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Exercises2代词(11-7)

Exercises2代词(11-7)

Exercises2代词(11-7)
Exercises2代词(11-7)

选择

1.Our neighbor gave ______ a baby bird yesterday that hurt _____ when it fell from its nest.

A. us; it

B. us; itself

C. ourselves; itself

D. ourselves; it

2. ---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Victoria Street?

--- Victoria Street? ______ is where the Grand Theatre is.

A. Such

B. There

C. That

D. This

3. Isn’t if amazing how the human body heals ______ after an injury?

A. himself

B. him

C. itself

D. if

4. Obviously Mike didn’t agree with two persons-----_________.

A. Annabel and I

B. I and Annabel

C. Annabel and me

D. me and Annabel

5. From Mum’s love, patience and understanding, I have learned what a huge responsibility ____ is to raise a child.

A. this

B. that

C. it

D. one

6. Try hard to make what the teacher teaches _____, and you’ll make a rapid progress in your studies.

A. you

B. yourself

C. yourselves

D. yours

7. Many fast-growing countries are less concerned with protecting _____ against climate change.

A. one

B. oneself

C. them

D. themselves

8. China Daily is popular with students of English major because it helps to improve ____ English.

A. our

B. my

C. one’s

D. their

9. --- Do you have a ticket, Madam?

--- Yes, I have ____. Here you are.

A. it

B. one

C. that

D. this

10. ---Look at that man on the stage. He’s already fifty.

--- You are joking. I don’t believe ____.

A. so

B. such

C. that

D. this

11. You will find as you read this book that you just can’t keep some of these stories to ____, but want to share them with a friend.

A. itself

B. yourself

C. himself

D. themselves

12. --- I t’s a lovely day, isn’t it?

--- Yes, I love ____. Why don’t we sit outside and have our lunch.

A. this

B. that

C. it

D. one

13. He thought ____ his duty to care for her and help her.

A. that

B. this

C. it

D. 不填

14. ____ is the power of TV that it can make a person suddenly famous.

A. Such

B. This

C. That

D. So

15.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they had to consider was ____ of public health.

A. what

B. this

C. that

D. which

短文改错

一、短文改错基本类型

1.多词

2.缺词

3.错词

其中这三类错误类型主要考察点为:名词(是否多或者少或者错用冠词,名词的数);动词(动词后面的介词是否缺失或者多余,上下文动词时态、语态、语气等);非谓语动词(不定时的to, 使用的动名词、分词形式是否正确等);形容词和副词(是否使用恰当,正确);介词(介词与时间地点词的搭配,固定搭配形式);代词(代词的人、数、性,不定代词及特殊代词使用,关系代词使用);连词(句子间逻辑关系判断连词正确使用等);复杂句(复杂句中并列句,复合句等其中连词和关系代词的使用等)。

二、短文改错基本方法

1.通览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叙事逻辑、时态等基本信息。

2.整句研读,逐句改错,不要逐行改错,以句子为基本单位。

3.对照改错,推敲考点,在前两步基础上,按照考察类型,推敲出还未修改的地方。

4.通读改后的全文,复查

三、短文改错技巧口诀

名词爱考数与格,冠词在前“错多少”

动词时态和语态,非谓搭配莫错了

连带形副错一样,多是故意来混淆

介词多半考搭配,多漏误用想周到

句法涉及要一致,从句多考关系词

词法句法均未错,逻辑推理去寻找

四、名词、冠词、代词改错

1、名词改错主要错误类型为名词单复数,名词所有格及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是否误用。

2、冠词改错主要有两个不定冠词间的误用,有无漏用错用冠词等。

3、代词考察性和数,指代关系,主宾格关系等等。

五、改错单句练习(BCCCC-DDDBA-BCCAC)

1.He is on good term with me.

2.He is a generous fellow, and will soon make friend with you again.

3.His opinion is considered to be great value.

4.He sent his daughter to a girl’s high school.

5.Give me three spoonful of sugar.

6.A few peoples live to be a hundred years old.

7.He is a friend of my brother.

8.The observation of the law is the first duty of every citizen.

9.Last Sunday we went to school to play basketball.

10. Plato left behind him a view of the universe set forth in his dialogue in an unique combination of logic and drama.

11. I have read a interesting story.

12. What kind of a book do you have?

13. You’re in right; it’s not your fault.

14. The most of us are flattered when we receive a compliment.

15. Why are you at home in such a fine weather?

16. His brother’s cas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me.

17. The population of London is two times as large as this city.

18. People find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make their living.

19. He is taller than any one in his class.

20. I spoke a man who I thought to be my cousin.

21. One rainy day while I was walking home with one of my friend.

22. I learned from my teachers that a nearby company was looking for students with good handwriting to write addresses on envelope.

23. More than 1000 painting will be on show,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eachers from all the eight districts will come to the event.

24. He preferred to give it to everyone else.

25. When I was in high school, most of my friends had bicycles, and I hope I could have it.

26. We chose the cheapest biscuits and ate it under a tree.

27. He said he could only give me half of the money. He should find the other half myself.

28. It was indeed not easy to get in the touch with everybody.

29. My house is about three kilometers away form the National Stadium, also known as the “Bird’s Nest”, where opening ceremony will be held.

30. Second, I will learn more about history of the Olympics as well as the 2008 Olympic Games.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英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一、人称代词 三、课堂练习 (1)按要求写出下列代词的形式 1、I(宾格)________ 2、he(形容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3、us(主格)________ 4、they(宾格)________ 5、she(宾格)________ 6、you(名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7、it(宾格)________ 8、him(复数)________ 9、her(形容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10、my(复数)________ 11、they(名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12、we(单数)________ (2)选出括号中正确的词,在正确的词上打勾。 1. This is(my / I)mother. 2. Nice to meet (your / you). 3.(He / His)name is Mark. 4. What’s(she / her)name? 5. Excuse(me / my / I). 6. Are(your / you)Miss Li? 7.(I/ My)am Ben. 8.(She / Her)is my sister. 9. Fine , thank(your / you). 10. How old is (he / his)? (3)用所给代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 These are ______ ( he ) brothers. 2. That is _______( she ) sister. 3. Lily is _______ ( Lucy ) sister. 4. Tom, this is _____ ( me ) cousin, Mary. 5. Now _____________(her parent) are in America. 6. Those __________ ( child ) are _____ ( I ) father’s students. 7. Do you know ______ ( it ) name? 8. Mike and Tom __________ ( be ) friends. 9. Thanks for helping ________( I ). 10. ______(Ann安)mother is ______(we) teacher. (4)填上正确的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第 1 页共2 页

从角色语角度看中日漫画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异同

从角色语角度看中日漫画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异同 前言:本文通过对比中日漫画中第一人称代名词来探讨中日角色语的异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对比日文漫画与中文漫画对比的方式考察角色语的使用状况。结果发现,中日两国漫画中都存在角色语。中日漫画中都有主角使用角色语程度较低的语言(“普通话”),而配角多使用角色语程度较高的语言(如方言)的现象。为了谈话更好的进行,转变话语角色的现象在中日漫画中也很常见。由于汉语本身的限制,为了更好的表现话语角色,汉语中有从名词等借用为第一人称代词的现象。 1.关于“角色语” 2003年,日本大阪大学研究院金水敏教授首次提出了“役割语(role language 角色语)”这一概念。所谓“役割语(role language角色语)是由定义如下:当人们听到一种特定的表达方式(包括词语,语法,表达方式,语调等),马上就会联想到某种特定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阶层、时代、外貌、性格等等。反过来说,当提到某种特定的人物的时候,人们能够马上想起他/她应该说的言语,这种表达方式被称为“役割语(role language角色语言)”(金水敏《役割語の謎》P205)。 “角色语”虽然与现实语言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却是确实存在的,这种存在主要体现在漫画中。角色语中两大特征要素为“人称代词”和“文末词”,而“人称代词”中以“第一人称代词”最具特点。本文通过对中日漫画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来探究中日角色语的异同。 2.漫画中第一人称代名词的中日对比 经调查发现,日语中的「ぼく」、「おれ」、「わたし」,汉语中的“我”“我们”的使用频度是最高的。这是由于中日漫画中的主角多使用“普通话”,也就是角色语程度比较低的语言。“普通话”能使读者更容易的代入感情,引起共鸣。而与此相对,配角多使用角色语程度较高的语言,比如方言。这是因为关于配角,作者不会花大篇幅进行描述,角色语程度越高的语言越能一针见血的刻画出角色的出身、性格、年龄、姿态等特征。 (1)相田彦一「わいのチェックのキビシサは大阪一やいわれとったからないや関西一かもわからんで」(「SLAM DUNK 3巻」95頁井上雄彦/集英社) (2)送餐员“哥俺是送盒饭的不会唱歌啊。” (《石更传奇11话》11页万象工作室/腾讯漫画) 相田彦一作为《灌篮高手》的配角,虽在第三卷末才首次出场,但我们通过他的自称词便知道他是关西人。而送餐员的“俺”也符合其乡下人的身份。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在唐代发展繁荣的同时,中国诗歌又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新形式──词。词于初盛唐即已在民间和部分文人中开始创作,中唐词体基本建立,晚唐以至五代,文人化程度加强,艺术趋于成熟。 第一节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燕乐的兴起词的起源早期民间词早期文人词 词的兴起,与唐代经济发达,五七言诗繁荣,有密切关系。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兴盛,为适合市井需要的各种艺术的萌生与成长,提供了温床,“歌酒家家花处处”(白居易《送东都留守赴任》)的都市生活,不仅孕育了词,而且推进其发展与传播。但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音乐。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曲子”或“曲子词”,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这些异于一般诗歌的特点,是由它“排比声谱填词,其入乐之辞,截然与诗两途”(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五)所造成的。所以词最根本的发生原理,也就在于以辞配乐,是诗与乐在隋唐时代以新的方式再度结合的产物。 中国诗歌有与音乐相结合的传统,但各阶段辞与乐的性质及其配合方式有所不同。汉魏乐府,一般是先有歌辞,后以音乐相配。而唐五代词是先有乐,后有辞。汉魏乐府所配的是清商乐,而词所配的是隋唐新起的燕(宴)乐。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云: 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 沈括指出迄至唐代所出现的三种类型的音乐:雅乐、清乐、宴(燕)乐。雅乐属于周秦古乐系统,与俗乐相对,用于郊庙祭享,跟配合俗乐的词没有多大关系。清乐在汉魏有平调、清调、瑟调,称相和三调,或清商三调(即宫调、商调、角调),行于中原。“晋朝播迁,其音分散”(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四),清商乐又与江南吴歌、荆楚西声相结合,在相对安定的长江流域,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南朝音乐的主体;复又随政治上的南北统一,成为隋唐七部、九部或十部乐中的一部。但实际上南朝所传清商乐,到唐代也渐渐受冷落。“长安(武则天年号,701~704)以后,朝廷不重古曲,工伎转缺。能合于管弦者,惟……八曲”(《旧唐书·音乐志》)。这种唐初已被看作“古曲”的南朝旧传清商乐,与词关系也不大。至于广义上可算属于清乐系统的南方音乐,虽然始终未曾消歇,但它与胡乐、中原音乐不断交融,作为唐代俗乐总称的燕乐,正包含了南方音乐成分。 燕乐之起,可以追溯到北朝。随着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可以统称胡乐的边地及境外音乐,陆续传入内地。其中有宫廷乐舞。唐代十部乐,高丽、天竺、安国、康国、龟兹、疏勒、高昌七部,皆有来自外域的源头,是通过异国进献、王室之间通婚,以及战争缴获等渠道输入的。此外,还有伴随贸易等途径传入的西

论晚唐五代到北宋末期词风的发展演变

论晚唐五代到北宋末期词风的发展演变 提起中国文化,古今中外的学者都会倾服于它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文化不断发展创新,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明清小说,直至现在的网络文学,就如百花齐放一般,各具魅力。尤其是唐诗、宋词,这是绽放在中国文坛上的两朵奇葩,一个优美绝伦,一个豪迈大气,独具风骚的影响了一代代的文人学者。因此,对唐诗宋词的研究也成了文人学者的爱好,可知每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都有其来源和逐步的发展历程,当然,作为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之中最为绚丽的华章之一的宋词也有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下面让我们一起翻开这一页页篇章。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起源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于宋代。古代的词都合乐而歌,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由于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为长短句。词产生于唐代这与唐代的音乐繁荣分不开。由于大唐帝国的强盛,四夷臣服,八方来朝,优美典雅的唐乐里自然融入了许多外来的音乐,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乐府民歌的形式。为了适应那节奏参差,舒缓明快的新乐调,当时填入的歌词就变得长短不齐了。而这种见诸文字的歌词,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词”的另一种诗歌了。中国宋词流派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 婉约,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起初内容确实比较狭窄,后来有所突破。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首先,婉约派的词更具有可歌性。词自诞生之日开始就是为了迎合小市民阶级的娱乐,它也就注定了与音乐的不解之缘。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写道“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充分说明了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婉约词因音节谐婉,“语工而入律”,情调柔美,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且被流传的更广。正如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两宋时期,婉约词到了极盛时期,倚歌而和已经成为一种风尚。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可见当时传播之广。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有“可歌性”。 其次,婉约派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言情。婉约派以其婉转柔美,以凄婉的感情来打动世人,道尽人间悲欢离合,是是非非,喜怒哀乐。晏殊的《珠玉词》便是抒情委婉,如明珠美玉,光艳照人。“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上片重在写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是哪些 语文学习 分享到: 1.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2.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3.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4.关于己称,即“自称”,常用“自、己”二字,均可以译为“自己”的意思。 5.关于“旁称”,亦称为别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译为”别人”、“人家”。 6.关于“尊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一般译为“您老人家,他老人家”的意思。 7.个人在对话中用“贱称”,也叫“谦称”。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 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吾、我、予(余)、卬 教材例句补例: 1、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乎!小子!”(论语·泰伯)啟:通“晵“,视也。 2、《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 “吾“一般不用作宾语。但可作前置宾语。例如: 1、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庄子·秋水) 3、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4、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 5、我胜若,若不吾胜。(庄子·齐物论) 补充: 1、“卬”也是第一人称代词,例如::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经·郑风·匏有苦叶) 2、先秦时期一般人也可自称“朕”: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第二人称 教材例句补例: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祗益祸耳。”项王从之。(史记·项羽本纪)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俎亦机之类,故夏侯湛《新论》为‘机’,机犹俎也。比太公於牲肉,故置之俎上。”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重点:所有 古代汉语同现代汉语一样,也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但古今汉语的代词体系仍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古代汉语有两类比较特别的代词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一类是无定代词“或”和“莫”,另一类是辅助性代词“者”和“所”。 第二,古汉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都使用了许多与今天完全不同的形式,比如同是第一人称代词,古汉语不但有“我”,还有“吾”、“余”、“朕”、“卬”等;与现代汉语指示代词“这”相当的,不但有“此”,还有“是”、“斯”、“兹”等。 第三,古代汉语人称代词体系不完备,第三人称代词发育不全。严格来说,先秦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职务是由指示代词“其”和“之”来承担的。 (一)人称代词 (1)“吾”“我”“予”(余)都属於第一人称。例如: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同上) 在上古汉语里,“我”和“予”(余)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吾”可以用作主语、定语,但一般不用作宾语。《庄子·齐物论》“今者吾丧我”(如今我忘记了自身),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能换成“今者我丧吾”或“今者吾丧吾”。但是这只是位置的关系;如果在否定句里,宾语放在动词的前面,却又可以用“吾”字了。例如: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第一人称代词还有“朕”,先秦一般人都可以用,如: 皋陶曰:“朕言惠。”(《尚书·皋陶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用乍朕皇考大仲尊簋。(大簋) “朕”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为皇帝专称,一般人不能使用。 (2)“女”(汝)“尔”“若”“而”“乃”都属於第二人称。例如: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 往之女家。(孟子·滕文公下) 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汉书·项羽传) 第二人称代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女(汝)、尔、若”,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另一类是“而”和“乃”,一般只作定语,偶尔可作主语,但绝不作宾语(连否定句的宾语都不能)。 另外,第二人称的“女(汝)”注意跟男女之“女”区别。“尔”还可以作指示代词和语气词;“若”还可以作动词(像)、指示代词、假设连词等;“而”可以作名词(胡须)、连词;“乃”可以作副词,这些都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区别。 (3)“其”和“之”同属第三人称,“其”字略等於现代汉语“他的”“她的”“它的”;“之”字略等於现代汉语的“他”“她”“它”。这种“其”用作定语,“之”用作宾语。例如: 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孟子·公孙丑上) 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39唐五代词

第十二章唐五代词 第一节词的起源和演进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的新诗体。起初它只称之为“曲”、“曲子”,而不叫“词”。直到五代后蜀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才把“曲子”和“词”联缀成一个词,称为“曲子词” [1]。而作为一种抒情诗体特称的“词”这一名称,则更为晚出,正如王重民先生《敦煌曲子词集·叙录》所指出的:“特曲子既成为文士摛藻之一体,久而久之,遂称自所造作为词,目俗制为曲子,于是词高而曲子卑矣。遂又统称古曲子为词。”显然,曲与词的关系,在乐曲歌辞中,本来是一个事物的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这就是清人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云的“词即曲子词,曲即词之曲”;宋翔凤《乐府馀论》也说:“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词在产生之初,原是紧紧依附音乐的,直到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才逐渐脱离音乐而成为一种新的独特诗体。词的别称很多,除长短句、诗馀外,又有乐府、乐章、歌曲、倚声、琴趣等名称。 词究竟起源于何时,一直是宋以来研治词史的学者争执不休的一个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先秦说;南朝说;隋代说;盛唐说;中唐说五种意见。词既然是依曲填写,讲究声律的,所以在齐梁声律说未产生之前,根本不可能产生词。南朝虽产生了声律说,梁武帝曾作《江南弄》七首,全为杂言,但它是由乐府吴声西曲改制过来的,属于清商乐系统,严格说来,只是沿用乐府古题写的诗,而不是依照当时流行的乐曲节拍填写的唱辞,因而不能视为词的雏形。词在隋唐时代伴随着当时新兴的音乐——燕乐而兴起。由于隋统一了南北朝,将胡部乐和中原乐综合起来,成为当时的新乐——燕乐,它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抒情音乐,词正是为这种新兴音乐的不同曲调所谱写的歌词。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一中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词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张炎《词源》也说:“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均说明了词的起源和音乐的密切关系。唐沿隋制,在音乐和文学方面日益发展,词就随之而兴起。 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词最初也是在民间产生的。《旧唐书·音乐志》称:“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胡夷”之曲,是指四裔少数民族的乐曲;“里巷”之曲,指来自民间的俗乐曲调。而“杂用”,当指“里巷之曲”的胡化和“胡夷”之曲的汉化。歌者综合运用这些乐曲,成为新声,即燕乐,它区别于过去的“雅乐”、“清乐”,隋唐曲子歌辞正是伴随着燕乐而产生的。在唐代,由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城市得到很大发展,市民阶层迅速壮大,适应城市居民娱乐生活的需要,伎乐繁兴。曲子演唱的地点由贵族之家,渐次扩展到市井歌楼舞榭,以至伸向寺院变场,赢得了一般文人和市民的普遍爱好。曲子就此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日益流行起来了。开元、天宝年间,崔令钦《教坊记·曲名表》所录曲调名三百四十多种,可见当时曲子词在民间流行的盛况。白居易《杨柳枝》诗云:“《六幺》、《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正是中唐曲子词风行社会的真实记录。 起初,为了配合新声,乐工们往往喜欢全取或摘取当代名人现成的诗句,权充乐曲歌辞。文人倚声填词,经过了一个过渡时期。缪钺先生指出:“盖唐代以诗入乐,诗句齐整,而乐谱参差,以词就谱,必加衬字,久之,感其不便,于是或出于乐工之请求,或由于诗人之自愿,

日语中第一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句的谓语差异

日语中第一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句的谓语差异 摘要:在日语中,心理活动的描写的谓语方式会因人称不同而产生差异。文章将围绕这一现象展开论述,并探讨其原因。文章第一部分是关于不同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句的谓语方式差异的描述;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针对该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总结了其原因所在:一是主语被省略后产生的要求使然;二是日语的词汇和语法对主语的识别功能使然;三是日语的客观描写功能使然。 标签:人称心理活动描写谓语差异 在日语中,心理活动的描写的谓语方式会因人称不同而产生差异。本文围绕这一现象展开论述,并探讨其原因。 一、关于第一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句的谓语差异 心理活动描写作为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刻画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描写人物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历程,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一种写作方法。 在日语中,表示希望、欲望的心理活动的有「ほしい」和「ほしがる」、以及「たい」和「たがる」两组表达方式。「ほしい」和「ほしがる」用于表达欲望,「ほしい」一般用于表达说话人即第一人称的欲望,在疑问句中也可以用于第二人称,是形容词。「ほしがる」一般用于表达第三人称的欲望,是ラ行五段动词。 例如: 第一,誕生日に何がほしいですか。[疑问句、主语为第二人称(日文中第二人称主语「あなた」常被省略)](引自《新编日语1》)。 第二,一週間ぐらいの休みがほしいですね。(主语为第一人称、日文中常被省略)(引自《新编日语1》)。 「たい」和「たがる」是表示希望的助动词,接在动词的连用形后面。「たい」可以作形容词活用,表示说话人(第一人称)想做某事,在疑问句中也可以用于第二人称,作为连体修饰语修饰体言使用时也可以用于第二第三人称。 例如: 第三,「どうぞ伯母さんに話して下さい。わたしは行きたい!本当に行きたいんです!」(主语为第一人称)(引自宫本百合子《红色货车》)。 第四,李さん、(あなた)何が飲みたいですか。[疑问句、主语为第二人称(日文中第二人称主语「あなた」常被省略)](引自《新编日语1》)。

汉语人称代词

中文第一人称包括使用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说话、书写者自己的人称代词。有时汉语复数,如“我们”,可以指单数;例如行政官员发言时用“我们”以示代表整个政府发言。 [编辑]现代汉语 ?我、我们:最常见中文第一人称代词。 ?咱、咱们:比较常用中文第一人称代词。其中“咱们”通常包括聆听、阅读者,而“我们”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中国东北方言“咱们”的用法相当于“我们”。 ?本人:多用于书面语。 ?人家:多为女性所使用,古义中性,今义则带有撒娇或挑逗等亲密关系意味。 例:《红楼梦》第九十二回:袭人啐道:“小蹄子,人家说正经话,你又来胡拉混扯的了。” 中文第二人称包括使用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对方的人称代词。如“你”、“你们”(用于复数)等 [编辑]现代汉语 ?你、你们:最常见第二人称代词 ?妳、妳们:用于女性,多见于现代文学作品(中文本无此用法,大陆使用很少;“妳” 原为“奶”或“嬭”的异体字) ?您:普通话中用于表示尊敬的称呼 ?祢:多见于宗教作品,指代“神”。 中文第三人称包括使用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我、你以外的人的人称代词。 [编辑]现代汉语 ?他:用于男姓(能用于女姓); ?他们:用于指代你我以外的人(不分性别); ?她:用于女性(不能用于男姓,由刘半农在五四运动时期提出[1]); ?她们:(中文本无这种用法,模仿自西方语文,最早由刘半农在五四运动时期提出); ?牠、牠们:用于指代你我以外动物(中国大陆并入“它”字); ?它、它们:用于指代你我以外“死物”(中国大陆指所有非人类事物);有时代指人类的婴儿和尸体等,没有明确人格的身分。 ?怹:用于尊称,不常用,多见于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第九章唐五代词

第九章唐五代词 第一节词的起源 词是“倚声填词”,而词所配的是隋唐新起的燕(宴)乐,是随着燕(宴)乐的兴起而兴起的 一、燕(宴)乐的兴起: ?燕乐,是包括中原乐、江南乐、边疆民族乐、外族乐(胡乐)等多种因素的乐曲,其种类繁多、兼容并包的特点,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场合(雅俗)、不同阶层人的娱乐需要,适应范围极为广泛。 二、词的名称: ?曲子词(曲子是就音乐而言的); ?诗馀(谓其不登大雅之堂的消闲之作); ?长短句(句式参差,但与诗之长短不同:诗之长短不固定,词的长短不固定); ?乐府(入乐、合乐与乐府诗同,二者又有不同:乐府诗先有歌词,后有曲;词,先有曲,后有文词。 ?另有乐章、笛谱、歌辞、琴趣、寓声乐府等。 三、词的特点: *词人是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填词的,又叫依声。 ?词有调名(音乐性),决定了句、字、韵等 ?多数分片(遍、阕)——音乐唱完了一遍。 ?韵位不固定。 ?多为长短句形式。 ?声调配合严密,平仄固定,有时阴阳平、上去入都不能互用。 ?今天,“词”的概念已不同于唐宋时期,它已脱离了音乐,成为具备一定格律的、和近体诗有差别的诗体。它是律化的、长短句的、字句数和韵数、韵位都固定的诗——只作为一种文学体裁。 第二节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的发现解决了由诗而词,词发展史上悬而未决的疑问。词也如其他题材的文字一样,是由民间发展而来的。最早词集《云谣集杂曲子》,收词三十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格律上较粗糙,用语朴拙,带有明显的草创之痕。不同于后来文人词单一的特点。敦煌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望江南》(莫攀我)。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 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第三节文人词 一、中唐文人词 ?初盛唐时,民间词已广泛传唱,文人也开始模仿创作。如相传李白作的《忆秦娥》、《菩萨蛮》二词,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虽可能不是李白所为,但艺术水平高,已相当成熟。 ?中唐时,文人词已渐渐成为气候,白居易、刘禹锡、张志和等都有词传世。文人词比起民间词来,清丽优美,圆熟典雅。中唐以前的词传世的很少。词到了中唐开始从走向了自觉。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忆江南

日语翻译(1.9.3)--人称代词与指示词的翻译

第9课 人称代词与指示词的翻译 一、翻译下列句子 1.父親が弱病でへっぴり腰だから、子供たちがのさばる、と妻にしかられます。 2. わたしは、人の恋愛感情というものが想像できない。この人たちがどういう感情の元で結びつき、留まっているのか、大きな謎だ。少なくとも、今目の前を通り過ぎていく彼らと、わたしが昔からやっていることは、別だという気はする。 3.「最悪だ」そういい残して、出てきてしまった。恋の終わりは予想以上にあっけなかった。わたしが待っていた自然の流れというのは、こういうことなのだろう。いってはみたが、よく考えてみれば言葉に出すほど最悪でもなかった。 4.雨の日、私はこの家にやってきた。その部屋には、立派な額縁に入れられた猫の写真が鴨居の上に並んでいた。 5.家に帰ると吟子さんはこたつで刺繍をしていた。この家のこたつ布団は異様にぶ厚い。毛玉だらけのベージュの毛布の上にもう一枚茶色い毛布、その上にさらに赤い羽根布団を重ねている。 二、翻译短文 1.「僕、結婚しますから」 と鮮やかに宣言されたのだから、親たちとしては手の出しようがなかった。別に、文句をつけねばならぬ娘ではなかった。料理も下手だと言うが、それはおおかたの娘がそうであろう。短大出だとは言うが、嫁には学者をもらうのではないのだから、それで充分だと依岡は考えていた。先方の家は、父親が五年ほど前に亡くなっていた。暮の忙しい時に、羽田事務所で斃れたのだそうで、一種の殉職とみなされているのかもしれない。会社が遺児の淳子を採用したのも、いくらかそういう背景があったからかもしれなかった。 2. 詳しいことは電話だからわからないが、骨折もしていないし、出血個所もない。歩行にもなんの支障もないという。――そんななんでもない相手を病院に入れるのも、こんなことにかけては万事神経質に振舞う慎重居士の父親のやりそうなことであるし、それからまた、忙しいにも忙しいだろうが、相手を病院に入れておいて、その見舞いの役を娘にやらせようというのも、いかにも父親らしいことである。面倒なことや厄介なことには極めて臆病である。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是表示人们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词。同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也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类。 在上古汉语中,人称代词具有三个特点: 1.没有性的区别,男女通用; 2.没有尊卑上下的区别; 3.没有数的区别,单复数同形。 大约从春秋战国开始,才逐渐有了类似表示复数的“侪(chái)、等、曹、属、辈”等,粘附在第一、二人称代词及部分尊称、谦称之后,表示“这批人”、“这班人”、“这辈人”等意思。例如: ①吾侪小人。(《左传·襄公十七年》) ②公等皆去。(《史记·高祖本纪》) “吾侪”即“我们这班人”,“公等”即“你们这班人”。但是,这些类似表复数的字,与唐宋以后产生的表复数的“们”字是不同的,它们都还是名词。 (一)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代词,是指说话人称呼自己的代词。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昂(áng)”等七个。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秦始皇以后专门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了。“昂”,多用在《诗经》中,“台”多用在《尚书》里,后代都不使用了。例如: ①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②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楚辞·涉江》) ③余不能治余县。(《左传·昭公三年》) ④予既烹而食之。(《孟子·万章上》) ⑤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⑥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尚书·汤誓》) ⑦人涉昂否,昂须我友。(《诗经·邶风·匏有苦叶》)

由于出现时代、方言以及使用习惯的差别,第一人称代词在使用上有同有异。 1、从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看,“我”、“余”、“予”通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吾”通常作主语、定语和前置宾语,“昂”作主语、宾语,“朕”作主语、定语。但也有例外,如: ①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尚书·盘庚上》) ②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庄子·田子方》) 例①中的“朕”作宾语,例②中的“吾”作宾语。 2、从单复数形式看,除“我”、“吾”既可表单数又可表复数外,其余一般用于单数。 3、吾、我区别何在? A.头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胡适的《吾我》篇。他认为这是一种格的表现。所举的例子是“今者吾丧我”。他主张“吾”字是用到主格跟领格的形式,“我”字是用到受事格的形式。 B.俞敏《汉藏虚字比较研究》。他认为:西周人的铜器里,所有自称的字除了“朕”、“余”,就光有一个“我”字,连一个“吾”字也没有。《诗》、《书》两经里可以说简直没有“吾”字。“吾”跟“我”的区别纯粹是一个声音的问题。“吾”向来不用到语丛的尾巴上,“我”可以,比方“非我也”;凡是对比重念的地方,全用“我”。 谦称: 另外,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称其名。例如: ①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自称低贱的身份。例如: ①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史记·孝文本纪》) ②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妾”本是“女奴隶”,“牛马走”指“像走马一样被役使的仆人”,所以均是谦称。 3、自称不德卑贱之词。例如:

晚唐五代词

晚唐五代词 二、温庭筠与花间派 1、花间派(名解): 因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而得名。《花间集》收录了18位作家的500首词 作,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这些作家词风大体一致,因此都被称为“花 间派”。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多写闺阁情事,情致缠绵,辞藻富丽。代表作家 有温庭筠、韦庄等。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 “在唐五代文学史上,‘诗庄词媚’作为一种带有普遍性和群体性的创作倾 向,是自‘花间’诸人开始的。” ——刘扬忠在《唐宋词流派》 “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忏之玉指,拍案香 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欧阳炯《花间集序》 《花间集》不但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词为艳科”的观念,而且在词的格律、文辞、风格、意境方面特征的确立,为词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温庭筠(812-866) 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初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出生没落贵族家庭,屡考不中,一生不得志,行为放浪。 代表作《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 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 词牌说明 《菩萨蛮》,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 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号称菩萨蛮队, 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 主题 (2)

整首词就写了一件事:梳妆。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3) 注释 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小山重叠”是因为女子皱眉。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金明灭”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 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 闪闪的样子。我们认为前种解释更为合理。 鬓云欲度香腮雪: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 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雪 一样的面腮,雪白的面颊。 3.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 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4.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5. 罗襦:丝绸短袄。 6.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 [4]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词即歌词,它跟乐府歌辞的辞是一个字,本指一切可以合乐歌唱的诗体。唐代称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词为“曲子词”,后来简称为词。这就是我们今天用以跟诗或曲对称的词 第一节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词的兴起,与唐代经济发达,五七言诗繁荣,有密切关系。词最根本的发生原理,也就在于以辞配乐,是诗与乐在隋唐时代以新的方式再度结合的产物。 ?词所配的是隋唐新起的燕(宴)乐。 ?燕乐的乐器以琵琶为主,音律变化繁多,五七言诗体不容易跟它配合,长短句的歌词就应运而生。 ?词在内容、手法和声律上都显著地受到近体诗的影响。 ??词的兴起,以及某些具体格律和修辞特征的形成,还与酒令著辞有关。 ?词起源于民间,敦煌词是一种证明。 ??词体在民间兴起并广泛流传后,盛唐和中唐一些诗人,开始了对这一新形式的尝试。?在唐代文人词中,张志和、刘长卿、韦应物是较早的作家。 ??元和以后,作词的文人更多。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白居易《忆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刘禹锡《萧湘神》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巴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频。? ——刘禹锡《忆江南》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菩萨蛮》??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第二节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一、《花间集》的编辑及花间词派、花间词风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于广政三年(940)选录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十八人词500 首,编为《花间集》十卷。 《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代表人物是温庭筠和韦庄,其中温又有“花间鼻祖”之称。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所写的词都是供歌筵酒席演唱,内容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文采繁华,轻柔艳丽,词风自然缛采轻艳,绮靡温馥,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息。 ?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无不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 ——欧阳炯《花间集序》?二、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 ?温庭筠的词风并不单一,有:境界阔大之作 ?较为清丽疏朗通俗明快之作。 ?词风秾艳细腻,绵密隐约,代表了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 ?闺阁题材?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就是哪些 语文学习 分享到: 1、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与“孤”。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2、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您、您的、您们、您们的”。 3、第三人称:又叫“她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她、她的、她们、她们的”等。 4、关于己称,即“自称”,常用“自、己”二字,均可以译为“自己”的意思。 5、关于“旁称”,亦称为别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译为”别人”、“人家”。 6、关于“尊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一般译为“您老人家,她老人家”的意思。 7、个人在对话中用“贱称”,也叫“谦称”。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 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吾、我、予(余)、卬 教材例句补例: 1、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乎!小子!”(论语·泰伯)啟:通“晵“,视也。 2、《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 “吾“一般不用作宾语。但可作前置宾语。例如: 1、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庄子·秋水) 3、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就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4、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 5、我胜若,若不吾胜。(庄子·齐物论) 补充: 1、“卬”也就是第一人称代词,例如::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经·郑风·匏有苦叶) 2、先秦时期一般人也可自称“朕”: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第二人称 教材例句补例: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祗益祸耳。”项王从之。(史记·项羽本纪)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俎亦机之类,故夏侯湛《新论》为‘机’,机犹俎也。比太公於牲肉,故置之俎上。” 注意:古人相见时多不直接称“尔汝”,如相称,则或表轻贱,或表关系十分亲密。

唐五代词概况

晚唐五代词 继唐诗以后,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就是词。词原来叫做“曲子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 每首词都有一定的歌谱,称为词调。它的句子大都长短不齐,所以又称为“长短句”或“诗余”;因为它是按照一定的曲谱写出来的,非常讲究平仄韵律,可以演唱,故又有“乐府”之称,如《东坡乐府》收录的就是苏东坡的词作。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唐代“燕乐”兴起,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导致了以娱宾遣兴为目的的曲子词流行,吸引文人参与创

作。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唐时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词中小令的杰作。后经温庭筠、李煜、冯延巳等发展,到宋代迎来词创作的高峰。 填词初起于民间,近几十年在敦煌石窟发现数百首民间曲子词,就主要是中晚唐的群众创作。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词由民间进入城市,进而登上了文坛。由此,词的内容逐渐扩大,艺术上也逐渐成熟,晚唐以后,终于成为一种能与诗并驾齐驱的新的诗体。 温庭筠是第一个倾心于作词的诗人。多 写歌伎舞女的生活,格调不高,但艺术上却 比较成熟。他善于运用秾丽华美的语言抒写 心理和感情,对词的格律的发展起到了推进 作用,被尊为“花间派”的鼻祖。 “花间派”指的是晚唐五代时期集中于 西南前后蜀割据政权的一批词人。他们写了 许多秾丽的艳词,表现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 生活,艺术上绮丽细腻,比较重视形式,当 时的赵崇祚为他们编写了一个集子叫《花间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词这种诗歌新形式,产生于民间,确立于中唐,成熟于晚唐五代。 词是唐代产生的一种音乐文学。当时称之为“曲子”或“曲子词”,先有曲子(音乐),后有词(文辞),因此要以辞配乐,即按照定型的谱式(词调;分片;定字句;押韵)填写歌词。 一、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1 燕乐的兴起 诗与歌是合二而一的。诗经配的是雅乐,汉魏乐府配的是清商乐,都是先有辞后配乐;唐五代曲子词却是先有乐(配的是燕乐)后有辞。 燕乐是胡乐与中原音乐结合的产物。胡乐以琵琶为主乐器,配以鼓、板等节奏;中原音乐在保留原先南北音乐因素的同时,更多地吸收胡乐的成分,形成了节奏明快、节拍鲜明、风格新颖的流行音乐。这就是隋唐燕乐。 2 词的起源 词起源于民间,证据是敦煌曲子词。 早期民间词,短小,朴素无华,不拘于字数、韵

脚,有民歌味。 早期文人词,小令,如张志和《渔父》、白居易《忆江南》,通俗流畅。 二、花间词人:温庭筠 1 《花间集》 第一部文人词总集。18位作家,500首词。 编成于十国后蜀时期。其中既收晚唐作品,也有后蜀词作。 主要内容是男女情爱,风格艳丽。这就是花间派的由来。 2 温庭筠 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作家,是词由民间转入文人手里的确证。 他生活在晚唐,并未到蜀中与后蜀词人相处。但是,后蜀词人奉他为宗主,所以他在《花间集》中,名列首位,入选66首词作,占1/8多。 他的词作以写女性情态之作最突出,脂粉味太重,香喷喷软绵绵,给人以性的暗示和挑逗。 花间派词人中,“温韦”并称。韦庄词风格近于温庭筠,表现上虽有区别,内容上大致雷同。

三、南唐词人:李煜 十国中的南唐词人没有合集。重要词人有三位:冯延巳,李璟,李煜。他们的作品共同写的是相思和忧伤之情。后主李煜的作品有个性有特点。 李煜词发展了词的白描和直抒胸臆的手法。 他的真情实感,在词中得到了流畅自如的表达。表现在: A 国破家亡的不幸,让人感动; B 挥洒自如的本色美,让人叫绝; C 人生悲剧性的反思,让人共鸣。 四、花间、南唐词人比较 在创作倾向上,花间重娱乐,南唐重抒怀; 在词作表达上,花间重场面,南唐重辞意; 在风格上,花间艳丽,南唐疏淡; 在格调上,花间俗气,南唐雅致; 在影响上,花间婉约,南唐深情。 思考题: 1 花间派词人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2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有什么突出的艺术成就?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