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梁思成一生的成就

(完整版)梁思成一生的成就

(完整版)梁思成一生的成就
(完整版)梁思成一生的成就

梁思成一生的成就

寄语:建设部设立“梁思成建筑奖”,以近代著名建筑家和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命名,是授予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以表彰奖励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做出重大贡献和成绩的杰出建筑师。梁思成一生的成就不仅是在建筑上,在教育层面也有一份他的功劳,跟着橙子详细了解一下梁思成一生的成就,欢迎阅读。

梁思成建筑成就

梁思成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之长子。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东京,在东京的华侨学校上学。他在父亲的教育督促下,自小打下了良好的中国文化基础。1912年,梁启超携全家回到了北京。梁思成考入了"清华学堂",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在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在转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因梁启超病重而中断。梁回国不久应张学良邀请到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1931年回到北京,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从此他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1946年梁思成回到了母校,在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直到1972年逝世。解放前他是中央研究院院士,解放后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是中国科学院第一批院士,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文集》(4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中国人要写自己的建筑史

梁思成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奠基者和创立者。

我国古代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著名的长城、雄伟的宫殿、秀美的园林、多姿多彩的民居,可惜在中国却没有人科学地研究它。梁思成在国外留学期间,当他看到许多中国古代文物,如战国的铜器、汉代的画象砖、唐代的石佛在异国博物馆出现时,他无限感慨。1928年他与林徽因婚后到欧洲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游历考察,看到那些建筑文物都得到妥善保护而且还有专门机构进行着系统的研究,梁思成夫妇下定决心投入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由中国人自己写出中国的建筑史。1931年回到北京,梁思成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投入对

中国建筑的考察与研究。当时反映中国古代建筑的有两本书:一本是宋代的《营造法式》;一本是清代的《营造则例》。这两本书讲的大多是官方建筑法规。1929年梁启超得到一本宋代《营造法式》影印后寄到美国。梁思成看到此书,如读天书一样,根本看不懂。他感到要想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还必须从实地考究入手,然后再从大量的测绘资料中得出规律性的东西。他首先选择了北京的故宫--这座集中国建筑之大成的杰作。

他到故宫做实地考察,把《营造法式》、清代的《营造则例》中的图文与故宫建筑实际进行对照,从总体到局部,从结构到装饰进行考察,还请教了当时尚健在的老工匠,并搜集散落在民间的资料。为了全面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需要更广泛的搜集资料,梁思成他们克服了在资金、交通、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困难,历时五年,跑了100多个县。包括应县木塔、定州大佛、赵州石桥在内的几百座古代建筑。依靠简陋的工具、采用古老的办法测绘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1934年通过实地调查与测绘完成了《清式营造则例》。这是他的第一部著作。他把中国清代的建筑样式、结构、装饰做了科学的分析并用现代建筑的图表示出来,使后人对古建有了科学的认识。

日本人说中国以前不存在唐代木结构建筑,要看唐代木结构建筑只有到日本奈良。梁思成不以为然。一次他在敦煌的壁画中看到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形象,后在北京清凉山寺找到大佛光寺的记载,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带了助手到五台山探寻大佛寺,据判断这座建筑绝不晚于宋代。他们又从大殿的整体到局部,从梁架到门窗进行了仔细的测量,后又发现了经幢上面还刻了名字,推算经幢建于公元857年。根据一般规律是先有庙后有经幢,大殿建造年代还早于公元857年(唐宣宗时期),林徽因又在庙中找到了供养人,在大梁上也找到了有关建造年代的记载。这是我国自己发现的第一座唐代建筑。

"七七事变"爆发后梁思成带着家人取道天津、长沙于1938年1月抵达昆明,在昆明他们建立中国营造学社并在西南地区对中国古建筑进行调查。他们研究经费过去主要靠外国的基金会赞助,抗战后,资金受到了很大影响,梁思成夫妇在贫病交加的困境下坚持调查工作,并整理、刊出了学术论文。

1940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及助手开始编写《中国古代建筑史》,然而他们从重庆

的国民政府那里只能要到很少的经费,工作进行得异常艰难。1945年《中国古代建筑史》终于在西南后方的一个农村诞生了。这部著作总结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规律、特点与西方建筑进行比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其学术水平达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1946年10月梁思成受邀到耶鲁大学讲学。其间又完成《中国雕塑史》,把中华文化的瑰宝展示在国际学术界面前。为此,美国东亚问题专家,曾任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的费正清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在我们心目中他是不怕困难献身于事业的崇高典范"。"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技发展史》中多处引用梁思成的著作。他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祖师爷。

梁思成作为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中国政府的代表,被邀请担任联合国大厦建建筑师的顾问,并参与联合国大厦设计的审查工作。梁思成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使过去混沌的状态的中国古代建筑,剥去了身上尘埃的外衣露出了它故有的风采。

40到60年代大量调查研究分析总结的意义

1.对中国的古代建筑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整理,并总结了其内在规律。通过对紫禁城故宫这个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大小建筑物近千座的庞大建筑群的研究,使其以科学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

2.从中国古建筑的发展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总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个建筑与各体建筑之间的关系、各体建筑之间的关系,建筑群体的组合以及园林建筑的多样化等等。

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代文物的保护

世界各国对文物的保护有不同的主张,在修复文物及古建筑时有人喜欢修旧如新,而梁思成认为这样对文物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对古建筑应当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要整旧为旧,如对蓟县独乐寺的修缮。

二战时期,他曾呼吁美国轰炸日本要注意避开奈良的古建筑,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1948年国民党动员北京的大学教授去台湾,梁思成坚持留下等待解放。年底,清华园先解放了。梁思成连夜把北京重要的古建筑都在地图上标了出,由中央

发给准备攻城的解放军。后傅作义接受了和平解放的条件,北京城内的古建筑得到了保护。

梁先生对北京城的保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曾多次上书大声疾呼,北京城其建筑规模、文化艺术价值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发从消费城市转化为生产城市,梁思成并不不同意。他总结了欧洲城市建设发展的经验,联合有关人士向中央提出保护老北京,另辟新区建北京,这样既能保护古城原貌,又可适应首都的种种需要。他认为保护不是原封不动搁置,而是在不伤原貌的情况下,加以改造。如北京的古城墙可以改成遗址公园等。

50年代北京在建设发展中把牌楼拆了不少,在北海大桥的扩建中还计划把北海团城拆掉。梁思成火了,找到了总理,经过总理与梁思成等人的现场勘查,才把团城保留了下来。

1964年世界各国建筑学者会聚意大利威尼斯,研究城市发展与古城保护问题。提出古城与新城不要混在一起,这就是有名的"威尼斯宪章"。这些原则实际上梁思成在30年代就提出来了。有人说梁先生保护古建筑的主张是"向后看",实际上他是向前看,而且很有预见性。

梁思成教育事业

在梁思成的一生中,除了研究中国古建筑以外,他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创办建筑系

1928年,梁思成刚一回国就到东北大学担任建筑系主任,一心要为中国培养新型的建设者。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梁思成又想着战后和平建设需要人才,于是回清华大学筹办了建筑系,从此,他把自己的后半生投入了中国的教育上。

培养建筑教育人才

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梁思成总是站在教学第一线,即使在他担负着十分繁重的行政工作的情况下,他坚持亲自教课。他十分重视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所以他除了讲授中、外建筑史外,还经常给刚进大学的学生讲“建筑概

论”,担任低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他不但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善于深入浅出地、用生动的语言和比喻向学生讲明什么是建筑,建筑师的任务和建筑师应该怎样工作等。他善于从课内到课外,经常教育和引导学生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观察所见到的建筑,研究与建筑师有关系的一切事物,启发学生对建筑事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和感情。

梁思成治学严谨,在学术上平等待人,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建筑人才,还把自己收藏的丰富图书资料捐献给清华大学建筑系。

梁思成的大师风范

梁先生在东北大学,特别是清华大学创建了建筑系,培养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建筑师。他的学生不少主持了全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如1959年的北京十大建筑。他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重视联系实际,培养工作能力,在建筑设计上要扩大眼界考虑诸多因素,大到城市发展,小到家族生活,同时还要考虑城市生态和绿化以及社会、人口生活等等问题。他认为建筑师应该是有文化休养的综合艺术家。

梁先生1949年参与了中南海的改建,还领导师生参加国徽的设计等重要工作。1962年他主持设计了在杨州的鉴真和尚纪念堂。这一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唐代式样建筑,获得国家的一等奖。

梁先生离开我们整整30年了。去年清华大学隆重纪念了梁思成诞辰100周年。出版了4部文集。近百万字。有近千名毕业生返回母校。他一生对我国建筑事业的卓越贡献是值得怀念的。

梁先生对祖国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即1949年10月2日,他全家人席地而坐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他经历了中国受屈辱的年代,如今看到贫苦落后的中国从此开始走向了复兴,他怎能不激动?从这时起他下定决心要为人民服务。美国曾邀请他携全家到美国工作,他末接受。他说我的祖国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

在反右扩大化时他曾受到冲击。在经济困难时期他也过着艰苦的生活。文化大革命中他被带高帽当成反动权威批判,但这些磨难并没有改变他对祖国的忠诚。他一心盼望台湾回到祖国大家庭实现祖国统一,晚年曾动情地背诵陆游的

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梁先生有着严谨的学风,对各项作业特别是绘图要求十分严格,而且自己身体力行在每个细节都是一丝不苟、毫不含糊。他特别重视基础教育、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及作风的培养。他讲课学贯中西、才思敏锐、妙趣横生。梁思成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他的业绩是永存的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奈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1)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2)小组交流讨论。 2.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明确】

员工心态培训之好心态成就好未来学后感

成功学始祖希尔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即PAM,而失败人士只有消极心态即NMA。所谓心态是指人的心理态度的简称,是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修养和能力。具体地讲:心态就是人的意识、观念、动机、情感、气质、兴趣等心理素质的某种体现。它是人的心理对各种信息刺激做出反应的趋向,而这种趋向对人的思维、选择、言谈和行动具有导向和支配作用。正是这种导向和支配作用决定了人们事业的成败,决定了人们的命运。 作为******科技有限公司的新进员工,有幸参加了这次公司组织的员工心态培训课程,担任本次课程培训重任的是中国连锁企业员工培训第一人,业界人称“小李强”的郑长福老师。郑老师拥有上百场跨行业内训经历:从服装销售到动漫设计,从生产管理到餐饮服务,从办公设备到培训教育、从房产代理到金融咨询、从化妆品到装修装饰、从监狱管理到国际货代。其有笑、有料、又有效的授课方式让我获益匪浅,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与体会如下: 一、正能量塑造 一句正面的言论,不一定带来业绩;一句负面的言论,一定会影响业绩。正能量就是体现在一个积极的心态,正能量可以激发热情,增强创造力,使人做事主动、乐观向上,让人承受压力强、获得更多资源。小溪汇入江河,而江河最终又将汇入大海,大海在吸纳百川之后还能保持净而不浊。如果把人看成大海,怎样才能将污水变干净呢?首先,停止抱怨,改变自己;其次,永远关注正面的事情;最后要时刻使用正面语言。 二、主人翁心态赢人生 职场中存在两种心态“全力应付”和“全力以赴”,当我们把公司当成老板的就容易产生前者心态,当成自己的自然而然会形成后者心态。我们经常会听见有人抱怨,自己赚的钱少。却没有反思,想赚更多的钱就必须先将自己变得值钱,那么使自己值钱的前提就是让自己变得稀缺,稀缺的一个原则就是“事无巨细都高标准,严要求”。不要将回报仅仅等同于金钱,赚不到金钱,我们可以赚到能力,可以赚到老板的认可,牢记付出先于回报,吃亏是福。困难是人生成长最好的营养品,不要逃避,每解决一件困难,我们的能力圈就会往外扩张。苦水与甜水这人生两杯水究竟应该怎么喝,切记千万不要在最能

心态成就人生的感悟

心态成就人生的感悟 导语:有太阳就会有月亮,有冬天就会有夏天;你不可能轻易改变风的方向,但你完全可以及时调整船的风帆!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心态成就人生的感悟,欢迎大家阅读。 心态成就人生的感悟篇一“心态决定一切”——这句话的来源出处我没有查考过。但是从强调主体作用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有三个工人正在一块儿砌一堵墙。 有个过路者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无精打采地说:“没看见吗?正在砌墙。”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栋漂亮的高楼。” 第三个人一边干活一边哼着歌曲,而且笑得很灿烂,他抬起头认真的说道:“我们在为别人创造美好的生活。” 十年过去后,第一个人仍在工地砌墙;第二个人早就成了一名工程师;第三个人已经成了一名负责建筑工程的领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很深的道理:有什么样的心态往往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一个人的固定心态,往往决定着这个人的命运和前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心态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状态的总和,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体验。心态对一个人的思想、情感、需要和欲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制约着一个人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事业的态度。心态是把“双刃剑”:积极的心态往往能够成就人生事业,相反消极的心态则往往影响事业的成功。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压抑、烦躁、消极甚至对立的心态下,即使他的办公条件再优越,也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反之,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精神因素,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从而产生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内在的无穷潜力。 据说,美国医学院研究所的一位教授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们把45个脾气、性格有比较明显差别的学生,分了三个组:第一个组的学生性格、心态基本处在谨慎、安静、知足、很平稳的状态;第二组的学生大部分保持自觉、积极、开朗、活泼心态;第三组的学生情绪经常波动、急躁、易怒、不知足。过了30年后再看这三个组人员的情况:第三组的人患癌症、心脏病和精神混乱症的占%,另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原文阅读】

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不自觉。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治中国建筑史者对此着意,对中国建筑物始能有正确之观点,不作偏激之毁誉。 今略举中国建筑之主要特征: 一、于结构取法及发展方面之特征,有以下可注意者四点: (一)以木料为主要构材凡一座建筑物皆因其材料而产生其结构法,更因此结构而产生其形式上之特征。世界它系建筑,多渐采用石料以替代其原始之木构,故仅于石面浮雕木质构材之形,以为装饰,其主要造法则依石料垒砌之法,产生其形制。中国始

好心态成就美好人生

好心态成就美好人生 心态决定了人的命运,它能使我们成功,也能使我们沦为失败者。世界上没有真正幸运的人,就我自己而言,之所以有今天的心安理得、小小的成就感,是因为我总是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正是在这种心态的指引下,我才努力奋斗拥有了今天舒适安心的生活。所以,我坚信,左右我前程的不是命运,而是心态。如果你希望命运出现转机,享受成就事业的快乐,就要马上行动起来,剔除自己在心态上负面的内容,你会发现,自己将会走向美好人生。 一、好命运来自好心态。 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波箱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好命运来自好心态。 还记得自己当初教师招聘考试前夕,也曾因担心去过白云山祈福。还记得当我问到道士今年是否能考上时,道士使用了心理战术说:“机会是有,但希望不大!”回来后我就想,既然有机会,那就努力一下尝试看看。这样才有了今天值得自己骄傲的工作。现在想来,如果当时听了道士的后半句希望不大的话而选择放弃努力,相信结果会截然不同。 二、心态好,智商才能得到发挥。

智商与心态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汽车发动机与方向盘的关系一样,发动机决定着汽车动力的大小,智商也决定着人能力的大小,但是方向盘却决定着动力的方向,同理,心态也决定着智商的方向。 三、心态好,能帮助战胜困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境,在困境中,有人烦躁不安,怨这怨那;有人平静如水,默默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持前一种态度的人,往往无法走出困境;而持后一种态度的人,则能顺利的走出困境。就像年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整,在没有确切通知前,有些人忧虑重重,担心不已。而我自己则想:无论升与降,这都是我无法控制、左右、改变的,要升大家一起升,自己不会少;要降一起降,也不会单独只减少自己的那一份。我相信做出这样决定的相关人员一定已经考虑过了我所担忧的问题,是从大局出发的。 四、心态好,才能快乐生活。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过得快乐一些,那么快乐究竟在哪里?面对着枯燥的工作有没有快乐可言?答案是肯定的。我校提倡教师与学生一样,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有些人觉得都工作了还要强迫运动,便采取消极的应对,只是出去站站,并不运动。我着实为他们惋惜,健康的身体是自己的,不是为别人而锻炼。其实,每天坚持运动一下,时间长了,相信一定会有利于身体健康。而每天只是出去站站,

林徽因和梁思成生平简介

林徽因和梁思成生平简介 林徽因,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于浙江杭州,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她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翌年,随父回国,仍到培华女中续学。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她改入该校美术学院,而主要仍选修建筑系的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结婚。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林徽因在到职前先回福州探亲,曾应福州师范学校和英华中学之请,作《建筑与文学》和《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讲。又为其叔林天民设计福州东街文艺剧场。翌年,到东北大学讲授《雕饰史》和专业英语。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 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1931年,她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次年,为北平大学设计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在此后数年中,她多次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还为署名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这是一本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必读的重要工具书。 林徽因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馀,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她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当时,她曾应聘为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讲授《英国文学》课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程,负责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还担任《文学杂志》的编委。她经常参加北平文学界读诗会等活动。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向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徽因是文艺界的发起人之一。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揉合得浑然一体。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在文

著名桥梁简介

1 赵州桥简介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 2 千古风流一名桥--广济桥 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 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广东民谣) 这“潮”,指的是潮州;这“桥”,说的便是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在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居闽、粤交通要律,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等同居中国名桥之列,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桥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心态好人生读后感

好心态好人生读后感 好心态好人生读后感 雨,淅淅沥沥,敲打着闲暇的双休日。每每这样的时刻,总喜欢把自己的思绪浸润在文字中…… 细细品读《做人好心态,做事好习惯》一书,那质朴的文字,富有哲理的思想,仿佛山泉般清冽的水,静静地流淌在心中,格外清新自然。 生命飞逝而过,人生如旅途,我们应该怎样快乐、充实地度过一生?这是《做人好心态,做事好习惯》一书带给我的思索。是的,人生是一个过程,生命是一种体验。特别是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体系在不断更新,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心灵与精神的彻悟。 《做人好心态,做事好习惯》一书中,作者呈现给我们的道理,既精辟又丰富,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作者从人生经验、人生哲理、社会意识、生命意义等多角度对生命和人性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强调自我修养、追求人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很喜欢书扉页上的两句话,也是此书的核心:“积极、正向的心态能帮我们获取健康、积累财富和赢得财富;优秀、高效的习惯能使我们有效执行、实现目标和成就梦想”。是的,对生命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是我们生活的原动力,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调,也是实现梦想的源泉。 《做人好心态,做事好习惯》一书共分为十二章,每一章的小标题下,作者都非常恰当地引用了名人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还大量引用了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帮助读者更深刻地去理解、消化和记忆。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8629356.html,/a/201202/58134.html 比如《诚信是最精明的处世方式》这一节,作者引用了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名言:“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就一句话,重重击中要害,奉劝那些心存计谋,投机取巧的人,要行得正,坐得端,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赢得社会的尊重。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本色做人可以广交真正的朋友,于人于己于社会有益。 又比如《宽可容人,厚德载物》,我记得厚德载物这句成语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原意是指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如果进一步延伸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所谓宽容即得人心,宽厚即得力量。有了宽容和宽厚,才有凝聚力和感召力,才有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梁思成的故事》导学案

课题:《梁思成的故事》 主备人董新科审核人时间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梁思成的相关常识。 2、理清写作思路,学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交错进行的写法。(重点) 3、感受梁思成的人格魅力,增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习难点】1、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2、为什么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精读感知,品味交流 1.认真完成预习自测部分作业,准备教师检查。 2.通过小组帮扶完成自主学习,标好疑点、难点。准备展示、讨论。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梁思成简介: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二、预习自测: 朗读课文,积累下列词语并解释带下划线的词语:(给加点字注音并抄写两遍) 勘.查巍峨 ..黯.淡耸.立锈蚀 ..逻辑.惋.惜钦.佩壮硕.塔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叹为观止灰飞烟灭毫不顾忌视为一体困惑不解气势雄伟轩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 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1、思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合作交流,展示点评: 1、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案】 一、当堂检测: 1.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倾注:倾倒,注满。 B.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C.攀援:抓着东西往上爬。 D.勘查:进行实地调查或查看。 3.请说出中国的四大名楼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4、按原文填空古建筑在他的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 。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_________,当他______________ , 他绝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_________ ,_________ 。 第二课时

励志故事:好心态才能成就好人生

励志故事:好心态才能成就好人生 心态是真正的主人。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的人更成功,他们赚很多的钱,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拥有健康的身体,整天快快乐乐,而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 有两位年届70岁的老大爷,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有什么样的想法。于是,他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 70岁开始学习登山,这是一大奇迹,但奇迹是人创造出来的。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他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一个人如果是个积极思维者,喜欢接受挑战和应对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这位老人的壮举正验证了这一点。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态度、最乐观的精神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相反,他们的人生不断地受到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的影响。 从前,在一个贫穷的乡村里,住着俩兄弟。他们受不了穷困的环境,决定离开家乡,到外面去谋发展。于是,兄弟俩都去了异乡。大哥好像幸运些,他到了富庶的香港,弟弟却到了相对贫穷的广东。 40年后,兄弟俩幸运地聚在一起。今日的他们,已今非昔比了。哥哥当上了香港的侨领,拥有两间餐馆、两间洗衣店和一间杂货铺,

而且子孙满堂,有的做生意,有的成为杰出的工程师或电脑科技人才。弟弟则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集团总裁,拥有东南亚相当数量的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都取得了成功。但为什么兄弟俩在事业上的成就,却有如此的差别呢? 兄弟相聚,不免谈谈分别以来的遭遇。哥哥说,我到了市场经济的社会,既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唯有用一双手煮饭给别人吃,为他们洗衣服。总之,其他人不肯做的工作,我统统顶上了,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事业却不敢奢望了。我的子孙,书虽然读得不少,但能有安分守己地去做一些技术性的工作来谋生。至于要进人上层社会,相信很难办到。 看到弟弟如此成功,哥哥不免羡慕弟弟。弟弟却说:“我初来广东的时候,做些低贱的工作,但发现当地人的观念比较落后,于是便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之际,以勤劳和智慧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慢慢地不断收购和扩张,生意便逐渐做大了。” 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影响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心态控制了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自己的视野、事业和成就。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是由我们自己的心态决定的,心态是真正的主人。 心胸有多大,成就有多大。 让自己的心胸宽大起来,才能成就事业。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题《梁思成的故事》 课型主读课 课时 2 上课日期 2013年3月12日 作者姓名刘源 单位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倾听建筑学家的爱与憾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梁思成的故事》(2课时)【文本解读】 本文是文学散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件是勘测山西应县木塔,第二件是说服美军,日本古都奈良因而免遭轰炸和破坏。作者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加以叙述和描写,而且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文章中交织着诗意的渲染、智慧的评述,包含热情,构成了一种既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这篇文章作者用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语言,赞赏了梁思成的精神思想,使读者真正领悟“建筑的灵魂”。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有明显的异同。通过比较,找准比较点,体会本文的独特之处,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本文的行文脉络:全文紧扣第一句话“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用精彩的语言讲述了两件事情,从而表现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重点句: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教学设想】 1.主要学习点。 ⑴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⑵比较学习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的异同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2.课文内容较长,提前布置预习任务,疏通表层文意。 【相关课程标准】 “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读出个人独特感受,获得有益启示,对作品(作者)情感作出评价,能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欣赏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梁思成的故事,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2.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品味文章精彩语言。 3.找准比较点,体会本文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读文章精彩语言。 难点:发现本文写法上的巧妙之处并学习运用。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课题:《中国建筑的特征》前置性作业设计 【前置活动】 观察当地传统民居院落,了解其建筑特征。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知识储备】 (一)科普作品的特点 1、科学性 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也不例外。目的是向广大社会成员普及科技知识、科学技能以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因此,除了要求做到概念准确、事实确切、观点正确、表达客观之外,科普文章的科学性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由于科普文章的多数读者对于文章所介绍的科技知识往往是第一次接触,常常是以完全信任的态度加以接受的。因此,我们写文章时必须以极其负责的态度来介绍、普及那些成熟的、正确的科技知识。 ②科普文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尤其是在说明、普及科学方法、科学技能时,文章所介绍的方法、技能、窍门、经验等应当具有可操作性,为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和方法。 ③在说明、普及科技知识、技能时,应当与相关学科联系起来,全面考虑其社会效果与影响。例如,在介绍、推广农副业生产经验的时候,应当联系生态环境问题来全面考虑。又比如,在介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功能时,除了运用体育学的原理外,还应当运用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观点来剖析。 2、思想性 科普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宣传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因此,科普作品要通过普及介绍科学知识,让人们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就是科普作品思想性的体现。当然,科普创作的思想性,是内在的、从作品中自然表现出来的,不是贴上一些政治标签或外加一些政治术语。 3、通俗性 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晓畅的文字介绍科技知识,使之生动、易懂。“整个科普创作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专门知识通俗化的过程。”(章道义等编《科普创作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8页)这句话点明了科普创作的实质。不通俗地把科学知识表达出来,读者理解不了,就起不到科普创作的作用,科普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科普创作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使科普作品通俗化。如用文艺形式创作,使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科普作品,只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写清楚,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就能达到通俗化。切忌简单化、庸俗化,或简单得残缺不全,只

梁思成生平简介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古建筑文物保护与研究和建筑史学家。广东省新会县人,梁启超长子。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日本时,梁思成于1901年4月20日出生日本东京,1912年随父返国。1972年1月9日卒于北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回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1933-1946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1934年任国民政府中央古物保存委员会委员,1944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营建系)并任系主任直到逝世。他还曾任中央研究员院士,美国耶鲁大学聘任教授、普林斯登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和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等职。从1949年起,先后任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梁思成的一生中,除了在建筑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做出的开拓性不朽贡献之外,最为突出的是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调查研究工作,他在中国营造学社的十多年间,以他身体和学术的最强壮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对我国众多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了勘察、测绘、制图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对老匠师们的采访,写出了《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等专著和《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考》、《正定古建筑调查报告》、《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等众多的调查报告与学术论文,为我国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这门学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梁思成对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抗日战争以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中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都是竭尽全力,多方设法保护,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在抗战时期为保护敌站区古建筑文物、在解放战争中为保护待解放地区古建筑文物领导编写《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在作战地图上标示出在战争中避免炮击,轰炸的建筑文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保护北京的城墙、牌楼、北海团城等等竭尽了全力。他还多次为文化部举办的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古建筑工作人员培训班讲课,培训专业人才。 梁思成在二站期间,任站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时,于1944年为国民政府及盟军(美军)编制敌战区需要保护的文物建筑名单并将其表明位置的同时,还建议盟军在战争中保护日本历史文化名称京都、奈良。把那里的珍贵文物古建筑当作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来看待。此事受到国际上普遍的称赞,日本报刊一再把梁思成称为“日本古都的恩人”和“日本文化的恩人”。 梁思成先生是我国建筑学界一代宗师,毕生为近代中国建筑学术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61年,他撰文教导清华学生“求学问需要精,但是为了能精益求精,专的更好就需要博。”“既有所专而又多能,能精于一而又博学;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求学上应有的修养。” 一个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梁思成先生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父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著名学者、清华国学院导师。梁思成出生时,正是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他的出生给这个动荡不安的家庭带来了欣慰。梁启超给他取名“思成”,希望他多思而事业有成。

好心态才能成就好人生.doc

好心态才能成就好人生- 生活中有许多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很多人都会失态。你的心态就是你的主人,它会决定你的人生走向何处。一个人成功与否,很多时候都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生气不如争气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不可能处处是逆境;人生有巅峰也有谷底,不可能时时在谷底。因为顺境或巅峰而趾高气扬,因为逆境或低谷而垂头丧气,都是浅薄的人生。面对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气,那么你注定永远是一个弱者。 有自信才能赢古往今来,许多人之所以失败,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无能,而是因为不自信。自信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动力。当你不自信的时候,你很难做好事情;当你什么也做不好时,你就更加不自信。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若想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就得与失败做斗争,就得树立牢固的自信心。 心动更要行动心动不如行动,虽然行动不一定会成功。生活不会因为你想做什么而给你报酬,而是因为你做了些什么才给你报酬。一个人的目标是从梦想开始的,一个人的幸福是从心态上把握的,而一个人的成功则是在行动中实现的。因为只有行动,才是滋润你成功的食物和泉水。 平常心不可少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开心,也有失落。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么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不会坦然,永远都没有欢笑。人生应该有所追求,但暂时得不到并不会阻碍日常生活的幸福,因此,拥有一颗平常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适时放弃才会有收获不要去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适时地放弃。也许在殚精竭虑时,你会得到曾经想要得到

而又没得到的东西,会在此时有意外的收获。适时放弃是一种智慧,它会让你更加清醒地审视自身内在的潜力和外界的因素,会让你疲惫的身心得到调整,成为一个快乐明智的人。盲目的坚持不如理智的放弃,适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机会,学会放弃才有可能获得。 宽容是一种美德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几分心平气和。”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使一个人得到尊重;宽容是一剂良药,它能挽救一个人的灵魂;宽容就像一盏明灯,能在黑暗中放射着万丈光芒,照亮每一个心灵。 学会给心灵松绑人的心灵是脆弱的,需要经常地激励与抚慰。常常自我激励,自我表扬,会使心灵快乐。学会给心灵松绑,就是要给自己营造一个温馨的港湾,常常走进去为自己忙碌疲惫的心灵做做按摩,使心灵的各个零件经常得到维护和保养。 别把挫折当失败每个人的一生,难免都会遭受挫折和失败。所不同的是失败者总是把挫折当失败,所以每次都深深打击他取胜的勇气;成功者则从不言败,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总是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还没有成功。”一个暂时失利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败。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输了。 避免烦恼成心病在现实生活中,终日烦恼的人实际上并不是遭遇了太多的不幸,而是根源于烦恼者的内心世界。因此,当烦恼降临的时候,我们既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自暴自弃,要学会给心灵松绑,从心理上调适自己,避免烦恼变成心病。 心态很大程度上就会反映到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心态很多时候会折射出生活中自己做事的风格和态度。我们要学会控制自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的有关情况,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理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词,能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筛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和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领会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年至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

《让心态成就你一生》读书笔记

《让心态成就你一生》读书笔记 作者:华业 在寒假的这段时间里,我阅读的第一本书《让心态成就你一生》(1、2张章节),心态与生活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表现出来,有什么样的心态,将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悲观心态,会有悲观生活,乐观心态将永远生活在快乐中,消极心态生活将永远充满希望……,所以请你保持好心态,赢得好生活。 生活中某些人总会成为某领域的成功者,而某些人又总会成为失败者,原因何在?在于成功者拥有积极心态,而失败者则永远被消极心态所阻挠,成功与失败?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看你的选择。 总有些人在生活中失败,或遇到挫折时,就会想到一些问题: 1.“我的教育水平非常低。”

2.“我机遇不好。” 3.“为什么要始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4.“我从来都没一个奔向前程的大好机会。” 事实上,他们想表达的是:社会给了他们不公平的待遇,责备自己的出生,责备社会因素,责备遗传。但是他们从未反省自身因素,为什么我没有成功?为什么我总是失败?最终,得出这个问题的原因,其实来自于内心的消极心态、不良的心理。 相反,如果你的人生想取得的突破,想想成为某领域的佼佼者,你必须改正自己饿心态,拥有良好积极的心态,已经成功了一大截,比任何因素重要。 一、心态的力量

积极的心态被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列为十二大财富元首,者源于财富、物质或其他方面的东西者始于一种内心状态,内心是由自己所控制、所主宰的。人的精神态度供给一种“吸引力”会把所有恐惧、欲望、疑惑与信仰转化成的物质带到我们的身边。 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由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的心境如何,与外在的条件多少没有关系。所以调整好你的心境,过着平凡而快乐的生活吧。 二、良好心态,健康的筹码 金钱不能买到健康,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离不开积极的心态,只要有积极心态,就能有强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促使你走向健康与成功。 记得笑一下。 压力变挑战。

林徽因简介 揭秘林徽因三段刻骨铭心情史

林徽因简介揭秘林徽因三段刻骨铭心情史 绝代佳人林徽因照片 林徽因简介 生辰:1904年6月10日 民族:汉 祭日:1955年4月1日 籍贯:福建闽候 职业:建筑学家兼作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 林徽因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

习。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的才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