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2018年广东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大题参考考点

2017-2018年广东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大题参考考点

2017-2018年广东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大题参考考点
2017-2018年广东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大题参考考点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的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即社会劳动力。

劳动力资源:也称人力资源、劳动资源,它是指一定范围内、一定时间点上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

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等资源相比,具有的特点:能动性、资本和自然资源双重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两重性、时效性。

劳动力配置规律:劳动力在各产业、各部门、各行业、各劳动岗位之间的分布次序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劳动力流动:也称劳动力迁移,一般有地域性迁移和行业性迁移。劳动者以寻求新的就业机会为主要动机而产生的迁移,是劳动力因变换工作岗位、职业或工作区域而产生的移动。

劳动力自由流动:劳动者根据意愿、职业能力的社会需要,自由地选择职业、单位和地区的流动方式。

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效益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输出地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分工和技术转移、产业扩张效应、出口替代效应。

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制度 :户籍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就业制度。

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国家行政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根据生产需要,运用行政手段对在职的劳动力在部门、地区、单位之间调动的制度。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统筹安排劳动力的重要手段。

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进行统一调配的原则是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轻重缓急,保证重点;自力更生,先内后外;专业对口,发挥专长;就近调配。

统包统配具体内容和特点:对全社会劳动力资源统包统配、劳动力的统一调配、单一化的用工形式、低工资高福利、城乡分割、农村劳动力被户籍制度束缚在土地上,劳动力几乎没有流动的自由。

统包统配的弊端 :待业人员对国家过分依赖、不利于计划生育和义务教育、束缚了就业者积极性、用人单位不能根据自身需求决定所需的劳动力。

传统劳动力配置方式的弊端 :人浮于事、人员富余、效率低下、影响主观能动性发挥。

判断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的标准 :劳动资源充分利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得到节约、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活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

劳动力的微观成本 :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风险成本。

心理成本:劳动者离开熟悉的工作生活环境,离开亲朋好友,为此所付出的精神上的代价。

交易成本:交易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协商谈判所需的资源,包括信息成本、时间成本、防骗成本。

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物质技术因素:劳动对象、能源、劳动手段、工艺、生产力布局。社会经济因素:文化技术水平、劳动态度、劳动组织、劳动条件和环境、生活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资源禀赋结构:一个经济体中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份额。

规范分析方法: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效益好坏、制度政策效率高低,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行为在一定前提下产生,行为随前提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市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力市场,在建设上取得的明显进展的具体表现:市场成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力量,中介发展迅速并发挥重要作用,劳动力流动范围加大,劳动力市场渐趋统一。劳动力迁移理论中乔根森模型的观点:农业人口向非农转移的原因在于消费结构变化,农业部门不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和低于实际工资的剩余劳动,农业剩余是指农产品增长高于人口增长,工资不断上升。

农业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变动特点:劳动力总量下降,素质提高,贸易增长,劳动力结构不断调整。

农业劳动力资源数量变动规律:配置受劳动力资源的自然性、经济性的制约。农业劳动力的规模由社会成员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结构决定。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农村经济发展、农村资源开发、城市化建设、劳动者素质提高、缩小收入差距。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劳动力素质。

我国城乡劳动力配置方式的演变过程:1949-1957,以市场为主; 1957-1978,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 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

农村劳动力的配置的主要特点:劳动力市场机制成为基础、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离土离乡。

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农村向城镇、向经济发达地区、向第二三产业、向高收入行业转移。城镇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特征:体制二元性/工资双轨/户籍壁垒/劳动力分布特征 /城市化与劳动力配置。人口迁移“推拉”理论 :依据运动学,迁移是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促进迁移的力量、阻碍迁移的力量。产业结构: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状况及关联方式。

工业部门就业量下降的原因:1) 发展战略的影响 2) 技术因素 3) 结构调整因素 4) 劳动力素质

第三产业: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流通和服务部门,它是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三产业就业数量与结构的因素:行业垄断特点、从业人员素质、国家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特征: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劳动力流动性加强;劳动力素质制约产业机构升级;就业结构调整的成本难度加大;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就业形式多样化并存。

对第三产业内各行业就业进行弹性分析:系数大于或接近0.8的有批发零售、餐饮、房地产、其他服务业。>0.4的有金融保险和社会服务业。>0.2的有交通仓储和电信。0.1以下的有科研、卫生、体育。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劳动就业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加强设施建设、增加投资、深化收费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搞好城镇规划、加强就业信息服务。

发展第三产业指导方针:因地制宜、多种所有制、结合完善城市功能、推进民生改革、加强产业监管。

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不利于劳动力合理配置的问题, 以及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途径。问题:1. 农业生产率低下; 2. 工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较低; 3. 第三产业发展慢、不均衡; 4. 协调不力,产业雷同。

途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城市化、消除制度壁垒、加大教育投资、健全保障体系。第三产业劳动力的配置特点:三大产业劳动具有统一性。发展必须依据顺序性,依据有限需要和无限需要的辩证法。第三产业劳动是服务性劳动、但服务性劳动并不都是第三产业劳动。第三产业可弹性容纳劳动力。我国劳动力正向第三产业大转移。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不由意志决定,而由消费构成决定。

工业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决定及影响因素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劳动力需求减少、竞争和科技促进劳动力资源配置优化,工资率成为引导劳动力资源流向的主要因素,业产品的贸易政策

户籍制度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户籍制度是影响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就业、培训、教育、社保差别与歧视的制度基础。除直接制约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制度外,还有一系列传统体制都排斥这种流动。既然不能获得合法的城市户籍身分,外来人口自然被排斥在这种福利待遇之外。

决定农业劳动力配置的基本因素:农业劳动生产率、社会总人口规模和结构、工资及收入水平、农产品消费水平提高、工业化进程、农产品贸易、农业政策、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就业结构:女性就业结构变化、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所有制结构变化。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措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深化制度革新、发展小城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国际劳务输出、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系统:由有区别、有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适应性。宏观劳动力配置研究内容:以劳动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宏观结合。从制度和经济的角度研究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包括:①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②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及决定因素做出分析和建议。③分析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制度变迁的关系。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规律:随着社会劳动生产力提高, 资本构成相应提高, 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小, 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从而使劳动力相对过剩。

哈里斯-托达罗假说与模型修正。模型:小私有制、资本有限、就业者素质低、劳动生产率很低、福利极差。修正:城市就业机会提高失业率、工资灵活易变。

帕累托有效:一种可行的配置,不可能在不严格损害某些人利益的前提下使另一些人严格获益。

项目部组成主要技术人员劳动力配备及保障措施

项目部组成、主要技术人员、劳动力配备及保障措施 (一)项目部组成 根据业主和招标文件对本工程的施工要求,以及工程规模、日期、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我单位将为本工程的施工组成一套高效、精干、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装备先进、施工技术水平过硬的队伍。 本工程选派一名优秀项目经理且有类似公路施工优良业绩的人员出任本工程项目经理,并组建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经理部从事本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本工程项目部设项目经理1人,总工程师1人,项目副经理1人,经理部内设工程部、试验室、质检部、安全部、财务部、物资部、合同部、办公室等职能部门;下设3个施工队:道路工程施工一队、道路工程施工二队、管道排水工程施工队。 拟投入本合同工程人员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部是施工队伍的核心,其职能是按照业主和合同条款的要求,圆满的履行施工合同,即指挥施工机械和人员在业主规定的工期内,以优良质量完成合同范围内的所有工程项目,项目经理对外接受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一切有关工程的指令,对内则是协调和指挥各施工处、队顺利完成分项工程。项目经理原则上常住工地,不允许擅离施工现场。总工程师负责工程质量与工程施工技术。 工程部的职能是制订和下达施工计划,检查、督促各施工工区、施工队,按时完成任务,每月对各施工队完成的施工任务计量计价,编制中期支付文件,并报送监理和业主,其次协助总工程师解决各施工队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编制重大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 试验室负责完成各施工队的大型试验和检测,之外兼负质检职能(我公司试验室为乙级资质)。 质检部直接在总工程师领导下负责全合同段的质量工作,是质量控制的专职部门,施工中同监理密切配合协助,接受和传达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有关质量的指令。 安全部负责监督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配合相关部门排除安全障碍。熟悉掌握各项安全生产规章、规定等内容,协助各施工工区、施工队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安全实施细则。负责全员的安全活动和安全教育,监督劳保用品质

广东省自学考试实施细则

广东省自学考试实施细则 【法规类别】自学考试 【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 【发布日期】1989.11.20 【实施日期】1990.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广东省自学考试实施细则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发展我省自学考试事业,根据国务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高等教育或中专教育学历考试为主的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形式。 自学考试的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初高中后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多层次多规格、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条凡在本省境内居住和工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依照本细则的规定参加自学考试。 港澳和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及外籍人士均可参加我省自学考试。 能遵守纪律、接受改造、积极学习的劳改、劳教人员,经批准后也可以参加自学考试。 第四条自学考试应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讲求社会效益,保证人才质量。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开考条件的实际可能,设置考试专业。逐步实行用人部门委托开考专业。 第五条自学考试的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和中专学校同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在总体上相一致。 第二章考试机构 第六条省设立自学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考委”),在省人民政府领导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考委”)指导下负责全省的自学考试工作。 省考委由省教育、计划、财政、人事、劳动部门的负责人,军队和有关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及部分高等学校的校(院)长、专家、学者组成。由省人民政府一位副省长任主任。 省考委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自学考试的方针、政策、法规和业务规范,制定本省有关自学考试的文件; (二)在全国考委的指导下,结合我省实际拟定和公布开考专业,指定主考学校; (三)组织全省的自学考试工作;

宏观劳动力配置考试试题

宏观劳动力配置 总分:96 一、单选题(共18题,共18分) 1、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是()(1分) A:合理地配置资本 B:提高技术 C: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 D:制度改进 2、用于分析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的流向问题时采用的比较科学的方法是()(1分) A:规范分析方法 B:实证分析方法 C:系统科学方法论 D:归纳分析放 3、劳动力最基本、最主要的含义是()(1分) A:人的劳动能力 B:劳动者 C:社会劳动力 D:智力 4、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能力和效率的指标是()(1分) A:劳动时间 B:生产的产品数量 C:劳动生产率 D:劳动技能 5、1952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工资改革,废除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资制度,统一作为工资的计算单位的是()(1分) A:工资“级” B:工资“元” C:工资“角” D:工资“分” 6、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的主要形式是()(1分) A: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 B:向城镇的易地转移 C:向其他农村地区的易地转移 D:向海外就业移民 7、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核心是()(1分) A:部门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

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 B:产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 C:行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 D:地区之间生产力不同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 8、托达罗认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取决于人口的()(1分) A:规模和年龄结构 B:出生率 C:死亡率 D:出生率和死亡率 9、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界限为流动的净收益现值()(1分) A:小于零 B:等于零 C:不小于零 D:不确定 10、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一直到改革开始,根据户籍管理规定,一个人出生后,户籍登记的依据是()(1分) A:其母亲的户籍所在地 B:其父亲的户籍所在地 C:居住地 D:祖籍地 11、造成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经济动因是()(1分) A:户籍制度 B:城乡间的收入差距 C:人力资本的结构 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 12、下列属于反映就业结构数量指标的是()(1分) A:就业人员的企业分布 B:就业人员的知识结构 C:就业人员的技能结构 D:就业人员的职称结构 13、下列哪个部门是国民经济的第一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分) A:农业部门 B:工业部门 C:商业部门 D:金融部门

劳动力配备及主要施工计划

2017年最新劳动力配备及主要施工计划 一、劳动力配备计划 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决定采取“紧密配合、见缝插针、平行流水、立体交叉”的组织形式,确保每一项计划切实完成。在项目劳动力配制上,坚持“计划管理、定向输入、统一调配、合理流动”,以各工种责任,承包合同组织优质高效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工序、工种要求不同合理安排施工队伍。如因外部因素影响施工工期,我公司将采取积极方法,增加劳动力投入,延长工作时间,保证不因劳动力不足而延误工期。(一)、劳动力计划表(见附表) (二)、劳动力投入保证措施来源:劳动力主要选用高素质的技工,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从总部下派。 1、劳动力管理劳动力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管理的任务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有关劳动力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和调度,从而协调职工的工作,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其劳动生产率。1)、充分挖掘劳动资源,合理安排和节约使用劳动力。 2)、正确处理国家、集团和劳动者个人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3)、编制劳动力使用计划,合理、节约、控制使用劳动力,改善劳动组织,完善劳动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制订劳动力调配管理办法,挖掘劳动潜力。 4)、建立健全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确定合理定额水平,监督劳动定额的使用。 5)、合理执行工资制度,控制工资限额,搞好工资分配,正确掌握奖惩制度。 6)、编制劳动力计划,确定计划期内劳动力的需要量,随着施工过程的进展合理调整劳动力,保证劳动力的协调和合理使用。 2、劳动力的组织管理保证措施

1)、项目部施工人员进场应即对总体工程量进行复核,再按照进度计划要求和现场情况作出详细的劳动力进场计划报送公司劳资部门。 2)、劳资部门依托公司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抽调考核合格的富余施工班组,按时段要分批进现场。 3)、选择性的组织部分施工队伍安排在适当的区域进行施工作业,并重点考核,以促进班组工艺上的学习交流和技术竞争,同时对劳动力数量的满足也有进一步的保证。4)、对已进场的队伍实施动态管理,不允许其擅自扩充或随意抽调,以确保施工队伍的素质和人员相对稳定。 5)、现场管理人员应对现场作业情况有充分的预计,及时调整计划。 6)、根据现场的情况做好各施工区内的劳动力调配工作,以便集中力量对重要部位和主控工序进行施工,满足进度需求。 7)、对成品、半成品构件、石材、木门扇等满足工厂作业的材料尽量安排到工厂进行成品加工,现场安装,以节省现场作业量。 8)、必要时安排加班作业,同时作好安全及后勤保障工作。 3、劳动力的技术保证措施 1)、公司劳资部门将组织大批与我公司长期合作的班组进场,这些技术工人参与我公司多项工程的施工作业,组织纪律强、综合素质高。 2)、区分不同的装饰区域,使用不同技术等级的工人,更好的处理成本-质量-工期间的关系。 3)、按照“质量管理措施”的要求,在施工班组间开展竞赛活动,奖优罚劣,对不合格的班组予以清退出场。 4)、对现场施工队伍严格审查,班组必须配备兼取的一定数量的进行协调、质量、安

(最新整理)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

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 题型及分数分布 单选题(10分)、多选题(20分)、填空题(5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5分)、论述题(20分) 第一章导论 1 ?宏观劳动力配置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 (2)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P2 2. 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的特殊性有哪些? (1)影响和决定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2)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和制度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宏观层面上的配置,从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公的角度研究其在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二是根据消费需求决定生产; (3)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 (4)社会性; (5)经济性; (6)变动性与相对稳定性。P4-5 3 ?系统: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第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P6 4、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看,系统科学方法论具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 (2)整体性; (3)定量性; (4)最优化。P6 5?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方法认为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产生的,前提变了,行为也随之变了。P7 6 ?规范分析方法:用一定的价值马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制度和政策效率高低,它所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P7 7.宏观劳动力配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通过何种方式或机制将社会劳动力资源有效地配置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 (2)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抽需要的劳动量问题,实际上是研究劳动力的社会分工问题。 (3)研究劳动力在不同的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方式,即研究市场机制是如何作用于劳动力的配置,也是劳动力配置系统极为重要的内容。 (4)研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时期,劳动力配置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5)研究城乡间劳动力流动机制及其特点。 (6)研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配置的特点和变化趋势。P7-8 第二章宏观劳动力配置原理 1.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指一的劳动能力;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 人即劳动者;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即社会劳动力。P9

(完整版)劳动力配置及保证措施

1.劳动力的准备 1、劳务的选择与评定 (1)劳务的选择 项目经理部应从公司《合格劳务名册》中进行选择,录用《合格劳务名册》以外的劳务工,应对其进行评定。 (2)劳务的评定 劳务的评定应以劳务集体形式进行,评定合格的劳务集体以《项目部劳务清单》的形式登记造册。 1)对劳务集体的评定内容应涵盖如下内容: ①劳务集体中是否有未满18岁的劳务工; ②是否均持有相应工种上岗操作证的有效证件; ③是否具有相应的施工经验,工艺水平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④班组管理能力、配合协调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⑤识图能力、材料计算和鉴定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⑥是否有打架、酗酒等不良记录。 2)对于特殊工种项目经理部应验证其上岗操作证。 3)评定应在被评定人进场后十天内完成。 (3)被录用人必须提供如下资料: 1)身份证复印件; 2)相应工种的上岗操作证复印件; 3)若项目所在地有特殊要求时,被录用人还应按要求提供健康证明、学历证明、计划生育证明等相应资料。 (4)项目经理部负责劳务选择的人员应核实被录用人提供资料的有效性(如:复印件与原件对照)。 (5)项目经理部录用劳务工应按当地劳动管理部门的要求签订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在“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中明确约定“用人单位对录用的人员在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视为录用人员主动终止合同”。劳动合同必须由项目经理签字。 2、考察

(1)对劳务集体(专业班组)的考察应结合工程施工作业的实际情况,对全过程进行考察。 (2)劳务集体(专业班组)的考察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和专业施工员共同负责。发现被考察的专业班组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考察应为“不合格”: 1)不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有违法犯罪行为; 2)拒不执行公司及项目经理部有关规定; 3)实物工程质量达不到质量要求; 4)存在的质量、环境及安全隐患拒不整改; 5)不进行工程质量交接检,不能提供交接检记录。 (3)对考察不合格的劳务集体(专业班组)均应终止劳动合同,作辞退处理,并将有关信息及时传递到品质保证部。项目结束时,项目经理部将《项目部劳务清单》报送品质保证部。 清单中如含有特殊工种,应将特殊工种操作证的复印件会同清单一并报送。 (4)品质保证部根据各项目经理部提供的《项目部劳务清单》编制《合格劳务名册》及不合格劳务名单,以供各项目经理部在劳务选择时参考使用。《合格劳务名册》及不合格劳务名单应输入公司局域网,以备项目经理部查阅。 2.劳动力安排计划 施工队伍是决定装饰工程最终效果的最关键因素,为保证业主所要求的工程质量,我公司将组织连续施工过优良工程的优秀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确定各施工阶段的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2、组织施工班组人员按计划进场,第一批工人于开工前两天到达工地。 3、开工前第一天对工人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思想和法制教育,教育工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正确思想,遵守有关施工和安全的技术法规,遵守地方治安法规。 3.劳动力计划表 单位:人

广东省2017年7月广东省自考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4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十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台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井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管理活动中,如果劳动成果小于劳动耗费,则产出 A.无效益 B.零效益 C.正效益 D.负效益 2.对已经有了相当资源或荣誉的人,给予他的资源或荣誉越来越多,产生累积效果;而对于那些缺乏资源或没有荣誉的人,则不承认或贬低其价值,忽视他们的成绩和需求。这反映的是 A.马太效应 B.投射效应 C.晕轮效应 D.偏见效应 3.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之短期规划通常是指 A.1个月至3个月 B.3个月至6个月 C.1年至3年 D.1年左右 4.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 A.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B.人力资源供求平衡 C.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D.人力资源结构平衡 5.通过信息网络联系起来,在其内部进行规范的权力设置和明确的分工协作,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实体叫 A. 组织 B.岗位 C.职位分析 D.组织框架 6.企业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把在不同领域工作的、具有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动态团体之中,共同完成某个项目。这是组织发展的 A.小型化 B.弹性化 C.虚拟化 D.扁平化 7.一种允许那些自己认为已经具备职位要求的员工申请公告中工作的自荐技术是 A.管理档案 B. 员工推荐 C.职位竞标 D.职位公告 8. 下列属于企业获得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重要来源的是 A. 广告 B. 校园招聘 C. 海外招聘 D. 就业服务机构 9. 员工已不大可能再得到职务晋升或承担更多的责任,尽管发展通道和更高层次的职位是清晰可见的,但在职务晋升时似乎被一层玻璃挡着,望而不可及。这种现象叫 A.技能老化 B.职业平台 C.结构型停滞 D.职业生涯高原

20147月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3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 (课程代码 11469)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宏观劳动力配置作为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任务是研究() A、城乡间社会劳动力的有效配置问题 B、企业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C、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D、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2、实证分析方法所回答的是() A、“怎么干”的问题 B、“是什么”的问题 C、“要什么”的问题 D、“干什么”的问题 3、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 A、有机集合体 B、有机混合体 C、有机同一体 D、有机组合体 4、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 A、速度和效率的指标 B、速度和能力的指标 C、能力和效率的指标 D、速度和态度的指标 5、人类社会的产业发展顺序决定了() A、人类的就业次序 B、人类的分工次序 C、人类的生产次序 D、人类的消费次序 6、决定了“资源的成本和收益由谁负责”指的是产权的() A、收益性 B、排他性 C、可转让性 D、强制性 7、劳动力配置规律是指劳动力在各产业,各部门、各行业、各劳动岗位之间的() A、分布次序和结构变动的规律性 B、分布次序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 C、结构变动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 D、质量变动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 8、调解劳动力优化配置的核心因素是() A、工资收入 B、学历水平

《宏观劳动力配置》 宏观劳动力配置测试题(问答题)解析

《宏观劳动力配置》 简答题 1.简述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存在的原因。 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劳动力配置体制的二元性2.工资收入调节双轨运行3.城乡劳动力配置的户籍壁垒4.劳动力产业分布特征5.城市化与劳动力配置 存在得到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劳动力退出障碍互为因果2.体制内劳动力配置者的既得利益刚性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严重滞后4.劳动力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都严重失衡。 2.简述产权结构通常具有的三个特点 排他性——拥有者和使用者享受资源带来的成本和收益的权利。它决定了资源的成本和收益由谁负责。 可转让性——产权可以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转让。这是不同的资源所有者能够进行交易的条件。强制性——产权是受到保护而不容侵犯的 3.简述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4 特殊性在于:1.影响和决定宏观劳动力资源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2.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和制度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宏观层面上的配置,从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研究其在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二是根据消费需求决定生产,消费秩序决定着生产秩序,生产秩序又决定着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分配秩序的基本理论,分析劳动资源的配置规律。3.劳动力资源培植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4.社会性5.经济性6.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4.简述影响第三产业就业数量与结构的因素219 1.行业垄断特点的影响:第三产业分行业的工资水平与其就业人数形成鲜明对比,工资较高的行业就业人数较少,而工资水平较低的批发零售业,就业人数逐年增长,这主要与各行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的结构甚至行业垄断性有关。 2.从业人员素质的影响:从第三产业分行业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来看,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与行业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员,所从事的行业的收入水平较高。 3.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第三产业的投资政策是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 5.简述第三产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特点205 1.从GDP及就业的产业构成变化看三次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2.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的角度看三次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3.从增量角度看三次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6.简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176 1.生产方式的制约 2.生产水平的制约. 3.农业剩余劳动力素质的低下,限制了城镇非农产业对其的吸纳水平。 7.简述农业劳动力剩余的成功转移的重要标志和条件175 1.非农产业的发展:1第一产业在国民收入部门构成和就业人口构成中的比重应有大幅度下降。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应指标应有大幅度上升。 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首要条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农业有了剩余,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劳动力。 1

项目部组成、主要技术人员、劳动力配置及保障措施

项目部组成、主要技术人员、劳动力配置及保障措施 2.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根据本标段工程的工程内容、工程特点、施工规模及专业特点,按项目法管理形式设置工程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本项目的施工和管理。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人,项目技术负责人1人,下设工程管理部、物资设备部、质量检查部、安全保卫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和降水施工组、支护施工组、桩机施工组等3个施工组。施工现场组织机构框图如下: 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执行经理、项目总工、工程管理科、安全保卫科、质量检验科、设备物资科、财务科、综合办公室等部门组成,代表单位全权负责本工程的全面实施,满足合同要求,并接受本单位业务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2.2各职能部门职责 (1)项目经理部 代表本公司对该项目进行合同管理及项目实施,满足合同要求。接受本公司业务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项目经理具体对项目的实施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监督负责。根据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对管理人员的责任目标进行检查、考核和奖惩。 (2)工程管理部 工程管理科负责工地日常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安排施工计划进度管理、编制进度报表及统计报表,档案管理、合同管理负责施工测量放样,施工监测,施工调度,以及科技攻关、新技术推广等工作。 (3)质量检验部 为保证本工程的质量,质量检验科由我局局长直接负责管理。质量检验科负责工程质量全面管理,包括编制质量计划,通过检查、试验,监督评定等手段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工程质量标准。 (4)设备物资部 设备物资科负责做好本项目的物资材料、设备的采购、仓储保管、调配供应,为质理检查科提供原材料的质量证明并做好产品的标识,满足可追溯性;负责施工机械、车辆的调派、检查、保养、维修,使其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5)安全保卫部 负责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等,根据本标段的施工需要编制适合本标段工程的《施工安全手册》,制定安全施工操作规程,设置安全设施,控制,督促、检查安全生产,负责并检查落实情况;负责特殊工种、质检人员技术检查登记,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安全生产,对存在的问题向领导提出整改意见并上报安全报表;负责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监督检查日常安全措施、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落实;配合地方公安机关做好治安管理工作。 (6)财务部

最新1月广东省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

2009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 (课程代号084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核心力量的是() A.土地生产要素 B.资本生产要素 C.技术生产要素 D.劳动力生产要素 2.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从事( ) A.生产资料的生产 B.生活资料的生产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劳动力的生产 3.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新招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是在( ) A.1978年 B.1980年 C.1986年 D.1990年 4.中国的客观国情决定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走自己的路,即( ) A.就地转移的道路 B.易地转移的道路 C.产业转移的道路 D.就地转移与易地转移相结合的道路 5.以市场方式配置劳动力资源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 ) A.通过价格机制引导劳动力资源的流向 B.通过法律机制引导劳动力资源的流向 C.通过行政机制引导劳动力资源的流向 D.通过制度机制引导劳动力资源的流向 6.从配置方式上看,不论农村还是城镇,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手段和方式上划分,改革开放以后大体是( ) A.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B.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C.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 D.劳动力三结合就业配置 7.下列不是工业结构变动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 ) A.工业生产结构单一 B.工业产品结构重复性较大 C.高附加值、高档次产品比重偏低D.工业技术水平低8.社会对农业发展的需要有两个基本的内容,一是需要其所提供的农产品,二是需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而这两个方面的需要主要是取决于() A.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工业化进程 C.农产品消费水平提高 D.农业政策 9.产业结构转换的标准模式是沿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现代服务业的顺序发展的,产业结构是对应人的消费需求顺序自然转换的结果。我国的产业结构具有跨越性,即国家利用计划经济的各种手段优先发展()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现代服务业 10.从1980年以来我国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转移情况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迅速下降 B.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在这一期间不高,仅占到20%左右,但整体稳定且略有增加 C.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不高,但增长最快 D.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绝对量下降较快,但是相对量下降较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具体来看,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 A、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 B.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 C.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社会规律 D.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发展规律 E.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产业结构优化规律 12.对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即() A.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B.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关系处理能力 C.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D.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 E.是指劳动适龄人口 13.国有部门企业表现出与其体制的固有特点相适应的内部职工群体的共同品质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A.职工工作岗位相对长期固定但专业技能差 B.职工工资水平低且刚性化 C.职工对计划环境的逐步适应过程表现为对市场风险厌恶的累积过程 D.对失去城市部门工作有着充足的心理预期 E.与非国有部门企业职工相比,竞争能力更强 14.通常根据流动主体的不同,可以把劳动力的流动方式分为()

2014年1月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和答案

201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 (课程代码11469)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来涂均无分。 1、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是 A、合理地配置资本 B、提高技术 C、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 D、制度改进 2、用于分析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的流向问题时采用的比较科学的方法是 A、规范分析方法 B、实证分析方法 C、系统科学方法论 D、归纳分析放 3、劳动力最基本、最主要的含义是 A、人的劳动能力 B、劳动者 C、社会劳动力 D、智力 4、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能力和效率的指标是 A、劳动时间 B、生产的产品数量 C、劳动生产率 D、劳动技能 5、下面这些特征中不属于 ...国有部门企业内部职工群体共同品质特征的是 A、职工工作岗位先对长期固定个,工作技能一直是职工收入分配的重要指标 B、职工工资水平低且刚性化,结果导致该部门劳动力再生产主要依靠企业福利来维持 C、职工对计划环境的逐步适应过程同时表现为职工对市场风险的厌恶的累积过程 D、职工对计划环境的足部适应过程同时表现为职工对企业的依附的加深过程 6、1952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工资改革,废除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资制度,统一作为工资的计算单位的 是 A、工资“级” B、工资“元” C、工资“角” D、工资“分” 7、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核心是 A、部门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 全被工业部门吸纳 B、产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 全被工业部门吸纳 C、行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 被工业部门吸纳 D、地区之间生产力不同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 被工业部门吸纳 8、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的主要形式是 A、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 B、向城镇的易地转移 C、向其他农村地区的易地转移 D、向海外就业移民 9、托达罗认为发证中国家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取决于人口的 A、规模和年龄结构 B、出生率 C、死亡率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018年1月宏观劳动力配置11469自考复习资料

2018年1月份宏观劳动力配置 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 P1宏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 (一)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 1、不管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客观上都存在劳动力资源按一定比例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间的分配现象。 2、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就越少,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就越多。 3、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社会劳动力集中在城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是配置的方法不同 (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 1、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是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 2、合理配置劳动力实质就是合理分配社会劳动时间 P3 研究劳动力资源的意义:通过分析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研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变化与劳动力资源配置关系和特点,分析何种劳动力配置制度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 P2 劳动力配置的方式: 1、按照计划式进行分配,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分配。 2、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分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P3宏观劳动力配置是劳动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主要来源于经济学及劳动社会学。 P4宏观劳动力配置研究内容: (1)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配置特点及产业结构变化(2)根据一定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及决定性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善建议。 (3)历史地分析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P4 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 (1)影响和决定宏观劳动力资源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看劳动力在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 微观:劳动力在企业中的配置 (2)宏观劳动力配置要考虑两个方面: 从经济和制度角度:从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研究其在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 从消费需求层面来看:消费需求决定生产,生产又决定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配 从需求层面上来看:首先满足的是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其次是衣住行 (3)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劳动力的载体是人,是体力和智力的综合体) (4)社会性。 (5)经济性(使用劳动力需要支付费用) (6)相对稳定性和变动性 P6宏观劳动力配置研究的方法 1 特点:综合性、整体性、定量性、最优化、有效性、信息化、人—机系统最佳处理问题方法 2、实证分析方法 3、规范分析方法 P7-8 (1)研究通过何种方式或机制将社会劳动力资源有效地配置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地区。 (2)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要的劳动量问题,实际上是研究劳动力的社会分工问题 (3)研究在不同的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方式,即研究市场机制如何作用于劳动力配置。 (4)研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时期,劳动力配置的特点 (5)研究城乡劳动力流动机制及特点 (6)研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力配置特点及变化 P8学习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目的:总结出我国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规律 第二章宏观劳动力配置原理 P9劳动力: (1)指人的劳动力 (2)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即劳动者 (3)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 (4)马克思: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会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P9 对劳动力的正确理解 (1)人的劳动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体力和智力 (2)劳动力存在于人体之中,不能脱离人体而单独存在。 (3)劳动能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4)劳动力和劳动不同 P10资源:指可以被人们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料来源。 主要包括:劳动力和物质资源两大类。 P10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点上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人口总称。主要包括:现实劳动力资源和潜在劳动力资源(在校学生,现役军人,自愿业者) P10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相比,劳动力资源的特点:(1)具有能动性 (2)具有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双重性 (3)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两重性 (4)具有时效性 4、劳动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内容,劳动力资源总量=数量*质量 P11 劳动力配置的含义 1、资源配置:社会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或依靠某种机制,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地区及企业。使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达到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目的。 2、资源配置:一是物质资源的配置二劳动力的配置 3、劳动力配置:是指社会经济中全部劳动力资源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经济生活的各部门中的分配比例及使用情况。 4、劳动力配置: 宏观看:表现为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产业之间的配置 微观看:表现在不同企业之间的配置或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工作岗位的配置

(完整word版)劳动力及资源配备计划

第六章劳动力及资源配备计划 第一节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材料)进场计划工程的材料采购前必须对材料供应商进行多家“三家以上”进行合格分供方的评定,对于有规模、信誉好、供货及时、品牌意识强,能有效配合的供应商作为首选,挑选满足要求、价格合理的材料,严格把好材料采购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防止不必要的由于材料问题而产生的质量问题而返工的现象。材料供应基本为原材料供应、半成品供应和成品供应三大类,除要严格把好原材料的采购关之外,我们自身还要要规范施工合理使用,但部分特殊材料完全可以利用供应商的加工能力和机械设备做成半成品后现场拼装或成品后直 接安装,这样既能提高产品的等级,又能确保工期,一举两得。本工程的物资(材料)主要包括: 1、基础材料:防水材料、防火涂料、水泥、CPVC管、衬塑钢管、镀锌钢管、无缝钢管、SC管及配件、电线电缆、石膏板、轻钢龙骨、钢材等。 2、石材:石材、人造石。 3、饰面:瓷砖、防静电活动地板、防火环氧树脂耐磨漆、乳胶漆、水泥板装饰板、铝板、拉丝不锈钢造型、铝合金百叶、矿棉板、铝扣板、铝方通可栅、石膏压花造型、仿砖瓷片/文化石、五金、地弹簧、拉手、开关面板、玻璃等。 4、灯具: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筒灯、应急照明灯、格栅灯、高空筒灯、镜前灯、荧光灯、吸顶灯等。 5、洁具:洗脸盆、污水池、小便器、蹲便器、座便器等。 一、材料采购工作流程 以物资采购工作流程控制,控制采购材料的质量,采购流程图见下图。 二、材料品质和质量控制措施 好的设计,配合专业精细的施工,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而材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因此,要选定符合品质要求的每一种材料及部件。

三、材料确认 我公司对甲方与设计师指定的装饰材料品牌及样板,采取从专业生产厂家采购样板回来,并把实物样板送给设计师和甲方签定确认。达到满意后,直接从厂家按样本品牌规格定购回现场使用。 四、材料供应 工程材料需求流程:材料需求计划→材料定货计划→签订材料定货合同→生产过程跟进→材料需求计划。 五、材料需用计划 此计划根据本装修工程项目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以及我公司的施工方案、施工措施编制完成,反映该工程项目总体的各种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和时间要求。 六、材料来源计划 根据需用计划和我公司的可供货源编制,反映构成该工程装饰材料的来源方向,例如直接进口或国内采购,专业厂家定购,市场采购等。 七、材料申请(采购)计划 申请(采购)计划是根据供应计划编制的,反映我公司须从外部获得材料的数量,是进行采购、订货的依据。 八、材料验收制度 1、本工程中所有材料,包括多种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材料,必须先将生产厂家简介、材料技术资料和试验数据及材料及样品,实地试验结果等各种技术指标报请甲方和监理工程师审批。凡是资料不齐全或未经批准的材料,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用量大而对质量又至关重要的原材料,即使具备各种上报资料,但仍须对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的检测手段等进行实地调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资料报批以及对生产厂家实地考察外,对材料在使用前后复检都要严格执行。 2、在购进材料过程中,材料部根据样板及有关技术指标对进货材料进行严格验收,杜绝不合要求的材料进入现场。 九、材料加工 利用专业工厂加工半成品,提高专业水平,减少现场制作量。能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大纲生产作业管理课程(课程代码:)考试大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章现代生产管理概论 .生产与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的内容 .生产过程 .生产类型 .现代生产管理的特征 第章生产系统的规划与组织 .生产系统的总体布置 .车间布置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流水生产组织 第章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 .生产综合计划 .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 .生产计划的安排 .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分类与编制依据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生产作业控制 .生产作业统计及在制品管理 第章工作研究与工作设计 .工作研究 .劳动定额 .工作设计 .生产环境设计 第章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概述 .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原理 .制造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 .的实施过程 .实施效果的评价 第章生产现场管理和作业排序

.生产现场管理概述 .现场管理的方法 .定置管理 .作业排序 第章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的计划与控制 .项目管理组织 .网络计划技术 第章企业物流管理 .物料管理 .物料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 .物料供应计划 .生产现场物料管理 .库存管理 第章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的选择与评价 .设备的使用与维修 .设备更新与改造 .设备综合工程学与全员设备管理第章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族标准概论 .质量及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质量管理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第章生产管理技术发展与模式改变 .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 .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精益生产方式()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敏捷制造() 三、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完整版)劳动力配备计划及主要施工机械配备计划

一、劳动力配备计划 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决定采取“紧密配合、见缝插针、平行流水、立体交叉”的组织形式,确保每一项计划切实完成。在项目劳动力配制上,坚持“计划管理、定向输入、统一调配、合理流动”,以各工种责任,承包合同组织优质高效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工序、工种要求不同合理安排施工队伍。如因外部因素影响施工工期,我公司将采取积极方法,增加劳动力投入,延长工作时间,保证不因劳动力不足而延误工期。(一)、劳动力计划表(见附表) (二)、劳动力投入保证措施来源:劳动力主要选用高素质的技工,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从总部下派。 1、劳动力管理劳动力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管理的任务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有关劳动力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和调度,从而协调职工的工作,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其劳动生产率。1)、充分挖掘劳动资源,合理安排和节约使用劳动力。 2)、正确处理国家、集团和劳动者个人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3)、编制劳动力使用计划,合理、节约、控制使用劳动力,改善劳动组织,完善劳动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制订劳动力调配管理办法,挖掘劳动潜力。 4)、建立健全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确定合理定额水平,监督劳动定额的使用。 5)、合理执行工资制度,控制工资限额,搞好工资分配,正确掌握奖惩制度。 6)、编制劳动力计划,确定计划期内劳动力的需要量,随着施工过程的进展合理调整劳动力,保证劳动力的协调和合理使用。 2、劳动力的组织管理保证措施 1)、项目部施工人员进场应即对总体工程量进行复核,再按照进度计划要求和现场情

况作出详细的劳动力进场计划报送公司劳资部门。 2)、劳资部门依托公司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抽调考核合格的富余施工班组,按时段要分批进现场。 3)、选择性的组织部分施工队伍安排在适当的区域进行施工作业,并重点考核,以促进班组工艺上的学习交流和技术竞争,同时对劳动力数量的满足也有进一步的保证。4)、对已进场的队伍实施动态管理,不允许其擅自扩充或随意抽调,以确保施工队伍的素质和人员相对稳定。 5)、现场管理人员应对现场作业情况有充分的预计,及时调整计划。 6)、根据现场的情况做好各施工区内的劳动力调配工作,以便集中力量对重要部位和主控工序进行施工,满足进度需求。 7)、对成品、半成品构件、石材、木门扇等满足工厂作业的材料尽量安排到工厂进行成品加工,现场安装,以节省现场作业量。 8)、必要时安排加班作业,同时作好安全及后勤保障工作。 3、劳动力的技术保证措施 1)、公司劳资部门将组织大批与我公司长期合作的班组进场,这些技术工人参与我公司多项工程的施工作业,组织纪律强、综合素质高。 2)、区分不同的装饰区域,使用不同技术等级的工人,更好的处理成本-质量-工期间的关系。 3)、按照“质量管理措施”的要求,在施工班组间开展竞赛活动,奖优罚劣,对不合格的班组予以清退出场。 4)、对现场施工队伍严格审查,班组必须配备兼取的一定数量的进行协调、质量、安全管理的人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