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经济学”寻根

“中国经济学”寻根

“中国经济学”寻根
“中国经济学”寻根

中国现今经济学的“根”在哪里?有无“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或“中国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到底是否具有“普遍性”、“一般性”?如此等等,成为有争议的经济理论问题。本文从系统考察汉语“经济”一词的原初语义与运用实例入手,考辨其切实涵义与变迁轨迹,及其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通过对中国传统的“经济之学”与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逐步发展的“经济学”的分析,考证中国接受“西学”并探索建立“中国经济学”之努力的艰难历程。文章强调跨世纪学术深进的基础与前提是对本世纪学术研究史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唯有在中国成为经济学独立分支学科的特有价值,指出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发展与具体应用的要求双向互动,推动“经济”内涵与理论方法的发展演进,提示中西方经济学之渊源关系及后来的发展呈多向性、多元化,不宜简单化。本文所用语义、语境考释进而阐述学理及跨学科、比较等方法值得注意。

近年来,有关经济学的本土化、规范化或国际化等问题,成为有争议的经济理论问题之一。称谓不一,但核心问题是西方经济学到底是否“普遍的、一般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其是否有国界或阶级性、是否面临范式危机等等;与此相应,是否应该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理论”,或有无“中国经济学”,以及构建中国经济学是否应有多元基础等等,讨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远非我在这里可以置喙说清。(1)

但我将这些讨论视为跨世纪学术发展的一种趋向。在“近代”与“西方”这两个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social sciences”,在脱离了这两个背景的现今中国(大概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的学术挑战在世纪之交愈显严峻,而经济学尤甚。中国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发展与改革实践,必然对经济学提出理论创新与学科发展的要求,而其他学科的学者不约而同地进行的学科理论探讨与研究方法创新,也证明了原有的学科划分或基础理论与方法面临更新和发展的时代挑战。创新是从学科以外去借鉴参照,还是从研究对象本身去总结提炼,抑或兼而有之的整合与升华,都离不开对本学科学术研究史进行研究分析的努力。随着21世纪的临近,本国各种“百年反思”接踵而至,而经济学学术史却未得到足够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曾提出跨世纪学术发展的重要基础或前提工作,是对本世纪学术研究史进行研究。(2) 经济学学术史的研究,首先是经济学说史或经济思想史学科责无旁贷的职责。

“中国经济学的寻根与发展”是个有价值的话题。我感觉其中有一个关键处就是“寻”中国现今的经济学之“根”。一般认为经济学在中国学术中是“西学”之一种,是“舶来品”。不过,现今中国的经济学科中,也有“非西学”性质、甚至是以所谓“旧学”为重要内容的学科,例如:中国经济思想史。这门学科研究中国自古及今经济思想、学说、观念、理论的历史发展,传统帝政时代占据了很大版块,而“彼时”的这些已注入本土斯民的民族文化积淀与观念习俗传承;同时,此学科又直接以“此时”中国经济思想理论为研究对象,现今的改革与发展为理论研究提供着丰富而新颖的内容。对于本国的研究自近代以后不可能孤立隔绝,不能不与世界发生联系,经济科学尤其如此。中国经济思想史作为中国理论经济学的独立学科,尽管研究的深度广度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却有据此认识“中国经济学”及相关问题的特有优势,也具有提炼、总结和研究中国经济史学理论的学科优势。寻中国经济学之根,有必要从汉语“经济”一词的原初语义与运用实例入手,考索其切实涵义和历史轨迹,及其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进而考察本世纪初“中国经济学”探索的艰难历程。

现代汉语中的“经济”一词,到底是西文“economy”的中译,还是古代汉语中“经邦治国”、“经世济民”等意义的“经济”之遗绪延伸?这涉及语源与内涵的考证。据著名语言学家高名凯等编《汉语外来词词典》,汉语“经济”一词的语源一个是日语的“经济”(keizai),再

“economics”一个语源是古代汉语,列举出《宋史·王安石传》。又,记述此词为英语“economy ”、

的意译。此书“经济学”条目记汉语的“经济学”来源于日语的“经济学”( keizai- gaku ),

又说明是英语“ economics 、political economy”的意译。就是说,现代汉语的“经济”有两个语源,即从古代汉语和日语而来;“经济学”则译自日语,而日语此词又是从西文意译而来。西人考证经济与经济学是“来自日语的原语汉字借词。”(3)据日本较为权威的辞典《广辞苑》(第4版,1991年)“经济”辞条的解释:1.《文中子·礼乐》治国救民、经国济民、政治;2.economy经济; 3.俭约。“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 economics)“研究经济现象的学问……,旧称理财学。”也就是说,日文“经济”有来自汉语“经国济民”之“经济”的含义;但作为一门“学”,则是西文的日译。我考察江户时代就有以“经济”命名的书,如太宰春台《经济录》、海保青陵《经济谈》、佐藤信渊《经济要录》等,大抵取义于古代汉语。至于西文日译,据考日本早期英日辞典《谙厄利亚语林大成》未收“economy”,文久二年(1862年)堀达之助等编《英和对译辞书》(开成所刊印,仅早稻田大学和静嘉堂藏。到庆应三年出增补改正版则多处有藏)将“political economy”译为“经济学”,将“economist”译成“经济家”。庆应三年(1867年)神田孝平将w.ellis的《outlines of social economy》重译为《经济小学》。福泽谕吉1868年在其创办的庆应义塾讲授美国弗兰西斯·威兰德(francis wayland)《政治经济学原理》(the elements of political economy,1843),最早在日本讲授西方经济学;同年翻译了在苏格兰出版的供学校和私人用的《经济学教科书》,被认为是最早向日本系统传播西方经济学的人。日本经济思想史家高崎经济大学校长山崎益吉提出:“众所周知,经济就是经世济民、经国安民,是《大学》八条目之治国平天下论。……近代以后,经济的真实意义被遗忘,单纯讲追求财物的合理性而失去了本来面目。”他强调“经世济民”的本义不应丢(4),这与《广辞苑》1991年版“经济”辞条首项还保留“经国济民”等释义是一致的。综之,日本人在翻译西文经济学时使用了汉语词“经济”,国人后来又把西文日译后的此词“译”回了中国,成为现代汉语“经济”的另一个来源。

古代汉语的语源显然早于日文中译的语源,那么,古代汉语中的“经济”最早是何时开始使用的呢?古文献浩如烟海考证颇难,有说法认为上溯到殷商时代已有相关之“经”或“济”,但“经济”作为一个词出现则要晚许多。我查遍《十三经》之类的古籍,没发现“经”书中有“经济”一词,倒是“史”书中有明确记载──《晋书》记述西晋“八王之乱”中长沙王司马义曾致书其弟成都王司马颖,说他们:“同产皇室,受封外都,各不能阐敷王教,经济远略。”事在303年。又,东晋明帝(司马绍,323—325年在位)褒奖纪瞻的诏书中说:“(纪)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再有简文帝(司马昱,371—372年位)致殷浩答书曰:“足下沈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5) 四世纪初的西晋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这是我迄今看到的最早记载。较隋人王通(584—618年)《文中子》卷六中所记“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以及《宋史》中的相关记载早数百年。

到南北朝,如《宋书·蛮夷传》记宋文帝因克林邑,嘉诏:“龙骧将军、交州刺史缫和之忠果到列,思略经济。”唐以后,此词用得比较多了,如史赞唐玄宗“庙堂之上,无非经济之才”。名臣魏征之赞称:“郑公达节,才周经济;太宗用之,子孙长世。”唐宪宗时宰相裴度“不复有经济意,乃治第东都集贤里”。唐诗中也有不少,如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有:“令弟经济士,谪居我何伤。”《嘲鲁儒》“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杜甫《上水遣怀》诗中有:“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万言经济略,三策太平基。”(6) 再到《旧五代史·唐书九·庄宗本纪》记述同光三年(925年)水灾地震,枢密承旨段徊上奏说以往“天子将求经济之要,则内出朱书御札以访宰臣”。至宋代,“经济”之用又有发展,《李觏集·富国策第一》有“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焉。”大儒朱熹曾评论王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又史称叶适“志意慷慨,雅以经济自负。”陈亮“志存经济,重许可”。(7)以上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经济”的内涵不外乎“经邦治国”、“经世济民”、“经国济世”等;文献中多“经济之略”、“经济之才”、“好谈经济”、“雅负经济”等等用法。另有作官职名,如《金史·傅慎微传》记其任京

兆等三路“经济使”。

值得注意的是,宋以来“经济”不仅普遍使用,而且出现以此命名的不少书。《宋史·刘颜传》载其著《经济枢言》,《宋史·艺文志七》记马存《经济集》12卷等。

国际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书目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经典著作选读书目 1.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2.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10月版. 3.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4.罗伯特·吉尔平:《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5.罗伯特·吉尔平:《跨国公司与美国霸权》,东方出版社,2011年 版. 6.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 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7.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8.罗伯特·基欧汉、米尔纳:《国际化与国内政治》,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3年8月版. 9.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版. 10.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第七版),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版. 11.苏珊·斯特兰奇:《国家与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12.苏珊·斯特兰奇:《权力流散:世界经济中的国家与非国家权 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13.苏珊·斯特兰奇:《疯狂的金钱:当市场超过了政府的控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6年11月版. 15.科恩:《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6月版. 16.考克斯:《生产权力和世界秩序:社会力量在缔造历史中的作 用》,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6月版. 17.约瑟夫·M.格里科、G.约翰·伊肯伯里:《国家权力与世界市 场:国际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18.乔纳森·科什纳:《货币与强制:国际货币权力的政治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9.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0.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9年1月版. 21.萨米尔·阿明:《不平等的发展:论外围资本主义的形态》,商 务印书馆1990年版. 22.肯尼思?华尔兹:《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上海人

中国最具影响力10大经济学家北大占4人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评选揭晓 由《世界商业评论》评选的200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于10月18日正式揭晓,香港大学张五常教授名列榜首,英年早逝的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名列第二,而被称为小股民代言人的郎咸平教授排列第三。林毅夫、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茅于轼、樊纲、邹恒甫等七位教授也共同名列榜中。值得关注的是,前三位经济学家均毕业于美国名校,受过系统的西方经济学训练。 在中国,被称为“经济学家”(Economist)有5000人,然而,能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经济学者不超过100人,而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应该不超过10人。目前而言, 中国经济学家在国际经济学界的影响力非常有限,他们的观点目前处于边缘状态, 世界主流媒体很少关注中国经济学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主要原因不是中国人不聪明或中国经济规模小, 而在于中国经济学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落后,经济学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本科生带博士生的现象比较普遍!就经济学教育而言,中国甚至还远远不如经济非常落后的印度,英语优势使得印度大学生可以尽快尽早地阅读西方经济学原著。要改变经济学家“数量多,质量次”这一客观现实,中国经济学界至少还要努力15-20年! 中国经济学家的言论观点事无巨细地影响着经济学的发展、国家大政、行业发展和市民生活。其中还不乏一些经济学家明星,他们观点独到、语言犀利并充满人格魅力。而我们最关心的是哪个经济学家的学术观点站在世界的前沿?谁是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家? 谁是最受争议的经济学家?谁是商务生活中最有权威的风向标? 为此,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主编的《世界商业评论》对500位经济学人、财经记者、高级经理进行了专门调查,经过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7788460.html,世界经理人网站网友投票,从15位候选经济学家中选出“ 200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评选指标包括3个方面: 学术影响力(60%)、经济影响力(30%)、社会影响力(10%)。学术影响力主要考察在候选人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被引用次数;经济影响力主要考察候选人对经济增长、经济改革和产业政策的影响;社会影响力主要考察候选人的社会责任感、社会知名度以及话语可信度。详细分析报告将刊登在《世界商业评论》今年第11期上。世界经济学人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7788460.html,还将为每个经济学家建立个人网站,以方便经济工作者学习和查阅。 《世界商业评论》以翻译和报道世界级商学院教授、世界级企业CEO以 及世界级经济学大师的文章为主,揭示企业在管理中成功或失败的策略,同时从全球最具权威性财经和管理出版物中萃取领先管理思想和财经话题。《世界商业评论》忠实读者为高级经理和经济学人。

关于中国居民对房价感受度的调查报告完整版_1

编号:TQC/K992 关于中国居民对房价感受度的调查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中国居民对房价感受度的调查 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调查时间;20xx年x月xx日至20xx 年x月xx日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内容:关于中国居民对房价感受度的调查 调查对象:中国居民 央行21日发布的三份第二季度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银行家、企业家、储户对经济形势并不看好,对宏观经济信心下降,对经济的感受度偏冷。现代居民

政府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

财政案例 案例资料财政预算,是国家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等对于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每年“两会”,财政部部长所作的预算报告,都是代表们锁定的“焦点”。政府预算是一本政府公开的“财务大账”:过去的一年收了多少钱?钱投到哪里去了?今年的钱该怎么用?这些钱是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年都要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审查。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财政预算编制较粗,“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清”,预算的透明度不高,造成了很多部门预算游离在人大监督范围之外。同样,在预算执行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办法。对每年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由于预算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造成了执行难的问题。往往部门申请多、找领导批条子多、临时性支出多,变成“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然后再报人大常委会做出调整预算的决议。为此,在近年各地的人代会上,代表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力度明显加大。如广东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对预算中“拨2000万元给机关幼儿园”、“事业单位的行政编制外人员每人每年补贴3.2万元”等提出了质疑。浙江、四川等省的预算报告也明显加厚,列支项目也更加详尽,以利于人大代表的监督。问题分析:1.政府预算的本质什么?2.为保证政府预算的科学性应坚持什么原则? 解答1、政府预算的本质是关于民众赞同和监督国家财政活动的法律制度。政府预算反映着政府的职能与政策的方向,预算过程是政治的和决策的过程。概括而言,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计划,即用法律形式表现,反映和规定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支活动的预期收支指标与平衡关系的一览表以及管理制度。它是政府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和调节、控制、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一般而言,政府预算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其次是对政府支出的控制。2、为保证政府预算的科学性,政府预算必须符合统一性、预测性、年度性,法律性和公开性等要求。这些特征体现了政府预算的技术性和政治性两个层面的内涵。统一性、预测性和年度性等特征可以理解为技术方面,法律性和公开性等方面则主要体现了政治内涵。3、应对措施(附送)我国要提高政府预算的民主性,一方面要形成有效的预算分权和制衡,另一方面要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首先是预算分权与制衡。预算权力是国家公共权力的核心之一,也是国家利益矛盾最集中的地方。预算分权就是要将预算权力在立法机关、政府、政府财政职能部门及内部各组织机构以及独立审计机关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运作体系。如建立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分离的制度,并形成三套相互制约的机构;建立资金的使用权、支付权、审核权相互分离的制度;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还可以建立一套独立于政府、直接对人大负责的审计监督系统,并独立行使监督权。其次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公众对程序的参与,特别是普通公民对政治决策程序的参与,是程序内在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显著标志。政府预算收支的多与少都将实质地影响到每一个公民或者企业,让公众参与预算程序,让相对人对自己将要承担的纳税义务与将要获得的公共服务发表看法,与政府沟通,这本身就有其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有利于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且也便于预算通过后的有效执行和政策的顺利推进。

全国经济学类专业--大学排名

2010年全国经济学类专业 大学排名 1、国民经济学专业排名排名校名等级1中国人民大学 A 2北京大学 A 3中央财经大学 A 4浙江大学 A 5上海财经大学 A 6厦门大学 A 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8辽宁大学 B 9复旦大学 B 10南开大学 B 11东北财经大学 B 12暨南大学 B 13山东大学 B 14 西北大学 B 15西南财经大学 B 2、区域经济学专业排名排名校名 1南开大学 2中国人民大学 3兰州大学 4上海财经大学 5东北师范大学 6厦门大学 7北京大学 8复旦大学 9暨南大学 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吉林大学 12东北财经大学 13河南大学 14中央财经大学 15西南财经大学 3、财政学专业排名排名校名

1 厦门大学 2上海财经大学 3中国人民大学 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东北财经大学 6中央财经大学 7西南财经大学 8武汉大学 9北京大学 10复旦大学 11南开大学 4、统计学专业排名排名校名1厦门大学 2中国人民大学 3上海财经大学 4浙江工商大学 5天津财经大学 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7北京大学 8复旦大学 9南开大学 10东北财经大学 5、金融学专业排名排名校名1复旦大学 2北京大学 3南开大学 4中国人民大学 5厦门大学 6上海财经大学 7西南财经大学 8武汉大学 9苏州大学 10暨南大学 11东北财经大学 12中央财经大学 1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4南京大学 15湖南大学

6、产业经济学专业排名排名校名1复旦大学 2山东大学 3中国人民大学 4上海财经大学 5北京交通大学 6江西财经大学 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西南财经大学 9暨南大学 10东北财经大学 11厦门大学 12北京大学 13南开大学 1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5武汉理工大学 16中央财经大学 7、国际贸易学专业排名排名校名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浙江大学 3湖南大学 4上海财经大学 5南开大学 6中国人民大学 7东北财经大学 8武汉大学 9厦门大学 10北京大学 11复旦大学 12暨南大学 1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4西南财经大学 15中央财经大学 8、劳动经济学专业排名排名 1中国人民大学 2浙江大学 3上海财经大学 4厦门大学 5北京大学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介绍概要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及 其介绍 张五常 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 中文名:张五常 出生地:中国香港 出生日期:1935年12月1日 职业:教授,经济学家 毕业院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 分校

简介张五常(1935年12月1日-),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张五常教授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35年出生在香港,抗日战争时期曾随父母到广西避难,耳闻目睹中国内地农村之艰苦,从小起就希望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其著作《佃农理论》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 求学生涯他早年师从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大师阿尔奇安和科斯,科斯称张五常是最为了解他的思想真谛的人;他与现代产权大师科斯、巴泽尔共事多年其思想互相影响与激励;他与大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往甚笃,张五常香港的家往往成了他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他多次陪弗里德曼来中国,与国家领导人畅谈中国改革之大要;他也应邀参加诺贝尔奖颁发大典,被奉为嘉宾;他被选为1997

—1998年度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的殊荣,等等。此等际遇,在中文世界的经济学家中,恐怕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最受欢迎的教授“最劣的教师”1991年,在香港大学一些所办的“最差教学奖”的选举中,张五常被选为“最劣的教师”。张五常荣登劣座,几乎全香港哗然!其实,这十分自然,如果按照东方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标准,张五常的教学肯定会与其要求不合。张五常讲课,从来不备课,也没有讲义,更不在黑板上板书。在他看来,自己天天思考的经济学,备课是多此一举。即使是正式场合的演讲他也不会有多少准备(如:1991年到瑞典对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的演讲,1998年到美国任西部经济学会会长的演讲)。 中国经济制度分析的第一人 率先将新制度分析系统地运用到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第一人,非张五常莫属了。张五常受著名新制度经济 学大师科斯、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亲传,与诺斯、巴泽尔共事多年,耳儒目染,一代新制度经济学宗师呼之欲出(科斯在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演说中多次提到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科斯,1994)。诺斯也多次提到张五常对他经济思想的影响。)。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大贡献应该是把制度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引入到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张五常将产权制度的分析方法应用在台湾的土地改革上并创立了“新租佃理论”。张五常

论中国群众对当前贫富差距问题心态调查学习

海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论文 论文题目:论中国群众对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心态调查 学生姓名:王帅、崔佳、陈楷亮、吴荣耀、王敬亮 学生学号:20111601310067 20111601310046 20111601310042 20111601310069 20111601310066 所在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年纪专业:2011级电子2班 任课教师:方英群老师 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 2013 年 6 月日

论中国群众对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心态调查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我们在肯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发现我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贫富差距有一个可衡量的指标——基尼指数。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贫富分化严重。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的警戒线,而中国大陆基尼系数2010年已超过0.5,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已快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将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从长远来看还会阻碍经济发展的步伐。而贫富差距问题又是每一个国家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必定要面对的问题。那么当代中国群众对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心态又是怎样的呢? 为了调查群众对中国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看法,我所参加的小组对此在五月份展开了以“中国群众对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心态调查”为主题,针对海南大学学生以及周边群众进行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3年5月25日到26日,小组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确定了本次社会实践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的课题。 2013年5月30到31日,制作问卷调查表,安排小组各成员分批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海南大学和海口的几个商场(明珠广场等),对象基本包含海南大学各年级学生,老师和商场附近的群众。 (二)调查方法 2013年6月1日至6月2日,我们将小组五人分成二个分队,二人组成一分队对海南大学里的各年级学生和老师展开问卷调查,地点包括海南大学各个教室,图书馆和起点草坪等,调查问题为200份,其他三人组成另一个分队前往明珠广场和解放西等地展开调查,调查问卷为100份。随机调查300份,我们希望通过这样大范围的调查,来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经过2天的不懈努力,此次问卷调查终于完成。调查的结果如下:本次调查

我对中国房价未来走势的看法(精)

我对中国房价未来走势的看法 前两天与李钟琴先生争论中国房价的未来走势,一言难尽,故此决定写一篇短文(本人主要研究不是房地产,只能说说感觉)。 我的一个朋友最近在美国给他儿子买了套房子(位于德州达拉斯,二层小楼200多平米),花了25万,他本来带去30万,省下了5万,问我买点什么股票,我说你买BRT(一个房地产REIT)吧,虽然目前没有分红,但我认为三年后上涨一倍问题不大。 许多国人可能认为美国已经衰落了,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美国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几年后如果美国重新显示出巨大的力量,我奉劝诸位不要露出惊讶的表情。简单地说,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机体的自我更新,活下来的都是身强体壮的。08年美国房地产业的崩溃,并不一定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我请大家注意,伯南克曾经说过:处理泡沫的结果比处理泡沫要容易得多。这句话是很耐人寻味的。在美国房地产大跌时,美联储并没有去干预它的走势,这至少表明了他们的一种态度:他们不怕房价下跌。他们能够承受房价下跌所导致的结果。 在讨论目前国内房价走势之前,我先说说我知道的以前的一个情况:1994年时,上海城区的房价已经是1万左右了,这个价格维持到2000年时,发生了变动,不是向上,而是大跌了50%,跌到5000(没错,每平米5000块。北京的房价虽然明的没降,但6折7折也是有的),半年后就涨上去了,自此之后就一直大涨小回,直到现在。为什么2000年会有那么一次下跌,简单地说:开发商撑了几年之后,实在撑不下去,断头了,而当时的经济情况好得很,承受的起。 2008年底,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房价也开始下跌,最明显的是深圳,说它出现跳楼的情况也不为过。但诡异的是,这种情况没有维持几个月,房价掉头又向上了(四万亿的资金注入,有多少去了房地产业?)。还没死呢,怎么又还魂了? 房价下跌的影响有多大呢?大家可看以下两个方面: 1。2009年,北京、上海的财政收入分别为2000亿和2500亿,卖地收入分别为922亿和992亿。卖地收入已占财政收入中很大的一块。 2.据abcde网友提供的数据,我国房地产总量有84万亿之巨,如果房价下跌30%(如美国那样),则房地产上的财富损失为28万亿,平均每人2万,实际上的损失肯定不止于此,连锁效应之下,结局如何已经无法估计。

经济学经典案例

案例1-1 案例名称:经济学帝国主义 案例适用:经济学的假设与模型 案例来源:根据《经济学消息报》:《经济学帝国主义》(张五常撰写)2005年3月18日第8版的内容编写。 案例内容: “经济学帝国主义”,英文为Economic Imperialism,出自于贝克尔1976年的论著。它是指什么意思呢? 萨缪尔森谈到,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后。这是说,在所有社会科学中,只有经济学是公理性的。“公理”是指无须证明或不可辨论的出发点,也即是作分析的基础假设,是对是错皆要首先接受的。行外人不容易明白。这里要说的,是所有自然科学都是公理性科学,但在社会科学中(包括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只有经济学是公理性的。因此,在科学方法上,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生物、物理、化学等)是完全一样的。 经济学的公理(三至五个,组合不同)是行内一般接受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在约束条件下争取利益最大化,我俗称为“自私的假设”。因为是公理,本身无须证明,而更重要的是大家同意不容许有例外。我们不能说一个人有时争取最大化,有时不争取,或有些人争取,有些不争取。如果容许例外,逻辑无从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或可以被事实推翻)的假说。这样,作为一门科学,经济学就不可能有解释能力了。 接受了公理,加上理论逻辑,推出可以被事实或行为或现象推翻的假说,然后验证其含意,是经济学解释人类行为的法门。这与自然科学没有两样,只是经济学解释人的行为,而自然科学则解释物体的行为,现象不同,方法一样。 问题是,人的行为有多种,可以分门别类,经济学可以解释的究竟是哪种类呢?新古典经济学的大师一般认为,经济学解释的是起于资源缺乏而导致的资源使用与财富分配等行为或现象。这样处理,经济学集中于市场分析。当然,很多起于资源缺乏的现象没有通过市场——无价不成市。 经济学帝国主义起于市场之外的另一面:好些表面看来与资源使用和财富分配扯不上关系的行为,可以同样地用经济理论作解释。这观点起自经济学鼻祖斯密,而现代的首要推广人是贝克尔。后者在20世纪50年代的博士论文《种族歧视的经济分析》,分析的是传统市场的题外话。其后贝克尔进军家庭、生育、犯罪、离婚等现象,皆遵守着经济学的公理与逻辑。这些行为在贝克尔以前主要是由社会学处理的。 遵守着经济学的公理与理论,把解释的范围推广至人类的所有行为去,是把萨缪尔森的社会科学皇后提升为社会科学皇帝。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了。 成功了吗?有的,但说不上有大成,因为分析着实不易。大概来说,不成市的行为起于两种原因。其一是因为交易费用过高而没有市价。原则上可以有价,但没有。政治上的权力,组织的需求,文革时搞关系等都是例子。可以有价但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而不成价所引起的行为,处理虽然不易,但知道可以有价,知道利益最大化要选的是什么,我们还可以用金钱或财富来排列选择,分析不会太困难。 其二就较为困难了。这是原则上没有市价的“物品”。例如个人的声誉(捐钱可以买一点,行骗可以骗一点但一般买不到,骗不来),纯真的友情(李白要以桃花潭水深千尺来度量),儿女的爱(有些轻于鸿毛,有些重于已命)等,有关行为的经济分析很头痛。我们还可以加上自杀、恐怖活动等行为,头痛要再加心痛了。经济学公理说,损人不可以毫不利已,但我们有时不知损人的已利何在。 原则上不可能有市价的物品被称为非金钱物品,贝克尔与阿尔钦认为要以效用(Utility)来度量。效用是经济学者的思想概念,真实世界没有效用这回事。说争取效用最大化,是说

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 分析 专业名称经济学 班级名称1403 学生姓名宋丽丽 学生学号2014010757 指导教师李建华 二零一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4%的目标。中国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使得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地改善,同时也使中国在国际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得以提高。为了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主要从1992至2010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的方法,探求教育的发展所带来的高素质劳动力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的影响,从而提出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建议。从长期来看,政府教育支出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能大大提高劳动力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这必然导致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教育支出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经济区域的影响作用不同。而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国家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重直接体现了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一国师范学校的数量、教师队伍的总人数、学龄儿童入学率以及高学历毕业生(大学本科以上)人数、教育支出所占比重等都可以作为衡量一国教育发展情况的指标。正是这一问题的出现,本人则选取了“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这样一个命题作为本文的研究课题。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探求教育的发展所带来的的影响,从而提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支出;人力资本;计量分析;菲德模型;国民生产总值;

目录 摘要.......................................................................................I 前言 (3) 一、文献综述 (3) (一)国内文献综述 (3) (二)国外文献综述 (4) 二、理论基础 (5) 三、实证计量分析 (7) (一)数据的来源与确定 (8) (二)模型的构建 (9) (三)参数估计 (9) 1. 对模型进行回归 (9) 2.对参数进行估计 (9) (四)检验分析 (10) 1.经济意义的检验 (10) 2.统计检验 (11) 结论与启示 (11) 参考文献 (11) 前言

如何认识目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如何认识目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时期”,而我国“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国家”,这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共鸣。如何看待这两个最基本的判断呢?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判断在总体上是不甚准确的。 关于第一个判断,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也存在着相当大的贫富差距,只是在“二元结构”和“城乡分治”的条件下,这一差距不仅非常复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起来,使得人们一般不去注意它罢了。 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由于市场机制的建立和社会阶层构成的多样化,过去被掩盖了的贫富差距显性化和阶层化了,当然在某些领域内也相对地拉大了。过去,你和你周围的人相比,差距不大;农民多么困难似乎与你无关。 关于第二个判断,应当说,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并不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国家。贫富差距,实质使用一定的方法,在规模均衡,比例对等的社会成员之间,对收入和财富积累惊醒比较所得出的差距,不是有两个人或两个群体,拉出来一比就是贫富差距。 同时,应当指出得失,中国目前的实际贫富差距,特别是乡村内部和城镇内部的贫富差距,比改革开放以前确有拉大,但在国际上还是属于中等程度。考虑到中国在人口、幅员、区位(一端临海,一端处于大陆深处)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考虑到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和经济发展中的最敏感阶段这一事实,这种程度的差距应当说是仍处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内。领导干部要树立新的市场经济理念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中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世界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尤其是广大领导干部在坚持自立、平等、竞争、效率、求利、开拓等市场基本理念前提下,需要形成对市场经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以便更好地前进。 一、关于预期理念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一种趋向:任何一个利益主体在事发之前都对事情进行预期,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所有的经济主体(包括政府),都会实现一种互相的预期,使经济能够内在地调整。我国每年都要为经济增长速度制订预期目标就是如此。自觉地认识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并注意运用人们的预期来调节自我和群体的经济社会活动,这就是预期理念。 二、关于信用理念 所谓信用理念,是指清晰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交易实现的,而这种交易是建立在遵守诺言的契约的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原意指“延期支付”,由于交易中“延期支付”的承诺最能解释契约的实质,因而信用就远远超出原来的狭义,而成为市场经济普遍的、基础性的现象。西方市场经济新的理论成果信息经济学论证了对信用的需求来源于信息不对称,信用就是指掌握信息的乙方不骗对方的承诺。博弈轮则揭示了重复博弈以及人们对长远利益的追求,就一定要讲信用。 三、关于比较优势理念 所谓比较优势理念,是指自觉地意识到,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主体应该强调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利用比较优势来发展自己。 比较优势的理念来自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市场经济是以分工和利益互换为基础的,有了分工和利益互换,每个经济主体都必须在交易过程中强调自身的比较优势,这是由于各经济主体在交易中依靠比较优势才能占有相应优势地位,从而获得比较利益。因而市场经济强调的不是各个方面都要占有的绝对优势,而是在某些方面相对占有的比较优势。正因为市场经济

中国房价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房价未来的发展趋势 伴随者世界金融风暴的蔓延,国内一路飙升的房价来了个紧急刹车,这个急刹车让很多正在搭乘楼市这趟高速列车上的炒房人措手不及,一夜间从百万富翁到身无分文的人大有人在。然而这个信息却给许多几乎已经放弃买房的人一线希望。在大环境一片萧条的情况下,各种关于国内楼市泡沫的各种说法一时铺天盖地,大多数专家学者都支持房价下降是必然趋势。于是绝大多数购房者都期待着房价的下降,在两会前一直是一个观望期。但是随着两会的结束,似乎楼市依然比较坚挺,没有大家以前预期的降价幅度,甚至有许多楼盘房价根本就没有降过。同时随着两会后各个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地产商的政策,同时节后许多刚性需求的释放导致最近房价上涨的趋势。 回顾这样一个过程,很多人肯定不明白,为什么伴随着失业率的不断刷新、出口的不断萎缩、股票的不断跌停等不利因素,中国的房价却独树一帜。我个人觉得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 1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很多政府的收入都来自土地政策(从最近的消息可以看到政府在推高房价方面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政府和地产商可以说是双赢的局面,如果放弃房市无疑会首先就会影响到政府的财政,保八又何从谈起,所以政府不愿意放弃房地产。 2、银行投入房地产的贷款是海量的,如果楼市一路迅速下跌,势必会给银行造成大量坏账,从而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破坏,所以银行也不愿房地产这个市场一味的萧条下去。 3.在中国现在积压在地产商的这些看似数量不少房子,对于中国这样的消费市场来说,在相当一段时间肯定是供小于求的,也正是由于如此,给政府和银行救楼市提供了必要条件。 中国房地产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取得了飞速发展和巨大成就。自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正式确立了房地产的全面市场化方向,计划和分配时代长期积聚的需求得到了极大释放,加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步伐的迈进,推动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大发展,房地产规模和建筑面积逐年递增。同时,房地产市场逐步形成、完善和成熟,而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属性也已充分的显现和发挥作用。 展望未来,房地产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中国的城市化比率和国外相差甚远,“居者有其屋”的目标远没有实现,房地产仍然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当前问题的重点是: 1、高房价带来的资产泡沫一旦破灭,将影响房地产相关的产业链,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和金融安全。 2、高房价不利于房地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过高的价格将阻碍正常需求,不利于中国城市化推进。 3、高房价剥夺了居民的收入,不利于启动内需和消费的增长。 4、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说,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5、全球经理人采购指数继续下降,PPI深幅下挫,未来有关房地产的建安成本大幅降低,各大城市地价除2008年外,2009年地价继续走低,银行利率经过几次下调,还有下调的空间。也就是说,所有的构成房价的成本都在降低,房价能涨吗?除非房子是黄金做的。 6、中国的地产商一直在囤地,这是事实。近十年来,房企购地面积每年都多于用地面积。最近各地方政府已开始没收一些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部分被没收地土地闲置长达18年。在以前对囤地毫不干涉的情况下,囤地的利润高于辛辛苦苦盖楼售楼的利润。如没收闲置土地,对有捂盘、囤地行为的房企停发新贷款等政策能严格执行,供应量必然明显增加,显然不利于价格的上涨。

试论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专论: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编者按 技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关系我国未来综合实力的一件大事。21世纪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将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这种形势,任何一个学科都将面临如何系统理解技术创新内涵的新问题,都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创新,以使本学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服务。为促进地理学工作者系统理解技术创新,并把技术创新广泛地应用于学科实践,本刊从2000年第4期开始,将陆续刊登 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方面的专论,殷切希望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关心技术创新,关注 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专论栏目,并踊跃参加。 文章编号:1003 2363(2000)04 0001 05 试论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张占仓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从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走势分析入手,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取得的成绩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21世纪中国经济地理研究要进一步面向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发展思想,并认为观念创新、能力创新、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创新、研究领域创新及组织管理创新是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创新重点。 关 键 词:技术创新;经济地理学;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0 08 12;修订日期:2000 10 16 作者简介:张占仓(1958 ),男,河南偃师人,研究员,学士,主要从事经济地理研究。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8月23~26日召开了 全国技术创新大会 。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将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全面系统地理解技术创新的内涵,贯彻落实技术创新的精神,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 1 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其意义 1.1 创新理论 1912年,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2]。按照熊彼特提出的观点, 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把一种从 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狭义的技术创新主要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广义的技术创新还包括与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创新等。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显然,我们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所提出的技术创新是广义的技术创新。 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认为, 技术创新就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OECD 报告认为,技术创新是 把一种想法(设想)变成一种投放到市场上的新的或改进的产品的转变过程;把一种想法转变成用于工业中的新的或改进的工艺(操作过程)的过程;或是一种新的社会服务方式的转变过程。 中共中央中发?1999%14号文件称,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 第19卷 第4期2000年 12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 RCH AN D DEVELOP M EN T V ol.19 N o.4Dec.2000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1中国经济学的目标 中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彻底触动,深层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稳固,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不少漏洞。因此,建设一门能反映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特点和中 国经济发展道路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是有必 要的。这也是中国经济学的根本目标所在,而中国经济学的具体目标可分为体制结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三个部分。 体制结构目标主要从中国的渐进式改 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分析,所有制结构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保障体系 较为完善。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运行目标和宏观经济 运行目标。微观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企业和企业制度的完善及国企改革的推进、社会

主义市场机制、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规则较为完善。宏观经济运行目标是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及其相互关系的平衡、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顺利实现、政府职能得到完善等。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 2中国经济学面临的困境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研究成果和研究团队萎缩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甚至已无立身之地。目前,高校马思主义经济理论课程已被严重压缩,中国经济学界研究成果,主要是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有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容的不到十分之一;有的虽然打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招牌如《劳动价值论》,却在宣扬资产阶级要素价值论的观点。 其次,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习不感兴趣,更谈不上研究。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十七年招收的330名博士生中,他们在学期间发表的经济学论

如何正确看待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

如何正确看待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 Xf 杨懂梅 Xf 韩芸 Xf 王鑫 Xf 指导老师:唐灵魁 摘要:本文以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然后阐述了中国贫富差距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贫富差距改善的措施。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贫富差距;现状;措施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经历的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从中央到老百姓、理论界,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人民生活总体上普遍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贫富差距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相信,在我国的先富起来的人中,相当多数是由于劳动收入或者由正当的财富收入造成的。他们的收入应该说是合理合法的。然而,也不能排除,在他们中间有一些是由于非市场因素、甚至是非法因素造成的。大多数社会都得容忍因为地理条件不一样形成的收入差距,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获得机会率越来越不均等,尤其是通过权力市场化而形成的收入差距是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根源之一。 调查: 您所在的城市不同人群间的收入差距是否明显? 您家庭目前的月总收入是: 您认为人群间的贫富差距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方面的差距? 一、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测量贫富差距程度。 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为1表示全部财产集中于一人; 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贫富差距继续加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在 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自2000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开始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并连续几年直线上升,(见下表1:1977年至2010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贫富差距不断恶化。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的主力军——城乡居民,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很典型。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当年农村人均纯收人为2090元,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6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 2.47倍。此后,这一指标一路上涨,到了201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已经达到了 3.23倍。世界银行有关报告指出: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收入的比率为1.5:l ,而我国长期以来超过2甚至3。这说明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2.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拉大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的思想指导下,国家对于东部及沿海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使东部地区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逐年扩大。从上实际八十年代到现在,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01倍,中部地区增长了12.2西 票数 百分比 一、您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大吗?到了什么程度? 很大 80 80% 大 17 17% 中 2 2% 小 1 1% 总投票者 100 二、造成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原因(可多选) 市场分配 40 40% 财政分配 44 44% 腐败问题 82 82% 农地征用 31 31% 城市房屋拆迁 21 21% 国企改制 54 54% 股市违规操作 27 27% 其他 20 20% 总投票者 100

触摸中国房价敏感地带 破析真实房价未来走势

触摸中国房价敏感地带破析真实房价未来走势 中国的房价,自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后,一路上涨。特别是2005年后,房价更是猛涨。对于中国高房价之原因,众说纷纭,本文将对此深入探究。 首先,决定房价高低的是人口经济聚集结构。说到房价,多数专家和评论员都忽略一个决定房价高低的最基本因素,那就是人口经济聚集结构问题。有人说中国人口多,耕地少,所以房价高。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如果13亿中国人都居住在农村,或者说哪怕是有26亿中国人但都居住在农村,无论如何房价也高不起来。相反,哪怕中国只有一亿人,若80%以上都聚集在北京上海两大城市,那中国房价一定很高。俄罗斯人口稀少,人均耕地很多,且人口数量从1992年就一直在减少,那莫斯科为什么房价也高呢?一个最基本原因就是俄罗斯人口尤其是富人一直在向莫斯科等大城市聚集。中国人均耕地面积1.4亩,农业出口大国荷兰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84亩,那荷兰为什么不疯狂的高房价呢?原因就在于荷兰等欧美国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很好,人口没有过于向少数大城市拥挤。在一个区域内,如果用于居住的房子相对较少而用于工商业的地产很多,那必然有许多工作人口去竞争少量住房导致此处房价较高且居住空间狭小,如日

本东京。相反,如果在一个区域内,用于居住的房子相对过剩,那房价就不会一直很高。所以,我认为,人口经济的聚集结构是决定房价高低的基础性因素。 其实,中国的土地是充足的。中国耕地18亿多亩,按照人均0.8亩地就可以实现粮食自给的国际标准,中国仅需要10.7亿亩耕地即可实现粮食自给,还有7亿多亩耕地可以用来做其他用途。另外城市化的发展,占有的不一定全部是耕地,还有许多非耕地可以使用。况且在城市的过程中,是节约土地的,按照农村住房与宅院用地面积1:3计算,如果城市化之后变成10高的居民楼,则可以节约39倍的土地,这样就有更多的土地可以建居住房。所以,中国人口多导致高房价是站不住脚的。 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速度很快的国家,由于中小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和人文设施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加上大城市和城市群的规模效应产生的强大经济要素集聚能力,使人口、经济要素、就业岗位创造等过快的集中于少数大城市,且很容易使这些大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而土地在一定地域是有限的,房子又不能像普通商品一样迅速生产出来或运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