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法复习提纲

环境法复习提纲

环境法复习提纲
环境法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

是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影响。

2. 环境污染

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的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者妨害舒适性和环境的其他合法用途的现象。

3. 环境法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是指由环境法确认并体现、贯穿整个环境法体系、反映环境法的价值、基本特征及性质,对贯彻和实行环境法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

5. 环境法律关系

是指环境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法规范所确认和跳帧过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6. 环境法体系

就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规范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等所组成的完整的统一整体。

7.环境管理

是指国家了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8. 环境质量标准

是指以维护一定的环境质量、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

9.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是指为了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技术的规定。10. “三同时制度”

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础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基础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1.许可证制度

是国家为加强环境管理而采用的一种卓有成效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国外,有人把环境法分为与方法和规章法两大类,许可证制度在规章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1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的一项制度。

13.征收排污费制度

是指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

14..环境民事诉讼

是环境侵权的受害人为保护自身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依据民事诉讼的条件和程序向人民法院对侵权行为人提起的诉讼。

15..诉讼时效

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保护其民事权益的权利。

16. 无过错责任

是指因污染环境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17.环境行政诉讼

是指环境法主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负有环境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18.行政处罚

是指由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环境法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的法律制裁。

19..环境刑事责任

是指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了严重危害环境的行为,并造成了人身伤亡或公司财产的严重损失,已经构成犯罪要承担刑事制裁的法律责任。

20.大气环境标准

是指国家环保部门和省级地方政府依法制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等。

21.大气污染

是指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财产安全,以及破坏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22.固体废物

是指被丢弃的固体额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

23.声环境质量标准

是指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对各类不同的功能区域内环境噪声最高限制所作出的规定。

24..环境噪声

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25.噪声污染

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26. 人类环境

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27. 自然资源

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用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状态的物质和能量。

28.自然资源所有权

是指所有人依法独占自然资源,并通过其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自然资源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29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30.自然资源档案

是对自然资源调查所获资料、成果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汇集、整理、立卷归档集中保管的各种文件材料的总称。

31. 矿产资源所有权

是指矿产资源法律关系主体对矿产资源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2.水资源

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并能逐年恢复的淡水的总称。

33..水事纠纷是指在水资源开发、管理、保护以及防洪排涝过程中因不同地区、单位或者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争议。

34.风景名胜区

是指按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划定的、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进行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35.自然保护区

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定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36.文化遗迹地

是指具有一定科学、文化、历史、教育、观赏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物、现象及其保留或遗迹地。

47.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一是国际社会所有的成员都应该并且有权参与保护和改善国际环境的行动;二是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普遍的参加和合作。

二. 简答题

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答:(1)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资源基础为条件。

(2)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去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 简述许可证制度的作用。

(1)便于把影响环境的开发、建设、排污活动,纳入国家同意管理的轨道,使国家能够有效的进行环境管理;(2)便于主管机关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管理办法,规定具体的限制条件和特殊要求;(3)便于主管机关及时掌握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制止不当规划、开发及各种损害环境的活动,促使法律法规有效实施;(4)促进企业加强环境管理,采取无污染和少污染工艺;(5)便于群众参与环境管理。

3.简述危害环境的犯罪特点。

答:(1)环境犯罪主体已经答打破了只处罚自然人的界限;(2)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客体具有复合客体的特征;(3)环境犯罪造成的后果特别严重;(4)犯罪主体进行犯罪行为时存在故意或过失的主观心理状态。

4.简述环境民事诉讼的特点

答:(1)起诉资格的放宽;(2)举证责任的转移;(3)因果关系推定原则;(4)诉讼时效一般3年。

5.简述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历史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1)第一阶段,早期限制时期;(2)第二阶段,治理时期;(3)第三阶段,综合防治时期;(4制定发展与环境的总体战略,全面调整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6.简述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条件。

答:(1)不可抗力;(2)是受害人自身引起的;(3)是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7. 简述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答:(1)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3)开发这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4公众参与原则。

8.简述行政处分的程序。

答:首先,对被处分人所犯错误的事实逆行调查核实,取得证据;其次,要经过一定的会议讨论,并允许受处分人进行申辩,处分结论允许其签注意见,包括异议和保留意见,处分决定要经上级主管部门批注后生效,受处分人对处分不服,可以申请复核、进行申诉和在申诉。

9.简述水资源开发利用者在保护水资源方面的义务。

答:(1)节约用水的义务;(2)防止生态破坏义务;(3)进行工程建设时遵守规划和申请批准义务;(4)不损害公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义务;(5)申请取水许可和缴纳水资源费义务。10.简述我国《土地管理法》保护耕地的主要措施。

答:(1)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2)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3)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4)节约使用土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5)鼓励合理开发未开发的土地;(6)鼓励土地管理,提高耕地质量。

11..简述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方式。

(1)确认取得;(2)授予取得; (3)转让取得; (4)开发利用取得。

12. 简述我国法律关于资源税减征免征的相关规定。

答:(1)开采原油过程中用于加热、修井的原油,免税;(2)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过程中,因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遭受重大损失的,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酌情决定减税或者免税;(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减税免税项目。

13.简述我国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

答:共有五种:警告;罚款;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责令停业、关闭。

14.简述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答:适用范围包括中华让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技能攻击去、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15.简述我国防治交通噪声污染相关制度。

(1)机动车辆排放标准制度;(2)特种车辆控制;(3)声响信号控制;(4)航空器控制;(5)交通噪声控制

16..简述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答:(1)实施该规则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价;(2)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3)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17. 简述我国的大气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答: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实行限期治理的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对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而不考虑其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超标。另一类是对设立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的并且在《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前排污单位已经建成的设施,如果其污染物的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则无论其是否造成大气严重都要实行限期治理。

18.简述我国《水法》规定的禁止性行为的规定。

(1)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2)禁止在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和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干作物;(3)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河道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4)禁止围湖造地;(5)禁止围垦河道。

19.简述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

答:(1)环境质量标准是确认环境示是否已经被污染的根据;(2)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认其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3)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是环境纠纷中确认各方所出示的证据是否是合法证据的根据。

20.简述环境噪声的特点。

答:(1)它是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振动造成的,具有无形性和多发性;(2)它具有影响范围上的局限性、分散性和暂时性,不会停留于环境中积累第致害于环境要素和人类;(3)它具有危害性及其威海的不易评估性。

21.简述我国环境立法的指导原则。

答:环境立法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突出和利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

22. 简述三个主要的陆地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的名称。

(1)《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公约》;(2)《世界遗产公约》;(3)《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3.简述我国资源税的纳税范围。

答:我国资源税的征税范围限定在开采国家规定的矿产品和生产盐。国家规定的矿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紫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盐包括固体盐和液体盐。

24.简述各国环境保护立法通常采用的经济刺激手段。

(1)财政援助;(2)低息贷款;(3)税收。

25.简述我国法律规定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式。

答: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五种征求公众意见的方式26.简述环境管理的特有原则。

答(1)综合性原则;(2)区域性原则;(3)预测性原则;(4)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27. 简述我国法律关于水土保持方面的管理制度

(1)水土保持规划制度;(2)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制度;(3)水土流失监测和公告制度;(4)水土保持方案和“三同时”制度;(5)水土流失治理的行政代执行制度。

28.简述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

答(1)排污收费制度;(2)海洋污染限期治理制度;(3)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排放控制制度;(4)海洋功能区划制度;(5)海洋环境监测、监视信息管理制度,(6)海上重大污染事故预防和处理制度;(7)跨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政府协商制度和联合执法措施。

29.简述构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必要条件

答(1)所排放出的噪声必须是“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环境噪声污染必须是该噪声对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干扰。

30.简述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作用。

答(1)它有利于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2)它有利于为开发新的资源筹集资金,并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3)它有利于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简述环境法的特征。

答(1)综合性;(2)技术性;(3)社会性;(4)共同性

32. 简述特殊区域环境保护法的作用。

答(1)有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2)有利于整体环境的改善; (3)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守秘密的原则。

33.简述我国《矿产资源法》确立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

是指资源补偿制度是指关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对象、范围、费率、程序和使用与管理的一整套措施和方法。目的是为了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保护与合理开发、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财产权益。,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其它管理海域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人,都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国家预算,实行专项管理,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

34.简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固体废物管理的原则。

答(1)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 (2)全过程管理原则; (3)分类管理原则

35.简述我国法律关于动植物检疫物的范围。

答(1)进境、出境、过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 (2)装载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装载容器、包装物、铺垫材料;(3)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4)

进境拆解的废旧船舶;(5)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际条约规定或者贸易合同约定应当实施进出境动植物建议的其他货物、物品。

36.简述我国环境法立法体系主要组成部分。

答(1)宪法(2)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4)环境标准;(5)相关部门法中有关环境的法律规范。

37. 简述征收排污费的目的和作用。

答:(1)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2)作用: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从外部给企业一定的经济压力,使排污量的大小同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明显促进了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和污染治理。

38.简述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的区别。

答(1)实施处罚的机关不同;(2)适用的违法行为不同;(3)处罚的对象不同;(4)处罚的形式不同;(5)救济方式不同。

39.简述我国环境行政诉讼的范围。

答(1)司法审查之诉;(2)请求履行职责之诉;(3)请求行政侵权赔偿之诉。

40.简述《水土保持法》规定的水土流失预防措施种类。

答:(1)综合性措施;(2)禁止性措施;(3)开发建设活动管理措施。

三.论述题

1.试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答: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领域特别是在因公害引起的民事责任中,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应该在立法的改进、救济方式上更多采用预防性的责任形式,作到积极预防和避免损害的发生。

(1)排除危害。主要是指由于环境污染和破坏对他人造成人身或财产危害的排除。包括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害的排除。是一种积极意义的防止性责任形式。

(2)赔偿损失。是指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致害人以财产赔偿受害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失。

赔偿范围: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

①财产损失的赔偿。在环境污染污染造成的财产损失的计算中,除了直接损失外,也

应包括失去的可得利益和间接损失。例如工厂排污毒死了鱼塘的鱼苗,直接损失是鱼塘的鱼苗,可得利益是鱼苗成长后可以得到的实际收入,间接损失是清除鱼塘被污染的费用。②身损害引起的财产损失的赔偿。环境污染导致人身损害主要有三种情况:健康损害、人身伤残、死亡

2.试述水事纠纷的涵义、类型及其处理方式。

答:涵义:水事纠纷是指在水资源开发、管理、保护以及防洪排涝过程中因不同地区、单位或者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争议。

类型:水事纠纷可以分为行政区域之间的水事纠纷和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噶人之间的水事纠纷两种类型。

处理方式:不同区域之间按的水事纠纷处理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又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有关各方必须遵照执行。在此之前,在行政区域交界线两侧一定范围内,任何一方不得修建排水、阻水、取水和蓄水工程,不得单方面改变水的现状;单位之间、个人之见、单位和个人之间的水事纠纷,应当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部门调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试述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答: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环境、检测和评价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和掌握自然生态规律,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为人类保留自然“本底”;(2)为各种濒危物种提供避难所;(3)伪科学研究提供条件和场所;(4)微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供基地;

(5)为人们的游乐、休息提供场所;(6)保护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4.论述我国水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

答:(1)水资源国家所有原则;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2)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多效益兼顾原则;(3)节约用水原则;(4)居民生活用水优先原则。5.试述公众参与原则在法律上的体现和贯彻。

答:(1)公民的环境权。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但在《宪法》、《环境保护法》、《民法通则》等法律的有关规定中,体现了维护人民良好生活环境的精神。

(2)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这项权利首先在《宪法》中作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公民可以广泛参与国家的环境管理。

(3)公民有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都对公民享有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作了规定,充分体现了环境管理的民主原则。

6.试述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关于控制野生动物猎捕的主要规定。

答:(1)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实行猎捕许可证制度;(3)规定

禁猎期、禁猎区和禁止使用的工具、方法;(4)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5)严格管理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经营利用和进出口活动;(6)明确单位和个人保护野生动物的义务和权利;(7)确立野生动物保护的监督管理体制。

7.试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答:(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把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分为规划和建设项目两类;

(2)规划又分为综合利用规划和专项规划两大类;(3)建设项目根据其对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事项分类管理:(4对环境问题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5)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7)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不需要进行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8.试述我国关于水资源保护方面的主要管理制度。

答(1)水资源规划制度;(2)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规划制度;(3)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4)水功能区划制度;(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6)取水许可制度;(7)征收水资源费制度;(8)用水收费制度

9.试述固体废物防治的“三化”原则。

答:(1)对物体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则,简称“三化”原则。(2)减量化是指在对资源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第利用资源或能源,以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3)资源化是指对已经成为固体废物的各种物质采取措施,进行回收加工使其转化成为二次原料或能源予以再利用的过程。(4)无害化是指对于那些不能再利用、或依靠当前技术水平无法再利用固体废物进行妥善的储存或处置,使其不对环境、以及人身、财产的安全造成损害。(5)三者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减量化是基础,根本措施是清洁生产和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10.论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1)审批的一句和标准的掌握。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对审批标准缺乏具体规定,实践中又是发生矛盾和扯皮现象。(2)谁对评价承担法律责任。在建设单位对评价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也必须明确评价单位的法律责任。(3)环境影响评价的可靠性问题,某些难以计量的环境因素如生态影响的确切表达问题们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4)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程序相结合的问题。

11.试述我国环境与保护法中的协调发展原则与国际环境法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关系。

答:(1)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只是文字的表述不同,两者的实质含义是完全一致的。

可持续发展包含需求和限制两个概念,它把对人类的需求作为首要的任务;协调发展也是以人类自身发展为前提的协调环境发展。

(2)协调发展着重从横向关系上,即制约发展基本因素的相互关系上对发展提出要求;

持续发展则是从纵向历史发展过程即当前需要与未来需要的关系上提出要求。

(3)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既满足

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威胁。我国提出的协调发展方针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而且进一步具体化了。

12.试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涵义及其与其他规划(如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利用规划、国

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等)的关系。

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对土地的使用所进行的总体安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关于土地利用的整体安排,它与其他种类的土地利用规划相比,具有最高的效力。首先,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其次,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最后,土地利用年度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编制。

13.试述环境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答:环境法律关系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其特征主要有:(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2)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关系的除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

14.试述我国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特别规定的内容。

答:特别规定:⑴实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制;)⑵实行危险废物识别标志;⑶实行危险物经营许可证。⑷关于危险废物的处置规定(⑸有关危险废物发生污染事故时的强制应急措施和处理规定:1998年2月,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共包含47类危险废物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标志上要注明警告性图案,针对性图案,危险废物的名称、种类及其危险特性。

15.试述各级人民政府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职责。

答:(1)采取措施加强节水管理,发展节水产业;(2)加强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为社会提供水资源信息;(3)合理组织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4)加强领导,防止土地盐渍化;(5)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6)推行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用水效率;(7)采取措施提高生活用水效率和污水再生利用;(8)采取措施改善城乡居民的饮用水条件。

16.试述我国有关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规定的主要内容。

答:(1)对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建设项目执行环境污染防治基本法律制度。

(2)界定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推行清洁生产,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

(3)制定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以推广使用能够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

(4)建立、健全企业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5)建立专用储存设施、场所。

(6)禁止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施、场所;确有必要关闭、闲置或者查处的,必须经所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核准,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四.案例分析题

1.甲厂新建投入生产,同时投入运营的还有该厂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厂运营三个月后,认

为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营增加了企业成本,遂私自决定不再运营该设施。当地有一农民乙在甲厂投产后,就从甲厂的排污渠中抽水养鱼,以利用污水中的养分。但自从甲厂停止运行污染处理设施后,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大大增加,乙鱼塘中的鱼因为养分过多开始大量死亡。乙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甲厂赔偿损失。问:(1)甲厂停止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2)甲厂是否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答.(1)甲厂停止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行为违法;因为不经有关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不允许私自对污染物设施停止运营。(2)不承担赔偿民事责任。因该损害是由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按照法律规定:损害的发生原因是受害人自身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致害人可以免除民事责任。

2.2001年1月,王某等20户渔民经当地政府批准,集资数百万元,在当地办起了大型鱼类养

殖场。2005年10月上旬,来自某市造纸、化工等企业的工业污水污染了王某等经营的养殖场的水域,致使即将成熟上市的鱼类成批死亡,直接经济损失惨重。经渔政部门监测,造成鱼类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养殖河域内存在的大量有机物和悬浮物所致。经环保部门对上游排污企业的排查,发现有三家排污企业排放的有机物和悬浮物数量相当、排污口地理位置相近。其中,A造纸厂排放的有机物和悬浮物严重超标;B造纸厂排放污水虽然达标,但主要污染物仍为有机物和悬浮物;C化工厂也将大量未达标的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水,虽其污染物中不含悬浮物,但有机物的排放也严重超标。

2005年12月,渔政部门对这次污染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污水造成鱼类养殖场的损失为650万元。同时,污染事件对养殖区域生态造成了重大损失,经有关部门评估,损失约为2600万元。为此,王某等20户渔民欲联合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诉讼。

问:(1)本案中A、B、C三家企业是否都能成为被告?为什么?(2)王某等20户渔民是否有权对污染事件引起的河流生态破坏损失提出赔偿请求?

答(1)A、B、C三家企业都能成为被告。

因为A、C二家企业排放污水严重超标,明显负主要赔偿责任;B造纸厂排放污水达标.其行为不发生违法性问题,但是在环境保护法中,不把侵权行为的违法性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只要从事了“致人损害”的行为并发生了危害后果,即使行为合法,也要承

担民事责任。(2)王某等20户渔民有权对污染事件引起的海洋生态破坏损失提出赔偿请求。

3.张某认为,距自己家附近10米处的一家橡胶厂,每日产生的噪声严重影响了自己以及家人

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根据当地环境监测站的噪声测试报告表明:环境噪声并未超标。问题:本案有无构成环境噪声污染?为什么?

答:没有。因为(1)《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是以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的最高限值为界限,来界定和区分"环境噪声"和"环境噪声污染"的。对于在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的数值以内排放的噪声可以称为环境噪声;对于超过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的数值排放噪声及其产生了干扰现象的,则称为环境噪声污染。(2)张某因环境噪声干扰而出现妨害或损害等纠纷的,可以依照《民法通则》中"相邻关系"的原则与规定向法院提起以橡胶厂为被告的环境噪声损害赔偿之诉。

4.甲市A企业根据甲市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向本市D河排放污染物,该市B企业在符合国家污染

物排放标准但不符合甲市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向D河排放污染物,该市C企业超过该市污染物排放标准向D河排放污染物。大量的长期的排放污染物导致该河流污染十分严重,用该河河水养殖鸡鸭的养殖户损失惨重。问题:(1)根据我国的水排污费的规定,A、B、C三企业分别要缴纳什么排污费?(2)这些受到财产损失的养殖户可以通过何种途径获得救济?

答:(1)A企业应缴纳正常排污费,B、C企业还应征收超额排污费。(2)这些受到财产损失的养殖户可以通过与排污企业协商获得损失赔偿,也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排污企业获得赔偿。

5. A公司在开发利用贮灰场和清运粉煤灰的过程中,对清运作业监督不力,致使10吨粉煤灰

被倾倒B河,造成水体污染。当地环保部门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和排污收费的规定,对该厂罚款5万元,同时征收排污费20万元。A厂不服,认为对于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环保部门不能在罚款的同时征收排污费,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对于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环保部门能否在罚款的同时征收排污费?

答:可以。因为征收排污费或超标排污费不是行政处罚,不以违反行政法律法规为前提条件,与行政处罚行政不同,适用条件也不同,二者并不相互排斥,因此,因违法排污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事业单位,仍然应当依法缴纳排污费或超标排污费。

6. 市有一垃圾处理站原本靠近市郊;但一家公司打算在该垃圾站所在地段兴建一个游乐场,就

找到该垃圾站,表示愿意出高价租用垃圾站,改作修建游乐场所用。垃圾站看到有巨大利益可图,遂将垃圾站高价租给该公司。垃圾站另将辖区内的生活垃圾全部拉到附近的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填埋。问:(1)垃圾站将本站出租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2)垃圾站将垃圾填埋到附近的自然保护区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答:(1)不合法。没有经过主管部门批准,垃圾转运站无权转让土地使用权。改变土地用途应该经过规划局同意。

(2)不合法。根据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措施规定,禁止向自然保护区内排放、倾倒或掩埋污染物。《刑法》第338条规定向环境违法排放、倾倒或处置有毒有害成份的废物造成重大污染事故要承担刑事责任。

7. 农民郭某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挖了一个养鱼池进行甲鱼养殖。某食品有限公司的废水排放

渠距离养鱼池只有50米远。郭某听说食品有限公司排放的废水中有很多营养物质,于是萌发了引废水养甲鱼的想法。一天夜里,郭某偷偷扒开食品有限公司的排污渠将废水引入自己的养鱼池。第二天郭某养的甲鱼开始死亡,五天内全部死光。经评估,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郭某认为损害是由食品有限公司废水污染所致,于是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关于“造成水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人民法院以该案属于环境污染案件,尚未请求环保部门处理为由,裁定不予受理。问:(1)人民法院的裁定是否合法,为什么?(2)食品有限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答:(1)裁定不合法,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部门或者交通部门的行政机关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食品公司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污染损害是由于郭某自己扒开食品有限公司的排污渠将废水引入鱼塘引起的,而《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水污染由受害者自身的责任引起的,排污单位不承担责任。

8. 1992年11月,王某与拆迁人某市综合投资公司(下称投资公司)签订拆迁安置协议,约

定安置其到丰台区六里桥10号院7号楼居住。1994年5月,王某入住后发现该楼邻近京石高速公路,噪声污染十分严重,日常生活和学习受到严重干扰。王某多次要求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均没有结果。为此,王某于2000年8月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投资公司、某

市公路局(下称公路局)、某市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发展公司)限期采取减轻噪声污染的措施,将住房内噪声值降低到标准值以下,赔偿从入住以来的噪声扰民补偿费每月60元,总计4500元。1997年11月3日晚22时,某市丰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对六里桥10号院7号楼进行噪声监测,噪声值分别为78.4分贝、77.3分贝、69.2分贝。该区域适用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4类标准,环境噪声最高限值昼间为70分贝、夜间为55分贝。法院审理后认为,投资公司在开发建设7号楼时,京石高速公路已通车数年,该公司有关建楼规划手续虽符合当时规定,但并不能免除该公司对噪声污染进行治理的责任,故投资公司在治理和改善住户居住条件的问题上应承担主要责任。发展公司是目前京石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人和受益人,且此次纠纷所争议的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于京石高速公路,故发展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义务承担起治理和改善环境的责任。问题:本案中法院的审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法院的审理是正确的。投资公司在建设项目主体进行规划的同时就要对周围环境污染进行防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避免造成损害,还要做到主体工程与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其他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因此投资公司要承担主要的责任.京石高速公路在7号楼建设前就已通车数年,但根据因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发展公司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环境法自测练习题

环境法练习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40') 1.以环境的构成要素为标准进行分类,环境可分为:() A.农业环境、工业环境、生活环境等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C.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等 D.人工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 2.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 A.排污收费制度 B.限期治理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3.根据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制度,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保护方案 D.环境污染防治方案 4.破坏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危险责任原则 5.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主要针对的是:()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自然界中的灾害性事故 D.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损害 6.国家对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实行()制度。 A.征收水资源费 B.取水许可证 C.节约用水 D.合理开发利用 7.排污费的()部分可适当用于补助环境保护部门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环境保保护部门自身建设等业务支出。 A.20% B.80% C.50% D.40% 8.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连续处罚。 A.季度

B.月 C.日 D.年 9.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A.环境监察 B.环境影响评价 C.环境检查 D.安全验收评价 10.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自给自足 B.节约低碳 C.奢华 D.铺张 11.《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规定,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和有关部门报告。 A.地方政府 B.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公安机关 12.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当在编制时向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A.审批单位 B. 监督管理单位 C. 行政主管单位 D.建设单位 1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A.当地 B.军队 C.相关 D.建设 14.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 A. 制度 B. 标准 C.规范 D.依据 15.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 A. 安全监督管理局 B. 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公安机关 6.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的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

新环保法试题及答案

新环保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法是 B 年制定的。 A、1984 B、1989 C、1990 2、新修订的《环保法》自 C 起施行。 A、2014年6月1日 B、2014年12月31日 C、2015年1月1日 3、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 A 。 A、基本国策 B、政策 C、方法 4、新修订的《环保法》规定每年的 C 为环境日。 A、4月22日 B、5月31日 C、6月5日 5、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十九条规定,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A 。 A、环境影响评价 B、环境监察 C、环境监测 6、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 A 连续处罚。 A、日 B、月 C、周 7、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 A 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低碳、节俭 B、自给自足 C、奢华、浪费 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 C 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A、经济发展 B、节约资源 C、环境保护 9、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A 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一切单位和个人 C、各级环保部门 10、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 C 。 A、环境保护税 B、经费 C、排污费 11、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 C 和有关部门备案。 A、国务院 B、地方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环境保护法试题库

环境保护法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2、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3、《环境保护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4、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5、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6、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7、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 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8、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9、《环境保护法》确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10、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 11、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12、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13、国家鼓励开展环境基准研究。 14、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施行。 15、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 16、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共7章70条。 17、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18、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19、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20、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21、《环境保护法》规定,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 22、《环境保护法》规定,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23、进入生产单位实施现场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 24、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环境法期末考试整理

2、环境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个中心事物而言的,即围绕某个中心事 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某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上的环境:也叫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的功能 ?生命支持功能(提供物质资源) ?废物消纳功能 ?生态审美功能 4、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比较 ?定义: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

量都称为自然资源。 ?比较: ?自然资源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属于环境要素中可被人类利用的自然 物质和能量。 ?二者的相近:如果把自然资源作为环境因子,自然资源则纳入环境的外延; 也可以把环境作为自然资源系统的一个层次进行研究,把环境纳入资源的范畴。 ?二者的区别:自然资源的认识侧重点是其经济效用、经济价值,而环境则 侧重于系统平衡的生态性概念作为人类共同保护的客体,其根本目标是维护人类环境系统的平衡、保持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关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自然资源大多可以商品性物化,可以界定产权。而环境则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很难通过界定产权来保护。 ?二者的融合:环境资源化(即赋予环境以价值);资源生态化(作为整体 系统的资源生态功能) 5、环境问题的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失调,对 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它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6、环境法的科学基础-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它探索环境演化的规律,研究环 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统一,研究人类生存发展在不同范围内对环境的整体性影响,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

《环境法学》练习题

1.环境标准作为一种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属于一种() 性标准。 2.我国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内容的宪法是() 3.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 4.1983年底,在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上,环境保护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 () 5.在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6.在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法发展的基础是() 7.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法依据是() 8.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原则的首要原则是() 9.政府(或组织)根据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所作出的、今后一定时期内保护 生态环境功能和环境质量的行动计划称为() 10.我国《宪法》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 资源,都属于() 11.属于我国《环境保护法》中受保护的“环境”范畴的是? 12.环境日为每年() 13.我国《环境保护法》中,以生态环境整治及恢复为主要内容,以经济调节 为手段,以法律为保障的新型环境管理的制度是() 14.我国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推行采取()态度。 15.我国《环境保护法》中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 16.我国《环境保护法》中规定,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 照()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17.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 18.我国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是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5年8月29日修订通过,修订后版本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19.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比过去版本而言,新增的独立 章节为()

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doc

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 A. 其他领空 B. 其他岛屿 C. 其他海域 D. 其他大陆架 正确答案: C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2. 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的()。 A. 教育网络 B. 科学知识 C. 行政法规 D. 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 B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3.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 A. 大气质量 B. 水环境质量标准 C. 污染物处理标准 D. 污染物排放标准 正确答案: D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4.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环境监测和管理。 A. 建立监测机构 B. 组织监测网络 C. 建立管理机构 D. 制定监测程序和标准 正确答案: B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5. 建设项目的(),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影响作出评价,规 定防治措施,报各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A. 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 B. 环境质量报告书 C. 环境影响报告书 D. 污染防治报告书 正确答案: C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6. 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 A. 限期治理 B. 限期拆除 C. 停产治理 D. 上报处罚 正确答案: A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7. 制定城市规划,应当()的目标和任务。 A. 制定大气防污染及治理 B. 确定江河流域的环境保护 C. 制定交通改善 D. 确定保护和改善环境 正确答案: D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8.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使用。 A. 关键工程 B. 主体工程 C. 被警告 D. 防污工程 正确答案: B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9. 排放污染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 A. 被罚款 B. 被通报批评 C. 被警告 D. 负责治理 正确答案: D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10. 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 A. 开除公职 B. 进行重罚 C.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 依法行政拘留处罚 正确答案: C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环境保护法试题库

《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共200题) 一、单项选择(共100题) 1.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五条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B)、损害担责的原则。 A.政府为主 B.公众参与 C.部门配合 2.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A)。 A.举报 B.检举 C.报告 3.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B)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A.停止审批 B.暂停审批 C.减缓审批 4.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每年的(C)为环境日。 A.4月22日 B.5月31日 C.6月5日 5.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A)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一切单位和个人C.各级环保部门 6.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C)和有关部门备案。 A.国务院B.地方政府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7.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A)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A.建设单位 B.审批单位 C.监督单位 8.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C)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A.一 B.二 C.三 9.向已制定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B)的有关规定。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0.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B)。 A.按份连带责任 B.连带责任 C.损害赔偿责任 11.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C)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 A.生态补偿 B.优化环境 C.污染防治 12.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C)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A.生态保护 B.新能源 C.环境保护 13.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B)。 A.责令停产停业 B.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C.移交司法机关

环境法期末总结

环境法复习总结论述题: 环境公益诉讼 公众参与 案例题: 环境侵权 环境行政-许可-处罚选择题:环境行政《环境许可法》 环境影响评价 行政处罚手段(比如按日计罚)《新环保法》强化的地方 《侵权法》关于环境侵权的几条 一、 环境权:公民请求生活在良好环境中的权利。 环境法主体对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即享用和争取适宜环境 的权利。 民事权利 地役权通风 宁静 相邻权采光 日照 健康权眺望参与 知情消极(宪法上的强行性权利) 监督 人权(公法)司法救济 积极(良好的请求权) 二、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法律保护的公共环境利益受到侵害时,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特点:(1)原告范围广泛 (2)目的具有特殊性:保护国家、社会及不特定多数人环境利益 (3)兼具预防和补救功能:尚未发生时就可以使用 (4)效力范围的扩张性 起诉条件:(1)明确的被告 (2)具体的诉讼请求 (3)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初步证据 (4)法院受理的范围和管辖范围 (5)污染导致实际的环境或健康损害 民事公益诉讼不以存在实际损害为前提! 特定程序要求:(1)法院书面告知行政部门 (2)开庭前申请参加者为共同原告 (3)可另行提起私益诉讼 (4)和解与调解 (5)原告在法庭辩论终结后不得撤诉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

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规定的有关机关与组织列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排除了个人 法定的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 法院管辖:污染行为发生地、损害结果地、被告住所地中级以上法院 有关组织:(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检察机关:授权 1、范围: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污染环境、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犯众多… 2、免交诉讼费、被告无权反诉 3、诉讼前要督促、支持法律规定的机关或者有关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 4、诉讼前应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检查建议,督促其纠正行政违法行为或依法 履行职责 三、环境侵权 一、环境侵权责任 (一)环境侵权的特征 1. 主体的不平等 2. 环境侵权的社会性 3. 复杂性 4.环境侵权的适法性 (二)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造成损害后果 2、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推定) (即使企业达标排放也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因为企业行为合乎行政管理的要求,只能免除其行政责任,而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环境噪声侵权行为人的主观上要有过错,须具有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的违法性,才承担噪声污染侵权责任。 最高法评论:公众在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同时,承担一定范围和限度内的容忍义务,衡平原则 因果关系推定: 1、优势证据论:被害人能够证明因果锁链中的大部分事实,或提供的证据优于加害人时,就可判定因果关系存在。 2、疫病学的因果关系学说:A、该因素从发病前已经开始发生了作用 B、该因素的作用程度越明显,患该疾病的概率便越高; C、该因素被消除或者有所减轻的话,该疾病的患病概率或者程 度就会降低; D、该因素作为疾病的原因其作用机制基本上可以得到生物医 学上合理的说明

学法答案 环境保护练习题满分答案

[单选] 1、根据《环境保护税法》,需要缴纳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不包括( )。 ? A 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 ? B 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事业单位 ? C 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居民个人 ? D 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其她生产经营者 [单选] 2、下列不属于适用于《环保法》第六十三条的违法行为就是( )。 ? A 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 B 未通过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并已经投产与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 C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 D 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单选] 3、根据最新《“两高”司法解释》,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第三百三十九条规定的行为,以下情形不属于应当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的就是( )。 ? A 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一百吨以上的 ? B 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 C 致使三十人以上中毒的 ? D 致使一人以上死亡或者重度残疾的 [单选] 4、根据最新《“两高”司法解释》,具有下列哪种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 )。 ? A 致使三十人以上中毒的 ? B 违法减少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支出一百万元以上的 ? C 二年内曾因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前列行为的 ? D 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单选] 5、《中华人民共与国水污染防治法》属于( )。 ? A 基本法 ? B 单行法 ? C 部门规章 ? D 行政法规 [单选] 6、查封扣押措施被解除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立即通知排污者,并自解除查封、扣押决定作出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送达解除决定。 ? A 三

环境法试题及答案

环境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太阳与人类得生存与生活有密切关系,但在现有得科技条件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还不能把它作为保护对象,这就是因为( ) A.它就是人类共同财产 B.人类不能对它产生影响 C.它可以作为民法得保护对象 D.它得价值无法计量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就是指在开发、利用、保护环境与资源活动中产生得( ) A.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得关系 B.人类与环境要素之间得关系 C.既包括人类与环境之间得关系又包括人与人之间得关系 D.人与人之间得社会关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得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得关系体现人与自然得关系。 环境法律关系就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关系得除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 3.我国首次规定“国家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防治污染与其她公害”得宪法就是( ) A.1954年宪法 B.1972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4.1989年制定得《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 ) A.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占有核心得最高地位 B.就是在我国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健全得基础上制定得 C.就是其她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得制定依据 D.就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完善得重要标志 5.我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等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得时限就是( ) A.半小时内 B.1小时内 C.2小时内 D.3小时内 6.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得法律制度就是( ) A.自然保护区制度 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 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7.体现环境目标得要求、据以评价环境就是否受到污染与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得环境标准就是( )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C.环境保护方法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 8.国家为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而采取得最主要手段就是( ) A.建立与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机构 B.应用环境经济调节措施 C.强化环境刑事制裁 D.与企业订立环境协议 9.与其她行政决策相比,环境行政决策往往具有( ) A.范围广泛性 B.科学不确定性 C.事后反应性 D.手段多样性 10.依照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得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得,必须经( )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C.国务院备案 D.国务院批准 11.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得规定,经我国管辖得内水与领海以外得其她海域转移危险废物得,必须事先取得( )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得书面同意 B.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得书面同意 C.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得书面同意 D.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得书面同意 12.依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在重点水污染总量控制区域内得企业排污超过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得,应当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发给(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法学 考试题型: 1、单选; 2、判断改错; 3、名词解释; 4、简答; 5、论述; 6、案例分析; 复习重点(考试重点) 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关系 第二章环境资源法概述 第三章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定位 第八章环境资源责任制度 第九章环境资源纠纷解决制度 (重点为环境资源民事责任与环境资源民事诉讼;案例分析考我国环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损害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无过错原则) 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内容明确不考 重点内容整理(根据考试重点整理自老师课件)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环境资源的概念亦是如此) 二、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种类 1、按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和第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破坏) 2、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可分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 (1)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自然环境破坏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过量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使得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增殖能力受到破坏的现象。 三、全球环境问题阶段的环境问题 1酸雨(包括酸雪、酸雾等各种酸沉降) 2臭氧层破坏 3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 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瑞士巴赛尔赞多兹化学公司莱茵河污染事故) 5大规模的生态破坏(非洲大饥荒) 四、环境法的本质特征 (一)环境法是社会法 (二)环境法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 (三)环境法是公法手段干预私法领域的法 (四)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的法 五、环境法的概念

学法答案环境保护练习题满 分答案

[单选] 1. 根据《环境保护税法》,需要缴纳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不包 括()。 ? A 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 ? B 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事业单位 ? C 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居民个人 ? D 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其他生产经营者 [单选] 2. 下列不属于适用于《环保法》第六十三条的违法行为是()。? A 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B 未通过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并已经投产和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 C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 D 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单选] 3. 根据最新《“两高”司法解释》,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第三百三十九条规定的行为,以下情形不属于应当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的是()。 ? A 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一百吨以上的 ? B 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 C 致使三十人以上中毒的 ? D 致使一人以上死亡或者重度残疾的 [单选] 4. 根据最新《“两高”司法解释》,具有下列哪种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 ? A 致使三十人以上中毒的 ? B 违法减少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支出一百万元以上的 ? C 二年内曾因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前列行为的 ? D 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单选]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属于()。 ? A 基本法 ? B 单行法 ? C 部门规章 ? D 行政法规 [单选] 6. 查封扣押措施被解除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立即通知排污者,并自解除查封、扣押决定作出之日起()个工作日内送达解除决定。 ? A 三

环境法试题及答案

环境法试题及答案 1.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依据就是( ) A.环境功能的不同 B、环境范围的大小 C、环境要素的不同 D、环境要素形成的原因 答案:D 2.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 ) A.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 C.第一环境问题 D.继发环境问题 答案:B 3.首次提出“人类环境”这一概念的就是( ) A、1945年联合国大会 B、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C、1982年内罗毕峰会 D、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 答案:B 4.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 ) A.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B.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C.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 D.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答案:B 5.我国宪法中将环境分为( ) A、城市环境与乡村环境 B、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C、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D、水环境与大气环境 答案:C 6.下列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表述有误的就是( ) A.环境就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B、人类能够主动地适应与改造环境 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逐步摆脱环境对人类的限制 D、人类就是环境的产物 答案:B 7.在日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一般称为( ) A.公害法 B、污染控制法 C、环境保护法 D、自然保护法 答案:A 8.在环境保护的综合调整机制中,属于市场调整机制的主体有( )

B、营利性企业 C、非政府组织 D、非营利性组织 答案:B 9.首先提出了“预期的环境政策”的法律文件就是( )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21世纪议程》 C、《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 D、《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答案:D 10.标志着我国的污染防治工作已经从末端治理为主进入到以源头预防、综合治理的阶段的事件就是( ) A、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大会 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实施 C、1989年《环境保护法》实施 D、2002年《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 答案:D 1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不包括( ) A、环境法具有科技性 B、环境法就是社会法 C、环境法就是私法 D、环境法就是综合部门法 答案:C 12.ISO环境标准属于( ) A.国家标准 B、企业标准 C、国际标准 D、行业标准 答案:C 13.下列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 A、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国家标准与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标准 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作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标准 C、凡就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标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严格于国家标准 答案:B 14.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实行多少小时报告制( ) A、半小时 B、一小时 C、二小时 D、三小时 答案:B 15.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在建设项目的哪一阶段报批( )

《环境保护法》知识题库

环境保护法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 1. 新环保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 2.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错) 3. 新环保法规定:一切部门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错) 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对) 5. 新环保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保护宣传日。(错) 6.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对) 7.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错) 8.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 9. 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对) 10.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对) 11.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对) 1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对) 13.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对)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点整理.doc

1.2014年新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主要是由于高发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策:发达国家可以率先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可以带头开发更洁净、非资源密集型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在财力和科学技术诸方面支持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除了贫穷之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自然资源和转嫁污染,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扩大生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要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人口,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3.环境保护的概念:所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1)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2)《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法考《环境资源法》复习题集(第2324篇)

2019年国家法考《环境资源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我国生态保护制度,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15年卷一31题,单选) A、国家只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B、国家应积极引进外来物种以丰富我国生物的多样性 C、国家应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D、国家应指令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给予生态保护补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生态保护制度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生态保护制度。 A项:《环境保护法》第29条第1款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故A项错误。 B项:《环境保护法》第30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引进外来物种以及研究、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根据该条规定,引进外来物种,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经过认真研究才可以。故B项说法错误。 C项:《环境保护法》第3 2.依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关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权限和效力的规定,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方排污标准须报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B、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省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地方排污标准时,可略低于已有国家排污标准 C、国家排污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排污标准 D、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排污标准>>>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环境标准制度 【答案】:B 【解析】: 考查环境污染排放标准的制定。根据《环境保护法》第16条的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

2018年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 部门: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环境的构成要素为标准进行分类,环境可分为:() A.农业环境、工业环境、生活环境等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C.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等 D.人工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 2.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 A.排污收费制度 B.限期治理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3.根据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制度,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保护方案 D.环境污染防治方案 4.破坏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危险责任原则 5.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主要针对的是:()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自然界中的灾害性事故 D.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损害 6.国家对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实行()制度。

A.征收水资源费 B.取水许可证 C.节约用水 D.合理开发利用7.排污费的()部分可适当用于补助环境保护部门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环境保护部门自身建设等业务支出。 A.20% B.80% C.50% D.40% 8.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连续处罚。 A.季度 B.月 C.日 D.年 9.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A.环境监察 B.环境影响评价 C.环境检查 D.安全验收评价 10.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自给自足 B.节约低碳 C.奢华 D.铺张 11.《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规定,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和有关部门报告。 A.地方政府 B.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公安机关 12.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当在编制时向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环境保护法试题库(判断单多选)

《环境保护法》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每年的( C )为环境日。 A. 4月22日 B.5月31日 C.6月5日 D.4月24日 2、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D )。 A、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B、拯救我们的海洋 C、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 D、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3、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 A )。 A、向污染宣战 B、可持续消费和生产 C、同呼吸、共奋斗 D、警惕全球变暖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 A )起施行。 A.2015年1月1日 B.2014年12月1日 C. 2015年6月5日 D. 2014年3月24日 5.环境保护基本法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除宪法外占有( B )地位。 A.中心 B.核心 C.统制 D.重要 6.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C )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A.一 B.二 C.三 D.四 7、依据新《环境保护法》之规定,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 A )。 A.开工建设B.竣工验收 C.正式投产运行 D.招聘劳动人员 8、依据新《环境保护法》之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 C )和有关部门备案。 A.国务院 B.地方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省级人民政府 9、依据新《环境保护法》之规定,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 A )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A.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B.生产受严重影响 C.自然资源受极大损害 D.企业正常经营时 10、《环境保护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 C ) A. 其他领空 B. 其他岛屿 C. 其他海域 D. 其他大陆架 11、按照《环境保护法》,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B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A. 乡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 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 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12、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 C )。 A、环境保护税 B、经费 C、排污费 D、环境保护基金 13、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 C )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