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分析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分析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分析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分析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以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上述内容分为六节,各节的内容编排体系及内在联系如下表所示。

从上页的图表,不难看出六节教材的内容所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

首先,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第3节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

重点。第2节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分数的意义的引申。第4节约分、第5节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第6节沟通分数与小数在表现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得出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整个单元的内容,大体上显现出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的递进发展关系。

其次,在第1节里,分数的意义是学习的重点。这部分内容引入了两个新的概念,即单位“1”与分数单位。至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在第2节里,先通过两道例题,引入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三个概念,再通过例3,解决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问题。

在第3节里,先通过例1,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然后通过例2,在运用的过程中加以巩固。

在第4、5节里,先引入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再讨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约分、通分的概念和方法。

显然,在第2、3、4、5节内部,同样显现出由概念到方法的逻辑关系。

2.教材编写特点。

(1)多角度呈现分数的来源。

在小学数学里,认识分数是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教材从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背景出发,帮助学生领会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概念。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数是用来表示量的5只兔、5个人等这些量的共同特征,可以用自然数5来表示。

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上面列举的由一些单位量合成的,

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

自然数表示的量。例如,用一根作为单位长的木棒(米尺)去量一

条线段AB的长,量了3次还有一段PB剩余。这时,运用自然数就

只能粗略地说,这条线段长3米多一点。要更精确一些,就必须把度量单位等分成更小的单位,来度量余

下的那条线段。比如把1米一分为四,则每等份叫做“四分之一”米,记作1

4

米。这就引入了形如

1

n

(n

为大于1的自然数)的分数。假如使用度量单位1

4

米去量图中剩下的一条线段PB,量了3次恰巧量尽,那

么PB的长就是“3个1

4

米”,记作

3

4

米。这样就又引入了形如

m

n

(n为大于1的自然数,m为自然数)的分

数。历史上,分数正是为了比较精确地测量这类需要分割的量而引入的。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分数的引入是为了解决在整数集合里除法不是总能实施的矛盾。比如,2÷3在整

数范围内不能计算,引入分数就能记作2÷3=2

3

,当然,这种抽象的表示方法也有它的实际意义。例如把

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2

3

块饼。

在本单元的第1节里,教材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分数的现实来源。

在引出分数概念之后,教材又通过分蛋糕、分月饼等实例,抽象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悟:利用分数,可以解决整数除法除不尽的矛盾。从引入分数拓展数域范围的作用来看,实际上是从数学内部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分数的来源。

这样,教材通过多角度呈现分数的来源,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解分数意义的教学素材。

(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结合起来教学。

在小学数学中,因数、倍数有关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学习分数服务的。但在以往的教材中,两者各自独立成章,概念多且抽象,不利于分散难点,也不利于认识的螺旋上升。学生不知道学了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用,只能对一组组整数单纯地练习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

现在,把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内容安排在约分之前教学;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内容在引进通分之前学习,从而将两部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学了就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减少单纯的枯燥练习,又有利于整除性知识的教学。

(3)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其一,分数大小比较,不在第1节中单列一段,而是充分利用前面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时打下的基础,把有关内容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既简化了第1节的内容,也体现出通分的作用。

其二,增加了带分数的概念。虽然课程标准规定,分数运算中不含带分数,但考虑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容易看出这个假分数的大小在哪两个整数之间,以及便于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有利于数感的形成。因此,教材增加了带分数的认识。

其三,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先给出概念和求法,再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原来将解决问题与概念引入结合在一起,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教材先给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突出概念的本质,然后探索它们的求法,最后在解决问题的应用中体会它们的现实意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与学习经验。

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借助操作、直观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分数。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学时,应注意相关知识的复习,为学生全面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通分的方法作好准备。

同时,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也是顺

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3.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建构数学的概念。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知停留在直

观水平上,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1

3

1

2

的大小。有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

要看它们等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1

3

可能比

1

2

大,也可能比

1

2

小,还可能和

1

2

相等。造成这种错误

认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到用分数的概念进行比较。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示加以概括,建构概念。

4.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方法。

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道理。这样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进行机械的操作。

5.建议用19课时教学。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重难点突破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重难点突破 一、理解分数的意义 突破建议: 1.多角度了解与揭示分数的来源,促进学生对分数本质的理解。在小学数学里,认识分数是学习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因此,教学中要从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背景出发,帮助学生领会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数是用来表示量的。如6支笔、8个人等这些量的共同特征,可以用自然数6、8来表示。但除了上面列举的有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的量之外,还存在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来表示的量。历史上,分数正是为了比较精确地测量这类需要分割的量而引入的。另外,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分数的引入是为了解决整数集合里除法不是总能实施的矛盾。比如,2÷3在整数范围内不能计算,引入分数就能记作2 ÷3=。再引出分数概念之后,又通过分蛋糕、分月饼的实例,抽象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悟:利用分数,可以解决整数除法除不尽的矛盾。即从数学内部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分数的来源。 总之,教学通过多角度呈现分数的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为了适应客观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解分数意义的教学素材,从而为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意义提供了牢固的学习平台。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与学习经验,在学习活动中及时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即学生已有将一个图形、实物等平均分可以得到分数的认知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分数单位“1”的相对性与自然数“1”的确定性,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是相互矛盾的,进而导致分数的意义不为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所接受和同化。也就是说,单位“1”它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由多个物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称作单位“1”,一些物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称作单位“1”,即与单位“1”相对应的量是动态的,具有相对性。当单位“1”表示为一个物体(如一个苹果、一个圆形、一米线段)时,与学生已有经验中所确定不变的自然数“1”相一致,当单位“1”表示为多个物体(如10个苹果、23个圆形、35条1米长的线段)时,与自然数“1”就有了冲突,学生的理解也随之产生偏差。因此,本单元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帮助学生重构与拓展单位“1”的含义,进而揭示分数的本质。由此,教学不妨如下展开: (1)重温旧知,导入新课 揭题:分数。板书:,对这样的分数有哪些认识?(各部分名称、产生过程等。)

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质量分析卷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我会算。(20分) 11-5= 11-4= 11-3= 11-2= 12-5= 12-4= 12-3= 12-9= 13-4= 13-5= 14-8= 15-7= 二、填空题。(20分) 1、与最小的七位数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8个小朋友排成一行唱歌,从左往右数,小红是第5个,从右往左数,小红是第________个。 3、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______)位,第二位是(______)位,第三位是(______)位,第四位是(______)位。 4、2个十是________ ;16里面有________个十和________个一;和13相邻的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5、32 里面有(______)个十和(______)个一。 6、26和24中间是(____);59再添上(____)就是6个十。 7、用6、0、7可以组成(_____)个不同的两位数,其中最小的是(_____)。 8、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从右边数,第一位是(_______)位,第二位是(_______)位,第三位是(_______)位。

9、16里面有(_______)个十,(________)个一。 10、最小的两位数是(________),最大的两位数是(________),它们相差(________)。 三、选择题。(10分) 1、比42多55的数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 )。 A.84+55 B.55-42 C.42+55 2、把两个锐角拼在一起,拼成的角不可能是( )。 A.直角B.钝角C.平角 3、下面得数是5的算式是()。 A.2+1 B.2+2 C.4+1 D.1+3 4、小朋友们排一队,从前往后数,丁丁排第3,莎莎排第13,丁丁和莎莎之间有( )个小朋友。 A.10 B.9 C.8 5、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A.平行四边形B.梯形C.长方形 四、数一数,填一填。(10分) (1)(_____)个,(_____)个,(_____)个,(____)个。 (2)一共有(_____)个图形。

第二单元比和比例教学分析及反思

第二单元比和比例教学分析 本单元内容及课时安排。 1.比的意义(1课时) 2.比的基本性质(1课时) 3.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课时) 4.比的应用(一)(1课时) 5.比的应用(二)(1课时) 6.比的应用(三)(1课时) 7.测量旗杆高度(1课时) 8.第二单元复习(2课时) 9.单元测试(1课时) 10.习题订正(1课时)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了解比、比例、按比例分配的意义,知道比和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知道比的各部分与分数、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2.理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简单问题。 3.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比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能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简单实际问题可以用比来描述或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比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学生初次接触比的知识的第一个内容。能否透彻理解比的意义,对于比的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节内容在整个比的知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除法)的基础上,引出对与比的认识,及其二者间的关系。教材淡化概念的“形式化”叙述,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实际意义。教材选择现实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搅拌水泥沙和调制涂料两个事例,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情境一,通过搅拌水泥沙的事例引出比。教材以两个工人对话的形式呈现了问题情境,即:每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3千克沙子对1千克水泥等。然后分别介绍1:3表示水泥和沙子的关系及式子的读法,3:1表示沙子和水泥的关系及式子的读法。接着用描述的方式说明:像1:3、3:1这样的表示方法叫做比,“:”是比号。 情境二,调制涂料。教材设计了环卫工人用6千克白色涂料和3千克蓝色涂料调制成浅蓝色涂料的典型事例,提出:“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的问题。教材首先呈现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写出的两个除法算式,即:6÷3=2,表示白色涂料是蓝色涂料的2倍;3÷6=1/2 表示的蓝色涂料是白色涂料的1/2 。接着,分别介绍用6:3表示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质量的关系,用3:6表示蓝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其中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后面“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分数的起始,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真分数与假分数是分数意义的引申;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则是沟通了两者在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得出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整个单元的内容,基本是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这样的递进发展关系编排的。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一)分数大小比较,不再设置在第1节中单列一段,而是充分利用前面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时打下的基础,把有关内容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既简化了第1节的内容,也体现出通分的作用。 (二)增加了带分数的概念。虽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分数运算中不含带分数,但考虑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容易看出这个假分数的大小在哪两个整数之间,以及便于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有利于数感的形成。因此,教材增加了带分数的认识。 (三)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先给出概念和求法,再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原来将解决问题与概念引入结合在一起,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教材先给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本质,然后探索它们的求法,最后在解决问题的应用中体会它们的现实意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例题分析 (一)分数的意义 本节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帮助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1.分数的产生。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呈现分数的现实来源,让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在进行测量或分物时,往往不能刚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分数来表示,有了分数,这些结果就能准确地表示出来。教材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的实例,引入分数的编排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并受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分数的意义。通过举例说明的含义,它可以是一个物体(如一张正方形纸、一张圆形纸、一条线段)的,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如一把4根的香蕉、一盘8个面包)的,引出分数概念的描述。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实例理解、归纳分数的意义,并重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分数与除法。前面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揭示分数的意义。这里,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揭示分数另一方面的意义,以加深和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学习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 例1和例2都是把一个物体(如1个蛋糕、3个月饼)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容易理解为什么用除法算,但根据图示或分数的意义说出结果,将除法与分数联系起来,要相对困难些。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操作和直观图示,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结果的理解。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弄清谁是单位“1”,如例2,这里要求每人分得多少个,是看每人分得的月饼是1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就是把1块月饼看作单位“1”。学生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就是12小块,每人3小块,得到错误的结果,就是把12小块也就是3个月饼看作了单位“1”。正确的是把1个月饼也就是4小块看作单位“1”,3小块是1 个月饼的。最后在两个实例的基础上概括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强调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提高奥数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测试A卷含答案 基础知识过关自测 一、想一想,填一填(12分) 1.3/5表示()。 3/5吨表示(),还表示()。 2.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分母是9的所有最简真分数有()。 3.1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42和6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倍数是()。 4.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5.3/7=()÷()== 6.7/12的分数单位是(),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 7.3/8的分母增加16,要使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8.以最小的合数作分母的最简真分数有()。 9.4===3 二、将下列各题对的打“√”错的打“×”(8分) 1.分数都比1小。() 2.把3块同样大小的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3/7。()

3.假分数一定大于真分数。() 4.跑同样长的路,甲用1/5小时,乙用1/6小时,乙跑得快。() 5.把单位“1”分成8份,每份是1/8。() 6.两个数的所有公有的质因数的积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7.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之积。() 8.分母是30的最简真分数有8个。() 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 4/8千克,表示把()平均分成8份,取这样的4份。 A 4千克 B 1千克 C 单位“1” 2 分子是0的分数()。 A 等于0 B 大于0 C 无意义 3 时针从5走到11,走了钟面的()。 A 1/3 B 1/2 C 1/4 4 3米的1/8()1米的3/8。 A < B > C = 5 把18/36化简后,它的分数单位是()。 A 1/24 B 1/6 C 1/2 6 5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 A 1 B 45 C 90 7 分数(a≠0),当a<6时,是(),当a>6时,是()。 A 真分数 B 假分数 C 不好判断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分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点 1.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 3.5/8米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把5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4.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5.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是: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6.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总数÷份数=每份数。7.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一个数量÷另一个数量=几分之几(几倍)。 8.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9.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10.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应当是真分数。带分数大于1。11.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是用整数部分乘分母的积加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12.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例如5可以看成是5/1。 1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14.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因数一定是1。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作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五年级英语第四单元质量分析

五年级英语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赵小芳 一、成绩总体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四个班共有204名学生参加英语考试。总体考试情况如下:年级总分为14206分,年级平均分为64.9分,优秀率为13.7%,及格率63%。 本次英语测试卷,从卷面试题内容看,能紧扣教材,难易适度,考察面宽,符合本学段学情。从卷面试题类型看,题型多样。从学生答卷情况看,试卷难易比例有针对性,主要考查学生平时词汇的积累运用及对重点句型的理解分析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够规范。 2、在答题过程中,学生不认真读题,审题,没按要求做题。 3、单词的认读、识记不过关。 4、学生对课文内容不够熟悉。 5、对于一些常用的单词变化形式(如现在分词、单数第三人称、过去式)及简单的英语语法,学生掌握得不清楚。 6、学生的词汇量不丰富,阅读能力差,课外阅读量小,知识面不广泛。 二、针对问题的改进措施: 1、扎扎实实强化学生的书写格式,严格要求学生在四线三格中写单

词,字母的位置一定要写好,哪个字母占哪一格,如何区分书写体和印刷体,这些都需要教师耐心地给学生讲解清楚。 2、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认认真真地加强单词教学。学好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而单词的记忆却是枯燥单调的,为了能让学生更好记住单词,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多动脑、多想办法,或用肢体语言,或用实物教学,或用图片、卡片教学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读写训练,包括正确模仿录音朗读,按句子的意群读,有感情地读,熟练读出所学的课文,对于每课中的重点句子不仅要求会朗读,而且要求会背诵或默写。 4、加强阅读训练。篇章是由简单的句子组合成的,而不是一个个的单词。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撮句子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读书、多读课文、多背课文,甚至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培养学生正确的、地道的英语朗读语音、语气和音调,从中体会英语的语言运用规则。 5、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也不浓,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做好差生的辅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6、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与家长多配合。 7、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展知识面,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

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1、会认31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留心周围的环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习作内容,借鉴课文的有关表达方法,写一篇与爱护周围环境有关的作文。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5、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6、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 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本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 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 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 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 整数的互化。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学难点:1、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二、学生分析: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 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 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54的分数单位是5 1。 4、分数与除法 A ÷B= B A (B ≠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 例如: 4÷5=54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 真分数<1<带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 510=10÷5=2 5 21=21÷5=451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 把2化成分母是4的假分数;2=4 8)( 2×4=8 (8作分子)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551=5 26)( 5×5+1=26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1=22=33=44=55=…= 100 100=… 7、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 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 成有限小数。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如:3024=54 10、最简分数;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最简真分数、 最简假分数) 11、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如: 52和41 可以化成 208和205 12、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能约分的要约分 如:= 103 =1003 =1000 3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陈峰-四年级英语第四单元测验质量分析

四年级英语第四单元测验质量分析 这份试卷着重考察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进一步强调英语的交际功能,体现新课标理念,对英语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对试卷分析如下: 一、试卷的总体情况分析 (一)、听力部分: (1)听录音选单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单词掌握的熟练程度,学生错题的原因有的是因为粗心、紧张导致的,此题大部分学生能全做对,全错现象极少,得分较高。 (2)听涂颜色。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描述家里房间和家具句子的掌握情况,还有关于颜色的单词。 (3)听录音填单词 此项主要考查学生听和写的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能在听的过程中能准确的抓住重要单词,并迅速记下来。 (二)、笔试部分: (4)看图片选单词。 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正确的将图片和单词相配。此题型练习册上已出现过,因此此题学生做得很好。 (5)选出不同类型的选项 主要考察对单词的理解,容易出错。是因为对单词的记忆不深。有个别单词是之前学过的不认识如:brother,sister。 (6)选择填空 考察句子的使用,容易出错,因为单复数的问题,还有一般疑问句的使用。Is 和are 开头的一般疑问句的回答。 (7)读句子,选图片 考的是对句子的理解,比较简单,大部分同学能做对。 (8)读问句,选答句 考察对句子的使用是否熟练,容易出错,主要是因为对问句的使用不熟练,不能理解where are they? Are they ...? Is Chen Jie in ...? who’s in? ,what can you see...? (9)看图片填单词 考察单词拼写和记忆,做的不好。 (10)读短文判断对错 比较难,同学们对短文不能很好的理解。主要是不会找关键词。 三、考试结果分析 就单纯的分数来讲,应该说考试成绩是理想的。如果从学生的层次来看,却是引人深思的,学生的成绩明显分成了三个等级上,中,下,差异明显,中等学生的成绩不太理想。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备课人: 单元主题:第二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主题是: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二年级上册我们也学过主题类似的一组课文(第六单元)。“如果我有一枝神比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二上)“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幸福成长。我们也要学会关爱别人。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谁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二下)因此教学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学过的课文,也可以结合3月份文明月、学雷锋的活动展开这组课文的学习。 单元内容:这个单元包括《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二。其中,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旧课文外,其余都是新课文。 教学建议:这是一组爱心串起来的故事。平凡而伟大的雷锋,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为蔷薇花挡雨的萨沙,喜爱小猫的卡罗尔,都有一颗清纯而美丽的爱心。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所选的四个句子,都是爱的谚语。口语交际的话题设计又指引着爱的行动。可以说,“爱”是一根无形的线,贯穿在字里行间。《教学用书》上明确指出,教学本单元时,要在把握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一个“感”上,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品味“爱”: 第一层次:朗读感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通过对课文语言的细细体味,让学生有所感触,能够感动,有些感想。 第二层次:拓展阅读。触动学生自发地搜集反映爱心的诗文,动情地朗读,主动地背诵,积极地参加朗诵会、故事会等活动。 第三层次:行动指引。引导学生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上,在家爱爸爸妈妈,在学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上关爱别人,愿意帮助别人。 本单元的课文,主题虽然类似,但又各具特点。 《泉水》是一篇美文,文字美,内容美,插图也美,就像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因此,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泉水的热情是教学的重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诗歌讲究“熟读成诵”,要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去沿着雷锋的足迹,时时处处关心别人。《我不是最弱小的》重在体会课文自然而平实的对话,用心体会并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一道理。《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要注意“长文短教”,注意指导学生学习默读,在真正自读的过程中,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提升练习及答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提优练习 1、0<□/15<0.5,□中的数字可能是几? 2、3/5比0.□中的数大,□中的数字可能是几?(0除外) 3、把2.375化成分数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化成有限小数()/6 2/()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6 2/() 5、写出几个比1/5大,又比1/4小的分数。(5个) 6、三个人做同样的零件,王师傅5分钟做了4个,李师傅4分钟做了3个,马师傅7分钟做了6个。他们谁做得最快? 7、教学楼和校门之间有一条90米长的人行道为了迎接校庆,五年级同学在人行道的两侧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两端都插)。后来发现彩旗间距太远,打算把彩旗拔下来,每隔3米插一面。有多少面彩旗可以不用动? 8、一个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36,约分后是3/7。这个分数是多少? 9、将一个分数用2约分一次,用3约分两次,得1/4。这个分数是多少? 10、幼儿园买回60把铅笔和40块橡皮。要把这两种文具分别平均分给中班的小朋友,结果铅笔多了4把,橡皮少了2块。中班最多有多少人? 11、一根彩带,每5米截一段余4米,每9米截一段也余4米,这根彩带最短是多少米? 12、分别用边长为3cm和4cm的正方形纸片铺长12cm、宽9cm的长方形,哪种纸片能将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还有哪些边长是整理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 13、9/12的分子减去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减去多少?变化后的分数是多少?

14、下面各种情况,分数大小变化有什么变化? (1)分子扩大到原来的8倍,分母不变。分数 () (2)分子缩小到原来的1/4,分母不变。分数 () (3)分母扩大到原来的5倍,分子不变。分数 () 15、把一个最简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后分子减少了8,这个假分数可能是多少?(写出3个) 16、一个带分数,它的分数部分的分子是3,将它化成假分数后分子是31。这个带分数可能是多少? 17、有一个分数,①如果分子和分母都加上1,则分数变为1/2;②如果分子和分母都减去1,则分数变为2/5。求这个分数。 18、有一个分数,分子加3后可约为5/6,分子减3后可约为1/3。求这个分数。 参考答案 1、(1,2,3,4,5,6,7。) 2、(1,2,3,4,5。) 3、2.327=2 3/8 4、3,8,1,14(答案不唯一) 5、9/40,13/60,14/60, 17/80,18/80,…… 6、王师傅:5÷4=5/4(分) 李师傅:4÷3=4/3(分) 马师傅:7÷6=7/6(分) 7/6分<5/4分<4/3分 马师傅做得最快。 7、3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15。90÷15=6 6+1=7 7×2=14 有14面彩旗可以不用动。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一、考试质量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两个班级共有41名学生参加考试,平均分为62分,27人及格,有14人不及格,85分以上的有10人。从考试结果来看,总体表现不错。 二、试卷命题的分析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解简易方程和稍复杂的方程。内容多,知识面广,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琐碎。本单元试卷共六大题和一道思考题。从试卷出题情况看,总的来说,试卷难易适中,基础知识覆盖面广,灵活题也不少。从学生做题情况来说,卷面书写干净认真,审题能力有所提高,计算能力有所增强,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该单元的知识点,但每个班都有好多个孩子,对所学知识没能牢固掌握,失分较多。 三、典型错题分析 1、填一填。 错例(第5小题): (1)(2) 分析: 这道题我想不到会只有三个学生答对,一分析、一问学生,才知道他们有的根本没理解题意就开始做了,做到一半有问题了才想起来自己根本就不会做;有的就像图片(1)这类错误,学生是把n的值代进式子了,可是他们忘了3n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仅仅把3后面的n换成了2、4.2、5.36,忘了3n是表示3乘n;图片(2)这样的错误,学生把n的值和式子中数字有的加起来,有的相乘,可是n却一直都在。看来,在前面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学生理解的不彻底,运用起来就困难。 2、列方程解决问题。

错例1:(1) (2) 分析: 这是道情境题,学生都能设未知数,但从题目的条件中找出用来列数量关系式的信息是很多学生没有做到的,有部分学生数量关系式错了,但是方程是对,可见学生的书面表达数学思路的能力很弱;大部分学生是找不到数量关系式,还列不出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看来以后还要加强分析的能力的培养。 错例2: 分析: 在我看来,这道题错的学生应该不多,可是结果让我大跌眼镜,错的一塌糊涂。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相对较小的未知数,并根据其中的倍数关系,找到相对较大的未知数,可是数量关系都是错的,也就说,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从错题来看,都忘了乘以2,在分析试卷时,我让学生回忆,有一半学生还是很难回忆起来,怎么样才能把学生记忆深处的知识拉出来回忆回忆呢?这是我接下来要努力做的。 四、改进措施 针对卷子出现的不足,应采取以下措施: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执教:通州小学谢开军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 学情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分数的意义已经在五年级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概念。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并能通过已往学过的知识,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这节概念课,教学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和分物,使学生感悟分数的产生;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3、通过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类推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单位“1”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圆、正方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间的时候有2位一年级的小朋友请我帮他们点小忙,我呢求助于你们,看看你们是否能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吗 (出示帮忙分物品) 二、新授课 (一)分数的产生 师:为什么用分数呢 生:因为不能分到整数个,所以用分数 师:在我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分物或计算的时候,往

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个时候我们就用分数来表示。分数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呀,我们要对这个老朋友来个更深入的了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师:你还能写出其他的分数吗我们把一个蛋糕分给四个人,每个人分到是1/4个蛋糕, 那你说说1/4的意义吗 生:把一个蛋糕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就是蛋糕的1/4 师:那我可不可以随便分呢 生:不可以,我们要平均分。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要公正公平所以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师:那你能说说1/4的意义吗 1.学生自己思考,教师指导. 2.学生汇报, 预设: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其中的一段就是1/4.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把正方形或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 师:现在谁能总结下我们在什么时候可以用分数表示呢 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师:那大家会读这个分数吗那你们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它们都有什么意义呢 (分数线表示的是平均分,分母表示的是把单位“1”分成几份,分子表示的是取了其中的几份) 师:刚才我们都是把一个物体给平均分了,现在看大屏幕:一些物体师: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师: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对分数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些闯关游戏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做一做。 (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说一说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 5.第62页第1题。讲要求;自己填分数,并选一个讲意义。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从全书角度是讲“怎样生产”。本单元是在第一单元“消费主题”基础上侧重点转入“生产主题”,其逻辑线索:消费离不开生产(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经济制度背景——创造财富的主体和主要场所(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企业、公司)——如何筹集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资金(融资——投资)。 ●本单元教学重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关知识。 2、我国公司的主要类型;影响企业(公司)成功的主要因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比较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的特点。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提纲及其建议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总体介绍: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性质不同的消费其作用不同,合理的消费对生产会起促进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联系实际:

坚持扩大内需方针,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2、大力发展生产力(国家发展的根基) (1)原因: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 ②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③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有利于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措施: ①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综合素质)。 ③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 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 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我国现阶段生产的制度背景 1、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构成: (1)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①外延(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与集体成分。 注意判断:股份制与混合所有制。 ②地位: 一是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二是在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处于主体地位: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质和量);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控制力)。 三是在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处于平等地位,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

五年级下册_分数的意义和性质_讲义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讲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的含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理解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之间的联系;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流程及授课详案 温故知新 知识点一、分数的意义 (一)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小数部分的最高计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计数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十) (二)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单位“1”与自然数1的区别 自然数的单位是1,任何自然数都是由1组成的。 在自然数中,1表示一个物体;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 过关精炼 1. 用分数表示各图形的阴影部分. 2.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1份的数是( )。 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是( )。 3.7 4 的分母是(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分子是( ),表示有这样的 ( )份。 4.6 5 的分母是(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分子是( ),表示有这样的 ( )份。 时 间 分 配 及 备 注 ( ) ( ) ( ) ( )

知识讲解 (三)分数单位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单位越大。最大的分数单位是1/2.(如 32的分数单位是31,32里面有2个31;85的分数单位是81,85里面有5个8 1) 如:的分数单位____, 的分数单位是____, 的分数单位是____。 过关精炼 127 读做( ),它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单位。 5217 读做( ),它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单位。 73 1的分数单位是( ),再减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就变为0. 题海拾贝 (四)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 被除数 ) 分数可以用整数除法的商表示:用除数(不能是0)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即: 被除数÷除数= 除数 被除数 。用字母表示:a ÷b=b a (b ≠0) 如:3÷5=53 因此5 3 的意义是:把3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分数与除法的区别: 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是一个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率)。 过关精炼: A .73 的意义是: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 )份的数。 15 13 的意义是: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 )份的数。 B .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3÷5= ()) ( 12÷13= )() ( 23÷56= )() ( 1÷37= )() ( C .把下面的分数用除法表示。 43=( )÷( ) 12 7=( )÷( ) 49 16 =( )÷( ) 9 9 =( )÷

新课标五下第四单元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我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我能正确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能应用所学 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学案,落实自主学习的 各项任务。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 和时间要求。 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 一分为二(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自学教材第45页。 把一个西红柿、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平均分到( ) 个西红柿,( )块月饼,( )块饼干。 二、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 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 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认真阅读教材第46页,小组合作完成下面各题: 1、( )( )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 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 )。把单位“1”( ) 分成若干份,这样的( )份或( )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2、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约占85 ,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 )份,睡眠时间是这样的( )份。 3、15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 每人分得的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 4、自然数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万……同样分数也有计数 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 )。 5、读出下列分数,并指出它们的分数单位,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 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