成有关,并且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控bax、bcl-2表达有关。 【关键词】扶正消瘤汤;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bax;bcl-2 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2.07.009 【中图分类号】R285.5;R73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800(2012)07-0740-03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Fuzheng xiaoliu decoction on inhibiting proliferation and inducting apoptosis of human hepatoma SMMC-7721cells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uzheng xiaoliu decoction on inhibiting proliferation and inducting apoptosis of human hepatoma SMMC-7721cells.Methods The influence of Fuzheng xiaoliu decoction on the pro- liferation of human hepatoma SMMC-7721cells was determined by MTT assay.TNF- g/ml and50 (TNF-

试谈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

试谈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代李东垣所创制,为《脾胃论》中著名的方剂之一,它具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的功能。用于治疗劳倦内伤,气虚发热,脾虚下陷,中气不足等症奏效甚捷,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兹就临床实践,略陈管见,就正于同仁。 1 长期发热 男,52岁。患者午后发热1年,1985.12赴汉就诊,经拍片、造影、cT等项检查,诊断为“后肺中段肺不张”(不排除)“肺癌”,并请在汉访问的英国医生会诊,建议作肺叶切除术或用大剂量抗生素的治疗,1986年元月回当地某医院住院,用青霉素、链霉素,氨基苄青霉素等药治疗3个月无效,改由中药治疗,先投化湿和营,养阴清热等法症情无好转。5月初组织会诊症见:发热体温波动在37.4℃左右,午后热势较为明显。面如重枣,形体消瘦,长期卧床不起,动则眩晕,纳差,失眼,口渴不饮,大便溏泻,3~4次/d,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濡。 根据证情分析似属脾胃气衰,湿困中阳,相火乘其土位。《内经》指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气既虚,水谷精微不能上归于肺,可能与“肺不张”有关。同时少阳升发之气,

每因中气下陷,郁而不伸,导致营卫不和,又是低热长期存在的原因。甘温除热,古有成法可循。治拟补其中,升其阳,调其枢机,则升降自如,气血和而热自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百合、红枣。服5剂热势减轻,续服15剂体温恢复正常。坚守原方3个月,诸证消除,精神饮食如常人。 2 癃闭(前列腺肥大) 男,70岁,患者原有前列腺肥大病史,经常小便不通,每次发作,须持续导尿加用激素治疗,病情暂可缓解。此次以“癃闭”入院,症见小便不通,一日排尿数十次,5—10滴/次,伴咳嗽,喘气,汗出,少腹胀病,精神差,食欲欠佳,舌质淡红,苔白厚,脉沉滑,先投宣肺化气、利水之剂效果不佳。 根据脉舌形证分析,上喘下胀,显然清阳之道窒塞,且年高体弱,脾肾双亏,更可想见。《内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又日:“膀胱者,洲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由于脾气虚弱,运化无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交混,下注膀胱,且命门火衰,气化不及州都,必然决渎失司而成癃闭,治宜补脾土以生清阳,温命门以助气化,补中益气汤加肉桂通草,服后两剂而尿通,5剂痊愈,调理数日出院。6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郁仁存教授应用解毒消瘤汤加减治疗肺癌热毒证的经验初探

郁仁存教授应用解毒消瘤汤加减治疗肺癌热毒证的经验初探摘要】目的:介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著名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专家, 全国名老中医第三、四、五批师承导师郁仁存教授治疗肺癌热毒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用药经验.方法:在跟师学习期间,通过治疗和辨证分析肺癌热毒证的病例,将郁老治疗肺癌热毒证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特点进行初步归纳和总结. 结论:中医治疗在肺癌热毒证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与西医治疗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可提高疗效,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郁仁存;治疗;肺癌热毒证;经验【中图分类号】R27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45-01郁仁存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著名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专家,全国名老中医第三、四、五批师承导师.郁老在五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了 全面而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学术思想,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的奠基人和带头人之一.郁仁存教授提出肿瘤的“内虚学说”、“平衡理论”、[1]以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四大原则,在临床治疗飞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是指导恶性肿瘤治疗的基本法则. 在跟师学习及临床诊疗过程中,在临床上发现在恶性肿瘤的各个阶段,特别是中、晚期肿瘤患者,常常伴有发热、局部灼热疼痛、口渴、痰黄、、 咳嗽剧烈、大便秘结、苔黄、脉数等.疾病的病机特点为热毒蕴结、热毒炽盛.抓 住肿瘤 此时的病机,针对性治疗,应用清热解毒药品,选用半枝莲、龙葵、草河车、白花蛇舌草30克,北豆根10克,可以直折肿瘤火热之性,以清肿瘤之热,解肿瘤之毒,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以控制肿瘤,防治肿瘤进一步转移.临床上郁老应用解毒消瘤汤 加减治疗肺癌热毒证,取得很好的疗效,笔者将郁老治疗的临床病例介绍如下: 临床病案:患者张某,女性,72岁,2006年10月因咳嗽,胸闷,胸痛于外院经胸部CT 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为左肺腺癌,Ⅲ期,建议其行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手术及其放化疗,要求单纯中医治疗前来就诊.初诊时患者症见:左胸疼痛明显,咳嗽,咯痰量多色黄,胸闷,气短乏力,纳食少,小便调,大便秘结,舌质暗,有瘀点,苔薄黄,脉沉细稍数.西 医诊断:左肺腺癌.中医诊断:肺癌,辨证:毒热内阻,气虚血瘀.治法:清热解毒,益气活血祛瘀.拟方:半枝莲、龙葵、草河车、白花蛇舌草30g,北豆根10g,前胡10g,杏仁10g,生黄芪30g,太子参30g,浙贝母10g,栝楼10g,鸡血藤30g,莪术10g,焦三仙30g,内金10g,砂仁10g.上方14付,浓煎300毫升,每日早晚各150毫升. 分析:本患者属于毒热内阻,气虚血瘀之肺癌,方用半枝莲、龙葵、草河车、白花蛇舌草、北豆根清热解毒,前胡、杏仁润肺止咳,浙贝母、栝楼散结化痰,鸡血藤、莪术以化瘀散结,亦可止痛,生黄芪、太子参补气,焦三仙、内金、砂仁养胃护胃,促进食欲.二诊,患者左胸疼痛明显减轻,咳嗽好转,咯痰量多色黄白,且痰明显易 咳出,胸闷及气短乏力稍有好转,其后加减服用一月,胸痛及咳嗽症状明显改善. 体会:本例患者每2周前来就诊1次,咳嗽,咯痰症状逐渐减轻,仍左胸及肩背疼痛,方中加用元胡、白屈菜、徐长卿等,疼痛渐减.坚持服药至今,定期复查胸片提示肿瘤增长缓慢,无远处转移病灶,现无明显咳嗽、喀痰、胸闷等肺部症状,轻度肩背疼痛,饮食如常,精神体力可,生活可自理. 本案是郁老单纯使用中药治疗中晚期肺癌取得长期带瘤生存的病案之一.中晚期肺癌用最好的治疗方法包括放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为生存期不到1年,而 该患者单纯服用中药治疗,肿瘤虽未消除,但增长缓慢,且维持了良好的生活质量,带

补中益气汤治咳嗽案

补中益气汤治咳嗽 方药:北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陈皮5克,当归3克,升麻3克,柴胡8克,甘草3克,青蒿(后下)5克,黄芩5克,杏仁5克,白薇10克,地骨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益脾肺止咳。 案例:陈某,男,6岁。1998年3月18日就诊。患儿平素体弱,每感风寒易致发热咳嗽,年发作3~4次,历3年余。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体温达39.5℃,在某门诊部静滴抗生素,服中西药治疗乏效。接诊时患儿体瘦、神疲乏力,懒言,面微红,体温达39.6℃,微恶风,咳嗽,不思饮食,小便短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1剂,水煎分2次温服。次日体温渐退至38℃。效不更方,仍守上方再进1剂热退咳止,诸症悉除。嘱服补中益气丸2个月,以调理善后。 按语:补中益气汤之党参、北芪补益脾肺之气以圃奉,佐白术以健脾,取当归以和血,陈皮理气以消甘药之滞,升麻、柴胡既升清气又能清热,加黄芩、青蒿组成药对以清热,地骨皮、白薇以退虚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于补中益气之中配轻透之药以清虚热,临床随症加减,每获良效。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慢性咳嗽50例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作者:梁少勇 2005-9-21 摘要: 持续或反复咳嗽超过3~4周即属于慢性咳嗽。笔者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型慢性咳嗽50例,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其中4周前曾患肺炎6例,支气管炎15例,均经治疗后X线胸片显示无异常而仍咳嗽不止。以上患者曾用多种抗生素(口服或肌注、静滴)和止咳药治疗而咳嗽未止。... 持续或反复咳嗽超过3~4周即属于慢性咳嗽笔者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型慢性咳嗽50例,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6~17岁18例,18~80岁32例;病程3~4周26例,4~8周15例,8周以上9例。其中4周曾患肺炎6例,支气管炎15例,均经治疗后X线胸片显示无异常而仍咳嗽不止。以上患者曾用抗生素(口服或肌注、静滴)和止咳药治疗而咳嗽未止。一般为阵发性咳嗽,偶有白痰而量少,面色无华,食欲及睡眠不佳,舌淡脉弱。 1.2 治疗方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人参3~10g,炙黄芪5~30g,当归5~10g,白术5~20g,柴胡3~6g,升麻3~6g,陈皮3~6g,百部5~10g,桔梗5~10g,紫菀5~15g,款冬花5~10g,炙甘草5~10g。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服。10天为1 疗程,间隔3天后继续第2个疗程,一般用2~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治愈:咳嗽停止,恢复正常;好转:咳嗽明显减轻;无效:咳嗽无好转或加重,或并发他症。 1.4 结果本组50例中治愈24例,好转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 2 讨论 咳嗽是肺脏功能失调,肺气上逆所致,一般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咳嗽起病较急,其病尚浅易治,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其病较深,治疗难取速效。慢性咳嗽多属内伤咳嗽范畴,往往有较长的病史和其他脏腑失调的证候,虚证或虚中挟实居多,可因外感咳嗽失治或治之不当所致。气虚型咳嗽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虚、痰、瘀3个方面。“久病伤气”,慢性咳嗽由于咳嗽日久,耗伤肺气,使肺之清肃功能难复,卫外功能失调,易于复感外邪,使咳嗽加剧。“脾

老中医:一个很提气的药方~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名方出处】金代李杲《脾胃论》。 【使用历史】约700年。 【主要成分】黄芪,甘草,白术,人参,当归,升麻,柴胡,橘皮。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证引起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典型征象】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 【禁忌人群】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补中益气汤是中医史上赫赫有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的代表方剂。李杲是“补土派”(五行 中“胃”对应“土”)的代表人物,当时,他处在金元的动荡时期,很多百姓因为颠沛流离的生活,饥饱无常,脾胃病也成了当时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在这种背景下,李杲特别重视脾胃, 他以“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的原则,结合当时人们由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寒温失所导致 的胃气亏乏的现状,创制了调理脾胃的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 中医界的很多人都认为,补中益气汤凝聚了李杲毕生的学问,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形体器官脱垂等症。现在药店常有售补中益气汤衍生的丸剂,补中益气丸。 中气下陷,胃下垂就来了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人参、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8味药组成,主要治疗 因劳伤、饮食不节所导致的脾肺气虚、中气下陷。那什么是中气下陷呢? 中气下陷是一个中医术语,这个“中”指的是脾胃,也就是我们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中气也就是脾胃之气,我们胸中的“中气”支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如果因为营养不足导致了 气虚,这个中气就会向下走。脾胃功能的削弱,中气的流失,将会产生下面一些情况: (1)脾的运化功能是以升清为主,升清是脾胃之气的运动特点,可使气血上达到心脑,达到高处。如果脾气衰弱,升清失司,中气下陷就会令人出现面色不华、头昏、头晕,或者目眩, 类似于人们常说的低血压、低血糖的症状。突然站立起来有的还会晕倒,眼前发花,或者伴 有出虚汗、冒冷汗等症状。这时候如果喝一杯热水或者吃一块巧克力,就会恢复。 (2)中气下陷是脾胃虚弱的一种表现,会影响到人的消化功能。胃肠的蠕动减慢,没有力量, 表现为:饭量小,吃点东西就感觉堵得慌,不易消化,很长时间以后打个嗝,还能闻到自己 吃饭的味道。 (3)中气下陷还会影响到脏器的功能。脾主升清,除了将运化后的清气送给心肺、头目,还会 借助上升的力量保持体内脏腑的位置。如果脾气虚了,中气下陷,就会出现脏器的下垂。比

消瘤汤配合化疗治疗脾虚痰湿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消瘤汤配合化疗治疗脾虚痰湿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消瘤汤应用于脾虚痰湿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方法10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用NP方案(顺铂d1~3,长春瑞滨d1,8)化疗,观察组同时加用消瘤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生存质量、病灶和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提高明显(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淋巴细胞转换率及T细胞亚群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消瘤汤配合化疗较单用化疗可以显著改善脾虚痰湿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机制与消瘤汤具有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有关。 关键词脾虚痰湿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疗法;化疗 我国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大部分是非小细胞肺癌,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无法手术,对放化疗敏感性差,作者应用经验方消瘤汤配合化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于本院治疗的10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1],WHO 分期Ⅲ、Ⅳ期,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中医肿瘤学》[2]肺癌辨证分型:肺热痰瘀、脾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本次研究入选病例辨证均属脾虚痰湿型。 1. 3 研究方法 1. 3. 1 治疗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用NP方案(顺铂d1~3,长春瑞滨d1,8)化疗,21 d为1个周期。观察组同时加用消瘤汤治疗。消瘤汤用法:每剂加水400 ml,煎成200 ml药液,分早晚2次口服,1剂/d 。扶正与祛邪药物多寡与剂量大小,据患者体质而定,判断正虚为主还是邪实为主。所有药物均系本院药剂科招标采购之道地药材。如黄芪系内蒙黄芪、党参系山西党参、河南的山药等,力争在研究过程中做到药材质量可控。两组进行2周期观察治疗。治疗期间出现严重化疗不良反应的患者,给予相应处理,不能缓解的,退出本研究。 1. 3. 2 观察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肺CT检查确定肿瘤大小,化疗2周期后复查;每周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每个疗程前后及10周后观察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治疗前与治疗10周后进行临床症状、病灶的变化

补中益气丸临床新用

补中益气丸临床新用 补中益气丸临床新用老药新用9 > 补中益气丸临 床新用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是著名常用的补中益气药,原方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创制的“补中益气汤”方,数百年来,经历代医家的效法和使用而成为经久不衰的传统名方。目前,此方已广泛用于内、外、皮、妇、儿、五官科的数十种病症,诸如营养不良、贫血、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感冒、发烧、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症、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脱肛、便血、慢性胆囊炎、胃下垂、泌尿系结石、失眠、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月经不调、男性不孕症、顽固性头痛等等。处方:炙黄芪200g 党参60g 炙甘草100g 白术(炒) 60g 当归60g 升麻60g 柴胡60g 陈皮60g 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g、大枣40g加水煎煮二次,滤过。取上述细粉,用煎液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将生姜和大枣的煎液浓缩,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及生姜和大枣的浓缩煎液,制成小蜜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 制成大蜜丸,即得。用法与用量:口服,水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功效:补中益气丸的成分主要有:党参,炙黄芪,炙甘草,白术,

当归,升麻,柴胡,陈皮。党参和炙黄芪都可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当归则可以润肠通便、补气血,调经止痛。炙甘草和白术都可用于脾胃虚弱,有健脾调胃、益气复脉之效,白术还可以燥湿利水,止汗,安胎。柴胡可用于气虚下陷、肝气郁结、月经不调。从分析其成分作用,不难看出补中益气丸功效主要是补中益气。功效一: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可以有效调节中气下陷、滋补身体,解除体虚乏力症状。功效二:健脾润肠。这也是补中益气丸的功效之一,比如补中益气丸中的炙甘草和白术都可用于脾胃虚弱,健脾调胃、益气复脉之效。功效三:调节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此种功效是根据补中益气丸的药理研究而来的,比如白术可以燥湿利水、当归则可以润肠通便。 功效四:治疗持久腹泻、脱肛、子宫脱垂。比如白术有安胎之效。功效五:调节月经不调,月经疼痛、补益气血。当归和柴胡等都有此种功效。功效六: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抗菌、抗病毒等。比如炙甘草可解附子毒,升麻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等。功效七:对于气阴两虚型肺癌有较好的开脾胃和止汗作用。药理研究:补中益气丸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抗菌、抗病毒等。 方解:有内伤外感并病者,若内伤重者,宜补养为先。外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和体会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和体会 补中益气汤出于”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脾胃论》,作者用之加减治疗内、妇科杂症,颇有效验,现介绍如下。 1 神经性头痛 阿某某,女,48岁,维吾尔族。2005年4月8日初诊。患者头痛病史8年,每因劳累,受寒或精神刺激而发,发作时需服用大量止痛药并卧床休息方得缓解。曾在城区多家医院检查,诊为“神经性头痛”。此次发作,经用西药数月不愈。症见:头闷痛,以前额及两侧太阳穴为甚,有时痛如锥刺,头目昏晕,倦怠纳差,二便正常,舌质暗淡,脉虚细弱。证属中虚清阳不升,气虚血滞。治以益气升清,通络止痛。处方:黄芪、党参各25 g,川芎18 g,白芍15 g,白术12 g,白芷、当归各10 g,升麻、柴胡、炙甘草各6 g,3剂后,头痛大减。原方再进6剂,头痛止。继以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旧恙未发。 按:头为清阳之府,气虚鼓动无力,清阳不升,血行涩滞,不通则痛,故头痛如刺。方中补中益气汤为主,补虚益气,升清举阳,另加川芎,自芷通络止痛,且引清阳之气上行,当归、白芍养血缓急而获效。 2 自汗 杨某,男,47岁。于2007年3月15日初诊。主诉:自汗已逾一年,汗出多于常人,活动后汗出尤甚,畏风,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每日2~3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虚弱。证属脾肾阳虚,阳不敛阴所致。方以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处方:黄芪20 g,党参15 g,白术10 g,当归10 g,陈皮10 g,柴胡6 g,升麻6 g,熟附片10 g,肉桂3 g,山萸肉10 g,丹皮10 g,五味子10 g,煅龙牡各30 g(先煎),金樱子10 g。6剂。 二诊:症状明显好转,汗已止,惟大便溏薄,腰膝酸软,前方收效,在原方加怀山药20 g,茯苓12 g,桑寄生15 g。6剂后,诸症基本消失,续服8剂,诸症悉除,随诊半年未复发。 按:本症属于阳虚自汗,主要责之脾肾,因脾为气血化生之源,肾藏真阴而寓元阳,只宜固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在外,阴之使也”,脾肾阳气虚弱,阳不敛阴,则自汗出,本法宜补脾益气温阳敛阴,方以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肾气丸配以煅龙牡、五味子等收涩敛阴之品而获效。 3 遗尿 吐某某,女,15岁,维吾尔族,学生。2008年7月3日初诊。患者每晚尿床1~2次,已9年之久,多方求医服药未效。症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尿多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温补脾肾,益气缩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

补中益气汤病案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举隅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7577622.html, 赵宁华孙新云2006-5-21 14:32:13 《河北中医》2000 年3 月第28 卷第3 期 关键词:补中药益气汤 【关键词】补中药益气汤;治疗应用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所创名方,治疗“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后世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清阳下陷,功效卓著。兹举验案4则如下。 1 重症肌无力 蔡某,女,38岁,农民。1998-03-08初诊。人工流产后又患感冒,身体虚弱,汗多无力,觉双眼睑下垂沉重不能抬举3个月余,先后到多家医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单纯眼肌型。给予激素和抗胆碱脂酶药物治疗,效果不显。刻诊:四肢无力,抬头力弱,倦怠自汗,少气懒言,头昏眩晕,腰膝酸软,双眼睑下垂,早轻暮重,视物成双,语声低哑,发音不清,口燥咽干,二便调,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中气不足,肝肾亏损。治宜补中益气,滋补肝肾。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36 g,白术15 g,枸杞子15 g,菟丝子12 g,鸡血藤18 g,山药18 g,阿胶(烊化)10 g,麦门冬12 g,何首乌15 g。水煎服,日1剂。15剂后自觉体力大增,头昏目眩减轻,声音有力,视物正常,惟眼睑略有下垂,开合不便。原方加熟地黄、鹿角胶、紫河车(另冲)继服20剂,眼睑下垂完全恢复,视力正常,随访5年未复发。 按:重症肌无力属中医学痿证范畴。患者做人工流产后又感冒,发汗过多,致气血津液亏乏,津虚不能溉,血虚不能营养,肌肉筋脉失养,出现眼睑下垂、肢体痿弱不用等一派中气不足、肝肾亏损之证。病位在脾、肝、肾,因脾主肌肉四肢,眼睑属脾,肾

主骨,肝主筋,故治疗以补中益气汤补中以健中土。加阿胶、鸡血藤、菟丝子、枸杞子、山药、熟地黄滋补肝肾,加鹿角胶、紫河车血肉有情之品可增强补肝肾填精之功。 2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刘某,男,32岁。1996-04-16初诊。头晕乏力,四肢酸软3个月余,患者身体消瘦,又因饮酒过量,感受寒邪,逐渐发展至头项软弱,畏寒,足不能久立,行走须人扶持,手臂无力,不能握物。某医院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治疗4个月余,疗效不佳。刻诊:面色苍白,体质瘦弱,心悸多汗,四肢不温,头项尚能抬举,步履缓慢,蹲起困难。中医辨证为气血虚弱,脾肾亏损。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35 g,白术15 g,红参(另煎)8 g,当归15 g,升麻6 g,大枣3枚,炙甘草6 g,巴戟天12 g,鹿角胶(烊化)10 g,鸡血藤24 g,炮附子6 g,补骨脂15 g,肉苁蓉15 g。水煎服,日1剂。10剂后足温,头可抬举,两手能持物,仍步履艰难,腰膝无力。守方继服15剂,诸症好转,略感口干。原方减附子,同时服虎潜丸,50余剂后精神体力恢复正常,可下地劳动,随访4年未复发。 按:本例主要是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濡养四肢肌肉;肾阳虚,温煦失职,又感寒邪,肾精亏损,不能荣筋养骨,而致足软不能久立,肌肉萎缩。中医辨证:脾肾阳虚,气血虚弱。予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升陷,使脾胃功能正常,精生血旺,肌肉丰满。配熟地黄、鸡血藤、巴戟天、续断、补骨脂、鹿角胶、肉苁蓉、附子温补肾阳,强筋健骨,恢复期配服虎潜丸可增强补肾助阳、强筋壮骨之力。 3 人工流产后恶露不绝 王某,女,30岁,农民。2001-04-28初诊。正产2胎,1年前曾做人工流产术,

自拟消瘤汤治疗甲状腺腺瘤28例临床疗效论文

2012年第13期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3-0023-02 自拟消瘤汤治疗甲状腺腺瘤28例临床疗效观察 范 昀*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210017) 2012年3月28日收稿 关键词:自拟消瘿汤;治疗;甲状腺腺瘤 皮下气肿发展又方便全麻。然后再从容进行常规检查。颈部外伤因其多样性,在实施救治时也要因病而医。 3.5颈部开放伤,其死亡率可达15%,死亡多为窒息、重度出血性休克、气胸等[1]。如来诊时患者出血已停止,但颈部伤口延及大血管区,应通过观察肤色、下睑及甲床颜色,测量血压及问诊后立即进入手术室,备好止血用的器械并做好大量输血的准备。然后首先触诊颈部了解颈总及颈内动脉的搏动情况,然后触诊颞浅动脉的搏动以判断颈外动脉是否受损。本组13例中有3例因大出血死亡,其原因就是对颈部大血管受损的预计和准备不足。3.6因此,接诊时首现考虑的是呼吸道的通畅和安全,然后要对出血量、血管损伤及预计出血情况有一个了解,最后是手术方式的选择,病情危急时快速建立呼吸通道,配血,止血,同时拥有完备的手术设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3.7颈部大血管在术前就应该基本明确损伤情况,根据伤口的走行大致确定损伤血管的数量及名称。施行血管结扎术前应在止血设施完备的情况下将血压提升至正常范围,使血红蛋白保持在10g 以上,一般来说,除颈总及颈内动脉,其它血管均可以结扎,结扎时由颈中线逐步向外移开压迫的纱布及凝血块,止血钳夹持血管动作要快,因其出血速度往往快于输血速度。但更要准确,避免伤及临近大血管。如为颈总或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受损应及时予以修复再通,结扎一侧颈内动脉、颈总动脉的病死率约为50%[2]。要求助于心胸外科的帮助。 3.8喉气管损伤的修复以建立呼吸、发音功能及吞咽保护为主。喉气管黏膜及软骨结构的重建,喉气管扩张子的应用非常重要。3.9呼吸功能的恢复有赖于建立一个宽敞稳定的呼吸道管腔系统,①将破损的喉气管软骨复位,固定,作者体会固定软骨可用较粗无损伤线缝合然后将软骨膜缝合即可,无需钢丝或钛板固定。②无论是开放或闭合性外伤很少有喉及下咽黏膜缺损,所以尽量对位缝合,所用丝线应细于1号线。③如果软骨结构破坏严重或环状软骨断裂,或黏膜损伤范围较大,则需植入喉扩张子,这样可减少软骨移位同时防止喉腔粘连及瘢痕、肉芽的形成。喉 模或T 型硅胶管一般放置1~3个月[3] 。但观察到周围组织有炎 症反应,应适当缩短喉模放置时间。 3.10发音功能的恢复取决于恢复声带的正常形态及活动。关注声带及杓状软骨的损伤。①缝合声带时要喉、气管外伤的处理原则是尽可能在24h 内一期重建喉气管腔结构以防止喉气管狭窄。②杓状软骨复位。③喉腔修复后应降低麻醉深度观察声带活动情况。④创伤涉及环甲关节及气食管间隙,应考虑喉返神经的损伤,需解剖喉返神经并及时修复。 3.11喉保护功能的回复取决于会厌的遮盖、喉入口的关闭及声门的关闭功能。①吞咽时喉入口为会厌遮盖,如果会厌离断应修复后将会厌根部固定于舌根或甲状软骨前联合上方软骨处。如会厌缺损较大应将甲状软骨与舌骨缝合以提高喉部使舌根代替会厌。②喉入口由杓会厌皱襞、杓状软骨围成,所以杓状软骨的复位及杓会厌皱襞的修复非常重要,尽量保留喉入口的高度。③声门区的闭合功能在喉保护中作用最大,它的屏气及咳嗽功能可以防止异物进入气管同时清除误入的异物。所以在修复声门区时如果发现一侧杓状软骨固定或损伤严重应将声带固定于中线,如果一侧声带大范围缺损则应用带状肌填充以缩小喉腔。3.12术中应考虑到误吸严重会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的恢复,呼吸顺畅但如果喉腔过于宽大,声门闭合不好则会导致误吸,如果呼吸量不够则即使声门闭合良好,发音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喉气管的整复中要兼顾三大功能,同时要分清主次。 3.13术后主要关注伤口感染、咽瘘、出血、误吸、失音及呼吸。抗感染及营养是最主要的,其它取决于损伤情况、术前的合理判断及术中的整复情况。参考文献 [1]郑中立.耳鼻喉科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85-198.[2]钟林,朱仕软.颈部血的损伤[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16(9):519-520. [3]孔勇刚,余姣荣.颈部开放性外伤28例的救治[J].中国耳鼻咽 喉颅底外科杂志,1999,5:153. 笔者用自拟消瘿汤治疗甲状腺腺瘤28例,疗效较满意,现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8例患者全部来自门诊,其中男7例,女21例,男女之比为1:3;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年龄最小15岁,最大47岁;腺瘤位置:左侧12例,右侧9例,双侧2例,峡部1例,左侧加峡部4例;甲状腺腺瘤大小:0.5cm ×0.6cm ×0.8cm ~4.8cm ×4.8cm ×5.2cm 。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国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甲状腺区出现局限性肿块,均匀肿 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上下活动;②同位素碘扫描:良性肿瘤多数为“温结节”;③B 超检查:根据波型可鉴别甲状腺瘤的病理特征,如实质性或囊性;④组织检查:甲状腺瘤为球形肿物,表面有完整的包膜包被,瘤组织向四周膨胀性压迫性生长,一般单发,瘤细胞分化好,间变不明显,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近其母细胞。2治疗方法 2.1治疗方法:采用自拟消瘿汤,每日1剂,水煎2次,共400mL ,混匀后分2次服,连续服用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自拟消瘿汤药物组成:陈皮10g ,茯苓15g ,半夏12g ,海藻10g ,昆布10g ,海螵蛸30g ,车前子10g ,三棱15g ,莪术15g ,桃仁10g ,赤芍15g ,王不留行10g ,蒲公英15g ,全蝎10g ,僵蚕10g 。2.2观察指标:服药前后均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彩色多普勒超 23

补中益气汤论文:补中益气汤加减在临床上应用

补中益气汤论文:补中益气汤加减在临床上应用 补中益气汤源于金元时期李东垣《脾胃论》,用于治疗“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后世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虚下陷之症,如胃黏膜脱垂,遗尿症,子宫脱垂,脱肛,久泻,久痢,妇女血崩证,眩晕,自汗,低血压等。笔者运用本方治疗胃黏膜脱垂,遗尿,崩漏,低血压,子宫脱垂等疾患,获得满意疗效。 病例摘要 例一:男,46岁,于2006年3月5日就诊,患者感觉进食不舒服,进食后胃即胀痛,身体日渐消瘦,经某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胃黏膜脱垂。证属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治以调胃补中益气,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党参15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黄芪30克,升麻1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川楝子15克,元胡10克,枳壳10克。服药10剂后痛减,继服20剂,胃不胀痛,食欲增进,后改为补中益气丸,每日3次,连服2个月,胃黏膜脱垂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按;胃黏膜脱垂多由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损伤脾胃或素体虚弱,或营养不良损伤脾胃引起,脾胃受损则脾气不足,进而气虚下陷,升举无力故脱垂。 例二:女,40岁。于2006年9月4日初诊,患者面色黄白,小便不能自控,腰膝酸软,周身乏力,肢凉,脉沉细,

苔薄白,证属肾气不固,膀胱气化失职而致,治以益气升阳,健脾宣肺,补肾固摄,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黄芪30克,柴胡10克,党参15克,陈皮10克,甘草6克,升麻15克,当归20克,白术15克,益智仁15克,桑螵蛸10克,覆盆子15克,巴戟15克,补骨脂10克,服药7剂,患者面色转正常,遗尿症状减轻,脉仍弱,瞩上方继服10剂,患者面色红润,精神振作。 按;《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步,五经并行”,水液代谢,肺脾肾三脏尤为重要,劳倦过度,耗伤脾肺,二脏气虚,日久及肾,肾失固摄,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开合主宰于肾,赖肾的气化,称“肾司二便”,肾气充实,气化功能正常,膀胱开合正常,病标在肺脾,病本在肾,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采用补益肾气,温补肾阳的法则,肾气恢复,肾阳得补,膀胱失约自愈。 例三:女,39岁,2008年2月5日就诊,近7个月月经紊乱,1月24日月经来潮,势如泉涌,服止血药,未见好转,血色先紫后淡,夹血块,气短神疲,面色恍白,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为气虚失统,拟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40克,人参20克,白术10克,升麻15克,陈皮15克,当归20克,熟地20克,炮姜15克,荆芥穗20克,山药25克,艾叶炭15克,白芍炭20克,仙鹤草30克。服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0-08-26T17:37:58.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6期供稿作者:谷瑞华[导读] 补中益气汤是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以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辩证要点谷瑞华 (黑龙江省鹤岗市工农区谷瑞华中医诊所 154100)【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6-0295-01 补中益气汤是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以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辩证要点。治疗气虚发热,气虚下陷的主方,笔者在临床应用中,辩证施治,随证裁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气虚发热,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在35~60 岁之间,主证,低热、动则汗自出身倦乏力,纳差,属超常人劳作而耗伤脾胃元气的病人。 1.2 气虚下陷,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在40~65岁之间,主证,面色晄白,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属脾胃气虚,无力举陷而致内脏下垂的病人。 2 治疗方法 常用剂量:黄芪25g、白术15g、陈皮12g、柴胡l0g、升麻6g、党参15g、当归12g、甘草l0g、生姜4g、大枣5枚,属气虚发热,在本方中加青蒿、知母、党参改用太子参,柴胡改银柴胡,气虚下陷,在本方中加用枳壳、厚朴。 3 治疗效果 气虚发热的病人,主要依据患者就医的时间早晚以体质状况来决定治疗用药的时间,服药5剂后,有8例病人体温正常,继服l0剂全部病人症状消失,气虚下陷的病人,服药半月为一疗程,服药一疗程后,有10例病人肛门痒痛的症状减轻,服药2~3疗程,直肠无脱垂症状。 4 病案举例 气虚发热:李某,男,45岁,因个体经营,劳累过度,出现发热,体温在37.5~38.0℃之间,自服抗菌素药后无效,而来我院就诊,查血常规,尿常规,胸透未见异常,查体所见,面色萎黄,表情呆滞疲倦,胃纳不佳,舌淡苔白,脉细弱,证属超常劳累,损伤脾胃元气而致气虚发热,治疗当用益气升阳,甘温除热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用青蒿,知母,党参改用太子参,柴胡改用银柴胡,经服药5剂后,体温正常,继服3剂,诸症全愈。 中气下陷,张某、男53岁,平素胃纳不佳,体倦懒言,半年前因腹泻后出现肛门口有物脱出,初起能自行还纳、近2月症状加重,肛门口脱出物约2cm,伴肛门疼痛,经就医检查,确诊为完全直肠脱垂I度,证属气虚下陷脱垂,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用枳壳,川朴,经服药6剂后,肛门疼痛减轻,继服l月直肠无脱垂症状。 5 体会 李东垣日:“劳倦伤脾,谷气不盛,阳气下陷,阴中发热。”巢元方日:“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大肠虚而伤于寒痢,而为气急,其气下冲,则肛门脱出,本文病例,一例是气虚发热,劳倦过度损脾胃元气,即“烦劳则张”。一则是气虚下陷,其气下冲而致脱垂,方中重用黄芪,辅以党参、白术、甘草益气补中,陈皮和胃,当归补血,用以柴胡,升麻升提下陷的阳气、诸药合用、补气养血、举陷,使脾胃强健,中气充足则发热自除,气陷得升则内脏脱垂自愈。

史济招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经验 史济招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临床经验 徐慧媛 齐贺彬(北京协和医院 100730)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史济招 经验 史济招教授应用健脾益气法治疗多种疾病,常取良效。尤其“病不在脾胃”时仍然选择补益脾胃法。我们有幸随史师侍诊侧案,受益匪浅。现将史济招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补中益气治失眠 早有“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之说,因此在治疗上以滋阴潜阳或潜阳降火或直接安伏心神立法居多。然史济招教授屡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失眠,疗效甚佳。 例1 赵某,男,41岁。1997-05-13初诊。失眠多年,夜梦多,醒后不解乏,平时常感乏力,胃脘部隐痛,轻胀,不喜按,视力下降,便溏。脉细,舌胖淡黯有齿痕,苔薄白。辨证为脾胃气虚。治宜健脾益气,和血安神。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白芍药10g,升麻4g,柴胡10g,当归10g,陈皮6g,炒酸枣仁10g,炒远志10g,苍术10g,香附10g,桃仁10g,红花10g,黄连6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4剂,疗效显著。 按:人体以上为阳,以下为阴,而脾居中州,交通上下,主气机升降,为阴平阳和之枢纽。《丹溪心法》云:“脾具坤静之体,而有乾健之运……而成天地交之泰。”《医宗金鉴》亦有“脾阳苟不运,心肾必不交”之记载,说明脾气在调和阴阳、交泰水火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患者平时常感乏力,胃脘隐痛轻胀,大便不成形,舌胖淡有齿痕,均为中焦气虚之象。故史济招教授治疗失眠从脾入手,取补中益气汤治本,加酸枣仁、远志、黄连安神清心治标;另有苍术健脾明目;香附、桃仁、红花理气活血;甘草、白芍药缓急止痛。 2 补中益气治外感 医家常忌“闭门留寇”,即表邪未解,过早使用补药而导致病邪留滞。然史济招教授在治疗外感病中,详推细敲,大胆使用补益之法,亦收显效。 例2 朱某,女,52岁。1997-05-22初诊。反复感冒1年,每次发病持续10日以上。此次感冒又已3日。主症:鼻塞清涕,咳嗽咯白痰,舌根及咽部痒痛,全身沉重无力,眠差多梦,胃脘不适,常呃逆、便溏。脉滑,舌淡黯有齿痕。查体:咽红,心肺(-)。辨证为素体气虚,又感时邪。治宜益气扶正,祛邪解表。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升麻4g,柴胡10g,丹参10g,白芍药10g,陈皮6g,桔梗10g,杏仁10g,蝉蜕6g,川贝母15g,苏叶10g,枇杷叶10g,甘草6g,黄连6g,连翘10g。水煎服,日1剂。服3剂后症状大减,服6剂后咳嗽、清涕咽痛及周身沉重症状消失。 按:史济招教授认为疾病的发生在于正气的相对不足,即正气不足,邪气作祟,或邪气过盛,正气难抑。本例患者虽有表证,但平素全身无力,胃脘不适,伴有呃逆、便溏,舌淡黯有齿痕,说明素体脾胃气虚,故应以调理脾胃、扶正抗邪为治疗大法,方选补中益气汤,再加桔梗、杏仁、枇杷叶、苏叶、川贝母宣肺止嗽;连翘、蝉蜕清热解表利咽。 3 补中益气治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损形态多样,病变部位瘙痒、渗出、糜烂。中医认为本病为风、湿、热三邪作祟,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多取清忌补,而史济招教授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却取良效。 例3 董某,女,23岁。1997-05-23初诊。手部湿疹反复发作2年余。就诊时皮肤渗出,痒甚,皮肤周边有粟粒样丘疹。平素乏力,月经有时后错,大便正常。脉沉细,舌偏淡,有齿痕,苔微黄。辨为脾气不足,湿郁肌肤。治宜健脾益气,祛风燥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升麻4g,柴胡10g,当归10g,白芍药10g,陈皮6g,地肤子30g,白鲜皮15g,炙甘草6g,黄连6g。水煎服,日1剂。服14剂后复诊见湿疹大部分消失。继用原方并加茜草30g活血生肌,促进皮肤组织修复。 按:由于湿疹活动期以邪盛为主,如皮肤发红、糜烂、渗出、瘙痒等,所以不少医家畏忌补益之方敛邪滞毒而多选清法。然以往予以清热解毒利湿和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