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经济学9、10、11

政治经济学9、10、11

政治经济学9、10、11
政治经济学9、10、11

第九章

1.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借贷资本的特点(1)、商品资本(资本商品)(2)、所有权资本(财产资本)(3)、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4)、具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

3.利息:是资本要素获得的利益回报,或者说借入者付给贷出者的报酬,或者说代价。是货币资本作为生息资本增殖的表现。本质: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4.影响利息率的主要因素:(1)、平均利润率。利息来源于利润,利息率高低由平均利润率高低决定,是平均利润率的一部分。平均利润率是利息率的最高界限,利息率在零和最高平均利润率之间浮动。可能出现三种例外情况:利率≥平均利润率;利率=0;利率<0

(2)、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利率作为借贷资本的价格,也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具体决定。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率就会上升;借贷资本供大于求,利率就会下降。(3)、其他因素:经济周期(社会再生产状况);物价水平;国家经济政策;国际利率水平

5.银行利润的来源:(1)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2)中间业务是手续费(3)对外投资获得的股票红利和证券交易收益

6.虚拟资本的含义: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能给持有者定期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

7.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区别与联系:虚拟资本是以实体资本为基础的。首先,没有实体资本或实体经济,就没有虚拟资本。虚拟资本只是真实资本的纸制副本。其次,实体资本是虚拟资本的利润源泉。虚拟资本虽然可能比较容易获得利润甚至大额利润,但它不能创造价值,它的利润的价值最终来源于实体经济。

区别:虚拟资本独立于实体资本。质:前者本身没有价值,不在生产过程发挥,后者在实际生产过程发挥作用。量:两者总量不一致,前者变化不一定反映实际资本量,前者增长速度日益快于后者。

8.:股票价格计算:股票价格=预期股息÷利息率(股票价格取决于股票的预期股息收入(正比)和市场利率水平(反比)

第十章

1.垄断即独占,是指少数几个大企业(大资本)联合控制了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生产和流通,以获得垄断利润。

2.垄断形成原因: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垄断。(1)在一定条件下,资本的本质特征成为垄断的根源。(2)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迫使资本从高度集中走向垄断。(3)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

3.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1)产业资本垄断:生产集中引起垄断,垄断组织出现;(2)形成金融寡头: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融合;(3)垄断资本输出:殖民地垄断;各国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4.金融资本的含义:由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

形成:(1)工业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促进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2)银行垄断的形成使银行的作用发生变化:从一般的中介人到万能的垄断者;(3)银行垄断的新作用促使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的关系利益密切;垄断资本的融合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资本相互参与,二是组织上人事结合。(4)由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而形成一种新型资本,称为金融资本。

5.金融寡头的含义:是指掌握庞大金融资本的最大的金融资本家或金融资本家财团。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真正统治者。

6.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它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在政治上的统治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

7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保证垄断企业获得垄断利润的商品价格。

来源:(1)既包括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包括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以及其他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2)垄断条件下,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8垄断价格的含义: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保证垄断企业获得垄断利润的商品价格。

9类型:包括垄断高价和低价。垄断高价即指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时规定的大大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企业利用有利的垄断地位压低其所购买的投入品价格。

形成方式:(1)卡特尔定价:是垄断企业以签订协议形式规定价格、分配产量和销售领域。(2)价格领头制:是一个垄断企业率先确定一个价格,其它垄断企业追随其后。这种领价和附和方式形成的价格,实质上是垄断组织之间的一种价格默契,是一种无形的价格勾结。(3)目标利润定价法:先确定标准产量,算出全部成本,再加上一个预定利润幅度定出的价格。

10地租的含义:是土地租种者为租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经济代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11两种地租形式(含义、形成原因)

(1)级差地租的含义:由于不同的土地具有不同的自然生产力,故耕种较优等的土地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当这部分超额利润归于土地所有者时,就形成了所谓的级差地租。

形成原因:(1)土地生产条件的差别是级差地租产生的物质条件。(2)土地的有限性和以此为前提的土地经营的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3)级差地租是由经营较优土地获得的、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一部分超额利润,有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部分的差额构成。(农产品的价格由劣等地上的生产价格决定。)(4)在市场经济和土地所有权存在的条件下,优等地、中等地上的超额利润,最后通过土地所有者与租地经营者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土地所有者占有的级差地租。

(2)绝对地租的含义:只要使用所有者的土地就必须支付地租。

形成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在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1)在农业经济中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条件下,绝对地租来源于土地产品价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差额。(2)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接近或超过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条件下,农业资本就不能推动更多的劳动,农产品的价值也就不会高于它的生产价格。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新编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在一定社会形态只能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D 5.D 6.A 7.D 8.B 三、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E 3.ABCE 4.ABCDE 5.ABCDE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五、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

答:一方面,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成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逐步激化,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要求有一种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四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决定作用。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只能是生产的结果,另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也会对生产起反作用。 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则生产关系必然发生改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上层建筑发生变化,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一定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 答: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按涉及范围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某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某一社会形态特有或独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

概念题 1.生产力2.劳动对象3.劳动资料 4.生产关系5.经济规律 概念题答案 1.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也称社会生产力。 2.劳动对象: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力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3.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4.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5.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判断题 1.人们的劳动能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是指人们直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3. 生产力是一个人生产多少东西的能力。 4.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本身是生产力一个独立的最重要的实体性要素。

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8.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和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9.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历史的科学10.存在对立阶级情形下,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客观内容就是表现为阶级性。 判断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择题 1. 经济的基本含义是指: (1)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等活动 (2)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 (3)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4)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 (5)节约 2. 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实体性要素是: (1)劳动者 (2)劳动管理 (3)劳动资料 (4)劳动对象

《20以内进位加法-9加几》教学设计

此文档为Word文档,可任意修改编辑 《20以内进位加法-9加几》 【课程简介】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计算器法是智障学生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补偿方法。运用凑十法能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计算器法是按照算式从左向右依次按出各键得出结果,从而化难为易。 【课程详述】《20以内的进位加法_9加几》这一内容选自北京市石景山区培智中心学校六年级生活数学自编教材下册第三单元“使用家电”这一主题。本节课在“爱心捐赠空气净化器”的生活情境下,回顾了“数数法”和“接着数”,引入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用“凑十法”和“计算器法”解决9加几的问题。这两种方法主要针对培智学校六年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而设计的。在练习环节,在培智学校装了壁挂式和柜式的两种空调实际情境下,让A组B组学生分别用“凑十法”和“计算器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些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有指导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用“凑十法”和“计算器法”解决9加几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组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B组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器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过程与方法: A组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意识与判断、选择的能力。 B组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把数学应用到生活实际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 A组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几”。 B组初步掌握用“计算器法”计算“9+几”。 难点 A组给9凑十。

经济思想史提纲1

外国经济思想历史教学纲领 导言 1.经济思想史的概念涵义。经济思想,即较有系统的经济观点和理论。它总是历史地和某些特定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条件相适应而产生、形成和发展。当社会条件随时间的变化而转移时,经济思想也就有了相应的变化。从时间和发展的角度看,经济思想由古至今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即经济思想史。 经济思想史作为—门独立的经济学科,是随着经济理论在西方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出现之后而逐步形成的。而“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产生的;”“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因此,经济思想史所研究和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关于近代和现代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思想和学说。 2.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 (1)萌芽及早期经济思想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2)系统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出现阶段:15世纪末从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和学说开始。 (3)政治经济学正式成为系统的独立学科阶段:18世纪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为标志,直到现代。 (4)经济思想和政治经济学说的分化阶段:19世纪30–40年代之后。 (5)当代经济思想阶段:20世纪30–40年代以后直至当前。 3、经济思想史的性质关于系统的经济思想或理论的历史性科学。 件学科。 4.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阐述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或居支配地位的经济观点思想、经济学说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联系的历史。

第一讲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1、古代希腊思想家对价值的认识2、古代罗马思想家对奴隶制庄园经营的论述3、西欧中世纪阿奎那的经济思想4、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5、西欧封建社会晚期关于货币和高利贷的论述。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概述 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三、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四、亚里斯多德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 一、概述 二、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 三、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一、概述 二、法典、条例和农书 三、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四、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 五、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经济思想 第二讲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发展阶段、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和特点、法国重商主义的发展和特点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产生于15世纪,流行于16、17世纪,从17世纪下半期起开始瓦解。 主要教学内容: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 3、思想条件。 二、重商主义的特点和基本经济观点 重商主义的特点。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对重商主义基本的经济思想的评价。 三、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 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经济思想。英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德的经济思想。法国早期重商主义代表孟克列钦的经济学说。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第一章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 第二章商品 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

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 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这是因为,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过去;对于商品买方来说,他购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

马原混合式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混合式课堂教学大纲 Marxlism 总教学时:(34)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是从整体上来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求学生要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三、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等几门课程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这些课程的共同任务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在这些课程中起着理论基础的作用,为学生正确学习和理解其他政治理论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四、教学形式和学时分配

政治经济学第六章-第十章练习题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影响利润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和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关系是()。A.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降低B.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提高 C.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会降低D.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保持不变2.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B.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通过商品销售,实现其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通过商品销售,补偿用于商品买卖的各种费用 3.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使()。 A.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B.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合一 C.资本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分离D.资本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合一 4.部门内部竞争的目的是追求()。 A.有利的投资场所B.平均利润 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 5.土地经营权的垄断是()。 A.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B.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C.级差地租产生的源泉D.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6.土地的不同等级是()。 A.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B.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C.级差地租产生的源泉D.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7.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 A.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B.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C.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D.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 8.平均利润率是指()。 A.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商品价值的比率 9.有一张股票,当存款利率为6%时,股票价格为200元,当存款利率上升到8%时,股票价格应当为()。 A.240元B.150元C.160元D.220元 10.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C.土地价格的垄断D.农产品价格的垄断 11.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A.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B.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12.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 A.优等地的生产条件B.中等地的生产条件 C.劣等地的生产条件D.平均地的生产条件 13.一般来说,剩余价值率总是()。 A.等于利润率B.小于利润率 C.大于利润率D.与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9加几进位加法

9加几进位加法 范县第一小学晁轶群 教学目标: 理解“凑十法”的算理,会用凑十法准确计算9加几。 教学重难点: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出示课题及目标:理解凑十法,能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引导思考,从名字上来看,你认为凑十法是什么? 2、口算练习 12+5= 10+2= 11+1= 10+6= 15+4= 10+9= 13+3= 10+5= 11+3= 10+1= 15+3= 10+7= 13+2= 10+3= 14+2= 10+4= 12+2= 10+8= 通过比较,得出:10加几容易计算。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让学生自己观察并说出发现。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很多饮料,“一共有多少盒饮料?”。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教师讲解一般方法,再用“凑十法”算出结果。 (2)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3)强化“凑十法”。用课件演示。 教师先指出:纸箱内有9盒饮料,箱外有4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

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板书:9+4) 问: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 让学生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因为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 教师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做一做的第一题,课件演示,教师板书。 三、总结规律: 见9想1,把另一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得10,10加几就是十几。这样的得数都超过了10的加法,就是进位加法。 四、练习巩固: 1、完成做一做的2题。比较两个式子的联系。 2、做一做的3题,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也变大。渗透函数思想。 3、练习二十的3题。 板书设计: 9加几的进位加法 学习目标:掌握“凑十法”, 9+4=13 准确计算9加几。 9+5=14 9+7=16 课后小结:

期末总结

第一讲政治经济学导论 一、政治经济学的定义、研究范围、方法 (一)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1.(生产关系)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资本主义的产生(第四讲)、性质(第五讲)、基本运行(五六讲)、发展趋势(第七讲) 2.在历史制度变迁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二)理论方法基础:社会经济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此二者是不对等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生产关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通过对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减轻“分娩的阵痛”。 二、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一)生产力: 1.潜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 2.物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社会生产力 物质生产力: 劳动生产力:存在于人——劳动者身上的能力 社会生产力:以某种形式,把劳动者结合在一起 3.劳动要和物质结合才能形成生产力(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 (二)生产关系:经济活动各个环节所发生的权利关系(包含利益) 1.狭义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ownership) 是最基本的生产关系 注意:只是生产资料的归属,不包括消费品。 比如说,在公有制的社会中,生产资料是共有的,但消费资料可能是私有的 2.广义的生产关系还包括:各种的产权(property rights)关系 所有、占有、支配、使用 产权是无处不在的 所有权是特殊的、核心的产权。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何决定?劳动组织方式的变化 三、经济制度、经济机制和经济体制

《政治经济学》各章节必背大题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3.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1. 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是什么? 2.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有哪些? 3. 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的作用是什么? 4.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5. 试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6. 论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7. 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1. 何为再生产?它的内容是什么? 2. 怎样理解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及其实质? 3. 国民经济中有哪些主要比例关系? 4. 产业结构的类型及其演进趋势是怎样的? 5.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何联系与区别? 6.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 经济增长方式有哪些类型? 第四章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势 1. 说明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的区别与联系。 2. 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3. 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 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什么劳动为基础计量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区分、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 5.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6.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 7. 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或简单商品经济)有哪些作用? (价值规律在简单商品经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的资本主义中发生作用的形式有什么不同) 8.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或为什么说价值规律对我国国有企业重视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起着促进作用? 第五章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方式 1. 社会资源配置的原因、任务、目标是什么? 2. 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是什么?资源配置有哪些方式? 3.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

《政治经济学(资)》第09章在线测试

《政治经济学(资)》第09章在线测试 A B C D 、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主要经济调节机制是 A B C D 、垄断价值的形成意味着 A B C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通过国家 A、调节经济生活,保证垄断资本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维护垄断资本统治 B 制度过渡 C D 国民收入再分配A B C D

C、发展不平衡规律导致企业资本实力的变化 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E、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2、垄断形成的原因: A、是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B、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 D、为获取稳定利润大企业相互勾结 E、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 3、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是: A、银行垄断资本购买工业垄断企业的股票 B、工业垄断资本购买垄断大银行的股票 C、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共同创办新企业 D、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互派人员兼任要职 E、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 4、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迸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E、能改变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 5、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计划调节: A、不起任何作用 B、会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根除经济危机

正确错误、金融资本是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 正确错误、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实质仍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正确错误、资产阶级国家为国有垄断资本进行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是国家投资。 正确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固有矛盾和历史局限性。 正确错误

9加几754125

《9加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教师的演示,理解并掌握“凑十法”在计算中的方便与快捷,达到准确计算的程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初步渗透转化思想。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它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通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方式,理解“10个一转化为1个10”,并掌握“凑十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准备 小棒,圆片磁铁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认知 出示口算,抢答 10+2 4+10 5+10 10+7 (1)怎么算得这么快呀? (2)学生总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小结: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把复杂的计算变得很简单。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提取信息,发现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运动会赛场。 教师:在运动会赛场,你发现哪些信息? 学生看图之后互相说一说。(有啦啦队、赛跑的、跳绳比赛) (2)重点研究“饮料”图片提供的问题。 ①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从这幅图中,发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②学生交流信息。 箱子里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回答) ①生1:1、2、3……12、13依次数。 ②生2:从9数到13。 ③生3:先拿1盒放到箱子里,再算10+3=13 (3)发现方法间的区别与联系 ①这几种方法,哪种最熟悉?(前两种方法)

政治经济学第六讲

政治经济学 第六讲社会总资本运行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基本内容 1、社会总资本的构成 (1)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区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企业,当资本作为独立地从事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活动来发挥资本的职能作用时,就是个别资本。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就构成了社会总资本。 从消费结构看: 个别资本运行只有生产消费 社会总资本运行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从流通性质看: 个别资本运行只有预付资本流通 社会总资本运行包括预付资本流通和m流通 从流通范围看: 个别资本运行只有资本流通 社会总资本运行包括资本流通和一般商品流通 (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中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 具备两个条件: 社会总产品必须全部售出实现价值补偿 耗费A和PM必须得到物质补偿 两种形式的补偿互相制约 (3)社会总产品的双重构成 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看,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相应地,整个社会生产可以划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

从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态看,可以将社会总产品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 2、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 (1)简单再生产的图式 –Ⅰ4000c+1000v+1000m = 6000 ①②9000 –Ⅱ2000c + 500v + 500m = 3000 ②③ (2)三大交换关系 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 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3)实现条件 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额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 用公式表示就是: Ⅰ(v+m)=Ⅱc 派生公式: Ⅰ(c+v+m)=Ⅰc + Ⅱc Ⅱ(c+v+m)=Ⅰ(v+m) + Ⅱ(v+m) 3、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 (1)前提条件 第Ⅰ部类除维持简单再生产的生产资料外,还应有一个余额,用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 Ⅰ(v + m)>Ⅱc 第Ⅱ部类除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消费资料外,还应有一个余额,用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 Ⅱ(c + m - mx)>Ⅰ(v + mx)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章节测试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章节测试

政治经济学试题 第一章导论 二、单项选择题 ⒈作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①分配关系②消费关系③生产关系④交换关系 ⒉生产资料是指() ①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③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④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 ⒊社会生产方式是() 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②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④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⒋政治经济学所考察的社会生产力包括() ①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变化②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性质 ③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发展④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

⒌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①价值规律②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③剩余价值规律④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⒍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 ①生产力和上层建筑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④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三、多项选择题 1.物质资料生产()()()()() ①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②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是生产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过程 ④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内容 ⑤它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其他社会活动的发展水平 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因为如下各方面都依赖于科技发展和进步()()()()() 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②劳动资料的革新 ③自然资源的开发④新原材料的发明和利用

⑤生产力各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组织等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①包括社会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③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之上 ④不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⑤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 ①认识它②利用它③限制它④发现它⑤创造它 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①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 ②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必须与前者相适应 ③前者的发展会引起后者的部分质变,到一定阶段引起后者的根本变革 ④前者的发展状况决定后者可能变化的程度 ⑤后者对前者也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是()()()()() ①辨证统一关系②前者的性质决定后者的性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4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10章~第12章【圣才出品】

第10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0.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见表10-1)★★★★★

表10-1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考点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1.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与行为选择(见表10-2) 表10-2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与行为选择

2.现代企业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见表10-3) 表10-3现代企业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

3.社会主义企业的演变与类型 (1)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的演变 ①计划经济时期(1956~1978年) 企业是单一的国有企业,直接由中央政府统一集中管理,其生产计划和基本建设接受指令性计划指导,生产和物资供应大量使用实物指标,产品和物资实行统分统配制度。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这样的企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没有独立的产权,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其本质上是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附属物。 ②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978年至今) a.国有企业改革(1979~1992年):是以“放权让利”为主线,是一种不对传统体制形成根本性冲击的表层化分权式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1992年至今):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线展开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始由分权让利转向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由表层的行政性分权转向企业制度创新——创建公司制,由企业改革的单项突进转向以企业改革为主线的综合配套、整体推进式改革。 c.企业格局的多元化发展:非国有企业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也可以是公司制的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还有一种特殊的非国有企业,即乡镇企业。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格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包括上述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外,还包括“三资”企业,即外商投资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三种。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类型 ①根据所有权性质不同,可以将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 ②根据企业组织的类型不同可以将企业划分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练习题学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通过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题卡、自制学具、小棒20根。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 1、10+2 =10+9 =10+6 =7+10=3+10= 2、2+9+8=3+8+7=6+5+5=4+7+6=9+9+1=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引导学生看图列算式,板书9 + 4 这就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有关了,今天我们就来学历9+几 2、探究算法 9+4等于几呢请同学们用小卡片摆一摆,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教师巡回指导。 3请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有: a.我们是接着数的,10、11、12、13。(接数法) b.我们是一个一个数的,1、2、3、4 ··· 12、13.(点数法) c.我是先从右边拿一个放到左边,左边是10,右边是3,加起来是13。(凑十法)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把这个拿到左边去呢做什么用呢 引导学生回答:这样左边正好有10个了,10+3好算。 3、归纳算法 这是一个好方法,我们知道了10加几就等于十几,所以啊我们可以想:9加几等于10(1)。 板演:把4分成1和3,9加1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这个方法真好。 三、讲练结合掌握“凑十法” 看到同学们知道了9+4等于13,聪聪可高兴了,他还要请我们帮忙,大家愿意帮助他吗 1、(出示课件)聪聪发现的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怎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人怎样列算式

《宏观经济学》第六讲:IS-LM-BP模型解析

《宏观经济学》第六讲:IS-LM-BP模型解析

第六讲开放经济的三重均衡——IS-LM-BP模型 第一节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一、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 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又名《国富论》。 理论背景: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财富的积累必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进行分工。 基本思想: 各国按照各自有利条件(绝对成本低)进行分工和交换。每个国家都应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出口那些在生产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那些在生产技术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 举例:英国、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的情形下,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最终两国享有的产品总量都有所增加。 各国的成本情况如下(成本用每单位产品所用工时数计算) 呢绒 葡萄酒 英国 葡萄牙30 40 40 30 设英国和葡萄牙各自的劳动总人时为70。 没有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情形下的产量与消费量:

呢绒葡萄酒 英国葡萄牙1单位 1单位 1单位 1单位 有国际分工情形下的产量: 呢绒葡萄酒 英国葡萄牙2.33单 位 0单位 0单位 2.33单 位 有国际贸易情形下的消费量(假定贸易条件是1单位呢绒交换1单位葡萄酒): 呢绒葡萄酒 英国葡萄牙1.33单 位 1单位 1单位 1.33单 位 由此看来,英国生产呢绒的成本低于葡萄牙。这样,英国只生产呢绒,葡萄牙只生产葡萄酒,英国进口葡萄酒出口呢绒,葡萄牙进口呢绒出口葡萄酒,双方进行国际贸易,都是有利的。 政策主张:根据这一理论,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的主张。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0版)课后习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第6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一、概念题 1.产业资本 答:产业资本是指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是唯一能产生剩余价值的职能资本,最能表明资本运行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资本的运动是整个社会生产的基础,对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运动起着决定作用。同时,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运动对产业资本的运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 2.货币资本 答:货币资本是指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货币资本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其独立形态是借贷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所采取的一种形式。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中最典型、最片面、也是最一般的形式。说它是最典型的,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把资本主义生产获得剩余价值的动机和目的表现得最明显;说它是最片面的,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不仅把货币作为过程的开始和终结,而且直截了当地表明货币资本可以带来更多的货币,似乎货币本身可以生产出更多的货币;说它是最一般的,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的反复运动已经包含着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

3.生产资本 答:生产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存在并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作用的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一切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当劳动力成为商品、生产资料作为榨取剩余价值的手段时,才变成资本。资本家将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过程,迫使工人为他生产剩余价值。生产资本按其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同,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其价值转移形式不同,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生产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所采取的一种形式。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有:①生产资本的循环表示资本的再生产;②生产资本的循环以流通过程为媒介,两头都是生产过程,而中间是流通过程;③生产资本的循环说明,剩余价值不是来自流通过程,而是来自生产过程。但是,它又创造了一种新的假象,似乎资本主义不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而是为生产而生产。 4.商品资本 答:商品资本是指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资本家把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过程,监督工人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生产资本变形为商品资本。通过出售商品,资本家收回预付资本并实现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独立形态是商业资本。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所采取的一种形式。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①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②作为起点的商品资本的价值,是已经增殖了的价值,它的价值是预付资本价值加上剩余价值;③它前面是卖和买两个流通过程,最后是生产过程;④它不仅包括资本价值的流通,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它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 5.资本循环 答: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

第六讲保守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

第六讲保守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 一、保守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立场 在西方福利资本主义的实践中,自由与平等(或民主)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难题。正是在这样一个问题面前,形成了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分野。 丹麦当代社会福利思想家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Gosta Esping-Andersen)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一书中对此进行了分析:“对于许多自由主义者来说,民主制度就像‘阿基琉斯之踵’。只要资本主义依然是小资产所有者的世界,民主制度便不会对财产所有权构成威胁。然而,对于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诞生的无产阶级大众来说,民主则意味着对有产者特权的剥夺。自由主义者当然害怕普选权,因为这可能将分配领域的斗争政治化,将市场引入歧途,使效率更加低下。许多自由主义者发现民主制度将会侵占或摧毁市场。” “保守主义的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家都认识到这一矛盾,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解决办法。保守派对自由放任思想最彻底的批判来自于德国的历史学派,尤其是弗里德里克·李斯特(Friedrich List)、阿道夫·瓦格纳(Adolph Wagner)和古斯塔夫·施穆勒(Gustav Schmoller)。他们不认为市场中纯粹的货币关系是经济效率的惟一的或者最好的保证。他们的理想是使父权制和极权主义永久化,这是使资本主义超越阶级斗争的最适当的法律、政治和社会的保护层。” “有一个著名的保守主义学派:主张‘君主政体的福利国家’(monarchical welfare state),声称它将为社会福利、阶级和谐、忠诚和生产力提供保证。在这个模式中,有效率的生产体系并非归因于竞争,而归因于纪律。在协调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时,一个权威性的制度远远胜于无序的市场。” “保守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现是对法国大革命和巴黎公社的反动。它公开宣称民族主义并反对革命,试图抑制民主力量。它害怕平等的社会而倾向于保留着等级和阶级的社会。它认为,地位、职衔和阶级是自然而定的,然而阶级矛盾则不是;如果人们允许民主式的大众参与,允许权威和地位的分界线消融,将导致社会秩序的崩溃。”(第7~9页)保守主义(Conservatism)是西方思想史的重要流派,与自由主义相比,保守主义福利观反对积极自由,主张消极自由。在其社会福利思想上对自由放任思想持批判态度。保守主义福利思想将总体性和有机性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以集体为出发点,强调制度理性,其自由概念不主张个体从集体的要求中摆脱出来,而是强调个体对于集体应该承担起义务,而且,这种义务远远优先于个体自身所应获得的权利。 保守主义认为一切世俗的政治统治,要想持久而稳固,就必须获得一种超越的或先在的正当性。换言之,一切世俗的政治统治,最终都必须立足于一种超越的或先验的力量。世俗统治者只不过是被赋予了这种力量而担当了其载体而已,这和西方所谓“君权神授”的观念是非常契合的,反映出的是保守主义为了应对现代性发生的挑战而在政治层面上做出的选择。 二、旧历史学派与李斯特的“国家主义” (1)旧历史学派的产生背景 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当英国、法国等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时,德国仍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结束民族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建立强大的德国,成为19世纪德国历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资本循环和周转(1)

第四章资本循环和周转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保值和增殖。本章在考察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的基础上,加入对资本主义流通过程的分析,进一步揭示资本的本质。通过本章的学习,从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统一的角度,全面认识、把握资本运动的特征、本质以及内在矛盾。通过分析资本的循环,掌握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及连续运动的条件;通过分析资本的周转,掌握加速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和途径。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 1.产业资本概念 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3.产业资本的一般循环公式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态是三种循环形态的统一 1.货币资本循环特点及片面性 2.生产资本循环特点及片面性 3.商品资本循环特点及片面性 (三)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 1.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2.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第二节资本的周转 (一)周转与循环的关系 1.周转的概念

2.二者的关系 (二)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1.资本周转时间的构成——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2.资本周转速度公式 (三)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概念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3.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划分区别(四)预付资本总周转 1.预付资本总周转公式 18

2.影响预付总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年剩余价值量 2.年剩余价值率 3.加速资本周转的途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态的统一。 产业资本在循环的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每种职能形式都会形成自己的独立循环,由此构成三种循环形态: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各种循环形态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片面性。因此,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态的统一。 (二)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 产业资本连续循环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二是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三)循环和周转的关系。 二者是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联系是:资本循环是资本周转的起点和基础;资本完成一次循环也就完成一次周转。区别是:资本循环是从出发点又回到出发点,资本周转是从出发点重新出发,反复不断地循环;资本循环揭示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经过的阶段、采取的职能形式和连续循环的条件,资本周转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因素及对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影响。 (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区别和意义 这两种划分的主要区别在于:划分的依据不同、划分的目的不同、划分的内容不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