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教学心理学(免费离线作业答案)

小学教学心理学(免费离线作业答案)

小学教学心理学(免费离线作业答案)
小学教学心理学(免费离线作业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教学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

(2)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一种社会义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3)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明确而特定的。

2、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特点如何?

答:我国到达入学年龄的儿童,一般都有认真学习的愿望和要求。他们每天怀着自豪而又好奇的心情,背着书包来到学校。他们上课认真听讲,按照老师的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如果偶尔因病不能上学,许多小学生是很难过的。

但是,并非所有的小学生都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实际上,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儿童喜欢上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被学习以外的一些活动所吸引。一些小学生还保留着学前儿童的特点,把游戏和学习混在一起,对学习仍然抱着游戏的态度。一些小学生对学习抱着应付的态度,不愿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听课时三心二意,不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按时完成作业或应付了事。这些儿童还没有形成对待学习应有的正确态度。

3、简述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主人公的名字,相传他是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对自己用象牙雕刻的少女产生了爱恋之情,由于他热诚的期望竟使这座少女雕像变成了真人而与他结为伴侣。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于1968年发表了

研究成果《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他们在奥克学校(Oak School)所作的一个实验中,先对小学1至6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为智力测验。然后,在这些班机中随机抽取约20%的学生,并让教师认识到“这些儿童的能力今后会得到发展的”,使教师产生对这一发展可能性的期望。8个月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智力测验。结果发现,被期望的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被期望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在智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倾向,在智商为中等的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显著。而且,从教师所做的行为和性格的鉴定中可知,被期望的学生表现出更有适应能力、更有魅力、求知欲更强、智力更活跃等倾向。

4、简述能倾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能倾与教学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可以概括如下:(1)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法;

(2)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倾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3)对于能倾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倾水平.

二、辨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1、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答:错误。接受学习不一定就是机械学习。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自实行班级授课制以来,接受学习一直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但这种学习形式一直被误解为机械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只是因为一些教师使学生进行的是机械学习而采取的又是接受学习方式,才使接受学习被认为是机械的。同样,发现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也可以是机械学习,那种只发现点滴的事实,而不理解其中的规律的发现学习便是机械的发现学习。

2、做笔记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

答:错误。(1)做笔记可以引导注意。做笔记能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材料而不是其它材料上,这样就能做到明确重点。(2)做笔记可以帮助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组织,建立材料间的内在联系。(3)做笔记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所呈现的信息与已有知识间建立起外在联系。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1、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教师应该如何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的能力呢?这固然可以从塑造其创造性的人格、训练其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入手,但更简便、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在学生解决课堂学业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创造性的理解问题和选择方法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能创造性加以解决的学业问题和允许学生大胆思维的课堂情境。下面就是几种有助于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1.为学生创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1)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提问比如在解决一道课堂常见问题时,不要求学生按书上固有程式给出答案,而是要“讲出你所想到的全部方法”、“列出你所想到的所有事物”、“最大限度说出你能联想到什么”、“你认为还有什么情况适合于这种办法”??这种提问方式常可以结合“头脑风暴法”来使用,即鼓励两个或更多的人尽可能多地提出许许多多不同的主意,而教师当时不对任何主意做出评价性反应。这就大大增加了产生有价值的思想的机会。(2)提出要求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仅靠现在所学内容解决不了、而必须结合以往知识或经验进行整体思考的“思考题”,而且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新颖、有趣的课外活动,如制作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帮妈妈管理家庭财政、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农业技术难题等等,使学生突破书本的限制。(3)重视学生独特的想法有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教师已讲了几十年,但突然间就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很荒唐的问题或答案,这时教师不要轻视、忽略或是讥讽,而应该给予倾听和考虑,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或验证这一想法。因为教师也往往会因定势等影响而忽略进一步观察事物间的关系,而他们所忽略的又恰恰可能被没有固有观念束缚的学生所看到。(4)允许课程安排和时间的灵活性过分注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内容,将会妨碍教师利用学生们自然而然的想法。因此这一堂课中学生讨论如果意犹未尽,不妨告诉学生下一堂课将拿出部分时间继续讨论,希望他们在两堂课之间的这段时间把自己的想法再理顺一下或提出更多的想法。另外,为了打破思维定势和允许灵感的产生,没有完成的教学内容或没有解决的课堂问题

也最好搁置一段时间再重新拿出来。2.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尽管世界上的发明创造各式各样、涉及各个领域,但若加以分析比较,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共同之处的。比如很多东西是经过对现有事物“反一反”、“缩一缩”“加一加”形成的:照相机加灯就成了闪光灯照相机、钟缩小就成了手表、“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反过来就使人发现了“磁场能转变为电”。因此用“加一加”、“反一反”等方法思考问题,就可以成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当然也就可以对人进行训练。(1)检查单法检查单法又称提示法或检查提问法,有“创造技法之母”之称,就是由一个个固定的思维角度模式组成一个检查单,每遇到新事物就按照检查单上所列进行逐项思考,以期得到创造性的结果。上面所说的“加一加”、“反一反”“缩一缩”都属于检查单上的项目。此外它还包括:“能否扩大”、“能否替代”、“能否改变”、“能否综合”、“能否有其它用场”、“适合与否”等等。(2)类比模拟法也称原型启发法或对偶法,就是把眼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与某类事物相对照,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如哈维(Harvey)通过观察鱼的心脏,并且把它和水泵联系起来,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现象。具体地说,它可以包括:①拟人类比:如制造机器人;②直接类比:如由硬甲虫钻橡树而启发产生的将空心钢柱打入岩层后再在其中挖掘的“构盾施工法”;③因果类比:如加泡剂后可使面包省料且体积增大从而创造出泡沫塑料、空心砖等;④对称类比:如狄拉克从自由电子运动中得到正负对称两个能量解,从而大胆提出存在正电子并最终被验证为正确;⑤象征类比:如用风帆簇拥的造型设计建成了悉尼歌剧院,以象征这一港口城市的自由和开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做类比,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学业问题。(3)移植综合法就是将某一学科的理论、概念,或者某一领域的技术发明和方法应用于其它学科和领域,以产生新的结果。比如现代医学中的内脏移植手术、克隆技术等,都是根据了这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理。心理学上也有这样的事例:现代信息加工的理论和术语被移植到对人心理过程的分析中,就形成了新兴心理学分支——现代认知心理学。因此教师不妨允许学生借用其它学科的已有知识来解决本学科的问题。(4)克弱转换法这种方法是在问题得不到解决时,潜心寻觅有关事物的弱点,从而得出创造性的发现。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有一次听别人演讲中提到非线性方程中有一种叫孤子的解,他就找来了几乎所有关于孤子的文献,花了一星期时间来挑剔别人的弱点,果然发现所有文献都是研究一维空间的孤子的,而在物理学中,有广泛意义的是三维空间。他从这一弱点入手,很快找到一种新的孤子理论,并用来处理三维空间的亚原子过程,得到了许多新的科研成果。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置疑,找出现有方法的漏洞,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5)非逻辑联想法据说一个日本人在

控藕时放了响屁而受到嘲笑:“嗨,这样的响屁若对着池底多来几个,莲藕不都会翻出来吗?”旁听者由此受到启发,先用压缩空气、后改用水加压喷入池底,藕终于完整而清洁地被冲刷上来。非逻辑联想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新颖性,它可以把人的思维从死胡同、牛角尖中拽出来。一些始料不及的方案正是在不符合逻辑的奇特的联想中产生的。非逻辑联想的一个变式是“卡片乱配法”,就是把事物的每一性质、特点、需要、操作、要求等分别写在一张张卡片上,然后把卡片混合在一起并随意搭配。这种盲目的排列组合当然时常会驴唇不对马嘴,但有时就会独辟蹊径,带来意外的惊喜。(6)侧向思维法在检查单法里我们介绍过“反一反”的思维方式,它又称“反向思维”,是把已有原理或解题方法颠倒过来以求得新出路。它包括上下、左右、前后、大小、动静、有无、是否、正负、内外、长短、好坏、主次等等的颠倒。而侧向思维类似于反向思维,但又因不能说它是反过来的思考,所以称侧向思维。也有人称它为“边缘思考”,就是说把人们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扭转一下,换个角度,采用易被人忽视的方法解决问题。(7)转熟为生法前面讲过影响人理解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定势”,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最容易产生心理定势,从而固着于此而想不到其它方面,这就是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很多儿童会发表一些成人料想不到的奇谈怪论。避免这种习惯化的心理定势的一个途径,就是把熟悉的事物再“变成”陌生的,用天真的眼光如看待新事物般看待旧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只能这样而不能那样?”或者这样要求自己:“如果我从未经历过类似问题,我应该体验到什么?”这种思考方式就可能导致问题的解决脱出平淡、峰回路转。(8)延迟判断生活中常会发现,人们花好长时间解决不了一个问题时,把它搁在一边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再来看时却立刻发现了解决途径。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酝酿效应”或顿悟。它可能也是由于打破定势而产生的,也可能与灵感思维有关。灵感思维是指大脑经过紧张思考和专心探索之后产生思维质变,在潜意识中将现象与创造物间进行了信息接通。不管是打破定势也好,还是灵感思维也好,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人们需要离开具体情境一段时间,才能解放思想、打破定势;而灵感思维所依赖的潜意识活动也需要在紧张思考后,有意识地转换环境和情绪状态,从而得到思想松驰、大脑感受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其活跃起来,易于接受各类信息的诱导。因此当学生面临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可以让他们先搁置一段时间再重新审视,也许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训练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不只上面的几条,其解决常规问题的策略也可能导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因为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常规性问题解决本来就没有严格的界限,很多创造就来源于日常的普通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与日常教学完全割裂开,而应在课堂上把训练学生掌握常规的解题策略与创造性的培养有

机地结合起来。

2、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及其在学校教育上的主张?

答: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六个阶段如下:(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柯尔伯格不仅研究道德发展的理论问题,还强调把他的研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认为道德教育不能采用行为主义的机械教育,也不能采用成熟主义的放任自流,主张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使儿童不断与道德问题相接触的环境,编制道德两难故事,接触学校和社会中的两难问题。引起儿童的道德认知冲突(“失平衡”),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认知冲突,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他提出道德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培养他们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明辨是非,具有做出正确道德判断和道德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

柯尔伯格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抓住道德问题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其关键是要让儿童面对道德上的两难问题,引起儿童的道德认知冲突,产生失平衡,使他们对自己目前的思维方式产生不满,并寻求一种更完整、更高级的道德思维方式。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原则是不能直接教给学生的。柯尔伯格(1969)实验研究证明,儿童的道德思维是从他内心产生的,其变化是渐进的;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按固定的顺序,分阶段地进行的。

柯尔伯格主张采用道德两难问题讨论论法并建议采用“加一法”。所谓“加一法”是指在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时,使每个学生都能面对比自己当前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高出一个阶段的观点,以引起认知矛盾,激起学生进一步思索有关的信息,理解具有更高一级的道德发展水平的学生的立场,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柯尔伯格指出,道德问题并非通过讨论在课堂内就结束了,道德问题往往与整个学校、社区的氛围有关。象偷窃、破坏等问题仅靠课堂讨论很难解决,只能在全校范围通过营造一种民主的气氛逐渐加以改变。

有关教育心理学个人收获心得体会

有关教育心理学个人收获心得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 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对书上内容的 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

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心理学依据

——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心理学依据 一、引言 近半个世纪以来,皮亚杰心理学影响着世界各国的中小学教学,尤其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皮亚杰指出:“ 动作是智慧的根源”,①任何静态的数学概念都隐含着认知主体的内在动作,数学运算是一种广义的动作。②这些观念为数学课堂教学所采纳,目前小学数学普遍采取动手操作(或以直观方式演示有关操作)的方法。然而,对于这些在教学实践领域中早已被采用的观念与方法,却缺乏深入的研究,许多问题都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我们知道数学运算是一种广义的动作;但它除了是一种动作之外,还存在哪些区别于一般动作的规定性?同样我们也知道“动作操作”会增进儿童的数学知识与智慧;但能否认为任意的动手操作都有益于儿童智慧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儿童动手操作? 本文试图就以上问题作些探讨,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究,并期望对进一步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所裨益。 二、数学运算的内在规定性 1.反身性数学运算“甚至在其较高的表现中,也是正在采取行动与协调行动,不过是以一种内在的与反省的形式进行的罢了……”③这里“反省”与反身、反思是同义的。 皮亚杰将个体认知活动划归为两类。一类是对客体的认识;另一类是对主体自身动作所进行的反思。前者带来关于客体的知识;后者带来数理逻辑知识。 [实例]一个儿童摆弄10个石子,他可以掂一掂以了解其重量;可以摸一摸以了解其表面的光滑度。“重量”与“光滑度”是关于对象(石子)本身的知识。此外,儿童还有另一类动作,他将10个石子排列成不同的形状,沿着不同的方向点数它们,其总数“10”总是不变的。这里,儿童将手指一一地(不重复也不遗漏)点向10个石子,是具体动作;从这种具体动作中认识到总数“10”总是不变,则是一种反思,是反过来对自身的具体动作进行思考。具体动作可以有很多种(可以从不同的石子开始,可以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但总数的“10”却是恒定的。只有通过反思,体会到这种“恒定”,儿童才真正学会了计数。 这里我们看到儿童进行数学操作与运算离不开具体动作,但具体动作之后的反思比具体动作本身更为重要。儿童能一一地点数石子,我们也能训练一只小鸡——地啄石子,但小鸡不会了解“10”这个数,因为它没有反思。 数学运算因其反身性,还呈现出一种层次性与相对性。高一级的运算是对低一级的运算所进行的反思、协调与转换。乘法是对加法的“运算”;乘方又是对乘法的“运算”。 2.可逆性“运算是一种可以逆行的行动,即它能向一个方向进行,也能向相反的方向进行。”④我们可以把1和2相加得到3;反过来,也可以用3减2而还原为1。任何一种运算,总有一个与之对应的逆运算。学生用减法验算加法(或反过来用加法验算减法),用除法验算乘法(或反过来用乘法验算除法),就是因为这些运算是可以“逆行”的。对于“合”(加或乘)的结果,我们可以用“分”的动作(减或除)使其还原到初始状态。 可逆性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演可逆(1+2=3,反过来3 -2=1);一类是互反可逆(6比2多4,反过来2比6少4)。前者表现为相反的操作;后者表现为次序的逆向转换。 3.结合性运算“是可以绕道迂回的,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获得相同的结果”。⑤这就是所谓结合性。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体现在运算定律方面:3+4=4+3(加法的交换律);3 ×(4+5)=3×4+3×5(乘法的分配律)。这里,每个等式两边是不同途径的运算,但其运算结果却是恒等的;其二,体现在问题解决的一题多解方面。问题:男生和女生共植树450棵,已知每个同学植树5棵,有男生46人。问:女生多少人? 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先求出女生植树多少棵,再除以5,得出女生人数:(450-5×46)÷5=44(人);也可以先求两个班共有多少人,再减去男生46人,得出女生的人数:450÷5-46=44(人)。两种解法,具体途径不同,但结果一样。 至此,我们将可逆性与结合性综合起来考察,则会发现数学运算总是隐含着某些“不变的因素”。反演可逆是以相反的运算(如:以减法来验算加法)使其还原为初始不变的状态。互反可逆是一种相互转换,6比2

小学教学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小学教学心理学期末考 试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教学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2)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一种社会义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明确而特定的。? 2、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特点如何? 答:我国到达入学年龄的儿童,一般都有认真学习的愿望和要求。他们每天怀着自豪而又好奇的心情,背着书包来到学校。他们上课认真听讲,按照老师的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如果偶尔因病不能上学,许多小学生是很难过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小学生都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实际上,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儿童喜欢上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被学习以外的一些活动所吸引。一些小学生还保留着学前儿童的特点,把游戏和学习混在一起,对学习仍然抱着游戏的态度。一些小学生对学习抱着应付的态度,不愿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听课时三心二意,不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按时完成作业或应付了事。这些儿童还没有形成对待学习应有的正确态度。 3、简述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主人公的名字,相传他是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对自己用象牙雕刻的少女产生了爱恋之情,由于他热诚的期望竟使这座少女雕像变成了真人而与他结为伴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于1968年发表了研究成果《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他们在奥克学校(OakSchool)所作的一个实验中,先对小学1至6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为智力测验。然后,在

外语教学心理学

名词解释 1.动机:是促进达到目的的动因,通常产生于某种需要。 2.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人类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是记忆的基本过程。 3.复用:在心理学上复用指的是在记忆中再现某种材料,也就是在没有言语信息输入的情况下主动地再现材料。 4.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等人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采纳行为主义的塑造原理,更主张人类进行的大量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的 熟练反应,然后再努力模仿示范者的反应才完成的。 5.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6.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7.随意注意:是具有自觉地目的,而且要求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8.词汇检索:是人脑中存在着类似词典的内部词汇,从记忆中寻找提取这些词汇的信息。 9.智商:心理年龄(MA)与实际年龄(CA)之比。 10.图式:是皮亚杰用于人们为对付环境中各种特殊情境而发展的思维结构,构成可能有组织或有结构的行为型的认知能力。 11.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包括心智活动方式。 12.知识:是以经验或理论的形式存在于人脑中的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与关系。 13.语法教学的归纳法:归纳的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采用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在学习者就特定结构的使用进行练习之 前,先让他们接触一定数量的实例,使从中概括出该结构的有关规则。通常进行大量练习应用 所学语法规则。 14.感觉记忆:指感知停止后瞬间即逝的记忆,是将进入的感觉信息保持到某类型被认知的系统。 15.语感:在心理学上应属于被称为理智感的情感范畴。应理解为对语言的感性反映。语言联系和关系的所有这些感性反映形式 构成巨大而复杂的感性复合体,这便是语感。 16.气质: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现于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外倾 或内倾)。 17.命题:是句子的储存方式,也是句子记忆的基本单位,是关于一个或几个概念的判断。由一个谓语和数个中项组成。 18.同化:是按信息与现有图式一致的方式提取和解释新信息的过程。 19.调节:是改变图式使之更好地符合现实世界的过程。 20.意理识记: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进行的识记,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 21.即时记忆广度: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称为即时记忆广度。 22.遗忘的干扰说:这种解释认为,由于记忆痕迹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引起相应的神经抑制过程,呈现遗忘现象。一旦抑制过 程解决,记忆仍能恢复。 23.习得:在自然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而发展语言能力。 24.词汇的习得:词在人的长时记忆中储存并随机取用。 25.再现:(亦称重现或回忆)指过去经历过而当时并未呈现的刺激,在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记忆过程。 26.情感: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 27.内部言语:维戈茨基认为初始的“思想”与最后的外部表述之间有一个必要的中间环节,是把内部的主观意思转化成外部扩 展性言语意义系统的一种机制。 28词素:是语言最小的意义单位,可由一个或多个音节构成。 29引发行为:(即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发的的反应 30第一信号:巴甫洛夫把客观世界一切直接作用于机体的刺激物称为第一信号 31第二信号:言语中的词也可以成为条件信号,作为特殊的刺激物,标志着某 一事物,成为这一事物的信号。巴甫洛夫把这种信号称为第二信号 32分析性阅读:分析性阅读伴有对材料的全面分析,必要时还使用翻译,从而 推理地间接理解文字材料 33综合性阅读:是一种要求不经意翻译直接理解的阅读 34有意识记:亦称“随意识记”,指具有预定目的,按一定方法、步骤,经必要

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生活不能离开数学,重视数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进步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公民的数学素质,以及更好地支撑科学技术领域,就要着重培养数学后备力量,加强数学教育。这样,作为基础教学的小学数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一般程序为:以提问或大纲式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然后讲解新课,练习巩固,最后是小结。在数学教学时,采用这种模式教学总体来说教学效果是好的,但很容易忽视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十分精彩而下面的学生听得稀里糊涂的情况在课堂中经常发生,然而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如何吸引他们,从而使自己所讲授的知识被学生所接受、吸收并很好地应用,这就成为现在数学教师们最关注的问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培养他对数学的兴趣,让他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学会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去了解孩子的心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数学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一个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却离不开判断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识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小学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认识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的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可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小学生所处的心理阶段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小学的儿童大致处于其中的第四个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任务,他们追求工作完成时获得的成就感及由其成就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 汇总(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着作等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浅议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5-18T16:38:55.75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5期作者:吕爱花 [导读]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却离不开判断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吕爱花(青岛市莱西滨河小学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数学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一个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却离不开判断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102-01 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一般程序为:以提问或大纲式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然后讲解新课,练习巩固,最后是小结。在数学教学时,采用这种模式教学总体来说教学效果是好的,但很容易忽视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十分精彩,而下面的学生听得稀里糊涂的情况在课堂中经常发生,然而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如何吸引他们,从而使自己所讲授的知识被学生所接受、吸收并很好地应用,这就成为现在数学教师们最关注的问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培养他对数学的兴趣,让他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学会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去了解孩子的心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识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小学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认识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的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可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小学生所处的心理阶段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小学的儿童大致处于其中的第四个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任务,他们追求工作完成时获得的成就感及由其成就所带来的师长的认可和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他们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就容易形成自卑感。 那么怎样把心理学知识自觉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呢? 一、创设趣味性强的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针对教学要点难点提出趣味合理的问题,可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如果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身边的数学,这样教学就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可以给学生极大的吸引力,有助于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通过提问让学生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把数学与现实联系起来,对数学的理解更深刻。 三、赏识教育,激发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个适当的表达方法就是赏识。实施赏识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强化。第二,要注意的是,赏识要持之以恒,切忌急躁粗暴,大声呵斥。第三要注意的是:赏识不能过度。 四、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回答正确与否,通过老师恰当的语言,都能让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都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带给他们人格发展第四个阶段中不可或缺的成就感 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如何确立适应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目标”。具体说来,应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识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考虑所教内容的特点,依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不断做出改变。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加以调节。 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个体差异尤其明显。当代美国著名的学习和教学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R.M.Gagne)指出:学生在智商水平、人格特质、原有习得的素质上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课堂上的表现就略显不同,就会出现反应快慢、接受快慢等现象。所以我们不能单纯依靠表面现象来评价一个学生能力的高低,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大量重复的练习题只能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联系实际,善于发问,让小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还要针对不同的个体,观察他们,分析其心理,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让教师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外语教学心理学第9-15章要点

第九章外语词汇教学的心理分析 第一节词的结构 一.词的感性基础 按心理学的观点,词的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是在感知和理解口笔语时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听到和看到的复合刺激物;另一方面,是在口笔语中表达自己思想时可以通过发音和书写说出和写出的回答反射。 按认知理论的观点,掌握一个外语词是通过感觉登记和短时记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多种编码的信息痕迹。 词的视、听和动觉结构是其感性基础。 此不仅可以感知,还可以表象出来。 词的表象:在记忆中恢复的词的形象称为词的表象。 词的心理结构中包含着词的听觉表象、视觉表现和动觉表象。 二、词义与概念 (一)词的中心意义和具体意义 1. 具体意义:是词对所代表客体或现象的关系。 2. 中心意义:决定于词与概括地反映着现实的相应概念之间的直接联系。词的中心意义常被称为词的一般意义,包括词的是所有个别意义。 3. 词的中心意义与具体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亦即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中心意义——类概念;具体意义——种概念 4.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5. 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从属、完全相合或同义、部分相合或交叉、互相排斥 6. 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词义的揭示 一.不同语言的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种语言的词在多数情况下不是简单地与另一种语言的词相适应,而是在彼此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多样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复杂多样是由于一种语言的词所表概念系统与另一语言的词所表概念系统不是相同的。 不同语言的词所表的概念,以不同的形式反映现实。 不同语言的词不可能都是等义的,不可能完全相合而且绝对等值。 二.揭示外语词义的方法 1.词汇对译的方法:只有在完全相合或等值的情况下,用翻译揭示词义才是有效的。 2. 直观手段揭示词义:有一定的效果,但也会造成误解。 ●外语词实际上不应与实物直接联系,而是应与概念直接联系。 ●使学生正确理解词义最合理的方法:根据词的特点,分别采用翻译、直观演 示、构词分析、同义词、反义词、上下文等手段,并着重就词所表概念进行必要的讲解。主要在于让学生就所学的词形成正确的概念。 第三节词汇的习得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语教学心理学试题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语教学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外语教学法中的_____以心理学上的机械主义为理论基础。 2.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重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_____。 3.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兴起的_____,其理论基础除结构主义语言学外,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 5._____是语言最小的意义单位,可有一个或多个音节构成。 6.心理学家_____提出的有名的效果率认为;随伴满意的事态发生的反应将与情境更牢固地联结;随伴烦恼产生的反应则与情境的联结将削弱。 7.一般认为,对外语教学的比较系统的心理学研究,是以前苏联_____1959年出版的《外语教学心理学概论》为先导。 8.确认知觉本身显示出一种整体性,认为通过视听觉理解语言材料是以整体结构形式实现的这种观点显然受到了_____的影响。 9.认知心理学可以认为是传统的意识心理学和_____的混合体。 10.根据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对学习的分类,经典条件反应属于_____。 11.从电话簿上查找一个电话号码并根据记忆拨号,但事过之后就记不得此电话号码了,这种记忆类型是_____。 12._____提出的“内部言语说”极大地丰富了认知心理学。 1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雷鼓在侧而不闻”这句话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_____。 14.“提供的内容应与谈话的目的有关”是格赖斯会话原则中的_____。 15._____是用以构成句子或话语的最小单位,必须至少由一个自由词素组成。 16.看到一张桌子,听到一首乐曲,闻到一种菜肴的芳香,这些都是_____现象。 17.在幼儿习得语言的“电文阶段”中,下列词类中的_____先学。 18.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_____。 19.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北京”时,头脑中重现天安门的形象,这是_____。 20.在幼儿习得语言的“电文阶段”中,下列词类中的_____先学。 21.现在心理学领域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____提出的操作条件理论,是由沃森行为主义派生出来的一种新行为主义理论。 22.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直觉特征是_____。 23.“提供所要求的信息量,不必多于所要求的信息量”是格赖斯会话原则中的_____。 24.下列活动中,不属于习得活动的是_____。 25.在人们的短时记忆中,字母D常混淆为T,而不是O,这是因为人们在短时记忆阶段主要依靠_____。 2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反映的是_____与记忆的关系。 28.从气质类型看来,多血型和胆汁型对发展_____有利。 29.从气质类型看来,粘液型和抑郁型对发展_____有利。 30.对所计划的句子而言,其核心是它的_____。 二、填空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定义:学与教 二、核心:学习心理 三、学科范畴:心理学分支,应用心理学范畴 四、学习性质界定: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五、三过程: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六、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物质、社会环境)、教学媒体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①实验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 ④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⑤教育经验总结法 ⑥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⑦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从而了解心理特点的方法 二、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 1、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2、1877年、俄罗斯、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 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教育心理学之父、奠基人 二、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 方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本著作 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成熟) 80年代末(深化拓展)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定义:指个体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二、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三、中小学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表现:①同一方面发展速度;②不同方面发展速度 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几个关键期:2~3岁口头语言4~5岁书面语言4岁形状知觉5岁儿童智力发展 四、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决定论①、高尔顿②、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③、格赛尔:成熟论 2、环境决定论①、洛克(白板说)②、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3、影响身心因素

教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教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通过一学期的课堂学习和翻阅课本,我对《教学心理学》这门课程有了一定 的了解和心得。 教学心理学主要有十二个内容组成;即什么是教学心理学;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师心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知识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创造力发展与培养;规范教学;教学环境;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 教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一名处于形成之中的新兴学科。 教学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和教育心理学不 同的是,教学心理学尤其注重探讨依据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科学设计和安排教 学活动的原理、策略和技术。 最主要的是,我明白了教学心理学和我们学过的教育心理学是不同的,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整个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学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只涉及教学情境(主要是课堂教学情境),非常详尽。 教学心理学主要研究范畴是学校教学情境,研究主题是教与学双方(主要指师生),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揭示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 在教学心理学上课期间,很多老师针对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我们即将成为教师的学生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对我们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多案例分析;也有老师在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理学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因为我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所以当老师讲到一些和其他心理学课程有关的知识点的时候也能帮助我回忆比如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有关的知识点,这也帮助我对这两门课程的知识点的巩固,加深了我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教学,即上课,是老师授课,学生听课而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它既有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严格严肃性一面,也有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活泼活泛性一面。说白了,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一个是以知识传递为表现形式的信息交流;一个是以心理共鸣为影响特征的情感沟通。由此,信息交流在情感沟通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同时激起并维持感情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得以发生发展。其良好的心理影响,是构成和谐统一的最佳课堂教学情境因素。 我们作为师范类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的

《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大纲

《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语教学心理学试用专业:英语专业本科 英文课程名称: Psychology in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32 学分数:2 理论教学时数:32 实践教学时数:0 执笔者:编写(修订)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 《外语教学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学校情景下外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既要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外语,又要研究外语教师如何传授外语。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一方面,它有自己的核心概念和范畴群;另一方面,它也要综合应用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心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和研究外语教育领域的心理学现象,总结心理规律。 二、教学的对象 作为一门专业课,外语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英语教育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完成了英语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等课程的学习,对普通心理学专业有了初步的认识,一般具备了接受外语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教学的目的 外语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有关外语教育与学习的本质、过程、影响因素的基本理论,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有较深入的理解;形成运用教育心理学方法指导研究学校外语教育,指导学生外语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安排 本课程围绕心理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展开,可大体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二、三章是第一部分,这是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学习理论的基础部分,包括心理学与外语教学、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第四到八章是第二部分。主要内容是外语教学中涉及到的心理语言学理论,`包括掌握外语的心理分析、外语的感知、外语的理解、外语的表达和语言材料的记忆。第三部分包括第九到十三章,主要内容是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同课型具体涉及到的心理分析,如:外语词汇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语音、语法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口语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阅读教学的心理分析和外语写的教学的心理分析等。第四部分包括教与学的主体:第十四章关注学习者,主要涉及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个别差异。第十五章关注教学者,讨论如何提高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外语教学心理学复习题

外语教学心理学复习题一 参考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行为主义者的主要人物(依据时间先后粗略的排列): 罗意德·摩根(C. Lloyd Morgan) 伊万·巴甫洛夫 爱德华·桑代克 约翰·华生 爱德华·C·托尔曼(Edward C. Tolman) 克拉克·L·赫尔(Clark L. Hull) J·R·坎特(J. R. Kantor) 吉伯特·赖尔(Gilbert Ryle)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的结果,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 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 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个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如培根、洛克等人。笛卡尔强调演绎法的作用,认知心理学重视假设演绎法。康德的图式概念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概念。 认知心理学也继承了早期实验心理学的传统。19世纪赫尔姆霍茨和东德斯提出的反应时研究法,今天是认知心理学家广泛采用的方法,并已有了新的发展。 冯特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看法与他的观点很接近。他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经验,是意识内容,方

法是控制条件下的内省。有些心理学家说,认知心理学又返回到冯特的意识心理学上去了,所不同的是方法更加可靠,更加精巧了。詹姆斯关于两种记忆,即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的提法,今天已成为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研究的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很明显。它以知觉和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著称,强调格式塔的组织、结构等原则,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是被动的刺激反应器。这些观点对认知心理学有重大影响,如认知心理学把知觉定义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强调信息加工的主动性等。 在方法上,格式塔心理学主张研究直接的生活经验,主张把直接的生活经验材料与实验资料结合起来,如重视观察者对自己知觉内容的直接描述,并把这个方法称为现象学方法。这种观点,既不同于冯特和铁钦纳只承认经过严格训练的被试的内省,也不同于行为主义只重视实验室实验的做法,却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相一致。 认知心理学是反对行为主义的,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影响。认知心理学从行为主义那里接受了严格的实验方法、操作主义等。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已不专注于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也注意了行为的研究。一般认为,人们使用从环境得来的信息,结合记忆内存储的东西,指导未来的行为,并塑造生活环境。 一、选择题 1.下列心理学家-------不属于行为主义。 P18 A斯金纳P45B布鲁纳(结构主义) C 华生 2.下列心理学家------不属于认知心理学派。 A 巴普洛夫P2 B皮亚杰P29 C 布鲁纳 3.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以------为基础。P43 A 行为主义心理学 B 认知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唯理主义 4.社会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P33 A 斯金纳B加涅C班杜拉5外语教学的听说法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P4 A行为主义 B 格式塔C认知心理学 6.奥苏泊尔倡导---------学习。P32 A 发现B试误C阐释 7.语言的基本功能是------。 A 思维B交际C文化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检讨和内省,既不惮于重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鉴戒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我浏览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慨,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干。读后使我的熟悉有了进一步的进步,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入的熟悉。教学是教与学的同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到达教学的完善结合。《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份: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串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题目为基本线索,先容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利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点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熟悉,固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进程,和教师如作甚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增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进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干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触及学校教育进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对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外一方面,我也熟悉到教学是一个完全的进程,在每个进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增进教学。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进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利用。从书中,我熟悉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题目: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进步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进步本身教书育人的技能。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根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应掌控学生的认知特点,增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知道和熟练地应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进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根据和利用技术。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很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进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

小学数学教学的心理学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的心理学原则 射阳县红旗路小学董凤娟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是既要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能通过发展数学能力来促进儿童智能的发展,同时还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根据教学与发展关系的理论,笔者认为还应遵循以下四条心理学原则共探讨: 一、面向最近发展区原则 最近发展区体现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同,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就要以实现最近发展区为目标,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无论从质、量、难度、速度几个方面,都不能停留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上,而应该而向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高速度的发展成为现实。一些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编写中知识的“渗透”、“孕伏”原则,就是教学内容面向最近发展区的体现。 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主要是指数学认识的最近发展区。首先,要求教师掌握儿童的数学现有发展水平,即把握住儿童的数学认知结构状况,以便确立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备课中的“备学生”,就是为了掌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以便确定教学的基点。这实际上是教学面向最近发展区的措施之一。其次,教师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当富有智力价值,即是能够启发学生积极地动脑筋想问题。学生能不暇思索、随口作答的那种提问,缺乏智力价值,并不是真正的启发式教学。再次,教师要精心设计习题,特别是变式习题。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六年制《数学》课本第二册练习二十一(第67页)中出现了“3+3+3+2”和“2+2+2+2+1”这样两道题,看起来加数学完全相同,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但如果不看前式的2和后式的1,就可以写成乘法算式了。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观察思考,上面两个算式都可以写成两种含乘法的算式:3×3+2、3×4-1和2×4+1、2×5-1。这类具有发展性的变式习题,有利于儿童从现有的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过渡。 面向最近发展区,也包括儿童个性心理(非智力因素)的最近发燕尾服区。因此,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确立,还必须有利于儿童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例如,通过儿童动手操作、摆弄学具拼拆图形,由儿童对五颜六色的三角形、长方形等简单几何图形的直接兴趣,培养他们对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间接兴趣。通过儿童对一些动脑筋的趣味数学问题的思考,可以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非智力因素作用原则 还有人把智力看作操作系统,把非智力看作调节维持系统。教学固然主要是智力活动的过程,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自始自终地发挥作用,或者激发、 维持、加强,或者阻碍、中断、削弱智力活动的进行。非智力因素可以补偿智能的发展,又可以阻碍智能的发展。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补偿智力上的某些弱点,“勤能补拙”、“笨鸟先飞”这类警言以及古今中外不少成才者的事例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相反,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则会阻碍智能的发展,这方面也是不乏其例的。 非智力因素作用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儿童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自主的性格。这不仅能促进儿童掌握知识、发展智能,而且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使儿童心理得到全面的和谐发

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它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第一语言:通常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有时,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并不是他的母语或本族语。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可以叫做第二语言。 母语:从亲属角度来说,一般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从国别角度来说,一般指外国语或者外族语。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者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习得——儿童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语言学习的意识,这种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潜意识地获得语言,称为“习得”。学习——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下,有专门教师的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掌握语言规则,逐步获得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过程,称为“学习”。 第二语言教学:指人们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在学校环境里对第二语言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双语教学:同时进行有相同或相近的教学目标的两种语言的教学,一般指同时进行的母语教学和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比较:相同之处:相同主、客观条件。都为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都必须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和受文化制约的语用规则。(学习内容)。都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阶段(学习过程)。不同之处:主体、动力、环境、过程、文化因素习得的不同。 迁移: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甚至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第二语言的特点(1)以培养目的语交际能力为目的(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6)集中、强化的教学语言对比分析: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语言学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时间:四五十年代的美国人物:美国语言教育家拉多代表心理学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刺激-反应理论 程序(1)描写—发现(2)选择—选择(3)对比—对比和解释(4)预测—教学 不足:正负迁移与实际不符、错误不止来源于第一语言的干扰、不全面,只对表层结构进行对比、不重视学习者,看作机械刺激对象。 中介语假说与偏误分析定义: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中介语》 中介语的特点:1是一种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律,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2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3中介语存在一定的偏误,但也有正确的部分4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5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其中一部分可能形成僵化 中介语变异:社交情景变异、语境变异 偏误分析定义:语言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从而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和规律。人物: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语言学理论基础:普遍语法理论、认知理论 偏误的形式分类:误用、遗漏、误加、错序 偏误的来源分析: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