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kva电石炉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定稿版

kva电石炉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定稿版

kva电石炉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定稿版
kva电石炉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定稿版

k v a电石炉技改项目环

境影响报告书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6500KVA电石炉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专业好经验整理

前言

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根据国内PVC产品需求旺盛,PVC生产原料电石需求量也随之持续增长的实际,充分利用我区优质石灰石、无烟煤、电极糊等资源优势及公司现有电石生产公辅设施,在中卫市宣和镇以南长和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南侧技改建设一台16500KVA电石矿热炉,年产电石33000吨。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宁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加快中卫市及宣和镇经济建设,转化电力资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镇财政收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贸易委员会为发展地方民营企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于2004年4月14日以“宁经(投资)备案发[2004]30号”文件的形式(见附件1)对本项目予以批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单位”)于2004年7月20日以《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的形式(见附件2)委托宁夏回族自治区石油化工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评价单位”)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据此,评价单位在实地踏勘、监测、分析本项目相关资料、收集项目所在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资料、听取相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供评审。

本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中卫市环境保护局、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因受所学知识及专业能力所限,本报告书中的疏误及不足之处,敬请有关专家不吝批评指正。

宁夏石油化工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OO四年十一月

1总则

1.1评价工作原则

本次评价遵照国家及地方有关环保法规进行。

1.2评价目的

(1)通过对建设项目地区环境现状调查及监测,掌握该地区环境质量现状。

(2)分析本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设备的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本项目拟采用的污染源治理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经治理后的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能满足稳定达标排放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减少该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预测分析该项目生产期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明确提出本项目建设是否可行的结论,为项目的合理布局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3评价指导思想

(1)依据国家、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关环保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定及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评价工作。

(2)贯彻“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及“三同时”的环境保护原则。

(3)根据该工程对环境污染的特点,以工程分析为基础,弄清本项目排污特征、排放点、排放量,对环保措施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类比方法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比较,分析环保措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4)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特征,结合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特征和强度,分析预测项目环境的影响,论述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5)从发展经济、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目的出发,提出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指导工程设计,使工程建设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并提出企业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的建议,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6)以科学认真的态度,达到评价结论准确、公正、可行的要求。

1.4编制依据

1.4.1 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

(8)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

(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全文)(2002年10月13日);

(10)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税务局联合发出的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关于加强节水工作的意见》;

(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0号《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1995年10月30日);

(12)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51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02年8月27日);

1.4.2技术文件、技术规范依据

(1)国家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1994年4月1日;

(2)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1996年7月11月);

(3)国家环保局开发监督司编著,《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4)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年3月20)。

1.4.3项目依据

(1)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004年8月25日);

(2)宁夏回族自治区,宁经(投资)备案发[2004]30号《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16500KVA电石炉热炉技术改造项目登记备案回执》(2004年4月14日);

(3)中卫市长和化工有限公司16500KVA电石炉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7月);

(4)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

1.5评价内容、评价重点

1.5.1评价内容

本次评价内容为:中卫市长和化工有限公司16500KVA电石炉技改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专题:

(1)评价区域内污染源现状调查;

(2)工程分析;

(3)大气、废水、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污染防治措施

(5)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

(6)环境风险和经济损益分析。

1.5.2评价重点

根据该项目的工程特点,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的评价重点为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同时加强工程分析和污染治理措施分析。

1.6评价因子、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1.6.1 评价因子与评价等级

依据项目产污特征,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确定如表1-1所示。

表1-1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一览表

1.6.2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涉及环境要素主要有环境空气、噪声、地表水等,因而,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和HJ/T2.4-1995推荐的方法划分评价工作等级。

(1)环境空气

通过对建设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初步分析,选择电石烟尘(TSP)、粉尘为主要污染物。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93——大气环境要求。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见表1-2。

表1-2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判定表

(2)地表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地面水环境要求,通过工程分析可知,该项目无生产工艺性废水排放,仅有少量生活污水产生。因此该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级等级定为三级。

(3)噪声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4-1995声环境要求,结合该项目工业生产噪声特征,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见表1-3。

表1-3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

通过对表1-2、表1-3分析,结合环评技术导则要求,本项目总体评价等级为三级。

1.6.3评价范围

根据主人导则的要求和评价等级的确定,结合电石生产特点和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实际,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声环境、固废环境的评价范围确定如下:

(1)环境空气:按HJ/T2.2-93大气环境导则要求应是“以建设项目为中心,以4.0km为半径的范围之内”。但根据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评价范围确定为东西5.0km,南北4.0km的范围之内。

(2)声环境:机械设备的生产噪声,施工场界和生产厂界外1.0m处的厂(场)界噪声。

(3)地表水环境:该项目无生产工艺性废水排放,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为厂区内。

(4)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厂界内施工固体、废弃物、生产期厂界内固体废弃物。

1.7评价标准

根据工程特点和区域环境实际情况及中卫市环境保护局评价标准批复,本评价采用以下标准。

(1)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1-5。

表1-5 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览表

(2)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见表1-6。

表1-6 环境质量标准

1.8环境保护目标和污染控制

(1)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区域内有东月学校和马必雄家村两个环境敏感点,因此该技改项目重点环境保护目标为:东月学校和马必雄家村,详见表1-7。

表1-7 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2)污染控制目标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其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要达到“1.7环评标准”中,“(2)污染源排放标准”的相应标准要求;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达到“1.7环评标准”中“(1)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相应标准要求。

1.9评价技术路线

采用将技改项目看作一个独立的整体进行评价的技术路线。

1.10评价技术工作程序:如图1-1所示。

2区域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

本技改项目位于中卫市宣和镇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西侧现有

10000KVA电石炉以西。厂址地处卫宁公路以南,宣和至东台路台西,七星渠以北处。宣和镇位于长和公司以北2.2km,离中卫市约20km左右,具体地理位置见图2-1。

2.1.2地形、地貌、地震

(1)地形、地貌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为中卫市河川地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交汇地带。评价区北部及东部为黄河南岸的河川地。由黄河沿线泥沙冲积而成,西高东低,南陡北缓,平埋开阔,坡降纵向在1%以下,横向在0.3%左右。为冲积发育灌淤熟化土。有引黄自流灌溉优越优越条件,素为主要生产、生活区。

评价区南部及西北部是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是中卫市城西北部整个沙漠覆盖区。丘陵、盆地、草丛、沙丘、沙地和新月型沙丘链构成一体。

(2)评价区和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及西北地震区的东部联结部位相邻近。尤其地跨形成时期较迟的陕西余丁——烟洞山和黑山——香山两个仍然活动褶断带边缘结合部,是历史上与现今地震发生的应力集中带。

2.1.3水文地质

(1)地表水

评价区域内地表水主要是由七星渠、同心渠、南山台子扬水渠等构成,评价区域沟渠担负有“上排下灌”的功能。

中卫市年汇水量为0.38亿m3,丰水年有0.52亿m3。平均产水0.37m2/hm3,是全国平均水准的1/36。汇水经流深年均为7.7mm,不足宁夏年均水平的一半,致使占91.7%的山区、沙漠区土地缺水。

(2)地下水

评价区域地下水汇集了各种自然水体,加入引黄灌溉渗水大量补给,地下水源较丰富,为10100 m3,且水质良好。该项目生产、生产水源来源于此。

2.1.4气候气象条件

中卫市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8.5℃,年极端最低-29.4℃,年极端最高气温38℃;全年降水量188 mm;年均冻土厚50cm,最大冻土厚83cm;年均相对温度59.0%;年均蒸发量1914.5mm;是年平均相对湿度10.3倍;全年以东风为主。春、夏、秋以东风为主,尤其夏季占绝对优势,冬季以西风、西北风为主。年均风速2.81m/s,最大风速20m/s;风沙日为30-60d/a。

2.1.5自然灾害

中卫市境内存在干旱、冰雪、沙尘暴、河洪、山洪、地震、低温霜冻等自然灾害。

2.2生态环境

2.2.1土壤

评价区内的土壤主要有灌淤熟化土、风沙土、浅色草甸土、砾石土等几种类型。

(1)灌淤熟化土:在长期灌淤、耕作、施肥等条件作用下形成。表层厚度一般为70-80cm,质地均一,保水保肥,有机质为速效养分含量高,是全县主要农作物高产土壤。

(2)风沙土:多为流动沙丘,夹有小面积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有机质含量少,肥力低下,漏水漏肥,沙土厚度1-30cm,植被稀疏,受风力搬运流动。

(3)浅色草甸土:土层较薄,地下水位高,盐渍化较轻,经过改良可发展为灌淤土。

(4)砾石土:以河水和洪水挟带砾石为主,夹砂粒较多,植被稀少,难以利用。

(5)新积土:由风积和洪积而成,土质多为轻沙壤,有机质含量较多,经改良可为耕地。

2.2.2植被

本次评价区内植被有人工植被和荒漠植被两种类型。人工植被主要有杏树、桃树、葡萄树、苹果及杨、柳、榆、槐、椿树、枣树、枸杞、酸枣等构成;荒漠植被主要有猪毛草、沙冬青、老瓜头、芨芨草以及发菜、蘑菇等构成。

2.2.3动物

评价区内飞禽、小型动物较多。捕乳动物有黑獾、荒漠猫等。爬行类动物主要有白条腹蛇、荒漠沙晰、丽斑麻晰、大耳猬、达乌里黄鼠、跳鼠等。鸟类有小麻雀、小云雀、大山雀、百灵、山鸡等。

2.3社会环境概况

中宁市地处宁夏中部,地理坐标:东经1025026-106007,北纬37009-37050。总面积2959.7平方千米中卫市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工农业共同发展的趋势。

(1)初步形成了建筑材料、造纸、化工、冶金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支柱行业。2001年工业产值119328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55646万元。

(2)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大豆、辣椒、大蒜、苹果、花生、西瓜等。2001年农业总产值48352万元,粮食总产量158718t。农民人均收入2800元。

(3)主要矿藏资源有煤、石膏、大理石、石灰石、重晶石、硅石、方解石、碧玉石、陶土、铁、金、银等多种矿产。尤其是石膏已探明储量24亿t,居全国第二位,现年产21万t。

(4)中卫市境内公路干线10条,城乡公路总里程达430.9km,包兰、甘武、宝中铁路及国主25号高速公路从境内通过,铁路里程131.7km。8个水运码头连接黄河南北。

(5)旅游景点丰富,资源独特。有沙坡头、黄河水车、高庙、鼓楼、寺口子、马场湖等旅游景区,年旅游直接收入1500多万元。

(6)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九五”以来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基本扫除文盲县”、“全国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全国初级卫生保护达标县”、“村民自治模范县”和“全国双拥模范县”。2004年6月撤县成立中卫市。

3技改项目及现有工程概况

3.1现有生产装置工程简析

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占地面积40200平方米。公司现有一台6500KVA电石炉,一台10000KVA电石炉,年生产电石33000万吨。与电石生产相配套的公共及辅助设施齐全,且现有2台电石炉均两台电石炉生产正常,但电石生产设备较为陈旧,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相对落后,无除尘设施。

3.1.1现有电石生产工艺简介

(1)原料:白灰、兰碳、无烟煤等原料经筛分后入配料间储料斗备用。用桥式抓斗吊车分别将筛分计量后原料(按配比)抓入料斗内。把称重的炉料经提升卷扬机沿轨道提升到加料平台,将炉料倒入加料平台混料斗内分别送入各炉顶料仓,用人工将炉料加入炉内各个部位,使冶炼顺利进行。

(2)冶炼浇注:炉料在炉内经过1800-2000℃冶炼生成电石液,,经炉底出料口将电石液放流进钢包中,经破碎机破碎至不同粒度,分别包装、检验出厂。

3.1.2工艺流程(含污染源)见图3-1

3.1.3现有工程主要原材料用量统计

表3-1 原材料用量表

3.1.4现有工程“三废”排放统计

(1)废气

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现有两台电视炉均未安装除尘设施,根据电石行业产污特点,企业现有工程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烟尘、粉尘,通过类比调查电石行业同类炉型电石炉污染物排放情况,现有电石炉排放烟尘浓度为4500mg/m3,加料口粉尘排放浓度约为283mg/m3,出炉口粉尘排放浓度约为233mg/m3。

图3-1 工艺流程图(含污染源)

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2。

表3-2 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一览表

由表3-2可知,宁夏长和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电石炉年烟尘排放量约为5547.17吨,加料口粉尘年排放量约为5.6吨,出炉口粉尘年排放量约为5.49吨。污染物排放浓度严重超标。其主要原因是企业未采取环保治理措施,造成烟尘、粉尘排放超标。

(2)废水

企业现有电石生产过程无生产工艺性废水产生,生产装置冷却水经冷却水池冷却后循环使用,循环水量为500m3/h,无工艺废水排放;厂区生活污水2t/h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厂区北侧50米处挡侵沟。

(3)废渣

现有工程生产过程有435t/a的冶炼废渣,主要为捣炉排出的粘料和成品破碎时的下脚料,回收后返回工艺。

(4)噪声

企业现有噪声包括:引风机、泵房、振动筛、破碎机等生产设施。其中:破碎机、引风机隔声措施较差,噪声对岗位职工健康有一定影响。

3.2技改项目名称、地点和建设性质

项目名称: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16500KVA”电石炉技改项目

建设性质:技改

建设单位: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建设地位于中卫市宣和镇宁夏长和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厂区西侧。具体位置见地理位置图2-1。

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

3.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3.3.1建设规模:技改建设1台16500KVA电石炉,电石生产能力33000t/a,折

100t/d(发气量300L/kg)。

3.3.1产品规格

(1)一级品占30%;

(2)优级品占70%;

电石粒度可根据要求而定。其产品质量执行《GB106665-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97年)标准,详见表3-3。

表3-3 产品质量总汇表

3.4主要生产设备

(1)电石炉变压器

电石炉炉前变压器为3台4200KVA/35KV/138V—162V—192V单项电石炉专用有载电动调压变压器。

(2)电石炉炉型

该项目1台16500KVA电石炉采用半密闭矮烟罩式炉型,炉体为全金属结构,炉内有填充层,耐火砖衬,碳素砖衬。电石生产过程及电石炉烟气排放集中控制。该炉型具有热效率高、能耗低、烟气治理效果好、生产运行稳定及工人劳动强度低等特点。

表3-4 1台16500KVA电石炉主要技术参数

(3)破碎、筛分、输送、风机设备等均根据工艺需求,参照相同生产规模使用的设备规格选型。

表3-5 主要设施一览表

3.5公用生产设施

(1)利用现有供水、供电设施,新建16500KVA电石炉主厂房、改造循环水池、水泵房、上料走廊以满足本项目生产需要。

(2)供排水

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拟采取自备深水井供给,其生产用水采用闭路循环方式,无生产工艺性废水外排。

(3)改建电石炉和变压器软化循环水池,集中冷却水闭路循环系统,热水池、冷却池分别为20×20×2.6m3,变压器循环水冷却池10×10×2.6m3。

(4)生产用电使用已有的一条35KV专用线路直通厂区,供电能力可保证电石生产用电。

(5)厂区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3-2。

3.6总投资及环保投资情况

3.6.1技改项目投资及环保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145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解决。环保投资为128万元,占项目总

电石爆炸事故案例

事故回放 2004年3月14日17时40分,抚顺某化工有限公司电炉工段一出炉工人发现,在本应正常出电石的电石炉2#出口没有开启的情况下,封闭的电石炉1#出口意外开启,这时班长安排了停水、停电。过了20多分钟,待电石水流量小了以后,班长带领大家上前堵眼,6人在电石炉1#出口堵眼作业,4人在电石炉2#出口处做泥球。大约2分钟左右,隔热水墙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 事故原因 电石炉1#电石出口因炉内硅铁水挤压破裂,造成大量的高温硅铁水、电石水长时间积聚在隔热水墙前,使水墙内的水升温汽化;硅铁水将水墙底部熔解穿透后,大量的液态电石进入水墙内,电石与水反应,瞬间发生爆炸,这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001年5月20日,这台电石炉1#电石出口处已经发生过类似的跑眼,导致隔热水墙爆炸,而该化工有限公司没有对这起事故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对导致水墙爆炸的隐患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给此次事故埋下了祸根,这是此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电石炉跑眼是经常发生的事,当工人吃晚饭时,没有安排人员对电石炉进行巡视检查,做好应急处理预案,以致没有能够及时发现跑眼,发 现后也不能快速、妥善处理,这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按工艺规程要求,电石炉生产过程中应执行1#、2#出口轮换使用制度,但未规定轮换周期,致使1#出口在发生事故前长达15天没有使用,导致1#出口在事故前的安全状态不稳定,这是事故发生的管理原因。 事故教训 为预防化学品爆炸事故,国家对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包装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及标准要求,对不同物质规定要隔离储存、隔开 储存、分离储存的储存方式。电石为忌水物质,与水反应生成乙炔气体,乙炔气体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即发生爆炸反 应。生产过程中用水作隔热墙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在储存、运输时也要作好防水,不能用水作灭火剂;在生产乙炔气、储存电石时,要求厂房、库房有足够的泄爆面积、整体防爆;乙炔气运行管路上的阀门等含铜量要附合国家规定限值以下,并要加装阻火器;电石破碎间地面高于室外;工人应穿防静电工作服、鞋等。

全国化工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2017年)

全国化工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2017年) 01-浙江华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1?3”较大爆炸火灾事故 (1) 02-湖北省钟祥市金鹰能源“11?11”较大中毒事故 (5) 03-浙江林江化工“6?9”爆炸较大事故 (8) 04-安徽万华“4?2”较大爆燃事故 (12) 05-吉林松原石化“2?17”较大爆炸事故 (15) 06-新疆宜化“2?12”较大电石炉喷料灼烫事故 (20) 07-河南豫港焦化“4?28”较大爆炸事故 (23) 08-青海盐湖工业公司“6?28”较大爆炸事故 (26) 09-连云港聚鑫生物“12?9”重大爆炸事故 (29) 10-湖北大江化工“9?24”较大窒息事故 (33) 11-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11?30”较大机械伤害事故 (36) 12-山东日科“12?19”较大火灾事故 (40) 13-内蒙古乌海华资“6?27”较大爆炸事故 (43) 14-江西之江化工“7?2”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47) 15-大连西太石化“11?18”中毒事故 (51) 16-新疆宜化“7?26”较大燃爆事故 (55) 17-山东金誉石化“6?5”重大爆炸着火事故 (59)

01-浙江华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1?3”较大爆炸火灾事故 2017年1月3日8时50分许,位于临海市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的浙江华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邦公司”)C4车间发生爆炸火灾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万元。 一、事故单位及生产工艺情况 华邦公司创建于2002年9月,占地68.27 亩,总资产5360万元,现有员工200 人,主要产品包括6,6-二氢青霉烷酸二苯甲酯(DP-3)、三苯基氯甲烷、潘生丁二氯物(DDH)等医药中间体,所有产品均不属于危险化学品,但其生产过程涉及加氢、氧化、磺化、胺化、硝化、重氮化等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甲苯、乙酸乙酯、液氨、氢气、乙炔等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且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回收。 事故发生在 C4 车间生产 DDH的环合反应釜。DDH的生产工艺是以草酸二乙酯为起始物料,经过缩合工序制得草酰乙酸二乙酯甲苯溶液,再经环合、硝化、加氢还原、氯化、缩合等工序得到成品。发生事故的环合反应过程如下:在反应釜中投入缩合物草酰乙酸二乙酯甲苯溶液和尿素,冷却至20~25℃滴加硫酸,保温 2 小时,升温至60~68℃,保温反应至终点(保温 5 小时);减压浓缩回收甲苯,加入 10%液碱中和至中性,过滤后的滤饼(主要成分为乳清酸)加入水和氢氧化钠,于60~63℃保温反应 l 小时,冷却至常温,滴加 30%盐酸中和反应至 PH 值 1~2,酸化反应 2 小时,得到最终反应产物。 二、事故经过 1月2日,当班员工由于24 小时上班,身体疲劳而在岗位上瞌睡,错过了投料时间,本应在前一天晚上11 时左右投料,却在凌晨 4 时左右才投料;滴加浓硫酸并在20~25℃保温 2 小时后交班,但却未将投料时间改变和反应时间不足工艺要求的情况向白班交接清楚。 白班人员未按操作规程操作,就直接开始减压蒸馏。蒸馏约20 多分钟后,发现没有甲苯蒸出,操作工就继续加大蒸汽量(使用蒸汽旁路通道,主通道自动

案例氧气乙炔爆炸事故分析

案例一 2003年1月16日下午1时左右,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在氧气充装过程中发生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造成1死1伤。现将有关事故调查分析情况介绍如下。 事故的基本情况 2003年1月16日上午12时许,一位氧气代充客户到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充装气气,共6只氧气瓶。充装工将氧气瓶卸下后,先将30只氧气瓶分两组各15只进行充装。约在12点50分左右,其中一组充装结束,现场充装工关掉充装总阀,紧接着就开始卸充装夹具,当充装工卸下第3只气瓶夹具时,其中一只气瓶发生了爆炸,一名充装客户当场炸死在充装台上,一名操作人员受伤,该站共有6间充装间,每站站房长4m,宽6。充装间设有30个充气头,气瓶爆炸后,后浪把主充装间的防火墙推倒,把充装间充装管线全部炸坏,窗子的玻璃被震碎,充装间屋面全部掀光。爆炸气瓶被炸成3块,大块重29kg,中块得23.5kg,小块重3.5kg,气瓶爆炸后3.5kg的小块瓶片从屋内飞到充装站围墙外的麦田里,距爆炸点有35m。 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从现场取证情况和查阅有关资料分析,意见如下: 1.对该站储罐内剩余液氧,邀请了扬子石化西欧气体有限公司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取样,并带回南京分析,结果确认该储罐内液氧合格,排除了气源不合格的因素; 2.根据爆炸碎片上原有的气瓶制造和检验标记,从无缝气瓶检验站查阅该瓶检验报告,得知该瓶检验合格,并在检验有效期范围内,排除了过期瓶充装的因素; 3.在爆炸现场,发现该瓶主体被炸成3块(后在清理过程中发现颈圈),经称重约为56kg,与检验报告上称重量相符,一块重约3.5kg的碎片飞离充装站围墙外,距爆炸点约为35m。又从爆炸碎片中发现,瓶体内中下部一侧表面有一段400mm×150mm范围的金属烧熔痕迹,并留下了金属氧化物,这些情况都说明此次氧气瓶爆炸具有化学性爆炸的特征; 4.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充装记录,并对现场进行勘察,同有关人员进行了询问、笔录,了解到充装台上的安全阀、压力表均在有效期内,有校验报告,当时充装压力为11.0MPa。又对爆炸现场进行了清理,发现爆炸瓶右侧有3只瓶内尚有气体,现场进行压力测试,发现这3只瓶内均有压力,且在10.0MPa左右,这就进一步排除了物理性爆炸的可能(不超压); 5.对上述3只气瓶采用吸耳球取样,并用着火烟头试验,发现烟并没有有明显的助燃作用,无气体爆鸣,同时对1只气瓶又进行了压力测试显示为9.0MPa。

电石生产工艺试题 2

电石生产工艺试题 1.电石的化学名称是什么? 答:碳化钙分子式:CaC2。 2.工业电石的成分有哪些? 答:碳化钙、氧化钙、碳、硅、铁、磷化钙和硫化钙。 3.电石的用途有哪些? 答:(1)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乙炔可以合成许多有机化合物; (2)加热粉状电石与氮气时,反应生成氰氨化钙,即石灰氮,加热石灰氮与食盐反应生成的氰熔体用于采金及有色金属工业; (3)电石本身可用于钢铁工业的脱硫剂; (4)产生的气体照明及金属的焊接和切割。 4.什么是电石的发气量?功率发气量? 答:电石的发气量:在压力为101.325kPa,温度为20℃条件下,每公斤电石与水反应后放出的干乙炔体积体积数(升)。 功率发气量:在电石生产过程中,每千瓦电能,在24小时内所生产出的电石其发气量。 5.生产电石的基本原料是什么? 答:焦炭和石灰。 6.方法有哪几种?常用的是那种? 答:氧热法和电热法,目前生产上用的较广的是电热法。 7.碳素材料中的那些成分是工艺上要控制的,如何控制? 答:(1)灰分、水分、挥发份。 (2)控制:①灰分:筛分;②水分:干燥;③挥发份:高温下挥发或调节原料配比。 8.请写出电石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CaO+3C→CaC2+CO - 111.3千卡 9.电石生产中的碳材有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①冶金焦:以气煤、肥煤和焦炭三者配合,在1250℃高温下干馏而得。

其固定碳含量一般在85%左右,好者可达90%。硬度大、导电性能好、灰分、水分、挥发份含量低,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好。②石油焦:以石油沥青干馏而得,挥发份含量高。③无烟煤:分软硬二种,电石生产使用使用软质或半软质,要求固定碳高,灰分少。 10.用于电石生产的焦丁中那些成分是我们要控制的,其对电石生产有哪些影 响? 答:(1)灰分、水分、挥发份。 (2)影响:①灰分:引起表层炉料板结,影响炉料的透气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将原料中的氧化物还原,消耗额外的电能。②水分:影响炉料配比;与原料中的碳反应生成H2后,使得尾气中的氢气含量偏高;与CaO(氧化钙)和CO2(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CaCO3(碳酸钙),使得炉料板结。③挥发份:电阻较大,影响炉料的电气特性;本省也较粘,容易使得物料发粘。 11.石灰石中含有哪些成分,各对电石生产有什么影响? 答:碳酸钙:含量大于96%,其直接决定着生石灰的品质。 氧化镁:在电石熔融区被还原为金属镁蒸汽,在电石炉熔融区形成强烈高温还原区,镁与一氧化碳反应,强烈放热,破坏电石炉内温度分布。原料中的氧化镁约15%留在熔融区,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使得电石液发粘,在炉内不易流出。 二氧化硅:在电石炉内与焦炭反应生成单质硅。 A.硅与焦炭反应生成碳化硅(熔点较高),沉积于炉底,造成炉底垫料升高。 B.硅与铁反应生成硅铁(比热较大),损坏炉壁铁壳,出炉时烧坏流料嘴和冷却锅。 氧化铝:部分被还原为铝,一部分混在电石中降低电石质量,大部分形成炉渣,使得炉底升高。 氧化铁:与硅反应生成硅铁 磷和硫: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磷化钙和硫化钙。磷化钙在空气中分解后会发生自燃,硫化钙与水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酸性气体具有腐蚀作用。 12.竖式石灰窑分为几个温区,如何界定? 答:①预热区:加料口下部,煅烧区上部,温度< 850℃ ②煅烧区:石灰窑中部,温度在850℃~1200℃,是石灰石分解的主要场所。

电石炉生产事故预防措施

附件1 电石炉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为保证电石生产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确保电石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及企业的良性运行,全面提高电石生产的本质化安全程度,根据电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特性及对人员的要求,从电石炉生产工艺、设备、原辅材料等各方面入手,特制定“电石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措施”,请各电石生产企业严格遵照执行。 一、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颁布的《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07年版),做好电石行业准入的各项工作,提高新改扩建电石生产装臵的本质安全程度。 二、加强电石生产原料的入炉管理 1、碳素材料中的水份含量 半密闭电石炉采用自动上料系统的,碳素材料中的入炉水份含量≦8%,采用人工上料的,碳素材料中的入炉水份含量≦10%; 密闭电石炉碳素材料中的入炉水份含量≦2%。 企业没有原料烘干设备的,应构建能够储存2-3天原料的库房或者罩棚,防止因雨季导致入炉原料水份高于标准规定值。 2、白灰中MgO的含量 应严格控制白灰中MgO的含量,密闭炉所使用的白灰中MgO ≦1.6%,半密闭电石炉所使用的白灰中MgO≦2.5%。

3、白灰中粉末的含量 要严格控制白灰中粉末的含量,白灰必须经过筛分后方可进行投料,密闭电石炉所使用的白灰中粉末的含量,必须控制在3%以下,半密闭电石炉控制在5%以下。 4、电极糊的选用 电石生产企业使用电极糊要确保质量合格,在使用前应根据供货厂家的化验单进行复检,经化验分析合格后方可使用。应选择具备一定规模的电极糊企业生产的产品,电极糊粒度≦100mm。在换季阶段,应及时调整电极糊的软化点、挥发份等指标。 三、落实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安全措施 1、电石炉各通水冷却部位进出水路要单独设臵,必须确保随时可以关闭,圈梁等制作要做应力消除处理,防止因受热导致焊缝拉开,进出水路接口按设计要求安装。 2、严禁电石炉循环水回水槽安装在电石炉体上部,应远离电石炉体,集水槽阀门应安装在作业人员便于操作的安全区域,且高度不宜超过1.5m。 3、电石炉循环水系统必须安装失压报警装臵,对水循环系统压力和流量进行实时监测。 4、电石炉循环水系统出现滴漏水等情况时,立即停炉检修,预防事故进一步扩大。 四、加强电极系统的安全预防与管理

电石炉炉面危险告知

乌海中联化工电石分厂电石炉炉面危险告知 1、密闭炉炉面危险区域,正常生产时严禁外来人员进入。 2、炉面检修必须办理安全作业票,无票作业按违章处理。 3、炉面巡检工必须按要求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否则视为违章。 4、没有特殊情况,巡视工必须撤到警戒线以外,防止塌料喷火造成事故。 5、冷却水管断水,内有高温,带压水蒸汽,处理水管严防烫伤。 6、严禁登上正在运行的炉盖,巡视二层必须要检查各炉门双保险扣是否 扣好。 7、没有特殊情况,巡视工不得靠近炉体,以防塌料喷火伤人。 员工日常行为规范 1、服从领导、尊重领导,无条件贯彻执行。 2、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按时完成本职任务,任劳任怨工作。 3、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 4、上班期间严守工作岗位,不得串岗,办公区域严禁喧哗,不得干扰他 人正常工作,不管有理无理不得取闹、打闹,更不许打架斗殴。 5、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操作规程,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 6、上班时间不准干私活、不会私人客、不打私人电话。 7、有事必须履行请假手续,批准后方可离厂。 8、爱护公司财产,不得损坏、贪污、盗窃公司财产。 9、严格要求着装,佩证上岗,保持服饰整洁。 10、严格执行公司禁烟规定,不准在厂内吸烟。 11、当班期间,不得酗酒,打瞌睡,吃零食。

12、对领导、同事、来客注意文明礼貌,互相尊重。 13、穿戴好劳保用品,认真工作,安全生产。 14、发扬团队精神,积极肯干,创新发展。 交接班制度 为了使交接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运行车间所以环节的交接班工作。 1、交班者要详细做到岗位清洁,所属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工具要齐全。 2、交接班者要详细说明本班的工作情况和不正常情况,以及不正常原 因,处理经过和应注意事项,并填好交接班记录表。 3、在交班中发生的事故,由交班者负责。 4、接班者必须提前到岗位了解上班的工作情况,并同交班者一起对所属 设备及操作进行检查,然后进行交接。 5、接班者未能按时接班时,交班者有义务继续工作,直至接班者接班后 方可下班。(特殊情况由值班工长负责处理) 6、接班者有权向交班者提出询问,交班者要仔细回答,必须参加班前、 班后会,在会上由班组长布置与检查生产中的问题及评比。 7、接班者签字后,通知交班者下班,交班者方可下班,接班后发生的一 切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东方希望安全原则 1、正确措施及时落实到位; 2、所以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3、安全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安全 血泪教训之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连载14)

安全血泪教训之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爆炸事故(连 载14) 编者按 小7:长期的安逸容易让我们失去危险的嗅觉,如果您身边有工作在一线的朋友,请不要吝啬您的点击分享。或许,他们正因为看到这篇文章,提高了自身安全意识,将大部分突如其来的事故扼杀于摇篮之中。事故案例: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爆炸事故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 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 大水污染责任事件。爆炸时冒起的黄烟 爆炸后的地面事故经过:2005年11月13日,因苯胺二车间硝基苯精馏塔塔釜蒸发量不足、循环不畅,替休假内操顶岗操作的二班班长徐某组织停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 进料,排放硝基苯精馏塔塔釜残液,降低塔釜液位。10时10分,徐某组织人员进行排残液操作。在进行该项操作前,错误地停止了硝基苯初馏塔T101进料,没有按照规程要求

关闭硝基苯进料预热器E102加热蒸汽阀,导致进料温度升高,在15分钟时间内温度超过150℃量程上限。11时35分左右,徐某回到控制室发现超温,关闭了硝基苯进料预热器蒸汽阀,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开始下降至正常值。13时21分,在组织T101进料时,再一次错误操作,没有按照“先冷后热”的原则进行操作,而是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7分钟后,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超过150℃量程上限。13时34分启动了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泵向进料预热器输送粗硝基苯,当温度较低的26℃粗硝基苯进入超温的进料预热器后,由于温差较大,加之物料急剧气化,造成预热器及进料管线法兰松动,导致系统密封不严,空气被吸入到系统内,与T101塔内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发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相继发生爆炸。5次较大爆炸,造成装置内2个塔、12个罐及部分管线、罐区围堰破损,大量物料除爆炸燃烧外,部分物料在短时间内通过装置周围的雨排水口和清净下水井由东10号线进入松花江,引发了重大水污染事件。1事故原因爆炸事故原因分析:由于操作工在停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时,没有将应关闭的硝基苯进料预热器加热蒸汽阀关闭,导致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长时间超温;恢复进料时,操作工本应该按操作规程先进料、后加热的顺序进行,结果出现误操作,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使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出现升温。7分钟后,进料预热器温

电石生产工艺流程

碳化钙(CaC2)俗称电石。工业品呈灰色、黄褐色或黑色,含碳化钙较高的呈紫色。其新创断面有光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呈灰色或灰白色。能导电,纯度愈高,导电性愈好。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加水分解成乙炔和氢氧化钙。与氮气作用生成氰氨化钙。电石是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之一。是乙炔化工的重要原料。由电石制取的乙炔广泛应用于金属焊接和切割。生产方法有氧热法和电热法。一般多采用电热法生产电石,即生石灰和含碳原料(焦炭、无烟煤或石油焦)在电石炉内,依靠电弧高温熔化反应而生成电石。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主要生产过程是:原料加工;配料;通过电炉上端的入口或管道将混合料加入电炉内,在开放或密闭的电炉中加热至2000℃左右, 依下式反应生成电石:GaO+3C→CaC2+CO。熔化了的碳化钙从炉底取出后,经冷却、破碎后作为成品包装。反应中生成的一氧化碳则依电石炉的类型以不同方式排出:在开放炉中,一氧化碳在料面上燃烧,产生的火焰随同粉尘—起向外四散;在半密闭炉中,一氧化碳的一部分被安置于炉上的吸气罩抽出,剩余的部分仍在料面燃烧;在密闭炉中,全部一氧化碳被抽出。

为规范电石行业发展,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趋势,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确保安全生产,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对《电石行业准入条件》进行了修订,现将《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07年修订)》予以公告。 各有关部门在对电石生产建设项目进行投资管理、土地供应、环境评估、安全许可、信贷融资、电力供给等工作中要以本准入条件为依据,原《电石行业准入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4年第76号)同时废止。 附件:《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07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七年十月十二日 附件: 电石行业准入条件 (2007年修订) 为进一步遏制当前电石行业盲目投资,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规范电石行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按照调整结构、有效竞争、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的原则,对电石行业提出如下准入条件。 一、生产企业布局

电石炉常见事故大全

电石生产常见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编写:华永才、马飞云、邓浩、张海平 方振平、侯坐岭、阎建军、李云飞 审核:李平、华永才 鄂尔多斯化工集团电石公司2009年12月印制 事故一:电极硬断 一、现象 1、电流突然下降后回升,但不会上升至原位。 2、炉气温度突然上升。 3、电炉产生的电弧声异常。 二、原因 1、电极糊保管不当,灰分增高,粘结性差。 2、停炉时期电极冷却率大。 3、导电接触元件以上的电极糊过热,固体物沉淀,造成电极分层。 4、由于电极进入炉料部分稍带锥形,当电极降低时,电极与硬壳及炉料产生极大的机械力。 5、长时间停电后,负载增加过快。 三、处理方法 1、立即停电。 2、断头小,即所断电极在料面以下,残留电极长度可以工作,可将断头压入炉内继续送电。 3、电极断头大,即所断电极在料面以上,工作端不能工作,须将断头用炸药爆破后取出,适当压放电极尽量用提高压放率而不用长距离的压放来增加电极工作端。 4、对所断电极进行单相电极焙烧。 四、预防措施 1、把好电极糊进厂质量关,确保电极糊质量符合要求;妥善保管电极糊,防止灰尘进入。

2、尽量避免连续3小时以上的停炉,防止电极氧化。 3、保持电极糊高度在接触元件以上4.5米,让电极糊连续性焙烧,防止过热。 4、停炉期间应适时上下移动电极,防止电极与炉料粘结;尽量避免大幅度提升电极,防止塌料堵塞电极下降位置,增大电极下降的阻力。 5、长时间停电后,负载增加要缓慢,严格执行开车操作规程。 6、注意与塌料相区别,防止误判断。 事故二:电极软断 一、现象 1、电流突然上升,电极对炉底电压降至“0”。 2、炉气出口温度与H2含量增高。 3、电极筒大量冒黑烟。 4、炉气压力突然增大,防爆孔打开。 二、原因 1、电极糊的质量差,油份、挥发份多,软化点高。 2、电极自动下滑或过量下放电极。 3、电极糊块大,添加无规律,棚住或架空。 4、电极筒焊接质量差。 三、处理方法 1、立即停电。 2、迅速下降电极,使断头相接后压实炉料,减少电极糊外流,并扒掉外流的电极糊。 3、若软断严重,电极糊全部外流,一定要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迅速组织人员撤离至安全位置。 4、重新装入电极糊后(加入电极筒内的高度应达到接触元件顶部以上4500mm。)对所断电极进行单相电极焙烧。 四、预防措施 1、把好电极糊进厂质量关,确保电极糊质量符合要求。

某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目录 1、三交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1) 2、三交河煤矿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4) 3、三交河煤矿“5.30”事故案例 (8) 4、回坡底煤矿“6.25”运输事故案例 (12) 5、回坡底煤矿“2.20”放炮崩人事故案例 (15) 6、回坡底矿洗煤厂“8.26”排矸上站变压器室触电事故案例 19 7、霍宝干河煤矿“11.9”顶板事故案例 (23) 8、霍宝干河煤矿“12.4”2-1081返掘巷断层滞后出水事故案例26 9、霍宝干河煤矿2-112综采工作面出水事故案例 (30)

三交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三交河煤矿始建于1971年,原属于地方国营矿,1997年霍州煤电集团公司接收为子矿井。 1980年6月8日11时20分左右,三交河煤矿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30人死亡,50多人中毒,经济损失约70万元。 一、矿井基本情况 1980年,三交河煤矿为地方国营矿,有职工679人,年产煤150000吨,瓦斯含量为4.06%,属于瓦斯矿井。 二、事故经过 1980年6月4日,矿上决定从6月7日转到西部采区第六顺槽掘进。该顺槽已有四个月没生产,不通风,造成瓦斯积聚,本应先在检查瓦斯,加强通风,排除有害气体后再作业。但是该矿领导没有这样做,而是仓促组织生产。8日11时20分左右,当在六顺槽工作的工人将绞车、电线运到该顺槽210米处时,由于电工带电作业,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当时在井下西区工作的26名工人全部死亡。接着,在抢救过程中,由于管理者没有制定救援方案,冒然指挥,工人自发下井进行抢救,造成二次伤亡,其中50多人中毒,4人死亡,经济损失约700000元。 三、事故原因 1、矿领导一味追求产量、利润,全然不顾工人的生命安全。1980年以来,该县接到国务院和省、地区等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共计14个,有的无人阅看,有的只阅不办,有的批给主管部门,但无具

电石炉事故案例

案例一新电极焙烧时爆炸 一、事故经过: 2005年12月24日9时10分,宁夏某电石厂发生重大电极爆炸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 2005年12月2宁夏某电石厂新建两台电石炉,于12月上旬安装完毕,下旬开始焙烧1#炉新电极,前两天电极焙烧正常,第三天电极端头已基本形成固化物,电极底部铁板消耗完毕,第四天中午电极在焙烧过程中炉内散发出大量的电极糊挥发分,此时弧光也很大无法辨别炉况,负责开车的周某见此状况开始压电极,23日晚上10时左右另一负责人在巡查时发现电极位臵较高再次压放电极,次日早上周某发现电极弧光减弱电流变化较快,试着提了一下电极,但见电流无变化就再次提电极,提电极后准备到炉前观察炉况,刚出操作室,操作工发现电流突然下降,电石炉内冒出大量黑烟,火花四处溅落,见此现状后迅速通知周某,周某即下令停炉。此时炉内发生一声巨响,设备炉门、防暴孔全部炸飞,一名正在外面巡检的工人当场炸死,一名加电极糊工人脸部烧毁达到80%,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万元。 二、事故原因: 1、电极压放过量,电极焙烧硬度不够造成电极变形、有裂纹,在提电极时电极断裂,电极糊外漏产生爆炸。 2、负责的工艺员对无法辨别的炉况没有及时停炉观察,盲目操作造成电极断裂。 3、操作人员观察不仔细,发现事故不及时,造成事故恶化。 4、操作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 5、工艺负责人员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淡薄,没有相互沟通探讨,解决问题不及时。 6、管理不当,电极糊质量差灰分、油分过大,电极强度不够。 三、预防措施: 1、加强员工的培训,增强员工安全防护、保护意识。 2、严格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工作认真仔细,精心操作,

电石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电石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碳化钙(CaC2)俗称电石。工业品呈灰色、黄褐色或黑色,含碳化钙较高的呈紫色。其新创断面有光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呈灰色或灰白色。能导电,纯度愈高,导电性愈好。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加水分解成乙炔和氢氧化钙。与氮气作用生成氰氨化钙。 电石是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之一。是乙炔化工的重要原料。由电石制取的乙炔广泛应用于金属焊接和切割。 生产方法有氧热法和电热法。一般多采用电热法生产电石,即生石灰和含碳原料(焦炭、无烟煤或石油焦)在电石炉内,依靠电弧高温熔化反应而生成电石。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主要生产过程是:原料加工;配料;通过电炉上端的入口或管道将混合料加入电炉内,在开放或密闭的电炉中加热至2000℃左右,依下式反应生成电石:GaO+3C→CaC2+CO。熔化了的碳化钙从炉底取出后,经冷却、破碎后作为成品包装。反应中生成的一氧化碳则依电石炉的类型以不同方式排出:在开放炉中,一氧化碳在料面上燃烧,产生的火焰随同粉尘—起向外四散;在半密闭炉中,一氧化碳的一部分被安置于炉上的吸气罩抽出,剩余的部分仍在料面燃烧;在密闭炉中,全部一氧化碳被抽出。 (一)电石生产工艺过程 烧好的石灰经破碎、筛分后,送入石灰仓贮藏,待用。把符合电石生产需求的石灰和焦炭按规定的配比进行配料,用斗式提升机将炉料送至电炉炉顶料仓,经过料管向电炉内加料,炉料在电炉内经过电极电弧垫和炉料的电阻热反应生成电石。电石定时出炉,放至电石锅内,经冷却后,破碎成一定要求的粒度规格,得到成品电石。在电石炉中,电弧和电阻所产生的热把炉料加热至1900-2200℃,其总的化学反应式为: CaO+3C=CaC2+CO+10800千卡 (二)电石炉生产工艺 1、配料、上料和炉顶布料 合格的原料由原料加工车间经计量、配料后,由斗式提升机送入电炉车间料仓内,由炉顶布料设施、固定胶带输送机和环形布料机将料送入炉顶环形料仓。炉顶布料设施按需要把炉料布入料仓,由电炉加料管分批加入电炉内。 2、电炉 半封闭电石炉是由炉体、炉盖、电极把持器、电极压放和电极升降装置等组成,是生产电石的主体设备。电炉由变压器供电,炉料在电炉内经高温反应生成电石,并放出一氧化碳气体,生成的电石由出炉口排出,用烧穿器打开炉口,熔融电石流到冷却小车上的电石锅内。 电极的压放为油压控制,采用单层油缸抱紧提升电极锥形环油缸压紧导电鄂板,电极的正常升降由四楼三台卷扬机控制,电极的升降、压放、抱紧、下料控制全部在二楼操作室按电钮控制。

电石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 电石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碳化钙(CaC2)俗称电石。工业品呈灰色、黄褐色或黑色,含碳化钙较高的呈紫色。其新创断面有光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呈灰色或灰白色。能导电,纯度愈高,导电性愈好。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加水分解成乙炔和氢氧化钙。与氮气作用生成氰氨化钙。电石是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之一。是乙炔化工的重要原料。由电石制取的乙炔广泛应用于金属焊接和切割。生产方法有氧热法和电热法。一般多采用电热法生产电石,即生石灰和含碳原料(焦炭、无烟煤或石油焦)在电石炉内,依靠电弧高温熔化反应而生成电石。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主要生产过程是:原料加工;配料;通过电炉上端的入口或管道将混合料加入电炉内,在开放或密闭的电炉中加热至2000℃左右,依下式反应生成电石:GaO+3C→CaC2+CO。熔化了的碳化钙从炉底取出后,经冷却、破碎后作为成品包装。反应中生成的一氧化碳则依电石炉的类型以不同方式排出:在开放炉中,一氧化碳在料面上燃烧,产生的火焰随同粉尘—起向外四散;在半密闭炉中,一氧化碳的一部分被安置于炉上的吸气罩抽出,剩余的部分仍在料面燃烧;在密闭炉中,全部一氧化碳被抽出。(一)电石生产工艺过程 烧好的石灰经破碎、筛分后,送入石灰仓贮藏,待用。把符合电石生产需求的石灰和焦炭按规定的配比进行配料,用斗式提升机将炉料送至电炉炉顶料仓,经过料管向电炉内加料,炉料在电炉内经过电极电弧垫和炉料的电阻热反应生成电石。电石定时出炉,放至电石锅内,经冷却后,破碎成一定要求的粒度规格,得到成品电石。在电石炉中,电弧和电阻所产生的热把炉料加热至1900-2200℃,其总的化学反应式为: CaO+3C=CaC2+CO+10800千卡 (二)电石炉生产工艺 1、配料、上料和炉顶布料 合格的原料由原料加工车间经计量、配料后,由斗式提升机送入电炉车间料仓内,由炉顶布料设施、固定胶带输送机和环形布料机将料送入炉顶环形料仓。炉顶布料设施按需要把炉料布入料仓,由电炉加料管分批加入电炉内。 2、电炉 半封闭电石炉是由炉体、炉盖、电极把持器、电极压放和电极升降装置等组成,是生产电石的主体设备。电炉由变压器供电,炉料在电炉内经高温反应生成电石,并放出一氧化碳气体,生成的电石由出炉口排出,用烧穿器打开炉口,熔融电石流到冷却小车上的电石锅内。 电极的压放为油压控制,采用单层油缸抱紧提升电极锥形环油缸压紧导电鄂板,电极的正常升降由四楼三台卷扬机控制,电极的升降、压放、抱紧、下料控制全部在二楼操作室按电钮控制。 '. . 电炉由变压器供电,炉料在电炉内经高温反应生成电石,并放出一氧化碳气体,生成的电石由出炉口排出,用烧穿器打开出炉口,熔融电石流到冷却小车上的电石锅内。 出口炉设有挡屏和电弧打眼架,出炉口的上方设有排烟罩,用通风机抽出出炉时产生的烟气。 3、电炉冷却、破碎及包装 熔融电石在电石锅内用顶车机拉至走廊或包装间进行冷却,电石砣凝固后,用桥式吊车和单抱钳将电石砣吊出,放在铸铁地面上冷却,冷却到适度后将电石破碎到合格粒度,然后分等极进行包装,送入成品库。

电石炉自焙烧电极事故分析及处理措施

电石炉自焙烧电极事故分析及处理措施 在整个电石炉或铁台金炉设备中,电极就是心脏。在电石生产中,电流通过电极输入炉内,产生电弧,进行电石冶炼。电极起着导电和传热作用,自焙电极由电极糊和电极铁壳组成。电极铁壳由厚度1~2.5㎜的铁板卷制而成,期中装有铁拉筋,以增强电极的强度和导电性。电极铁壳装在电极把持器内,然后将电极糊装填在铁壳内。该电极在电石炉工作时不断消耗,因此,需要不断地下放电极,以资补充。当电极下放到导电颚板下部时,电极糊经过1000℃的高温焙烧碳化成电极。由于电极铁壳可以在电石炉不停炉的情况下连续焊接,电极糊不断地加入到铁壳内,且又是在电石炉内烧结而成的,因此自焙电极又叫连续式自动烧结电极。 1、电极糊的原料 电石炉对电极糊的要求较高,须具有连续的稳定性,适宜的流动性,良好的导热性能。电极则必须具有高度的耐氧化性和导电性。因此,电极在生产中应能够耐高温,同时热膨胀系数要小;具有较小的气孔率,以使加热状态下电极氧化缓慢;具有较小的电阻系数,以降低电能损耗;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不致因机械或电气负荷的影响,使电极软断;必须经受得住炉料崩塌导致的轻微冲击。根据这些要求,制造电极糊的原料有两大类:古体碳素原料和粘结剂。以往对其成分的控制项目有:固定碳、挥发分、灰分和水分的含量。固定碳素原料常用的有:无烟煤、焦炭和人造石墨。它们是制造电极糊的基本原料,电极烧成后,就成为电极的骨架。粘结剂常用煤焦油和煤沥青,经过焙烧后能够转变为坚固的焦炭纲,起焦结作用,形成自焙电极整体。 2、电极糊焙烧过程中的性质变化

2.1焙烧热源 在电石冶炼过程中,电极不断消耗而逐渐下放,电极糊温不断升高排除挥发物,最后完成烧结过程。电极糊在烧结过中需要热量,其焙烧热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电极自身的传导热:其热量约占焙烧电极总热量的60%,是电极焙烧的主要热量来源。 (2)电阻热:包括料面以上电极电流通过时所产生的电阻热和铜瓦与电极接触的电阻热两部分。 (3)炉面辐射热:它的热量传导和辐射到电极上,对电极完全烧结关系也很大。 2.2 电极糊的烧结过程 电极糊在铁壳内烧结时的变化过程,没有明显的界限,可根据焙烧温度和部位,将其分为3个阶段。 (1)软化阶段。此阶段固体电极糊熔化,电阻增大,强度降低,最后全部成为液体状态。当温度由常温上升至120℃~200℃时,其位臵位于导电颚板约500㎜处。 (2)挥发阶段。此阶段电极糊充分熔化,沿着壳内截面流动,充填空隙,并使质量均匀,同时开始明显地挥发而逐渐粘稠,电阻不断降低,挥发急剧而成糊状。此时温度由120℃~200℃上升至650℃~750℃,位臵位于半环部位。 (3)烧结阶段。此阶段少量挥发物继续挥发,并开始进一步烧结,导电性大大增加,成为坚硬整体。完全烧结温度为900℃~1000℃,其位位臵于导电颚板下部200~400㎜处。 2.3 电极糊烧结时的质量特性 在以往的电石生产过程中,选择电极糊往往总是以电极糊中的固定碳、挥发份、灰份、水分四项指标来作为衡量电极糊的质量特

乙炔生产爆炸案例

乙炔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 江苏某医药原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医药中间体为主的企业,主产品1 ,4 - 丁炔二醇生 产能力达3000 t/ a。目前该公司有两台乙炔发生器,乙炔生产系统具有易燃、易爆等诸多危险、有害特性,如何实现乙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乙炔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1:发生器加料口燃烧 某厂发生器在加料时,由于第1 贮斗排氮不彻底,电石块太大,在加料吊斗内“搭桥”。操作人员采用吊斗撞击加料口,致使吊钩脱落。于是现场挂吊钩,同时启动电动葫芦开关,结果引起燃烧,操作人员脸部和手部烧伤。 原因分析:乙炔气遇到电动葫芦开关火花引起燃烧。 案例2:乙炔发生器爆炸 安徽某厂乙炔工段1# 发生器活门被电石桶盖卡住,操作人员进入贮斗内处理时突然发生爆炸,死亡3 人。 " 原因分析:人进入发生器内处理被卡住的活门时,致使大量空气进入贮斗内,用工具敲击电石时产生火花,乙炔气与之接触后发生爆炸。 案例3:乙炔发生器发生爆喷燃烧 广西某厂乙炔工段当班操作人员发现乙炔气柜高度降至180 m3 以下,按正常生产要求,此时发生器需要添加电石,于是操作人员到三楼添加电石,1 # 发生器贮斗的电石放完后,又去放2 # 发生器贮斗的电石,当放出约一半电石物料时,在下料斗的下料口与电磁振动加料器上部下料口连接橡胶圈的密封部位,突然发生爆喷燃烧。站在电磁振动器旁的操作人员全身被喷射出来的热电石渣浆烧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操作人员在放发生器贮斗的电石时,没注意到乙炔气柜液位的变化,致使加入粉料过多,产气量瞬间过大,压力超高,气压把中间连接的胶圈冲破,大量电石渣和乙炔气喷出,并着火。 案例4 :乙炔发生器加料口爆炸 湖南某厂乙炔站1 # 发生器加料口爆炸起火,随后2 # 发生器加料口和贮斗胶圈的密封处 也发生爆炸起火,电石飞溅到一楼排渣池,产生乙炔气导致起火,为此发生器一、三、四楼都起火。

电石生产工艺论文

电石的生成方法有氧热法和电热发。一般多采用电热发,电石的原料是生石灰和碳素元素(焦炭、无烟煤和石油等),在电石炉内依靠电弧高温熔化反应而生成电石,主要生产过程是:原料加工,配料,由电炉端的入口或管道将混合料加入电炉内。在密闭电炉中加热至2300摄氏度,一次下列反应生成电石:CaO+3C →CaC2+CO,熔化了碳化钙。从炉底取出后,经冷却,破碎后作为成品包装。反应中生成的一氧化碳则依电石炉的类型以不同方式排出:在开放炉中,一氧化碳在料面上燃烧,产生的火焰随同粉尘—起向外四散;在半密闭炉中,一氧化碳的一部分被安置于炉上的吸气罩抽出,剩余的部分仍在料面燃烧;在密闭炉中,全部一氧化碳被抽出。 关键词:电石石灰焦炭电极

1.绪论 (1) 1. 1 电石的性质 (1) 1.2. 电石的用途 (2) 2. 电石生产主要设备 (2) 2.1 电石炉的类型 (2) 2.2 埃肯电石炉 (3) 2.2.1埃肯电石炉简介 (3) 2.2.2 电炉炉体 (4) 2.2.3组合式把持器 (4) 2.2.4电极压放程序 (7) 2.2.5电路低压供电设备 (7) 2.2.6炉盖 (8) 2.2.7加料系统 (8) 2.2.8水冷却系统 (9) 2.2.9液压装置 (9) 2.2.10电炉自控系统 (9) 2.2.11碳材干燥 (10) 3. 电石生产的原料 (11) 3.1 焦炭 (11) 3.2 石灰 (11) 3.3 电极糊和电极 (12) 3.3.1电极的特性 (12) 3.3.2 电极糊 (12) 3.3.3 制造电极糊的原料 (12) 3.4 电极的烧结 (13) 4.4.1电极糊烧结过程 (13) 4. 电石生产工艺中工序流程 (13) 4.1 碳材干燥 (13) 4.2 配料站工艺流程图 (14) 4.2.1配料站物料流程图(见下页) (14) 4.2.2流程说明 (15) 4.3 电石及破碎物料流程 (16) 4.4 电石生产 (17) 总结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一、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五七(集团)公司大井“12·10”瓦斯爆炸事故 (一)基本情况 1997年12月10日10时50分,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五七(集团)公司大井发生特别重瓦斯爆炸事故,死亡79人,直接经济损失480万元 (二)事故经过 1997年12月10日8点班,大井区共入井124人,其中采、掘工作面68人,机修30人,巷修19人,区直人员3人,公司辅助救护队员4人,分别在1、2号回采工作面和1、2号掘进头等地点作业。10时50分,大井区主井井口工袁某发现井口冒黑烟,便马上向承包人高某报告,高某立即向井底车场打电话询问情况,井下打点工说:“过来一阵风,把我的帽子吹掉报告”。高某随即让井长回采工作面打电话,但没人接。这时井下脱险的工人开始升井,并报告说:“井下瓦斯爆炸了”。10时15分,公司安全副经理刘某、安全科长张某、大井区井长杨某、副井长段某、公司辅助救护队队长樊某、安全员尚某等11人立即赶到井下,他们从皮带巷进去40多米,见前面巷道严重冒顶堵死,便立即返回,但皮带头处也发生冒顶,把他们堵在里面,后经过40多分钟内外抢救脱险。10时55分,五七(集团)公司向石龙区政府和区煤炭局报告事故情况。11时30分,区委、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相继赶到事故现场。并立即调韩庄矿务局、石龙区和五七集团公司共6各救护小队进行抢救工作。平顶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成立抢险指挥部,指挥事故的抢险工作。 (三)事故原因 (1)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风流短路,风量不足;大串联通风;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盲目向采空 区送风,导致瓦斯增大、瓦斯积聚、达到爆炸界限;违章放炮,是这起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2 )大井承包后,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重生产、轻安全、不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在 长385m、宽83 m的狭小煤柱上同时布置2个掘进头和2个高落式采面,超通风能力生产。安全力量 检查严重不足,井下每班仅有一个安全员,不仅要检查十多个地点的瓦斯,还要负责局部通风、排查 隐患等,工作量大,难以保证“一炮三检”和瓦斯检查制度的落实。 (3)五七集团公司对大井以包代管,对安全包而不管。公司对大井实行吨煤包干,材料费包干,对大 井的安全工作长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对大井通风系统改造这一重大项目,也未引起重视,对改造 方案没有认真审查把关,对改造后风流严重短路、风量不足也没有管理;对该井突击组织生产、多头 作业、风量严重不足、大串联通风、循环风等问题,不管理、不制止,是这起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 一 (4)石龙区煤炭局对该矿实行行业管理有畏难情绪,未能依法有效地履行行业管理职责。部分干部工 作不深入、不扎实,对五七集团公司请示通风系统改造的问题,虽然有明确意见,但缺乏认真负责精神。在长达4个月时间,对该矿这一重要工程的实施情况不检查、不过问,致使该矿在通风系统改造 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5)石龙区政府有关领导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忽视对区办五七集团公司煤矿的管理。对该矿安全生产 中存在的问题重视不够,五七公司长达9个月没有总工,区政府没有及时安排,使煤矿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下降。

电石行业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011年以来电石行业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012-08-31 15:47:36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电石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在危险化学品被列为第4.3类,属于遇湿易燃物品,其生产过程中产生高温、高压、乙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粉尘等诸多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伴随着高电压、大电流,在生产过程中灼烫、爆炸、窒息与中毒、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淹溺等都属于多发事故。如果设备设施整体安全性不足或存在误操作现象等各种原因,易造成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近几年来在电石生产行业发生的多起电石炉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以及恶劣的社会影响,充分说明了电石生产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 当电石接触水或与潮湿的空气作用时既放出乙炔气体,乙炔气与空气混合浓度在2.1%~87%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倘若室内或容器内的水进入电石中就可以放出大量的乙炔气体及热量,若有任何火源存在,既能引起燃烧及爆炸。 在生产过程中,电石炉内以2300℃左右的高温来冶炼电石,同时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及粉尘。 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无臭、有毒气体,在温度15~20℃时,以空气相对密度为1时,则CO的密度为0.968。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比例时,会引起燃烧及爆炸,在18~19℃时,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2.5~74.2%范围内时既爆炸,在650℃时与空气接触会自动着火。 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在0.16~0.2%(1600~2000ppM)时,人吸入1~1.5小时后会中毒死亡,而浓度增加到1.5%以上时,则人吸入15分钟既会中毒死亡;其安全浓度控制在0.01%以下,都能确保人身安全。 二氧化碳(CO2)一般来说是无害的,但会使人产生窒息的作用,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4%时,会使人心跳加剧;含量达到8%时,会引起剧烈头痛,如超过10%,则足以使人窒息而死。 二氧化硫是从炉内废气中生成的,因为原材料中(主要是碳素原料中)含有一定的硫。二氧化硫(SO2)的允许极限浓度是0.02~0.04毫克/升空气。在电石炉出炉时含有一些二氧化硫气体,但在距离出炉口4~5米的场所,通常没有硫化物的气体。 氮气(N2)无色无味无嗅大气中含量78%,但是工作环境中的氮气含量过多会减少氧气含量,氧气的最低安全含量为19.5%,含氧量6~8%的空间8分钟会造成窒息死亡,含氧量4~6%的空间40秒后人昏迷、呼吸停止。电石生产过程中氮气用于气体密封及炉气管道积灰吹扫。 电石炉使用的白灰、碳素材料及排出的粉尘,对于人的呼吸器官、视觉器官、皮肤等都是有害的。 电石炉生产的主要消耗之一是电能,电炉设备的电流通过部分必须绝缘良好,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