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史学概论论述题

史学概论论述题

史学概论论述题
史学概论论述题

一、简答题:

1、简述希腊、罗马的历史观念

在对历史学性质和功用的研究方面,希腊人缺乏历史观念思想,当成一种垂训作业而罗马人注重实用主义,但两者都没有吧历史当成一门科学:历史写作的方法上,古希腊史学著述,绝大部分都是“叙述体”,而传记体的出现和流行则是罗马人的贡献;时空观念的变化上,希罗多德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但只是一种地理统一性,罗马人有着历史连续性的“通史”观念;撰史的思想倾向上,体现宿命论,人本主义,写实求真,还有古希腊缺乏时间观念,古罗马则有了历史连续性的思想。希腊罗马文化是一脉相承的。罗马史学批判性地继承了希腊史学的优秀传统,正是因为这一传承,才使得古希腊光辉灿烂的古典史学传统得以流传并传扬四方。

2、简述圣·奥古斯丁的史学思想

圣奥古斯丁的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上帝之城》前十卷是护教性的在後十二卷中,奥氏主要阐发他的两城理论。中将历史视为上帝信徒与魔鬼“撒旦”的信徒、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之间的斗争史,而最终胜利的是上帝之城,发展了进步的历史观念;根据属灵的特性,上帝之城的进步历程是根据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分为七个时期,发展了中世纪的时间观念;认为人类历史是上帝编导的一场戏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之间的冲突是推动力,标志着历史哲学的发端;形成了普遍统一的整体史观与大一统的世界史意识。

3、简论西方人文主义史学的基本特征。

1 写作历史的人和以前不同,人文主义史学都是俗界人物。

2 写作的内容中,世俗的、政治的重大事件占主要地位,而不以宗教教会占主要地位。

3 治史方法上,始重视原始资料的搜集和对历史资料的考辨,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

4 史学体例上,恢复了古典时代遗留下来的叙述体,取代中世纪前期的年代纪和编年史,文字表述流畅、优美。

补充5 对过去附庸神学的年代纪史学进行挑战,把史学中心转向世俗统治者的活动斗争,把僧侣主义史学的神学观点转变为历史的因果关系

4、简述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概括起来,启蒙时代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一理性主义史学成为史学思想的主流,成为对旧时代进行批判的一柄利剑。第二,要求对历史有理性的理解,即对历史现象作理性的说明。第三,史学领域的扩大。第四,比较系统的比较科学的历史哲学(即史学思想)兴起,涌现了维科、伏尔泰、赫尔德、杜尔阁和孔多塞等历史哲学家和文化史哲学家。

5、简述维科在史学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

第一,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关于世界历史发展共同规律的历史理论。把世界历史视为人类社会及其制度的发生和发展的历世界历史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一个呈螺旋形式的不断循环的周而复始的演进过程。

第二,提出了集体心理说的文化思想。集体心理反映在同一时期人类的全部行动中,把文明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创造性力量归结集体心理。

第三,提出了历史主义的史学思想和多元文化观。认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经历不同发展阶段的有机发展过程,每一阶段具有各自的特点,而有是不能割断,呈螺旋式向前发展的。

6、试简述伏尔泰史学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

在史学思想方面,伏尔泰的主要贡献是:(1)扩大了史学范围,摒弃了传统史学只注重政治军事史的作法,而致力于描述人类精神文化的进步;(2)更新了史学观念,确立了理性主义的历史进步原则;用世界文明为主题的世界史取代了以《圣经》为基础、以基督教文明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史体系;(3)开创性地运用比较方法,从全球的宏观角度来纵横考察人类文明史。(4)中国文化的深切认同者。

7、试简述浪漫主义史学的主要特点

一般说来,浪漫主义史学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任何国家的文化演进皆具渐进及无意识的性质,即是一个自然变化和有机发展的过程,并由一种精神的创造力在支配其发展,因而强调民族传统及观念,宣称一切民族和时代的文化均具独特性和存在价值,反对理性主义史学割断历史和否定中世纪文化的作用,强调各个民族、时代、文化都因各自的历史条件不同而具差异,强调史学要探讨各种文化各自的个性和各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

第二,研究的中心是民族史,研究的背景或重点是中世纪史。

第三,用情感取代理性,通过著史抒发感情和理想。强调直觉和沟通,要求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各时代、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反对用抽象的理性原则来概括历史,要求通过深入挖掘和考订史料客观地展现具体历史事实。

第四,注重伟大人物和政治斗争,把一国制度、法律、文学及政府等方面之精神发展归功于民族的天才,无视物质生产方式的历史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第五,浪漫主义历史学家通常都是民族主义者,颂扬本民族的光荣,同时也是欧洲中心论者。

第六,研究方式则是近似传记的汇编。缺乏对历史因果的理性分析和科学解释,主观唯心主义盛行。

8、怎样理解马克思注意所说的“现实的人”含义?

第一,它首先指的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人,也就是以劳动者为主体人。

第二,它是指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中的人,“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或“隶属于阶级”的人。第三,它是指自身的实践活动推动着自身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人。

9.怎样理解经验规律与科学规律的内涵及其根本区别?

内涵:经验规律是对事物运动变化的“不变秩序”所作的单纯的经验性归纳,不包含“因果必然性的链条”;科学规律是对事物运动变化的“因果必然性的链条”的“不变秩序”的全称判断。

根本区别:(1)经验规律是仅仅根据经验观察到的重复性事件做出的归纳,其中没有包含“为什么”重复出现的了“因果链条”,简言之,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规律;(2)科学规律则包含“因果链条”,那“因果链条”虽然也是经验事实为依据,但不是局限于单层面的事实,而必须包括“因”和“果”两个层面的事实,而且要经过实践来检验那“因”和“果”两个层面的事实是否存在着因果必然性的联系。经过实践确认的因果必然性联系,就是包含了“因果链条”的科学规律,简言之,就是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规律。

10.卡莱尔和麦考莱的史学思想

A、马考莱的史学思想:

①写历史的目的是为现实政治提供借鉴。。

②历史著作是诗意和哲学的合成品,或者说,要把艺术想像力与对历史的理性认识结合起来。

③历史是由无数个微小事实构成的,无规律可循。任何人都可以从历史资料库里抽取有用的材料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所以,马考莱不在意历史资料的真伪,却十分注重写作技巧。他认为,史学纯粹是一门艺术,恰当小说、诗歌、历史剧。马克思曾就此指出:“为了讨好辉格党与资产阶级,马考莱伪造了英国历史。B、卡莱尔的史学思想:

与马考莱一样,卡莱尔也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无客观规律可循,历史只不过是由一幅幅生动图画组成的历史场景。任何人都可以对这些图画进行描绘。历史研究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艺术,一门适应现实需要的艺术。

卡莱尔的作品以文学描写见长,但史料却经不起推敲,为了维护自己的偏见或说明某个观点,他有时甚至不惜歪曲史料、捏造事实。当有些材料不利于自己的观点时,他即弃而不用或加以歪曲。有人说,卡莱尔对许多事件的歪曲可能会使克伦威尔本人也感到困惑和惊奇

11.浪漫主义史学的重要意义与影响

浪漫主义史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它所提出历史主义思想:

浪漫主义史家争相写作本国的历史,特别是被长期冷落的中世纪史,从而引起国别史研究热潮;

浪漫主义史学注重具体历史情节和文笔,大大增强了史著的吸引力和可读性;浪漫主义也使欧洲各国搜集、整理和出版本国史料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一批巨型史料汇编陆续问世;

促进了历史哲学思维的深化,促进了兰克批判史学的产生;

浪漫主义史学成果也为史料的批判审定和史实的确认提供了历史条件。

12.赫尔德的历史哲学和史学思想

1.阐述了一种民族文化本位的历史主义

2.认为人类历史是自然历史的延续,是一个循着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过程。3.地理环境给生活其间的人塑造了独特的体质和精神特征,使每个种族一旦形成就成人性的一种特殊,永恒不变的类型。

4.正确的方法是自然的方法,推究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就必须从它们的起源谈起。

5.对各民族各时代的历史与文化的持相对主义态度

13.兰克史学“外证”与“内证”是什么?它们在历史研究中有什么作用?

“外证”(external criticism)指的是参比不同国家、地区的相关史料,不同历史学家的相关著作,以及同时代其他的相关记录等,以确定历史事实。

“内证”主要是指依据著作内部的相关情况,并结合作者所处的立场,来鉴别史料的真伪。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著作者的立场与意图,这是“内证”方法的关键和主要辨别方式。

作用:解决了史料考证的问题,如实直书,从原始资料出发,弄清史实,然后以客观态度去写出信史。兰克史学方法论包含三方面:一是重视对历史资料的考证;二是主张如实的、个别化的描述;三是强调对历史过程和现象的“领悟”。这种方法论在历史研究中更能接近真正的历史。

14.试简述辨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辨伪的基本原则是实录直书

(2)辨伪的方法归结为八点:

①“核之《七略》,以观其源。”即检查最早的目录书是否著录过。

②“核之群志,以观其绪。”即检查历代《经籍志》或《艺文志》,验明此书何时见于著录,考其流传的线索。

③“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即考察与作者同时代的著作中,有无谈到或称引这部书的地方。

④“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即考察后世的著作有没有引用或发挥这部书中的某些言论、观点的地方。

⑤“核之文,以观其体。”即核查这部书的文体是否符合当时的语言文字习惯。

⑥“核之事,以观其时。”即考察书中所记述之事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⑦“核之撰者,以观其托。”即检查所标作者姓名、是否出于托名。

⑧“核之传者,以观其人。”即考察传播书的是什么人。

15.怎样理解“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从认识论的角度可以认为,历史正是以当前的现实生活作为其参照系,这意味着,过去只有和当前的视域相重合的时候,才为人所理解。从本体论来看,其含义是说,不仅我们的思想是当前的,我们所谓的历史也只存在于我们的当前;没有当前的生命,就没有过去的历史可言。所谓“当代”,是指它构成我们当前的精神生

活的一部分,历史是精神活动,而精神活动永远是当前的,决不是死去了的过去。对克罗齐来说,时间本身不是独立的存在,也不是事物存在的外在条件;他只是精神自身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既不能把时间、也不能把过去看成是精神以外的事物。

16、简述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一,理性主义史学成为史学思想的主流,成为对旧时代进行批判的一柄利剑。第二,要求对历史有理性的理解,即对历史现象作理性的说明。

第三,史学领域的扩大。

第四,比较系统的比较科学的历史哲学(即史学思想)兴起,涌现了维科、伏尔泰、赫尔德、杜尔阁和孔多塞等历史哲学家和文化史哲学家。

17.什么是比较史学方法?它有什么应用价值?

比较史学方法是指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一套理论和方法。即通过对人类各方面或各角度的相互比较来探索历史发展同异,或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特殊性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

应用价值:1)比较史学方法的基本价值在于帮助研究者察同察异求规律;

2)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方法有助于促进各个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有助于消除民族偏见。

二、论述题:

1、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及其比较。

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一)希罗多德的历史观:1、人本思想;2、“神嫉

观”和“幸福观”。(二)希罗多德的史学观及其贡献:1、对历史学性质的看法和对写史目的的思考;2、宽广的治史视野和治史观念。首先,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西方史学中的历史叙述体传统。其次,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西方史学中的历史批判传统。再次,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西方史学中的社会文化史传统。最后,希罗多德的《历史》的史料观念和探究精神也影响了西方史学的发展。

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1、进一步发展了人本主义思想;2、首次尝试揭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3、认识经济因素的重要性,试图从经济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历史发展的成因;4、歌颂民主制度和法制精神;5、对历史事件有一种哲学的理解;6、有历史进步论思想的萌芽;

比较: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是西方史学史上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二人都已认识

到求真是史学的目的,都具有求真意识,但修昔底德并不是所谓的“客观”历史学家,而是有着比希罗多德更明显的、更多的致用成分和倾向性。二人均已具有批判精神,均已较成功地运用史料批判法,虽然修昔底德的研究方法更科学、更多样,但西方史学史上第一位具有求真一批判精神的历史学家以及科学和批判历史学的奠基者却应该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及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问世,

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就编年史传统而言,他与希罗多德可以说是各树一帜。希罗多德的著作以内容宏富取胜,属意社会文化现象,是为社会文化史之祖;修昔底德的书则以内容集中见长,专记政治史,被称作“政治史之父”,两者相较,各具异趣。从希罗多德到修昔底德,标志着西方史学的进步。希罗多德追求博大宏伟与无所不包,不免使其书杂有不少奇闻轶事;而修昔底德剔除了一切与记载战争无关的内容,并把荒诞的传闻之类摒弃于历史之外,一扫过去那种虚构与现实不分的情况,给后人留下一种信而有征的感觉,他的著作可称为信史。希罗多德有首创历史叙述体之功,但还不够完善,枝蔓丛生而时常游离于主题之外,缺少一种整体感;而修昔底德使历史叙述体更趋严密,所述史事紧扣主题,显示了一种完美和谐的整体感和连贯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希罗多德似乎更大程度上是伊奥尼亚文化的产儿,而修昔底德则主要是雅典文化的产儿。

2、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及其比较。

希罗多德的历史观:①人本思想;②“神嫉观”和“幸福观”。

希罗多德的史学观及其贡献:

①对历史学性质的看法和对写史目的的思考;

②宽广的治史视野和治史观念。

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

①进一步发展了人本主义思想;

②首次尝试揭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③认识经济因素的重要性,试图从经济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历史发展的成因;

④歌颂民主制度和法制精神;

⑤对历史事件有一种哲学的理解;

⑥有历史进步论思想的萌芽;

3、试论述十九世纪西方史学实践的艺术倾向和科学倾向.

19世纪是历史学走向科学化的关键时期。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各种史学思想汹涌激荡、史学流派纷呈迭起的局面。史学实践的艺术倾向与科学倾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示。

艺术倾向,主要体现在意艺术要求历史的史学家身上。首推英国史家马考莱认为写历史的目的就是为现实政治提供借鉴、历史著作应当是诗意和哲学的合成品、历史是由无数个微小事实构成的,历史根本无规律可循所以不在意历史资料的真伪,却十分注重写作技巧。2卡莱尔是“英雄崇拜”论的鼓吹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偏见或说明某个观点,他有时甚至不惜歪曲史料、捏造事实。此外,弗劳德他主张历史可以随心所欲地写。-----历史研究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艺术,一门适应现实需要的艺术。

科学倾向,主要是体现在兰克客观主义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不但把史学当作科学来研究,而且明确地宣称史学是一门科学。首先是客观主义史学代表兰克强调了用科学方法来考证史料和史实。“如实地说明历史”。在西方史学史上,实证主义史学第一次提出将历史当作一门严格的独立的科学来对待。主张将自然科学那种严格实证的方法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创立一门科学的实证的社会

学。西方史家中最早系统论证历史可以成为一门科学的“第一人”巴尔克、重视统计方法治史。巴克尔无疑推动了历史科学化的进程。

无论是艺术倾向还是科学倾向,都有其立足点,但各自都带有局限性:认为历史纯粹是一门艺术,过于随意,歪曲了历史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兰克史学中只有史料批判方法具有科学的性质。巴尔克偏重对政治的研究,忽视了政治以外的其他因素,忽视了与其他学科交流的关系以及历史这门学科的人文性质

4、兰克史学产生的背景与特点及其影响。

1、背景

2、特点:

①恪守政治史传统。他的史著均以政治史为主题,而他把国家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体”,同时称它们为.“上帝的思想”,把国家看作是具有特殊生命规律的个别生命实体。

②严格考证史料,兰克强调历史怎样发生,历史书就怎样叙述,而如实记述的前提是依据原始的文献。对于原始史料,兰克认为一要通过外部考证方法辨别真伪,二是通过内部考证分辨真伪。

③不作价值判断。兰克主张史家只能“照实录来”,理论抽象不是史家的事。

3、影响

兰克创立的历史研究和教学方法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用研究班的教学方法训练出一批又一批历史学家。时至今日,西方许多历史学家仍把兰克奉为史学的正宗嫡祖。

5、试论述法国年鉴学派兴起的溯源背景、阶段及其特点和影响。

1、溯源背景:

18世纪,伏尔泰主张历史不应当是君主和伟人的历史,而应当是所有人的历史。1900年亨利?贝尔主张拓宽历史研究的领域,主动同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合作,运用历史学、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解释历史。

在19、20世纪,经济因素成为了主导性制约条件,为适应这种演变,史学论说也要与时俱进,这就是年鉴学派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历史学家把目光从政治转向了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阶段及特点

①第一阶段从1929年一1945年,年鉴学派第一代学者的历史研究有五个特点:一是提倡总体历史学,把研究的触角伸人到人类历史的每一个细节;

二是提倡对历史学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广泛应用历史学方法以外的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计量方法和比较方法,并注意开拓史料的来源;

三是对经济史、社会史和心理史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是强调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历史学家不断进取的精神;

五是用问题史学代替传统的叙述史学,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也由描述转向解释和分析。

②第二阶段从1945年一1968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费尔南德·布罗代尔。年鉴学派第二代学者除了继承第一代学者的一些特征(如总体史学、跨学科综合研究、重视理论建设与指导等)外,还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比第一代学者具有更多的开放性;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他们加强对历史著作的宣传,注意研究成果的信息反馈,不断调整研究的目的和方向,注重研究者和使用者的挂钩。③第三阶段从1968年至今。

年鉴学派第三学者不同于第二代学者,他们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一是否认各种历史事件之间有任何联系,认为历史的间断性是决定一切的因素;二是传统的政治史和人物史也开始复兴,

三是历史人类学研究得到重视,精神形态史也有了进一步发展,跨学科的研究倾向得到进一步加强。

3、影响

50年代以后,年鉴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开始渗透到欧美各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整个西方史学的变革。

在德国,一批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史学家接受了年鉴派的主张,创办《历史与社会》杂志,宣传年鉴派的观点,倡导作为整体的社会史研究。

在英国,社会史学派利用计量方法研究历史人类学和社会结构史。

在美国,年鉴派的观点得到了历史学界的高度评价,先后出版了研究年鉴派的著作:伊格尔斯的《欧洲史学新方向》、斯多雅诺维奇的《法国史学方法:年鉴模式》。总之,年鉴学派所开创的新史学潮流已经遍及整个西方,乃至世界。

受年鉴学派的影响产生了一大批非常著名的史学巨著,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等等。

6、论“史学便是史料学”。

“史学便是史料学”是傅斯年及史料学派的代表性话语之一。它的提出自有其深刻的原因。理论来源:首先是当时国内普遍兴起的“科学热”。其次是基于傅斯年深厚国学素养。再次是德国朗克实证主义史学的影响。

积极方面

①“史学便是史料学”首先强调的是史料的重要性。史学便是史料学”.希望通过强调对史料的重视.使传统史学走出过去那种重视史编纂.轻视史料搜集整理的误区。史料的强调使近现代史料学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重要阶段

②史学便是史料学”内在包含着要建立科学史学的观点。排除史学中的非科学因素,引进各种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到史学上。

③“史学便是史料学”反映了傅斯年对科学的坚定信念。

消极方面

①“史学便是史料学”是傅斯年在历史语言考据学派的影响卜对史学的一种武断的阉割.它必然造成史学某些社会功能的丧失.

②引进自然科学的方法以建立科学的史学.这种想法毫无疑问是正确的。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人文学科.尤其是历史学,历史发展不仅有物的.也有人的.其中不断变化的人性。

7、论布罗代尔的史学思想及其作用和影响。

1、思想及作用

(1)布罗代尔年鉴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历史时间就像电波一样,有短波、中波和长波之分,布罗代尔分别称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

(2)所谓短时段,也叫事件或政治时间,主要是历史上突发的现象,短时段现象只构成了历史的表面层次,它转瞬即逝,对整个历史进程只起微小的作用。所谓中时段,也叫局势或社会时间,是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化形成一定周期和结构的现象,如人口消长、物价升降、生产增减;中时段现象对历史进程起着直接和重要的作用。

所谓长时段,也叫结构或自然时间,主要指历史上在几个世纪中长期不变和变化极慢的现象,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思想传统等等。长时段现象才构成历史的深层结构,构成整个历史发展的基础,对历史进程起着决定性和根本的作用。因此,历史学家只有借助长时段的观点,研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历史的总体。这一观点成为布罗代尔全部历史思想的出发点

其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总体史思想,是布罗代尔史学思想的核心;以普通民众活动为主体的人的主体性原则,是布罗代尔所倡导的总体史思想的根本治史原则;打破学科壁垒的跨学科研究,是布罗代尔所倡导的总体史思想的基本治史方法。

2、影响

布罗代尔的创新,研究历史的新方法,对结构功能的重视,对历史时间的划分,都是对历史思想和历史学的重大贡献;也是对年鉴派的发展和贡献。

布罗代尔的学术创新:

①在时间纬度上创新的成果即是长时段理论的成果。这一理论不但奠定了年鉴

学派总体史思想的理论基础,标志着该学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通过这一理论还架起了沟通历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的桥梁,促进了史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②对于在空间纬度上的创新,从专门史的角度在空间纬度上寻求世界体系理论

的创新,既是对总体史思想的深化,同时又强化了问题史学和跨学科研究。

③其总体史思想基本治史方法的跨学科研究,在对总体史思想进行创新的学术

实践中得到了深化。在对经济史的跨学科研究中,对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所作出的影响深远的史学性解释,是布罗代尔在跨学科研究中勇于创新的最好体现。

8.马克·布洛赫的史学思想及其作用和影响

布洛赫从治史者、史学关注对象和史学功用三个角度出发,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的人本主义治史思想。

1.他认为历史学家应该是热爱生活、感情丰富的人。在布洛赫看来,历史本身具有娱乐价值,史学的不确定性正是史学存在的理由,它使学者的研究不断更新;历史学家要保持自己的批判精神。但同时历史研究是离不开价值判断和情感因素的,真正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词汇反而会使人误人歧途。

2.史学的研究对象——人的生活

在布洛赫心目中,历史学最本质的研究对象是时间中的人,事实上,布洛赫提出总体史的设想,他的总体史观并不等于对人的地位的忽视,在当时特定的学术背景下,总体史观恰恰是重视人、呼唤人的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

3.历史写作的目的——人类的现实福祉与终极关怀

人天生就能追求有意识的目的,那么史学写作也就应当是有目的的。史学家着手研究时必定要有一种指导思想,而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增进人类的利益。布洛赫还认为,史学的另一目的在于陶冶情操、愉悦心灵,促进世人对自身前途命运的思考。从当代人的角度看,布洛赫实际上是提出了史学对人类终极关怀的重大意义。

史学概论·第一章历史学的学科性质

第一章历史学的学科性质 所谓历史学的学科性质,讨论的是历史学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西方争论二百余年,中国也有近百年之久,还将继续争论。 讨论此问题的必要性:不是为历史学争科学或艺术的称号,而是借此说明历史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弄清楚历史学应该研究什么,历史学者可以做什么,对历史学可以期待什么,不应该期待什么。对历史学学科性质的认识,也影响研究者采取何种态度、方法从事历史研究。此问题非文字游戏。 第一节历史学的科学化 有关历史学学科性质的争论,始于历史学向自然科学看齐,将自己变成科学。历史学的科学化在西方发生在19世纪,中国则在20世纪。在古典时代历史学没有被视为科学。古希腊,科学是求得真知的学问呢,历史知识不属于“真知”,人们将其与“诗”并列,由缪斯女神之一克丽奥掌管。人们看重的是史学的艺术功能(陶冶情操、提升智慧、提供道德评判依据)。史家没有因史学不能跻身于科学的行列而烦恼。中世纪,在西方史学是神学的分支,旨在世俗世界里证明宗教神学的合法性,为神学作佐证与诠释。18世纪自然科学获得飞速发展,数学、力学的发展实现了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牛顿提出的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基础,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革命。化学、生理学、地理学等也相继成立。这些改变了世界。恩格斯说“18世纪综合了历史上一直是零散地、偶然地出现的成果,并且揭示了它们的必然性和它们的内部联系。无数杂乱的认识资料得到了清理,它们有了头绪,有了分类,彼此之间有了因果联系,知识变成了科学,各门科学都接近完成,即一方面和哲学,另一方面和实践结合了起来。18世纪以前根本没有科学,对自然的认识只是在18世纪(某些部门或者早几年)才取得科学的形式。”(《马恩全集》第11卷第656~657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自然科学成为一切学问成功的典范,其他的学问向其看齐。 19世纪是“史之自觉”的世纪,史学要求摆脱哲学而独立,于是向自然科学看齐,将自己变成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开始科学化历程。严格意义上的西

史学概论练习题

史学概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史学概论》课程是阐述有关(历史学)学科学习与研究基本问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历史学的核心内容是(历史观)。 3.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著作是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一书。 4.“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开创了西方史学的历史叙事体先河。 5.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标志着唯物史观理论的正式形成。 6.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著作是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一书。 7.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代表作有《日耳曼尼亚志》、《罗马史》、《编年史》。 8.意大利第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史学家是(布鲁尼),代表作有《佛罗伦萨史》。 9.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汤普森)的代表作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10.20世纪中国新考证历史学派中最有史识的史学家是(陈寅恪)。 11.美国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代言人,著作有《元史学: 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话语的比喻:文化批评论集》等。 12.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13.古代希腊史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史学家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色诺芬。 14.唯物史观从人类(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15.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巨著。 16.现代科学形态的考古学萌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17.20世纪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杰出史学家代表是(布罗代尔)。 18.20世纪西方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是法国的(年鉴学派)学派。 19.1955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最先提出“全球史”的概念。 20.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关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代表作是(侯外庐)主编的《中国 思想通史》。 二、单选题 1.1930年( B )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是运用唯物史观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开山之作。 A、梁启超 B、郭沫若 C、胡适 D、王国维 2.中国古代自( C )正式设立史馆,史官制度开始趋于规范化。

史学概论题目整理

史学概论 1,谈谈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天命神学史观是一种唯心史观,它的突出特点是把人类社会历史的一切现象及其变化的终极原因归结为天命或种种神灵意志。 阶段 (一)古希腊史学 1.希腊神话 2.《荷马史诗》:是一部反映希腊原始社会历史某些片段的英雄史诗,史料价值很高。 3.希昔阿德:他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并赋予历史变化以某种连续性和方向性,向真正意义的历史学迈进了一步。《田功农时》描述的不是神和英雄的活动,而是凡人的劳动生活。 4.希罗多德:他努力从人事的角度探讨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战争的结局,注意观察分析历史事变之间的因果联系,充满了人本主义精神;他注重史实的考订。草创了历史叙述体。《历史》(《希波战争史》) 5.修昔底德:他具有比希罗多德更为彻底的人本主义精神,他认为“人是第劳 重要的,其它一切都是人的 动成果。”他注重利用原 始资料,对一切资料都加以严格的批判考证;发展完善了

历史叙述体。《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二)古罗马史学 1.李维:《罗马史》(《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注重历史的道德垂训作用。他大力宣扬爱国主义,赞颂罗马 的历史及罗马人祖先的美德和业绩,讴歌罗马历史上的英雄,用罗马先人的美德来针砭时弊,唤起人们继承和发扬祖先的美德。 2.塔西佗:注重历史的道德垂训作用,以“道德史家” 著称。他的历史著作被后人称为“惩罚暴君们的鞭子”。在史学思想上,他主张记事载言须摒弃一切主观不良动机。《历史》、《编年史》 (三)罗马人统治时期的希腊史学 1.波里比阿:《历史》(《通史》)把整个地中海地区视作一个统一体加以研究,注意各不同地区历史事变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通史。他研究历史,不限于陈述历史事件,还努力去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他提出了一套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他主张历史研究的目的和功用是以史为鉴,因此,历史研究的任务是求真;波里比阿还对史学家的素养提出了要求。波里比阿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四)中世纪史学一基督教史学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备课讲稿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史学概论》 英文名称:Outline of Historiography 课程类型: 历史学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0 学分:3 适用对象: 历史学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史学是一门对各种具体的历史研究活动及其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的科学。要学习和研究历史,就必须掌握或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而《史学概论》则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论水平、历史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及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了解。《史学概论》是大学历史专业学生学习历史的入门之学、基础之学,是大学历史系的专业基础课、骨干基础课。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全面认识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以增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二是促进学生初步了解和具体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加强学生研究历史的基本能力和基本功,为其步入历史研究的殿堂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要求:(1)在科学系统地阐述史学理论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部分;(2)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系统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3)结合史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格培养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激发学生努力成才,有所作为。

授课重点不在于详细讲述基础知识,而在于介绍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和分析历史的正确观点和多种途径及方法。课堂讲解将贯彻“史论结合”与“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对各种论点和重点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和讨论,深刻理解历史科学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进一步发现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这门课程,要注意几个方面的结合:全面把握与重点理解相结合、史论结合、课堂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学习教材与读参考资料相结合,老师讲解与自学看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等。另外要求撰写有批判性的读史报告或书评两篇。将邀请校外专家讲座,组织观看录像或教学参观。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导言 教学目的: 1.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2.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 教学要求: 识记:史学概论的对象;史学概论的任务;史学概论的内容和范围;史家“四长”;学本体论;历史的认识论;历史的方法论 理解: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史学概论的内容是由哪三个板块构成,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运用: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编史学本体论 第一章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确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对史学本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2.明确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充分发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克服史学危机论的影响。教学要求 识记:历史,历史学,历史科学; 历史记录;历史学的产生; 历史学的分类; 理解:现代史学结构体系;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 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史学危机出现的原因;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1、历史意识:人类有了自觉的意识后,开始向长辈学习生存的技能、知识和经验,进 而意识到还要向去世的先辈学习。萌发了最初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人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历史意识产生的原因: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的历史的延伸。 历史遗产:有物质遗产,也有经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遗产。 对待历史遗产的态度:不同社会阶级、阶层由于政治、经济立场的不同,对待历史遗产 的态度也不同。都要利用有利于自己的历史遗产为自己的现实利 益服务。因此,出现了对历史的不同解释。 史鉴、史师:由于人们对史鉴、史师的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人们才需要学习历史。 2、维柯的历史观:维柯:《新科学》 把人类历史经历了三个时代 神的时代:人们在神的政府统治之下,一切都由神的力量支配。 英雄时代:人们在贵族统治之下,贵族认为自己的品性高于平民,所以是当然的统治者。 凡人时代:所有人都承认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先建立民众国家,然后建立君主国家。两者都是由人建立的政府。跟神没有关系。 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他认为最后还是“神的谕示”。 《新科学》的副标题“按照神的谕示考察各民族共同本性的科学” 3、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思想与天命——神学史观 西周时期,周公等认为,夏、商王朝之所以兴起,是因为“服天命”、“受天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敬德”。所谓“敬德”就是“保民”。 西周的天命观一直影响到后世儒家的历史观。“天命”、“天道”、“天理”成为儒家历史评价的标准。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他在探讨朝代更替时,多强调“天” 对人事的干预。 《史记·天官书》“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竞天。其后秦遂以灭六国,并中国,……” 《高祖本纪第八》:“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持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思想 天人感应思想源于中国先秦哲学,西汉时董仲舒将其发展为一系统的神秘主义学说。 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天人感应的思想在汉代曾占据了统治地位,以此为基础形成谶纬之学行时一时,并在中国传统社会流传。 西方古代的天命—神学史观 克罗齐在评价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学家时说”关于全部历史的动力问题常常被一般化了。……。命运或不变的必然性是不是压迫人类的,人是否不过是任性的命运的玩物。

史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2011-2012第一学期《史学概论》复习题 1、广义“历史”定义。 定义: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它包括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 2、狭义的“历史”定义及其特征。 定义: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二是指对以往事件的记录和研究。特征: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则是带有主观倾向性的。 3、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关系? (1)两者的共性:①一度性;②客观性。 (2)两者的差异:①对象不同:自然史以自然界的物质及其变化过程为研究对象;人类史是以社会中的人、人群的活动为研究对象。②产生的时间、变化的速度各不相同:自然界约有46亿年的历史,生物的历史也有30多亿年,且自然界的变化缓慢;人类的历史只有300万年左右,农业起源于1万年左右,人类最早的文明只有5500多年,且人类史的变化相对较快。③产生的途径和其中存在的规律不同:自然史是一种没有意识的存在,因此,自然历史的规律都不存在主体的选择规律;人类史是人类创造的结果。 因此,人类历史的规律往往不能简单地用因果关系来表达,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向。 4、狭义“历史”二者间(人类客观的历史与历史撰述)的关系如何? (1)区别:①客观性:②主观性: 历史记录(一次主观化)、历史著作(至少二次主观化) (2)联系:客观的历史:是被反映对象(被加工物) 历史撰述:是反映结果(加工处理的产品)

5、何谓“历史学”? 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6、历史学的学科特性?根本任务? 学科特性:是科学,而非艺术。 根本任务:揭示历史规律。 7、历史学的学科群是怎样划分的? (1)、理论部分(以历史、历史学为研究对象) 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2)、主题部分(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 按时间划分:史前、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当代史等 按内容划分:世界史、地区史、民族或者国别史、专门史、历史地理等 按区域划分:美国史、日本史、中国史、中东史等 按专题划分: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等 (3)、史学辅助学科(以史料为研究对象) ①目录学(搜集史料);②版本学;③校勘学;④辑佚学;⑤辨伪学;⑥考据学; ⑦训诂学;⑧史料学。(②-⑧,获得真实的史料) 8、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课本14页) 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尊在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 9、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 关系:①哲学为历史学提供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这样那样的哲学世界观的理论指导,它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渗透在历史研究方方面面,成为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②历史学位哲学提供经验拿和史实的依据。

史学概论复习重点总结

史学概论总结 第一章:历史、历史学与历史观 历史:历史是人类社会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独立于认识者、研究者的主体意识之外。 ★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看法。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 的理论性概括。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心内 容。 ★1.古希腊和罗马的史学是西方史学的起源。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史学的历史叙事体的先河。 ★2.历史学就结构来说,大体分为理论部分、主体部分、和史学辅助学科及史学分支学科等。 2.1.理论部分又主要包括史学理论、历史哲学、历史认识理 论、史学方法论。 2.2.主体部分从人类历史过程的断带序列上,可分为史前史、 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和当代史。从研究具体内容上,可分为世界史、地区史、民族或国别史、专门史、以及历史地理和考古。从著作形上分为叙事体、编年体、记传体、纪事本末体、章节体。

2.3.史学辅助学科主要有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 编佚学、辩伪学、考据学、训诂学、诠释学。 历史研究的基本目标:①要“正确地和准确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历史过程”这既是历史研究的起点,同时也是更深入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历史认识的前提。②探求历史轨迹,揭示历史规律,就成了历史学最根本的任务。 3.历史学的功能 主要功能: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 3.1.学术功能指历史认识,即史学的研究成果所具有的科学 性,主要体现在该成果在本科学中学术水平是高低。3.2.社会功能是指史学成果对社会整体所产生的作用或效 果 第二章: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 ★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书中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时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 根据唯物史观社会结构是又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这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 社会形态:就是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历史:是客观世界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第一,它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的区别。“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③既包括自然史,也包括人类史的“历史”就是从广义上对历史的理解。而单单指人类社会史的“历史”,便是从狭义 上对历史的理解。第二,历史应该是人类社会活动发展的过去形态。 历史主要特点:第一,人的存在是历史的前提。第二,一度性,又称一去不复返性,第三,复杂性,第四,统一性和多样性。人类客观历史的统一性,又可以叫做普遍性,是指历史所共同的东西、普遍的存在,其实际所说的即是历史的客观规律。历史的多样性,指人类社会历史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实。统一性和多样性是辩证一统的,历史的统一性即规律性,通过历史的多样性体现出来,历史的多样性是历史统一性的具体表现形式。第五,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的必然性与历史的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彼此互相联系的辩证关系。第六,人类社会的历史还与自然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的必然性与历史的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彼此互相联系的辩证关系。 1.历史的必然性总是要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历史偶然性是历史必然性的表现形式。 2.历史的偶然性是历史必然性的补充。它对历史必然性的实现能够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 3.历史的偶然性终究要受历史必然性的制约,其最后的结果也完全决定于历史的必然性。 史学: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史学最早起源于史官,史学起源于史书,史学,说到底就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和科学。它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史学的分科:第一,按照史学所研究历史的时间跨度,分有通史和断代史。通史,指对历史作贯通古今,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作研究与阐述的学科和书著。如,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书,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南宋郑樵的《通志》,现代周一 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 等。断代史,原指中国史学中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其创始 于东汉班固的《汉书》,后来的 正史亦都是断代史,如,《旧唐 书》、《新唐书》、《宋史》、《元史》 等。现在,可以泛指对某一历史 时期历史的研究与阐述的学科 和书 著,如,原始社会史、中国近代 史等;史书,如范文澜的《中国 近代史》、胡绳的《从鸦片战争 到五四运动》等。第二,按照史 学所研究历史的空间(地域)跨 度,分有世界史、国别史、地区 史和乡土史等。世界史,指其研 究、阐述内容涉及世界历史发展 进程及其规律的史学学科和书 著。如,世界通史、世界上古史、 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 现代史等的学科及相关史书。国 别史,凡其研究、阐述的内容只 包揽一个国家历史的发展进程 及其规律的史学学科和书著都 称国别史,如,英国史、法国史、 日本史和中国史等的学科及有 关史书。地区史,指只涉及到世 界上某一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 及其规律研究和阐述的史学学 科和书著。如,非洲史、拉丁美 洲史、东南亚史等的学科及相关 史书。乡土史,一般指对我国某 一地方(如省,自治区、市、地 区、乡等)历史的研究及有关书 著。如,东北史、西藏史、台湾 史、北京史等的研究及书著。第 三,按照历史的不同领域、不同 方面进行研究与阐述,可以有各 种不同学科的专史。如,经济史、 政治史、文化史、法制史、民族 史、宗教史、 哲学史、文学史、教育史、战争 史,以及国际关系史等的研究与 相关史书。第四,由对人类客观 历史的研究与阐述转而对史学 自身进行研究和阐述的一些学 科和书著。如史学理论;以研究、 史学史。 史料: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 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史料的种类:1.史迹遗存。历史 遗址,墓葬。2.历史文献资料, 历史文献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 口碑资料(一些历史事件、历史 进程的亲历者、目击者或者历史 人物的亲朋故友,在他们心中保 存着不少当时历史的事实情景, 都不同程度地有一本历史“陈年 旧帐”),文字资料包含史部类, 经子集类,档案类,地方子类, 甲骨和金石铭文类,外国人著述 类 史料的搜集方法:充分利用工具 书,分类搜集法,追踪搜集法, 通过平时读书和阅读报刊搜集 史料,通过调查采访搜集口碑史 料,利用互联网络搜集史料 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意 义:是我们能够认识研究人类历 史的唯一源泉,是由客观历史到 史学的中介。认识历史和进行史 学研究的前提,可以更加形象逼 真的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使其 他史料得以保存和是能够恢复 历史面貌的唯一材料 理论是史学研究的指导:第一, 它可以使人们把零碎的、分散的 历史现象联系起来,发现它们其 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揭示和认识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二,理 论可以帮助人们透过历史现象, 揭示历史本质。第三,史料的鉴 别、整理同样需要正确理论的指 导。 .史与现实::其一,历史总是吸 引着现实的人们。现实的人们不 但不忘记历史,而且总要从历史 当中寻求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其 二,现实又总是要为历史的认 识、研究,提出新的问题,供给 其新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方法。其 三,现实还能够给历史研究提供 新的认识条件、能力和方法,推 动史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宏观与微观的认识:宏观带有 全局、整体的意思,而微观则指 的是局部和个别。宏观与微观的 认识是与人类客观历史现象的 特点,如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 然性、统一性和多样性、局部性 和整体性、个别性和联系性等, 紧密地联系的。具体地说:宏观 认识历史,应该是从总体上、联 系上、多侧面、全方位和发展的 角度去对历史进行考察,而后认 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和 人类历史现象的统一性。微观认 识历史,则主要是限制于考察人 类历史的局部或个别现象,而且 常常是孤立地、静止地对历史进 行观察。宏观认识历史,所用方 法偏重于抽象的逻辑思维,微观 认识,则偏重于计量、辨伪、校 勘、考据等的方法。联系,主要 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作为史 学界和某一位史学家,可以有所 分工,有所偏重,第二,从认识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 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史学概论》 英文名称:Outline of Historiography 课程类型: 历史学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0 学分:3 适用对象: 历史学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史学是一门对各种具体的历史研究活动及其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的科学。要学习和研究历史,就必须掌握或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而《史学概论》则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论水平、历史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及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了解。《史学概论》是大学历史专业学生学习历史的入门之学、基础之学,是大学历史系的专业基础课、骨干基础课。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全面认识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以增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二是促进学生初步了解和具体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加强学生研究历史的基本能力和基本功,为其步入历史研究的殿堂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要求:(1)在科学系统地阐述史学理论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部分;(2)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系统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的训练;(3)结合史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格培养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激发学生努力成才,有所作为。 授课重点不在于详细讲述基础知识,而在于介绍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和分析历史的正确观点和多种途径及方法。课堂讲解将贯彻“史论结合”与“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对各种论点和重点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和讨论,深刻理解历史科学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进一步发现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这门课程,要注意几个方面的结合:全面把握与重点理解相结合、史论结合、课堂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学习教材与读参考资料相结合,老师讲解与自学看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等。另外要求撰写有批判性的读史报告或书评两篇。将邀请校外专家讲座,组织观看录像或教学参观。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导言 教学目的: 1.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2.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 教学要求: 识记:史学概论的对象;史学概论的任务;史学概论的内容和范围;史家“四长”;学本体论;历史的认识论;历史的方法论 理解: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史学概论的内容是由哪三个板块构成,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运用: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编史学本体论 第一章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确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对史学本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史学导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史学导论 《史学概论》的性质与任务 史学概论是史学中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它不是直接考察客观的历史过程,而是以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特别是历史学家认识历史的活动为研究对象。 其任务是从历史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就,将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系统地研究它的一般过程、主要特征、基本规律,确定现代史学发展的途径,推动历史研究活动和整个历史学进一步科学化与社会化,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 第二章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历史认识的结构 一、知识论 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 二、介绍古今中西关于历史认识论的有关学说。 人的意识能否正确地或客观地认识社会历史? 1)人们的意识完全能够达到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因为历史是人类创造的,因而人类就一定能够认识历史,并且比认识自然具有更大的优势和精确性。 2)历史认识不可能完全正确、客观地认识历史,因为历史认识必然要受到人们的立场、方法、心理、价值、伦理、宗教、时空等因素的影响。 3)对历史客观性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虽然人类不能正确地或客观地认识历史,但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却是在向客观性的认识逼近 三、考察影响历史认识的因素 历史认识的本质:历史事实属于过去,而研究历史的历史学家则属于现在,因此历史学家与其对象——过去之间是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赖的。把过去与现在,也就是说,把主体——历史学家与客体——历史事实统一起来则是历史学家的工作。要做好这个工作,历史学家必须克服历史时间间距所造成的主观偏见和曲解,要越过“现在”的障碍以达到客观的历史事实. 历史认识是主体、客体、中介的三者能动统一 历史实际的特点:客观性,不可再现性 历史实际的客观存在:历史实际是已经发生了的事变、过程,它一经发生,就成了不可能更改的既定存在。 历史中介的特征:历史实际的遗留和副产品;选择性:王子与平民;客观性;中介性 历史中介:历史研究只能通过目击者的记录来叙述以往的史事,因此,与对现在的了解相反,对过去的了解必然是“间接”的。然而除了前代留下的史料可供我们思索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能使时光倒转。 历史资料的种类:历史文献等文字资料;遗址、遗物;非物质文化,口述历史、传说、风俗等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 一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 1、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2、物种由杂交可繁育后代的一系列自然居群所形成的它们与其他类似机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3、地理隔离是指由于水体、沙漠、山脉的阻挡或遥远的地理距离等原因造成的隔离。 4、相关率环境条件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5、特化一种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使它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的变异其整个身体的组织结构和代谢水平并无变化的现象。 6、趋异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地理条件而勑生物种分化由一个种刎匆成两个或丠个以上的种溄分化迏程。? 7、生物复苏大绍灭后的生物羴或生怀?通过生物的自组织作用和对新环境皌不断?应逐步回复?其正常发居水平的?程。 8、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瞄一切生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的总和。 9、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物种的总和あ 10、生态系统由群落及其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个统一的整体该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11、指相化矓能够反庖?种牽定条件的化石。 12、潮间带靠近海岸位于高潮线与低潮?乧间的玭境。 13、底质水中底栖琟物居住所依附的环境物质。 14、适应辐尌某种群皀趋异不是两个方呑而是向着各燍不同纄旹向发展适应不同的生活捡件这种多方向的趋异就是适应辐射。 1=、生殖隔离种群间由溎基因型差异耍导致基因交换不能轛行。 16、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皤所有化石的组合。

17、沉积环境指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以及和生物条件的自焲地理单儃? ?8、沉积旋廞作用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由于环境单元的变迁或在一定的沉积作琨过程 中由于作用方式的变化导致地层的沉积单元规律的沉积作用。 1y、地层划分指根捪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货属性地层组织或不同的单元。 20、地层对比指根据不同的场?或不同部面地层的各种属性的比较确定地层单位盄圱层时廣?地层位的对应啳系。 21、角度不整合为分隔下部褶皱曲怖授斜地层和上部水平地层?的分隔面。 2?、平行不整合指上下地层产状平行或近于平行具有不駄则皀侵芀和暴靲标志的分隔面。 23、沉积组同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的能够反映其沉积过程主要构造肌景?沉积岩共生综 合体 。二?堫空题 0、古生物学的研究?象是保存于地层中的生物实体和遗迹化石以及和生?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质讱录。 2、化石区别于丂舤的岩石在于它必须与古代生物相联系它巅须具有诸如形状、?结构、纹饰和有机化学成分?等生物特征或耍丯唱生物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并忝留下来的痕迹。 3、通常古、滊生物?闵的时间界线是一万年左右。 4、遗迹化石对于研究生物活动方式和习性恢复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〢 5、化石可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四硻其丬模铸化石可分为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核化石铸型刖石。 6、古生物匆石的分类等级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亚种。 7、生物化石命名时在属名名后加注缩写sp.表示未定种。 8、磷酰化氨基酸是核酸与蛋白质的共同起源。 9、具有叶子的植物在泥盆纪大量出现。

史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 此版本尚存在不少错误,望各位帮忙更正,亦希望各位能帮忙补充和完善,谢了啊 另,文中蓝色字体是我无法辨认出来的,我记录的时候写得太龙飞凤舞了,结果连我自己都认不出来了,汗…… ――――超华------------------------------------------------------------------------------------------------------------------------------------------------- 史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史学史和史学理论; 3.公元五世纪希罗多德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他也因此获得“史学之父”的殊荣; 4.欧洲中世纪的史学观主要是基督史观; 5.神学家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6.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 7.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 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 8.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 9.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或社会形态的不可跨越性和可跨越性的描述精辟地阐明了客观 限定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10.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2.法则式归纳方式又称实证归纳; 13.归纳性方法是由众多的个别事实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4.演绎性方法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个别性判断的方法; 二、多选题 1.历史学与下面哪些学科间有着既相互交叉又相互渗透的密切联系() a)哲学经济学人口学法学地理学 2.移情式领悟方法也被称作() a)将心比心式的领悟方法个别描述式的表现方法艺术式的表现方法 3.“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倡导者有() a)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 4.国内史学界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 a)阶级斗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关系各种因素的合力 5.历史文献学科包括哪几个部分() a)经史子集档案文献地方志甲骨和金石铭类外国人著述 6.人本主义思潮中的某些代表人物() a)萨特尼采叔本华 7.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为科学经历了那些阶段() a)天命史观人性-理性史观唯物史观神学史官 8.中国古代持有历史循环论观点的是() a)孟子邹衍 9.古代希伯来哲学大致上由哪些关键概念确立起来() a)对唯一神的信仰受神恩赐或被神“选择”的观念神授法律的重要性 10.孔德的实证主义主要包括哪些方法() a)观察比较 11.史学功能有() a)资鉴史观垂训史观经世史观史学无用论 12.史实的考证中常用到的方法有()

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

第三节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同一个学科中的不同的学派,都各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方法。如果不掌握那些理论和方法,就不可能系统地掌握该学科的知识,更无法从事该学科的研究。无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盖莫能外。 《史学概论》就是讲述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它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初学者掌握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人们往往直观地觉得,学习历史不需要专门学习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只需把有关中国史、世界史的各门基础课程和有关的通史、专史著作学好就够了;研究历史也不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只需熟悉搜集、整理和编排历史材料的技巧就行了。这样的想法很容易把历史的学习和研究引入迷雾,陷入无边无际的史事海洋,在层层叠叠复杂交错的历史人物、事件的漩涡中,看不出历史行程的轨迹和方向,而且自身陷入那些漩涡,犹如一团乱麻缠身,越来越心烦意乱,不堪忍受,以至最后完全丧失信心,放弃对历史学的科学真理的追求。因此,有志于探求历史学的科学真理的人们,千万不要受那种直觉的误导。 实际上,人们读任何一本历史书,直观地看,都只能看见书中展示着一个接一个的人物和事件,那些人物、事件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如果有,又是什么样的联系呢?有的书根本不讲这些问题,就靠你自己去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去分析呢?有的书对那些人物、事件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你读了以后,可能觉得有的解释能够使你信服,有的解释却使你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你又用什么标准去判断各种各样的历史解释的是非得失并作出取舍抉择呢? 例如,当你研读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有关通史和断代史著作时,从一开始,你就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迎面而来,诸如:为什么中华先民在仰韶文化(链接文本素材库: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前,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域的早期定居农耕村落文化,以磨制石器和彩陶为特色,因1921年在河南渑池杨绍村首次发现而得名)、龙山文化(链接文本素材库:龙山文化——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域的早期定居农耕村落文化,有精致的磨制石器和轮制陶器,因1928年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而得名)时代,在没有使用铁制农具和耕畜条件下,就开始进入定居农耕生活,而大多数希腊人直到荷马时代(链接文本素材库:荷马时代(Homeric Age)——相传为古希腊游方盲诗人荷马(Homer)汇集的史诗《伊利亚特》(Lliad)和《奥德赛》(Odyssey)反映的历史时代,多认为在纪元前11世纪至纪元前9世纪。当时大多数希腊族群还没有建立城邦,过着频繁的迁徙和征战生活)以后的古风时代(约公元前8—6世纪)和古典时代(约公元前5—4世纪)(链接文本素材库:古风时代(Achaic Age)和古典时代(Classical Age)——古风时代是继荷马时代之后的古希腊历史时代,一般认为认为是在纪元前8世纪至纪元前6世纪这段时期。那时希腊人开始比较普遍地建立永久性定居城邦,但与其后的古典时代(约为纪元前5世纪至纪元前4世纪)相比,生产生活和社会制度都显得十分简陋、古朴。恩格斯认为西方文明时代的历史为2500年,他是把纪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视为古希腊以至整个西方世界开始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卷,第97,113页)才比较普遍地建立永久性定居城邦,比较稳定地定居下来;而拉丁——罗马人大概到纪元前753年罗马建城之时才开始比较稳定地定居下来;至于日耳曼人,更是历经许多世纪的迁徙征战,实际上是在纪元后5世纪摧毁西罗马帝国之后,才最后在西、北欧广大地域定居下来。可见,作为现代西方各民族先民的重要成分的古希腊人、拉丁——罗马人和日耳曼人进入定居农耕文明的时间比中华先民晚三、四千年以上;而在此以前,他们大都经历了充满迁徙和征战的游牧和游耕生活(链接文本素材库:游耕(shifting agriculture)——一种原始农耕方式。其特点是,技术浅陋和土壤肥力消耗流失迅速,土地耕种一年以后就得长期休耕,才能恢复肥力。典型的游耕制耕1年休7年。这就意味着,一个族群必须占有比实际耕种的土地多7倍的土地,以备休耕,才能保证每年在1/8的实耕土地上获得一定数量的收成;这同时还意味着,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名词解释 1.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的系统认识,同时它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历史观作为社会文化观念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产物,分为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1.《史通》:史评类史书。唐刘知几撰。成书于710年,共二十卷,分内篇、外篇各十卷。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而外篇主要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强调史家须兼具“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不掩恶,不虚美”,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着。 2.《文史通义》:清朝史学家章学诚的史学着作。出版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全书内容广泛,包括易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德、方志等。章学诚在书中提出“六经皆史”说;还提出整理“方志”的主张,即编修一地的历史演变,主张方志要立三书:记载大事和人物的“通志”、记载典章制度的“掌故”和记载文献诗文的“文征”。 3.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古史辨》,共七巨册,是“古史辨派”研究成果的汇集。他们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古史辨派”的古史辨伪工作,对于推翻旧的臆造的古史体系,探求科学的古史系统,推进中国史学的近代化,建立了巨大的功绩。 4章学诚:清代史学家。字实斋,浙江会稽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毕生精力用于讲学和着述,曾主讲定州定武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归德正文书院。长期在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参加《续资治通鉴》编撰工作。主修《湖北通志》,惜未定稿,现存遗稿数十

史学概论 论述题 考试内容(标准打印版)

1、历史、史料、史学三者关系 历史:广义: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狭义:人类社会发生、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史料: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的痕迹 历史学:通过史料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发展过程的一门科学,是历史固存的记载,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 关系:历史是历史学主要研究对象,史料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是历史研究的起点。2、史学的功能 社会功能:①揭示性的功能:历史规律,发展趋向,来树立对社会人生的正确信念 ②教育性的功能:明是非,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借鉴性的功能:总结教训 ④服务性功能:文物资料、陈列文物 学术功能:①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②增添人类知识宝库 3、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 ①“以往一切历史理论,之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 的原因,没有发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到物质生产发展过程是这种关系的根源。” ②与此相联系,“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其注意的中心只是少数历 史人物的活动。 4、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①最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的基本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阶级的存在仅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⑤论证了社会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解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5、历史认识过程中三种形式及其各自解决什么问题? ①考实性认识(回答了历史是什么的问题),确认了历史现象和人物存在形态,判断历史 史料和历史现实的真实性,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②抽象性认识(解决了历史统一性、规律性和内在联系),确定个别现象外部形态,规律 性包含了必然性,进行了抽象性认识 ③评价性认识,研究历史现象在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价值 6、历史认识对象的特点: ①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以往人类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一维性 ②历史作为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不会变化的 ③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有阶段性可分 ④历史是一个继承扬弃的发展过程,考察历史应该是双方面的 ⑤作为客体的人类历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产 物 7、当代史学方法论的总原则:整体化,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从运动中考察历史,从联系中解剖 历史 当代史学方法论的主要特点:综合、立体、系统、比较、运动 8、历史主义基本内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