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动控制理论作业题第4章

自动控制理论作业题第4章

自动控制理论作业题第4章
自动控制理论作业题第4章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就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就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得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就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得变化规律去变化得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得两种常用控制方式就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得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得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得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得结构。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各自得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得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得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得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得振荡倾向与系统恢复平衡得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得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得终值之间得差值来表征得 第二章 1、控制系统得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得建立? (1)、确定系统得输入变量与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得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得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得项写在方程式等号得右边,与输出量有关得项写在等号得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与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得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得拉普拉斯变

重庆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 1 实验背景 (2) 2 实验介绍 (3) 3 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6)

1 实验背景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原理是相对于人工控制概念而言的,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在自动控制原理【1】中提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对自动控制的精密性和经济指标,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同时,由于数字计算机,特别是微型机的迅速发展,为控制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他们的推动下,控制理论有了重大发展,如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贝尔曼的动态规划理论。卡尔曼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和最优滤波理论等,这些都标志着控制理论已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到现代控制理论的阶段。现代控制理论的特点。是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方法),研究“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时变和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现在,随着技术革命和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发展,已促使控制理论开始向第三个发展阶段即第三代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发展。 在其他文献中也有所述及(如下): 至今自动控制已经经历了五代的发展: 第一代过程控制体系是150年前基于5-13psi的气动信号标准(气动控制系统PCS,Pneumatic Control System)。简单的就地操作模式,控制理论初步形成,尚未有控制室的概念。 第二代过程控制体系(模拟式或ACS,Analog Control System)是基于0-10mA或4-20mA 的电流模拟信号,这一明显的进步,在整整25年内牢牢地统治了整个自动控制领域。它标志了电气自动控制时代的到来。控制理论有了重大发展,三大控制论的确立奠定了现代控制的基础;控制室的设立,控制功能分离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70年代开始了数字计算机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技术优势,人们在测量,模拟和逻辑控制领域率先使用,从而产生了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这个被称为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是自动控制领域的一次革命,它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特长,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能做好一切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被称为“集中控制”的中央控制计算机系统,需要指出的是系统的信号传输系统依然是大部分沿用4-20mA的模拟信号,但是时隔不久人们发现,随着控制的集中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失控的危险也集中了,稍有不慎就会使整个系统瘫痪。所以它很快被发展成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处理器的普遍使用,计算机技术可靠性的大幅度增加,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或分布式数字控制系统),它主要特点是整个控制系统不再是仅仅具有一台计算机,而是由几台计算机和一些智能仪表和智能部件构成一个了控制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夏德钤翁贻方版)

《自动控制理论 (夏德钤)》习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2-1 试求图2-T-1所示RC 网络的传递函数。 (a)111 11111+=+? =Cs R R Cs R Cs R z ,22R z =,则传递函数为: 2 1212 21212)()(R R Cs R R R Cs R R z z z s U s U i o +++=+= (b) 设流过1C 、2C 的电流分别为1I 、2I ,根据电路图列出电压方程: ??? ???? =++=)(1 )()]()([)(1)(2221111s I s C s U s I s I R s I s C s U o i 并且有 )()1 ()(122211s I s C R s I s C += 联立三式可消去)(1s I 与)(2s I ,则传递函数为: 1 )(1 111) () (2221112 21212211112++++= ??? ? ??+???? ??++=s C R C R C R s C C R R R s C R s C s C R s C s U s U i o 2-2 假设图2-T-2的运算放大器均为理想放大器,试写出以i u 为输入,o u 为输出的传递函数。

(a)由运算放大器虚短、虚断特性可知:dt du C dt du C R u i i 0+-=,0u u u i c -=, 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 (0s sU s sU RC s U i i +-= 故传递函数为 RCs RCs s U s U i 1 )()(0+= (b)由运放虚短、虚断特性有:022=-+--R u R u u dt du C c c i c ,021 0=+R u R u c , 联立两式消去c u 得到 02 2201 01=++?u R u R dt du R CR i 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 0)(2 )(2)(201 01=++s U R s U R s sU R CR i 故此传递函数为 ) 4(4)()(1 0+- =RCs R R s U s U i (c)02/2/110=+-+R u R u u dt du C c c c ,且2 1R u R u c i -=,联立两式可消去c u 得到

自动控制理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夏德钤翁贻方版)

《自动控制理论 第3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2-1 (a) ()()1 1 2 12 11212212122112+++?+=+++=CS R R R R CS R R R R R R CS R R R CS R R s U s U (b) ()()1 )(1 2221112212121++++= s C R C R C R s C C R R s U s U 2-2 (a) ()()RCs RCs s U s U 112+= (b) ()()1 4 1112+?-=Cs R R R s U s U (c) ()()??? ??+-=141112Cs R R R s U s U 2-3 设激磁磁通f f i K =φ恒定 ()()()? ? ? ???++++=Θφφπφm e a a a a m a C C f R s J R f L Js L s C s U s 2602 2-4 ()() ()φ φφπφ m A m e a a a a m A C K s C C f R i s J R f L i Js iL C K s R s C +?? ? ??++++= 26023 2-5 ()2.0084.01019.23-=?--d d u i 2-8 (a) ()()()()3113211G H G G G G s R s C +++= (b) ()()()()() 31243212143211H G H G G G H G G G G G G s R s C +++++= 2-9 框图化简中间结果如图A-2-1所示。 0.7 C(s) + + _ R(s) 1 13.02++s s s 22.116.0+Ks + 图A-2-1 题2-9框图化简中间结果 ()()()()52 .042.018.17.09.042 .07.023 ++++++=s k s k s s s R s C 2-10 ()()42 32121123211G H G G H G G H G G G G s R s C ++-+= 2-11 系统信号流程图如图A-2-2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汇总

自动控制原理总结 第一章 绪 论 技术术语 1. 被控对象:是指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 2. 被控量:表征被控对象工作状态的物理参量(或状态参量),如转速、压力、温度、电压、位移等。 3. 控制器:又称调节器、控制装置,由控制元件组成,它接受指令信号,输出控制作用信号于被控对象。 4. 给定值或指令信号r(t):要求控制系统按一定规律变化的信号,是系统的输入信号。 5. 干扰信号n(t):又称扰动值,是一种对系统的被控量起破坏作用的信号。 6. 反馈信号b(t):是指被控量经测量元件检测后回馈送到系统输入端的信号。 7. 偏差信号e(t):是指给定值和被控量的差值,或指令信号和反馈信号的差值。 闭环控制的主要优点: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缺点:使用的元件多,线路复杂,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都比较麻烦。 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稳定性 快速性 准确性 稳定性和快速性反映了系统的过渡过程的性能。 准确性是衡量系统稳态精度的指标,反映了动态过程后期的性能。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拉氏变换的定义: -0 ()()e d st F s f t t +∞ = ? 几种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

1.单位阶跃函数1(t) 2.单位斜坡函数 3.等加速函数 4.指数函数e -at 5.正弦函数sin ωt 6.余弦函数cos ωt 7.单位脉冲函数(δ函数) 拉氏变换的基本法则 1.线性法则 2.微分法则 3.积分法则 1()d ()f t t F s s ??=???L 4.终值定理 ()lim ()lim () t s e e t sE s →∞ →∞== 5.位移定理 00()e () s f t F s ττ--=????L e ()() at f t F s a ??=-??L 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和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系统(或元部件)的传递函数。 动态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 1.串联变换法则 2.并联变换法则 3.反馈变换法则 4.比较点前移“加倒数”;比较点后移“加本身”。 5.引出点前移“加本身”;引出点后移“加倒数”

《自动控制原理》专科课程标准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自动控制原理是空间工程类、机械控制类、信息系统类等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合训学员的大类技术基础课程。由于自动控制原理在信息化武器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将本课程设置为大类技术基础课,对培养懂技术的指挥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所覆盖的知识面较宽,既有较深入的理论基础知识,也有较广泛的专业背景知识,因而,它在学员知识结构方面将起到加强理论深度和拓展知识广度的积极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为了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本课程将在注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引入自动控制发展中的、学员能够理解的新概念和新方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取舍各种主要理论、方法的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与案例的关系,以适应为部队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适当引入和利用Matlab工具来辅助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复杂计算与作图、验证分析与设计的结果;本课程应该既使学员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了解它们对实际问题的指导作用,又要促进学员养成积极思考、长于分析、善于推导的能力和习惯。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介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课程采用“一纵三横”的设计思路,具体来说,“一纵”就是在课程讲授中要求贯彻自动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及设计方法这条主线;“三横”就是在方法讲授中要求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稳准快三个字是分析的核心,也是设计的归宿。在课程讲授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即对重点、难点讲深讲透;注意理论联系专业实际,例子贴近生活,注重揭示抽象概念的物理意义;注意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注重发挥课程教学网站的作用。在课程学习中,注重阅读教材、完成作业、课程实验及讨论问题等四个环节,深刻理解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夏德钤翁贻方第三章自测题

3-1,试求下列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的单位脉冲响应、阶跃响应和斜坡响应。 (1) )2)(1(2)(++=s s s G ; (2)21 ()24 G s s s =++

3-2 某系统初始条件为零,其响应如图所示,试求该系统的传递函数。 y(t) (1)单位脉冲)(t δ响应 (2)单位阶跃1()t 响应 3-3 试在s 平面上分别画出满足下列每一参量要求的二阶系统极点区域。 (1)10.707,2n s ξω->≥;(2)110.50.707,24n s s ξω--≤≤≤≤

3-4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K G s s s τ= +,求下列参数条件下的 最大超调量和调整时间,画出闭环极点位置并总结动态指标的变化与极点和系统参数的关系。 (1)4,1K τ==; (2)1,1K τ==; (3)2,0.5K τ== 3-5 已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1.2()101 2.5sin(1.65 3.1)t h t e t -=-+o 试求(1)系统的最大超调量M p (%)、峰值时间t p 和调整时间t s ;(2)确定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3)确定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振荡角频率n ω。

3-6已知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为2()12t t y t e e --=+-。 (1)求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2)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并确定,n ξω。 3-7 单位反馈二阶系统,已知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2()(2n n s s s G ξωω+=, 从实验方法求得其零初始状态下的阶跃响应如图所示。经测量知,096.0=P σ, s t P 2.0=。试确定传递函数中的参量ξ及n ω。 P y(t) y(∞)

自控原理第四章书后习题答案

4-1 绘制具有下列开环传递函数的负反馈系统的根轨迹 1、()()()() 54* ++=s s s K s H s G 解:(1)3个开环极点为:p 1=0,p 2=-4,p 3=-5。 (2)实轴上的根轨迹(-4,0),(-∞,-5) (3)3030 54011 -=----= --= ∑∑==m n z p n i m j j i σ ()() ,,3 3 1212ππ π π ?±± =+= -+= k m n k a (4) 分离点: 1110d 45 d d ++=++ d=-1.47, d=-4.53(舍) (5)与虚轴的交点: 在交点处,s=j ω,同时也是闭环系统的特征根,必然符合闭环特征方程,于是有: () 020******** =++--=+++*=* K j j K s s s j s ωωωω 整理得: 0203 =-ωω;092 =-* ωK 解得01=ω;203,2±=ω;18092 ==* ωK 最后,根据以上数据精确地画出根轨迹。 2、()()()() 11.02 *++=s s s K s H s G 解:(1)开环极点有3个,分别为:p 1=p 2=-0,p 3=-1,开环零点为z=-0.1 (2)实轴上的根轨迹为:[-1 -0.1] (3) 渐进线有两条, 45.01 31 .010011 -=-+--=--=∑∑==m n z p n i m j j i σ ()() ,2 3,2 1 31212ππ π π ?± ± =-+= -+= k m n k a (4) 分离点: 1111d 10.1 d d d ++=++ d=0, d=--0.4(舍), d=0.25(舍 )

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点汇总

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复习指南与要点解析 要求: 根据系统结构图应用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或者应用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方法不同,但同一系统两者结果必须相同) 一、控制系统3种模型,即时域模型----微分方程;※复域模型——传递函数;频域模型——频率特性。其中重点为传递函数。 在传递函数中,需要理解传递函数定义(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式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式之比)和性质。 零初始条件下:如要求传递函数需拉氏变换,这句话必须的。 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 实际上,也就是消去中间变量求取系统总传递函数的过程。 1.等效原则:变换前后变量关系保持等效,简化的前后要保持一致(P45) 2.结构图基本连接方式只有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三种。如果结构图彼此交叉,看不出3种基本连接方式,就应用移出引出点或比较点先解套,再画简。其中: ※引出点前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G s 。(注意:只须记住此,其他根据倒数关系导出即可) 引出点后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1/()G s 。 相加点前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1/()G s 。 相加点后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G s 。 [注]:乘以或者除以()G s ,()G s 到底在系统中指什么,关键看引出点或者相加点在谁的前后移动。在谁的前后移动,()G s 就是谁。 1. 考试范围: 第二章~第六章+第八章 大纲中要求的重点内容 注: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不考,但其内容都为后续章节服务。特别是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应该知道: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区别 2. 题型安排与分数设置: 1) 选择题 ---20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2) 填空题 ---20分 注:选择题、填空题重点考核对基础理论、基本概念以及常识性的小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对应上课时老师反复强调的那些内容。如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什么影响系统稳态误差等。 3) 计算题---60分 注:计算题重点考核对2-6章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应上课时老师和大家利用大量例题 反复练习的那部分。如根轨迹绘制和分析以及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校正等。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 e来表征的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 ss 第二章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自动控制理论(邹伯敏)第四章答案

S ] 2, s 2 4 2j ,因此,有 3条根轨迹趋于无穷远,其渐近线倾角为 F 面确定根轨迹的分离点和汇合点 D(s) s(0.05s 2 0.4s 1) K 0 10 3 题 4-1 j A (b) (c) 题4-2 解: 由开环传 递函数容易得到 3,m 0 个极点分别为 (2k 1) 3 5 3 ,渐近线与实轴交点为 n m (P l ) ( Z i ) 11 i 1 ________ A n m Pl 0, P 2 4 2j, P 3 dK 。 0.15s 2 0.8s 1 0

计算根轨迹的出射角与入射角 8 0 $ 2齐2年(舍去)

8 0 $ 2 齐 2年(舍去) P3 p2 63.4° 确定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由开环传递函数容易得到 n 3,m 0 ,三个极点分别为 p, 0, P 2 2, P 3 4 ,因 令s j ,特征方程D(s) 0.4 2 K 0 0 0.05 3 0.05 2 0.4j 1) K 。 2.5 8 K o K 。 0或 题4-5 解: 此,有3条根轨迹趋于无穷远, 其渐近线倾角为 (2k 1) 3 3,詈,渐近线与实轴 n m (P l ) 交占为 d---------------------- 」 n m (Z i ) 2。 F 面确定根轨迹的分离点和汇合点 D(s) s(s 2)(s 4) 坐 3s 2 12s ds K 。 0 确定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p2 ( arcta n 63.4°

题4-6 令s j ,特征方程D(s) j (j 2)( j 4) K o 3.1 P ci 要产生阻尼振荡,需要 0且 0。当s. 2、孑3 2 时,K 0 =3.08,所以,当 3 K o 48时,系统呈阻尼振荡。 当K o 48时,系统产生持续等幅振荡,振荡频率为 2,2 =0.5 arccos 0.5 过 s 平面原点,与实轴负方向夹角为 60作射线,与根轨迹 60° 交占 八、、 即为主导 极点 。由图知,主 导极点为 0.7 ji.2 。 又 P c2 P c3 P i P 2 P 3 6 P c3 4.6 所以仲% K o 2)*( 7.176 4.6 4) K 0 解: (1)由开环传递函数容易得到n 3,m 1 , 三个极点 和一个零点分别为

【自动控制原理经典考试题目整理】第三章-第四章

自动控制原理经典考试题目整理 第三章-第四章 第三章时域分析法 一、自测题 1.线性定常系统的响应曲线仅取决于输入信号的______________和系统的特性,与输入信号施加的时间无关。 2.一阶系统1/(TS+1)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3.二阶系统两个重要参数是,系统的输出响应特性完全由这两个参数来描述。4.二阶系统的主要指标有超调量MP%、调节时间ts和稳态输出C(∞),其中MP%和ts是系统的指标,C(∞)是系统的指标。 5.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的作用下,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__________。 6.时域动态指标主要有上升时间、峰值时间、最大超调量和__________。 7.线性系统稳定性是系统__________特性,与系统的__________无关。 8.时域性能指标中所定义的最大超调量Mp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 9.系统输出响应的稳态值与___________之间的偏差称为稳态误差ess。 10.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在______范围时,响应曲线为非周期过程。 11.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Ⅱ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______。 12.响应曲线达到超调量的________所需的时间,称为峰值时间tp。 13.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I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__________。 14.二阶闭环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系统的特征多项式的系数_____________。15.引入附加零点,可以改善系统的_____________性能。 16.如果增加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则闭环系统的稳态精度将提高,相对稳定性将________________。 17.为了便于求解和研究控制系统的输出响应,输入信号一般采用__________输入信号。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摘要:本文探讨了经典控制理论和基于状态空间的现代控制理论融合讲授和分开讲授的两种教学体系及其优缺点。提出在已有状态空间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应该将一些在工程中已经成功应用的现代控制方法,引进现代控制教学内容,探讨控制理论的工程化教学方法。根据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梳理精简了教学内容。探讨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大学的学生编写教材的方法以及增加学生阅读兴趣的教材设计方法。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建设 一、“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内容的体系 “自动控制原理”大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以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等为数学模型的所谓“经典控制理论”和以状态方程为数学模型的所谓“现代控制理论”。目前已有教材基本上分为两种体系: 1、经典控制理论和状态空间理论融合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实际上是交替发展的,早期的著作也不是分开介绍的。例如,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蔡尚峰于1980年、黄家英于1991编著的《自动控制原理》也进行了一定的融合。本文作者2001年编著的《自动控制原理》力图以系统的观点和统一的框架介绍经典与现代控制理论、连续与离散控制理论、线性与非线性系统理论,揭示各种系统的内在联系。 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融合讲授体系的优点是按照自动控制理论本身的内在联系展开的,逐步展示控制理论各种方法,能够训练学生学会从系统的角度、全局的高度来思考问题,使学生掌握控制理论的实质,掌握这种系统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种能力正是自动化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自动化类学生相比较其他专业学生的最大优势所在。这种融合讲授方法的缺点是刚开始就接触多种数学模型,要比较多的学时才能够完整掌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暂态性能、稳态性能等分析,对控制理论分析才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经典控制理论和状态空间理论分开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汇总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 e来表征的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 ss 第二章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

《自动控制原理》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一、项目立项背景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及相关的电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的龙头~也是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必考课程之一。 《自动控制原理》在本专业自1979年开课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磨练~该课程的教学组先后为自动化及相关专业本科、专科、研究生、夜大、函授开设该门课程。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是具有一般方法论特点的技术基础课~主要讲授单输入输出定常反馈控制系统、离散系统以及非线性系统理论和分析方法。由于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相对稳定。 近几年来~本课程开始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对实验手段进行了改革~在使用传统的模拟实验装臵的同时~结合现代计算机仿真软件MATLAB~利用计算机实现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自动控制理论。 二、建设思路及总体目标 在总结课题组已取得的教学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实验和课程设计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建设~重点是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和课程设计的改革。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整合、优化教学内容~进一步理顺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的知识联系~同时教学内容要兼顾我校的行业特色~充分考虑船舶行业对自动控制原理的要求,坚持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和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将所有的教学资源放臵在网络平台上~真正实现交互式双向教学,继续探索实施?双语?教学的方法,继续革新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总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的目标。本课程所面向的主要专业,,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在建项目。课题组决心以这次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本 1 课程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提高~力争使教师队伍、教材、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的建设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三、方案制定及实施情况 课程建设实施过程: 自2008年精品课程立项以来~在学校、学院各级领导、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项目组成员二年时间的不断努力~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在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网络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根据年度分解目标~积极组织实施~将各项任务落实到项目组成员~并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不断修改和完善建设材料~最后进行归类、整理与总结。 解决的关键问题: 1. 教学采用我校主编出版的统一教材~并编写了具有特色的教学辅助教材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教学过程易枯燥。改革目前的教学内容~以突出控制理论的物理概念及工程背景~淡化数学证明为原则。在学校各校区教学中统一采用我校李道根老师主编的《自动控制原理》,中英文对照,~该教材已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作为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正式出版。 编写了《自动控制理论学习指导》新辅助教材~突出工程应用与船舶行业特色~体现控制理论在实际工程和船舶自动化中的应用。 2(课堂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自动控制原理(邹伯敏)第三章答案

自动控制理论第三章作业答案 题3-4 解: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2()()1()1()1 C s G s R s G s s s ==+++ 由二阶系统的标准形式可以得到 11, 2 n ωζ== 因此,上升时间 2.418r d d t s ππβωω--=== 峰值时间 3.6276p d t s πω=== 调整时间:35% 642% 8s n s n t s t s ωζ ωζ?=≈ =?=≈ = 超调量: 100%16.3%p M e =?= 题3-5 解: 22 ()10()(51)10102510.60.5589 n n n C s R s s a s a a ωωζωζ=+++?=?=??????=+==???? ?=闭环传递函数

1.242 100%9.45% p d p t s M e π ω === =?= 3 5% 1.581 4 2% 2.108 s n s n t s t s ωζ ωζ ?=≈= ?=≈= 题3-7 解: 0.1 1.31 100%30% 1 p d p t M e π ω === - =?== 上升时间 超调量 =0.3579 33.64 n ζ ω ? ?? = ? 2 2 1131.9 () (2)24.08 n n G s s s s s ω ζω == ++ 开环传递函数 题3-8 (1) 2 100 () (824) G s s s s = ++ 解:闭环传递函数为 2 ()100 ()(824)100 C s R s s s s = +++ 特征方程为32 8241000 s s s +++= 列出劳斯表: 3 2 1240 81000 11.50 100 s s s s 第一列都是正数,所以系统稳定 (2) 10(1) () (1)(5) s G s s s s + = -+

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点总结

1.自控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P13) 稳定性是由系统结构和参数决定的,与外界因素无关,这是因为控制系统一般含有储能元件或者惯性元件,其储能元件的能量不能突变。因此系统收到扰动或者输入量时,控制过程不会立即完成,有一定的延缓,这就使被控量恢复期望值或有输入量有一个时间过程,称为过渡过程。 快速性对过渡过程的形式和快慢提出要求,一般称为动态性能。 准确性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量达到的稳态值(即平衡状态)应与期望值一致。但由于系统结构,外作用形式及摩擦,间隙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被控量的稳态值与期望值之间会有误差的存在,称为稳态误差。+ 2.选作典型外作用的函数应具备的条件:1)这种函数在现场或试验室中容易得到 2)控制系统在这种函数作用下的性能应代表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性能。3)这种函数的数学表达式简单,便于理论计算。 常用典型函数:阶跃函数,幅值为1的阶跃称为单位阶跃函数 斜坡函数 脉冲函数,其强度通常用其面积表示,面积为1的称为单位脉冲函数或δ函数 正弦函数,f(t)=Asin(ωt-φ),A角频率,ω角频率,φ初相角 3.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内部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P21) 静态数学模型:在静态条件下(即变量各阶导数为零),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 动态数学模型:描述变量各阶导数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分析法根据系统运动机理、物理规律列写运动方程 实验法人为给系统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其输出响应,并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去逼近,也称为系统辨识。 时域中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状态方程 复域中的数学模型有:传递函数、结构图 频域中的数学模型有:频率特性 4.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切线法或称为小偏差法(P27) 小偏差法其实质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将非线性特性用一段直线来代替。 连续变化的非线性函数y=f(x),取平衡状态A为工作点,在A点处用泰勒级数展开,当增量很小时略去高次幂可得函数y=f(x)在A点附近的增量线性化方程y=Kx,其中K是函数f(x)在A 点的切线斜率。 5.模态:也叫振型。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由特解和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组成。 通解由微分方程的特征根决定,它代表自由运动。如果n阶微分方程的特征根是λ1,λ2……λn且无重根,则把函数e t1λ,e t2λ……e ntλ称为该微分方程所描述运动的模态。每一种模态代表一种类型的运动形态,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则是它们的线性组合。 6.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P30) 零初始条件是指输入量加于系统之前,系统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此时输出量及各阶导数为零;输入量是在t大于等于0时才作用于系统,因此在t=0-时,输入量及其各阶导数均为零。 1)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且所有系数均为实数; 2)传递函数是一种用系统参数表示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它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 的结构和参数,而与输入量的形式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 3)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 4)传递函数的拉式反变换是脉冲响应

自动控制理论课后习题答案(上)

《自动控制理论 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2-(a) ()()112 1211212212122112+++?+=+++=CS R R R R CS R R R R R R CS R R R CS R R s U s U (b) ()()1)(12221112212121++++=s C R C R C R s C C R R s U s U 2-2 (a) ()()RCs RCs s U s U 112+= (b) ()()141112+?-=Cs R R R s U s U (c) ()()??? ??+-=141112Cs R R R s U s U 2-3 设激磁磁通f f i K =φ恒定()()()?? ????++++=Θφφπφm e a a a a m a C C f R s J R f L Js L s C s U s 2602 2-4 ()()()φφφπφ m A m e a a a a m A C K s C C f R i s J R f L i Js iL C K s R s C +?? ? ??++++=26023 2-5 ()2.0084.01019.23-=?--d d u i 2-8 (a) ()()()()3113211G H G G G G s R s C +++= (b) ()()()()()3 1243212143211H G H G G G H G G G G G G s R s C +++++= 2-9 框图化简中间结果如图A-2-1所示。 0.7 C(s) + + _ R(s) 11 3.02++s s s 22.116 .0+Ks + 图A-2-1 题2-9框图化简中间结果 ()()()()52.042.018.17.09.042.07.023++++++=s k s k s s s R s C 2-10 ()()42 32121123211G H G G H G G H G G G G s R s C ++-+= 2-11 系统信号流程图如图A-2-2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 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 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给定值)运行。 ◎系统:是指按照某些规律结合在一起的物体(元部件)的组合,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并能完成一定的任务。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就可称为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 控对象组成。 除被控对象外的其余部分统称为控制装置,它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职能部件。 ?测量元件:用以测量被控量或干扰量。?比较元件:将被控量与给定值进行比较。

?执行元件:根据比较后的偏差,产生执行作用,去操纵被控对象。 参与控制的信号来自三条通道,即给定值、干扰量、被控量。 2、自动控制原理及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而不是对某一过程或对象的具体控 制实现(正如微积分是一种数学工具一样)。 ◎解决的基本问题: ?建模: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描述) ?分析: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动/稳态性能) ?综合: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控制器设计(方案选择、设计) 3、自动控制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 研究对象单输入、单输 出系统 (SISO) 多输入、多输 出系统 (MIMO)

4、室 温控 制系统 5、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被控对象:在自动化领域,被控制的装置、物理系统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室内空气)。 ◎控制装置:对控制对象产生控制作用的装置,也称为控制器、控制元件、调节器等(放大 器)。 ◎执行元件: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元件称为执行元件(空调器)。 ◎测量元件:能够将一种物理量检测出来并转化成另一种容易处理和使用的物理量的装置称 数学 模型 传递函数 状态方程 研究 手段 频域法、根轨迹法 状态空间方法 研究 目的 系统综合、校正 最优控制、系统辨识、最优 估计、自适应 控制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夏德钤翁贻方第三章笔记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取决于系统本身的参数和结构,还与系统的初始状态以及输入信号的形式有关。 一、典型输入信号 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阶跃函数、斜坡函数(等速度函数)、抛物线函数(等加速度函数)、脉冲函数及正弦函数。 1.阶跃函数 (1)阶跃函数表达式 幅值为1的阶跃函数称为单位阶跃函数,表达式为 常记为1(t),其拉普拉斯变换 (2)阶跃信号额图形

2.斜坡函数 (1)斜坡函数的表达式 其拉普拉斯变换为 当A=1时,称为单位斜坡函数。(2)斜坡函数的图形 3.抛物线函数 (1)抛物线函数的表达式 当A=1/2时,称为单位抛物线函数。抛物线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为

(2)抛物线函数的图形 4.脉冲函数 (1)脉冲函数表达式 当A=1时,记为。令,则称为单位脉冲函数。 (2)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为

(3)特性 单位脉冲传递函数是单位阶跃函数对时间的导数,而单位阶跃函数则是单位脉冲函数对时间的积分。 5.正弦函数 在实际中,有的控制系统,其输入信号常用正弦函数来描述,可以求得系统的频率响应。 二、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响应 1.时域分析 (1)定义 时域分析就是分析系统的时间响应,也就是分析描述其运动的微分方程的解。 (2)微分方程 单变量线性定常系统的常微分方程如下所示 2.解的结构 (1)由于各项系数都是常数,可判断其解必然存在并且唯一。(2)从线性微分方程理论可知,其通解是由它的任一个特解与其对应的齐次微分方程通解之和所组成,即

(3)为了求解高阶常微分方程,还可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由此得到 时域响应为 (4)单位阶跃响应与单位脉冲响应 ①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是单位阶跃响应的导数; ②系统的脉冲响应中只有暂态分量,而稳态分量总是零,也就是说不存在与输入相对应的稳态响应。所以,系统的脉冲响应更能直观地反映系统的暂态性能。 三、控制系统时域响应的性能指标 1.暂态性能 常用性能指标通常有:最大超调量、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调整时间。 (1)最大超调量:在暂态响应期间超过终值c(∞)的最大偏离量,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