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正义与邪恶的角逐——分析《三国演义》“尊刘抑曹”思想倾向之生成原因

正义与邪恶的角逐——分析《三国演义》“尊刘抑曹”思想倾向之生成原因

正义与邪恶的角逐

——分析《三国演义》“尊刘抑曹”思想倾向之生成原因

王浩杰《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贯穿整部小说的思想倾向是“尊刘贬曹”,这是每一位读过该小说的读者都承认的。但问题是,这种思想倾向是落后反动的“封建正统观念”呢?还是它更多地反映了人民进步的历史要求和选择?这就涉及到对《三国演义》总体思想倾向的分析问题。

从历史上看,对三国时期曹、刘两家持什么态度,历来正史就有不同的意见。西晋陈寿的《三国志》是“尊曹贬刘”的,它尊曹魏为正统,以吴、蜀为僭越。到了东晋,史学家习凿齿作《汉晋春秋》,率先对“魏承汉统”提出异议,而以蜀汉为正统。这种变化与东晋当时所处的情形有密切的关系。东晋时期,中原地区先后为“五胡”占据,东晋政权偏安江南,其地位与三国时期蜀汉政权有相似之处。习凿齿为适应时代的要求,用推崇蜀汉为正统的办法,来间接地推崇东晋政权的地位,以便在思想上压倒北方少数民族统治政权。

北宋时期,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又站到了“尊曹贬刘”的立场。当时北宋已经基本统一了中国,不再存在正统问题,因此它对历史正统问题也就不像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那样敏感而微妙。但是,北宋政权是从后周政权手里夺取的,其情形正与当年曹魏政权的建立有相似之处,因而决定了《资治通鉴》它必然尊曹,以魏为正。所以这一切又决定了北宋时期“尊曹贬刘”的官方立场。

然而,随着宋王朝政治地位的变化,北宋王朝被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所灭。南宋政权建立,其又沦为当年刘蜀政权和东晋王朝的地位。因此,出于自身政治利益的需要,必然又要变“尊曹贬刘”为“尊刘贬曹”。这种变化在朱熹所著的《通鉴纲目》里有集中地反映。

从上述不同历史时期中对待曹、刘两家富有戏剧性的态度变化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尊刘贬曹”还是“尊曹贬刘”,其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者的利益需要,是封建正统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体现。

然而,史学传统对曹、刘两家的不同态度往往只代表了统治阶层的观点,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至于在民间,对待曹、刘两家的情形有所不同:历来只存在“尊刘贬曹”一种倾向。苏轼《东坡志林》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由此可以看出,早在北宋时期“说三国事”时就已经有“尊刘贬曹”的倾向,同时也够能看出当时人心已经倾向于刘备。这就说明在北宋时期民间的态度与官方是相反的。

另外,从现在已知的的三国戏和元代至治年间刊刻的《全相三国志平话》来看,也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尊刘贬曹”的倾向。所以,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的这种态度正好反映出广大人民的要求。《三国演义》的“尊刘贬曹”倾向,正是在继承了它以前同类文学作品传统基础上,更加突出和集中地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选择。

小说中的曹操和刘备是两个同属地主阶级的政治家,然而他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道德观念和政治品质。正如刘备对庞统所说:“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以操相反,事乃可成。”(《三国演义》第六十回)纵观整部小说,两人确实时时处处显示了这样一种性质的对立。

宽仁与残暴是反映在两个政治家身上最突出的政治品质。刘备出身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地主家庭,虽然是中山靖王之后,但他本人已落魄为“织席贩履之夫”。孤

贫飘零的生活,使他和下层人民比较接近,并且比较体谅百姓的痛苦,宽仁待民。在对待部将下属方面,刘备同样也是诚笃宽厚。当曹操扣住徐庶母亲,以要挟徐庶到他帐下时,刘备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对徐庶哭着说:“子母乃天性之亲,元直无以备为念。待与老夫人相见之后,或者再得奉教。”(《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其间孙乾曾献计:“苦留”住元直,“切勿放去”,使操“斩其母”,从而使徐庶为报母仇而“力攻操”。刘备即严词拒绝说:“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小说中的刘备,即是这样一位“仁爱之主”的典型。

与刘备“宽仁厚德”相反,小说中的曹操则是一个残暴奸诈的政治家形象。对待百姓,曹操与董卓、李傕、郭汜之辈无异,纵军烧杀抢掠。对待周围的人,上至帝王后妃,下至部属亲友,曹操也是残虐地加以杀害。董承等五人因衣带诏败露,不仅其全家老小七百余口被处斩,而且操还带剑入宫弑杀董承之妹董贵妃,伏皇后求情缓杀亦未被允(此时董贵妃已怀有五月身孕)。曹操招降刘琮喜得荆州之后,不仅不信守承诺,违背以前答应保奏刘琮永镇荆襄的承诺,而是马上教刘琮赴青州为刺史,却又随即派人追杀了刘琮母子。其他如残杀吕伯奢全家九口、借口“梦中好杀人”而乱杀近侍等,都将曹操残酷奸诈、灭绝人性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曹操虽是以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为基础,但经过作者的虚构和加工,已成为脱离历史上的真人而独立存在的艺术典型。这两个典型中,一个是仁德忠义的化身,一个为残暴奸诈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对这两个人物及其所代表的政治集团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不再是孤立地对两个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而是涉及到对待正义和邪恶的根本问题。小说《三国演义》“尊刘贬曹”思想倾向,实际上就是尊崇仁德,贬斥残暴;尊崇忠义,贬斥奸诈,这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是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倾向。

作者:王浩杰

单位: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09级4班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籍河南路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邮编:741000

电话:15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