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生理学实验概论

第一章 生理学实验概论

第一章 生理学实验概论
第一章 生理学实验概论

第一章生理学实验概论

1.1 生理实验教学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的科学,属于实验科学。生理医学知识来源于科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17世纪初,英国Harvey首先在动物身上用活体解剖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血液循环,证明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血液由心脏射入动脉,再由静脉回流入心,不断循环。1628年,Harvey的著作《心与血的运动》出版,是历史上第一本基本实验证据的生理学著作,标志着生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科学实验创立和发展了生理学理论,是研究生理学的基本方法。要真正学好生理学,必须同时重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开设生理学实验教学课程,目的在于学习必需的实验技术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引发出自然状态下单凭感官观察不到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思考探寻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实现深化认识已知,探索未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1.2 生理学实验及其方法

生理学实验即是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方法,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以再现动物机体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或将一些感官难以观察到的内在的、迅速而微小变化着的生命活动展现、记录下来,便于人们观察、分析和研究。

因为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生理学实验的对象一般都是机能正常的“活体”,而且这种“活体”的特征在动物机体的整体、器官及细胞等不同水平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生理学实验的方法一般根据动物的组织器官是在整体条件下进行实验,还是将其解剖取下置于人工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可分为在体(in vivo)实验方法和离体(ex vivo)实验方法。也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

1.2.1 急性动物实验

选择动物的整体或离体标本,或先给动物机体造成损伤,然后在短期间内观察机体或器官所发生的变化。通常是将动物固定,在局麻或全身麻醉下进行实验。按实验需要可分离出血管或神经,打开胸腔或腹腔,记录各器官的机能活动,如描记血压、呼吸等。这是教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实验结果,较易阐明一些现象和理论。一般又可分急性整体动物实验和急性离体实验。

(1)急性整体动物实验 急性整体动物实验法是整体水平上主要研究心血管、呼吸、泌尿和消化功能及其神经体液调节的实验方法。它是生理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也是近似生理情况下进行的一种实验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于控制条件,有利于观察器官间的具体关系和分析某一器官功能活动的过程与特点。但是,由于动物失去知觉,破坏了机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与正常生理情况下的功能活动仍有差别。另外,整体的实验受到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和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较难深入了解药物作用的本质和各种变化的细节与内在规律。要分析药物作用机理时还需结合离体实验。两者取长补短、相互补充。

急性整体动物实验常用的方法有:血压测定法、呼吸运动描记法和泌尿、消化功能测定法等。

(2)急性离体实验 离体实验是根据实验目的和对象的需要,将所需的动物器官或组织按照一定的程序从动物机体上分离下来,置于人工环境中,设法在短时间内保持它的生理功能而进行研究的一种实验方法。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摈弃组织或器官在体内受到的多种生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从而能比较明确地确定某种因素与特定生理反应的关系。但由于离体实验的实验对象已去除了整体时中枢神经的控制,所以离体实验得出的结论还不能直接推广至整体时的情况。因此,对于一种机理的论证,必须结合整体实验结果加以阐明。离体器官、组织实验常用方法有离体心脏、离体骨骼肌、离体平滑肌实验法等。

1.2.2 慢性动物实验

是使动物处于清醒状态下,观察动物整体活动或某一器官对于体内情况或外界条件变化时的反应。在慢性实验前,首先在无菌条件下,给动物施行一定的实验手术,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对动物进行一定处理,如导出或去除某个器官,或埋入某种电极或药物,待其恢复接近正常生活状态,再观察所暴露器官的某些功能或摘除、破坏某器官后产生的生理功能紊乱等现象。

慢性实验的最大优点是保持了实验动物机体的完整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动物处于比较接近自然状态。因此,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于客观实际,也比较正确可靠,但由于观察时间长,对实验设备和技术要求高,影响因素较多,因而难度较大。故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较少采用,而广泛应用于研究工作中。

1.3 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要求

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因此,实验课的要求包括对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1.3.1 生理实验课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领会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每一次数实验的目的,才能主动、高效地学习。本教程总论各章内容学生必须认真自学。每次实验课前必须认真做好预习和准备,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原理、相关的理论知识背景、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参数设置、动物手术操作方法、需要观察的指标及意义、预测各项实验处理的反应、所用试剂溶液的成分及配制方法、思考题和作业题中涉及的相关内容等。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来,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实验过程中要按程序正确操作、善于观察、认真记录、勤于思考。通过思考去剖析实验中引发的现象,收到观察与思考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之效,不仅可深化认识已知,也将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能真正鼓励学生开发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创造力教学的理念,本教程在每个实验项目后面,提供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学生也可选择一些问题,按照实验设计要求书写实验设计书,经指导老师修改后,提出书面申请,到开放性实验室实施探索性实验。

搞好同学之间的协作,提倡多讨论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培养这种团队精神和品德是实验教学的目标之一。

实验后,要按规定整理实验器具和处理实验动物,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学生应及时整理实验记录,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按时交给教师批阅。

1.3.2 生理实验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所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新的信息,还应牢固确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和新的教学理念,充满激情,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开拓思路,鼓励学生质疑、表达想法、积极动手,让学生享受实验科学的无穷乐趣,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每次实验课教师应充分备课,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讲授相关内容,提问并记录成绩。在实验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和团队精神。在实验总结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推理分析,导出科学的结论,实现深化认识已知,探索未知的教学目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自己开展的科研工作,藉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1.4 实验结果的处理及表示

1.4.1 实验结果的处理

实验结果包括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曲线、数据等,这些结果一般叫原始资料。原始资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计量资料,另一类为计数资料,实验者务必分清这两类资料的区别。

凡属曲线记录的实验,应对曲线进行整理,去伪存真,在图上标注说明。实验处理要有

处理标记,电刺激要记录刺激参数,包括刺激方式、强度、波宽、频率、刺激持续时间等。

凡属测量性质的结果,如高低、长短、快慢、多少等,以正确的单位和数值定量,并把测量数据列成表格。

实验结果必须真实可靠,对实验条件、实验结果以及出现的异常现象等进行忠实详见的记录。原始资料必须进行处理分析,才能揭示其变化规律性,探索其本质。

1.4.2 实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1)实验结果可以直接用实验记录加上标注表示。实验记录通常是以实验项目的变化为纵座标,以时间为横座标,描绘出记录曲线,这种表示较直观。例如肌肉收缩曲线、动脉血压变化曲线等(图1.4-1)。

图1.4-1 电刺激迷走神经、减压神经和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

1、3、5:处理前对照;

2、4、6:分别为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静脉注射去

甲肾上腺素和电刺激减压神经中枢端。

(2)为便于比较,有些非连续性的实验结果,常用三线表格形式表示。制表时,一般将实验处理项目放在表格左侧,由上而下排列;观察指标按时间顺序或主次顺序,从左到右排列(表1.4-1)。

表1.4-1 各种处理因素对家兔尿量和血压的影响

实验项目

尿量(滴/min)血压(mmHg)

处理前处理后处理前处理后

v.i 0.9% NaC 20ml

刺激迷走神经末梢端v.i. 20% 葡萄糖 5ml v.i 1∶10000 NE 0.3 ml v.i 速尿5 mg/kg

v.i 垂体后叶素2U

(3)每项处理引起的指标变化(图、数据)必须有对照。

(4)一些引起较复杂的实验结果必须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处理,按后以统计图、表的方式表达。

1.5 实验报告的写作要求

1.5.1 撰写实验报告的意义

生理实验课要求学生一定要学习撰写实验报告,这是生理实验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并为之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全面总结。通过书写实验报告,可学习和掌握科学论文书写的基本格式、图表绘制、数据处理、文献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并利用实验数据和文献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提高实验者分析、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为日后撰写科研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1.5.2 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

医学科研论文有其固定的、特有的书写格式。一般由以下几个项目组成:论文题目、论文作者与单位、城市名和邮编、论文摘要(中文和英文)、关键词(中文和英文)、正文、致谢及参考文献。正文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及结论。学生可查阅相关文章或医学期刊去进一步了解。本教程要求学生尽量按照科研论文的格式学习书写实验报告,通过这样的训练,初步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要求。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本教程在具体的实验项目编写格式上,有意参照科研论文的格式,希望通过这样的编排,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掌握医学科研论文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因此,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括:①实验题目;②作者;③摘要;④引言;⑤材料和方法;⑥结果;⑦讨论;⑧参考文献。

1.5.3 实验报告的写作要求

实验者应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完整填写实验报告有关项目,字迹规整,文字精练。

(1)实验题目题目是实验报告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应言简意赅。切忌冗长,也要避免过分笼统,以致反映不出报告的主题。

(2)作者署名作者系指实验参加者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者。署名应写全名,并列出作者的单位(年级、专业、班级)。署名应列在题目的下方和报告正文前面。

(3)摘要是从报告内容中提炼出来的要点,是报告内容的不加注释或评论的概括。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部分,文字力求简明扼要。

(4)引言扼要介绍本实验相关的背景知识。

(5)材料与方法内容包括实验用动物(或标本)、实验用主要器材、仪器、药品、实

验处理、记录方法和观察指标等。

(6)结果实验结果的表达形式有表、图和文字叙述三种,图表设计要恰当(见1.4.2)。实验报告需提供如下实验结果内容。①以表格形式记录的实验原始数据(表1.4-1);②经过统计处理的图、表;③经过编辑标注的原始记录曲线(图1.4-1);④对图、表的说明文字;

⑤对结果的文字叙述。

(7)讨论讨论是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应该严肃认真,不能盲目抄袭书本和他人的实验报告。应根据掌握的理论或查阅资料所获得的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分析,并指出其生理意义。撰写实验讨论也是以实验结果为依据的科学的推理分析过程。推理要符合逻辑,结果务必真实。在对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恰如其分的结论,而不是用现成的理论对实验结果作一般性解释。

如果本实验未能揭示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或已知的理论知识难以解释出现的现象,应查阅文献资料寻找或能的解释,也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必须提供解释依据,并注明文献出处。

因此,实验讨论可依次根据为:总结结果、寻找规律、推理分析、导出观念、得出结论。

(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实验报告引用他人的资料,在报告最后列出的文献目录。参考文献引用处,在引用句末根据引用顺序用上标序号表示,并用方括弧括住序号。参考文献索引按引用序号、作者、题名、杂志名称、出版时间、卷(期)、页格式书写。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蛙的体循环血压、心肌收缩和心电图(ECG)的同步记录与分析 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 专业:10级生物技术及应用(基地班) 教室:A414 学生姓名:徐棒夏凡女 学号:10350083 10350081 指导老师:龙天澄张碧鱼陈笑霞 日期:2012年5月15日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蛙的体循环血压、心肌收缩和心电图(ECG)的同步记录 2.记录和分析植物神经系统和重要神经递质对血压、心电(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心搏(心肌的收缩特性)的影响。 二.动物与器械 青蛙;蛙心插管、常用手术器械、计算机采集系统、蛙心夹、YP100压力换能器、三通管、注射器、保护电极、露丝电极、一维位移微调器、固定针、蜡盘、培养皿、污物缸、棉线、纱布、滴管、小烧杯;任氏液、石蜡油、肾上腺素溶液、乙酰胆碱溶液、肝素溶液;

三.实验原理 神经与体液因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可通过心肌收缩力、心电图和血压的变化反映出来。尤其是血压的指标直接反映了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变化,可以较好的评价整体的心血管功能。 本实验用青蛙主动脉插管法,直接测量血压,并同步记录心搏和心电图。记录和分析植物神经系统和重要神经递质对血压、心电(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心搏(心肌的收缩特性)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 1. 分离迷走交感混合神经干 按常规方法用探针刺毁蟾蜍的脑和脊髓,将动物背位放在蛙板上。把左侧下颌角与前肢间的皮肤纵向剪开,用镊子紧贴下颌角分离皮下组织。找到体轴走向的提肩胛肌,小心地将提肩胛肌横向剪断,即可见到其下方的血管神经束(皮动脉,颈静脉和迷走-交感混合干)。在迷走—交感混合干下方穿一线,用玻璃分针分离开神经,用湿生理棉球暂将神经覆盖,以避免神经干燥。 2. 暴露心脏 在胸骨柄后方的皮肤上先剪开一小的切口,再自切口处向左右两侧锁骨外侧方向剪开皮肤,切口成V形,把切开的皮肤掀向头端。在胸骨柄后方的腹肌上也剪一小切口,沿身体正中方向剪开剑突和胸骨(剪子尖向上翘以免损伤血管和心脏),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及提臂肌,使胸部创口也呈V形。可见到心包和心脏。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在心脏舒张时夹上蛙心夹。蛙心夹拴线的另一端与张力换能器相连(换能器的输出端与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一个输入通道相连)。 3. 主动脉插管 YP100压力换能器的直端和侧端管上加装三通管。从侧管注入液体石蜡,将系统内气泡赶净。用装有50%柠檬酸钠溶液(肝素-任氏液)的注射器连接于侧端管上,直端管上连接心脏插管。 用线结扎动脉的远心端,在左主动脉分叉处穿线备用。用手术剪在结扎处与穿线处剪一V形口,将插管经V形口插入动脉圆锥适当深度。穿线结扎并固定于插管上。

生理学实验报告教案

生医2012秋生理学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实验员: 学号: 联系方式:

实验一骨骼肌的观察及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目标要求】 1.掌握蛙类动物单毁髓的实验方法。 2.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方法。 3.学习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4.观察与分析肌肉单收缩的三个时相,分析骨骼肌收缩形式与刺激频率之间的关系。 【基本原理】 蛙类动物的某些基本生命活动,如神经的生物电活动、肌肉收缩等与哺乳动物相似。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而且动物来源丰富,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永和坐骨神经标本来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 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收缩为单收缩,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即潜伏期、缩短期与舒张期。肌肉收到连续的阈上刺激时,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相邻两单收缩的时相会出现融合,表现为强直收缩现象。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舒张期,称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缩短期,称完全强直收缩。躯体运动是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由肌肉收缩产生动力完成的。 【材料与器械】 蟾蜍或蛙,蛙类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金冠剪、毁髓针、玻璃针、固定针),蛙板,玻璃板,锌铜弓,小烧杯,滴管,纱布,细棉线,任氏液。 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或其他生理记录仪),张力换能器。 【实验步骤】 1.双毁髓的方法 一手握蟾蜍,食指按压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背部,令其背部向上,头向前俯;另一手持毁髓针在左右耳后腺之间,背部的凹陷处将毁髓针垂直刺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搅动以捣毁脑组织,此时的动物为单毁髓动物。彻底捣毁脊髓时,可见蟾蜍后肢突然蹬直,然后瘫软。如动物仍表现四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表明未毁坏脊髓,必须重新毁髓。 2.剥制后肢标本 将双毁髓的蟾蜍背面向上放在蛙板上,一手持手术镊轻轻提起两前肢之间背部的皮肤,另一手持手术剪横向剪开皮肤,暴露脊柱。用金冠剪横向剪断脊柱。一首持手术镊提起断开的脊柱后端,另一手用金冠剪沿脊柱两侧剪开体壁,再剪断下腹壁肌肉,使头部、前肢及内脏自然下垂,将其自腹后壁剪除。然后用蘸有任氏液的左手捏住断开的脊柱后端,右手向后方撕剥皮肤,将剥干净的后肢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弃其头部、内脏及剥下的皮肤,清洗手及手术器械上的污物。 3.分离两后肢 左手托起去皮的标本,右手持金冠剪直接剪开耻骨联合,随后剪开两后肢相连的肌肉组

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习题1

大学物理实验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总分42分,每空1分) 1. 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由 和 共同决定。 2. 5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仪器误差为 。 3. 量程为10mA 电流表,其等级为,当读数为6. 5mA 时,它的最大误差为 。 4. 不确定度 表示 。 5. = 。 6. 在分光计实验中,望远镜的调节用的是 法。 7. S 是表示多次测量中每次测量值的 程度,它随测量次数n 的增加变化很 ,N S 表示 偏离真值的多少,它随测量次数n 的增加变化很 。 8. 在杨氏模量实验中,若望远镜的叉丝不清楚,应调节望远镜 的焦距,若观察到的标尺像不清楚则应调节望远镜 的焦距。钢丝的伸长量用 法来测定。 9. 计算标准偏差我们用 法,其计算公式为 。 10.表示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它属于 误差,用 误差(偏差)来描述它比较合适。 1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长度,刚好为15mm,应记为 mm 。 12.根据获得测量结果的不同方法,测量可分为 测量和 测量;根据测量的条件不同,可分为 测量和 测量。 13.电势差计实验中,热电偶的电动势与温差的关系为 关系,可用 法、 法和 法来求得经验方程。 14.×50÷= 。 15.÷= 。 16.2252= 。 17.用分光仪测得一角度为300,分光仪的最小分度为1,,测量的结果 为 。 18.对于连续读数的仪器,如米尺、螺旋测微计等,就以 作为仪器误差。 19.分光计测角度时由于度盘偏心引起的测量角度误差按正弦规律变化,这是 误差。 20.在示波器内部,同步、扫描系统的功能是获得 电压信号,这种电压信号加在 偏转板上,可使光点匀速地沿X 方向从左向右作周期性运动。 21.系统误差有 的特点,偶然误差有 的特点。 22.在测量结果的数字表示中,由若干位可靠数字加上 位可疑数字,便组成了有效数字。 23.在进行十进制单位换算时,有效数字的位数 。 24.静电场模拟实验应用了 法,它利用了静电场和 的相似性。 二、单项和多项选择题(总分30分,每题3分)

生理学实验报告一

生理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1.实验员:马冰(0941054) 2.时间:2011年10月10日 3.组号:第二组 4.班级:09生科 二、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2.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技术 3.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4.观察电刺激对神经兴奋性、兴奋传导的影响 5.熟悉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及单收缩、完全强直收缩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也就是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并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阈强度:在刺激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时,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也叫阈值或阈刺激。 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其特点:①“全或无”现象;②进行长距离无衰减传递(神经纤维、骨骼肌细胞等)。 阈下刺激引起局部电兴奋,其特点:①幅度在阈下刺激的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升高;②在细胞膜上可进行电紧张性扩布,即衰减性传播;③可以相互融合(时间总和、空间总和)。 最适刺激强度:引起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时的最小刺激强度。 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会产生一次机械性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兴奋性作为三大基本生命现象(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那么,什么叫兴奋性呢?它是指可兴奋组织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所有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

(也就是动作电位)都必须有一个条件:刺激。 刺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其中,刺激强度就是电刺激的脉冲电压,刺激时间就是某个单刺激所持续的时间。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固定刺激的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单根神经纤维或肌纤维对刺激的反应是“全或无”式的。但在神经纤维肌肉标本中,则表现为当刺激强度很小时(阈下刺激),不能引起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和肌肉的收缩;当刺激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肌肉收缩的幅度与之成正比。因为坐骨神经干中含有数千万条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其兴奋性各不相同。弱刺激只能使其中少量兴奋性高的神经纤维先兴奋,并引起它所支配的少量肌纤维收缩。随着刺激强度逐渐增大,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逐渐增多,其所引起收缩的肌纤维数目亦增多,结果肌肉收缩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刺激达到某一强度时,神经干中全部神经纤维兴奋,它们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也都发生兴奋和收缩,从而引起肌肉的最大收缩。此后,若再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幅度将不再增加。我们把引起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时的最小刺激强度叫最适刺激强度。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把刺激强度固定在最适刺激强度,把单刺激改为连续单刺激):刺激频率就是单位时间内连续刺激的次数。随着刺激频率的增高,肌肉的反应依次表现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⑴如果刺激频率很小时,每相邻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很大,当其大于肌肉收缩的收缩期和舒张期之和时,肌肉表现为一个个的单收缩。单收缩包括收缩期及舒张期。前者占时较后者为短。 ⑵当逐渐增加刺激频率,使新的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舒张期,这样,肌肉在连续未完全舒张的基础上就开始新的收缩,形成锯齿样的不完全强直收缩张力曲线。 ⑶当刺激频率继续增大时,新的刺激引起肌肉收缩落在前一次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收缩期,这样,肌肉在连续收缩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新的收缩,形成一个类似方波的完全强直收缩张力曲线。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见生理学实验指导P36,P40,P44) 五、实验对象 蟾蜍

北京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霍尔效应测量磁场(pdf版)

霍尔效应测量磁场 【实验目的】 (1) 了解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 (2) 学习用霍尔效应测量磁场 【仪器用具】 仪器名参数 电阻箱? 霍尔元件? 导线? SXG-1B毫特斯拉仪±(1% +0.2mT) PF66B型数字多用表200 mV档±(0.03%+2) DH1718D-2型双路跟踪稳压稳流电源0~32V 0~2A Fluke 15B数字万用表电流档±(1.5%+3) Victor VC9806+数字万用表200 mA档±(0.5%+4) 【实验原理】 (1)霍尔效应法测量磁场原理 若将通有电流的导体至于磁场B之中,磁场B(沿着z轴)垂直于电流I S(沿着x轴)的方向,如图1所示则在导体中垂直于B和I S方向将出现一个横向电位差U H,这个现象称之为霍尔效应。 图 1 霍尔效应示意图 若在x方向通以电流I S,在z方向加磁场B,则在y方向A、A′两侧就开始聚积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附加电场.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F E洛伦兹力F B相等时: q(v×B)=qE 此时电荷在样品中不再偏转,霍尔电势差就有这个电场建立起来。 N型样品和P型样品中建立起的电场相反,如图1所示,所以霍尔电势差有不同的符号,由此可以判断霍尔元件的导电类型。

设P型样品的载流子浓度为p,宽度为w,厚度为的d。通过样品电流I S=pqvwd,则空穴速率v=I S/pqwd,有 U H=Ew=I H B =R H I H B =K H I H B 其中R H=1/pq称为霍尔系数,K H=R H/d=1/pqd称为霍尔元件灵敏度。(2)霍尔元件的副效应及其消除方法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会伴随一些热磁副效应,这些热磁效应有: 埃廷斯豪森效应:由于霍尔片两端的温度差形成的温差电动势U E 能斯特效应:热流通过霍尔片在其端会产生电动势U N 里吉—勒迪克效应:热流通过霍尔片时两侧会有温度差产生,从而又产生温差电动势U R 除此之外还有由于电极不在同一等势面上引起的不等位电势差U0 为了消除副效应,在操作时我们需要分别改变IH和B的方向,记录4组电势差的数据 当I H正向,B正向时:U1=U H+U0+U E+U N+U R 当I H负向,B正向时:U2=?U H?U0?U E+U N+U R 当I H负向,B负向时:U3=U H?U0+U E?U N?U R 当I H正向,B负向时:U4=?U H+U0?U E?U N?U R 取平均值有 1 (U1?U2+U3?U4)=U H+U E≈U H (3)测量电路 图 2 霍尔效应测量磁场电路图 霍尔效应的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I M是励磁电流,由直流稳流电源E1提供电流,用数字万用表安培档测量I M。I S是霍尔电流,由直流稳压电源E2提供电流,用数字万用表毫安档测量I S,为了保证I S的稳定,电路中加入电阻箱R进行微调。U H是要测的霍尔电压,接入高精度的数字多用表进行测量。 根据原理(2)的说明,在实验中需要消除副效应。实际操作中,依次将I S、 I M的开关K1、K2置于(+,+)、(?,+)、(?,?)、(+,?)状态并记录U i即可,其 中+表示正向接入,?表示反向接入。

神经生理学模拟实验报告材料

实用文档专业:应用心理学 : 学号:日期:地点:汪加诚3110102422 2016.1024 医学楼 C512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实验名称: 神经生理学指导老师:成绩: 同组学生:神经干不应期的测定实验类型:模拟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蛙类坐骨神经干产生动作电位后其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 应期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神经组织和其他可兴奋组织一样,在接受一次刺激产生兴奋以后,其兴奋性将会发生规 律性的变化,依次经过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再回到正常的兴奋 水平。 采用双脉冲刺激的方法。将两刺激脉冲间隔由最小逐渐增大时,开始只有第一个刺激脉 冲刺激产生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不产生 AP,当两刺激脉 冲间隔达到一定值时,此时第二个刺激脉冲刚好能引起一极小的 AP,这时两刺激脉冲间隔即 为绝对不应期。继续增大刺激脉冲间隔,这时由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的 A P逐渐增大,当 两刺激间隔达到某一值时,此时由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的 AP,其振幅刚好和由第一个刺 激产生的 A P相同,这时两刺激脉冲间隔即为相对不应期。 三、材料和方法 【材料】:蟾蜍或蛙;标本屏蔽盒、任氏液、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实验方法】: 1.系统连接和仪器参数设置 (1)RM6240 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肌肉神经”或“生理科学实验项目”菜 单中的“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测定”或“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自动测定”项目。系统进入该 实验信号记录状态。仪器参数:1通道时间常数 0.02s、滤波频率 1KHz、灵敏度 4mV,采样频率 80KHz,扫描速度 1ms/p。双刺激激模式,最大刺激强度,刺激波宽 0.1ms,起始波间隔 30 ms,延迟 2ms,同步触发。

北京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docx版)

北京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docx版)

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弗兰克-赫兹实验用伏-安证明原子存在能级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用伏-安法测量非线性器件 (3) 学习微电流的测量 【仪器用具】 仪器名参数 F-H-II 弗兰克赫兹实验仪?F-H-II 弗兰克赫兹实验仪微电流放大器10?7档F-H-II 弗兰克赫兹实验仪电源组V F 0~5V2.5级 V G1K 0~5V 2.5级 V G2P0~15V2.5级Victor VC9806+数字万用表200 mV档±(0.5%+4) 【实验原理】 (1)原子的受激辐射 玻尔的氢原理理论指出,原子只能较长久地停留在一些稳定状态(称为定态)。这些定态的能量(称为能级)是不连续分布的,其中能级最低的状态称为基态。原子在两个定态之间发生跃迁时,要吸收或发射一定的能量,该能量等于两个定态之间的能量差 ΔE mn=E m?E n 原子在能级之间的跃迁可以通过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碰撞交换能量来实现。初速度为零的电子经过电势差U0加速获得能量eU0,当这些电子与稀薄气体(例如汞)发生碰撞,就会发生能量交换。当电子能量满足 eU0=ΔE mn 便会使得原子从E n被激发到E m,电子能量被吸收。 (2)弗兰克-赫兹实验 图 1 弗兰克-赫兹装置示意图

图1是弗兰克-赫兹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左侧为弗兰克-赫兹管(F-H管),它是一种密封的玻璃管,其中充有稀薄的原子量较大的汞或惰性气体原子。在这里灯丝用来对阴极K加热,使其发射热电子。灯丝电压U F越高,阴极K发射的电子流也就越大。第一栅极G1的主要作用是消除空间电荷对阴极电子发射的影响。第二栅极G2的作用是在G2和K之间形成对电子加速的静电场。发射的电子穿过栅极G2达到极板P,形成板流I P。板流I P的大小由微电流测试仪进行测量。在板极P和G2之间加有一反向电压,它对电子减速,使经过碰撞后动能非常低的电子折回。 由热阴极发射的电子初速度为零,受加速电场V G2K作用,V G2K较低时,电子能量小于原子的激发能,电子与汞原子只能发生弹性碰撞。当V G2K增大到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时,电子与原子间就产生非弹性碰撞,汞原子吸收电子的能量,由基态被激发到第一激发态。电子损失能量后不能穿越拒斥场,引起板流I P聚减,于是I P?V G2K特性曲线上出现第一个峰值。V G2K继续增大,电子经第一次非弹性碰撞后的剩余能量足以使其与汞原子产生第二次非弹性碰撞,汞原子再次从电子中取得能量,能量交换的结果使I P再次下降。 峰间距正是第一激发态和基态的能极差,在本次实验中,通过测量各个峰值并对其进行线性拟合可以更准确地测得能极差。 (3)实验装置 图 2 四栅式F-H管 实验仪器如图2所示,仪器分为三部分。 加热炉和控温仪:中有FH管,保持FH处于预定温度中 电源组:包括三组独立的稳压电源,分别提供V F灯丝加热电源,V G1K控制电子束强度的加速电压,V G2P减速用的反向电压 微电流放大器:将板流I P并输出U out,本次试验中用U out代替I P 【实验原理】 1预热汞管至180度 2如图2所示搭建实验装置 3根据参考数据调节V F V G1K V G2P,在允许范围内使得峰谷比较大 4调节V G2K,粗测U out?V G2K,了解峰出现的范围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方法 掌握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操作技术,为此后有关的神经肌肉实验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 蛙或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及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近似,而且其离体组织需要的生活条件非常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

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研究神经肌肉生理最常用的对象,经常用来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肌肉收缩的特点、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等。 三、实验对象 蟾蜍或蛙。 四、实验器材及药品 蛙类手术器械一套(金属探针1根,粗剪刀、眼科剪刀各1把,圆头镊子、眼科镊子各1把,玻璃分针2根),蛙板和玻璃板各1块,培养皿,滴管,废物缸、锌铜弓,丝线,棉花;任氏液。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双毁髓:左手握蟾蜍,背部向上。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的背部,使头向前俯;右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中线向后方划触,触及两耳后腺之间的凹陷处即是枕骨大孔的位置。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枕骨大孔,然后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以毁脑组织。再将毁髓针退至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以捣毁脊髓。脊髓彻底捣毁时,可看到蟾蜍后肢突然蹬直,然后瘫软,此时的动物为双毁髓动物。 2、剥制后肢标本:左手持手术镊提起两前肢之间背部的皮肤,右手持手术剪横向剪断皮肤,然后往后肢方向撕剥皮肤。剪开腹壁肌肉,用手术镊提起内脏,翻向头部,在看清支配后肢的脊神经发出部位后,于其前方剪断脊柱。 3、分离两后肢:将去皮的后肢腹面向上置于解剖盘上,右手持

金冠剪纵向剪开脊柱,再剪开耻骨联合,使两后肢完全分离。 4、分离坐骨神经:将一侧后肢的脊柱端腹面向上,用玻璃分针沿脊神经向后分离坐骨神经,股部沿腓肠肌正前方的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裂缝,找出坐骨神经,剪断盖在上方的梨状肌,完全暴露坐骨神经,剪去支配腓肠肌之外的分支,再剪去脊柱及肌肉,只保留坐骨神经发出部位的一小块脊柱骨。 5、分离股骨头:沿膝关节剪去股骨周围的肌肉,保留股骨的后2/3,剪断股骨。 6、游离腓肠肌:在腓肠肌跟腱下穿线并结扎,提起结扎线,剪断肌腱与胫腓骨的联系,游离腓肠肌,剪去膝关节下部的后肢,保留腓肠肌与股骨的联系,制备出完整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标本应包括: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和一段脊柱骨四部分。 7、检验标本:用任氏液沾湿的锌铜弓的两极接触神经,如腓肠肌发生收缩,则标本机能正常,把标本固定在肌槽上。 8、连接好装置,调节适宜的灵敏度及刺激强度,开动记录仪,走纸速度为10mm/s,用手控触发开关,以单脉冲刺激神经,记录肌肉的单收缩曲线。 9、分别用1 Hz、2 Hz、3 Hz、4 Hz、6 Hz、12 Hz、24 Hz、30Hz 等频率去刺激坐骨神经,记录肌肉的收缩曲线。 六、分析及讨论 七、思考题 ?1.剥去皮肤的后肢,能用自来水冲洗吗?为什么?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主编张立军 参编(按姓氏汉语拚音) 樊金娟郝建军 刘延吉阮燕晔 朱延姝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教研室 2004年1 月 序 实验课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植物生理学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教改探索,认为实验课教学要注意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使学生熟悉实验工作;实验内容要有挑战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为此,我们在借鉴国外高校和国内其他高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到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的设计、实验报告的写作,以及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等多个方面。本学期的实验教学是我们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的一部分。所有的实验都设计成研究型的,有适当的处理,并尽可能的设置重复。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解释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在本次编写的实验指导中我们给出了大量的思考题,有的涉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的涉及实验技术的应用,有的涉及实验方法的应用扩展;此外,我们还要求实验报告的形式类似于正式发表的科研报告,并附有写作说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科研论文的能力。为了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对每个实验还都给出相应的记录方式。 本学期是我们教研室首次按这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组织教学,希望广大同学配合,也希望相关专业老师、相关部门的领导及广大同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使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更加完善。 张立军 2004 年1月30日 2014年12月29日 1

附:参加教学改革人员: 刘延吉郝建军樊金娟朱延姝阮燕晔康宗利付淑杰于洋 目录 Section 1(1h)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简介 1.教学目的 2.教学要求和考核 3.实验内容介绍 4.实验室安全要求 Section 2(6h) 一、植物的光合速率测定-----改良半叶法 二、植物叶绿素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 Section 3(6h) 三、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小液流法 四、植物根系活力测定----甲烯蓝法 Section 4(6h) 五、植物抗逆性鉴定----电导率仪法 六、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 Section 5(4h) 七、植物组织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Section 6(4h) 八、植物呼吸酶活性测定 2

生理学ABO血型鉴定实验报告模板.doc

实验名称: ABO血型鉴定 实验人员: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27℃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 (一)实验目的 学习ABO型血的鉴定原理和方法。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了解抗原抗体反应。 (二)实验原理 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或/和B抗原。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 (三)实验材料 消毒采血针;载玻片;消毒棉签;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75%乙醇;受检者血液 (四)实验步骤 (1)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A及B,并分别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细胞悬液制备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采血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接触。 (4)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10~30min后观察结果。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先用肉眼看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可见红细胞聚集成团。 (6)判断血型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

(五)实验结果: 表1 实验情况 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 人血凝集情况不凝集凝集 从上表可知:人血与标准A血清(含抗B抗体)混合后不发生凝集;人血与标准B血清(含抗A抗体)混合后发生凝集。 (六)讨论: 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液滴加在玻片上并使之混合,则红细胞可凝集成簇,这一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在补体的作用下,可引起凝集的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当给人体输入血型不相容的血液时,在血管内可发生红细胞凝集和溶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红细胞凝集的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这些抗原在凝集反应中被称为凝集原。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则称为凝集素。凝集素为γ-球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时,由于每个抗体上具有2~10个抗原结合位点,因此抗体可在若干个带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之间形成桥梁,使它们聚集成簇,从而发生凝血。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 抗原可将血液分为四种ABO血型:红细胞膜上只含有A抗原者为A型;只含B抗原者为B 型;含有A与B两种抗原者为AB型;A和B两种抗原均无者为O型。不同血型的人的血清中含有不同的抗体,但不会含有与自身红细胞抗原相对应的抗体。在A型血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抗体;B型血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抗体;AB型血的血清中没有抗A和抗B抗体;而O 型血的血清中则含有抗A和抗B两种抗体。 表2 ABO血型中的抗原和抗体 血型红细胞膜上所含的抗原血清中所含的抗体O 无A也无B 抗A和抗B A A 抗B B B 抗A AB A和B 无抗A也无抗B 正确鉴定血型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基础。常规ABO血型的定型包括正向定型和反向定型。正向定型是用抗A与抗B抗体检测来检查红细胞上有无A或B抗体;反向抗体是用已知血型的红细胞检测血清中有无抗A或抗B抗体,结果见表10-3.同时进行正向定型和反向定型是

北京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docx版

北京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docx版)

————————————————————————————————作者:————————————————————————————————日期:

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弗兰克-赫兹实验用伏-安证明原子存在能级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用伏-安法测量非线性器件 (3) 学习微电流的测量 【仪器用具】 仪器名参数 F-H-II 弗兰克赫兹实验仪?F-H-II 弗兰克赫兹实验仪微电流放大器10?7档F-H-II 弗兰克赫兹实验仪电源组V F 0~5V2.5级 V G1K 0~5V 2.5级 V G2P 0~15V2.5级Victor VC9806+数字万用表200 mV档±(0.5%+4) 【实验原理】 (1)原子的受激辐射 玻尔的氢原理理论指出,原子只能较长久地停留在一些稳定状态(称为定态)。这些定态的能量(称为能级)是不连续分布的,其中能级最低的状态称为基态。原子在两个定态之间发生跃迁时,要吸收或发射一定的能量,该能量等于两个定态之间的能量差 ΔE mn=E m?E n 原子在能级之间的跃迁可以通过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碰撞交换能量来实现。初速度为零的电子经过电势差U0加速获得能量eU0,当这些电子与稀薄气体(例如汞)发生碰撞,就会发生能量交换。当电子能量满足 eU0=ΔE mn 便会使得原子从E n被激发到E m,电子能量被吸收。 (2)弗兰克-赫兹实验 图1弗兰克-赫兹装置示意图 图1是弗兰克-赫兹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左侧为弗兰克-赫兹管(F-H管),

它是一种密封的玻璃管,其中充有稀薄的原子量较大的汞或惰性气体原子。在这里灯丝用来对阴极K加热,使其发射热电子。灯丝电压U F越高,阴极K发射的电子流也就越大。第一栅极G1的主要作用是消除空间电荷对阴极电子发射的影响。第二栅极G2的作用是在G2和K之间形成对电子加速的静电场。发射的电子穿过栅极G2达到极板P,形成板流I P。板流I P的大小由微电流测试仪进行测量。在板极P和G2之间加有一反向电压,它对电子减速,使经过碰撞后动能非常低的电子折回。 由热阴极发射的电子初速度为零,受加速电场V G2K作用,V G2K较低时,电子能量小于原子的激发能,电子与汞原子只能发生弹性碰撞。当V G2K增大到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时,电子与原子间就产生非弹性碰撞,汞原子吸收电子的能量,由基态被激发到第一激发态。电子损失能量后不能穿越拒斥场,引起板流I P聚减,于是I P?V G2K特性曲线上出现第一个峰值。V G2K继续增大,电子经第一次非弹性碰撞后的剩余能量足以使其与汞原子产生第二次非弹性碰撞,汞原子再次从电子中取得能量,能量交换的结果使I P再次下降。 峰间距正是第一激发态和基态的能极差,在本次实验中,通过测量各个峰值并对其进行线性拟合可以更准确地测得能极差。 (3)实验装置 图 2 四栅式F-H管 实验仪器如图2所示,仪器分为三部分。 加热炉和控温仪:中有FH管,保持FH处于预定温度中 电源组:包括三组独立的稳压电源,分别提供V F灯丝加热电源,V G1K控制电子束强度的加速电压,V G2P减速用的反向电压 微电流放大器:将板流I P并输出U out,本次试验中用U out代替I P 【实验原理】 1预热汞管至180度 2如图2所示搭建实验装置 3根据参考数据调节V F V G1K V G2P,在允许范围内使得峰谷比较大 4调节V G2K,粗测U out?V G2K,了解峰出现的范围 5缓慢调节V G2K,细测U out?V G2K曲线 6处理实验数据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1] 实验目的 1.学习机能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 2.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 3.了解刺激的种类。 [2] 实验原理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若将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放在任氏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可保持不变。若给神经或肌肉一次适宜刺激,可在神经和肌肉上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肉眼可看到肌肉收缩和舒张一次,表明神经和肌肉产生了一次兴奋。在机能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等,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机能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3] 实验对象 蛙 [4] 实验药品 任氏液 [5] 仪器与器械 普通剪刀、手术剪、眼科镊(或尖头无齿镊)、金属探针(解剖针)、玻璃分针、蛙板(或玻璃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电子刺激器。 [6]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破坏脑、脊髓 取蛙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手搓)。左手握住蛙,使其背部向上,用大拇指或食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拱起为宜)。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图3-1-1)。然后将探针改向前刺入颅腔内,左右搅动探针2~3次,捣毁脑组织。如果探针在颅腔内,应有碰及颅底骨的感觉。 再将探针退回至枕骨大孔,使针尖转向尾端,捻动探针使其刺入椎管,捣毁脊髓。此时应注意将脊柱保持平直。针进入椎管的感觉是,进针时有一定的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蛙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若脑和脊髓破坏完全,蛙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此时可将探针反向捻动,退出椎管。如蛙仍有反射活动,表示脑和脊髓破坏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作者: ————————————————————————————————日期: ?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 一、【目的要求】 1、学习离体蛙心灌流法。 2、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乳酸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原理】 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外源性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可产生类似心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时对心脏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 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棉线、任氏液。套管夹、0.65%NaCl、2%CaCl2、1%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肌碱、3%乳酸。 四、【方法与步骤】 1、斯氏蛙心插管法 (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见右图)。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用。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口。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套管内2~3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此时可见套管中血液冲人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亡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否则需退回并重新插入)。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稳定住套管后,轻轻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用双结扎紧(不得漏液),再将结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然后剪断结扎线上方的血管。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看清静脉窦的位置,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有牵连的组织,仅保留静脉窦与心脏的联系,使心脏离体(切勿损伤静脉窦)。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余血,使套管内灌流液不再有残留血液。保持套管内液面高度一致(1.5~2cm),即可进行实验。 (2)将插好离体心脏的套管固定在支架上,用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不可夹得过多,以免因夹破心室而漏液)。再将蛙心夹上的系线绕过一个滑轮与张力传感器相连(如右图)。注意:勿使灌流液滴到传感器上。调节显示器上心脏收缩曲线的幅度适中。 2、实验观察 (1)记录正常心搏曲线 (2)改用0.65%NaCI溶液灌流,并作好加药标记,观察心搏变化。待曲线氏插管装置出现明显变化时,立即吸去套管中的灌流液,同时做好冲洗标记,并用新鲜任氏液清洗2—3次,待心搏恢复正常。注意:换液时切勿碰套管,以免影响描记曲线的基线,同时保持灌流液面一致(以下同)。

生理学实验报告

医专 生理学实验报告(五) 一、实验题目: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 二、实验目的: 1、学习家兔动脉血压的直接描记方法; 2、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和动脉血压的影响。 三、实验对象:家兔 四、实验物品:BL-420生物功能实验系统、压力换能器、动脉插管、 动脉夹、剌激电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注射器、实验用药品等 五、实验原理: 在正常机体,血压的变动并不大,而是经常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机体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实现的。其中最重要的反射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改变压力感受器活动或剌激反射弧的传入、传出神经会引起心血管活动的改变,进而导致动脉血压的相应变化。在正常体,心血管活动还受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等体液因素的调节。通过静脉注射,改变血液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也会影响心血管活动,从而使血压发生改变。

六、实验结果与简要分析:

七、实验结论:心血管活动和动脉血压受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医专 生理学实验报告(六) 一、实验题目:1、呼吸运动的调节 2、胸负压测定 3、肺活量测定 二、实验目的: 1.学习记录哺乳动物呼吸运动的方法;观察体液中O2、CO2和H+水平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了解肺牵反射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 2.观察胸负压, 3.学会用简易肺活量计测量肺活量的方法。 三、实验对象:1、家兔 2、人 四、实验物品:BL-420生物功能实验系统、力换能器、气管插管、50cm长橡皮管一条、注射器(20ml、5ml)、钠石灰瓶、肺活量计等五、实验原理: 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舒缩活动完成的节律性运动,该节律性运动在呼吸中枢的控制下保持正常的深度和频率。体、外多种剌激可通过不同机制作用于呼吸中枢,引起呼吸运动的改变。肺牵反射参与呼吸节

光衍射的定量研究--北大物理学院普物实验报告

实验二十光衍射的定量研究 一、数据处理 1.单缝缝宽的测量 测得的光强度曲线图象如图1所示: 将计算用到的具体条纹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条纹 绝对坐标 x(mm)相对光强I 相 距离中心 Δx(mm) Δx????(mm) 0级亮纹12.355 2570 0.000 0.000 左侧0级暗纹8.600 3 3.755 3.695 右侧0级暗纹16.090 3 3.635 左侧1级亮纹7.025 110 5.330 5.298 右侧1级亮纹17.620 113 5.265 对于衍射屏与观察屏距离的测量:z 左=15.28cm,z 右 =91.00cm,则有 z=z 右?z 左 +0.4cm=76.12cm。 图1

下面进行计算: ①利用第一次极强计算缝宽,有 a=1.43λsinθ ′ = 1.43λ Δx′/z =1.300×10?4m ②利用零级暗纹计算缝宽,有 a= λ sinθ = λ Δx/z =1.304×10?4m 2.双缝的缝宽和缝间距的测量 测得的光强度曲线图象如图2所示: 将计算用到的具体条纹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条纹 绝对坐标 x(mm) 相对光强I 相 距离中心 Δx(mm) Δx????(mm) 0级亮纹18.145 2579 0.000 0.000 左侧0级暗纹15.400 66 2.745 2.650 右侧0级暗纹20.700 69 2.555 左侧1级亮纹13.240 1274 4.905 4.855 图2

*这里的0级暗纹和1级亮纹的物理含义是与之前在单缝中所说的不同的,在单缝中,是由于衍射导致的暗纹和亮纹,而此处是由干涉导致的。 对于衍射屏与观察屏距离的测量:z 左=15.28cm,z 右 =90.60cm,则有 z=z 右?z 左 +0.4cm=75.72cm。 下面进行计算: ①利用主极强计算缝间距: d= λ sinθ′ = λ Δx′/z =9.869×10?5m ②利用0级暗纹计算缝间距: 出现暗纹时,有Nβ=kπ,在此处具体应写为 N?πdsinθ λ =π, 则有 d= λ 2sinθ = λ 2Δx/z =9.041×10?5m ③利用单元因子所致0级暗纹计算缝宽 a=λ ′′ = λ ′′ =3.740×10?5m 3.其他衍射结构的衍射图样 实验中观察到的衍射图样与对应的衍射屏结构如下表所示:

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方案

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方案

附件2: 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方案 在成功举办和两届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的基础上,根据市教委《关于印发北京市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的通知》(京教高办〔〕2号)精神,我委决定委托北京交通大学承办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为保证比赛公平顺利进行,制定本方案。 一、竞赛目的举办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是为了激发大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与潜能,使学生广泛参与到物理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二、竞赛主题与内容 (一)本次竞赛共设4个题目,详见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题目。(二)竞赛方式及要求 1.每组参赛选手限选其中一个题目在本校进行准备并完成全部实验。实验所需设备及费用由各校自行解决,所需通用仪器和特殊需要的仪器,请提前通知竞赛秘书组。 2.参赛学生须预先提交《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项目说明》及

《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推荐教师初评表》。竞赛时,参赛队伍需携带参赛作品,当场操作或陈述论文,并进行答辩。 3.参赛作品应力求做到原理明确,装置简便且易于操作,方法巧妙且手段新颖、有特色,现场操作规范,测量结果准确,陈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 三、报名与参赛 (一)参赛条件 参赛对象为在京各类普通高等学校秋季学期在校本科大学生。 (二)报名方式 1.请参赛学校将报名信息表,于7月2日前报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 2.学生参赛报名由各高校统一组织,每校限报6个队(论文组为2队或以上者,可报7队),每队不超过3名学生。 3.学生参赛报名截止日期为10月30日,由学校统一将电子版发至联系人信箱。 四、竞赛时间及地点 竞赛定于11月14日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11月7日参赛人员可到竞赛现场熟悉环境或预作。 五、奖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