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幼小衔接的策略和方法

浅谈幼小衔接的策略和方法

浅谈幼小衔接的策略和方法
浅谈幼小衔接的策略和方法

浅谈幼小衔接的策略和方法

摘要: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转折这个过程,正好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针对孩子这个过程,我园通过多种途径,打好幼小衔接过渡的基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家园共同努力,为幼小衔接打下坚实基础,提高教师能力,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小学。

正文: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简称“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这个过程,正好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所以不难看出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的转换是孩子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环节,正因为如此,针对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合理、正确的培育无疑就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决定因素之一。这个过程,也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中考、高考都要变化巨大!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成了每个幼儿园大班的重要工作。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大班下学期初,我们在班级创设“阳光小学”的区角,通过区域和小组活动让幼儿扮演小学生,萌发当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有些小朋友的家长是小学里的老师,他们会把小学的真实景象和我们的区域创设进行比较,调整“阳光小学”相关的布置,力求使区域布置更加形象化。小朋友在区域活动时扮演学生和老师,模仿小学生上课的样子,比如:身体坐正,胸挺直,两手放桌面,举手回答问题等,这样养成幼儿良好正确的上课习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进入小学后有一种亲切感,减轻心理压力,为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即在两节集体活动之间增加课间休息,这个活动是在征得孩子的同意后开展的,并且和孩子开发十分钟游戏的内容,共同讨论制定“课间十分钟”的相关规则,孩子们体验作为一名小学生在课间活动中游戏的快乐,同时他们对自己一同参与制定的规则也是尽量的去遵守并执行。这对大班孩子的合作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建立也是非常的有效。

二、通过多种途径,打好幼小衔接过渡的基础

幼儿园毕竟不同于小学,幼儿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游戏的途径获取的,教师、家长对他们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小学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既陌生又充满好奇。幼儿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这些转变给绝大部分幼儿的心理造成了困扰,因此我们从多方面进行培养,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心态。

首先我们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进行了培养,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大多数的事务都是由家长代为包办,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因此我们在大

班上学期就对幼儿开展自理能力的比赛,让幼儿通过活动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大班幼儿面临入小学,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很多孩子自控力较差,学习活动时乱插嘴、不注意倾听别人的回答,我们就有意识的对幼儿加强文明礼貌的教育,让他们知道要懂得尊重别人,从而也得到别人的尊重。

幼儿成为一名小学生后,就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人际社会交往能力,为此我们从大班开始就每月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三八观前街送贺卡、上海外滩之行、到相城区社会福利中心送温暖、社区环境小卫士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拓宽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幼儿和社会的沟通与联系。

为了使幼儿进入小学后能够较快适应小学的生活、学习节奏,我们在大班下学期对作息时间做了相应的调整,早晨请幼儿在八点一刻之前入园,学习活动时间增加了五分钟,推迟午睡和提前起床的时间,并且通过“今天我是值日生”的活动,逐渐形成幼儿的时间观念。

大班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为了激发他们的上学欲望,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和附近的小学联系,带领孩子去实地参观小学,通过到各个教室参观,观看社团活动,小学老师的介绍,幼儿到教室上体验课等从思想和情感上帮助幼儿消除恐慌,帮助幼儿真正理解入学求知的目的,形成正确的入学态度和情感。

三、提高教师能力,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小学

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对于“幼小衔接”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教育是各自为阵。幼儿园老师注重的是引导幼儿通过自主的观察和理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兴趣。小学老师则注重的是孩子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分歧,互相脱节,因此这就需要两者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更好地为幼小衔接服务。

刚开始时老师对幼小衔接概念较模糊,认为就是在班级新增数学课、拼音课,买幼小衔接的书籍,并大量的教授唐诗、成语等,小学老师也把拼音的重任压在幼儿园老师的身上,提醒幼儿园老师应该教这个、教那个,忽略了幼儿园主要的教学任务。对此我们仔细分析、探讨到底该如何进行幼小衔接,才是最正确的。最后我们得出幼儿园老师并不是要教多少拼音或是让幼儿学会多少计算题,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幼儿进行入学前良好的心理疏导和习惯的培养上。小学老师定期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上示范课,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多一些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分工好各自的主要职责后,幼儿园、小学有机渗透结合,帮助幼儿在获取新的知识时,增强当一名小学生的荣誉感。我们还携手相城实验小学建立“幼小衔接”实验相关基地。不仅为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找到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和资源,也为双方的老师在观念、方法上取得了新的认识,为“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四、家园共同努力,为幼小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幼小衔接与家庭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现在家长的理念和幼儿园有很大的差别,部分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的责任,把孩子交给老师来教就可以了,自己不用管。还有些家长对幼小衔接是非常重视的,但是重视更多的是围绕知识、技能展开的,认为会读、写、算的孩子就

是聪明的孩子,于是要求幼儿园要教会孩子汉语拼音、2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有的家长甚至还买了大量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在家里辅导孩子,妄图让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能够走在其他人的前面。孰不知这种做法实属“揠苗助长”,使孩子对小学产生恐惧,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开学初我们开展了关于幼小衔接的知识讲座,让家长知道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以及明白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和一些平时忽视幼小衔接,把责任推给老师的家长进行沟通,把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告知他们,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在家里应该给孩子怎样的帮助和指导。比如说:孩子的事情自己能完成的尽量自己做,因为到了小学他就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要独自去解决可能面临的困难,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要用正确的言语和心态去引导孩子,不能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另外我们还和那些过度看重幼小衔接的家长联系,首先让他们明白幼小衔接不用操之过急,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有一个自然的过渡阶段,那些小学的课程尽量不要拿到现在去教授给孩子,因为他们的知识能力还没有达到那样一个水平,如果一味的强加给孩子,只会适得其反,对孩子反而不利。同时我们还向他们介绍推荐一些合适孩子的幼小衔接书籍,帮助他们正确的辅导孩子。此外我们在平时注意及时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将孩子在家的一些情况和我们做及时的沟通,通过这些我们来共同实现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

幼小衔接至关重要,但切勿操之过急,我们要多方面的去正确引导,从而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

浅谈幼小衔接工作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意义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长期以来,幼儿园和小学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学生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是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师生关系、行为规范及社会期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幼儿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幼小衔接问题成为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也受到国内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更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对策,他们认为幼小衔接这一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如果在幼儿阶段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就会使得更多的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受到更小的影响,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

浅析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的衔接,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纵向教育关系,我们不能把幼儿园的教育等同于学前教育,把教育更多的局限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对能力的培养,使幼儿的知识和能力往往相隔离,从而造成新生入学,对小学学习生活产生种种不适应情况。为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幼小衔接的概念、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了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在幼小衔接问题中,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幼儿园关注小学情况多一些,小学则不关注幼儿园形成了单向衔接的局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幼小衔接的概念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对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三、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乏联系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1、在学习生活上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午睡时间较少,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如:学期过了一半,丁丁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 2、在人际关系上 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学习、生活,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教授知识,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如:小学的上课时间已增加到40分钟,课间活动10分钟,10分钟的时间小朋友们上个厕所就没有了,更别说和同学们交流了。3、在教师评价的标准和要求上 幼儿园教师较重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小学教师较重视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如:小学一年级美术课程的展开,首先授课教师先把教材中的四幅卡通故事画按照顺序说了一遍,然后又把已准备好的一幅范画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临摹。课堂纪律很好,同学们在聚精会神地画老师的范画,从他们那股认真劲来看,总担心自己画得不像。可是,有一位旁听老师发现坐在他身旁的一位男同学却按自己的想法,画了一幅跟老师范画不一样的画,他认为,虽然没有其他同学按照老师范画画的构图完整、色彩鲜艳,但也别有一番“童味”,小男孩满怀希望把自己的作业拿到讲台给老师看看,只见老师右手接过孩子的画,语调不快不慢地说: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 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要转折,我认为在大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幼小衔接做得不好或不正视它,就很难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在年龄上只差几个月,但在休息时间、学习内容、教育方式、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他们进入了一个转折。所以替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为他们进入小学新的集体生活和学习生活创造条件,在陶行知《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非常重视的工作,关于入学前的准备,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重点培养。 一、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小学的纪律比幼儿园严格,要初步使孩子了解在学校里要遵守哪些纪律,并要告诉孩子遵守纪律的道理,让孩子懂得应该接受纪律的约束,并能自觉地遵守纪律。还要教育在学校里关心同学、帮助他人、尊敬老师,要主动为大家做好事,讲文明、有礼貌……我们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与学习常规,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爱护学习用品,养成整齐干净的学习习惯。从开始我们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另外,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 在幼儿园大班,每周课堂学习节数可以适当增加,使之接近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时间。当然,幼儿园在安排作息制度时,除了考虑适应小学的学习条件外,更重要地要立足于幼儿本身的特点,以避免儿童学习负担过重。为儿童建立过渡期的作息制度,循序渐进地训练儿童习惯于有规律的生活。比如说,制定他们就寝、起床、就餐和活动等方面的时间表,并督促他们自己按照时间表去做等等。 二、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幼儿全面发展。 兴趣是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动力源泉,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兴趣可以发展智力,开拓视野,强健身体,陶冶情操,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虽然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有一定的爱好,但不持久、不稳定,容易见异思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这样,不仅能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三、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中语言理解能力也十分重要,因为小学教师的语言与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有本质的不同,小学教师的语言是逻辑性较强,非生活化的语言,语言的内容是传授知识,这种语言要比幼儿教师的语言难理解得多,如果儿童语言理解能力不强,那么他将很难听得懂教师的讲课内容。语言理解能力的高低和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有直接联系。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将要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讲述、情景表演、故事会形式等形式表现出来,使幼儿获得了更多锻炼语言的机会。由于在小、中班重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始重点发展幼儿的书面语言。一方面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认读写字的兴趣,以便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应用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交谈,一起到公园去,到大自然里去……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运用感官多看,多想,多说,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能力,使孩子们的智力在入学前如同运动员的身体在比赛前一样处于“最佳状态”。 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试析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1]

试析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摘要:幼小衔接工作是长期以来备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普遍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地影响,使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否则,会对幼儿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摆在幼教工作者及家长面前急需了解和研究的课题。从幼儿园工作的视角来看,幼小衔接工作中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有: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的衔接。 关键词:幼儿;幼小衔接;问题;对策 1.绪论 1.1概念界定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过程,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若处理不好,会影响儿童以后的身心发展。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儿童不但会出现身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体重下降等现象;在心理方面,儿童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过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社交不良、厌学、学习困难。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密切重视幼小衔接。 1.2研究背景 幼小衔接的研究由来已久,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幼儿在学习方式、人际社会交往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易发生“陡坡效应”,2001年7月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中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不是单方面的谁想谁靠拢,而是双向性的互动衔接。但是,现实工作中的有效衔接形式并不乐观。对于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小学和家长没有达成统一见解,合作也就无从谈起,甚至面对幼儿的不适应现象相互推卸责任。如很多家长把幼小衔接问题当作是幼儿园和小学自己的事情,并没有意识到家庭在幼儿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这个阶段的重要作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转折时期,而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个过渡阶段是关系到儿童将来顺利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较大,这给幼儿和教育机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既有连续性的要求也有阶段性的要求。连续性要求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幼小地连接与过渡,幼儿园教育要为小学教育做准备。阶段性要求教育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使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途径等都符合儿童健康发展的需要。不同时代的儿童在身心发展特点和面临的问题上大同但也有小异,社会条件和独生子女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因此,有效衔接问题一直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001年3月,在全国政协第九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为原本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庞丽娟教授,连同26位政协委员,发起了一份提案,郑重提议:“加强学前教育理发与科研”。这意味着幼小课程衔接的开发更需要有较强的立法与科研。

浅谈如何做好大班幼小衔接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8967476.html, 浅谈如何做好大班幼小衔接工作 作者:朱仕碧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8期 摘要: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 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本学期,我们大班组成立了"幼小衔接"研究小组,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做到提前介入,定人定时定班,幼小联手,家校联手,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过渡。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培养幼儿自学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 大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大班后,我就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特别制作了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彩洗染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一开始我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然后我又通过练习书定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养成的习惯,平时,认真观察孩子们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及时纠正。 二、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幼小衔接论文.doc

浅谈如何做好大班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本学期,我们大班组成立了“幼小衔接”为主题的研究小组,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做到提前介入,定人定时定班,幼小联手,家校联手,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过渡。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 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一、培养幼儿自学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大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大班后,我就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特别制作了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彩洗染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 另外,我与家长一起鼓励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运活动。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学会管理自己的东西,我知道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因此,我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已有常规,我还激发幼儿乐意担任值日生的热情,让值日的幼儿提醒同伴遵守常规。 二、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长春市二道教育实验幼儿园 2012年8月,根据《基础教育各学段衔接课题研究方案》的精神,在二道区教育局课题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园确立的课题“幼小衔接中幼儿习惯的培养”通过了立项审批。从课题确立以来,教育局、教科研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局分管领导和教研员多次亲自参与了共同体的研究工作,并及时给予了指导和点拨,保证了研究工作的顺利行。 一、课题的基本内涵和内容 1.本课题核心内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关注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在习惯培养上的衔接,了解、分析幼儿园、小学在语言教学方式上的差异性;探索幼儿良好语言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通过幼儿园、小学、家庭三者达成共识、步调一致,在发展方向上同步、在发展目标上同步、在教育原则上同步,三方共同配合承担起培养幼儿良好语言学习习惯的任务,实现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习惯培养的一致性、相承性、连接性,达到为孩子入学降低难度、减少坡度的目标,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到小学的学习“转型期”。 2.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 (1)倾听习惯的问题。 (2)完整话表述的问题。

(3)朗读、诵读的问题。 (4)幼儿前书写姿势的问题。 3.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园课题组确定了小、中、大各年龄段研究的重点及目标包括: 第一学段(小班)以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愿意与人交谈,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听懂普通话,并能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 第二学段(中班),尝试利用图文并茂的资源,找准读与认的结合点,加强说话、指读为重点,初步培养孩子倾听别人说话,尝试用完整话表达意愿的习惯。 第三学段(大班)拓宽幼儿说话的的渠道,丰富幼儿词汇,用不同的字、词说完整话为培养重点;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资源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幼儿积累丰富语言、养成倾听别人说话并提出不同意见的良好习惯;尝试开展孩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等生活活动,为入小学做准备。 二、课题推进的策略和做法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实施: 2012年8月—2012年9月为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了解教改信息,结合幼儿园、小学教育现状,确立子课题,撰写研究计划。 2012年9月—2013年9月为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总结思考前期工作,撰写阶段性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录 摘要 (2) 文献综述 (4) 一、绪论 (5) (一)研究背景 (5) (二)研究意义 (5) 二、幼小衔接的定义 (6) 三、幼小衔接的现状与问题 (6) (一)幼小衔接的现状 (6)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7) 四、幼儿衔接指导的策略 (8) (一)培养幼儿独立意识 (8) (二)加强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9) (三)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9) (四)发展幼儿学习适应能力 (9) (五)进行幼儿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10) (六)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10) 五、结论 (10)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2)

内容摘要 幼小衔接工作是长期以来备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普遍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地影响,使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否则,会对幼儿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摆在幼教工作者及家长面前急需了解和研究的课题。从幼儿园工作的视角来看,幼小衔接工作中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有: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的衔接。 关键词: 幼儿幼小衔接对策

Abstract Linking work has long been the problem that educators and parents pay attention to. Doing the work well can produce positive effects on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aily life in their whole life, and also can make them grow healthily and happily. Otherwise, it will cause bad influence on children’s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Therefore, to do a good job of cohesion is an issue to be known abut and studied by preschool teachers and par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kindergarten work, the propose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are as following: establishing a correct concept of cohesion; strengthening the cohesion of kindergarten, primary school and parents; cohesion ability of social adaption; cohesion of timetable and the content of activities. Keywords : Children;linking work;countermeasures

论文题目: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

论文题目: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 朝霞第一幼儿园韩春艳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上大相径庭。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 现象。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因此,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上的"脱节"现象,建立相互间的联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我们幼儿园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 一、进行系列幼小衔接会议、座谈、咨询等活动 1、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 首先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我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本届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如:看录像《小学生守则》,观看小学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园现场指导等,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

一些情况。老师还要更新观念,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 2、组织家长方面座谈、咨询活动 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如: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分班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咨询活动。及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各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还组织了全体大班家长进行有关"幼小衔接"的答辩会及知识竞赛活动。 二、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幼小衔接,一直受到幼教工作者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 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 分重要的,从90年至今,幼教工作者们进行了许多多样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如“幼小衔接”课程为特色的园本课程,抚顺小学为衔接而建的第一所幼儿园小学衔接教育实验班,以及大大小小的科研论文。但是现实工作中的幼小衔接形势却不容乐观。 一?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现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幼小衔接因为成绩而走样,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目前,在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立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不少幼儿园将 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 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 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 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读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 写10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幼儿园以学知识为主,本已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则更是危害不浅。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扼杀幼儿天性,与社会要求背道 而弛,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二)?为个人私利,违规学前班严重存在。笔者看到的是以各种社会名义租小学校舍办学 前班、小学校内改名换姓办学前班、以及幼儿园为了生源为了盈利办学前班,美其名曰“大大班”。这些都不是个别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经意间阻碍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顺利开 展和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些学前班还上英语课,某种意义上是实行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不见得会取得多少效果,一旦实施不当,将会给幼儿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对处于天真活泼时期的幼儿心理与生理都是一种摧残。 (三)?师资薄弱,幼儿园与小学缺少联系。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 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知之甚少。师资薄弱 局面的存在割裂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及 幼儿与小学生之间联系。幼儿园与小学没有一起研究衔接工作。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 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幼儿也没有去观察小学的环境,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小学的学校环境和小学生角色都感到陌生,对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 的生活,对幼儿园教师有较深的感情,都有不愿意离开幼儿园的意念,这对幼儿园这个教育 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很不利的,同时也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四) .幼小衔接中,小学的协调工作往往被忽视。现阶段入学儿童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 情绪不稳定,而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教师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 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变为以文字或符号 写成的教科书。刚由大班升上小学的幼儿心理情绪必定会经历兴奋、紧张、焦虑三个时期, 由于小学对于协调工作的忽视,新入学的儿童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

幼小衔接论文

幼小衔接论文 浅谈如何做好大班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本学期,我们大班组成立了“幼小衔接”为主题的研究小组,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做到提前介入,定人定时定班,幼小联手,家校联手,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过渡。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一、培养幼儿自学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大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大班后,我就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特别制作了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彩洗染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

另外,我与家长一起鼓励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运活动。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学会管理自己的东西,我知道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因此,我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已有常规,我还激发幼儿乐意担任值日生的热情,让值日的幼儿提醒同伴遵守常规。 二、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 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 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 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坐姿、写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的比赛,组织幼儿参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活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小衔接论文

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孩子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如何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地过渡到小学,并能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尤其是正在带大班的教师更有责任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例如可先借鉴一些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有益经验,吸取优秀的幼教工作者想法和措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我们现阶段的幼小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小学化倾向;对策 一、问题提出 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如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加上一些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家长期望不同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接受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既有教育性也有福利性,一方面要承担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任务,另一方面要服务家长。家长对幼儿园的期望是幼儿园调整工作的重要依据。如我们县城幼儿园通常会分别主要接收来自城市家庭与农村务工及留守等家庭的幼儿,他们家长对幼儿园的期望因其自身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的不同,必然会表现出差异。城市的幼儿父母主要在企事业单位工作,且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家庭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比较高,对孩子发展的理解更为全面和科学,有着较为合理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因此城市园家长除了希望幼儿园能够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之外,还非常重视孩子在园的营养健康、情绪情感体验及生活习惯的养成。农村的幼儿父母主要是农业劳动者,而且大多数只接受过初中以下的教育,较低的家庭收入与社会地位使他们更多地赋予教育以改变孩子命运的功利色彩,希望孩子通过接受正规教育实现向上流动,而不再像自己一样从事农业生产,这必然会促使他们更多地希望孩子在园多学习知识与技能。他们希望幼儿在园“能掌握拼音的正确读法,能熟练算数,能记住更多的英语单词”等。 2 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太大

《学前班老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学前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学前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本学期,我们学前班组成立了“幼小衔接”研究小组,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做到提前介入,定人定时定班,幼小联手,家校联手,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过渡。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 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一、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学前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学前班后,我就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特别制作了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彩洗染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一开始我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然后我又通过练习书写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养成的习惯,平时,认真观察孩子们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及时纠正。 另外,我与家长一起鼓励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运活动,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我知道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因此,我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已有常规,我还激发幼儿乐意担任值日生的热情,让值日的幼儿提醒同伴遵守常规。 二、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学前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学前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学前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学前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参观看有关录像,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活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学前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为幼儿在自

幼小衔接论文 (2)

领悟——幼小衔接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从幼儿教育与小学阶段的教育的不同之处可以看出:幼小衔接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正确发展基础上,有着自身的意义与价值,是帮助幼儿较好地适应小学生生活的基础。一、兴趣,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工程。二、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基础工程。三、必要的入学前准备,是幼小衔接的辅助工程。 【关键词】幼小衔接重点工程 【正文】: 学前班幼儿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从幼儿教育与小学阶段的教育的不同之处可以看出:幼小衔接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正确发展基础上,有着自身的意义与价值,是帮助幼儿较好地适应小学生生活的基础。 一、兴趣,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工程。 孩子入学以前,认识多少个字并不重要,而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好 奇心和兴趣,产生认字、写字和阅读的强烈愿望和动机是第一任务,让孩子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是保持孩子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学习兴趣,是造成学生学习等多方面的重要原因。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才能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活动。 1、初步激发孩子的入学兴趣。 对孩子来说,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同伴不同,学 习要求不同……这些原因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影响学习成绩,对健康成长也不利。因此,作为老师与家长,可在大班下学期,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参观小学,介绍一些小学里的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日期: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在《幼小衔接》文本文件下达后,我园就为什么做,做什么及怎样做?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在家园、社区三位一体互动研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现与大家一起进行分享! 一.为什么做? 9月初通过家长问卷、小学教师座谈两种方式了解问题的症结及各角色的不同观点,从而寻找突破口。 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传统观念中的角色定位: 幼儿园——知识的传递者,幼小衔接工作中在大班应关注孩子知识能力的建构。如:拼音、识字教学。 家长——教师的配合者,幼小衔接工作中主要跟着老师走,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 小学——幼儿园工作的协助者,孩子五、六月份来园参观小学时配合幼儿园做好接待、告知等活动。 2.不同角色持有各自的立场: 小学教师的期待: (1)倾听、专注习惯第一 (2)时间观念、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第二 (3)生活学习等行为习惯重要第三 家长的焦虑: (1)担心孩子入学后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不适应; (2)担心孩子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动作慢; (3)担心小学课业负担重,希望提前教孩子识字、拼音、算术 (4)担心孩子因不适应造成心理畏惧、因信心不足而厌学

这些各自为政的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严峻的现实:学校与家庭、幼儿园三者之间还未曾建立起一种真正的良好伙伴关系。 显然,搞好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庭面临的共同课题。 二.做什么? 对问题揭示分析后,我园从“整合、自主、快乐”的新理念出发,借助“基地活动开发与运用项目的研究”,与实验小学胡校长共同签定了共建基地的协议书,明确由小学教师联络员与我园高级教师共同构建“幼小衔接和乐共同体”。 首先,创新组织体制: 形成一个体现“以幼儿园为核心,以家长为基础,以基地(实验小学)为平台,以促进幼儿发展需要为目标”特点的非行政性的组织架构。 其次,明确衔接定位: 内容上包括:社会适应、良好习惯、学习能力、任务意识四方面 目标确立时:依据《幼小衔接指导意见》,参照我园课程方案中对大班幼儿的培养目标,细化成我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四个主要培养目标。 (1)培养儿童自我服务的能力,有一定的责任感,使其学会关心别人,友爱别人,能与人分享、协商和合作。 (2)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3)增强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能理解并听从指令,乐于与人交往并学会与同伴合作,能用语言及非语言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4)建立幼儿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能自我控制,遵守规则,做事有坚持性。 最后,思考实施对策: 注重衔接中的家、园、基地“研”“行”同步。 三.怎样做? 于是,围绕着幼小衔接的一个个活动应运而生,做法不断也丰富。 做法一:衔接过程小步化: 本着小步推进、稳扎稳打的研究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的“突变”现象,依据《纲要指南》及《幼小衔接指导意见》,将幼儿的培养目标及教育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