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2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2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2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2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馀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

,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 (节选自《新唐书·虞世南传》)

[注] 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弟陆云的并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馀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

B.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馀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

C.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馀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

D.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馀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舍人,常以舍人中才学优秀者充之,与中庶子同掌太子宫文翰。

B.践祚,是继位、登基的书面语说法,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C.乞骸骨,用于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也可以说成“视事”。

D.“文懿”这一谥号是用来赞美虞世南广博的文才和美好的品德。“懿”是“美好”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隋炀帝很欣赏虞世南的才能,但对他严正的性格很厌恶,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虞世南当了十年七品官也得不到升迁。

B.皇上曾经故意作宫体诗来试探虞世南是否真正刚正不阿,叫虞世南接续原韵唱和,但虞世南拒绝了,皇帝因此赏赐他。

C.虞世南在文章清秀有力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那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D.皇上常称赞虞世南有五绝: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学,四是文词,五是书法。他的墨迹为世人所收藏珍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5分)

译文:

(2)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尹继伦,开封浚仪人。父勋,郢州防御使。尝内举继伦以为可用,太祖以补殿直,权领

虎捷指挥,预平岭

..

。太宗即位,改供奉官。从征太原,还,迁洛苑使,充北面缘边都巡检使。

表、下金陵

..

中,威虏军粮馈不继,契丹潜议入寇。上闻,遣李继隆发镇、定兵万馀,护送辎重数千乘。契丹将端拱

..

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于越径趋大军,过继伦军,不顾而去。继伦谓其麾下曰:“寇蔑视我尔。彼南出而捷,还则乘胜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为今日计,但当卷甲衔枚以蹑之。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众皆愤激从命。继伦令军中秣马,俟夜,人持短兵,潜蹑其后。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间。天未明,越去大军四五里,会食讫将战,继隆方阵于前以待,继伦从后急击,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皮室既擒,众遂惊溃。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馀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

至道二年,分遣将帅为五道,以讨李继迁。时大将李继隆由灵环路往,逗挠不进。上怒,急召继伦至京师,授灵、庆兵马副都部署,欲以夹辅继隆也。时继伦已被病,强起受诏。上素闻其嗜酒,以上尊酒赐而遣之。即日乘驿赴行营

,至庆州卒,年五十。上闻之嗟悼,赙赗加等,遣中使护其丧而归葬焉。

..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四》,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B.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C.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D.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权领,“权”,暂代官职;“领”,兼任,通常是兼任较高职务。

B.端拱,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首创,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个新君即位,一般都改年号。

C.金陵,今天的南京,也称建康、江宁、石头城、应天、天京等,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D.行营,出征时的军营,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尹继伦不负父亲厚望。被父亲举荐后,他深得太祖、太宗信任,先后暂代虎捷军指挥,充任北面缘边都巡检使。

B.尹继伦有勇有谋,善于鼓动士气。端拱年间大胜契丹,使之不敢进扰边境,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尹继伦为国忠义,即使临危受命也毫不畏惧。第一次是与李继隆合作打败了契丹,第二次也是与李继隆合作剿灭了叛将李继迁。

D.尹继伦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去世的时候,皇帝给予加等的赏赐,并派宦官送他的灵柩回乡埋葬。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5分)

译文:

(2)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5分)

译文:

答案

1.D[解析]作答本题,可先找出各项所断之处的差异处,然后进行比较,确定正误。第一处不同为“性沉静/寡欲”“性沉静寡欲/”,显然“沉静寡欲”不能断开;第二处是“十馀年”的前后是否要断开,结合语境,应是“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馀年”,由此得出答案。

2.C[解析]“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乞骸骨”指官吏自请退职。

3.B[解析]皇帝不是“故意”写诗试探。

4.[答案](1)我和虞世南讨论古今之事,即使有一句不合适的话,也会惆怅怨恨得不行,他的态度竟然这样诚恳!(“商略”“怅恨”“恳诚”“乃”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皇上曾叫人把《列女传》写在屏风上,在当时没有做依据的版本,虞世南便默写了一遍,结果没有一个字写错。(“于时”“本”“暗疏”“谬”各1分,句子通顺1分)

[解析](1)“商略”,讨论;“怅恨”,惆怅怨恨;“恳诚”,诚恳;“乃”,竟然。(2)“于时”,在当时;“本”,版本;“暗疏”,默写;“谬”,错误。

[参考译文]

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前后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甚至几十天不梳洗。他的文章文辞婉转而富有文采,他很崇拜仆射徐陵的文章,徐陵也说虞世南的文风颇像自己的,因此虞世南以文章著名。陈朝天嘉年间,他的父亲虞荔逝世,虞世南由于过分悲伤而损害了身体,几乎坚持不住。陈文帝敬重虞荔的品德高尚,又了解到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博学,派人到他家里帮忙照顾,召任虞世南为建安王的法曹参军。陈朝灭亡,虞世南和哥哥世基到隋朝(京师)。世基的文章清秀有力,超过了世南,但丰富广博不如世南,二人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声望,评论者将兄弟二人比作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在隋炀帝杨广当晋王的时候,杨广和秦王杨俊递相征用他们。大业年间,虞世南经多次职位变动官至秘书郎。隋炀帝虽然喜欢他的才能,但对他严正的性格很厌恶,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虞世南当了十年七品官也得不到升迁。虞世基机敏而善于奉承,隋炀帝很喜欢他,于是日益尊贵显赫,虞世基妻妾的穿戴模仿王者,虞世南家里却清贫,但他一点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因有仇又将杀虞世基,虞世南抱住虞世基号啕大哭,并请求代兄而死,宇文化及不允许,(虞世基被杀,)虞世南悲痛过分,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他随宇文化及来到聊城,被窦建德俘获,窦建德任他为黄门侍郎。秦王李世民消灭了窦建德,任他为王府参军,转为记室,又升任太子中舍人。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封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当时虞世南已年老体衰,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封爵为永兴县子。虞世南虽然外貌温良谨厚,从外表来看,瘦弱得似乎连身上的衣服也不能承受,但内心意志坚强,议论政事坚持正确意见。太宗李世民曾说:“我和虞世南讨论古今之事,即使有一句不合适的话,也会惆怅怨恨得不行,他的态度竟然这样诚恳!”

贞观八年,虞世南进封(永兴)县公。当时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大蛇不断出现,山东和江淮一带大水成灾,太宗为此忧虑,问虞世南该怎么办,(虞世南)回答说:“汉文帝元年,齐地、楚地的二十九座山同日发生山崩,大水从地下涌出,汉文帝下令,各郡国不要来朝贡,给天下人施以恩惠,使得远近的人都和睦融洽,也没有造成灾害。现在蛇出现在山岭、沼泽,这正是适合它生活的地方。还有山东长期下雨,江淮一带闹水灾,恐怕有无罪而被捉拿入狱的冤情存在,应当检查在押囚犯,或许还能符合天意呢。”皇上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

皇上曾经作了首宫体诗,叫虞世南接续原韵唱和。虞世南说:“圣上作的诗确实好,但诗体不雅正。上面的人有所喜好,下面的人必定有更甚者,臣恐怕这诗一传开,天下就会风靡起来。所以不敢奉诏唱和。”皇上说:“我是在试探你的!”赏赐给他布帛五十匹。皇上多次外出打猎,世南为此上疏劝谏,都受到赞扬和采纳。皇上曾叫人把《列女传》写在屏风上,在当时没有做依据的版本,虞世南便默写了一遍,结果没有一个字写错。皇上常称赞他有五绝: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学,四是文词,五是书法。虞世南开始跟随僧人智永学习书法,穷究其要领,他的墨迹为世人所收藏珍爱。

(虞世南)去世时,享年八十一岁,皇帝下诏陪葬昭陵,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懿。

5.B[解析]在语段中,第二个“将”翻译为“将要”,而非“将领”,“将邀于路”意思是“将在半路拦截”,故“将”前应断开,排除A、D两项;“巡徼”是“巡行视察”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

6.A[解析]“领”通常是兼任较低职务。

7.C[解析]第二次作战是临危受命,而第一次并不是;且第二次“剿灭了叛将李继迁”文中并没有明确的依据。

8.[答案](1)他们锐气十足地一心向前赶,不会想到我们的到来,(我们一起)全力奋战而取胜,足以使自己有所建树。

(2)于越正在吃饭,筷子都吓掉了,他被短兵器击中手臂,伤得很重,骑良马先跑了。

[解析](1)关键词:“趣”,奔赴,奔向;“虞”,预料;“自树”,使自己有所建树。(2)关键词:“方”,正在;“创”,创伤;“遁”,逃跑。

[参考译文]

尹继伦,是开封浚仪人。父亲尹勋,曾担任郢州防御使。(尹勋)曾经在举荐亲故时举荐尹继伦,认为(他)是个可用之材,宋太祖(让他)补为殿直,暂代虎捷军指挥,参与平定岭南、攻下金陵等战役。宋太宗即位,(他)改任供奉官。跟随征伐太原,回京后升任洛苑使,又充任北面缘边都巡检使。

端拱年间,威虏军军粮不足,契丹暗地里商议(派兵)进扰边境。皇上得知此事,派遣李继隆征发镇州、定州两地的士兵一万多人,护送军用物资几千车。契丹大将于越侦察知道这件事后,率领数万精锐骑兵,将在半路上拦截。尹继伦恰好领兵巡察到此,路上与贼寇相遇。于越径直催促大军,经过尹继伦的军队,看都不看一眼就离去。尹继伦对部下说:“贼寇藐视我们啊。他们南下如果获得胜利,回来一定会乘胜驱赶我们,然后回北方;他们如果失败,回来时也会拿我们泄愤,到时我们将无一幸存。为今之计,我们应该轻装前进,不出声地跟着他们。他们锐气十足地一心向前赶,不会想到我们的到来,(我们一起)全力奋战而取胜,足以使自己有所建树。即使战死也可以算得上忠义,怎么可以被消灭,做胡地的野鬼呢?”众位部下听后愤怒而激动地听命。尹继伦命令军中喂马整顿,等到夜晚,人人拿着短的兵器,悄悄地跟在贼寇后面。走了几十里路,到唐河、徐河之间的地带。天还没亮,于越的军队距离朝廷大军四五里地,恰逢他们吃饭结束,将要交战。李继隆在前面布置方阵等待敌人,尹继伦从后面快速冲杀出来,杀了皮室军将领一人。皮室军是侍卫亲军。皮室军被擒后,敌军立刻惊慌溃退。于越正在吃饭,筷子都吓掉了,他被短兵器击中手臂,伤得很重,骑良马先跑了。敌军随着于越的逃跑而溃不成军,相互踩踏,死伤无数,剩余的人全部撤走。契丹从此(锐气大挫,)不敢窥视边境,他们平时相互告诫,说应当避开“黑面大王”,这是尹继伦脸黑的缘故。(尹继伦)凭借军功兼任长州刺史,仍然兼任巡检一职。

至道二年,朝廷派遣一批将帅兵分五路,讨伐叛将李继迁。大将李继隆由灵环路前往时,避敌观望不前进。皇上发怒,紧急召尹继伦回京师,授予他灵州、庆州兵马副都部署职位,想用他来约束辅佐李继隆。这时尹继伦已经生病,勉强起身接受诏书。皇上平常听说他喜欢喝酒,便将上等的酒赏赐给他然后派遣他前往。当天尹继伦就乘坐驿车奔赴军营,到了庆州死去,时年五十岁。皇上听说这件事哀伤悲叹,给予超过等级的办理丧事的财物车马等,派宦官护送他的灵柩回乡埋葬。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吴兢,汴州浚仪人。少厉志,贯知经史,方直寡谐比,惟与魏元忠、朱敬则游。二人者当路,荐兢才堪论撰,诏直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

神龙中,节闵太子难,奸臣诬构安国相王与谋,朝廷大恐。兢上言:“相王仁孝,遭荼苦哀毁,以陛下为命,而自托于手足。若信邪佞,委之于法,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

之恩,慰罔极之心,天下幸甚!”累迁起居郎。寻以母丧去官。服除,之根源可使枯竭哉!伏愿陛下全常棣

..

自陈修史有绪,家贫不能具纸笔,愿得少禄以终馀功。有诏拜谏议大夫,复修史。睿宗崩,实录

留东都,诏兢

..

。以父丧解,宰相张说用赵冬曦代之。

驰驿取进梓宫

..

始,兢在长安、景龙间任史事,时武三思、张易之等监领,阿贵朋佞,酿泽浮辞,事多不实。兢不得志,私撰《唐书》《唐春秋》,未就。至是,丐官笔札,冀得成书。诏兢就集贤院论次。时张说罢宰相,在家修

。久之,坐书事不当,贬荆州司马,以史草自随。史。大臣奏国史不容在外,诏兢等赴馆撰录。进封长垣县男

..

萧嵩领国史,奏遣使者就兢取书,得六十馀篇。累迁洪州刺史,坐累下除舒州。天宝初,入为恒王傅。虽年老衰偻甚,意犹愿还史职。李林甫嫌其衰,不用。卒,年八十。

初与刘子玄撰定《武后实录》,叙张昌宗诱张说诬证魏元忠事,颇言“说已然可,赖宋璟等邀励苦切,故转祸为忠,不然,皇嗣且殆”。后说为相,读之,心不善,知兢所为,即从容谬谓曰:“刘生书魏齐公事,不少假借,奈何?”兢曰:“子玄已亡,不可受诬地下。兢实书之,其草故在。”闻者叹其直。说屡以情蕲改,辞曰:“徇公之情,何名实录?”卒不改。世谓今董狐云。

(节选自《新唐书·吴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

B.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

C.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

D.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常棣,即《小雅·常棣》,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

B.实录,古代编年体的一种,专门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C.梓宫,指我国古代皇帝、皇后的棺柩,如《晋书·帝纪》载:“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

D.县男,爵名,唐始置,从五品,金、元沿置,明废;秦汉时二十等爵制内无“男爵”,“县男”跟“男”爵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兢读书广泛,为人正直。他从小就有抱负,精通经学和史学;他只和魏元忠、朱敬则交朋友,这两人当宰相后,向朝廷推荐吴兢让他写国史。

B.吴兢忠于国家,议事无畏。节闵太子之乱,奸臣诬陷相王参与阴谋,朝廷大惊,吴兢上奏为相王辩解,劝皇上打消疑虑,保持了朝政稳定。

C.吴兢修史严谨,不阿权贵。武三思等人主管修史的时候,史官多阿谀权贵讨好佞臣,记事多不真实,吴兢不满意,就私撰《唐书》等史书。

D.吴兢修史不顺,仕途坎坷。母亲、父亲的去世让他因离职中断修史;仕途上先因被判记事不当而遭贬,又在洪州刺史任上受牵连而被贬至舒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服除,自陈修史有绪,家贫不能具纸笔,愿得少禄以终馀功。(5分)

译文:

(2)说屡以情蕲改,辞曰:“徇公之情,何名实录?”卒不改。(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源子雍,字.灵和。少好文雅,笃志于学,推诚待士,士多归之。自秘书郎,除太子舍人、凉州中正。肃宗践阼,以宫臣例转奉车都尉,迁司徒属。转太中大夫、司徒司马。迁夏州刺史。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以饥馑转切,欲自出求粮,留子延伯据守。僚属佥云:“今天下分析,寇贼万重,四方音信,莫不断绝,俄顷之间,变在不意,何宜父子如此分张?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子雍泣而谓众曰:“吾世荷国恩,此是吾死地,更欲何求!”遂自率羸弱,向东夏运粮。延伯与将士送出城外,哭而拜辞,三军

莫不呜咽。子雍行数日,为

..

朔方胡帅曹阿各拔所邀,力屈见执。子雍乃密遣人赍书,敕延伯令共固守。子雍虽被囚执,雅为胡人所敬,常以民礼事之。子雍为陈安危祸福之理,劝阿各拔令降,阿各拔将从之,未果而死。拔弟桑生代总部众,

竟随子雍降。复破贼帅纥单步胡提于曲沃堡。肃宗玺书

劳勉之。子雍在白水郡复破阿非军,多所斩获。

..

还洛,以葛荣久逼信都,诏假子雍征北将军,为北讨都督。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邺反,敕子雍与都督李神轨先讨之。子雍行达汤阴,鉴遣弟斌之夜袭子雍军,不克,奔败而返。子雍乘机继进,径围邺城,与裴衍、

司空,谥曰庄穆。神轨等攻鉴,平之。子雍卒,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公如故。永安中,重赠

..

(选自《魏书·源子雍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B.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C.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D.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即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

B.三军,为军队的统称,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现代也用三军统指部队。

C.玺书,指古代用印信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文中指的就是肃宗皇帝的诏书。

D.重赠,重又追赠的意思,“赠”是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号、官职称号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雍富有魅力,任职很多。他坦诚对待士人,文士们都来归附他;曾被授予太子舍人、凉州中正、奉车都尉、夏州刺史等官职。

B.子雍忠于朝廷,临危不惧。面对贼寇围城,他率军民死守,亲自率领疲弱的兵士出城求粮,且留子据守城池,感动了三军将士。

C.子雍身陷敌手,策反劝降。他被阿各拔拦击抓捕,反而对阿各拔晓以利害,劝其归降,最终阿各拔统率部下跟随子雍归降。

D.子雍功勋卓著,极享哀荣。他在白水郡打败阿非的军队,参与攻打安乐王元鉴取得胜利,去世后被追赠多种官爵,谥号庄穆。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雍虽被囚执,雅为胡人所敬,常以民礼事之。(5分)

译文:

(2)子雍行达汤阴,鉴遣弟斌之夜袭子雍军,不克,奔败而返。(5分)

译文:

答案

1.C[解析]在读懂原文大意的基础上解题,先排除相同的断句处,然后找到两处不同的断句处,从语意、结构的角度进行比较,确认答案。“自昔”为“从前”意,做“翦伐宗支”的状语,“失天下望”指使天下人失望,两者之间应断开,排除A、D两项;“委任异姓”句意完整,“未”是对下句的否定,中间应断开,排除B项。

2.D[解析]“‘县男’跟‘男’爵位相同”说法错误,应是“爵位不同”,唐朝设县男爵,宋朝有男爵,明朝不设男爵。

3.B[解析]“保持了朝政稳定”文中无据。

4.[答案](1)守丧期满,吴兢自称写史书有了头绪,家穷不能备办纸和笔,希望得到一点俸禄来完成剩余的工作。

(2)张说多次凭感情请求他改写,他推辞说:“顺从您的私情,那叫什么实录呢?”最终没改。

[解析](1)“服除”,守丧期满;“具”,备办;“少禄”,一点俸禄;“终”,完成。(2)“蕲”,通“祈”,祈求;“辞”,拒绝,推辞;“徇”,顺从;“名”,取名,命名,叫。

[参考译文]

吴兢是汴州浚仪县人。从小很有抱负,同时精通经学和史学,他的正直使人很少亲近他,他只和魏元忠、朱敬则交朋友。这两人当了宰相,推荐说以吴兢的才华能写国史,朝廷命令他在史馆任职,修撰国史。后升任右拾遗内供奉。

神龙年间,节闵太子之乱时,奸臣诬陷安国相王参与了阴谋,朝廷大惊。吴兢上奏说:“相王仁慈孝顺,遭受苦难悲伤,和皇上相依为命,认为自己和皇上情同手足。如果相信奸臣,把他杀死,会有损皇上的仁德,使天下人失望。历来杀死同宗后裔,任用不同姓的人,没有不灭亡的。子弟是国家的根基,怎能杀死他们呢?希望皇上能保全兄弟情谊,安慰被谗言诬陷的弟弟,这是国家的万幸!”吴兢多次升官后任起居郎。不久吴兢因给母亲守丧离职。守丧期满,吴兢自称写史书有了头绪,家穷不能备办纸和笔,希望得到一点

俸禄来完成剩余的工作。皇帝下诏封他为谏议大夫,他又开始修史。唐睿宗去世,皇帝实录留在洛阳,有诏书命吴兢乘驿车取回放进灵柩中。吴兢又因父亲去世离职,宰相张说任命赵冬曦取代他。

当初,吴兢在长安、景龙年间任史官,当时武三思、张易之等人主管修史,史官多阿谀权贵讨好佞臣,编造吹捧,记事多不真实。吴兢不满意,私下撰写《唐书》《唐春秋》,没写完。到这时,求官职领俸禄买纸笔,希望能把书写成。皇帝下诏让吴兢去集贤院评定编次。当时张说被罢相,在家修纂国史。有大臣上奏,修国史不能在外面,有诏书命吴兢等到史馆里去撰写。吴兢进封为长垣县男。很久以后,因被判记事不恰当,贬任荆州司马,他将史书草稿带着赴任。萧嵩暂代编史书后,上奏派使者到吴兢那里去拿书稿,得到了六十多篇。吴兢多次升官后任洪州刺史,因受牵连被贬为舒州刺史。天宝初年,进京任恒王傅。虽然年老体衰,背驼得厉害,心里还想再任史官。李林甫嫌他衰老,不任用他。后来(吴兢)去世了,享年八十岁。

(吴兢)最初和刘子玄编撰《武后实录》,记载张昌宗引诱张说做伪证诬陷魏元忠的事,写道“张说已同意了,靠宋璟等人拦着苦劝,所以改变主意进忠言,不这样,皇族将危险了”。后来张说任宰相,看了这话,心里不高兴,知道是吴兢写的,就随口对他说:“刘子玄记魏齐公的事,一点不顾我的面子,怎么办呢?”吴兢说:“刘子玄已去世了,不能在土里受冤枉。那其实是我写的,草稿还在。”听说这件事的人都赞叹他的耿直。张说多次凭感情请求他改写,他推辞说:“顺从您的私情,那叫什么实录呢?”最终没改。当时人称他为当代的董狐。

5.A[解析]这一段文字主要说的是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反叛,源子雍守城时的情况,城中没有粮食可吃,只好煮马皮来吃,在这种情况下源子雍很好地安抚了将士。“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中,“城中粮尽”准确表达了城中没有粮食的意思,“自守”的是前面的“城”,所以“守城”中间应该断开,排除B、C两项。“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中,“绥抚”的意思是安定抚慰,“得”的主语是前面的“子雍”,宾语是“士心”,“人人”是“戮力”的主语,所以“得”前应断开,“人人”前应断开,排除D项。选A。

6.A[解析]“意思相同或相近”说法不全面,应是“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

7.C[解析]细读选项,可找出几个关键词,然后回到原文找对应信息。C项中的关键词有“阿各拔”“抓捕”“劝其归降”等,回到原文可找到对应信息,但原文说的是“阿各拔将从之,未果而死。拔弟桑生代总部众,竟随子雍降”,最终率众投降的是阿各拔的弟弟桑生。故C项错误。

8.[答案](1)源子雍虽然被囚禁,(但)素来被胡人敬重,(胡人)常用平民之礼对待他。(关键词“雅”“民礼”各1分,省略句1分,句子大意2分)

(2)源子雍行军到达汤阴,元鉴派遣弟弟元斌之在夜里袭击源子雍的军队,没有取胜,奔逃而回。(关键词“行达”“遣”“克”各1分,句子大意2分)

[解析]翻译句子要在弄懂大意的基础上,按照直译的原则逐字对译,然后通读,看句意是否通顺。特别要注意关键实词的翻译,如(1)中的“雅(平时,平素)”等,(2)中的“行达”(走到)、“遣”(派遣)、“克”(取胜)等。

[参考译文]

源子雍,字灵和。年轻时爱好文学,专心于学业,对士人坦诚相见,文士们大多来归附他。初任秘书郎,后被授官太子舍人、凉州中正。肃宗即位,(子雍)依据东宫属官的惯例转任奉车都尉,升任司徒属。转任太中大夫、司徒司马。后升任夏州刺史。当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先起来造反,所在之地的人们纷纷起来响应。源子雍据城死守,城中粮食吃光了,他们就吃煮过的马皮。源子雍善于安抚人心,得兵士拥护,人人勠力同心,没有人叛离。因为缺粮的问题更加严重,他打算亲自出城去求粮,留儿子源延伯据守城池。手下的官吏都说:“如今天下分崩离析,贼寇四起,四方音信,没有不断绝的,顷刻之间,会有人们意料不到的变化,父子这样分开怎么会合适呢?不如一起弃城而逃,再想别的办法。”源子雍哭着对众人道:“我家世代蒙受国家恩典,这里是我的死地,我还贪求什么!”于是亲自率领瘦弱的兵士,去东夏运粮。源延伯与众将士送他们出城,哭着向他行拜礼辞别,三军将士无不呜咽哭泣。源子雍行军几天,被朔方的胡人首领曹阿各拔所拦截,力气不济而被擒。源子雍就偷偷派人送一封信,告诫源延伯让他与军民共同坚守城池。源子雍虽然被囚禁,(但)素来被胡人敬重,(胡人)常用平民之礼对待他。源子雍对他们陈述安危祸福的利害关系,劝阿各拔命令胡人归降,阿各拔打算接受他的劝降,还没有实现就死了。阿各拔的弟弟桑生代为统率部下,最终还是跟随源子雍归降。源子雍又在曲沃堡打败贼寇元帅纥单步胡提。肃宗下诏书慰劳勉励源子雍。源子雍在白水郡又打败阿非的军队,斩杀收获很多。还军洛阳,由于葛荣长期威胁信都,皇上下诏授予源子雍征北将军,任北讨都督。当时相州刺史、安乐王元鉴占据邺城反叛,皇上敕令源子雍与都督李神轨先讨伐他。源子雍行军到达汤阴,元鉴派遣弟弟元斌之在夜里袭击源子雍的军队,没有取胜,奔逃而回。源子雍乘机继续前进,直接包围邺城,与裴衍、李神轨等攻打元鉴,平定了他。源子雍去世,(朝廷)追赠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公爵像原来一样。永安年间,(朝廷)又追赠他为司空,谥号为庄穆。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明确考题形式和设题角度 2、掌握知识体系 3、强化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二、教学内容 1、考题形式:(1)单选题;(2)翻译题 2、设题角度:(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法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知识体系 (1)应该掌握120个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 (2)常见古今异义词 (3)偏义复词 (4)常见通假字 (5)常见实词活用 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②名词用作状语 ③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 ④名词形容词用作意动 ⑤形容词用作名词 ⑥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6)应该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7)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②被动句 ③倒装句 a主谓倒装b宾语前置c定语后置d状语后置 ④省略句 a省略主语 b省略谓语 c省略宾语 d省略介词 ⑤固定句式 a表陈述语气 b表疑问语气 c表反问语气 d表感叹语气

4、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1)理解实词意义的方法 ①联系上下文推断 ②通过语法词性推断 ③根据整句句式推断 ④迁移联想推断 (2)理解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①通过在句中位置来判断 ②根据上下句关系来判断 ③联系具体语境来判断 ④结合课文迁移联想来判断 (3)翻译句子的方法 ①原则:信、达、雅 ②具体操作六字法:留、增、删、补、换、调 ③依据: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前 后语境 (4)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①通读全文,把握体裁特征: 传记,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

人教版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将效①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②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③,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④士大夫⑤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效:贡献,呈献,②倍:通“背”,背向,背着。③陈:通“阵”,布阵摆开阵势,④拊循: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⑤士大夫:指一般将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诸将效首虏,毕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B. 顾诸君不察耳/元方入门不顾 C. 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士石 D.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今非昔比(2)请用三“/”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3)你认为韩信用兵有什么特点?背水之战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1)A (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3)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②处于逆填时。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解析】【分析】(1)A项,两个“毕”都解释为:全、都。B项,第一个“顾”:不过、但是;第二个“顾”:回头看。C项,第一个“置”:置于;第二个“置”:放置。D项,第一个“今”:这次。第二个“今”:如今、现在。故选A。 (2)这句话的大意是: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可!所以应该这样停顿: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3)韩信带领的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因此他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战法;并且他把战士置于死地,让他们为各自的生存而战,可以看出他通晓士兵心理。启示在于,遇到逆境,要迎难而上,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 故答案为:⑴A ⑵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⑶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②处于逆填时。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①。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②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释】①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②佗:他。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B.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C.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D.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注重考察考生对经书记诵能力,也有少量的经义阐发。 B. 水部,唐朝尚书省下设有水部,水部司职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负责各地区的河渠修理和灌溉事宜。 C. 四夷,指古时中原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周边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西狄和北我的合称。 D. 帑廥,指钱粮府库。一般称贮谷建筑为仓,贮米建筑为廪,贮文书档案的建筑为府,贮金帛财货、武器的建筑为库。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文言文阅读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6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考生在拿到文言题时,不应先看原文,而应先看题干和题支。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主要是因为题支中能够提供给我们有时候读原文读不懂的东西,也就是说它能够透露给我们一些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原文。 高考题中的文言设题有下列6种: 1.加点词解释 做这类题,要让词回原句,句回原文,就是说,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回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一般情况下,译得通顺,就说明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如果词回原句还不能断定解释得对错,那么我们还可以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句,根据语境来判断解释的对错。这样,我们基本就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了。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语法关系来判断,比如,这个词处于动词位置,而题中译出来的是名词,那么这个解释就很可能是错误的。另外,复音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的解释一样,一般情况下,这种解释就是错误的。如“今齐地方千里”,如把“地方”解释为“与中央相对”或“部位”,那就错了。因为在古汉语中,单音词居多,其实“地方”是两个词,“地”是“土地”,“方”是“方圆”。 2.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 本题主要是考查公布的18个虚词,解题方法除了熟练掌握18个虚词中每个词的几个意义外,还要注意,有时两个词的意思相同,但语法功能各异,这样也不能认为是相同的,如“则”虽然在不同的句子中都能译成“就”,但有的是副词,有的是连词,这样也不能判定是相同的。 3.文中人物性格的判断

本题应该注意设题中出现的问题。一般的解题方法是选择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而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不能算在内,另外,如六句中有四句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而设题时,只设了三句,失掉一句,这样的答案也应算对,考生不必去追究没有被列入的本来正确的那一项,也就是说,不要求全。 4.对选文的分析和判断 高考文言文4道选择题中最后一道是对文章的全方位把握,答对这道题的前提是要求考生具备大致译出全文的能力。然而,具备这一能力不一定能保证把分全部拿到,如果不能做到细心,还是会失去这宝贵的3分。那么怎样才能在译出全文的情况下不失分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考生要认真核对每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因为命题人有时会利用考生的粗心、紧张,让考生先看前半部分,准确地说是重点看题支的前半部分,而后半部分只是一般地浏览,这时有些考生就盲目下结论,判定对还是不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对每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做仔细的推敲,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中招。 其二,无中生有。文言文本来是比较难理解的,而且有些考生在考场上也只能把全文理解个大概,个别句子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命题人就会利用这一点,在设题时,把本来文中没有的事件,强加于人物身上,而考生又因为在文言文方面不特别擅长,加上时间急迫和粗心,很容易对其忽略不计,选中错误的答案。 其三,张冠李戴。试卷中的文言文叙述的事情相对比较复杂,人物还不止一个,这样,出题人在命题时很容易故意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把甲做的事放到乙身上;把乙做的事又放到甲身上。考生在阅读时确实看到文中有这件事情,然而,他们没有仔细地看一下这些事情是不是这个人物做的。如有一篇文言短文中写某个官员爱民,他的妻子受他的影响,也把百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_ ②其名为银________ ③及其家穿井________ ④其真无马邪________ (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 何陋之有 D. 甚矣,汝之不惠 (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4)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答案】(1)其中的;它的;他;难道 (2)C (3)设问 (4)①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②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解析】【分析】⑴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①其:代词,其中的;②其:代词,它的;③其:代词,他;④其:表反问语气,难道。 ⑵“惟弈秋之为听” 和“ 何陋之有”都属于宾语前置句式,A、B、D三句都是倒装句,故选C。 ⑶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句意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一问一答,起到强调作用,属于设问句。 ⑷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①虽:虽然。俱:一起。若:比。句意是: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② 其:表选择疑问,是…还是… 。句意是: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故答案为:⑴① 其中的;② 它的;③ 他;④ 难道。⑵C;⑶设问; ⑷①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②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1)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罕字师言,以荫知宜兴县。县多湖田,岁诉水,轻重失其平。罕躬至田处,列高下为图,明年诉牒至,按图示之,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皆服。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旁州闻之,皆愿如 常州法。累迁户部 ..判官。修太宗别庙,中贵人大虑材,将一新之。罕白是特岁久丹漆黯暗, 但当致饰耳,榱栌皆如故,唯易一楹,省缗钱 ..十万。出为广东转运使。侬智高入寇,罕行部在潮,广州守仲简自围中遣书邀罕,罕报曰:“吾家亦受困,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当求所以相济者。”遂还惠州。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罕择父老可语者问以策,曰:“吾属.皆有田客,欲给以兵,使相保聚。”罕曰:“有田客者如是,得矣,无者奈何?”乃呼耆长发里民,补壮丁。募有方略者,许以官秩、金帛, 使为甲首。久之,无至者。有妇人诉为仆夺钗珥,捕得之,并执夺攘者十八辈,皆枭首 ..决口置道左,传曰:“此耆长发为壮丁不肯行者也。”观者始有怖色。乃简卒三千,顺流而下。将至广,悉众登岸,营于南门。智高临观,相去三十步,见已严备,不敢犯。罕徐开门而入,智高遂解去。徙知潭州。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乃本为人妻,无子,夫死,妾有子,遂逐妇而据家资,屡诉不得直,因愤恚发狂。罕为治妾而反其资,妇良愈,郡人传为神明。以光禄卿卒,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王罕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A.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 B.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 C.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 D.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专题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导入新课: 距离中考为期不远,我们要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胜券在握,最重要的就是知己知彼。先知彼:了解中考语文考什么,怎么考至关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安徽中考语文试卷的题型和分值情况。满分150时间150分钟。其中,第二部分为“阅读”,共包括两篇现代文阅读和一篇文言文阅读,分值大概15分。(补充大纲文言文考试要求)再知己:(总结上次月考学生文言文得分情况)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形式——文言文比较阅读。 (二)复习目标 1、熟悉、掌握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常见题型、考查点。 2、掌握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 (三)中考回眸 幻灯出示:2010——2014年年文言文阅读分析表 (也可以在出示表格之前让学生自己看3+2中考复习总结) 学生观察,思考:你能从这张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1、选文都出自课内2、分值15分;3、题型基本上包括四大类(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理解,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和所获得的启示);4、单篇阅读和比较阅读基本上呈交替出现规律。

过渡: (四)考点突破 幻灯展示:2012年安徽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观察它都有哪些特点。明确:材料的由两个选段构成,一篇节选自《曹刿论战》,一篇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都出自课内。再者,这两个选段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比较?(都是劝谏类的),这是从题材看,有“联系点” 另外,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异同,在比较中鉴别。因此又会有“对比点” 总结:什么是文言文比较阅读。 “联系点”与“对比点”往往是比较阅读命题的关键。 看2012年南昌命题。12题联系点即写景,对比点就是写景特点不同写景的作用各有侧重. 13\14题联系点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区别不同点练习:请同们说一说发放的导向卷三,导向卷四,模拟卷二,模拟卷三联系点各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第一组:主题相同,都反映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第二组:都是写景片段 第三组: 第四组: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过渡: (五)审视试题,梳理考点 请学生以命题人的角度来仔细观察同学们手中的资料(还是刚才那四组文段),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下列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 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 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 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实战演练:做《王翦伐楚》第1、2题(三)中考题型三:特殊句式 1知识回顾: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其中判断句翻译时要译出();省略句有()、()、()、();倒装句有()、()、()、();被动句有()和()。 2.判断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尝贻余核舟一。魏学伊《核舟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0题,《王翦伐楚》第3题 (四)中考题型四:文意理解 1.方法指导:如何快速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A.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一题后面的词语解释,有一个是错的,其它三个是对的,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B.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如第四题)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如青岛2014年中考题《周寻画龙》、2012年《桓公用管仲》、2011年《任贤》)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另外,需要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50篇含答案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供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中考文言文阅读——中考复习专题

10、文言文阅读 复习内容(考点): 1、课内文言文阅读; 2、课外文言文阅读; 3、文言文比较阅读。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中考总复习-语文》84-88页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考点 从阅读材料来源上看,文言文阅读可分课内、课外、内外各一的比较这三种情况。而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 课内文言文阅读有:1、释词(实词、虚词);2、译句;3、概括内容、理解思想、进行感悟;4、鉴赏写法;5、朗读节奏停顿(断句)。 课外文言文阅读,往往增加了断句,减去了鉴赏写法。 文言文比较阅读,往往增加了比较,减去了鉴赏写法。 二、方法指导 1、文言词语解释 文言实词解释,侧重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义项。 文言虚词解释,主要有起指代作用的(之、其),起组合作用的(以、于、为),起连接作用的(而、则、乃),起语助作用的(也、乎、哉、焉)。 2、文言语句的翻译 (1)翻译的原则。信:即翻译准确无误,忠于原文。 达:即翻译顺畅通达,无语病。 雅:指翻译自然生动,富于表现力。 (2)翻译的方法。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包括特殊习惯用语如“谪、迁”等), 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留: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事名等,照录不译。 补:即翻译时补出省略成分。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凑足音节的词。 调: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3、对思想观点进行评价、感悟和对写作手法进行鉴赏 (1)解答评价、感悟类的试题。 意在笔先,有问必答;先亮观点,再述理由;简述清楚,言简意赅;用标志性语言,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等;联系生活实际。 (2)鉴赏写作手法的步骤 疏通文意,感知内容;揣摩全篇写法;看结构、看表现手法、看语言特点。 三、教师解读典型例题。 四、教师讲析“专题训练”。 五、课后作业:学生做完《中考总复习-语文》86-88页“专题训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1)B (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时时:不时。间或:偶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yóu),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渭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 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以上僖公四年 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初,晋侯使士蔿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蔿(wěi)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无戎而城,仇必保焉。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敬与忠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②,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及难,公使寺人披③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狄。——以上僖公五年 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将奔狄,卻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乃之梁。 【注释】①齐姜:太子申生的母亲。②尨茸:méng róng,蓬乱的样子。③寺人披:叫披的寺人,寺人为内官,即后来的宦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专之渝,攘公之羭坚贞 B. 归胙于公祭肉 C. 公祭之地,地坟隆起 D. 被此名也以出蒙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既与中大夫成谋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B. 子其行乎其皆出于此乎 C. 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吴之民方痛心焉 D. 乃之梁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分别用龟甲、蓍草进行了占卜,占卜结果相反,他只相信了吉利的结果,没听从卜人的劝说。 B. 太子申生是个悲剧性的人物,是骊姬阴谋诡计的牺牲品,出逃本可以成为一条出路,他却以自尽来表示抗议。 C. 重耳和夷吾比较聪明,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过错,又缺少正常的申诉渠道,在灾祸临头时通过外逃来保护自己。 D. 骊姬为了能够让她的亲生儿子成为太子,不惜在用毒辣手段陷害太子之后又嫁祸重耳和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外文言文阅读与考评的要点。 2.掌握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明确教学和评价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方法指津』 1.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①结合注释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即集中注意力浏览文段一遍,大概明了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前因后果如何,谁说了什么话,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②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中,需要一一落实问题中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容易的问题可以在这一步中完成。③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做出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2.掌握几个常见的解题方法。①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题。“年且九十”中的“且”是“将近”的意思。②以注释解题。③以文旨解题。有些题目必须先要弄懂全文的主旨,才能回答。 三、『典型例题』

第一类:成语、寓言故事类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杨子之邻人亡羊亡:(2) 既反反: 2.补出省略成分。(2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3.翻译。(2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2分) 译文:。 4.根据本文内容,写出一个相应的成语,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解析: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检测及答案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检测及答案 第一章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并.自为其名/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或.以钱币乞之/或.异二者之为 C.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 D.贤于.材人远也/于.厅事之东北角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卒之为.众人 B.今夫.不受之天/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并自.为其名/还自.扬州 D.从.先人还家/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卒.之为众人()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文言文阅读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与名篇名句默写 [编排说明] 为做到省时高效、循序系统复习,本书设计独具匠心,亮点有三:①将文言文教材基础篇目及考纲规定背诵篇目置于分册Ⅱ《早间记与背》中,方便考生利用零碎时间有空就记;②本专题分两个层级,基础教材篇?题型高考篇,符合文言文的复习实际,实现由教材到高考的对接提升;③将教材课文篇目分为两类,一是夯基助考类,二是理解背诵类。备考方向明确,复习针对性强。

怎样“题文齐读” 全国卷文言文选材大多是正史人物传记,其写作有基本的规范:开头对传主基本信息做简单介绍,如传主姓名、字号、籍贯等,有时还交代其祖上的情况;中间是人物生平履历和主要事迹,一般从其读书、习武、进入仕途写起,围绕官职变迁介绍其相应的功业事迹,反映人物的道德品质;结尾交代人物的结局,有的还介绍其死后的影响。而概括分析题主要就是对传主人生事迹、道德品质、影响评价等方面的考查。因此,阅读

当然,由于考生的层次、记忆能力、做题的敏锐意识不同,在读题时不可照搬上述模式,既可边读文边浏览题目,也可一气把题读完再看文,这就需要因人而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 舞阴大姓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 / 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以为疑。及奉败,得憙书,乃惊曰: 憙真长者也。 人所患。憙下车 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 / /闻宛之赵氏有 /闻宛之赵氏有 / 古代可以代指 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然后再作 。 .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 ,《三国演义》中就经常 ,现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患病后,不愿 .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 但屡次谴责邓谋反,/ 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